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整理勘察报优材料

如何整理勘察报优材料
如何整理勘察报优材料

如何整理勘察报优材料

长沙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西自汽车西站→枫林二→西湖公园→枫林一→溁湾镇→湘江→五一→五一广场→芙蓉广场→袁家岭→长沙火车站→荷花→古曲→沙湾→体育新城→杜花→新长沙火车站→浏阳河→黄兴镇光达村,线长22.262km。设车站19座、车辆段与综合基地1座,主变电站2座,控制中心1座。串连了汽车西站、长沙火车站和新长沙火车站3大客运枢纽和溁湾镇、五一广场、芙蓉广场和袁家岭4大客流集散中心。

勘察三标的工作范为长沙大道站(不含)至光达站。包括体育新城站(含体育新城主变电站)、黎托站、光达站车站3个车站及其区间(不含新长沙站站及两端区间,即AK18+948.71~AK20+283.98),线长约5.10km。包括黄兴车辆段与综合基地(含出入段线)。

设计单:中铁五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体单:中铁四院;咨询单: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施工单:中铁隧道局、中铁一局、中铁二局、中铁十一局、沙坪建筑公司;监理单: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

二、勘察进程及工作量

2009年2月5日,我院通过投标成为长沙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勘察3标段中标人。按合同要求,2009年3月10日开始初勘、详细勘察,至2012年7月完成补充勘察与施工勘察。

采取“资料收集、调查与测绘、勘探、物探、原测试及室内试验、资料

整理”的综合勘察手段,共计完成钻孔682个,钻探进尺17482.4m。取原状土样737件、扰动样345件、岩样966组、水样59件、岩矿鉴定样8组;旁压试验24组、标准贯入试验977次、动力触探163.9m/204孔、抽水试验12次、注水试验4次、压水试验28段、剪切波466m/26孔、超声波431m/25孔、电阻率14孔、大地导电率测试5次、地温测试7孔、地源热泵联动试验6孔、高密度电法177米、浅层地震690炮检点波。

三、勘察重点和难点

1.复杂的勘察环境:线多次通过棚户区,住宅小区、京珠高速,新长沙南站,下穿浏阳河,遇到建筑基础,排水箱涵、电力隧道,燃气管网等环境条件。

2.复杂的地质条件:地单元涉及浏阳河1-2I级阶地(局部湘江4级阶地)、浏阳河河谷以及低山丘陵等,微地多变。

地层复杂:(1)全新世软土、粉土、粉细砂等,具有强度低、易扰动、易诱发基坑变形和不均匀沉降;(2)更新世老黏性土具有膨胀性;(3)基岩为内湖相成因的红色碎屑岩,极软岩-软岩,岩性复杂,岩面起伏大,具有膨胀性、崩解性,风化不均匀,存在特殊的“风化深槽”及“孤石”。红层中,砾石颗粒及成份的复杂性对盾构机选型、刀具配置及泥浆配备等均有重大影响。

3.复杂的地下水的类型:地下水类型有上层滞水、砂砾层中的孔隙水、红层中的基岩裂隙水和钙质砾岩中的“岩溶水”。除受浏阳河水系影响外,还与农田沟渠、池塘等密切相关。特别地,浏阳河古河道变迁对含

水层的分布及地下水的流向影响是勘察的重点。

4.不同功能的建( 构) 筑物及施工工法的特别要求:本标段涉及的建/构筑物有:车站、区间、出入段线,车辆段、变电站及电缆隧道,控制中心等,是整个工程工点最为复杂的标段。涉及施工工法有盾构法(区间)、矿山法(区间联络通道)、明挖法(车站及建筑基坑)、帷幕止水(基坑),建筑桩基(管桩、旋挖桩)等。

四、技术创新

1.针对体育新城站岩性变化大,风化夹层多,岩石抗压强度高等特点,对该站点的岩性特征与抗压强度在空间的分布规律进行了专项研究,为施工组织与土方开挖提供了指导作用,施工开挖表明,结论准确、可靠。2.通过高密度电法探明了体育新城站-黎托站区间的“风化深槽”及“钙质砾岩透镜体”(孤石),并布置适量钻孔圈定了盾构穿越段“钙质砾岩透镜体”的平面置、断面形状,有效地指导了盾构施工与地基处理,为长沙轨道交通的首次“洞通”提供了技术支撑;

3.通过地震折射法,查明了区间隧道下穿浏阳河段的覆盖层厚度与确定东山断裂提供了依据;

4.采用大地导电率、电阻率、地温等特殊试验,为地铁设计提供了系统设计参数;

5.通过地源热泵系统岩土热响应试验,准确获取了地下岩土层的土壤导热系数、钻孔热阻等热工参数,为基地采用“节能高效、绿色环保”土壤源热泵系统设计提供了可靠参数。

6.通过对红层中黏土矿物及石英砾含量分析,为盾构机选型与刀具配

置提供了依据。

7.通过系列水文地质试验,获得了场地各区段的水文参数,合理预测了隧道和基坑的涌水量,为设计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撑;

7.通过对场地潜在持力层粉土、卵石及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层顶等高线图、地层厚度及其承载力充分论证,建议对控制中心综合采用天然地基,对物质仓库等采用预应力管桩,对通用库与备用库建议采用扩底桩。以上建议得到设计采纳,检测表明,我院推荐的设计参数准确、可靠,方便了施工,节约了数百万元基础投入。

五、技术成效与深度

1.本标段杜花站是最早开工、最早封顶的地铁车站,杜花站-体育公园盾构区间是最早开工、最早建设的盾构隧道。这一站一区间的最早建设,成为2号线一期工程后续工点的样板,我院详细准确的勘察成果为车站及盾构施工的安全、高效推进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2.采用了钻探、地质调绘、物探(浅层地震、高密度电法)、取(岩、土、水)试样、原测试(标贯试验、重型动力触探、剪切波速测试、超声波测试、地温测试、电阻率测试、大地导电率测试)、抽水试验、注水试验与压水试验,地源热泵专项试验以及室内土工试验等多种方法。勘察方法针对性强,勘察工作量合理,满足了规程规范及工程需要。3.勘察报告论证充分、数据可靠、信息量大。对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的评价综合了不同勘察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大量的统计、计算和分析,从多方面、多角度论述评价了岩土层物理力学性状。如:

①采用多种原测试手段与钻探、室内试验相结合,多种手段互相验证。

②风化带的划分与透镜体分布范的圈定是综合利用钻探、声波测试、工程物探及以前相关资料得出结论。

③对沿线场地进行了工程地质分区(段),并对各区(段)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论述评价。对软土、松散砂层、含漂石、卵石地层、高粉粘粒含量地层、掌子面软硬不均地层及硬岩地层等进行了重点勘察与研究,对占地愈千亩的黄兴车辆段及综合基地的潜在持力层(粉土、卵石及中风化泥质粉砂岩)的厚度、层顶等高线及承载力进行了系统分析,为盾构施工、基础设计、深基坑支护、桩基选型及其持力层的确定提供了可靠依据。

4.勘察报告资料齐全、结论明确、建议合理

勘察报告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盾构施工、基坑支护、地基处理、基础选型以及施工可能遇到的岩土工程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证,提供了可靠的工程地质依据和岩土参数,结论明确、建议合理,并为设计采纳使用。

5.后期服务及时、到,各参建单满意。积极参加了业主、总体或咨询单组织的各项基础及深基坑支护、地基处理论证,无偿提供岩土工程咨询,基础施工时,应建设单或监理通知,参加现场施工验槽,持力层确认,施工技术方案讨论、疑难工程地质问题的解答与处理,提供了良好的后期服务。

6.产学研结合,积极归纳、认真总结和系统研究,在公开刊物与学术会议上发表和交流了9篇学术论文,其成果包括:建立了长沙轨道交通

标准地层系统;系统分析了“岩溶、断裂和风化槽谷”三种不良地质作用;综合研究了长沙红层工程特性,采用“溶蚀风化”概念解决了本地区红层“钙质砾岩”中风化夹层及溶洞成因,并对红层地基勘察设计问题进行了总结;分别探讨了长沙地区地下水特性以及施工对白沙古井的影响,探讨了抗浮水的确定等问题;总结了长沙2号线一期工程的岩土工程问题,提出了建议与措施。

[1] 长沙地铁勘察若干问题探讨.《城市勘测》,2008年(2).

[2] 长沙隧道工程不良地质作用及其风险分析.城市勘测,2010(5).

[3] 湘浏盆地红层软岩工程特性研究.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2009,成都.

[4] 红层溶蚀风化特征及其工程影响.岩土工程学报,2011(增刊).

[5] 长·株·潭地区红层软岩勘察设计中的几个问题.中外建筑,2011年(1).

[6] 地铁建设对白沙古井的影响分析.隧道建设,2011(4).

[7] 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几个问题探讨.城市勘测,2012(2).

[8] 长沙地区水文地质特征与抗浮水的确定.城市勘测,2013(2).

[9] 长沙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建设中的岩土工程问题探讨.工程勘察,2014(增刊).

7.出现过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

六、申报理由

1.长沙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全长22.262km,设车站19座,是长沙市东西向轨道交通核心线,主线从雷锋镇至新长沙站,衔接了城市银望片、岳片、中心片、长圭片等4个片区,将长沙市岳、芙蓉、雨花等

3个城区有机联结起来,强化了长沙河西新城、与城市主体的联系,大力推进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进一步提升了长沙的城市品,增强了长沙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2.长沙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是我省首条轨道交通工程,其中我院承担的勘察3标的杜花站是最早开工最早封顶的地铁车站,杜花站-体育公园盾构区间是长沙最早开工、最早建设的盾构隧道。这一站一区间的最早建设成为2号线一期工程后续工点的样板,我院详细准确的勘察成果也为车站及盾构施工的安全、高效推进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3.采用综合勘察手段,遵循国家和行业现行规范,查明了工程沿线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对沿线岩土层的时代、成因、岩性及分布特征和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针对不同地层的参数建议值进行了论证,提供了可靠依据和合理的建议。尤其对红层的“风化深槽”和红层中的“中风化钙质砾岩透镜体”进行了新的诠释,很好地解决了其成因问题,对综合基地通过综合分析潜在持力层的可行性,因地制宜地论证了不同建筑物的基础选型,为隧道施工、基础选型、基坑开挖、地基处理评价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4.勘察成果验证:车站基坑、区间施工,综合基地建设等揭的地层分布及其性质与勘察报告相符,施工过程中很少因地质原因引的设计变更,得到了建设单、设计单以及各参见单的好评。沿线的面沉降监测,基坑的变形及水平移监测,内支撑的内力监测,地下水水监测,桩基的抗拔、抗压检测,搅拌桩的检测资料等这一系列资料来看,总体与设计预计情况接近,验证了勘察成果和各项参数建议的正确性。

5.结合长沙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中遇到的了环境问题、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以及地下水进行了系列分析研究,撰写了多篇论文,在全国学术会议及专业期刊发表,对长沙后续轨道交通建设和相关工作具有借鉴与参考价值。

七、建成后情况

1.2009年9月28日开工,2014年5月开始试运营,长沙开始步入轨道运营时代,长沙地铁2号线6辆为一列,列车可载客1460人。预计初期(2016年)单向高峰小时断面流量将达到1.01万人次、全日客运量达到23.89万人次,将有效缓解地面交通压力。

2.长沙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作为长沙地铁网络的首条线,它的运营对缓解长沙交通起到了重要的骨干作用:轨道运输效率得到体现,地面公交客流量小幅下降,市民乘车舒适性有所改善,道交通压力有所缓解,轨道治堵效用初步显现。

3.根据本工程各工点施工期间沉降监测报告,地铁2号线沿线各车站及区间沉降稳定,均在允许值内。

4.主体工程建成使用至今,地铁运行稳定,发现异常情况,地基、基础及场地稳定,工程安全,使用正常。

八、技术团队

刘颖炯、彭柏兴、李军雄、苏信初、刘和平,宣跃仁、王会云、袁细平、肖剑、易志雄、刘毅、漆凌云、杨文杰、张安健、张天乐。

工程软件应用实习报告

工程软件应用实习报告 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 班级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南京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二〇一八年七月 1

目录 前言 (3) 一、目的任务 (3) 二、地质概况 (3) 三、理正深基坑计算过程 (4) 四、两种支护方式计算书 (5) 1、深基坑支护设计(一) (5) 2、深基坑支护设计(二) (21) 五、锚杆式排桩和双排桩对比分析 (35) 1、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35) 2、计算结果差异分析 (37) 六、小结 (37) 1、锚杆式排桩支护与双排桩支护对比 (37) 2、理正深基坑软件使用心得 (38)

