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爆炸宇宙学理论及其在新时代下的发展
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诞生与演变
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诞生与演变宇宙的起源和演化一直是人类探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宇宙大爆炸理论作为现代宇宙学的基石,提供了一个关于宇宙起始状态和演化过程的模型。
本文将详细探讨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诞生背景、发展历程及其在当今科学中的地位。
一、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起源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科学家们对光速和引力的研究使得他们开始重新思考宇宙的性质。
爱因斯坦于1905年提出的相对论,为这一思潮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对论表明,时空并非绝对,而是受到质量和能量影响的动态结构。
1.1 早期宇宙学在爱因斯坦相对论提出后,许多科学家开始致力于研究宇宙的整体结构。
1917年,爱因斯坦提出了他的宇宙常数,并应用于他的引力场方程,以解释一个静止不动的、均匀分布的宇宙。
然而,这个静态宇宙模型很快就被发现无法解释观测到的现象。
1.2 乔治·勒梅特与“原始原子”比利时天文学家乔治·勒梅特(Georges Lemaître)于1927年首次提出了“原始原子”假设,认为宇宙不是静态不变的,而是从某个初始点爆炸而来的。
他建议,在早期,整个宇宙集中在一个无穷密度和温度的小点上,这个点通过一次巨大的爆炸,演化为我们今天所观察到的广袤宇宙。
勒梅特的理论为后来的宇宙大爆炸理论奠定了基础。
二、理论的发展随着天文学技术手段的发展,观测到越来越多的天文现象,这些现象支持了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发展。
从观测红移、微波背景辐射到元素丰度等一系列证据,使得该理论逐渐成型并被广泛接受。
2.1 哈勃定律与红移现象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Edwin Hubble)通过对遥远星系观测发现,它们与我们的距离越远,其光谱红移越显著,这一现象表明这些星系正在远离我们。
哈勃定律成为后来的标准模型中重要的一环,揭示了宇宙并非静态,而是在不断膨胀。
这为勒梅特之前提出的大爆炸理论提供了一种观察上的支持,也促使科学界更深入地探讨这一理论。
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诞生与演变
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诞生与演变宇宙大爆炸理论是现代宇宙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为我们提供了对宇宙起源、演变和结构的重要理解。
这一理论不仅揭示了我们宇宙的初始状态,还解释了我们今天所观察到的天文现象。
本文将深入探讨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诞生、发展历程及其在当代科学中的重要性。
一、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历史背景在20世纪初,科学界对宇宙的观念经历了一次巨大的变革。
以往,牛顿的经典力学和恒定的宇宙观一直主导着科学思想,许多人相信宇宙是静态和永恒的。
然而,随着爱因斯坦在1915年提出广义相对论,科学家们逐渐意识到,万有引力和空间时间有着更为复杂的关系,宇宙可能并非静态不变。
1.1 爱因斯坦的贡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使得科学家们开始重新考虑宇宙的结构。
在他的理论中,重力被视为大质量物体对周围空间时间产生的曲率。
这一理论意味着宇宙可能处于扩张或收缩的状态。
爱因斯坦在最初提出广义相对论时,假设宇宙是静态的,并引入了一个名为“宇宙常数”的项,用以维持这一平衡。
但他在1917年的《广义相对论基础上关于静态宇宙模型的问题》中不得不承认,静态宇宙模型并不符合观测事实。
1.2 观测证据的逐步积累1920年代,天文学家通过哈勃望远镜等工具开始观察到遥远星系的光谱偏移现象。
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于1929年发现,远离地球的星系发出红移光谱,这一发现指向了一个不可逆转的结论:宇宙正在扩张。
这一结论促使科学家们进一步探讨宇宙的起源及其演变过程。
二、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诞生随着观测数据的增加,天文学家们开始构建起一个更为合理和一致性的模型来解释这些数据。
大爆炸理论因此应运而生。
2.1 大爆炸理论的基本概念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是从一个极其高温高密度的奇点开始膨胀而来的,这一状态被称为“大爆炸”。
在这一事件发生后,宇宙经历了一个极短暂而剧烈扩展阶段。
在此之后,随着温度逐渐降低,物质开始形成,从基本粒子到原子、星系等逐步演化而来。
2.2 大爆炸模型的发展在1940年代,乔治·勒梅特提出了宇宙膨胀的数学模型,并基于此构建了大爆炸理论。
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探索与发展
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探索与发展宇宙大爆炸理论是现代宇宙学的基石,它描述了宇宙诞生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从古希腊时期的宇宙起源的哲学思考到现代天文学和物理学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不断努力探索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奥秘。
本文将追溯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起源,梳理其发展历程,并分析其对宇宙演化和人类认知的重要意义。
宇宙大爆炸理论首次由比利时天文学家乔治·勒梅特尔在1927年提出。
他注意到宇宙中的星系普遍呈现膨胀的现象,并得出了一个推测:宇宙可能是从一个紧密的初始状态开始的,并经历了巨大的爆炸,这就是宇宙大爆炸理论的雏形。
随后,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通过观测星系间的红移和推测宇宙膨胀的速度,为宇宙大爆炸理论提供了更多的证据。
这一观测结果表明,宇宙正以高速膨胀,和乔治·勒梅特尔的理论相吻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宇宙大爆炸理论的研究逐渐深入。
20世纪50年代,物理学家乔治·田中提出“热大爆炸理论”,进一步解释了宇宙膨胀的机制。
根据他的理论,宇宙在起源时密集、高温,然后经历了快速的膨胀,由于膨胀的过程中,温度逐渐下降,宇宙也逐渐冷却。
这一理论可通过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得到佐证。
1964年,美国的两位天文学家阿诺·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意外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这是宇宙大爆炸后残余的热能,成为支持热大爆炸理论的重要证据。
然而,宇宙大爆炸理论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待解。
其中一个困扰科学家们的难题是宇宙大爆炸之前的状态是什么。
现代宇宙学认为,在宇宙大爆炸之前,宇宙可能是一个由虚空引力起作用的奇点。
但是,科学家对于奇点的本质和行为仍知之甚少。
随着超弦理论的提出和研究,一些学者尝试从微观层面解释宇宙的起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新的宇宙模型。
除了理论上的困扰,宇宙大爆炸理论还面临着对初始条件的解释问题。
科学家们一度认为,宇宙大爆炸后的演化只能按照初始条件确定的轨迹发展,即“命运论”。
宇宙大爆炸理论及其研究现状
