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古琴丝弦手工缫丝路(二)初见顾老师

传统古琴丝弦手工缫丝路(二)初见顾老师
传统古琴丝弦手工缫丝路(二)初见顾老师

传统古琴丝弦手工缫丝路(二)初见顾老师

自从有了采用冷盆手工缫丝的想法后,到处查阅相关的记录及工艺,无意当中得知在湖州南浔辑里村有一位国家级的世界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顾明琪先生,一直在从事手工缫丝的文化传承,而且一直沿袭当地养蚕的历史,每年都会养一批春蚕。通过百度了解到,辑里湖丝又称辑里丝,简称辑丝是世界闻名最好的蚕丝,是浙江省的传统丝织品,属于南浔特产。是一种丝中极品,因产于南浔镇辑里村而得名。据史料记载,清康熙时、明万历年间,辑里丝就闻名暇尔。辑丝一直作为帝王的御用品,帝王的黄袍明确规定必须用缉丝做。

天助我也,只要找到顾老师既能解决手工缫丝工艺也找到了优质的丝源。真是一举两得,一切问题都感觉迎刃而解。

顾明琪老师

接下来,我想尽一切办法联系他,查遍了他非遗项目报道,联系了各级非物质文化管理部门,最后还是通过辑里村的微信公众号找到了辑里村居委会的电话,最终联系上了顾老师。得知我的用意之后,顾老师非常的开心,说:“上次见了国家文化部副部长,他让我将手工缫丝工艺发扬光大,我也一直在找到底什么项目适合于手工缫丝,看起来古琴丝弦就非常非常的合适。”什么叫做机缘巧合,什么叫一拍即合,这就是。

和顾老师约好时间后,我于2019年8月18日早上赶到了约定地点辑里村村民委员会,联系后只等顾老师来接我。正好利用这段时间在辑里村委附近看了看,随手拍了几张照片。真是典型的江南水乡。

辑里村村民委员会

辑里村概貌

一杯茶的功夫,顾老师开着他的农用三轮车来接我了。顾老师身体健朗,笑容可掬,丝毫没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架子。寒暄之后,一路跟着顾老师来到了他家。顾师母早已在家中泡好了茶等着我了,让我受宠若惊。

顾师母亲自泡的特色茶

我拿出了我所制作的丝弦,介绍了当前丝弦的现状及碰到的问题。顾老师听完后略有所思的说:“在你之前也有北京的一家做弦的找到我,所以你说的那些问题我知道一些,我也想过这个问题,采用传统缫丝的工艺应该能解决目前的问题,但是任何理论上可行的,在实际中会有各种问题,我们需要紧密配合不断的去实验,”顾老师停了停接着说:“和北京做丝弦的探讨后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进展,就是无法紧密的合作,需要你告诉我怎样的丝才适合做弦?一根丝用几个茧?并且还要解决批量生产的问题,不但要适合我这边的加工,同样要适合你那边的使用”。真没有想到,顾老师一下子抛出这么多问题。接着顾老师打开用一块布盖着的一台机器,正是我在网上看到的那台木制传统缫丝机,顾老师详细介绍了这台机器的来历及工作原理,机器的优缺点,并让我把缫丝机里里外外拍照记录,最后给我演示了缫丝的过程。遗憾的是这次来的比较急,顾老师并没有准备好蚕茧实际操作一次。

传统缫丝机(一)

传统缫丝机(二)

一上午的时间过的很快,午饭时间到了,顾老师顾师母留我吃饭,而我实在不好意思初次见面就过多的打扰,坚持告辞。临走时,顾老师反复交代,这件事情很值得去做,你要按照我给你讲的那些,按照传统透缫丝的工艺做一台电动的缫丝机,这样才能解决小批量生产要求。否则又与北京那家一样没有任何结果了。等机器成功了,再采用我们这里养的优质蚕丝,必然会制作出优质的琴弦。

回家的路上顺便去一趟南浔古镇,在古镇老街我一边闲逛一边思考机器该怎么做,由于看了顾老师的演示,也拍了缫丝机的所有部件,因此很快就有了思路,决定回去后立马行动。

古镇一角(一)

古镇一角(二)

转身准备离开,看到一个很有特色的小店,顺手买了一瓶浔酒,就当是小小的庆祝吧!

浔酒

中华传统文化研修总结

中华传统文化研修总结 本人通过参加这次教师网络研修培训,收获很多体会深刻。 网络学习最大的特点是教师能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进行选择性地学习。在网络社会中,人的学历已不显得多么重要,替代的是人的学术水平和真实本领。一个人在工作之余要不断地了解新技术,掌握新技术,网络社会需要的是有多个学位、多张资质证书的人才。 网络学习还有一个特点是每个学员能与优秀教师开展互动。通过发帖提问能和各位优秀的教师一起探讨教学方面的问题,受益匪浅。 一、深入挖掘教材,感受传统文化精髓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知识点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特别是那些文质兼美的经典性教材文本都是人类优秀思想文化的结晶,我们要深入挖掘其中有关传统文化的因子,以此教育学生,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有所变化。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课文的题解、注释、分析、比较和师生讨论等方式把课文理解的重心转移到文学、文化观念与文化教育上来,在文化传统、思想道德、民族心理、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更深层次上寻求文化的审视点,传承课文中的文化特质,进而挖掘作品内在的思想和趣味。 我们可以看到所选教材是一个最好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的载体,深入挖掘所选教材的这一功能,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精髓。 二、营造课堂文化氛围,接受传统文化熏陶 教师一定要树立语文课堂是弘扬传统文化主阵地的思想观念。只

