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饲养管理》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实验动物与管理教学课件》5.豚鼠
![《实验动物与管理教学课件》5.豚鼠](https://img.taocdn.com/s3/m/ecaa5e58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b6.png)
定期健康检查
定期对豚鼠进行健康检查,包括观察外观、触诊、听诊等,以及 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病死豚鼠的处理与火化
病死豚鼠的处理
对于病死的豚鼠,应立即将其隔离,避免疾病传播。同时,对笼舍和周围环境进行消毒,以防止病毒和细菌的扩 散。
火化
为了防止疾病的传播和保护环境,病死的豚鼠应进行火化处理。火化是一种无害化处理方式,可以将病死豚鼠的 尸体彻底销毁,消灭病毒和细菌的来源。在火化前,应确保尸体已经死亡,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包装和处理,以防 止在运输和处理过程中发生污染和传播疾病。
《实验动物与管理教 学课件》5.豚鼠
目录
• 豚鼠概述 • 豚鼠在实验中的应用 • 豚鼠的管理与饲养 • 豚鼠的实验操作与伦理 • 豚鼠的疾病与防治
01
豚鼠概述
豚鼠的生物特性
01
02
03
体型
豚鼠是小型哺乳动物,体 型短而圆润,四肢短小。
毛色
豚鼠的毛色多样,常见的 有灰色、白色、棕色和黑 色等。
寿命
THANKS
感谢观看
固定
在实验操作前,需要将豚鼠固定在实 验台上,以便进行实验操作。固定时 应确保动物舒适,避免过度挣扎或受 伤。
豚鼠的实验操作流程
实验前准备
01
在实验前应确保豚鼠处于健康状态,并进行适当的麻醉处理,
以减少动物的痛苦和应激反应。
实验操作
02
根据实验需求进行相应的操作,如注射药物、采集血液等。操
作时应尽量减少动物的痛苦和损伤。
腹泻
腹泻是豚鼠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可能是由于饮食不当、感染等原因引
起。诊断方法包括观察粪便状况、进行粪便检查。治疗方法包括调整饮
食、使用抗生素等。
定期对豚鼠进行健康检查,包括观察外观、触诊、听诊等,以及 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病死豚鼠的处理与火化
病死豚鼠的处理
对于病死的豚鼠,应立即将其隔离,避免疾病传播。同时,对笼舍和周围环境进行消毒,以防止病毒和细菌的扩 散。
火化
为了防止疾病的传播和保护环境,病死的豚鼠应进行火化处理。火化是一种无害化处理方式,可以将病死豚鼠的 尸体彻底销毁,消灭病毒和细菌的来源。在火化前,应确保尸体已经死亡,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包装和处理,以防 止在运输和处理过程中发生污染和传播疾病。
《实验动物与管理教 学课件》5.豚鼠
目录
• 豚鼠概述 • 豚鼠在实验中的应用 • 豚鼠的管理与饲养 • 豚鼠的实验操作与伦理 • 豚鼠的疾病与防治
01
豚鼠概述
豚鼠的生物特性
01
02
03
体型
豚鼠是小型哺乳动物,体 型短而圆润,四肢短小。
毛色
豚鼠的毛色多样,常见的 有灰色、白色、棕色和黑 色等。
寿命
THANKS
感谢观看
固定
在实验操作前,需要将豚鼠固定在实 验台上,以便进行实验操作。固定时 应确保动物舒适,避免过度挣扎或受 伤。
豚鼠的实验操作流程
实验前准备
01
在实验前应确保豚鼠处于健康状态,并进行适当的麻醉处理,
以减少动物的痛苦和应激反应。
实验操作
02
根据实验需求进行相应的操作,如注射药物、采集血液等。操
作时应尽量减少动物的痛苦和损伤。
腹泻
腹泻是豚鼠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可能是由于饮食不当、感染等原因引
起。诊断方法包括观察粪便状况、进行粪便检查。治疗方法包括调整饮
食、使用抗生素等。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PPT幻灯片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PPT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988dccbb581b6bd97e19ea1f.png)
2.屏障系统
实验动物生活在与外界隔离的系统内,所有进入空气都必 须经过初、中、高三级过滤器的净化处理,洁净度为10000级, 系统内应保持空气压差,不低于20~50Pa;出风口有防止空 气倒流装置。凡进入设施的物品均经严格的消毒灭菌处理, 进入的实验动物也需经消毒处理。人员经过专门培训,人员 进入要经淋浴,更换无菌衣帽,进入后必须严格按照一整套 规程进行操作。屏障系统用于饲养SPF动物或清洁级动物。
照度控制在离地1m处为150~300lx(勒克斯)较适宜,既适 应动物需要,又方便工作人员观察和操作。
13
5.噪声
14