宇宙大爆炸理论及其研究现状宇宙大爆炸理论是人们对宇宙起源和演化历程的一种解释。
该理论认为,在宇宙起源时刻,宇宙受到了极端高温和高能量的影响,在此后的演化过程中,宇宙不断扩张、冷却和演化。
宇宙大爆炸理论是目前关于宇宙起源和演化历程最为广泛接受和认可的理论之一,它为我们解释了很多宇宙现象,并且被认为是现代天体物理学、宇宙学等领域研究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宇宙大爆炸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征和物理过程。
在宇宙起源时刻,在“零时刻”,宇宙中所有的能量和物质都处于一种高度集中、极端热、极端密集的状态中,这种状态称为“宇宙奇点”。
在宇宙奇点之后,随着宇宙的不断扩张,宇宙密度和温度开始下降,宇宙进入了不同的阶段。
在最早的阶段中,宇宙中只存在了基本粒子和辐射,它们通过不同的相互作用发生了复杂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更加复杂的物质结构。
在宇宙中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原子核、电子和光子等粒子,这些粒子之间继续发生相互作用,直到形成了原始宇宙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等宏观物质结构。
到了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宇宙起源和演化的相关问题。
美国天文学家吉米·珀尔姆特和罗伯特·威尔逊通过研究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提供了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实验证据。
这一发现为宇宙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也吸引了众多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的研究。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宇宙大爆炸理论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目前,科学家们采用了各种方法对宇宙大爆炸理论进行研究,包括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引力波探测、星系观测等。
这些研究在宇宙学、天体物理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和意义。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对宇宙大爆炸理论的一种重要检验方法。
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大爆炸后,整个宇宙处于极端高温状态,此时宇宙中的辐射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强烈,物质和辐射均匀地分布在宇宙中。
后来,随着宇宙的逐渐扩张,宇宙中的辐射温度也随之下降,直至宇宙逐渐变得冷静。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宇宙大爆炸的余辉,在宇宙15亿年内,由于宇宙膨胀太过迅速,比如,由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温度较高的区域向温度较低的区域流过的行星气中的粒子,此时已不会被依靠引力的效应总会聚在一起,这种行星气会形成一系列的团块,它们会通过引力作用在一起,最终形成了星系。
宇宙学的基本理论和发展历程
宇宙学的基本理论和发展历程宇宙学是研究宇宙中各种天体、物质分布、演化规律的学科,早在古代人类就开始探索宇宙的奥秘。
现代宇宙学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宇宙大爆炸、宇宙加速膨胀和宇宙背景辐射等,经过多年的观测和实验,这些理论已得到了相当程度的证实和确认。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宇宙学的基本理论和发展历程。
一、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大爆炸理论是现代宇宙学的基石,它认为,在约138亿年前,整个宇宙都集中在极小的一点上,称为“奇点”,然后突然爆炸,宇宙开始膨胀。
宇宙膨胀的速度越来越快,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庞大宇宙。
这一理论首先由比利时天文学家Georges Lemaître提出,后来由美国天文学家George Gamow等人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今天,宇宙大爆炸理论已成为解释宇宙起源和演化的标准理论。
二、宇宙加速膨胀理论虽然宇宙大爆炸理论能够解释宇宙的起源和演化,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宇宙膨胀的速度在加速。
这一发现让人们重新审视了宇宙的演化规律,并进一步提出了宇宙加速膨胀理论。
宇宙加速膨胀理论认为,宇宙的膨胀速度不断加快是由于一种称为“暗能量”的奇特能量在推动宇宙加速膨胀。
这一理论的提出使得宇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并且正迎来新时代的科学探索。
三、宇宙背景辐射理论宇宙背景辐射是宇宙大爆炸时释放出的热辐射,是宇宙早期的重要信源之一。
宇宙背景辐射理论认为,宇宙大爆炸时释放出的热量,形成了一种低温宇宙辐射背景,能够提供大量关于宇宙演化史的信息。
通过对宇宙背景辐射的测量与分析,科学家们能够了解宇宙的年龄、结构演化等重要信息。
宇宙背景辐射的发现也被视为宇宙学的一项里程碑。
四、宇宙学的发展历程随着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和理解不断深入,宇宙学也经历了从古代到现代,从单纯的哲学推断到复杂的实验观测的漫长历程。
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安尼塔依依就提出了宇宙是无限的,面积是有限的观点。
中世纪,哥白尼等人提出了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太阳是围绕地球旋转的学说。
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诞生与演变
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诞生与演变宇宙大爆炸理论是当今物理学和宇宙学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它为我们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科学的框架。
自20世纪初,该理论逐步形成,并经过了不断的修正和验证。
本文将探讨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诞生、主要思想、科学验证及其在现代宇宙学中的重要意义。
1. 理论的起源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物理学家们并没有全面了解宇宙的结构和性质。
爱因斯坦于1915年提出了广义相对论,为后来研究宇宙奠定了重要基础。
广义相对论描述了引力如何影响空间和时间,并指出宇宙并非静态不变,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整体。
1.1 早期观测与发现对宇宙大爆炸理论最初思考的重要一步是爱丁顿于1919年的观测,他证明了光线在太阳引力场中的弯曲,这一发现为广义相对论提供了实验支持。
从而,为后来的宇宙学研究打开了新的大门。
1920年代,天文学家哈勃的观察显示出遥远星系的光谱红移现象。
这意味着这些星系正从我们这儿远离,暗示宇宙正在扩张。
这一发现得到了弗里德曼(Friedmann)和勒梅特(Lemaître)的理论支持,他们在各自工作中推导出宇宙膨胀模型,这些模型也是基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
2. 大爆炸模型的发展随后的几十年间,科学家们持续深化对大爆炸理论的理解,并逐步发展成完整的模型。
2.1 1930至1940年代:基础建立1931年,比利时天文学家勒梅特首次提出了宇宙从一个点状“原始原子”中开始膨胀的观点。
