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革和完善行政诉讼管辖制度的调研报告
上级指定管辖案件调研报告

上级指定管辖案件调研报告根据上级指定,本次调研报告主要就管辖案件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
我将就案件管辖的定义、分类以及相关法律条款进行阐述,同时提供一些改进案件管辖制度的建议。
案件管辖是指法院在规定范围内对特定案件的审判权。
依据我国法律,案件的管辖主要分为区域管辖和专属管辖两种形式。
区域管辖是指根据案件发生地和被告的住所所在地划定管辖范围,使得被告能够就近受审。
专属管辖则是针对特定类型的案件,由特定的法院负责审理。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对于不同类型的案件,采用不同的管辖规则。
例如,一般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应由被告住所所在地基层法院管辖,而知识产权案件则由知识产权法院或专门设立的知识产权法庭管辖。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虚拟空间中的案件管辖问题也日益突出。
目前互联网交易纠纷等案件属于互联网法院的管辖范围,但其具体边界和适用规则尚不完善,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在现有的案件管辖制度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案件管辖标准不够明确,容易导致跨地域、跨部门的争议。
其次,一些特殊类型的案件,如知识产权案件、互联网交易纠纷等,管辖范围不够明确,缺乏专门的法院。
最后,部分案件管辖权问题需要与跨境司法合作进行协调,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一是进一步明确案件管辖的标准和范围,构建统一的管辖规则体系。
二是设立更多专门化法院,加强对特定类型案件的审理能力。
三是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建立跨部门的协作机制。
四是加强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共同解决跨境案件管辖问题,并推动建立更完善的国际法律体系。
总之,案件管辖是保障司法公正和效率的重要环节,对于完善法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案件管辖制度,以适应日益复杂的社会需求,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行政案件上诉率高、申诉率高问题的调研报告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行政案件上诉率高、申诉率高问题的调研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3.08.23•【分类】司法调研正文关于行政案件上诉率高、申诉率高问题的调研报告行政案件上诉率高、申诉率高系长期困扰行政审判工作发展的老问题。
现将相关调研报告摘录如下:一、基本情况一是行政案件上诉率、申诉率长期高位运行。
相比民事案件、刑事案件,行政案件上诉率高、申诉率高的问题长期持续存在,近年来还有上升态势。
二是所涉行政案由较为集中。
2018年至2022年,全国法院共计受理行政上诉案件73.6万件、申诉案件17.8万件,排名靠前的案由分别为“行政强制”“行政征收、征用及补偿”“行政处罚”“行政赔偿”“行政确认”“行政登记”。
三是所涉行政管理领域较为集中。
以所涉行政管理领域统计,2018年至2022年上诉案件、申诉案件排名靠前的行政管理领域分别为“城建”“资源”“公安”“劳动、社会保障”“乡政府”。
二、原因分析一是司法理念和审判质效方面。
部分行政审判干警未能牢固树立能动司法理念,对公正与效率的理解不到位,机械审判、就案办案的情形时有发生,实质化解行政争议的意识不强。
具体表现包括对监督与支持的关系理解不准、对起诉条件的释明引导不够、法院自行调查取证较少、部分案件判项不够明确具体、实质化解力度不够、裁判文书说理不足、上级法院对下监督职能发挥不够、司法建议工作质效不高等。
二是行政审判体制机制方面。
部分法院在立案阶段未能针对起诉条件进行合理甄别,使得较大数量不符合起诉条件的行政争议进入诉讼程序。
部分领域执法与司法标准不统一,导致当事人质疑裁判结果的公正性。
原有考核机制更加侧重于结案量和结案率,对实质化解行政争议的“指挥棒”作用不明显。
高院、集中管辖法院“案多人少”与非集中管辖法院“案少人弱”矛盾并存,多数集中管辖法院存在“案件集中易法官集中难”问题。
部分法院行政庭被撤并,行政审判骨干流失,专业性退化明显。
关于诉讼管辖调研报告

关于诉讼管辖调研报告诉讼管辖是指法院对涉案纠纷的管辖范围,包括诉讼的地位、原告和被告的身份以及案件的类型等问题。
诉讼管辖对于司法公正和效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诉讼管辖这一重要问题展开调研,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首先,早在传统司法制度时代,诉讼管辖主要以地域为基础。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民事案件的管辖主要分为一审、二审和再审等几个层级。
第一审案件由基层法院管辖,第二审案件由中级法院管辖,再审案件由最高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省级高级人民法院管辖。
这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审判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治的进步,诉讼管辖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根据涉案当事人的不同身份和属性,可以将诉讼管辖划分为行政管辖、民商管辖、军事管辖等不同类型。
同时,根据案件的性质和争议的金额大小,可以划分为普通管辖、特别管辖、简易管辖等不同形式。
这种多元化的诉讼管辖模式有助于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革和发展需求。
然而,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跨境诉讼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传统的地域性管辖往往无法适应跨境争议的解决需求,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国际诉讼管辖机制。
另一方面,一些重大复杂的案件涉及多个司法机关的协同作业,因此需要建立更好的案件转交和协调机制,确保案件能够高效公正地审理。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应当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多元化的诉讼管辖模式。
其次,应当加强司法协助和互认机制的建设,促进各国之间的法律交流与合作。
同时,还应当强化司法监督,确保司法机关的公正和独立。
综上所述,诉讼管辖是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安排,对于司法公正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诉讼管辖机制,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只有如此,才能够更好地保障人们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行政诉讼跨区域管辖制度运行现状检视--以目的奋为视角

第6卷第6期 2016年12月福走江足学晚学权Journal of Fujian Jiangxia UniversityVol.6 No.6Dec.2016行政诉讼跨区域管辖制度运行现状检视—以I I的奋为视角王书娟1>2(1.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院,上海,200042;2.福建江夏学院法学院,福建福州,350108)摘要:行政诉讼跨区域管辖制度确立后,各省市县区等不同层面采用了不同的运作模式。
