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研发管理的十大典型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企业研发管理的十大典型问题
引言:中国企业研发管理上的落后不是单一哪个方面的落后,而是在理念、规划、结构、流程、平台化、技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方面面都落后,这已经成为制约中国企业研发能力提升的根本性因素。所以,中国企业要走出研发困境,提升核心竞争力,根本的出路是实施研发管理变革。
如果把企业比喻为一辆马车,那么营销和研发就是马车的两个轮子。中国企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在转型的过程中,企业认识了市场,认识了竞争,认识了营销的重要性,企业这架马车上的“营销”轮子越来越大,越来越健全,但“研发”轮子依然是那么的弱小,导致企业的产品及技术无法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
难道是国内企业不重视产品研发吗?过去,中国企业确实对研发重视不够。正如《中国经营报》总编指出:在前几年中头版报道的企业曾经非常风光,现在几乎全部销声匿迹了。中国企业有一种急功近利的赌徒心理,通常大肆投放广告,甚至是一段时间搞运动搞销量,但明年怎么办?10年后怎么办?中国企业是踏踏实实搞研发的时候了。
现在,国内绝大多数技术型和制造型企业已经越来越重视研发了。但重视研发只是改变企业研发弱势的前提,除此之外,企业还有太多的工作要做,尤其是研发管理体系的建设。
曾经以“手机、扩机、商务通,一个也不能少”而享誉全国的恒基伟业公司,由于没有持续不断地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现在已经很难唤起人们的记忆了。局外人认为没有新产品,肯定是企业不重视研发,研发投入不够,但是事实上刚刚相反,相对于企业自身规模来讲,恒基伟业在研发上的投入非常大,2001年光北京研发中心就超过100人,算上各地的研发人员,差不多300人。
为什么这么一个颇具规模的研发队伍,无法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不能面对外部竞争的挑战?答案在于研发管理。恒基伟业缺乏明确的研发思路和理念,没有一个相对长远的战略,其种种尝试都带有一定的侥幸心理。尽管组建了近三百人的研发队伍,不乏来自摩托罗拉、微软等著名企业的专业人才,但内部管理没有章法,部门各自为政,流程可有可无,人员想法不一,项目运作无序,技术积累薄弱,而该公司一度希望掌上电脑、智能手机、“记易宝”、行业应用等方面都取得成功,结果是哪个方面都未做好。
与恒基伟业情况类似,绝大多数中国企业在研发管理上也存在诸多问题。根据汉捷咨询多年的调查研究,中国企业在研发管理上存在十个方面的典型问题。
1) 未形成系统、正确的研发理念
市场导向、客户意识、技术创新等是中国企业经常强调的观念,但是,整体来看,中国企业的研发理念比较零碎模糊,缺乏系统性,而且存在很多是不正确的、过时的观点。比如,很多企业认为:研发就是研发部门的事情,而没有把研发当作公司各部门的一项整体活动;产品成功关键取决于技术和人才,研发管理知识辅助的。很多研发主管和研发人员觉得:“失败是成功之母”,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搞产品开发;流程和规范会约束创新;产品创新突破来源于天才和灵感,而不是执着、长期有目的的追求;等等。一些企业甚至寄希望于“四两拨千斤”,总想通过一些绝招来搞研发。还有,很多企业对产品开发、技术开发、技术研究、基础研究、核心技术等基本概念都没有正确的理解。另外,绝大多数中国企业还停留在从功能及性能实现的角度来定义产品开发,而没有从客户的角度,即从呈现给客户的产品整体(包括功能、性能、体验、包装、服务、品牌、资料等等)的角度去定义产品开发。
2) 缺乏前瞻性、有效的产品规划
国内企业通常都会提出一个远大的产品发展目标,但一般都过于笼统,也没有明确的竞争定位;通常也会制定年度产品开发计划,但很少在产品平台战略和产品线规划上下功夫。
在我所接触的中国企业中,很少有制定了产品平台战略及规划的,一些企业甚至于没有产品平台的概念。由于只是关注于一个一个产品的立项和开发,众多产品相互拼凑,无法平台化、系列化地开发产品。缺乏共享平台的支撑,也导致研发能力和研发效率受到严重制约。
中国企业的产品开发计划和实际的产品立项,往往是被动响应市场和竞争的结果,缺乏主动的、基于充分市场研究的、前瞻性的产品线规划。产品开发计划容易流于形式,产品开发在失去清晰的路线图的指引下,主管们和产品开发人员就会无章可循,只能临时和被动地定义和开发产品。而企业由于不能按恰当顺序开发并投放新产品,往往错失良机,在恼怒的心态下,于是企图样样都一下子做出来,不顾有限的资源,摊子铺得很大,到头来发现自己不具备充足的资源,结果是欲速而不达。
3) 在开发过程中缺乏业务决策评审
中国企业普遍缺乏把产品开发作为一项投资来管理的意识和活动,尤其是产品立项后未进行业务决策评审的投资管理活动,对于具有很大业务风险、难以带来投资价值的项目,没有在过程中发现并及时砍掉,导致大量产品上市后失败,造成研发资源的巨大浪费。这也是企业普遍感到研发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紧缺的主要原因之一。
4) 职能化特征明显的组织结构阻碍了跨部门协作
产品开发是一项需要跨部门协作的综合性活动,几乎需要企业所有的职能都参与进来。绝大部分中国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以部门职能为基础的,运作上职能化特征明显,部门各自为政,由于“部门墙”的存在带来了部门之间协作和协调的种种困难。一些企业采用了矩阵结构,然而部门壁垒依然存在,跨部门协作困难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多少缓解。
首先,各部门对产品开发的成功标准缺乏一致的认识。比如技术部门认为只要产品顺利转入生产就成功了,制造部门理解的成功则是产品制造流程和工艺的稳定,而市场部门则关注的产品何时上市、销量如何。各部门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缺乏一致的目标是带来跨部门协作困难的根源之一。
其次,在项目运作层面没有有效的运作原则和机制。绝大多数的企业都会采用项目组的方式来负责产品开发,但项目经理往往有责无权或有责少权,项目经理的角色更象是一个行政管理人员、记录人员和协调人员,而不是项目的领导者。项目组也并不是真正的跨部门小组,职能部门所拥有的权利和责任比开发组多,项目成员对职能部门的忠诚远远超过对公司或项目的忠心程度。一旦出了问题,部门之间就相互抱怨及推诿责任,备忘录中常常出现这样的字眼:“市场部认为…” ,“工程部的看法是…”,“生产部觉得…”。
另外,跨部门协作的障碍也来自于文化的不支持。很多公司官本位思想突出,本位主义和官僚主义较严重,各部门做事不关注整体利益,造成跨部门协作的"土壤"不良。
5) 不规范、不一致、接力式/串行的产品开发流程
流程比较粗放、层次不清、不够规范、不具体、不细化、操作性不强等结构化不足的问题在国内企业中比较普遍。流程执行方面缺乏纪律性,比较随意,各自按自己的理解行事,没有一致的流程。当然,很多情况下,流程是由职能管理部门闭门造车做出来的,流程不切实际,或者只是把当前本身有问题的做法固化,不按这种流程去执行,反而是一件好事。
很多公司制定了产品开发流程,但他们的流程只是一些零散的功能性流程(如硬件开发流程、测试流程),缺乏系统性,没有一个联合了所有的职能部门的集成的总体流程,这就象作战时缺乏总体的“作战地图”和“作战方案”,导致项目组如何开展工作,各部门如何参与到产品开发过程中缺乏统一部署和安排,只能到时候各行其是。加之跨部门协作的机制又不强,导致产品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