此外,俄罗斯物理学家阿尔契博夫(Hubble)与美国物理学家索尔贝(Solberg)也在自己的研究中提出了类似看法,尽管当时对于“膨胀”的概念并没有完全统一。
1948年,乔治·伽莫夫(George Gamow)、拉尔夫·阿尔法(Ralph Alpher)及罗伯特·赫尔曼(Robert Herman)合作,提出了热Big Bang模型。
这一模型的发展将与当前观测到的微波背景辐射紧密关联,这是一种如今被认为是“大爆炸”后遗留下来的温度均匀辐射现象的重要证据。
宇宙的起源与演化从大炸到现在的进程
宇宙的起源与演化从大炸到现在的进程宇宙的起源与演化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领域之一,许多科学家和哲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进行了研究和推测。
本文将从大爆炸理论开始,探讨宇宙的起源和从大炸到现在的进程。
一、大爆炸理论及其证据大爆炸理论是现代宇宙学的基石,它指出宇宙在约138亿年前从一个极其高温高密度的初始状态开始膨胀。
这一理论最初是由比利时天文学家乔治·勒梅特尔提出的,并在后来得到了丰富的实验证据的支持。
首先,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大爆炸理论的一大证据。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阿诺·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这是一种均匀来自宇宙各处的微弱辐射。
它是宇宙大爆炸后形成的,是宇宙膨胀和冷却的遗迹。
其次,宇宙中的丰富的氢和氦元素也支持了大爆炸理论。
根据理论计算,大爆炸后的宇宙只有氢、氦等轻元素,而重元素的形成需要恒星的核聚变过程。
事实上,观测数据显示,宇宙中的氢元素的丰度与理论预测非常符合,这进一步证明了大爆炸理论的正确性。
二、宇宙的演化过程1. 原初宇宙的膨胀从大爆炸后开始,宇宙经历了无比剧烈的膨胀。
在极短的时间内,宇宙规模迅速扩大,温度和密度趋于降低。
这一阶段称为宇宙背景辐射时期,它标志着宇宙的物质和辐射开始脱离热平衡状态。
2. 星系的形成在宇宙膨胀的过程中,物质开始聚集形成了星系。
最早的星系形成于数百万年后,它们是由气体云团的引力塌缩形成的。
这些星系中聚集了大量的恒星和行星,形成了宇宙中丰富多样的天体系统。
3. 恒星的演化恒星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它们通过核聚变反应产生能量,并向外部释放光和热。
恒星的演化与质量有关,质量较大的恒星会经历更复杂的演化过程,如超新星爆发和黑洞的形成。
4. 宇宙背景辐射时期的结束约38万年后,宇宙背景辐射时期结束,宇宙中的气体开始透明,光线能够自由传播。
这标志着宇宙进入了星系形成和演化的时期。
5. 宇宙加速膨胀在宇宙的演化过程中,科学家们发现宇宙的膨胀速度在加速增大。
大爆炸理论的发展与现状
大爆炸理论的发展与现状在我们所在的宇宙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大爆炸理论”。
这个理论是众所周知的,它解释了宇宙是如何诞生的,也是我们理解宇宙的基石之一。
什么是大爆炸理论?大爆炸理论是宇宙学上的一个理论,它解释了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它认为,宇宙是从一个高温高密度的状态开始的,发生了一次巨大的爆炸,这个爆炸释放了能量,形成了宇宙中的所有物质。
根据大爆炸理论,宇宙在13.8亿年前诞生,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个极其狭小的点。
这个点中心聚集了所有的物质和能量,称之为宇宙初生点。
由于这个点密度和温度极高,它突然发生了一次爆炸,释放出了巨大的能量和物质。
随着时间的推移,物质逐渐冷却并结合形成了我们所见到的宇宙。
大爆炸理论的重要性大爆炸理论的提出,为解释宇宙起源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它不仅能够解释宇宙的形成和演化,而且可以通过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实验进行验证。
从1992年开始,COBE实验测量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微小温度变化,这支持了大爆炸理论的基本假设。
后来,WMAP和Planck实验深入研究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精细结构和时空特性,验证了大爆炸理论的基本假设和参数。
另外,大爆炸理论也能解释宇宙中的各种天体和现象,例如超新星,黑洞和引力透镜等。
大爆炸理论的发展大爆炸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当时爱因斯坦提出了广义相对论,它是描述引力的一种理论,可以解释自然现象,如星系的轨道运动和黑洞的形成。
但是,广义相对论并没有考虑到宇宙的整体结构和演化,这是宇宙学领域研究的难点之一。
直到1929年,爱丁顿通过研究星系红移和距离的关系,发现了宇宙的膨胀现象,这为研究宇宙的整体结构和演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20世纪40年代,乔治·莱马特和弗里德曼分别独立提出了宇宙膨胀理论,并预测了宇宙中的微波背景辐射。
此时,大爆炸理论的雏形已经初步建立起来。
50年代和60年代,宇宙学首次开展系统性的研究,大爆炸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什么是宇宙大爆炸理论,它是如何影响我们的?
什么是宇宙大爆炸理论,它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宇宙大爆炸理论是现代天文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揭示了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历程,对我们的认知和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宇宙大爆炸理论进行科普介绍,并阐述其对我们的影响。
一、宇宙大爆炸理论简介宇宙大爆炸理论是指宇宙从一个无限小、无限密的初始点猛然膨胀而成的学说。
该理论一开始存在争议,但后来通过大量的实验观测和多学科的研究,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二、宇宙大爆炸理论的研究成果1.宇宙的起源宇宙大爆炸理论揭示了宇宙的起源,认为宇宙由一个起源点开始膨胀,因此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宇宙的诞生。
后续的宇宙学研究和观测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观点,并对宇宙的演化历程做出了详细解释。
2.暗物质宇宙大爆炸理论的研究帮助我们了解暗物质这个神秘的物质。
据信,暗物质占据宇宙中绝大部分的物质,但至今仍未被发现,这是目前天文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3.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大爆炸理论的研究还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科学家们认为,这是由于宇宙大爆炸的余热在宇宙膨胀过程中逐渐降温导致的。
这项研究为宇宙背景辐射的观测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基础。
三、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影响1.对哲学思考的启示宇宙大爆炸理论是对我们对宇宙及其起源的认知提出了挑战,并启示了我们不断探索宇宙的奥秘。
这种尝试当中涉及到一些哲学思考,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在宇宙中的渺小和无知。
同时,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发现也引发了文学、影视、艺术等领域的创作和启示。
2.推动技术创新宇宙大爆炸理论的研究,推动了一系列先进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例如,计算机模拟、粒子探测、射电天文学和红外天文学等技术的广泛应用。