基于目的论对该制度的运行现状能否真正实现审判公正与独立、能否切实保护原告的合法权益以 及能否为司法管辖制度改革进行有益探索逐一加以检视后,提出这项制度的未来运行应当进一步 扩大跨区域范围、专门法院和普通法院协调运行、科学合理确定跨区域案件等三方面作为着力 点,避免制度运行与立法目的之偏离。
关键词:行政诉讼;跨区域管辖;制度运行;目的论中图分类号:D925.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082 ( 2016 ) 06-0076-11一、行政诉讼跨区域管辖制度的确立背景1989年颁布的《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设行政审判庭审理行政案件,地域管辖方面 实行“被告所在地”原则。
20多年的司法实践表明,这种制度安排为行政机关对法院施加压力提 供了极大便利,行政诉讼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成为常态,法院“惨淡经营”,却仍然走不出 “艰难困厄”的局面。
[1]在此背景下,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和一系列司法文件对行政诉讼管 辖制度进行了局部修正,进行了“提级管辖”“相对集中管辖”“异地交叉管辖”等多种尝试®,收稿日期:2016-12-07作者简介:王书娟(1974—),女,辽宁凌源人,福建江夏学院法学院副教授,华东政法大学在读博士。
①2000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0]8号,)针对 “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的内涵进行描述,规定“被告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且基层人民法院不适宜审理的案 件”由中级法院管辖。
关于行政案件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

关于行政案件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行政案件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一、引言行政案件是指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之间,或者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行政争议,并且由法院审理和解决的案件。
由于行政案件的特殊性,对其管辖问题的规定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行政案件管辖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规定。
二、行政案件管辖的原则行政案件管辖的原则主要包括:一审法院管辖权、特别管辖权、独占管辖权和协商管辖权等。
1. 一审法院管辖权一审法院管辖权是指行政案件首次由法院审理的权力。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一审法院管辖权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之间产生的争议由原告住所地、被告住所地或有关行政机关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二是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产生的争议由原告住所地、行政机关所在地或争议发生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2. 特别管辖权特别管辖权是指特定法院对某些行政案件具有专属管辖权。
例如,知识产权、海事行政案件和对外投资者案件等都由特定法院管辖。
3. 独占管辖权独占管辖权是指某些行政案件只能由特定法院审理,其他法院无权管辖。
例如,知识产权行政案件只能由知识产权法院管辖。
4. 协商管辖权协商管辖权是指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双方当事人可以根据协商一致的原则,选择由特定法院管辖行政争议。
这种管辖权的设立是为了便利当事人解决争议,提高行政案件的处理效率。
三、行政案件管辖的具体问题1. 行政诉讼案件管辖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于行政诉讼案件的管辖,首先应当以职能性原则确定管辖权。
具体来说,行政机关的行为、裁决或者对行政机关行为、裁决的不作为纠正等案件,由该行政机关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其次,对于行政执法行为产生的争议,由该行政机关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最后,对于其他与行政案件有关的争议,由原告住所地、被告住所地或相关行政机关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2. 行政争议解决机制为了加强行政争议的解决,我国设立了行政诉讼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
浅析我国行政诉讼管辖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行政诉讼法论文)

浅析我国行政诉讼管辖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行政诉讼法》的于1990年颁布实施以来,对限制行政机关的权力滥用和公民合法权益的保护、推动我国的民主法治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也凸显出这部法律的一些问题,本文以现行行政诉讼管辖制度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浅析应该如何对行政诉讼管辖制度进行改革与完善。
一、行政诉讼管辖涵义行政诉讼管辖是指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与权限.它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哪个法院拥有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审判权;二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织认为国家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时该在向哪个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的管辖包括“纵"、“横”两个方面的内容,通过纵向的级别管辖来确定上下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权限划分,处理好上下级法院之间审判力量和审判任务的合理分配,确保案件的正确审理;通过横向的地域管辖来确定同级法院之间审判力量的合理分工,方便当事人诉讼和法院的审理。
《行政诉讼法》第十三条至第二十三条对行政诉讼的管辖做了详细的规定。
二、我国行政诉讼管辖制度存在的问题由于行政诉讼中存在“官强民弱”的现实情况,现行管辖制度在行政审判中遇到不少困难和障碍,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一)大量案件由基础法院管辖导致行政效力低下。
《行政诉讼法》第十三条至第十六条对各级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进行了明确,绝大多数的行政案件都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但是,由于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人财物等都依赖于同级政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向当地基层人民法院起诉拥有行政管理权的当地行政机关存在疑虑。
一方面,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诉讼有所顾虑,有时即便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侵害,存在也不敢起诉、不愿起诉的心理。
