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美术思潮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高小华
父亲 216*152CM 罗中立
《雪》202*300CM
1979年
程丛林
春风已经吹醒 95*129CM 1981年 何多苓 这幅作品的基调是抒情的,并且没有后来作品中的那些 神秘的暗示。在形式上,它仍然具有“现实主义”的某些特 征,即通过精心设定的典型形象来唤起一种文学性的联想。
中国当代艺术思潮
“伤痕”美术倡导“尊重历史”。这在 很大程度上夹裹了人性主义立场。 例如,被俘日军忏悔也成了创作的一个 视角。《秋雨》描述了日军投降后的撤离, 把日军置于萧瑟的秋雨中,寓意侵略必败的 人文内涵;《月是故乡明》描绘了月光之下 日军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反衬出战争的残 酷及渴望和平的心理。
中国当代艺术思潮
二、伤痕美术的代表人物?
“伤痕美术”:
最早则是由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所引发的一场全国 性大讨论而波击开的,罗中立也因此在中国美术史上享有 了较特殊的地位。 高小华被誉为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史有杰出贡献的画 家。 1978年他创作的油画《为什么》,首开“伤痕美术” 先河,其代表作《赶火车》被中国美术界誉为油画的“清 明上河图”。 还有程丛林、何多苓等;
中国当代艺术思潮
三、关于伤痕美术的几个关键词
特点:审美意识的转变
起因:对主题创作的反思 “伤痕”:倡导“尊重历史”
中国当代艺术思潮
文革后,不少作品从原来的理想主义、英雄 主义,转向悲情现实主义和平民主义; 从表现英雄,塑造典型,转为对战争中普通人 的描绘。 突破单一现实主义再现模式,将现代艺术语言 和观念纳入创作中,使“伤痕”美术具有当代艺术 的特征和文化含义。
中国当代艺术思潮
一、伤痕美术 二、星星画展 三、 85新潮“85新空间、新具象、 北方艺术群体、池社、 红色.旅、新野性”等等 四、89后的蓬勃发展的个体艺术 表现形式
中国当代艺术思潮
一、伤痕美术的起因
“伤痕美术”:
作为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率先反叛了30多年 来粉饰生活的假现实主义,对人的命运的关注对 后来的艺术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 作品通过对残酷的战争场景的描绘,表现了民 族历史的“悲剧”。美术评论界借用“伤痕”文 学一词,称之为“伤痕”美术。
青春 150*187CM 1984年 何多苓
广廷渤 钢水.汗水 270*146CM 1979—1981 这幅作品采用大尺寸的 超写实主义的画法,从四 个炼钢工人汗流浃背,举 杯痛饮的情景中,体现了 他们火热的生活和豪迈的 主人公情怀。画面制作精 细,先用砂纸大屏,丙烯 色打单色稿,画出质感, 然后用透明有色层层罩染, 调整大调子、整体关系和 细节。
泪水洒满丰收田
1976年 陈丹青
凝固的北方基地
作者巧妙地将毕加索、戈雅等大师 反对战争描绘和平的众多画幅穿插 分割,融合成一幅画中之画,浓缩和平事业 的心路里程。一位中国女青年在一 棵象征生命的绿树的陪衬下,将现 实的土地与那画中之画联系在一起, 这恐怕正是他们思考的中界点。树 桩之侧,一株植物以难以置信的生 命力,在坚硬的土地上冒出了嫩芽, 象征着人类生命的永存。这类作品 的出现,充分反映了“文化大革命” 后成长起来的新生代画家打破传统 绘画的时空概念,追求观念自由与 形式解放的探索精神。王向明, 1956年生,金莉莉,女,1959年 生,均为上海人。
中国当代艺术思潮
早在1980年,美术评论界就提出:
“艺术要反映理想的生活,但不能要求艺术家 用一种规定的方法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表现生 活,使艺术只可以捕捉理想,并把这种理想作为 ‘样板’强加给艺术家。” 评论家邵大箴也反对把文学、戏剧的情节观念 移植到绘画中来,忌用说明性、解释性的细节来表 达故事和情节。 因此,有不少题材主要在倾诉悲剧的情怀。
我们可以这样地去画工人农民(《西藏组画》《父亲》),但毕竟,我们不 是在画我们自己。但有一个人这样做了,是四川的程丛林。他画了一幅大 画叫《1978年夏夜》,一屋子我们这代人,在文革后非常茫然、渴求、骚 动,挤在一间大教室里,上百号人,在听着什么,讲台没画出来,但画出 了我们时代的群像,就像文字那样,直接写出来,失落的一代,愤怒的一 代。 ———陈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