对人和动物的心理、生理造成不利影响的声音称为噪声。 影响实验动物的噪声主要来自外环境,如空调设备、层流 柜等发出的噪声。噪声来源还有人的活动,实验动物采食、走 动和鸣吠等。噪声对人和动物的影响比较复杂,这主要与噪声 的性质,动物的种类、体重、习性、年龄、性别等生理和心理 状态有关。实验动物的听觉音域比人宽,如小鼠可听到人类听 不见的超声波,严重时可引起死亡。 噪声影响实验动物的繁育,如造成大鼠、小鼠生育力减退, 妊娠障碍和流产,甚至出现食仔现象。 噪声会引起动物生理异常。如DAB小鼠,噪声刺激5min, 其心跳、呼吸和血压都有明显升高。长时间的噪声可造成动物 中枢神经和听觉器官损害。
8
动物体温调节同时受到湿度、环境温度及气流速度的共同 影响。当体温与环境温度接近时,动物主要通过蒸发方式散 热。高温、高湿下,蒸发散热受到抑制,容易引起代谢紊乱 及机体抵抗力下降,动物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亦因此明显增加。 湿度过高,微生物易于繁殖;饲料、垫料易霉变,空气氨浓 度也与湿度增高有关,引起某些传染病发生,对动物的健康 不利。湿度过低,易致尘土飞扬,引起动物呼吸道疾病,影 响动物健康。当温度为27℃、相对湿度为20%时,大鼠体表 的水分蒸发很快,尾巴失水过多,可导致尾血管收缩而导致 坏尾病,表现为尾根部坏死、溃烂;湿度为40%时此病发生 率为25~30%,湿度大于60%时则不发生此病。
实验动物生活在与外界隔离的系统内,所有进入空气都必 须经过初、中、高三级过滤器的净化处理,洁净度为10000级, 系统内应保持空气压差,不低于20~50Pa;出风口有防止空 气倒流装置。凡进入设施的物品均经严格的消毒灭菌处理, 进入的实验动物也需经消毒处理。人员经过专门培训,人员 进入要经淋浴,更换无菌衣帽,进入后必须严格按照一整套 规程进行操作。屏障系统用于饲养SPF动物或清洁级动物。
照度控制在离地1m处为150~300lx(勒克斯)较适宜,既适 应动物需要,又方便工作人员观察和操作。
13
5.噪声
14
对人和动物的心理、生理造成不利影响的声音称为噪声。 影响实验动物的噪声主要来自外环境,如空调设备、层流 柜等发出的噪声。噪声来源还有人的活动,实验动物采食、走 动和鸣吠等。噪声对人和动物的影响比较复杂,这主要与噪声 的性质,动物的种类、体重、习性、年龄、性别等生理和心理 状态有关。实验动物的听觉音域比人宽,如小鼠可听到人类听 不见的超声波,严重时可引起死亡。 噪声影响实验动物的繁育,如造成大鼠、小鼠生育力减退, 妊娠障碍和流产,甚至出现食仔现象。 噪声会引起动物生理异常。如DAB小鼠,噪声刺激5min, 其心跳、呼吸和血压都有明显升高。长时间的噪声可造成动物 中枢神经和听觉器官损害。
8
动物体温调节同时受到湿度、环境温度及气流速度的共同 影响。当体温与环境温度接近时,动物主要通过蒸发方式散 热。高温、高湿下,蒸发散热受到抑制,容易引起代谢紊乱 及机体抵抗力下降,动物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亦因此明显增加。 湿度过高,微生物易于繁殖;饲料、垫料易霉变,空气氨浓 度也与湿度增高有关,引起某些传染病发生,对动物的健康 不利。湿度过低,易致尘土飞扬,引起动物呼吸道疾病,影 响动物健康。当温度为27℃、相对湿度为20%时,大鼠体表 的水分蒸发很快,尾巴失水过多,可导致尾血管收缩而导致 坏尾病,表现为尾根部坏死、溃烂;湿度为40%时此病发生 率为25~30%,湿度大于60%时则不发生此病。
第六章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1
![第六章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1](https://img.taocdn.com/s3/m/7fe166da28ea81c758f57870.png)
第一节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概述
•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范围较广,主要包括:环境 设施管理、饲料、饮水、饲喂、运输、卫生消 毒及生产繁殖管理等内容。 • 一、环境设施管理 • 1、房屋建筑:不仅是保证一定水平环境控制 的基础,也是保证正规化、科学化管理的基础, 不同等级的动物和不同种类的动物对建筑设计 要求不同,对环境因素控制水平和达到的标准 也不尽相同。
第二、三节 大、小鼠的饲养管理
一、饲养环境
小 1、建筑 2、笼具 3、垫料 4、饲料、饮水 相同 相同 鼠 大 鼠 基本相同 基本相同,光照敏感, 湿度敏感 空间较大 粉尘敏感 蛋白质要求较高
二、一般饲养管理
小鼠 1、饲喂 少量勤添 • 2、给水 连续不断 • 3、卫生消毒 相 同 • 4、垫料更换 1 ~2 次/ 周 • 5、生产繁殖 基本相同
第五节
兔的饲养管理
• 一、一般饲养管理 • 1、环境 温度恒定为18~29℃,相对 湿度40~70% • 2、饲料:粗纤维含量,饲喂定时定量。 • 3、卫生、消毒 • 4、观察、记录 观察兔情:饮水、饲料 情况,健康状况等。