2003—2007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共审理刑事案件338万件、民事案件2 200万件,而行政案件只有47万件,平均每年9万多件,这反映出我国依法执政能力增强的同时,也折射出人民而在不愿告的心理。
行政诉讼跨区域管辖制度研究

行政诉讼跨区域管辖制度研究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人民法院提起的司法程序。
在行政诉讼的实践中,由于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往往涉及到不同地区的当事人及其权利,因此涉及到跨区域管辖问题。
本文将就行政诉讼跨区域管辖制度进行研究。
一、跨区域管辖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管辖被告的住所所在地、被告的财产所在地、合同约定的履行地、纠纷发生地等。
在涉及到行政诉讼时,由于涉及到的行政行为跨越不同的行政区域,使得行政诉讼管辖权的确定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关于行政诉讼案件管辖问题的若干规定》第四条也对行政诉讼案件管辖作出了具体规定。
根据该规定,行政诉讼案件的管辖以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为原则,但被告的财产、合同的履行地、纠纷发生地在其他地方的,可以由被告住所地、财产所在地、合同履行地、纠纷发生地人民法院之一或者其他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管辖。
二、跨区域管辖问题的解决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行政诉讼跨区域管辖问题的解决主要采用了定位原则。
即将行政机关所在地作为行政诉讼案件管辖的首要原则,但被告住所地、财产所在地、合同履行地、纠纷发生地也可以成为管辖人民法院的依据。
对于行政诉讼跨区域管辖问题,其实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例如在判决中会存在追回案件、异地审理案件等问题,会对案件的处理造成一些困难。
此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上述规定也会存在一些局限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完善行政诉讼跨区域管辖制度,明确各方的权利与义务,为行政诉讼案件的处理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
二是加强不同地区法院之间的协作,例如通过信息共享、技术支持等方式促进不同地区法院之间的信息交流,并深入研究行政诉讼跨区域管辖问题,同时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
三是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实践,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完善行政诉讼跨区域管辖制度。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认真贯彻执行《关于行政案件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认真贯彻执行《关于行政案件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08.01.14•【文号】法发[2008]7号•【施行日期】2008.01.14•【效力等级】司法指导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管辖正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认真贯彻执行《关于行政案件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法发〔2008〕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案件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8〕1号,以下简称《管辖规定》)将于2008年2月 1日起施行,为准确把握和正确适用《管辖规定》,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制定实施《管辖规定》的重要意义我国行政诉讼法颁布实施以来,各级人民法院不断重视加强和积极开展行政审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支持和促进依法行政,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也应当看到,当前影响行政审判工作发展的因素还不同程度存在,其中司法环境不理想仍然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和行政管理部门不理解、不配合、不尊重甚至干预人民法院受理和审判行政案件的现象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影响了人民法院独立、公正行使司法审查权和行政审判职能作用的发挥。
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加强和改进行政审判工作极为重视,并对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诉讼改革,通过探索完善行政案件管辖制度改革措施,保障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行政审判职能提出了明确要求。
《管辖规定》是最高人民法院深化司法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进一步改善行政审判司法环境,保证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审理行政案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各级人民法院要深刻理解制定实施《管辖规定》的重要意义,在审判实践中认真贯彻执行。
二、执行中应当注意处理好的几个问题一是以确保独立公正审判为目标。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全面深化司法改革情况的报告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全面深化司法改革情况的报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日期】2017.11.01•【文号】•【施行日期】2017.11.01•【效力等级】司法政务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检察机关正文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全面深化司法改革情况的报告——2017年11月1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本次会议安排,我代表最高人民检察院报告人民检察院全面深化司法改革情况,请审议。
司法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治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中居于重要地位,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义重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化司法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明确了改革的方向、目标和重点任务,为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作出系列重大部署,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多次审议司法改革重大议题,确定了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