前言 本专业是以地质学、岩土工程学等为基础,系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验、实践技能,将其应用于国土资源勘查与评价、各种工程建设勘察、基础工程设计与施工、工程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学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勘查技术与工程应用领域不断拓宽,除传统的地质调查工作外,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道路桥梁、城市建设等各类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基础工程以及地质灾害防治、边坡支护、地下管线非开挖铺设、地下空间开发等工程领域。 目前常用的勘察类软件有AutoCAD、理正工程地质勘察、华宁以及华岩等,设计类软件分为简单解析法计算和大型三维空间有限元(也就是数值模拟),简单解析法计算有Excel小程序、理正(深基坑、岩土计算、沉降、边坡、降水等)、启明星、Midas、GeoStudio以及Rocscience 系列,大型三维空间有限元软件有Flac3D/Flac2D、Midas/GTS 、Plaxis、Ansys、Abaqus、Adina 还有目前国内获住建部认证兴起的GEO5和OptumG2/G3。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本次深基坑设计专业软件应用采用的是理正深基坑。采用了两种不同支护方式进行了计算,最后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一、目的任务 1、熟悉理正勘察和CAD的基本操作以及掌握理正基坑应用。 2、试采用两种不同的支护方式用理正深基坑软件进行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比对和分析。 二、地质概况 基坑开挖深度6.0m,开挖面积200×160,天然地下水位地面下2.0m,地面超载20kPa。 层号土类名称层厚重度浮重度粘聚力内摩擦角 (m) (kN/m3) (kN/m3) (kPa) (度) 1 素填土 1.00 18.4 8.4 10.00 9.00 2 淤泥质土 3.60 18.1 8.1 8.00 8.00 3 粘性土 4.30 19.8 9.8 30.50 15.40 4 粘性土30.0 19.3 9.3 27.40 15.20 3

浅谈华宁岩土工程勘察软件包的操作技巧

浅谈华宁岩土工程勘察软件包的操作技巧潍坊市勘察测绘研究院韩学亮 [摘要]华宁岩土工程勘察软件包给我们的勘察行业带来了极大方便。笔者根据工作实际,总结出几条实用技巧,希望对同行的朋友们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 岩土代码单孔数据土工试验数据承载力数据自动生成勘察报告 一、在“场地内各孔地层数据”中,“岩土代码”最好不要 输入,因为在“场地地层顺序数据”中已经输过,系统 会自动从“场地地层顺序数据”中提取。如果再次输入, 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错。 “场地内各孔地层数据”中“岩土代码”仅用于某孔的某层的“岩土代码”与“场地地层顺序数据”中“岩土代码” 不同时,才须输入,以适应某层地层岩性渐变的情况。 二、输入“单孔数据”和“土工试验数据”时可以不拘一格, 可以一行行地输入,也可以一列列地输入。笔者认为按 行输入不如按列输入方便,按列输入可以极大提高输入 速度,不信您可一试。 数据输入中,数据输入顺序可任意的。在某个数据输入 完后可按↑↓←→光标移动键,移动到下一个输数据 位置。 三、计算承载力尽量使用自动系统。不仅按标贯试验数据确

定承载力可以使用自动系统,按土工试验数据确定承载 力也可以使用自动系统。点击“承载力数据”,出现“计 算土工试验承载力原始数据”对话框,根据实际情况对 其数据进行修改存盘后,点击“承载力计算打印”,出 现“承载力分析一览表”,然后“打印”,即可打印出承 载力值。 四、尽量使用“自动生成勘察报告”进行报告的编写。点击 “自动生成勘察报告”,从中选取所需内容,然后进行 复制或剪贴,最后粘贴到报告中即可。这样省时、省力、 还不易出错。 “自动生成勘察报告”可自动生成勘察工作量、场地地下水位情况、场地地层情况、每层承载力建议值等文档,用户可根据需要从中选取所需内容,然后进行复制或剪贴,最后粘贴到报告中即可。 五、图形打印可在WINDOWS 下直接打印,也可进入AUTO CAD将图形编辑后打印。打印前须设置打印机纸张,使纸张大小大于图形大小2.5cm,宜将图纸设为标准纸张如A4、A3等,以利于装订。. 参考书目 杨立生,华宁岩土工程勘察软件包使用手册HNCAD 14.0版,江苏省南京市:煤炭工业部南京设计研究院,2001

地震勘探复习资料

绪论 1、地球物理勘探的概念 (1)简称“物探”,是通过观察存在地球及其周围的地球物理场的特征和岩石的各种物理特性来研究地质规律和勘查各种矿产的各种方法的总称。(2)是以物理学原理为基础,利用电子学、计算机的数字处理、信息论等科学技术中的新技术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勘探地下矿产的方法。(3)是借助于各种物探仪器在地面观测地下岩石的各种物理参数,从而解释和推断地下岩石的构造特点、岩石性质等,从而到达勘查地下矿产(金属非金属矿产、煤、油气等等)的目的。 2、地球物理勘探的分类,不同勘探方法的优缺点。 重力勘探:利用岩石的密度差异 磁法勘探:利用岩石的磁性差异 电法勘探:利用岩石的电性差异 地震勘探:利用岩石的弹性差异 放射性勘探:利用岩石的放射性差异 地震勘探的优点:精度高,分辨率高,穿透深度大,能较详细地了解由浅至深一整套地层的地质规律。缺点:成本高 3、地震勘探的概念、分类,目前地震勘探以何种方法为主。 概念:利用岩石的弹性差异来进行矿产勘察。是通过人工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弹性不同的地下地层中传播的规律,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达到油气或其他勘探目的的一种物探方法。 分类:地质法(优:在找油初期,可以起到一个指向作用,避免了盲目性,成本低。缺:野外地质方法很难准确了解地下地质情况!);钻探法(优点:精度最高,缺点:一孔之见,而采用大量的钻井,不仅成本高,而且效率低);物探方法(优点:精度高于地质法,成本低于钻探法;不足:精度低于钻探法,成本高于地质法)。 应用最多的方法:物探方法 4、地震勘探的三个阶段 地震资料野外采集、地震资料室内处理、地震资料解释。 第一章 各种介质的概念 重点:①物体是否为弹性、塑性介质与受力大小、时间及温度有关。②均匀介质与各向同性介质的关系。 (1)理想弹性介质:当介质受外力后立即发生形变,而外力消失后能立即完全恢复为原状的介质; (2)粘弹性介质:当外力消失后不是立即恢复原状,而是过一段时间后才恢复原状的介质称为粘弹性介质。 (3)塑性介质:当外力消失后不能完全恢复原状,保留了一部分形变的介质称为塑性介质。(4)各向同性介质:凡介质的弹性性质与空间方向无关的介质称为各向同性介质 (5)各向异性介质:凡介质的弹性性质与空间方向有关的介质称为各向同性介质 (6)均匀介质:弹性性质(波速)不随空间坐标的变化而变化,是常数。 (7)非均匀介质:弹性性质(波速)随着空间坐标的变化而变化,不是定值。 (8)层状介质:如果非均匀介质的物理性质呈层状分布,则称这种介质为层状介质。层状介质中各层的弹性系数是不变的。层状介质模型已经成为地震勘探中常用的物理 模型。 (9)连续介质:层状介质的层数无限增加,每层的厚度无限减小时,层状介质就可以视

