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 方法 做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法方法做法
在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老鼠们在一起开会,商讨怎样才能不被猫抓住。
其中一只老鼠提议,在猫的脖子上挂一个铃铛。
全体老鼠欢声雷动———“这个主意太好了!”但当有老鼠问,怎样才能将铃铛挂到猫的脖子上时,刹那间全体老鼠鸦雀无声。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光有想法还不行,还要有方法,方法比想法更重要。
我想用这个故事引出我想说的关键词之一:方法
俗话说得好“教无定法,贵在有法”。
怎样提高教学效率,决不是我们三言二语就能解决的问题。
早在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指出:“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
”这种以“少教”达到“多学”的愿望,是历代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这种目标的追求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成教学目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呢?下面我把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想法和方法及做法向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汇报,请大家给予指导和帮助。
一、严格要求、培养习惯,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关于“严格要求”,我在班主任会议上已做了介绍,这里不再啰嗦。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还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每一种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循循善诱。
1.培养好预习的习惯。
我是很重视学生预习的,预习是学生学习的起始环节,课前预习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每预习一篇课文,我要求学生必做的几件事:自学生字词,把生字拼音写在书上,给生字扩词,读课文不少于三遍,并把读书时思考的问题标注在书上,这样在上课时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带着问题听课。
有时我也会在课堂上用一定的时间,先组织学生预习,再根据学生预习的侧重点授课,学生在课堂上尝到预习的“甜头”,习惯养成了,你不叫他预习,他也会主动去预习。
2. 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的习惯。
我要求学生上课一定要踊跃发言,只要你有想法,不管对不对,你就要举手发言,即使答错了,我也不会批评的,我会根据举手情况来判断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且让学生每天反思:
今天我举手发言了吗?如果没举手,是我真的一点也不会,还是一点也没思考。
所以我的课堂上,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是很高的。
我不仅要求学生要乐于表达,还要求学生要学会倾听,因为说是学习的方法,听也是一种学习,要有耐心地听,且听得准确,并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
我告诉我班的孩子:人人都可以成为聪明的人,我把“聪”拆开,“耳朵、眼睛、嘴巴、心”这四部分缺少一个都不是“聪”,所以上课时要做到认真听,仔细看,踊跃发言,用心思考,哪一点做不到,你就会落后于别人。
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学生学习习惯明显好了,学生的整体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3.要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语文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其实学习英语也是如此)我曾告诉我班学生,要想学好语文和英语,你要记住贝多芬---多背多得分,除了要求多读,还有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回家预习和在校晨读,我会要求学生大声朗读,因为朗读便于记忆,我们现在的语文课本里有很多的内容是要求背诵的,我发现有些学生背书方法不当,只把书简单读了一两遍,就尝试着背诵,这样绝对不会有倒背如流的效果,多数是断断续续添字漏字的状况。
我告诉学生熟读才能成诵。
以前每到开家长会的时候,我都会请家长配合我抓好孩子朗读这一关,让家长早上把孩子叫起来,早上至少用15分钟的时间朗读课文,家长在厨房做饭,孩子在别的房间读书,家长在厨房一定要听到孩子读书的声音,大声读才会提高读书、背诵的效率。
我们大人也会有这样的体会,如果我们默读或小声吟诵,很有可能在不知不觉间就走了神。
4.要培养学生做批注、记笔记的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堂上,我们老师应教会学生做批注、做笔记的方法,并督促其养成好习惯。
为了便于复习,我会教给学生用统一的符号,如文中的中心句用红笔画下来,红色符号不要滥用,只记重要的内容,这样便于突出重点,文中出现的关键词用三角形标注,重要的词语加点,有疑惑的地方加问号,文中的人物特点或重要的道理记在题目上方,拓展的内容记在插图那一页空白处等等,这样既可以自己复习,又便于早读时候全班一起诵读。
这样坚持做下来,我们班孩子学习用书,虽然记的东西多,但是一点也不乱。
记得有一年,我教双语班,班里有几个老师家的孩子,几个老师开玩笑说孩子的书本简直可以做老师的参考书。
5.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
部首查字法、音序查字法是学生独立认识生字经常使用的方法。
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学生“学会学习”,我们应让学生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我要求我班学生每人书包里必备一本字典,并且经常使用,如预习时给生字扩词要查字典,遇到特殊部首的字让学生确认部首时查字典,读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求学生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写作文遇到不会写的字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每次课堂上查字典都是以比赛形式展开,只要你查到了就立即站起来,每次表扬前三名,这样做不仅训练了速度,而且培养了勤查字典的习惯。