全国人大常委会及时作出授权决定、审议改革情况报告、及时制定修改法律,全国人大内司委加强改革调研,为深化司法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中央政法委加强领导和指导,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中央有关部门全力支持,形成了改革合力。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司法改革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符合司法规律的体制机制逐步形成,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获得感、对司法工作的满意度明显增强。
一、检察机关司法改革的进展和成效全国检察机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司法改革各项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改革正确方向,坚持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相结合,制定实施深化检察改革五年规划。
在各级党委领导、人大监督和政府支持下,勇于啃硬骨头、闯难关,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至今年9月,中央部署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承担的29项改革任务已基本完成或结项;检察改革规划提出的91项具体改革举措,82项已出台改革意见或结项。
试论行政诉讼级别管辖制度的完善

行 使 的 弊 端 . 响 了行 政 案 件 的 公 正 审 理 和 裁 判 。 自 影 使
然人 、 人 和其他 组织 的权益 难 以得到法 律 的保护 。 法
一
、
我 国 行 政 诉 讼 级 别 管 辖 的 现 有 规 定
司 法 行 政 事 务 方 面 都 受 制 于 行 政 机 关 . 经 费 完 全 依 靠
行 欢 藩 研 究
竹t与强l
试 论 行 政 诉 讼 缎 管 辑 铋 度 的 完 善
口 翟 秀红
( 河南 财 经 学 院 。河 南 郑州 400 ) 50 2
摘
要 :按 照 行 政 诉 讼 法 级 别 管 辖 的 规 定 。我 国绝 大 多数 的行 政 案 件 都 由基 层 人 民 法 院 管辖 。 这 种 级 别 管 辖 制 度
同 时 也 产 生 了不 少 问 题 .造 成 了行 政 审 判 权 不 能 独 立
诉 讼 、 团诉 讼 案 件 : 三 ) 大 涉 外 或 者 涉 及 香 港 特 别 集 ( 重
行 政 区 、 门特 别行 政 区 、 湾地 区的案 件 ;四 ) 他 澳 台 ( 其 重 大 、 杂案 件 。 复 二 、 国 行 政 诉 讼 级 别 管 辖 制 度 存 在 的 问题 我 1 法 不 公 正 在 我 国 现 行 的 司 法 体 制 下 . 院 在 同 法 人 员 编 制 、 费 的预 算 和 拨 给 方 式 、 础 设 施 和 装 备 等 经 基
的 设 置会 导致 司 法 不公 正 、 司 法 资 源的 闲置 和 浪 费 、公 民 的诉 权 得 不 到 保 障 和 行 政 职 权 被 滥 用 等 问题 。 解 决 以 上 i题 ' - 1 的根 本 方 法是 提 高一 审案 件 的 管辖 级 别 .一 审案 件 由 中级 人 民 法 院 管辖 , 取 消 基 层 人 民 法 院 对行 政 案 件 的 管 辖 权 ;相
行政案件跨行政区域管辖制度研究

摘要摘要“行政诉讼管辖问题是行政审判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开启司法公正的第一把钥匙[1]”。
行政诉讼管辖作为行政诉讼的入口程序,直接关系到行政案件能否得到公正的审判,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方面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国行政诉讼地域管辖的一般规定是参照民事诉讼的“原告就被告”管辖原则,即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在我国现行的行政审判体制下,我国的法院是根据行政区划来设立的,普通法院内部设立行政审判庭,故行政诉讼管辖范围与行政区划完全对应。
另外,地方法院在人、财、物等方面上不独立,受制于所在地的行政机关。
因此,地方法院在审理当地的行政案件时难免会受到行政干预,从而严重影响行政诉讼的司法独立与公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地方法院进行了改革探索,如“异地交叉管辖”、“相对集中管辖”、“设立跨行政区划法院”等,这些改革方案都是在现行的行政审判体制框架内的调整,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明显的局限性。
2015年施行的新《行政诉讼法》从立法上确立了行政案件跨行政区域管辖制度,为行政审判体制改革创造了空间。
只有从体制上着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行政诉讼地域管辖问题。
本文的主要内容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本论题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意义与价值以及研究方法进行简要的介绍,着重阐述行政案件跨行政区域管辖制度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第二部分对行政案件跨行政区管辖的相关概念界定,同时阐释了行政案件跨行政区域管辖制度的理论基础和意义。
第三部分是对域外行政案件跨区域管辖的评介,英美法系以英国、美国为例,大陆法系以法国、德国为代表来评析域外行政案件跨区域管辖的相关制度规定,并从中获得启示与借鉴。
第四部分首先对我国行政案件跨行政区域管辖制度的立法沿革进行介绍,然后着重对“异地交叉管辖”、“相对集中管辖”以及“设立跨行政区划法院”这三种改革方案进行评析。
第五部分提出了我国行政案件跨行政区域管辖制度的实施构想,通过与国内行政案件管辖改革实践进行对比,认为建立专门的行政审判组织是更佳的方案。
行政诉讼跨区域管辖制度研究

行政诉讼跨区域管辖制度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涉及到行政诉讼的案件也愈发增多。
然而,由于行政诉讼案件可能跨越多个行政区域,在实践操作中,会引发许多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解决跨区域管辖的问题。
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法律规则以及相关实践应该进行研究,以确保行政诉讼的顺利运行。
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框架中,行政诉讼的管辖原则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属地管辖原则,二是专属管辖原则。
根据属地管辖原则,当事人就必须在本行政区域内提起诉讼,而在专属管辖原则下,只有特定的法院才能处理某些行政案件。
然而,由于一些涉及面更广的案件可能涉及到多个行政区域,因此必须考虑如何跨区域管辖。
目前,为了解决行政诉讼案件跨区域管辖的问题,我国对各级法院进行了明确规定,将其制度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诉讼案件应由被诉行政机关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但同时允许当事人依法向被诉行政机关所在地以外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而这种情况被称为“非属地管辖”。
非属地管辖制度在实践中体现了一定的可行性,可以有效地解决一些跨区域管辖的问题。
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案件类型,遵守各级法院管辖的原则,确定是否应采取非属地管辖制度。
例如,在处理涉及多个行政区域的劳动争议案件时,应当采用非属地管辖制度。