• 5、繁殖 • 交配方法:自然交配法、人工辅助交配法、人 工授精。 • 配种:外阴粘膜由粉红→老红→紫红变化,在 老红时配种较顺利,且受孕率较高,此时可将 母兔送至公兔笼内,妊娠期30d。 • 代乳:调剂仔兔,防止咬仔 • 离乳:1个月左右离乳,将母兔取走。
第八节 其他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
• 一、东方田鼠 • 饲养方法原则同小鼠,适当补充青料。 • 最适生长温度15~25℃,注意保持室内 清洁、安静的环境。 • 门齿啃咬力极强,为防止其逃跑,宜采 用不锈钢丝笼具。
二、小型猪
• 猪饲料中不得添加抗生素和激素类添加剂。 • 小型猪的1日饲料量(即日粮)要根据其体重来 计算,一般为体重的2-3%。 • 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8-25℃,猪舍要求冬暖夏 凉,设有漏粪尿地板。
常用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及饲养管理幻灯片
![常用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及饲养管理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ea7d1124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9b.png)
2、笼具:采用无毒塑料笼具
3、垫料:选用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尘埃少、无 异味、无毒性、无油脂的材料。垫料必须经高温 高压灭菌处理。
4、饮水:如饮用城市生活饮水,必须经高温高 压灭菌处理或直饮水。
5、饲料:
①、小鼠应饲喂全价营养颗粒饲料。饲料的营养 成分应符合营养需求标准,并保持相对稳定。
②、随着生长发育和生产繁殖的阶段不同而制定 不同的饲料配方,保障各阶段的营养需求。
日龄/d 1 3 4 5 8
外观形态特征 仔鼠裸体鲜红 耳壳露出表皮 脐带瘢痕脱落
能翻身 能爬行
日龄/d 10
9~11 13~15
18以后
外观形态特征 能听到声音
全身被白毛,门齿长出 眼皮张开,能跳跃,能抓取东西
能自行采食,独立生活
新生鼠赤裸无毛,皮肤 肉红,不开眼,双耳与 皮肤粘连
3日龄脐带脱落, 皮肤由红转为白色。
6.小鼠的淋巴系 统尤为发达,外 界刺激可使淋巴 系统增生,进而 可导致淋巴系统 疾病。
7.雄鼠性成熟后,开始分泌雄 性激素,副性腺分泌精液,以推 动精子运动,与雌鼠交配后10~ 12小时,在雌鼠阴道口处形成明 显的白色阴道栓,阴道栓可防止 精液倒流,提高受孕率。
8. 雌鼠为双子宫 型,呈“丫”型 。卵巢多卵多胎 ,有卵巢系膜包 绕,不与腹腔相 通,故无宫外孕 。
外阴部变化
动情前期 大量有核上皮细 胞、少量角化上 皮细胞
充血和膨胀增大, 卵泡增大并膨胀,有
上皮细胞有丝分 相当多的液体,在生
裂旺盛,少量白 发上皮和卵泡细胞内
细胞
有少数的有丝分裂
阴门开口,初 期阴门肿胀, 不久变白、枯 燥
动情期
视野布满角化上 皮细胞,少量有 核上皮细胞
第四章_实验动物的营养与饲养管理_2013.3_PPT幻灯片
![第四章_实验动物的营养与饲养管理_2013.3_PPT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a9f06b55d4d8d15abf234ec2.png)
热量
实验动物机体消耗的热量主要来源于糖类、脂肪及蛋白质。脂 肪及糖类是实验动物饲料中的主要能量来源,蛋白质则为次要 能量来源。
饲料中含有的能量值是由饲料消化率及其存在的化学能推算出 来,饲料完全燃烧所产生的能量称为总能,饲料的总能并不等 于该饲料消化能或代谢能。
能量需求与动物体型大小、体表面积、活动多寡、生理状况及 环境温度有关,通常是以代谢体重。
蛋白质是机体组织的基本构造,在机体内的含量呈动态 变化,当蛋白质合成速率大于分解速率动物个体采具 有生产功能。
蛋白质的基本构成单位为氨基酸,氨基酸通常又可分 为非必需氨基酸及必需氨基酸两大类。
不同实验动物对必须氨基酸的种类需求稍有差异。
表4-1实验动物饲料中的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
异亮氨酸 色氨酸
第一节 实验动物的营养
一、实验动物所需的营养素 动物为了维持生命必须从体外摄取必要的物质,经过消化、 吸收,合成机体成分,并将无用的代谢产物排泄到体外,这 个生理过程即所谓的营养,而从体外摄取的营养物质即为营 养素。动物的营养素包括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 矿物质和维生素。
蛋白质
蛋白质指有机物中的含氮化合物,是纯蛋白质和非蛋白 氮化合物的总称。
常量元素
钙和磷:在机体内含量最多的矿物元素,占动 物机体矿物质总量的70%以上。实验动物饲 料中要保持适宜的钙磷比例。
钾、钠、氯:均是机体内电解质的主要成分, 在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及酸碱平衡中起着重要 的作用。钾在植物中的含量比钠丰富,因此常 在实验动物饲料中补充适量的食盐。