地震勘探原理与解释私人整理版

绪论部分 地震勘探①它是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况,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和有用矿藏的一种勘探方法②包括三种方法:反射波法地震勘探方法、折射波法~、透射波法~③原理是利用地震波从地下地层界面反射至地面时带回来的旅行时间和波形变化的信息推断地下的地层构造和岩性 地震勘探的生产过程及其任务①野外采集工作(在初步确定的有含油气希望的地区布置测线,人工激发地震波,并记录下来)②室内资料处理(利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以及计算地震波的传播速度)③地震资料的解释(综合其他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对地下构造特点说明并绘制主要层位完整的起伏形态图件,最后查明含油气构造或者地层圈闭,提供钻探井位) 油气勘探的方法特点方法有:地质法,物探法,钻探法①地质法是通过观察,研究出露在地面的地层,对地质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了解一个地区有无生成石油和储存石油的条件,最后提出对该地区的含油气远景评价,指出有利地区②物探法是根据地质学和物理学原理。它是利用各种物理仪器在地面观测地壳上的各种物理现象,从而推断地质构造特点,寻找可能的储油构造。是一种间接找油的方法③钻探法就是利用物探提供的井位进行钻探,直接取得地下最可靠的地质资料来确定地下的构造特点及含油气的情况。 第一章地震波运动学 子波具有确定的起始时间和有限能量的信号称为子波在地震勘探领域中子波通常指的是1—2个周期组成的地震脉冲。 地震子波由于大地滤波器的作用,尖脉冲变成了频率较低、具有一定延续时间的波形,成为地震子波。震源产生的信号传播一段时间后,波形趋于稳定,这时的地震波也为地震子波。 地震波运动学研究地震波波前的空间位置与其传播时间的关系,研究波的传播规律,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新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新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 2001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2 0 0 2 年3 月1 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通知 建标[2002]7 号 根据我部《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1998]244 号)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21 2001,自2002 年3月1 日起施行。其中、、、、、、、、、、、、、、、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94 于2002 年12 月31 日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1998]244 号文的要求,对1994 年发布的《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修订。在修订过程中,主编单位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会 同有关勘察、设计、科研、教学单位组成编制组,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重点修改的部分编写了专题报告,并与正在实施和正在修订的有关国家标准进行了协调,经多次讨,论反复修,改先后形成了《初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经审查报批定稿。 本规范基本上保持了1994 年发布的《规范》的适用范围、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作了局部调整。现分为14 章: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勘察分级和岩土分类;4.各类工程的勘察基本要求;5.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6.特殊性岩土;7.地下水;8.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9.勘探和取样;10.原位测试;11.室内试验;12.水和土腐蚀性的评价;13.现场检验和监测;14.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和成果报告。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1.适用范围增加了“核电厂”的勘察;2.增加了“术 语和 符号”章;3.增加了岩石坚硬程度分类、完整程度分类和岩体基本质量分级;4.修订了“房屋建筑和构筑物”以及“桩基础”勘察的要求5.修订了“地下洞室”、“岸边工程”、“基坑工程”和“地基处理”勘察的规定;6.将“尾矿坝和贮灰坝”节改为“废弃物处理工程”的勘察;7.将“场地稳定性”章名改为“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8.将“强震区的场地和地基”、“地震液化”合为一节,取名“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9.对特殊性土中的“湿陷性土”和“红粘土”作了修订;10.加强了对“地下水”勘察的要求;11.增加了“深层载荷试验”和“扁铲侧

勘察报告(详细勘察)资料

目录 1 前言 (1) 1.1 拟建工程概况 (1) 1.2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 (2) 1.3 勘察工作概述 (3) 1.3.1勘探点布置与终孔原则 (3) 1.3.2勘察方法 (3) 1.3.3完成工作量 (4) 1.3.4 勘察依据 (5) 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5) 2.1 自然气侯及水文 (5) 2.2 地形、地貌 (6) 2.2.1 地形 (6) 2.2.2 地貌 (6) 2.3 岩土层及工程特性 (6) 2.3.1第四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2基岩...........................................................................................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地下水 (6) 2.5岩土电阻率测试 (10) 2.6 区域地质情况 (10) 2.7 不良地质作用 (10) 3 场地岩土工程评价 (10) 3.1 各岩土层(体)工程分析评价 (11) 3.1.1 各岩土层(体)工程性质 (11) 3.1.2 各岩土层(体)工程特性指标建议值 (11) 3.2场地地震效应 (12) 3.2.1 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设计地震分组 (12) 3.2.2 场地土类别及建筑场地类别 (12) 3.2.3建筑抗震地段划分 (12)

3.3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12) 3.4 地下水及场地土的腐蚀性评价 (13) 4 岩土利用、整治和改造方案分析与建议 (13) 4.1 地基基础方案分析与建议 (13) 4.2基坑开挖方案分析与建议 (15) 5 结论与建议 (15) 附图表部分 综合图例 (1) 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1) 工程地质剖面图 (15) 钻孔柱状图 (8) 勘探点一览表 (4) 分层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统计表 (1) 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试验表 (1) 电阻率测试成果表 (3) 波速测试报告 (1) 勘察委托任务书 (1)