因为在此类案件中,被诉的人员、检验的证据等涉及面比较广泛,不是局限于某一个行政区域。
然而,纵观当前的行政诉讼,仍有许多需要进一步解决和改进的地方。
首先,非属地管辖制度的适用范围还是有一定限制,这在实践中不能完全避免。
其次,如果涉及多个行政区域,则需要逐个来分析,判断哪个地方最适合成为诉讼、裁决的地方,这将需要一定的经验和专业技能。
为了进一步完善行政诉讼的跨区域管辖制度,我们需要制定更加详细的执行细则和标准,并加强相关司法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胜任跨区域处理行政诉讼案件的能力和技巧。
只有这样,才能为公民提供更加公正、有效和规范的司法保障。
简化行政诉讼程序进一步提高审判效率———海南高院关于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调研报告

简化行政诉讼程序进一步提高审判效率———海南高院关于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调研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11.06.23•【分类】司法调研正文简化行政诉讼程序进一步提高审判效率———海南高院关于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调研报告公正与效率是现代诉讼制度追求的最大价值目标,简易程序作为实现司法公正和提高司法效率的重要诉讼方式,在国外及我国的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但我国行政诉讼法中没有关于简易程序的规定。
随着行政管理职能的不断延伸,行政诉讼案件数量也不断增长,单一制审理方式的弊端日益凸显,行政诉讼程序的改革也被提上了日程。
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2009-2013)》将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设立作为我国司法改革项目之一。
困惑———行政诉讼程序的现实问题(一)有合议庭,成员作用却发挥不够从立法本意上来讲,审理行政案件实行合议制,是为了发挥合议庭全体成员的集体智慧的力量,来正确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
但从我国法院目前行政审判人力资源来看,许多基层法院的行政审判庭达不到一个合议庭人数,在组成合议庭时,一般由一名行政审判法官主持,另外的合议庭成员由刑事或者民事审判庭的法官或者法院其他工作人员组成,这从形式上具备了合议制的形式,实际上审判活动基本上是由一人完成,一些审判员和陪审员根本不了解案情,也不发表合议意见,成了纯粹的“合法”的摆设。
“陪而不审”、“合而不议”的现象极大的浪费了司法资源,也使合议制度的功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还损害了司法的权威和司法的严肃性。
(二)案件剧增,审判人员却相对较少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维权意识的提高,行政案件的数量相比以前已有了大幅的增加。
据统计, 1988年海南全省法院受理行政案件数仅为45件,随着2004年海南省土地确权颁证工作的开展,行政案件数量剧增,2008年全省受理行政案件数为1262件,2010年已达1692件,而且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但各级法院行政审判人员的数量却没有大幅增加。
关于行政案件集中管辖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行政案件集中管辖工作的调研报告一、引言行政案件集中管辖是指将同一或相同事项发生的多个行政案件由特定法院进行统一的审理和裁决的制度。
该制度的引入旨在提高行政案件审理效率,保障司法公正,促进社会稳定。
本报告旨在对行政案件集中管辖工作进行调研,分析其实施情况和效果,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背景近年来,我国行政案件数量快速增长,传统的分散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行政案件集中管辖制度的实施,有助于解决案件审理周期长、效率低下等问题,提高司法质量和效果。
三、实施情况1. 法律基础:我国《行政诉讼法》明确了行政案件集中管辖的法律依据和程序要求,为实施该制度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支持。
2. 管辖范围:行政案件集中管辖适用于具有相同或类似法律事实和法律关系的案件,特别是多起行政案件集中涉及同一行政行为的情况。
3. 管辖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各级人民法院设立行政案件集中管辖庭或专门的行政案件集中管辖法院,负责集中审理行政案件。
4. 应诉程序:行政案件集中管辖实行集中受理、集中审理、集中裁决的原则,减少了案件的分散审理环节,提高了效率。
5. 协调机制:行政案件集中管辖需要各级法院之间的协调配合,建立了跨级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确保案件的顺利移送和审理。
四、效果评估1. 提高效率:行政案件集中管辖减少了审理环节和程序,简化了案件移送和受理流程,提高了审理效率。
据统计,集中管辖的行政案件平均审理周期较传统审理模式缩短了30%以上。
2. 保障公正:行政案件集中管辖通过统一的审理标准和程序,确保了对同类案件的一视同仁,避免了审判结果的不一致性,提高了司法公正性。
3. 节约成本:行政案件集中管辖减少了重复的审理环节和人力资源的浪费,降低了司法成本,提高了司法资源的利用效率。
五、存在问题1. 应用不均衡:行政案件集中管辖在不同地区和法院之间的应用不均衡,一些地区和法院对该制度的理解和推广程度不够,导致集中管辖的案件数量较少。
2. 专业能力不足:行政案件涉及广泛的行政法律知识和行政管理经验,一些法院在行政案件集中管辖工作中的专业能力不足,影响了案件审理质量。
审视和重构:行政诉讼级别管辖制度的困境和出路

张庆庆 詹 亮
摘 要 :现行行政诉讼级别管辖规 制下,基层法院承栽绝对多数的案件 负担 ,受 限于基层 法院的 “ 权 力地缘 性因素” ,法院呈现 “ 地 方化” 和 “ 行政化” 趋向,并因此 而导致 “ 司法不公” 、“ 资源浪 费” 、“ 实效性缺失” 等尴尬 态势。立足 于此 ,本文通过 对当前的制度进 行认真考究 ,剖析 级别管辖 “ 功能异化 ”之下的殇之 场景 ,进 而对现行 “ 级别 管辖” 制度做 出理性的 审视 和重构 。
关 键 词 :级 剐 管辖 ;规 制 ;尴 尬 ;重构 制 度 考 究 :“ 需求” 催生 “ 管 辖 ” 规 制 案件 9 0 %以上 的 司法 负担 的考 量 ,且基 层 法 院的 “ 权 力运 转地 缘情 行政诉讼中的级别管辖制度的设立即是顺应 “ 保证管辖秩序 ”的司 势 ” ,具体到行政诉讼 级别管辖 的规制上应 采取 “ 从严 治理” 的方 案, 法和社会需求 ,其 目的是要为各级法院受理一审行政案件 的权 限划定一 即严格 限制 “ 基层法院的管辖范围” 一在保 留基层法院行政案件管辖权 道清晰 的界线 ,以为 “ 原告 向法院提起诉讼 、被告判断受诉法 院有无管 的大前提下 ,应缩小其管辖范 围,即 “ 基层法院对行政案件 的管辖 仅限 辖权 、法院确定诉讼 案件管辖 ”提供标准依据 ,从而防止因管辖 争抢 或 于以县级政府部门及乡镇政府作为被告的行 政案件 ,凡涉及县级 以上政 推诿侵害 当事人合法权益 , 损毁 司法权威和公平正义 。基 于此 种需求与 府的行政案件一律排除在基层法 院管辖范围之外” 。 目的,现行 《 行政诉 讼法》 及其解 释对 “ 管辖” 作 出简单 或者说 “ 权 ( 二 )“ 适 度扩 大 ” 一 中级 管辖 宜”规制 。然而 ,由于级别管辖 设定 标准 “ 明确度不够 、弹性 过大”, 相较 于对基层法院行政案件管辖权的严格限制 ,中级法 院对行 政案 同时 “ 重大复杂案件解 释标准仍 具有 高度相对性 ,适 用时难 免滋 生疑 件的管辖 范围应适度扩大。当然,中级法院行政案件管辖范 围的扩充是 义” ,因而导致具 体案件 的管 辖在很 大程 度上取 决于 法 院的 “自由裁 相 对 于 目前 的规 制 范 围 和模 糊 程度 而 言 的 :中 级法 院所 管 辖 的行 政 案 件 量” ,造成级别管辖不 安定 的同时对审判实务产生消极影响。为克服 “ 级 范围一则 ,范 围过窄且限制过多。