镁和硫:镁是构成机体骨骼和牙齿的成分;硫 在蛋白质结构和酶的活性中起着重要作用。
粗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纤维素 经酵解,部分转变成挥发性脂肪酸吸收,部分转变成二氧化碳 和甲烷排出。通常粗纤维的消化率与饲料中无氮浸出物的含量 成反比。
动物实验管理规范培训(与“动物”相关文档)共44张PPT
![动物实验管理规范培训(与“动物”相关文档)共4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c42370d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bd.png)
一人一卡,押金50元/卡,退卡退钱
二、动物实验屏障准入规定
准入时间:7:00~19:00(周一至周日) 特殊时间:
当天17:00前向动物中心提出书面申请并获授权。 晚19:00至次日早7:00期间,饲养间内照明灯始终保持关 闭状态,如19:00以后需进入屏障实验,检疫间(025)
内备有手电,用于实验人员取/放笼具。
150lx)
禁止生物性(感染)、化学性、放射性等污染实验
树立无菌卫生观念,严格管理,规范操作
屏障环境设施模式图
空
经初、中、高效
气
三级过滤后进入
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虫鼠害综合治理研究、计划生物生殖生物学、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等国家重点实空验室 关好第一互锁门,存放个人物品,门禁卡套在手腕,袖口内,隔衣
三、人员进、出屏障规范
持卡进门 进入登记 第一更衣室
持门禁卡进入实验动物中心, 禁止借门禁卡或带无卡人员进入 更换黄色拖鞋,换下的鞋置于鞋架
《进、出屏障环境设施登记表》 登记人员信息、进入时间
关好第一互锁门,存放个人物品,门 禁卡套在手腕,袖口内,隔衣 感应使用,黄拖鞋置于鞋架上
三、人员进、出屏障规范
实验无关的物品: 、包装箱等,禁入屏障 实验物品(包括动物)经缓冲间携带出屏障
动动物物所 安实乐验死动处物置操装作置规控范制培旋训钮、顺耐考时高试针温物旋品转经为高打压开灭菌气进体入,实施安乐死,逆高时压针锅旋转为关闭气屏体
气
经传递窗消毒(喷洒75%酒精或过氧乙酸或百毒杀消毒,
另一种为分体物式防护服,便于动物实验行为操作且去除拉锁设计,降低反复高温灭菌损坏。 违《反进本 、规出定屏的障品,环予境以设罚施款登处记理表,》罚饲款料等标经准渡为槽每消只毒进动入物10元,每鼠笼(包渡装槽盒)50元; 障 罚款计算标准:小鼠笼2元/笼;
二、动物实验屏障准入规定
准入时间:7:00~19:00(周一至周日) 特殊时间:
当天17:00前向动物中心提出书面申请并获授权。 晚19:00至次日早7:00期间,饲养间内照明灯始终保持关 闭状态,如19:00以后需进入屏障实验,检疫间(025)
内备有手电,用于实验人员取/放笼具。
150lx)
禁止生物性(感染)、化学性、放射性等污染实验
树立无菌卫生观念,严格管理,规范操作
屏障环境设施模式图
空
经初、中、高效
气
三级过滤后进入
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虫鼠害综合治理研究、计划生物生殖生物学、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等国家重点实空验室 关好第一互锁门,存放个人物品,门禁卡套在手腕,袖口内,隔衣
三、人员进、出屏障规范
持卡进门 进入登记 第一更衣室
持门禁卡进入实验动物中心, 禁止借门禁卡或带无卡人员进入 更换黄色拖鞋,换下的鞋置于鞋架
《进、出屏障环境设施登记表》 登记人员信息、进入时间
关好第一互锁门,存放个人物品,门 禁卡套在手腕,袖口内,隔衣 感应使用,黄拖鞋置于鞋架上
三、人员进、出屏障规范
实验无关的物品: 、包装箱等,禁入屏障 实验物品(包括动物)经缓冲间携带出屏障
动动物物所 安实乐验死动处物置操装作置规控范制培旋训钮、顺耐考时高试针温物旋品转经为高打压开灭菌气进体入,实施安乐死,逆高时压针锅旋转为关闭气屏体
气
经传递窗消毒(喷洒75%酒精或过氧乙酸或百毒杀消毒,
另一种为分体物式防护服,便于动物实验行为操作且去除拉锁设计,降低反复高温灭菌损坏。 违《反进本 、规出定屏的障品,环予境以设罚施款登处记理表,》罚饲款料等标经准渡为槽每消只毒进动入物10元,每鼠笼(包渡装槽盒)50元; 障 罚款计算标准:小鼠笼2元/笼;
动物实验的管理PPT课件
![动物实验的管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5ef2956bd64783e09122bc9.png)
客观、真实、可靠的实验报告
2020/2/29
20
六、动物实验结果的处理与报告
• 实验报告内容包括: • ™试验题目、试验单位名称和地址 • ™试验起止日期 • ™试验材料、仪器与试剂 • ™实验动物的种、系、年龄、性别、体重范围、来源、动物合格
证号 • ™动物接收日期、饲养条件(环境、饲料、饮水、垫料)、动物
2020/2/29
17
实验记录的内容