这些技术的发展,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研究宇宙大爆炸理论,也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加深跨学科交叉研究宇宙大爆炸理论作为一个综合性学科领域,涉及物理、数学、天文学、化学、地质学等诸多学科。
它的研究促进了跨学科交叉的科研合作,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的综合能力,也使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关联更加紧密。
解析宇宙的起源宇宙大炸理论与宇宙学的发展
解析宇宙的起源宇宙大炸理论与宇宙学的发展解析宇宙的起源:宇宙大炸理论与宇宙学的发展宇宙的起源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众多科学家和学者们对于宇宙的起源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思考和观点,而其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就是“宇宙大炸理论”。
一、宇宙大炸理论的概念宇宙大炸理论,又被称为“大爆炸理论”或“大爆炸模型”,是对宇宙起源的一种解释。
根据这一理论,宇宙是在约138亿年前由一个极为高温、高密度的奇点突然“爆炸”形成的。
从这一刹那起,宇宙就开始了它的膨胀历程。
二、宇宙学的发展历程通过对宇宙的观测和研究,人类对宇宙的认知逐渐丰富和深入。
宇宙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重要阶段。
1. 古代宇宙观在古代,人们对宇宙起源的认知主要基于宗教和哲学的观点。
例如古希腊的哲学家们认为宇宙是由四大元素(火、水、土、气)构成的,而中国的古代哲学家则有阴阳五行的理论。
2. 哈勃的观测20世纪初,美国天文学家爱德温·哈勃通过望远镜观测到了星系的红移现象,这意味着星系在不断远离我们。
这一发现为宇宙膨胀的理论提供了有力支持。
3.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上世纪60年代,美国两位科学家阿尔佛·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这是宇宙大爆炸模型的重要证据之一。
这种辐射是宇宙大爆炸后余留下来的,它提供了宇宙初期的信息。
4. 宇宙学进一步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宇宙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借助于先进的观测设备和更加精确的测量方法,宇宙学家们不断推动着宇宙学的发展。
近年来,欧洲空间局的普朗克卫星的观测结果进一步确认了宇宙大爆炸模型的正确性。
三、宇宙大炸理论的意义和启示宇宙大炸理论的提出和发展,不仅仅是对宇宙起源的解释,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意义和启示。
首先,宇宙大炸理论揭示了宇宙是一个不断膨胀的空间,这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准确的宇宙观。
其次,宇宙大炸理论启示我们,宇宙的起源并非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是经历了无数个因果循环的结果。
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起源和发展
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宇宙大爆炸理论是现代宇宙学的基石,它解释了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本文将从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起源开始,逐步介绍其发展历程和重要贡献。
一、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起源宇宙大爆炸理论最早的雏形可以追溯到1920年代。
当时,美国天文学家哈勃通过观测星系的红移现象发现,远离我们的星系的光谱线发生了向红移动,这意味着宇宙正在膨胀。
这一发现为宇宙起源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在此基础上,比利时天文学家勒梅特尔和俄国天文学家弗里德曼独立提出了宇宙膨胀的理论。
他们认为,宇宙是由一个非常热、非常致密的初始状态开始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宇宙不断膨胀,物质逐渐稀释。
二、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发展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1. 爱因斯坦的静态宇宙模型在1920年代,爱因斯坦提出了一个静态宇宙模型,他认为宇宙是静止不动的。
为了使宇宙保持静态,爱因斯坦引入了一个宇宙常数,这个常数具有反重力的作用,可以抵消物质的引力。
然而,后来的观测结果表明,宇宙并不是静态的,而是在膨胀。
2. 宇宙膨胀的证据随着观测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宇宙正在膨胀。
1931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通过观测星系的红移现象,提出了哈勃定律,即星系的远离速度与其距离成正比。
这一定律为宇宙膨胀提供了直接证据。
3.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1965年,美国天文学家佩内齐和威尔逊在进行射电天文观测时,意外地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这种辐射是宇宙大爆炸后剩余的热辐射,它的存在进一步证实了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正确性。
4. 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完善随着观测数据的积累和理论的发展,宇宙大爆炸理论逐渐完善。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天文学家佩布尔斯和威尔逊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的热大爆炸模型,即宇宙在初始时刻是一个非常热、非常致密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宇宙不断膨胀,温度逐渐降低。
三、宇宙大爆炸理论的重要贡献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对宇宙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重要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起源和发展
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宇宙大爆炸理论,作为现代宇宙起源和演化的基础理论,影响着我们对宇宙、时间和空间的认知。
本文将带您走进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揭示其背后的故事和科学原理。
起源:爆炸的奇迹宇宙大爆炸理论最初源于对宇宙起源的思考,20世纪初,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为此提供了理论框架。
随后,天文学家观测到宇宙膨胀的现象,进一步支持了这一理论。
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则成为了大爆炸理论的有力证据,在这场看似无始无终的宇宙演化中,宇宙的诞生如同一场无声的爆炸,创造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发展:理论的演化随着科技和理论的不断进步,宇宙大爆炸理论也在不断演化。
1950年代,乔治·伽莫夫首次提出“宇宙起源于一次巨大的爆炸”的概念,开创了现代宇宙学的新纪元。
而后,随着更多的观测数据和理论模型的提出,宇宙大爆炸理论逐渐被丰富和完善,演化成为了今天我们熟知的模型。