因此 ,应放开其对涉及 “ 县级人民政 别管辖” 的 适用尴尬,法院系统在司法实践中积极探索 ,《 最高人民法院关 府” 的行政案件的绝对管辖 权 ,甚至是将 “ 县级 以上人 民政府 ” 直接 于行政案件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亦对 “ 提级管辖” 、“ 异地交叉”等成功 改为 “ 县级 以上行政机关” ;二则 ,管辖范 围错乱且不 明晰。因此 ,应 经验予以吸收借鉴,并作出符合行政诉讼特殊功能的规制。然而,均未能解 在现有规制的基础上厘清和明确其 管辖范 围,诸如 “ 涉及土地征用 、房 决 “ 管辖无序 、混乱 、复杂” 的 “ 殇之尴尬场景” 。 屋拆迁 、企业改制 、劳动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当事人众 多的共同诉讼 二.现 实检讨 :“ 级别管辖 ”的 “ 功能异化” 案件” 、“ 涉及企业 、众多股东重大利益且 在一定范 围内 由较大影 响力 的 ( 一)尴尬 态势之 :“ 不独立” 伴生 “ 不公正” 诉讼案件” 、“ 诸如因政府 信息公 开引起 的行政诉讼等新类型行政案件 ” 司法 “ 不独立” 的体制性受制 因素是多方 面、深层次的 ,但其潜存 应认定为 “ 重大 、复杂案件”而交 由由中级法 院审理 以统一裁判尺度 ” 或既定危 害是不可估量的 ,司法终极价值追求 一 “ 公正 ”势必首当其 冲 1 。此外 ,针对 “ 重大 、复杂案件 ”类型可选择 “ 肯定列举 ”和 “ 否定 成为牺牲品 ,诸如其一 ,受制于基层法院的低审级 ,法官综合素养无法 排除” 结合 的方式 予 以最 大程度 的明确 ,从而 为案件受 理和审 理提供 攀升至中高级法 院的 “ 实体公 正” 高度 。其 二,受制于 与地方 的 “ 过 “ 明确性 指引” 。三则 ,中级 法院管 辖 的部分 范 围已然存 在 “ 地 方化 ” 分依 附”关系 ,法院 “ 超然难”、法官 “ 中立难”,程序公正难 以保证 。 与 “ 行政化 ” 的侵蚀空间 , 应予 以合理调整。 其三 ,受制 于案件管辖规定的 “ 含糊性 ”和标准 的 “ 模糊性 ” ,为法 院 ( 三 )“ 科 学重构”一 高级 管辖 争夺权力或推卸责任提供可趁空间 ,诉讼成本与诉讼效益 的原有 均衡 被 行政诉讼高级法 院级别管辖的规制以高度抽象状态呈 现,然 则。高 打破 ,精神成本 与错误成本相较于物质成本 而呈增长倾斜 ,其所 呈现 的 级法院管辖范围的规制不能仅停 留在 “ 应然 ”状态,而应进行 自我重构 诉讼结果亦出现异 化 一即 “ 不公正” 。 回归 “ 应然” 而更具操作性 。笔 者基 于以下 三个方 面的原 因考量 ,即 ( 二)尴尬 态势之 :“ 数量不足 ”衍生 “ 资源浪 费” “ 其一 ,减少行政 干预 ,保障 司法公 正 ;其二 ,此类案件 更具复杂性 和 行政级别管辖规制下绝对多数的案件划归基层法 院管辖 范畴 ,然则 专业性 ,相较于中级法院 ,高级法 院更 具人员素 质、审 判条 件等优 势 ; 受制于法院地方化等规制性缺漏 ,司法 “ 不公正 ”的既定事实直接导致 其三,基于最高法 院综 合 职能与 任务 对一 审案件 数量 的 限制 ” ,认 为 “ 民众对法律的信仰与尊重” ,民众不再信 “ 诉” , 更多 以 “ 访 ” 的形式 “ 以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 、自治 区、直 辖市人 民政府 或者地级市 、 设 区 实现 “ 非理性流转 ” ,以至于法院行政案件数量 锐减 ,甚至部分法 院未 的市 为被告 的行政案件应当由高级法院管辖” 。 出现行政案件类型 ,出现所 谓的 “ 案荒 ” 。近年 来 ,虽然行政案 件数量 ( 四)“ 适 当明 晰 ” 一 最 高 管 辖 相对攀升 ,但绝对数量不足 , 从而导致行政案件处理的成 本与效益之间 最高法 院管辖权的设定基 于其职能和任务的考量而类 似于高级法院 的巨大差距 ,即 “ 效益产 出不及 成本投入 ,诸 如行政行为 的合理规制 、 管辖权的规制 , 然则 ,“ 自 从 《 行政诉讼法》 实施 以来 ,最高人 民法院 ,纵观国外一 审行政案件管辖 制度设 行政法律秩序 的维持 、相对人合法权益 的弥补以及相对 人的心理抚慰等 尚未受理过一件第一审行政案件” 行政效益不足 以承担资本的注入”,因此 ,行政案 件数量不足及 配置不 计经验 , 诸如法德美等国家最高法 院一般初审中央政府作 为被告或涉及 均势必衍生 “ 现有紧缺司法资源 的闲置或浪费” 的不 良后果 。 国家机构的行政案件 ,我 国虽与资本主义 国家存有先天差异 ,但是立足 ( 三 ) 尴 尬 态势 之 :“ 不 明确 性 ” 派 生 “ 不可操作性” 最高法院管辖 实践 ,可 以探索对最高法 院的管辖范围进 行适当明晰 的有 行政领导式角色” 。 虽曾说规制脱离机械或刚性 ,呈现灵活和柔和 ,更 易于去操作和掌 效方式 。继而转变其 “
基层法院行政诉讼管辖制度改革论析

基层法院行政诉讼管辖制度改革论析作者:沈福俊来源:《东方法学》2014年第02期内容摘要:基层法院的行政审判已经困难重重。
为此,《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提出了高级法院可以确定基层法院跨区域相对集中管辖以及对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提起诉讼的案件由中级法院管辖的修改意见。
相对集中管辖存在增加诉讼成本、部分法院审判压力过大和难以避免各地政府相互帮忙等问题,而且基层法院与中级法院管辖范围也存在不够协调之处。
为实现“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的目标,应当取消基层法院行政案件管辖权,由中级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同时,为解决诉讼成本等问题,将目前各个基层法院的行政审判庭改革为隶属于中级法院的巡回法庭,以消除基层法院由于司法审判区域与行政管理区域重叠而导致的行政审判困境,实现行政诉讼领域的司法公正。
关键词:基层法院行政诉讼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管辖制度由于管辖制度的设计而使法院的行政审判举步维艰,长期以来是影响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功能正常发挥的一个突出问题,尤其是“县法院审不了县政府”甚至也“审不了乡镇政府”的现象,凸显了基层法院在行政审判中的困境与尴尬。
最高人民法院在地方法院“先行先试”、积极探索的基础上,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对基层法院的行政案件管辖权进行了多次改革,却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其在行政审判中的困难局面。
究其原因,就在于长期以来我国采取的是司法审判区域与行政管理区域相重叠的体制,导致人民法院(尤其是基层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受到地方干扰的现象成为难以克服的“顽疾”。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的要求。
根据这一要求,2013年12月23日提请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其在管辖部分延续了现行《行政诉讼法》第13条关于“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的规定之后,又增加一款,规定“高级人民法院可以确定若干基层人民法院跨行政区域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同时,又进一步明确“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关于司法改革的调研报告

关于司法改革的调研报告司法改革是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完善司法体制,改革司法体制内不合理的成分,进而建立科学合理的司法体制非常重要。
对照上级的要求,丰县人民检察院认真调研,形成调研报告。
一、在检察机关内部,哪些领域、岗位权力过于集中,容易出现问题以丰县检察院为例,该院共有反贪污贿赂局、反渎职侵权局、公诉科、侦监科、办公室、研究室、政治处等16各科室,另外还有3个驻镇检察室。
这些内设机构共同构成了丰县检察院这个组织,推动检察工作的正常运转。
在这些内设机构中:权力过于集中的岗位是反贪污贿赂局、反渎职侵权局、公诉科、侦查监督科四个科室。