™动物实验室运作的记录 ™一般性记录 :使用申请与批复 、场地的安排 、使用动态 、 ™进出动物室的记录 :人员 、动物、物品 、动物、物品 ™动物饲养管理记录 ™动物饲养内容变更报告 ™实验动物的异常记录 ™逃脱动物的发现与处理报告 ™患病后动物处理治疗记录 ™动物室及其设备异常报告 ™动物饲料、饮用水的分析
使用许可证号 • ™试验方法 • ™分析数据所用的统计方法 • ™研究结果、讨论和摘要 • ™影响研究可靠性和造成研究工作偏离试验方案的异常情况。
2020/2/29
21
七、现场检查发现的常见问题
• 整体布局不合理 • ™备用电源没有或不起作用 • ™部分操作缺相应的 SOP • ™整个动物设施的运行情况记录不完整:温度、湿度、压
2020/2/29
14
• 实验记录的基本要求
• ™及时准确:实时、实地记录,不得补记或 随意增减数据。
• ™真实完整 :必须和实际测定值保持一致。
• ™可溯源 :实验报告中的内容可溯源至原始 记录
2020/2/29
15
• 实验记录的具体要求
• ™实验记录使用专业术语必须规范 • ™实验记录不得随意删除、修改或增加数据。 • ™电子记录应具有原始、实时、准确、完整、
2020/2/29
2020/2/29
20
六、动物实验结果的处理与报告
• 实验报告内容包括: • ™试验题目、试验单位名称和地址 • ™试验起止日期 • ™试验材料、仪器与试剂 • ™实验动物的种、系、年龄、性别、体重范围、来源、动物合格
证号 • ™动物接收日期、饲养条件(环境、饲料、饮水、垫料)、动物
2020/2/29
17
实验记录的内容
™动物实验室运作的记录 ™一般性记录 :使用申请与批复 、场地的安排 、使用动态 、 ™进出动物室的记录 :人员 、动物、物品 、动物、物品 ™动物饲养管理记录 ™动物饲养内容变更报告 ™实验动物的异常记录 ™逃脱动物的发现与处理报告 ™患病后动物处理治疗记录 ™动物室及其设备异常报告 ™动物饲料、饮用水的分析
使用许可证号 • ™试验方法 • ™分析数据所用的统计方法 • ™研究结果、讨论和摘要 • ™影响研究可靠性和造成研究工作偏离试验方案的异常情况。
2020/2/29
21
七、现场检查发现的常见问题
• 整体布局不合理 • ™备用电源没有或不起作用 • ™部分操作缺相应的 SOP • ™整个动物设施的运行情况记录不完整:温度、湿度、压
2020/2/29
14
• 实验记录的基本要求
• ™及时准确:实时、实地记录,不得补记或 随意增减数据。
• ™真实完整 :必须和实际测定值保持一致。
• ™可溯源 :实验报告中的内容可溯源至原始 记录
2020/2/29
15
• 实验记录的具体要求
• ™实验记录使用专业术语必须规范 • ™实验记录不得随意删除、修改或增加数据。 • ™电子记录应具有原始、实时、准确、完整、
2020/2/29
《实验动物与管理教学课件》小型猪饲养管理控制修改
![《实验动物与管理教学课件》小型猪饲养管理控制修改](https://img.taocdn.com/s3/m/a3ac69441eb91a37f0115c13.png)
封闭式猪舍 水帘降温
外形特征
头大,嘴尖圆 老鼠猪 微型
体小
小型
五脚猪
少白
毛色 多白
五指山猪生产性能
初生 重 0.55±0.11千克 6 个 月 龄 体 重 公 猪 12.14±2.62 千 克 , 母 猪12.74±2.79 千克 成年公猪 38.13±9.17 千克 母猪39.06±2.96 千克 屠宰率57.71%,瘦肉率 55.60%,胴体膘厚(6-7 肋间)0.46±0.13厘米, 眼肌面积11.24±0.44平 方厘米 ,皮厚0.33±0.03厘 米 母 猪 产 仔 数 初 产 6.94±1.39 头 , 经 产 7.20±1.58头
具有许多适应高原环境的特点 , 长期以来 自繁自养封闭繁殖 , 未受外来血缘的影响,可 望成为医学生物学研究独特的品系。
主要研究结果
保种核心群
资源保存
生产选育群 封闭群
主要科研产品
封闭群 近交白系
特性评估
生物学特性 分子特性 原种猪
黑珍珠 野黄金
科研产品
近交猪实验猪 优质肉猪
海南省Βιβλιοθήκη 科研成果五指山猪保种与开发利用 地方猪种质分子特性研究 五指山猪实验动物化
系统
心血管 系统
与人比较
在心血管系统的解剖、生理和对致动脉粥样 硬化食物的反应方面与人类高度一致,使其 成为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和一般心血管
适宜模型
心律失常、 肌原纤维变性和坏死、 心肌梗死、 持久性动脉导管、心脏停搏、心脏发育、动脉 粥样硬化、心肌肥大症、充血性心肌症、 感
系统研究的通用标准模型
通过对其生长发育规律、繁殖生理、血液生理生化、 遗传标记、DNA 指纹图谱等项的观察和测试,证明五指山 猪具有体型小、性成熟早、耐近交繁殖、遗传性较稳定、 肉质好等特点。
外形特征
头大,嘴尖圆 老鼠猪 微型
体小
小型
五脚猪
少白
毛色 多白
五指山猪生产性能
初生 重 0.55±0.11千克 6 个 月 龄 体 重 公 猪 12.14±2.62 千 克 , 母 猪12.74±2.79 千克 成年公猪 38.13±9.17 千克 母猪39.06±2.96 千克 屠宰率57.71%,瘦肉率 55.60%,胴体膘厚(6-7 肋间)0.46±0.13厘米, 眼肌面积11.24±0.44平 方厘米 ,皮厚0.33±0.03厘 米 母 猪 产 仔 数 初 产 6.94±1.39 头 , 经 产 7.20±1.58头