演绎:宇宙的奥秘宇宙大爆炸理论给我们揭示了宇宙的起源、演化和命运,但它也引发了更多的问题和假设。
从宇宙膨胀速度的加速、暗物质暗能量的存在,到多宇宙假说和弦理论的提出,宇宙的奥秘在我们面前不断展开。
或许,在我们寻求答案的道路上,宇宙大爆炸理论只是一个开始,我们还需更多的探索和发现,探寻宇宙的真相。
在宇宙的浩瀚中,我们如同微尘一样渺小,却也在这无边的星空中拥有着无限的探索欲望。
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就是我们对宇宙的一次探索,也是我们对自身存在的思考。
愿我们永远保持着探索的精神,探索未知的宇宙,探寻永恒的真理。
宇宙大爆炸理论给我们打开了一扇探索宇宙奥秘的大门,它是我们理解宇宙、时间和空间的关键。
通过起源和发展的历程,我们不仅了解到宇宙的诞生,也在不断探寻着宇宙的命运。
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探索之旅仍在继续,让我们砥砺前行,探寻宇宙的奥秘,追寻永恒的真理。
感谢宇宙,感谢大爆炸理论,让我们与宇宙同在,永不停息。
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起源和发展
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宇宙是一个无比广阔的存在,人类对它的探索从古至今从未停止过。
而宇宙大爆炸理论,作为现代宇宙学的基石和核心理论之一,更是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
本文将为你解读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并为你揭示这个理论在科学界的重要性和影响。
起源宇宙大爆炸理论最早起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由比利时天文学家乔治·勒梅特尔和俄国数学家亚历山大·弗里德曼相继提出。
他们基于当时观测到的星系红移现象和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推测了宇宙的起源和发展模型。
他们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极端高温高密度的点,即宇宙的初始奠基。
发展在勒梅特尔和弗里德曼的基础上,美国天文学家爱德华·哈勃进一步观测和理论研究,提出了著名的哈勃定律。
该定律指出,远离我们越远的星系,其速度也会越快,这表明宇宙正在膨胀。
这一发现为宇宙大爆炸理论提供了更强有力的证据和支持。
随着后续的观测和研究,科学家发现了更多的证据来支持宇宙大爆炸理论。
例如,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为宇宙大爆炸的存在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宇宙早期的余辉,它在1965年被偶然发现,并被认为是宇宙大爆炸的直接遗迹。
此后,宇宙大爆炸理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接受,并成为现代宇宙学的基础。
科学家们通过精确测量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性质,进一步验证了宇宙大爆炸理论,并深入研究宇宙的进化过程和结构。
重要性和影响宇宙大爆炸理论不仅仅是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它还揭示了宇宙的进化和现状。
理论表明,宇宙从一个极端高温的状态开始膨胀,并逐渐冷却和形成物质。
在宇宙膨胀的过程中,星系、恒星和行星等结构也逐渐形成。
宇宙大爆炸理论还为我们解释了宇宙的构成和演化提供了框架。
通过研究宇宙大爆炸之后的演化过程,科学家们得出了宇宙中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存在,这些不可见的物质和能量对宇宙的演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宇宙大爆炸理论也为我们解决了一些宇宙学之谜提供了线索和答案。
例如,它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宇宙是均匀且各向同性的,为宇宙学原理提供了解释。
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诞生与演变
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诞生与演变宇宙大爆炸理论,作为现代宇宙学的基石之一,是人类对宇宙起源和演化历程的重要认知框架。
本文将从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诞生背景、演变过程以及对人类认知的深远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宇宙学前言:从古代神话到现代科学古代文明对于宇宙的起源和构成常常充满了神话色彩,例如希腊神话中的混沌和创世神话等。
随着科学方法的发展,人类开始通过观测、实验和推论来解释宇宙的奥秘。
而现代宇宙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形成并迅速发展起来。
二、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引领宇宙探索新时代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广义相对论,这一革命性的物理学理论重新定义了我们对于引力的理解。
广义相对论揭示了时空如何与物质能量相互作用,为后来对宇宙起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三、“大爆炸”假说:宇宙诞生的原始图景“大爆炸”假说最早由比利时天文学家乔治·勒梅特尔和美国天文学家爱德温·哈勃在1920年代提出。
他们观测到遥远星系的红移现象,推断出宇宙正在膨胀。
进而推导出一个想法:如果物质都从一个点开始运动,那么整个宇宙就是在一个点处“大爆炸”开始膨胀。
四、背景辐射的探测:支持“大爆炸”模型1964年,美国两位天文学家阿諾·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首次在探测卫星上发现了均匀的微波背景辐射,这一辐射被认为是“大爆炸”之后所留下来的余晖,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大爆炸”模型。
五、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的统一:超弦理论和量子引力尽管“大爆炸”理论在解释宇宙演化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在高能物理学领域,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之间出现了不可调和之处。
超弦理论作为目前物理学领域寻求统一基础理论的有力候选者之一,在解决量子引力难题上展现出巨大潜力。
六、暗物质和暗能量:拓展我们对宇宙结构认知的新视野近年来,在观测数据和计算模型的支持下,暗物质和暗能量等概念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暗物质被认为是构成宇宙绝大部分质量的主要成分,而暗能量则被认为是加速扩张的原因之一。
宇宙的终极命运热大炸的未来
宇宙的终极命运热大炸的未来宇宙的终极命运:热大炸的未来宇宙是我们生活的广袤舞台,其终极命运一直是人类科学探索的焦点之一。
而在关于宇宙命运的众多理论中,热大炸理论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热大炸理论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以及未来预测等几个方面对宇宙的终极命运进行探讨。
一、热大炸理论的基本原理热大炸理论,又称大爆炸理论,是目前广泛接受的宇宙起源理论。
该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约138亿年前的一次巨大爆炸,即“热大炸”,它是宇宙演化的起点。
在这次炸裂中,宇宙的物质与能量一起产生,从而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宇宙。
据热大炸理论,宇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个无限热且密度无限大的状态,即“奇点”。
