第六讲 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讲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

要做到合理开发和保护自然资源,首先要解决对资源的认识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所谓资源观,指的是人们对资源问题的带根本性的看法。一切与资源的探索评价、规划配置、保护管理、开发利用等相关的工作,都受着资源观的显著或潜在的影响,不同的资源观会导致不同的社会行为,带来不同的效果。国内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专门研讨,吕国平先生从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角度对树立的正确的新资源观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吕国平2000)。综合众家之长,我们将它称之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主要包括八个方面。

一、资源的地位观

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人口、资源、环境是三大要素,其中资源要素处在基础的地位。必须注意到资源问题日益严重地威胁到经济安全,要树立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必须全面贯彻控制人口增长、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国策。

资源和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人口、资源、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要素。三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相互作用的。

由于人口规模及其生活质量的限度和生存空间的展布,归根结底取决于资源的承载力与分布;环境问题也根源于人类对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及资源状况的自然变异是否合于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要求。因而在“人口资源环境”的大系统中,资源处于基础的地位。

资源是基础,环境是条件,人口是关键。也可以说,资源是家底,环境是家园,人口是核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解决这三方面的问题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系统工程。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控制人口增长,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切实保护好环境,这是我国已确立的基本国策。

长期以来,人们对资源的基础地位认识不足,尤其是对处于基础地位的资源目前面临的严峻形势认识不足,对资源问题同国家社会经济安全的关系认识不足,对资源需要珍惜节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点认识不足。

我国资源的压力不断加大,资源的基础地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树立危机感。例如,我国已探明的45种主要矿产资源对2010年经济建设发展目标可以保证需求的只有23种,而到2020年形势更加严峻,相当部分矿产的探明储量对经济建设保证程度偏低。我国土地沙漠化每年以2460km2的速度扩展。许多地区土壤肥力下降,大气污染程度加剧,酸雨影响区域扩展,固体废物排放和城市噪音相当严重。地下水的超常开采引起地面沉降,造成了水质的污染。我国还是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这些既是资源问题,也是环境问题。资源的合理和有效利用、环境质量的提高无不围绕着人来进行,无不依靠人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以人为本位的,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持续增长的态势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中国人口已接近资源所能承载的极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是最大的制约因素。就耕地而言,如果耕地递减的趋势得不到有效控制,现存不到19.51亿亩耕地继续减少,人均耕地从现在1.59亩降到0.8亩以下,就会突破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警戒线。人均耕地的减少是由人口增长和耕地减少两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其中人口增长的因素约占90%,耕地减少的因素占10%。

紧张的人地关系不仅现在是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历朝历代,调整人与资源(特别是土地)间的关系,一直都是社会革命与经济建设中的基本问题。资源短缺形势的严峻性,已成为威胁经济社会安全的根本因素之一。对于资源的争夺,无论是战争的方式,还是市场竞争的方式,历来也都是国际间政治与外交的焦点。资源的基础地位我们时刻不能忽视。

二、资源的前景观

对于世界资源的前景从来就存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一是悲观派,一是乐观派。悲观论的代表是大家熟知的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影响深远。1968年,研究未来学术团体“罗马俱乐部”,在探讨了全球关切的五种主要趋势:加速工业化,快速的人口增长,普遍的营养不良,不可再生的资源的耗尽与环境的恶化,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发展前景等问题后,发表了一个《增长的极限》研究报告。他们认为,地球是有限的,人类的活动不能超越地球支撑这种活动的能力限度,“如果在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方面现在的趋势继续下去,这个行星上增长的极限有朝一日在今后一百年中发生。”为了人类避免陷入这一困境,他们主张必须在1975年停止人口增长,到1990年停止工业的投资的增长,以达到“零度增长”下的“全球均衡”。1977年美国总统卡特指示政府环境质量委员会,要研究世界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地球上的人口、环境和资源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他们根据研究结果,写了一份《公元2000年的地球》的报告。他们认为前景不太妙,如照目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的话,到20世纪末,可能发生一些大规模的惊人的全球性的问题,人口的压力将不断加剧,地球上和自然资源基础将逐渐衰竭和贫化,生态系统为人类需要提供资源的能力将会下降,到2000年,世界将变得更加拥挤,污染将更加严重,生态系统将更加不稳定,而且更易于受到破坏,总之,这个报告刻画了一幅人类生活非常灰暗的前景。

与此相反,许多学者持乐观的看法,认为当前出现的某些资源供不应求,主要不是人为的原因,如价格不合理,管理不恰当,何况地球上还有许多资源到今还没有为人类引入到生产领域,还没有得到开发利用,今后随着技术的进步,可以开辟一些利用资源的途径。事实上,世界人口虽在不断增长,而人们的生活水平仍然普遍有所提高,所以不必“杞人忧天”,这种看法和悲观论截然不同。

不论悲观派,还是乐观派,大家都认识到,长期以来,人类把自然界看做是异己的力量,是对立的实体,人类是一边,自然是另一边,双方对立,基于这样的认识,人类对自然就不择手段地进行掠夺、改造和“征服”,只知索取,不知保护,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因此在开发利用资源的同时,带来了对环境的破坏。

现在很多人都认识到这种对立的看法是错误的。所谓“征服自然”,实际上是一种政治性的口号,以往把这种提法搬到了科研工作中来,看来也不够恰当,现在大家理解到人类也是世界生态系统里的一员,人类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如果我们一味地向自然界索取资源,排斥其他生物,最终必将破坏人类本身生存的条件,毁灭人类自己,所以,向自然索取的同时,要创造条件给它以补偿。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今后要强调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也就是说,在开发利用的同时,要进行保护,开发与保护要同步进行,这一点非常重要。

今后,随着技术的进步,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能力越来越强,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双方关系越来越密切,如果弄得不好,会出现更多的偏差,造成更大的恶果。人类对自然的依赖关系,将越来越密切,而不是越来越疏远。今后的重要问题是要协调好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这样才能共同生存和发展下去。

三、环境资源观

环境的各项因素是资源,环境的整体是资源的总和。

众所周知,人类社会的劳动过程从来就是生产的消费过程。它从环境中吸取资源变成产品,同时又将生产的排泄物返回环境中去。各类环境因素,都是社会的自然财富和发展生产的物质基础,构成了生产力的要素。环境保护的基本任务,就是在生产过程中,合理地开发资源和有效地利用资源,避免因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而导致资源和环境污染,从这个意义上说,“环境污染就是资源浪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