具有许多适应高原环境的特点 , 长期以来 自繁自养封闭繁殖 , 未受外来血缘的影响,可 望成为医学生物学研究独特的品系。
主要研究结果
保种核心群
资源保存
生产选育群 封闭群
主要科研产品
封闭群 近交白系
特性评估
生物学特性 分子特性 原种猪
黑珍珠 野黄金
科研产品
近交猪实验猪 优质肉猪
海南省Βιβλιοθήκη 科研成果五指山猪保种与开发利用 地方猪种质分子特性研究 五指山猪实验动物化
系统
心血管 系统
与人比较
在心血管系统的解剖、生理和对致动脉粥样 硬化食物的反应方面与人类高度一致,使其 成为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和一般心血管
适宜模型
心律失常、 肌原纤维变性和坏死、 心肌梗死、 持久性动脉导管、心脏停搏、心脏发育、动脉 粥样硬化、心肌肥大症、充血性心肌症、 感
系统研究的通用标准模型
通过对其生长发育规律、繁殖生理、血液生理生化、 遗传标记、DNA 指纹图谱等项的观察和测试,证明五指山 猪具有体型小、性成熟早、耐近交繁殖、遗传性较稳定、 肉质好等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3.气流
10
气流主要影响皮肤的体表蒸发和对流散热。大多数实验动物 体型较小,体重与体表面积的比值较大,对气流非常敏感。实 验动物饲养间的气流值一般为0. 13~0.18m/s。当室内气温较高 时,气流有利于对流散热;当室温较低时,气流增加动物的散 热量,加剧寒冷的影响。因此,气流过小或过大都影响动物的 健康,甚至引发疾病,导致死亡。饲养室内气流的分布很难保 持均匀和恒定,笼盒内的通风性能差异较大,笼内气流与饲养 室环境气流分布悬殊更大。饲养室送风口和出风口气流较大, 往往超过1m/s,甚至2m/s,因此应考虑饲养室笼架的布置,应 避免在风口处饲养动物,以减少这一因素对动物造成的不良影 响。
• 第一节 实验动物的环境 • 第二节 实验动物设施 • 第三节 实验动物笼器具 • 第四节 实验动物的饲料、饮水及垫料 • 第五节 实验动物环境和饲料质量的监测
1
第一节 实验动物的环境
一、实验动物环境的概念 二、控制实验动物环境的重要性 三、环境因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四、我国实验动物环境标准
饲养室内的通风程度,一般以单位时间的换气次数(及旧 空气被新空气置换的次数)为标志。室内换气次数实际上决定 于风量、风速、送风口和排风口截面积、室内容积等因素。一 般饲养室和动物实验室的换气次数为10~20次/h。
11
4.光照
12
光照包括照度、光线波长,以及光照时间或明暗交替时间三个 因素,都对实验动物有影响。强光、光照时间过长或过短都对 实验动物不利;明暗周期不规律对动物的损害更为严重。
气温过高或过低导致雌性动物的性周期紊乱,产仔率下降,泌 乳量减少。
温度的变化影响动物的代谢水平。
温度变化还影响动物健康与抗感染能力。
过高或过低的气温可激发实验动物产生应激反应,通过神经内 分泌系统引起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长期处于温度过高或过低的 环境中,动物脏器可发生实质性改变。
6
实验动物在不同温度下对化学物质的毒性反应随之改变。
如:在环境气温12~32℃条件下,用雌性Wistar大鼠腹腔注 射戊巴比妥钠95mg/kg后,发现18~30℃时大鼠的死亡率较低; 低于18℃或高于30℃时,其死亡率都明显升高。
不同温度下戊巴比妥钠导致大鼠死亡率的比较
环境温度(℃) 给药动物数(只) 死亡动物数(只)
12
20
20
14
20
20
16
20
20
18
20
10
20
20
10
22
20
10
24
20
10
26
20
7
28
20
6
30
20
11
32
20
16
死亡率(%)
100 100 100 50 50 50 50 35 30 55 80 7
2.湿度
大气中的水分含量称之为湿度。每立方米空气中实际含水 量(g/m3)称为绝对湿度;而在特定温度情况下,空气中的 实际含水量与该温度的饱和含水量的百分比值,则称为相对 湿度。实验动物饲养室常用相对湿度作为控制指标。
2
一、实验动物环境的概念
实验动物的环境是指围绕该动物的所有外界条件。主要包 括自然因素(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
自然因素有: ①物理因素,指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噪声、粉尘、光照
周期和照度、垫料、笼器具等; ②化学因素,指空气、饮水、饲料、氨浓度、消毒药品、杀