在奇点爆炸后,宇宙开始膨胀和冷却,形成了原初的物质和能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宇宙逐渐扩张并形成了恒星、星系、行星等天体。
因此,热大炸理论不仅解释了宇宙起源的问题,还为宇宙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热大炸理论的发展历程热大炸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多次重要的突破和改进。
最早提出这一理论的是比利时天文学家乔治·勒梅特尔,在1927年他首次提出了“宇宙膨胀”的概念。
之后,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基于观测数据提出了“哈勃膨胀定律”,为热大炸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20世纪60年代,俄罗斯物理学家乔治·申尼奥夫和罗伯特·赫尔曼提出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存在,并获得了实验证据。
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了热大炸理论,并使之成为宇宙学的主导理论。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观测和实验数据对热大炸理论进行了验证和修正。
其中,探测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科学卫星“普朗克”提供了精确的测量数据,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此外,通过观测和计算,科学家研究了宇宙膨胀的速率、宇宙的组成等关键问题,进一步完善了热大炸理论。
三、未来的预测:热大炸的终局虽然热大炸理论在解释宇宙演化上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它并不是宇宙命运的终点。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当宇宙扩张速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热大炸将迎来热大炸终局。
宇宙大爆炸之后:宇宙的结构与未来
1. 宇宙大爆炸是宇宙起源的理论基础,据信发生在约138亿年前。
这个巨大的能量释放事件标志着宇宙开始膨胀和演化的过程。
但是宇宙大爆炸之后发生了什么?宇宙的结构是如何形成的?未来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2. 宇宙大爆炸之后,宇宙经历了一个极其密集和高温的阶段,被称为宇宙早期。
在这个时期,物质和辐射能量相互转换,宇宙开始冷却并逐渐扩展。
宇宙的结构由于引力的作用而形成了密度波动,这些波动最终演化成了星系团、星系和恒星。
3. 随着时间的推移,宇宙逐渐冷却并进入了宇宙演化的晚期。
这个阶段宇宙的结构逐渐形成,宇宙中的物质开始聚集形成更大的天体。
星系团是最大的天体结构,由多个星系组成。
而星系则是由数百亿颗恒星、行星和其他天体组成的巨大天体。
4. 宇宙的未来发展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据目前的观测和理论模型,科学家们认为宇宙将继续膨胀,并且这个膨胀速度正在加快。
这个加速膨胀的原因是什么呢?科学家们提出了暗能量的假设,认为宇宙中存在一种未知的能量形式,它对宇宙的膨胀具有推动作用。
5. 除了暗能量,黑暗物质也是宇宙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黑暗物质是一种没有电磁相互作用的物质,无法直接被观测到,但通过其引力作用可以间接推断其存在。
科学家们认为黑暗物质占据了宇宙总物质的大部分比例,它在宇宙结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6. 宇宙的结构和未来的发展还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密切相关。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宇宙早期释放的光子,在宇宙膨胀的过程中逐渐冷却,并形成了现在所观测到的微波辐射。
它是宇宙学研究的重要线索,提供了关于宇宙起源和演化的重要信息。
7. 关于宇宙结构和未来演化的研究还包括了宇宙大尺度结构的形成和分布。
科学家们通过观测和模拟研究,揭示了宇宙中的结构和星系的分布并不是均匀的,存在着类似于“大墙”和“空洞”等巨大的天体结构。
这些研究对于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8. 此外,关于宇宙结构的形成和演化还涉及到暗物质的性质和暗能量的起源。
宇宙学理论的新突破和发展
宇宙学理论的新突破和发展宇宙学是一门研究宇宙演化历史、宇宙结构和物质构成的科学。
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宇宙,从宇宙的起源到今天的发展,可见和不可见的物质,甚至时间和空间本身都涵盖在内。
近年来,人类对宇宙学理论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和突破。
本文将就宇宙学理论的新突破和发展做一些论述和分析。
一、暗物质和暗能量在当代宇宙学中,暗物质和暗能量是两个极其重要的概念。
暗物质是指占据宇宙绝大部分物质的物质,它不是由原子构成的,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因而无法被直接观测到。
科学家们根据天文观测和数学模型推断,暗物质的质量至少是普通物质质量的五倍。
暗能量是指填满整个宇宙、推动宇宙加速膨胀的一种能量。
它可能是夸克或其他基本粒子的一种状态,或者是一种更加神秘的能量。
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研究是理解宇宙演化历史和结构的关键,也是人类最深刻的宇宙学问题之一。
二、引力波探测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预言之一。
引力波是一种由大质量天体运动所产生的空间弯曲所导致的波动,它的传播速度是与光速相等的。
2015年,科学家们首次观测到引力波,这是一项彻底开创了观测宇宙和宇宙学研究新时代的伟大的发现。
引力波包含了关于宇宙性事件历史和宇宙结构的重要信息,例如,爆炸的恒星,黑洞相互碰撞等。
引力波探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科学家们得以更为深入地研究宇宙和引力波本身。
三、黑洞黑洞是一种极度密集的物体,由于引力太强大,它们连光线也无法逃脱。
在宇宙演化史上,质量极大的星体或者多个星体的并合会产生黑洞。
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黑洞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存在。
科学家们发现黑洞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例如它会在吞噬恒星或星云的过程中发出X射线,通过探测等手段可以间接地探测黑洞存在。
尽管黑洞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神秘现象和力学问题,但随着宇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对黑洞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四、宇宙的起源宇宙的起源一直是宇宙学研究的难点和谜题之一。
宇宙起源的主要理论是宇宙大爆炸模型。
这个模型认为,宇宙在大约138亿年前,以无与伦比的速度和能量进行了一次巨大的爆炸。
宇宙诞生之谜;从大爆炸到现在的变革(宇宙诞生的几种说法)
宇宙诞生之谜;从大爆炸到现在的变革宇宙的诞生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课题,而这个谜团的解开不仅涉及科学领域的深入研究,也引发了我们对宇宙本质和存在意义的思考。
从大爆炸理论到现今的变革,宇宙的演化历程让我们惊叹于自然的奇妙与复杂。
大爆炸理论是目前被普遍接受的宇宙起源模型,它认为宇宙在约137亿年前由一个极其高密度、高温的奇点开始膨胀,创造了时间、空间和物质。
在大爆炸之后,宇宙经历了快速膨胀、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释放,以及物质的凝聚形成恒星、星系等结构。