二、教给方法,培养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捷径。
“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十分重要的。
记得有一次我问学生:如果你在森林里迷了路,饿了几天,这时有两样东西摆在你面前---一袋干粮、一支猎枪,只能二选一,你选择什么?大部分同学都选择猎枪,理由不言而喻。
由此我告诉他们,学习也是如此,掌握了学习方法,就像猎人拥有了猎枪一样。
1.指导掌握学生预习的方法。
刚开始时给学生布置预习的范围,帮助学生找到重点、难点,以后逐步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
心理学研究证明:带问题读一遍比不带问题读五遍效果要好。
学生自读课文,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为上课时弄懂这些问题做好思想准备。
预习时教给学生“圈、点、批、注”的标注方法,做记号的方法对学生也是非常有用的,我和学生商量几种常用的记号,如直线(—)表示比较重要的词句;用三角形标出文中的关联词或关键词;用圆圈圈出成语中的关键字,问号(?)表示对句子或观点的质疑等等。
2.指导学生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
不同的情况下针对不同的词语渗透不同的方法,家庭作业中有理解词语的题目,我一般建议学生用查工具书的方法,课堂上阅读教学时,我会渗透多种不同的理解词语的方法,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近义词替换的方法,分合拆连的方法,反义否定法,如“勘测”,勘──勘探,测──测量,就可以用拆连法;如:模糊──不清楚;崎岖──不平坦即用反义词加“不”或“没有”的否定形式来解释词义
理解词语还有抓关键字的方法一个词语中,常常有一、两个关键性的或疑难的字,只要理解好这一两个字的意思,整个词语就不难理解了。
例如:“热泪盈眶”,较难理解的是“盈”字,从字典上查出“盈”是“充满”的意思,就可以知道“热泪盈眶”的意思是“激动得泪水充满了眼眶”。
3.复习巩固的方法。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具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这就要指导学生及时温习功课,如每学一课,我们语文老师都会布置学生抄写词语,抄写要背的段落,我不建议大家布置学生抄写很多遍,因为这样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我们班抄词一般就抄一遍到两遍,抄写重要段落也就是一遍,要想事半功倍,还得讲究方法,就拿抄写课文来说,我要求学生把课文抄成填空形成,用两种笔色,这样的好处是,学生虽然是抄写了一遍,却复习了两遍,而且学生能重点关注句子中的关键词语。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每一节新授课我都会安排几分钟对上一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检查,如认读词语,我喜欢用开火车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检查的面广,又能训练学生的注意力。
4.教会学生背诵识记的方法。
学习语文是一个循序渐进和不断积累的过程,背诵是积累语言材料的最有效途径,不背不记是学不好语文的。
但死背死记往往事倍功半,所以我们要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我们常用的是借助提纲的方法,还有画面文字结合等方法,其实我们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智慧,鼓励学生用有趣的,甚至荒诞的形式去记,有时效果更为明显。
比如,识记“颠簸”一词,我们要求学生记“真页竹其皮”,再如《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的“庵”字,学生常会写错,我就开玩笑说,写到这个字,你就想到一句话:广大的电视观众,现在请收看《水浒传》,学生哈哈大笑,笑的同时就记住了“庵”的写法。
现在我们班的同学非常擅长这样幽默的方法。
如有一次做一个练习,要求把历史故事和相对应的人物连线,其中有两个成语是“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相对应的主人公有“孙敬苏秦车胤孙康”。
说实在的我也会经常混淆,有一次《伴你学》出现了这道练习题,我说谁有什么好方法让两个成语的主人公对号入座?学生说了很多方法,其中一个学生说,老师,“囊萤映雪”里面有“雪”,车子在上面经过时就会有车胤,显然该学生借助了谐音,形象化的让我和班里的同学一下子就记住了相对应的人物。
5.拓展积累的方法
为什么要拓展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
怎样积累?积累什么?下面略举几例加以说明。
在教学《三顾茅庐》一课时,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情感的渐渐推进,一点一点地把刘备和诸葛亮的生平资料引入进来,把与文本相关联的资料渗透到学习过程中。
使得原本在学生心目中陌生而遥远的三顾茅庐的故事,一步步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领悟到了刘备“求贤若渴”的内涵。
在教学《我们爱你啊,中国》一课时可以这样拓展的:
在学习“山河壮丽”这一部分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的祖国著名的风景,然后让学生试着仿照第二自然段写一写;引导学生聊祖国的各种巨大的变化,聊高楼、聊文化、聊“嫦娥”(飞船)……在聊的过程中体会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伟大成就!
我们也可以围绕一个单元的主题进行拓展,如五年级第一单元主题为“园丁之歌”,我们可以拓展赞美老师的成语及名言,第六单元的主题是“百折不挠”,我们除了拓展这个主题的成语、名言外,还可以延伸阅读其他一些人物的事迹。
提倡教育创新的今天,学习语文再不能局限于课堂,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课堂是语文教育的主阵地,有效的教学拓展会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新的提升,使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有新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