虫剂、有毒物质等; ③生物因素,指同种生物因度及气流速度的共同 影响。当体温与环境温度接近时,动物主要通过蒸发方式散 热。高温、高湿下,蒸发散热受到抑制,容易引起代谢紊乱 及机体抵抗力下降,动物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亦因此明显增加。 湿度过高,微生物易于繁殖;饲料、垫料易霉变,空气氨浓 度也与湿度增高有关,引起某些传染病发生,对动物的健康 不利。湿度过低,易致尘土飞扬,引起动物呼吸道疾病,影 响动物健康。当温度为27℃、相对湿度为20%时,大鼠体表 的水分蒸发很快,尾巴失水过多,可导致尾血管收缩而导致 坏尾病,表现为尾根部坏死、溃烂;湿度为40%时此病发生 率为25~30%,湿度大于60%时则不发生此病。
斗、饲养密度等)和异种生物因素(微生物、病毒、寄 生虫、其他动物品种等)。 人为因素有房屋、设施、饲养、调教、管理、实验处理等。
3
二、控制实验动物环境的重要性
实验动物的性状主要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决定。在实验 动物的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应尽量排除环境因素 所造成的影响。
只有严格监控实验动物的环境设施,才能有实验动物 科学的发展。 ①严格监控实验动物环境可保证实验动物的健康和质量; ②环境控制可保障实验研究获得正确的结果; ③标准的环境能为实验动物及动物实验工作人员提供合适 的条件。
照度控制在离地1m处为150~300lx(勒克斯)较适宜,既适 应动物需要,又方便工作人员观察和操作。
13
5.噪声
14
对人和动物的心理、生理造成不利影响的声音称为噪声。 影响实验动物的噪声主要来自外环境,如空调设备、层流 柜等发出的噪声。噪声来源还有人的活动,实验动物采食、走 动和鸣吠等。噪声对人和动物的影响比较复杂,这主要与噪声 的性质,动物的种类、体重、习性、年龄、性别等生理和心理 状态有关。实验动物的听觉音域比人宽,如小鼠可听到人类听 不见的超声波,严重时可引起死亡。 噪声影响实验动物的繁育,如造成大鼠、小鼠生育力减退, 妊娠障碍和流产,甚至出现食仔现象。 噪声会引起动物生理异常。如DAB小鼠,噪声刺激5min, 其心跳、呼吸和血压都有明显升高。长时间的噪声可造成动物 中枢神经和听觉器官损害。
光照过强会导致雌性动物窝性差,甚至出现哺乳不良和食仔 现象。照明对实验动物的生理功能、生殖和行为有明显的影响。
光线波长可影响动物的生殖功能,蓝光比红光更能促进大鼠 的性成熟。
光照时间或明暗交替时间对动物的机体有多种调节功能,对 其生理活动调节尤为重要。
开放系统饲养条件下,以自然采光为主,其周期、波长及强 度基本能满足实验动物对光照的要求。随着实验动物科学的发 展,亚屏障、屏障和隔离系统设施的广泛应用,通过人工调控 照明,使照度和周期符合标准。
总之,重视实验动物环境,改善环境条件,并对环 境设施实施严格的监控,才能保证实验动物监控和质量标 准化。
4
三、环境因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5
1.温度 实验动物大多属哺乳动物中的恒温动物,最适温度为18~ 29℃。外界温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时,它们具有能保护体温 相对稳定的能力。不同动物适应的环境温度不同,如:雏鸡的 最适环境温度是35℃,马的最适环境温度是10~15℃,而啮齿 类动物的最适环境温度是18~29℃。如环境温度偏离动物最适 温度过多,动物都将不能适应而产生不良反应。
3.气流
10
气流主要影响皮肤的体表蒸发和对流散热。大多数实验动物 体型较小,体重与体表面积的比值较大,对气流非常敏感。实 验动物饲养间的气流值一般为0. 13~0.18m/s。当室内气温较高 时,气流有利于对流散热;当室温较低时,气流增加动物的散 热量,加剧寒冷的影响。因此,气流过小或过大都影响动物的 健康,甚至引发疾病,导致死亡。饲养室内气流的分布很难保 持均匀和恒定,笼盒内的通风性能差异较大,笼内气流与饲养 室环境气流分布悬殊更大。饲养室送风口和出风口气流较大, 往往超过1m/s,甚至2m/s,因此应考虑饲养室笼架的布置,应 避免在风口处饲养动物,以减少这一因素对动物造成的不良影 响。
• 第一节 实验动物的环境 • 第二节 实验动物设施 • 第三节 实验动物笼器具 • 第四节 实验动物的饲料、饮水及垫料 • 第五节 实验动物环境和饲料质量的监测
1
第一节 实验动物的环境
一、实验动物环境的概念 二、控制实验动物环境的重要性 三、环境因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四、我国实验动物环境标准
饲养室内的通风程度,一般以单位时间的换气次数(及旧 空气被新空气置换的次数)为标志。室内换气次数实际上决定 于风量、风速、送风口和排风口截面积、室内容积等因素。一 般饲养室和动物实验室的换气次数为10~20次/h。
11
4.光照
12
光照包括照度、光线波长,以及光照时间或明暗交替时间三个 因素,都对实验动物有影响。强光、光照时间过长或过短都对 实验动物不利;明暗周期不规律对动物的损害更为严重。
气温过高或过低导致雌性动物的性周期紊乱,产仔率下降,泌 乳量减少。
温度的变化影响动物的代谢水平。
温度变化还影响动物健康与抗感染能力。
过高或过低的气温可激发实验动物产生应激反应,通过神经内 分泌系统引起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长期处于温度过高或过低的 环境中,动物脏器可发生实质性改变。