论地震勘探资料解释

论地震勘探资料解释 论文提要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是地震勘探工程的最终环节。它包括了地层、构造、沉积以及盆地分析和油气勘探等多方面内容,成为油气勘探以及盆地基础地质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它也是要把地震勘探所取得的地震资料转化成我们对勘探区地下地质情况的认识。应用数字处理后提供的大量水平叠加剖面、偏移剖面或者一块三维数据体等地震资料,再结合地质、钻井、测井等资料,应用解释工作站等现代科技手段,对这些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模拟计算、反复对比,最后给出比较符合地下实际情况的认识,并将这些认识绘制成图幅和图表。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在正式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这一步那就不会得出最后的结果。在野外把数据采集回来,要经过最后的资料解释才能够把数据转换成图表,为后续的工作打好基础。 正文 一、地震资料解释 包括地震构造解释、地震地层解释及地震烃类解释或地震地质解释。 地震构造解释以水平叠加时间剖面和偏移时间剖面为主要资料,分析剖面上各种波的特征,确定反射标准层层位和对比追踪,解释时间剖面所反映的各种地质构造现象,构制反射地震标准层构造图。 地震地层解释以时间剖面为主要资料,或是进行区域性地层研究,或是进行局部构造的岩性岩相变化分析。划分地震层序是地震地层解释的基础,据此进行地震层序之沉积特征及地质时代的研究,然后进行地震相分析,将地震相转换为沉积相,绘制地震相平面图,划分出含油气的有利相带。 地震烃类解释利用反射振幅、速度及频率等信息,对含油气有利地区进行烃类指标分析。通常需综合运用钻井资料与测井资料进行标定分析与模拟解释,对地震异常作定性与定量分析,进一步识别烃类指示的性质,进行储集层描述,估算油气层厚度及分布范围等。 二、地震剖面特点 地震勘探方法是在地面上布置一条条的测线,沿各条测线进行地震施工采集地震信息,然后经过电子计算机处理就得出一张张地震剖面图。经过地质解释的地震剖面图就象从地面向下切了一刀,在二维空间(长度和深度方向)上显示了地下的地质构造情况。 垂直地震剖面是相对于前面讲的地震勘探而言。那么什么叫垂直地震剖面(简称VSP)呢? 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很流行的垂直地震剖面技术和以往提到的地震勘探不同,它是将接收器放在已打好的深井中,接收线沿井孔布置,并借助推靠器将接收器紧紧贴在井壁上。也就是说,前面讲的地震勘探的接收器是放在地面上,而垂直地震剖面的接收器是垂直地面放在井下,故而得名。工作时首先将一组接收器下

岩土工程勘察相关规范及参考资料

目录 一、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勘察部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3.《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GJ83--91) 4.《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 112-87) 5.《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50025-2004) 6.《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二、关于我省工程勘察和地基施工图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 三、勘察专业方面有关技术问题的解答 四、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 五、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六、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七、参考资料: 1.建筑地基设计规范GB 7-89 附录五土(岩)的承载力标准值2.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BJ15-31-2003 资料 3.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TB10012-2001 附录D地基承载力 4.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J 024-85 5.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DBJ08-37-2002 上海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GJ08-11-1999资料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勘察部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1.0.3各项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勘察应按工程建设和勘察阶段的要求,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精心勘察、精心分析,提出资料完整,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 4.1.11详细勘察应按单体建筑物或建筑群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主要应进行下列工作: 1 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 2 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3 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4 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5 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6 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 7 在季度性冻土地区,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8 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4.1.17 评细勘察的单栋高层建筑勘探点的布置,应满足对地基均匀性评价的要求,且不应少于4个;对密集的高层建筑群,勘探点可适当减少,但每栋建筑物至少应有1个控制性勘探点。 4.1.18 详细勘察的勘探深度自基础底面算起,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勘探孔深度应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当基础底面宽度不大于5m时,勘探孔的深度对条形基础不应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3倍,对单独柱基不应小于1.5倍,且不应小

变电站勘察报告

1 前言 1.1 拟建工程概况 由市电力委托我单位勘察的创新工业园变电站位于市创新工业园规划7号线以北、规划4号线以西。拟建工程规划占地面积42.0m×30.0m。拟建建筑物为2F变电站,设计室坪±0.00=5.97m,基底标高为3.37m。该变电站拟采用筏基,框架结构。 该工程由电力设计设计。 1.2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 本次勘察建筑物工程重要性等级三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针对拟建工程特点和设计要求,遵循有关规规程,确定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任务是: 1)查明建筑围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2)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类型、成因、分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3)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4)查明地下水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 5)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6)评价场地地震效应; 7)根据拟建建筑物特征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提出经济合理的地基基础方案建议。 1.3勘察工作概述 1.3.1 勘察方案

按照甲方委托书要求,依据国家现行有关规、规程,结合拟建工程特征,布置勘探及试验工作量如下: 1 勘探点布置与终孔原则 本次勘察,勘探点按拟建建筑物的周边、角点均匀布设,共布设勘探点9点,勘探点间距15.0~21.0米。 终孔原则:勘探孔深应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且进入基础底板以下不小于5.0米。在勘察深度围遇基岩等稳定地层,勘探孔深度可适当调整。 2 原位测试 1)标准贯入试验:对粘土层和强风化岩层进行,揭露主要土层每层不少于6次,评价岩土层的均匀性,并为承载力的确定提供依据。 2)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对填土层进行,不少于3孔,确定填土层的密实程度和均匀性,并为承载力的确定提供依据。 3)电阻率测试:不少于32点。 3样品采集 在施工现场,对场地粉质粘土取原状土,孔数不少于揭露孔数1/3,且数量不少于6件,钻孔取水样不少于2件。 4室试验 原状土样进行常规试验不少于6件,水样进行水质腐蚀性分析不少于2件。 5 工程测量 包括钻孔定位、高程测量、水位测量,为岩土层定位及报告编制提供可靠的依据,共测放9点。 1.3.2勘察方法和主要设备、仪器、软件

