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度检测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度
检
测
方
案
方案编制人:
方案批准人:
XX工程质量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20 年月日
目录
封面 (1)
一、测温描述 (3)
二、工程概况 (4)
三、依据标准规范及温控指标 (5)
四、测温仪器及设备 (5)
五、测温点的布置 (5)
六、温度测试元件的安装及保护 (7)
七、测温时间 (7)
八、温控措施与建议 (8)
九、监测程序 (9)
十、安全、文明措施 (9)
十一、质量保证体系及服务承诺 (10)
十二、委托单位的配合工作 (11)
十三、测温点布置图………………………………………附图页
XX名都工程2#、3#楼筏板基础
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度和温差
监测方案
一、测温描述
因大体积混凝土的截面尺寸较大,由荷载引起裂缝的可能性较小,但由于温度产生的变形对大体积混凝土却极为不利。
在混凝土硬化初期,水泥水化释放出较多热量,而混凝土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较慢,故混凝土内部的热量不断增加,使其内部温度不断升高,混凝土的体积膨胀变大。随着混凝土水化速度减慢,释放的热量也越来越少,积聚在混凝土中的热量由于热交换的进行慢慢减少,混凝土的温度降低,混凝土产生收缩。当此收缩受到约束时,混凝土内部产生拉应力(此应力简称为温度应力),此时混凝土的强度较低,如不足抵抗拉应力时,混凝土内部就产生了裂缝。
此外,混凝土的导热系数较小。混凝土内部热量不易散失,而表面热量易与周边环境进行热交换而减少,从而温度降低,就形成了混凝土里表温差。如温差较大,则混凝土表里收缩不一致,也使混凝土开裂。
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必须考虑温度应力和温差引起的不均匀收缩应力(简称温差应力)的影响。而温度应力和温差应力大小,又涉及到结构的平面尺寸,结构厚度,约束条件,周边环境情况,含筋率,混凝土各种组成材料的特性和物理力学性能,施工工艺等许多因素影响。故为了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国家建设部颁布的GB-50496-2009《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及温度应变
的测试,在混凝土浇筑后,每昼夜可不应少于4次;入模温度的测量,每台班不少于2次。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内监测点的布置,应真实地反映出混凝土浇筑体内最高温升、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可按下列方式布置:1 监测点的布置范围应以所选混凝土浇筑体平面图对称轴线的半条轴线为测试区,在测试区内监测点按平面分层布置;2 在测试区内,监测点的位置与数量可根据温凝土浇筑体内温度场分布情况及温控的要求确定;3 在每条测试轴线上,监测点位宜不少于4处,应根据结构的几何尺寸布置;4 沿混凝土浇筑体厚度方向,必须布置外面、底面和中间温度测点,其余测点宜按测点间距不大于600mm布置;5 保温养护效果及环境温度监测点数量应根据具体需要确定;6 混凝土浇筑体的外表温度,宜为混凝土外表以内50mm处的温度;7 混凝土浇筑体底面的温度,宜为混凝土浇筑体底面上50mm处的温度。二、工程概况
XX名都工程由四川省崇州市大划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施工。该工程2#楼基础筏板厚度1.3m,3#楼基础筏板厚度1.6m由两块筏板组成。电梯井等局部地区较厚,系大体积混凝土结构。
三、依据标准规范及温控指标:
(一)依据标准规范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二)温控指标
1、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50℃;
2、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不含混凝土收缩的当量温度)不宜大于
25℃;
3、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d;
4、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度的差值不宜大于20℃。
四、测温仪器及设备:
采用北京建筑工程研究院研制的JDC-2建筑电子测温仪及相应的测温线进行监测。测温元件(测温线)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温线的测温误差不应大于0.3℃(25℃环境下),测温仪的测温误差不应大于0.5℃(25℃环境下);
2、测试范围应为-30℃~150℃;
3、绝缘电阻应大于500M欧
五、测温点的布置:
(一)测温点的布置原则:
1、应以所选混凝土浇筑体平面图对称轴线的半轴线为测试区,在测试区内监测点按平面分层布置;
2、在测试区内,监测点的位置与数量可根据混凝土浇筑体内温度场的分布情况及温控的要求确定;
3、在每条测试轴线上,监测点位不宜少于4处,应根据结构的几
何尺寸布置;
4、沿混凝土浇筑体厚度方向,必须布置外表、底面和中心温度测点,其余测点宜按测点间距不宜大于600㎜布置。
(二)测温点的具体布置:
根据各处混凝土厚度不同热电偶的布置为:在筏板混凝土浇筑体断面上,距混凝土外表面已下50mm处布置一根测温线,代表混凝土表
面温度;中心点布置在板厚一半处;在距离底面以上50mm处布置一根测温线,代表混凝土底面温度;其余测温线测点间距宜控制在600mm 以内,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测温线测点间距为750mm,测温线布置情况如下。电梯井等较厚部位增加测温线。
:
㎜温断面布置:
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三方一致协商,决定平面上在该工程共布置24个测温点,2#楼布置12个,3#楼布置12个其具体位置见附图。
六、温度测试元件的安装及保护
1、测试元件安装前,必须在水下1m处经过浸泡24h不损坏;
2、测试元件接头安装位置应准确,固定在竖向支撑钢筋骨架上,同时要确保测试元件接头不要和支撑钢筋骨架直接接触,在浇筑砼前需将支撑钢筋骨架插入到位,并使用绑筋固定;
3、测试元件的引出线宜集中布置且应套上一只塑料袋对其进行保护;
4、测试元件周围应进行保护,砼浇筑过程中,下料时不得直接冲击测试测温元件及其引出线。振捣时,振捣器不得触及测温元件及引出线。
七、测温时间
在混凝土浇筑后至开始测温起计时,每昼夜不应少于4次。
1、从混凝土浇注后达到混凝土终凝时(约7~12小时),开始测温并记录。
2、在混凝土升温过程中每次测温间隔2~6小时,在混凝土降温过程中每次测温间隔4~6小时。
3、每个监测点从测温开始计时,一直持续测温,直到混凝土里表温差恒定小于25℃,混凝土的表面与环境温差恒定小于20℃时,可终止测温。当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最大温差小于20℃时,可全部拆除保温覆盖层,保温覆盖层的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
八、温控措施与建议
1、通过保温,严格控制结构物的里表温差,其允许最大温差为25℃。
2、合理安排混凝土的浇注顺序,采用薄层连续浇注为宜,以减少里表温差。
3、尽可能采用低水化热水泥,适当控制混凝土水灰比和降低混凝土的坍落度。
4、采用商品混凝土时,尽可能降低混凝土的出机温度以避免混凝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