这些科室具有法律赋予的重要权力,用之不当增会给当事人造成重要的损失,对其人身财产安全造成重要的威胁。
反贪污贿赂局、反渎职侵权局两个科室承担者自侦案件的查办,享有侦查权,在查办案件的过程中稍不注意可能会侵犯嫌疑人、证人等相关人员的合法权益,是高危岗位。
侦查监督科承担者对嫌疑人的批捕职能,稍有疏忽则有可能错捕、滥捕,严重侵害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后果严重的有可能会造成国家赔偿,造成不良的影响。
公诉科承担着审查起诉职能,享有不起诉权,若审查起诉不当则会严重损害被告人、嫌疑人的合法权益,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损害法律的权威和检察机关的形象。
二、如何合理配置检察权,加强监督制约(一)合并现有主要部门,合理划分综合部门一是成立职务犯罪监查局。
将现行反贪污贿赂、反渎职侵权、职务犯罪预防、控申四个部门整合成统一的检察机关反腐败职能机构。
受理公民控告(举报),是反腐执法的基础和前提,办理贪污贿赂案件和渎职侵权案件是反腐执法的直接体现,预防则是通过反腐执法的适度延伸,铲除诱发犯罪的病灶,实现反腐败执法功能、效果的最大化。
“四位一体”的反腐败机构设置模式,正是反映了这一客观规律。
二是成立公诉局。
将现行侦查监督、公诉两个机构整合为一个具有追诉性质的法律监督职能机构,行使目前由公诉、侦查监督和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履行的部分职能。
关于行政审判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行政审判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近年来,我国行政审判工作不断取得进展,在实现法治社会的进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行政审判工作的现状,本文调研了相关领域,对行政审判工作的情况进行了整理和总结。
一、行政审判工作的背景行政审判是指对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处罚、责任等行政法律关系的认定和解决的司法活动。
行政审判是司法机关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审判职权的一种重要形式。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逐步推进,行政审判工作也得到了加强和完善。
二、行政审判工作的现状1.行政审判案件增加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问题的关注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行政审判案件数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中国各级法院审理的行政案件已经占到了全部诉讼案件的35%左右。
2.行政审判工作在司法改革中占据重要地位司法改革是近年来我国推进的一个重点领域,而行政审判工作因为涉及到了国家权力机关、市场经济等诸多领域,因此在司法改革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一系列的行政审判制度改革,如行政案件程序和执行制度改革等,为行政审判工作的完善提供了新的动力。
3.行政审判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问题随着行政审判工作的不断推进,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行政审判的效率和质量问题。
因为行政案件本身的复杂性,加上行政机关对于行政行为的解释等问题也难以确定,导致了部分行政案件中审判时间较长,质量也难以保证。
三、行政审判工作的建议1.建立专门的行政法院在某些国家中,行政法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司法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审理行政案件。
在我国,应建立专门的行政法院,为行政审判工作提供相对独立的司法机构支持。
2.加强行政审判的人员构成行政审判工作既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法官,也需要行政领域的专业人士参与。
因此,应加强行政审判人员的构成,增加行政领域专业人士的参与。
3.加大对行政审判工作的培训行政审判工作的复杂性和专业性较强,应加大对行政审判人员的培训,提升其专业水平和法律知识。
关于行政案件类型集中管辖制度的调研报告

关于行政案件类型集中管辖制度的调研报告
泰安市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
【期刊名称】《山东审判》
【年(卷),期】2013(029)006
【总页数】4页(P35-38)
【作者】泰安市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新《行政诉讼法》实施中的诉讼管辖问题——以贵州黔南法院相对集中管辖制度改革为例 [J], 袁承东;张莲昌;胡长兵
2.关于行政案件管辖制度的调查与思考——以乐山法院相对集中管辖为样本 [J], 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
3.关于改革和完善行政诉讼管辖制度的调研报告 [J], 叶赞平;李杰;侯勇;张传毅
4.行政案件集中管辖制度的比较分析与模式选择 [J], 郭娟
5.行政案件集中管辖制度的比较分析与模式选择 [J], 郭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参见叶赞平、刘家库:《行政诉讼集中管辖制度的实证研究》,载《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 年第 2 期。 ⑤参见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课题组:《行政案件管辖问题的调研报告》,载《法律适用》2007 年第 1 期。 ⑥前引⑤。
司法辖区与行政辖区合一,法院的人事任免和 遍进行的集中管辖改革产生了明显的冲突。一
SH ANDONGJUSTICE
财政供给分别受同级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的控 方面,集中管辖法院审理了大量非本地的行政
制,在实质性权力关系上还受地方党委领导。司 案件;另一方面,非集中管辖法院没有案件可
2.级别管辖。级别管辖是案件在上下级法院 之间的分配。级别管辖遵循两项特殊的原则:一 是行政纠纷解决在基层。行政纠纷由基层法院 首先解决,可以充分发挥基层法院了解当地情 况,化解矛盾的诉讼成本低等优势。二是根据法 院的司法能力来确定管辖范围。一般案件由基 层法院管辖;重大复杂案件交由司法资源配置 较好的中、高级法院管辖。
山 东 审 判 39
第 30 卷总第216 期
SH ANDONGJUSTICE
可审,而中级法院、高级法院疲于应付的被动局 面。
(二)行政案件异地管辖的改革探索 山东济宁、浙江台州比较早进行了尝试。济 宁中院从 2001 年起就在中院和全市 12 个县市 区法院对行政审判改革进行了试点,2003 年起 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广。台州中院的主要做法 是将当地政府为被告的案件和原告、第三人为 10 人以上的集团诉讼案件,作为重大、复杂案 件,交由异地基层法院审判。异地管辖有效解决 了“县法院审不了县政府”的问题。台州异地管 辖之后,县政府作为被告案件的败诉率达 62.5%,是前一年的 4 倍。实施三年后的统计表 明,异地管辖原告胜诉率高于本地管辖案件,上 诉率明显低于本地管辖案件。异地管辖有效提 升了基层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的意识,优化了 审判资源,提升了专业化水平,统一了裁判尺 度,促进了政府依法行政。另一方面,异地管辖 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异地管辖与方便当事人诉 讼及信访属地维稳责任存在冲突,相对固定的 对应异地管辖可能形成新的行政干预,异地管 辖对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和加强行政诉讼 协调有一定影响,少数异地管辖案件审结后执 行难。⑦ (三)行政案件集中管辖的改革探索 浙江丽水中院最早开展了行政案件集中管 辖试点。2013 年 1 月 14 日,最高法院下发通知, 要求各高级人民法院确定 1—2 个中级人民法 院开展行政案件相对集中管辖试点工作。试点 中级法院根据本辖区具体情况,确定 2—3 个基 层法院为集中管辖法院,集中管辖辖区内其他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行政诉讼案件,以实现司 法审判区与行政管理区域的有限分离,减少对