石油地震勘探资料处理

石油地震勘探资料处理 1.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是怎么回事? 既然野外地震已经采集到了反映地下地质情况的地震记录,为什么还要进行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呢?这是因为野外采集的地震记录仅仅是把来自地下地层的各种信息以数码形式记录在磁带上或光盘上,还不能直接反映出地下地层的埋藏深度及起伏变化情况,还需要将地震记录拿到室内输入到运算速度非常快、存贮量非常大、专业功能非常强的计算机系统中,在专家的指令下进行反复计算和分析,才能获得直接反映地下地层真实情况的数据和图像,专业上把这一过程叫做地震资料数字处理。这个过程有点像我们生活中使用的数码照相机(或数码摄像机)的显像过程,将数码照相机拍摄到的图像输入到室内的电脑上,根据需要,对显示在屏幕上的影像进行修改、调整、增加、删减,满意后可通过屏幕拷贝、彩色打印输出图片来,也可以录制到光盘上存贮以供调用,这个过程叫做编辑,也叫处理。不过地震资料的数字处理所用的硬、软件则要复杂得多。因为数码相机拍摄到的图像仅是几米到几十米远的景物,而地震资料数字处理要对从地面开始到地下五六千米甚至上万米深范围内的地震数据进行处理,不仅将上面第一套地层,还要将下面很多套地层逐层搞清楚。这些地层在不同地区形态都不一样,有的很平,有的像喜马拉雅山似的高山,有的像雅鲁藏布江似的河谷。可见地震数字处理要把地下数千米深的看不见、摸不着,又极其复杂的地层情况搞清楚,这是多么难的一门学科。 不过,近些年来由于将迅速发展起来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许多高新科学技术引用到地震资料数字处理中,为搞清地下地层情况,寻找深埋地下的油气田提供了条件,提供了可能,而且提高了油气勘探的成功率。 经过数字处理后的成果有好几十种。专业上把反映地层的埋藏深度、厚度以及形态的图件叫做水平叠加剖面(简称叠加剖面)、偏移剖面。把反映地层岩石(砂岩、泥岩等)组成及其物理性质(速度高低、孔隙大小等)等的成果叫地震属性资料。将经过数字处理的这些剖面和属性资料录制到数字磁带或光盘上,可提供给下道工序(解释)使用。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整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版) 目录 1、P19 勘探深度的计算 (2) 2、P210 滑坡稳定安全系数计算 (2) 3、P225 地震液化判别计算 (4) 4、P69 湿陷性土总湿陷量计算及地基的湿陷等级确定 (6) 5、P70 红粘土的状态分类及复浸水特性分类 (8) 6、P77,多年冻土平均融化下沉系数δ0计算及融沉性分类表 (9) 7、P82盐渍土按化学成分分类表及按含盐量分类表 (9) 8、P246 花岗岩残积土液性指数计算 (9) 9、P103 浅层及深层平板载荷实验的变形模量计算 (10) 10、P110 旁压试验旁压模量计算 (10) 11、P111 扁铲侧胀试验有关参数计算 (11) 12、P282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动贯入阻力计算 (11) 13、P289 十字板剪切试验估算地基容许承载力及单桩极限承载力 (11) 14、P292 利用旁压曲线的特征值评定地基承载力 (12) 15、P298 波速测试小应变动剪切模量、动弹性模量和动泊松比计算 (13) 16、P124 水和土的腐蚀性评价有关计算 (13) 17、P132岩土参数标准值的计算(需用计算器统计功能) (14) P136 附录A 岩土分类和鉴定 (15) 表A.0.1 岩石坚硬程度等级的定性分类 (15) 表A.0.2 岩体完整程度的定性分类 (15) 表A.0.3 岩石按风化程度分类 (15) 表A.0.4 岩体按结构类型划分 (15) 表A.0.5 土按有机质含量分类 (15) 表A.0.6 碎石土密实度野外鉴定 (15) P141 附录B 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修正 (15) P143 附录C 泥石流的工程分类 (15) P144 附录D 膨胀土的初判方法 (15) P145 附录E 水文地质参数测定方法 (15) 表E.0.1 水文地质参数测定方法 (15) 表E.0.2 孔隙水压力测定方法和适用条件 (15) P146 附录F 取土器技术标准 (15) P147 附录G 场地环境类型 (16)

勘察报告(定稿)

1. 前言 由中油四川绵阳销售分公司新建的中油四川绵阳销售分公司松垭加油加气站位于绵阳市松垭镇,绵盐路南西侧,场地附近有公路相通,交通便利。 受中油四川绵阳销售分公司委托,承担了中油四川绵阳销售分公司松垭加油加气站场地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根据收集得到的设计资料,拟建建筑物由站房、油罐区、加油棚、压缩机房组成,各建筑物工程特征详见表1。站房和油罐区场地整平标高为446.95,±0.00标高为447.00;加油棚和压缩机房场地整平标高为446.80,±0.00标高为447.00。 主要建筑物工程特征表表1 2. 勘察工作 2.1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及技术标准 2.1.1本次勘察目的:为各建筑物基础设计或地基处理提供岩土技术依据。 2.1.2本次勘察的主要任务及要求: 1、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图的建筑物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 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基础埋深及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 2、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类型是、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并提 出整治方案建议。 3、查明场地的地层结构、岩土组成、厚度、坡度、埋藏深度等变化情况,评价地基岩土的承载能力和均匀性。对基础方案进行论证,提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基础方案,提供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对需要进行地基处理的,应论证其可行性,并提出处理方案建议。 4、评价场地稳定性和建筑适宜性,评价场地和地基土的地震效应。 5、查明场区地下水情况,评价其对建筑物的修建与使用的影响程度,并对水和土的腐蚀性进行评价。 2.1.3本次详勘依据的主要技术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2、《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GB50007-2011)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5、《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6、《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2008年6月确认继续有效) 7、《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 8、《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10、《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 此外,甲方和设计单位提供的总体设计图等设计文件属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依据。 2.2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中3.1节的规定:拟建筑物的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

地震勘探资料处理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基于 Vista 系统的地震资料处理学院名称地球物理学院 专业名称勘查技术与工程(石油物探)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唐湘蓉 实验地点5417 实验成绩 2015年3月- 2015年5月

基于 Vista 系统的地震资料处理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认知熟悉地震资料处理软件系统--vista软件的基本功能,了解其并熟练掌握vista软件运行的基本操作; 2)了解并掌握地震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掌握地震数据处理的流程和基本方法,选择合适的处理参数以提高地震数据处理的精度; 3)对比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的理论与实际资料处理的结果,深入理解理论,并在理论指导下提高处理解释的水平、提高资料处理的质量; 4)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与编写实验报告或生产报告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总流程 图1 总流程图 1)加载数据 打开Vista软件后选择加入2D的SEG-Y格式的原始地震数据,本实验

所用数据为给定的SHOT-20。加载后的原始地震数据如图2: 图2 原始地震数据显示 2)道均衡 各个道由于炮检距的不同,导致的反射波的振幅的变化,因为在共反射点叠加中,要求每一个叠加道的振幅都应该相等,每一道对叠加所做的贡献是等价的,无特殊情况,一般就以记录图中间的振幅为基准,使近激发点的地震道振幅减少,增加远离激发点的地震道记录的振幅。道均衡流程模块如图3,道均衡结果如图4: 图3 道均衡流程模块

3)建立观测系统 图5 观测系统显示4)初至拾取 初至拾取结果显示如图6:

图6 初至拾取结果显示 5)初至切除 地震记录上的初至波包括直达波和浅层折射波,它们能量强且有一定延续时间,对紧接而来的浅层反射波有干涉和破坏作用。另外,动校正后会引起波形畸变,浅层尤其厉害。对这些强能量初至波和动校正畸变引起的处理办法是“切除”,即将这些波的采样值全部变为零值(充零)。初至切除流程模块如图7,初至切 除结果如图8: 图7 初至切除流程模块

浅层地震勘探(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浅层地震勘探 学院名称地球物理学院 专业名称勘查技术与工程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实验成绩 二〇一五年三月二〇一五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序言 第二章工作目的和任务及工作完成情况 第三章工区地理情况和经济地理情况 第四章工作方法技术及质量评价 第五章数据处理 5.1反射波数据处理 5.1.1 原始记录 5.1.2 道均衡 5.1.3 一维滤波 5.1.4 二维滤波 5.1.5 抽道集 5.1.6 速度分析 5.1.7 动校正 5.1.8 水平叠加 5.1.9 混波 5.1.10 时深转换 5.1.11 数据输出 5.2 折射波数据处理 第六章解释推断 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第八章报告附图 第一章序言 地震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中的一中重要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地层与岩石的弹性差异来探测地下地质构造,寻找有用矿产资源的一种极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测方法。在勘查精度、分辨地质体的能力以及勘探范围(浅、中、深)等方面都有其突出的优越性。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弹性差异而引起弹性波场变化产生弹性异常(速度不同),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并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而浅震是工程物探中的一种常见勘探方法,此次实习,采用了折射波勘探和反射波勘探,此实习报告完

成了从野外数据采集到室内资料处理和解释的全部过程,并详细叙述了各过程所使用的方法原理等。由于浅震能量不需要很大,所以震源采用的是人工锤击的方法。数据处理使用VISTA。对折射波勘探而言,使用的相遇时距曲线的解释,方法由于数据处理相对反射波较简单,所以,采用手工为主,计算机为辅的方式,完成数据处理。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标

- - -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勘察招标投标文件 项目报建编号:42011520150331001 项目名称:奇一汽车零部件产业园

投标文件内容:技术部分 投标人:湖北省神龙地质工程勘察院(盖章) 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代理人:(签字或盖章) 日期:2015 年 5 月22 日 目录 一、前言 (3) (一)工程概况 (3) (二)勘察技术要求 (3) (三)勘察设计编制依据 (4) 二、工程地质概况 (5) (一)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详见工程概况) (5) (二)水文地质条件 (5) 三、岩土工程勘察方案 (5) (一)勘察布孔及工作量预估 (5) (二)取样 (6) (三)现场原位测试 (6) (四)室内试验 (7) 四、勘察施工组织 (7) (一)人员组织 (7) (二)设备组织 (10) (三)工期计划 (10) (四)技术管理 (12) (五)安全生产管理 (16) 五、勘察质量控制及保证措施 (17) (一)质量保证体系 (17) (二)优质服务保证 (17) (三)质量管理组织措施 (17)

六、提供优质服务的保证措施及承诺 (18) 七、岩土工程勘察成果及检查验收 (19) (一)成果整理 (19) (二)检查验收 (19) 八、对本工程合理化的建议及后继服务 (19) 一、前言 (一)工程概况 奇一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位于位于武汉市江夏区大桥新区。该项目规划用地面积为57053.3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8786.9平方米。 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1# -8#主厂房及辅助厂房、门房和设备用房。(二)勘察技术要求 本场区拟建物安全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勘察阶段为详勘,根据国家现行有关勘察规程、规范,提出具体技术要求如下: ①查明建筑场地内有无不良地质现象,若存在不良地质现象,还应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②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提供满足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如遇不利地段或起伏较大的复杂地段,宜适当增加钻孔数量; ③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④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补给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⑤场地地震效应(地震液化)评价,划分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 ⑥对场地岩土工程条件进行分析、评价,提供合理的基础型式供设计参考使用; ⑦提供桩基设计参数,评价成桩可能性,论证桩的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

华宁土工试验室程序使用方法说明

华宁土工试验程序 使用手册 HNTGCS 版 编著:杨立生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南京市浦口区华宁软件开发中心 2003年1月

前言 华宁土工试验程序HNTGCS 由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南京市浦口区华宁软件开发中心在WINDOWS 98/ME/2000/XP平台上用VISUAL BASIC研制而成,该程序根据现行土工试验规程及土工试验室工作流程编制,具有功能齐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符合土工试验室习惯、表格及图形所见即所得、土工总表的项目可按需要任意组合、土工总表及压缩曲线可生成AUTO CAD图形、总表数据可与华宁岩土工程勘察软件包HNCAD 数据共享等特点,可提高效率十几倍。已在全国各地土工实验室中大量使用。 参加华宁土工试验程序研制有杨立生、章晓余、蔡全荣同志,在软件研制过程中得到化工部第二勘察设计院李建常高级工程师及本院土工试验室的帮助,许多用户为本程序的改进提了很多的宝贵建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我们热忱欢迎广大用户多提宝贵意见,在软件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不足之处或有何建议及要求,请按下列地址联系: 江苏省南京市浦东路20号煤炭工业部南京设计研究院 邮政编码:210031 联系人:杨立生 电话:(025)8862095 手机: 0 传真: (025)8863059 EMILL: 请访问华宁软件网页:我们将一如既往的为用户做好培训及售后服务,为促进土工试验室技术进步作出贡献。 交通路线:从南京火车站、南京西站、南京长途汽车站坐10路至中山码头,乘轮渡到浦口码头,坐浦葛线到浦中路站下车,前行20m即到。 华宁土工试验程序 HNTGCS 改进的地方 1.土工试验室配置:增加配置文件导入、导出。可打印配置文件。 2.压缩试验:压缩试验试验曲线1张A4纸可出2、4、8个曲线。 3.直剪试验:抗剪强度P~τ曲线1张A4纸可出8个曲线。 4.黄土湿陷程序:有3种方法:第1种黄土地区常规固结及湿陷程序第2种、自重湿陷压力计算、自重湿陷系数计算、湿陷系数计算、湿陷起始压力。第3种、单线法、双线法黄土固结及湿陷程序。可出天然及饱和压缩曲线。改进双线法黄土湿陷程序。 5.完善高压固结程序:加压等级可到20级,回弹再压缩级数不限。 可绘e~Logp、e~p曲线。 6.重新编制三轴试验程序、增加一个试样多级加荷三轴试验程序。 7.重新编制综合压缩曲线,该图件可转到AUTO CAD 中,1张A4纸可出3