6
实验动物在不同温度下对化学物质的毒性反应随之改变。
如:在环境气温12~32℃条件下,用雌性Wistar大鼠腹腔注 射戊巴比妥钠95mg/kg后,发现18~30℃时大鼠的死亡率较低; 低于18℃或高于30℃时,其死亡率都明显升高。
不同温度下戊巴比妥钠导致大鼠死亡率的比较
环境温度(℃) 给药动物数(只) 死亡动物数(只)
12
20
20
14
20
20
16
20
20
18
20
10
20
20
10
22
20
10
24
20
10
26
20
7
28
20
6
30
20
11
32
20
16
死亡率(%)
100 100 100 50 50 50 50 35 30 55 80 7
2.湿度
大气中的水分含量称之为湿度。每立方米空气中实际含水 量(g/m3)称为绝对湿度;而在特定温度情况下,空气中的 实际含水量与该温度的饱和含水量的百分比值,则称为相对 湿度。实验动物饲养室常用相对湿度作为控制指标。
2
一、实验动物环境的概念
实验动物的环境是指围绕该动物的所有外界条件。主要包 括自然因素(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
自然因素有: ①物理因素,指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噪声、粉尘、光照
周期和照度、垫料、笼器具等; ②化学因素,指空气、饮水、饲料、氨浓度、消毒药品、杀
虫剂、有毒物质等; ③生物因素,指同种生物因度及气流速度的共同 影响。当体温与环境温度接近时,动物主要通过蒸发方式散 热。高温、高湿下,蒸发散热受到抑制,容易引起代谢紊乱 及机体抵抗力下降,动物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亦因此明显增加。 湿度过高,微生物易于繁殖;饲料、垫料易霉变,空气氨浓 度也与湿度增高有关,引起某些传染病发生,对动物的健康 不利。湿度过低,易致尘土飞扬,引起动物呼吸道疾病,影 响动物健康。当温度为27℃、相对湿度为20%时,大鼠体表 的水分蒸发很快,尾巴失水过多,可导致尾血管收缩而导致 坏尾病,表现为尾根部坏死、溃烂;湿度为40%时此病发生 率为25~30%,湿度大于60%时则不发生此病。
斗、饲养密度等)和异种生物因素(微生物、病毒、寄 生虫、其他动物品种等)。 人为因素有房屋、设施、饲养、调教、管理、实验处理等。
3
二、控制实验动物环境的重要性
实验动物的性状主要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决定。在实验 动物的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应尽量排除环境因素 所造成的影响。
只有严格监控实验动物的环境设施,才能有实验动物 科学的发展。 ①严格监控实验动物环境可保证实验动物的健康和质量; ②环境控制可保障实验研究获得正确的结果; ③标准的环境能为实验动物及动物实验工作人员提供合适 的条件。
照度控制在离地1m处为150~300lx(勒克斯)较适宜,既适 应动物需要,又方便工作人员观察和操作。
13
5.噪声
14
对人和动物的心理、生理造成不利影响的声音称为噪声。 影响实验动物的噪声主要来自外环境,如空调设备、层流 柜等发出的噪声。噪声来源还有人的活动,实验动物采食、走 动和鸣吠等。噪声对人和动物的影响比较复杂,这主要与噪声 的性质,动物的种类、体重、习性、年龄、性别等生理和心理 状态有关。实验动物的听觉音域比人宽,如小鼠可听到人类听 不见的超声波,严重时可引起死亡。 噪声影响实验动物的繁育,如造成大鼠、小鼠生育力减退, 妊娠障碍和流产,甚至出现食仔现象。 噪声会引起动物生理异常。如DAB小鼠,噪声刺激5min, 其心跳、呼吸和血压都有明显升高。长时间的噪声可造成动物 中枢神经和听觉器官损害。
光照过强会导致雌性动物窝性差,甚至出现哺乳不良和食仔 现象。照明对实验动物的生理功能、生殖和行为有明显的影响。
光线波长可影响动物的生殖功能,蓝光比红光更能促进大鼠 的性成熟。
光照时间或明暗交替时间对动物的机体有多种调节功能,对 其生理活动调节尤为重要。
开放系统饲养条件下,以自然采光为主,其周期、波长及强 度基本能满足实验动物对光照的要求。随着实验动物科学的发 展,亚屏障、屏障和隔离系统设施的广泛应用,通过人工调控 照明,使照度和周期符合标准。
总之,重视实验动物环境,改善环境条件,并对环 境设施实施严格的监控,才能保证实验动物监控和质量标 准化。
4
三、环境因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5
1.温度 实验动物大多属哺乳动物中的恒温动物,最适温度为18~ 29℃。外界温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时,它们具有能保护体温 相对稳定的能力。不同动物适应的环境温度不同,如:雏鸡的 最适环境温度是35℃,马的最适环境温度是10~15℃,而啮齿 类动物的最适环境温度是18~29℃。如环境温度偏离动物最适 温度过多,动物都将不能适应而产生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