这一过程的揭示,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宇宙演化的基本框架,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疑问和挑战。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对宇宙的观测能力的提升,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不断深化。
现代宇宙学研究不仅探索着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还试图解答诸如暗物质、暗能量、黑洞等奥秘问题。
其中,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性质仍然是科学家们争论的焦点,它们的存在与性质对于解释宇宙的结构和演化至关重要。
除了物质组成的研究外,宇宙的结构和形态也带来了新的思考。
宇宙中的星系团、超星系团以及宇宙大尺度结构的形成和演化,揭示了宇宙的真实面貌是如此的壮观和神秘。
通过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观测,科学家们还发现了宇宙的背景辐射各向异性,这为我们理解宇宙早期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在不断深入研究宇宙的过程中,我们也逐渐意识到宇宙的变革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宇宙的膨胀速度在加速,恒星的诞生和毁灭在持续进行,甚至整个宇宙的命运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这种变革的持续性和复杂性,让我们对宇宙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和探索。
宇宙诞生之谜,从大爆炸到现今的变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
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我们或许有朝一日能够揭开宇宙的面纱,解开这个千古之谜,看清宇宙的本质和意义。
愿人类在这个无垠的宇宙中不断前行,探索未知,探寻真理。
从大爆炸到多元宇宙物理学理论的发展和人类认知的进步
从大爆炸到多元宇宙物理学理论的发展和人类认知的进步在20世纪初,大爆炸理论的提出为人类对宇宙起源和演化的认知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非常热密的点,通过一个巨大的爆炸而扩张形成现在的宇宙结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多元宇宙物理学理论逐渐发展起来,为人类的认知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更多的可能性。
大爆炸理论的提出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果之一,它的出现对于人类认识宇宙的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这个理论下,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可以通过物理学的方法和观测数据进行解释和研究。
大爆炸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宇宙演化的框架,在这个框架下,我们可以研究宇宙的结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以及宇宙的扩张速度等重要的物理性质。
然而,大爆炸理论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例如,大爆炸理论无法解释宇宙初期扩张得如此之快的原因,以及宇宙的初始条件和演化过程。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们提出了多元宇宙物理学理论。
多元宇宙物理学理论认为宇宙不止一种形态,我们所存在的宇宙只是无穷多个宇宙中的一个。
每个宇宙的演化过程和物理性质都可以有所不同。
这样的理论构想为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为人类认知的进步开辟了新的道路。
多元宇宙物理学理论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科学家们通过理论推演和实验证据的检验不断完善和修正。
其中,弦理论是一种对多元宇宙物理学理论的重要发展,它认为我们现在所观测到的基本粒子和力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微小的弦状物体来解释。
弦理论不仅对基本粒子物理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多元宇宙的存在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多元宇宙物理学理论的框架下,科学家们开始尝试回答一些困扰人类思考已久的问题,比如宇宙是否有始有终,宇宙是否存在并行世界等。
多元宇宙物理学理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法,使人们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然而,多元宇宙物理学理论依然存在许多未解之谜和挑战。
如何通过实验证据验证多元宇宙的存在,多元宇宙的形成机制是什么,宇宙间是否存在相互影响等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爆炸宇宙学理论及其在新时代下的发展地化1001班郭伟楠一、大爆炸宇宙学——从经典宇宙理论开始我们从哪里来?宇宙是什么样的?这自有人类以来的永恒疑问。
从西方的海龟驮大陆,到中国的天圆地方,诞生了远古的神话和宗教。
托勒密的天球模型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天上的太阳和其他行星绕着地球在不同层次的同心球面上运行,最高层的星星们则保持不动。
这是个粗糙但有效的宇宙模型,更关键的是,符合基督教关于人间和天堂的描述。
现代天文学的开创要从哥白尼等算起,借助更先进的光学望远镜,伽利略终于发现地球并非宇宙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是围绕着太阳运转的。
再到十七世纪,开普勒、胡克等人继续为太阳系勾勒大概的轮廓。
最终伟大的牛顿建立了完美的经典力学大厦,其在天文学中的威望在发现冥王星后达到顶峰。
那时人们确信宇宙间所有的规律都已发现殆尽,所有星系的运动都可纳入牛顿力学的体系中。
这一时期人们相信宇宙是无限广大和永恒的存在,也许这使人有某种安全感。
但是用牛顿力学解释宇宙有个致命的疑问,如果万有引力是正确的,为什么星系不会因为万有引力聚拢到一起?无论宇宙有没有一个中心,只要时间足够长,星系总会慢慢靠拢,最后碰撞、毁灭。
这给现代天文学提出了挑战,但是即使是当时最具有革命精神的人,也无法想象今后的颠覆性的发现。
二、大爆炸宇宙学理论概述大爆炸理论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我们的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
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
这一从热到冷、从密到稀的过程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发。
根据大爆炸宇宙学的观点,大爆炸的整个过程是:在宇宙的早期,温度极高,在100亿度以上。
物质密度也相当大,整个宇宙体系达到平衡。
宇宙间只有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态的物质。
但是因为整个体系在不断膨胀,结果温度很快下降。
当温度降到10亿度左右时,中子开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条件,它要么发生衰变,要么与质子结合成重氢、氦等元素;化学元素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的。
温度进一步下降到100万度后,早期形成化学元素的过程结束(见元素合成理论)。