地震勘探资料数字处理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课程名称:应用地震学 教师:段云卿 第25册 第四章:地震勘探资料数字处理 野外采集到的原始资料是以二进制的数字形式记录在磁带上,必须经过计算机的各种运算,才能输出供地震地质解释的各种资料,或直接输出某些解释成果,本章介绍如何进行数据处理。 §4.1校正和叠加处理 一、动校正 1.动校正的含义:(§3.5) (1) 对于一次覆盖共炮点资料来说,把双曲线型或近似双曲线型反射波同 相轴拉直,也就是消去炮检距不为0对反射波旅行时的影响,使同相轴能直观地反映地下界面的构造形态。 (2) 对于共反射点道集来说,把各道均校正成共中心点M 处的自激自收道, 再叠加起来作为共中心点M 处的叠加道,使一次波同相叠加而加强,多次波等干扰波非同相叠加而减弱。 2.动校正公式(§3.5) 2 022V t x t = ? (6.2-26) 3.计算动校正量(使用共反射点道集) (1)公式 为了对共反射道集的每一道的整个道进行计算,将(6.2—26)改写为: 2 002 ) (2i i j ij t V t x t = ? (j=1,2,……,n ; i=1,2,……,m ) (6.4-1) j —— 道序号。 i —— 采样点序号。 x j —— 第j 道的炮检距。 n —— 覆盖次数。 M ——道长 t 0i ——为第i 个界面共中心点处自激自收时间。 (2)问题 不知什么地方有反射界面,就不知什么地方有反射波。 不知反射波的t 0时间。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课程名称:应用地震学 教师:段云卿 第25册 (3)解决方法 地震道上有一个采样值就有一个反射波。 地震道上每一个采样点的时间i △,都看成一个t 0时间,记为t oi 。 (4)例子 ①设采样间隔△=4ms ②长为0.5S -4.5S 的记录,就有1001个t 0值: )(5.00,0s t = )(004.05.01,0s t += )(004.025.02,0s t ?+= )(004.05.0,0s i t i += )(004.010005.01000,0s t ?+= ③对任意一道就有1001个动校正量。例如炮检距为1000m 的第j 道,动校正量为: )(207.0) 5.0(5.021000 2 2,0s V t j =??= ? ) (205.0) 504.0()504.0(21000 2 2,1s V t j =??= ? ) (204.0) 508.0()508.0(21000 2 2,2s V t j =??= ? ) ?() 004.05.0()004.05.0(21000 2 2,s i V i t j i =+?+?= ? )(000.0) 5.4()5.4(21000 2 2,1000s V t j =??= ?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局部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告 第 314 号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 现批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局部修订的条文,自2009年7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1.0.3、4.1.18(1、2、3、4)、4.1.20(1、2、3)、4.8.5、5.7.2、7.2.2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同时废止。 局部修订的条文及具体内容,将在近期出版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刊物上登载。 二○○九年五月十九日 1.0.3 各项建设工程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 1.0.3A岩土工程勘察应按工程建设各勘察阶段的要求,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精心勘察、精心分析,提出资料完整、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 3.3.7 土的鉴定应在现场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室内试验的开土记录和试验结果综合确定。土的描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碎石土宜描述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充填物的性质和充填程度、密实度等; 2 砂土宜描述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细粒含量、湿度、密实度等; 3 粉土宜描述颜色、包含物、湿度、密实度等; 4 粘性土宜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土的结构等; 5 特殊性土除应描述上述相应土类规定的内容外,尚应描述其特殊成分和特殊性质, 如对淤泥尚应描述嗅味,对填土尚应描述物质成分、堆积年代、密实度和均匀性等; 6 对具有互层、夹层、夹薄层特征的土,尚应描述各层的厚度和层理特征; 7 需要时,可用目力鉴别描述土的光泽反应、摇振反应、干强度和韧性,按表3.3.7区分粉土和粘性土。 表3.3.7 目力鉴别粉土和粘性土 4.1.13 详细勘察应论证地下水在施工期间对工程和环境的影响。对情况复杂的重要工程,需论证使用期间水位变化和需提出抗浮设防水位时,应进行专门研究。 4.1.18 详细勘察的勘探深度自基础底面算起,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勘探孔深度应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当基础底面宽度不大于5m时,勘探孔的深度对条形基础不应小于

我国当前勘察方面软件的应用概况

我国当前勘察方面软件的应用概况 摘要:随着工程建筑行业的发展和对设计和施工要求的提高,对于岩土勘察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勘察相关应用软件也越来越多。目前,我国勘察行业软件主要由商业软件公司提供,如理正系列软件、华宁系列软件等就是属于此类,但是还有一部分勘察软件是有设计院或公司自己编写的。每一个软件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我们可以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选择使用,在此简单介绍当前我国几种使用较广泛的勘察软件。 关键词:勘察,理正,华岩,华宁,恒星 一、理正勘察系列 理正勘察系列软件主要由理正土工试验软件、理正工程地质勘察软件、理正勘察数据与图档管理系统(GDM)、理正勘察概预算软件、理正勘察三维地质模块五个部分组成。 1、理正土工试验软件 基本功能:完成常规室内土工试验的数据录入、计算、曲线分析及绘制,自动生成成果汇总表格及各种试验记录表格,自动统计工作量并生成收费表,可向理正工程地质勘察CAD软件传递土工室内试验数据。 软件特点:适用工民建、水利、铁路、公路等多个行业;试验项目丰富,包含常见的15种试验项目和常用的试验方法,满足绝大部分用户的工程要求;专业功能全面,包含各种试验记录表格、成果汇总表、试验曲线和收费统计功能;独特的曲线分析功能,试验成果曲线的智能分析和人工干预的完美结合;人性化的操作方式,强大的定制功能和模板功能提供给用户贴心的操作体验;与理正勘察软件的流畅衔接,强大的接口功能提供了土工试验数据与理正勘察Gicad的传递,无需人工录入试验数据,快捷方便准确; 2、理正工程地质勘察CAD 基本功能:依据工民建、公路、铁路、电力、水利等行业现行规范及多个地方标准,集数据录入、统计分析、成果图表、场地评估、勘察报告及相关的岩土分析于一体的勘察报告编制软件。 软件特点:模块化结构,自由组合;全方位需求,扩展性强。 3、理正勘察数据与图档管理系统 基本功能:统即可单独管理勘察数据与图件,也可以将勘察数据与地图相结合,实现对勘察数据、地质图件、勘察成果等资料的综合管理,并支持多种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