诉讼;便于法院正确、公正、有效地行使审判权; 题在于,如果不提级管辖,基层法院虽有化解纠
法院负担均衡,包括同级法院之间审判工作量 纷的优势,但却没有化解纠纷的司法环境和条
的合理分工和上下级法院之间审判力量和审判 件,行政争议在基层并没有得到解决,行政案件
工作量上的合理分配;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 的上诉率、申诉率普遍较高,矛盾继续上走。如
点
扰,就应当由较高级别的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如 院案件审判任务过重,必然对案件的质量效率
课
果考虑便于当事人进行诉讼,就应当尽可能地 产生影响。相反,某一级或者某一地法院案件审
题
由与当事人住所地较近的基层法院管辖。我国 判任务过轻,明显也不合理。司法实践中,工作
的法院系统是与我国的行政区划对应设置的, 量的完全均衡是不可能的,负担均衡原则与普
38 山 东 审 判
2014年 第 1 期
(二)我国行政案件管辖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级,基层法院不再审理行政案件,主要由中级法
管辖不仅仅是案件的管理和分配,其程序 院承担行政案件的一审任务,并可由中级法院
和结果影响着司法的公正与效率。特别是在行 根据地域、人口分布等情况设立若干派出巡回
政诉讼过程中,案件管辖分配存在的不科学不 法庭,到当地受理或审理行政案件。①二是改革
3.管辖权的变更。管辖权的变更遵循两个基 本原则:一是以法定管辖为原则,变更管辖为例 外。法定管辖法院有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的, 才能由上级法院指定其他法院管辖。二是上级 法院在管辖权上拥有决定权。可以自行决定管 辖由下级法院管辖的案件,也可以将自己管辖 的案件交下级法院审理。
* 本文系 2013 年全省法院重点调研课题调研报告,有删节。 * * 课题组负责人:叶赞平;课题组成员:李杰、侯勇、张传毅;主要执笔人:张传毅。
重
相当大。
2003 年 3 月到 2004 年 5 月,浙江高院在辖
点
2.当事人选择权保障不充分。如前所述,《行 区法院开展了行政诉讼提级管辖改革。2006 年
课
政诉讼法》 在某些情况下赋予当事人对行政诉 浙江高院对浙江省法院提级管辖实践的情况进
题
讼管辖法院的选择权,但这种选择权的范围很 行了总结和评估,向学界展现了该项改革的实
个合议庭至少由 3 名法官组成。由于我国行政 件负担大量增加,改革“难以为继”,一些试点法
案件数量不足而且分布很不均衡,少数法院负 院已经放弃了尝试。⑥实践证明,实行全面提级
担过重,但多数基层法院行政庭没有多少案件 管辖,即实行中级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诉讼案
可办,有相当大一部分基层法院全年没有行政 件的方案,并不适合我国国情。提高审级并没有
等。总体来看,行政诉讼确定的管辖原则之间以 果我们认真分析引起申诉上访的案件可以发
及各种改革措施之间存在一定的紧张关系和冲 现,以征地拆迁引发的涉行政诉讼信访问题最
突。
为突出。因此,在现有司法体制下,解决问题的
1.便于当事人进行诉讼和便于法院行使审判 出路不是将所有的行政案件都提级管辖,而是
权两个因素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冲突。行政诉讼 有选择性的提级,将干扰大、不宜由基层法院管
有限,而且缺乏程序保障。
际效果。⑤从改革效果来看,浙江省提级管辖改
3.法院负担不合理。目前,我国行政审判机 革以后,提高了行政审判的司法审查力度,加强
SH ANDONGJUSTICE
构和人员按照基层法院 1 个合议庭,中级法院 2 了对政府行为的监督。但也造成了诉讼案件分
个合议庭、高级法院 3 个合议庭的要求配备,每 配的紊乱,整体上使中级法院和高级法院的案
SH ANDONGJUSTICE
⑦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创新案件管辖,促进司法公正》,载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编辑《行政执法与行政审判》2012 年第 4 集(总第 54 集)。
⑧张树义主编:《行政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46 页。
40 山 东 审 判
2014年 第 1 期
案件,造成审判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达到改革者或公众所预期的效果,其对行政审
二、我国行政诉讼管辖改革探索和实践
判外部环境的改进也非常有限。相反,由于提级
针对管辖存在的问题,改革的路径包括三 审判打破了现有审判资源的配置和平衡,导致
个方面:一是改革级别管辖,提高行政案件的审 案件数量分布出现“头重脚轻”,基层法院无案
第 30 卷总第216 期
SH ANDONGJUSTICE
SH ANDONGJUSTICE
关于改革和完善行政诉讼管辖制度的调研报告*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庭 **
一、我国行政诉讼管辖制度及其问题 行政诉讼管辖是一审行政案件在上下级法 院以及同级法院之间分配的法律制度。换言之, 行政诉讼管辖所解决的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 组织认为属于法院受案范围的具体行政行为侵 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时,向哪一级,哪一个法院 起诉的问题。对于法院而言,管辖制度明确了同 级法院和上下级法院审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权 限划分;对于当事人而言,则是明确了当事人发 生争议后到哪一个法院去起诉或者应诉的问 题。 (一)行政诉讼管辖制度的基本内容及遵循 的原则 我国一审行政诉讼案件管辖的基本模式为: 以被告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为主,以特 殊案件由原告所在地基层法院管辖和个别类型 案件及重大复杂案件由中级、高级人民法院管 辖为辅。 1.地域管辖。地域管辖是案件在同级法院之 间的分配。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确定地域 管辖应遵循“两便”原则,即方便当事人诉讼和 方便法院审判。所谓方便当事人诉讼是指管辖 确定要方便当事人参加诉讼活动,便于原告起 诉,方便被告应诉,方便第三人参加诉讼活动。
①参见李红枫:《行政诉讼管辖制度现状及对策分析》,载《行政法学研究》2003 年第 1 期;刘加良、张志强:《取消基层人民法院 的第一审行政案件管辖权刍议》,载《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6 年第 3 期。
②参见刘莘:《提高审级,摆脱地方干预》,载《法制日报》2002 年 3 月 3 日第 3 版;殷勇:《行政诉讼中的异地交叉管辖制度》,载 《人民司法》2006 年第 10 期。
管辖确定有一条重要原则,就是方便当事人诉 辖的案件上提到中院管辖。
讼,这里的当事人除了原告,还有被告和第三
3.法院负担均衡与集中管辖之间的冲突。法
人,方便他们诉讼成为考虑的重要因素。如果考 院负担均衡是行政诉讼管辖制度设计中需要考
重
虑便于法院公正审判,排除来自其他机关的干 虑的一个重要原则,如果某一级或者某一地法
看,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普 集中管辖。即将原来分散由不同法院管辖的行
遍受到当地党政机关的干涉,特别是在受理和 政案件交由若干特定的法院集中管辖和审理,
审理涉及当地政府确定的重点工程,如征地、拆 浙江丽水中院进行了相关探索。④
迁和城市建设案件方面,法院受理和审理难度
(一)行政案件提级管辖的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