宇宙间的物质主要是质子、电子、光子和一些比较轻的原子核。
当温度降到几千度时,辐射减退,宇宙间主要是气态物质,气体逐渐凝聚成气云,再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宇宙。
从1948年伽莫夫建立热大爆炸的观念以来,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宇宙学家们为我们勾画出这样一部宇宙历史:大爆炸开始时约137亿年前,极小体积,极高密度,极高温度。
大爆炸前10~43秒宇宙从量子背景出现。
大爆炸前10~35秒同一场分解为强力、电弱力和引力。
大爆炸前10~5秒 10万亿度,质子和中子形成。
大爆炸后0.01秒 1000亿度,光子、电子、中微子为主,质子中子仅占10亿分之一,热平衡态,体系急剧膨胀,温度和密度不断下降。
大爆炸后0.1秒后 300亿度,中子质子比从1.0下降到0.61。
大爆炸后1秒后 100亿度,中微子向外逃逸,正负电子湮没反应出现,核力尚不足束缚中子和质子。
大爆炸后13.8秒后 30亿度,氘、氦类稳定原子核(化学元素)形成。
大爆炸后35分钟后 3亿度,核过程停止,尚不能形成中性原子。
大爆炸后30万年后 3000度,化学结合作用使中性原子形成,宇宙主要成分为气态物质,并逐步在自引力作用下凝聚成密度较高的气体云块,直至恒星和恒星系统。
根据哈勃常数也可以推算大约150亿年前,宇宙起始于一个奇点。
温格.波缪说:“爆炸1/100秒时,温度为1000亿摄氏度,宇宙处于最简单的热平衡状态。
从纯能量中产生出来的光子和正负电子搅和在一起,连幻影般的中微子也泡在这盆热汤(就是我们所说的基本粒子浓汤)里。
光子和质子的比例为10比1。
爆炸1秒后,温度降到100亿摄氏度,中微子开始抽身逃离热平衡。
三分钟是个划时代的时间,温度降到10亿摄氏度,正负电子湮灭完成。
宇宙主要由光、正反中微子组成,核粒子只占很少份额,其中氢和氦的比例为73∶27。
另外就是湮灭中多出来的与核粒子同样稀少的电子。
此后70万年没有大事发生,直至温度降到3000摄氏度,自由电子渐渐各有其主,与核结成了氢和氦,物质于是脱离了辐射的热平衡,宇宙开始透明。
三、大爆炸理论与天文观测事实的互相支持(一)大爆炸模型能统一地说明以下几个观测事实:a、理论主张所有恒星都是在温度下降后产生的,因而任何天体的年龄都应小于200亿年。
各种天体年龄的测量证明了这一点。
b、观测到河外天体有系统性的谱线红移,而且红移与距离大体成正比。
如果用多普勒效应来解释,那么红移就是宇宙膨胀的反映。
c、在各种不同天体上,氦丰度相当大,而且大都是30%。
用恒星核反应机制不足以说明为什么有如此多的氦。
而根据大爆炸理论,早期温度很高,产生氦的效率也很高,则可以说明这一事实。
d、根据宇宙膨胀速度以及氦丰度等,可以具体计算宇宙每一历史时期的温度。
按照大爆炸理论,宇宙是137亿年前从一个极小的点诞生的,从那里诞生了时间和空间、质量和能量,从而由物质小微粒聚集成大团的物质,最终形成星系、恒星和行星等。
在大爆炸发生前,宇宙中没有物质,没有能量,甚至没有生命。
(二)大爆炸理论的天文观测支持大爆炸理论虽然并不成熟,但是仍然是主流的宇宙形成理论的关键就在于目前有一些证据支持大爆炸理论,比较传统的证据如下所示:(a)红位移从地球的任何方向看去,遥远的星系都在离开我们而去,故可以推出宇宙在膨胀,且离我们越远的星系,远离的速度越快。
(b)哈勃定律哈勃定律就是一个关于星系之间相互远离速度和距离的确定的关系式。
仍然是说明宇宙的运动和膨胀。
V=H×D其中,V(Km/sec)是远离速度;H(Km/sec/Mpc)是哈勃常数,为50;D (Mpc)是星系距离。
1Mpc=3.26百万光年。
(c)氢与氦的丰存度由模型预测出氢占25%,氦占75%,已经由试验证实。
(d)微量元素的丰存度对这些微量元素,在模型中所推测的丰存度与实测的相同。
(e)3K的宇宙背景辐射根据大爆炸学说,宇宙因膨胀而冷却,现今的宇宙中仍然应该存在当时产生的辐射余烬,1965年,3K的背景辐射被测得。
(f)背景辐射的微量不均匀证明宇宙最初的状态并不均匀,所以才有现在的宇宙和现在星系和星团的产生。
(g)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新证据在2000年12月份的英国《自然》杂志上,科学家们称他们又发现了新的证据,可以用来证实宇宙大爆炸理论。
长期以来,一直有一种理论认为宇宙最初是一个质量极大,体积极小,温度极高的点,然后这个点发生了爆炸,随着体积的膨胀,温度不断降低。
至今,宇宙中还有大爆炸初期残留的称为“宇宙背景辐射”的宇宙射线。
科学家们在分析了宇宙中一个遥远的气体云在数十亿年前从一个类星体中吸收的光线后发现,其温度确实比现在的宇宙温度要高。
他们发现,背景温度约为-263. 89摄氏度,比现在测量的-273.33的宇宙温度要高。
四、大爆炸理论的缺陷根据大爆炸理论,星系连同其它所有的恒星和行星都产生于一个所谓有的奇异点。
这个奇异点中集中了所有宇宙最原始的物质。
而科学家们对这一奇异点物理参数的评估则是:温度为1031 K,潜藏的能量密度为1098 尔格/立方厘米(作为比较,恒星内部最高温度为108 K,而中子星的物质密度为1015 克/立方厘米)。
我们很难想像,处于奇异点时期的宇宙到底是什么样。
今天流行的宇宙超级结构理论认为,大爆炸后形成的微型黑洞遍及整个宇宙。
这些黑洞的体积还没有一个原子核大,但其质量却相当于一个小行星。
不久前还有信息称,美国宇航局计划于2007年发射一个高功率X射线望远镜GLAST。
按照天文物理学家们的计算,该望远镜的敏感度足以发现微型黑洞的波动。
宇宙超级结构理论将最终得到实验证实。
“大爆炸”理论最大的缺陷就是无法回答大爆炸之前这一奇异的点来源于何方?大爆炸理论存在了100多年了,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一理论的发展将把人们对宇宙诞生和灭亡的认识不可避免地引向神创说。
并不奇怪,教皇约安-帕维尔二世早就在其书信中称当代的宇宙论与《圣经》中的论述不谋而合。
五、新时代天文发现的挑战最近发现的迄今最远的类星体对这个理论提出了挑战。
这个类星体中德黑洞质量是太阳质量的20亿倍,距离地球129亿光年,按照大爆炸理论,这相当于这个类星体在宇宙大爆炸后仅7.7亿年就存在了。
据一研究组发表在2011年6月30日《自然》杂志上的报告,这个类星体名为ULAS J1120+0641非常明亮,发光强度相当于60万亿个太阳。
该小组用英国红外线望远镜的红外深度普查发现了这个类星体,这个红外线普查涵盖了5%的天空。
研究报告的作者之一,伦敦帝国学院的丹尼尔.摩尔罗克(Daniel Mortlock)将搜寻过程比喻为寻找黄金。
“你在红外线波段会看到许多闪亮的东西,但并非所有的都是金子,我们这次得到了一个大金块。
”他说。
这个类星体在给天文学家展示早期宇宙线索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难题。
“令人惊奇的是,这个对象远在我们可能观察到的最远宇宙,”摩尔罗克说。
它是如此遥远,按照现行的宇宙理论,它在大爆炸之后7.7亿年就已经存在了。
虽然理论家曾预测类星体可能在宇宙大爆炸后不久形成,但都没有预料会在胚胎宇宙中发现这么大的类星体。
“这就像在幼儿园里发现了6英尺高的孩子,”密歇根大学天体物理学家玛塔.弗龙特里(Marta Volonteri)说。
流行的理论认为,黑洞形成于早期死亡恒星留下的微小致密的物体,或者直接形成于坍缩的宇宙气体。
按照第一种理论,弗龙特里说,ULAS J11200641得在大爆炸之前形成,因为这个过程需要漫长的时间。
因此天文学家只能转向直接坍缩理论,但是仍然有很多问题难以回答。
这一发现令人困惑,加拿大国家研究理事会的克里斯.维尔罗特(Chris Willott)评论道,“可能宇宙中有这么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事情在那里进行的非常快。
如果你用对仅仅一个对象的认识来解释你知道一切事物,这永远是危险的。
”维尔罗特的评论可谓一语中的。
中国古代认为不同空间有着不同的时空结构,所谓“天上一日,地上一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天文学家拿着在太阳系内观测到的物理规律去解释比太阳系大不知多少万亿倍的宇宙,如果它们的运动规律不一样,自然就难以自圆其说了。
六、新的理论挑战——暗物质、暗能量似乎理论已经相当完善,人们试着来回答几个基本问题。
首先,宇宙的形状是什么样的?什么叫宇宙的形状?打个比方,一只蚂蚁在地球仪上爬,在它看来,地面是平的,但是我们站在三维空间里知道,地球仪表面是弯曲的。
如果蚂蚁想要知道它所处的面是不是弯曲,可以在地球仪表面画个三角形,测量三角形内角和,如果恰好等于180度,则称符合欧几里德几何,表面就是平的,如果不等于180度,则符合非欧几何,表面是弯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