有这样,才能从思想上重视“传统文化”的教学。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后,中学语文学科,在“三维目标”的教学要求下,不管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都注重“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等内容和形式。在教材的编排上,把“古典传统文化”和“名著名篇”放在突出的地位。笔者认为,编者的意图就是让我们在思想意识上重视“传统文化”的教学。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若能把有关“传统文化内容”分类归纳在一起,然后有目的地进行地重点讲解。这样处理,有助于解决在传授传统文化时容量不足的问题,也能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传扬传统文化的主阵地。比如学习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可以通过让学生体会作者“回归田园之初激动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来理解作者“厌恶官场,向往田园”的人生追求。当然,也要让学生理解作者这种“厌恶官场,向往田园”的人生追求,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积极意义的。作者不是消极地回避社会现实,而是采取了一种有积极意义的高境界的“人生定位”方式。 三、充分利用古诗文教学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熏陶 中学课本中的古诗文,几乎遍涉历代经典。从先秦诸子到明清散文,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虽然选录的只是浩瀚文学海洋中的点滴,却能饮到中华文化之一瓢。所以,巧妙利用这些古诗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而诵读则是最基本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诵读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出作品的独特神韵。它对于理解和继承优秀文化,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 王沫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它兼顾语言与文化的层面,阐释了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体,它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的灵魂。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意知识的传授、运用和语感的培养,也要承担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一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 [关键词] 传统文化语文教学兴趣素养节日传承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整个东方文化的重要标志和世界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遗产,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语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在传统文化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应融于传统文化之中。然而,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中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而在弘扬传统美德方面也不尽人意,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特别在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影响下,拜金主义思想有所抬头,理想、前途观念较淡薄。享乐主义思想有所表现、如超前消费,比富斗阔,怕苦怕累,浪费现象严重。极端个人主义思潮有所滋长,集体主义观念削弱,个人至上,指责别人多,反省自己少,为自己想得多,为他人想得少,讲索取多,讲奉献少。缺乏社会公德,道德意识有待加强。这些现象虽然是苗头倾向,但如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和保护传统文化是我们教师的重要责任。中央教科所批准立项的重点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审时度势,把语文教学放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环境中,有助于实现语文教学的理念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有助于为学生构建一个和谐的、宽松的、自主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健全人格。 那么,如何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渗入传统文化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了兴趣的重要,从远古到如今,从数学到语文,概莫能外。然而,高中学生学语文普遍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状态,数理化有做不完的题,再有时间就是背英语,对语文没兴趣,没感觉。有相当多的同学不知道语文该学些什么,更不知道该怎样学,有的学生甚至认为读书作文是浪费时间,把语文课当成休息课,老师或滔滔不绝,或勉强支撑,学生则昏昏欲睡,去赴周公之约了。上海市曾对某区作了一次调查研究,测试学生在课上思想专注人数。数学是91%,语文是15.5%。这一组数字真得让语文老师惭愧、汗颜!究其原因,不是我们的学生错了,也不是我们的语文学科错了,而是我们老师错了!学生为什么对语文学科没有兴趣?语文书满天飞,何去何从?读了书不见进步,哪来兴趣?调查结果表明,有60%的学生认为?语文课上学不到东西?。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读书,教会学生读书,让学生学有所得,帮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科的价值,不要让我们的学生失望,不要让我们的学生感觉到学习语文是浪费时间。那么,我们就投身题海,直奔高考好了。不可以!这会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变成知识的海洋,文化的沙漠。学生忙着进行应试训练,老师忙着总结答题技巧,题海里沉沉浮浮,起起落落,大家都是在洗澡,没有人是在游泳。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力求语文课多一点文化气息,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文化?应有的甜味与魅力。比如我们可以创设文化课堂教学情景。像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在黑板报上专门开辟?民族文化快餐?一角,以此来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或者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铺垫蓄势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或者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播放音乐,或激昂慷慨或沉缓婉转的音乐语言有利于把汉语言文字之美烘托出来。或者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影像材料,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

传统文化课程建设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传统文化课程建设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随着政府层面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日益重视和倡导,学界对传统文化研究的日趋深入,以及民间“国学热”的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大中小学纷纷开始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但一直以来,传统文化课程多以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活动课程等形式存在,或者渗透融合在语文、思品、历史等学科中,并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课程体系。2017 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特别提出:“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这就为传统文化教育未来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即稳步扎实地推进传统文化课程化建设,并为传统文化师资培育,特别是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提出更高的 要求。 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新的要求教师既是课程的执行者,又是课程的建构者和实施者。教师的专业素养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课程建设的成功与否。因为课程只有落实到课堂,被学生接受进而转化成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才意味着课程建设的整体实现。 传统文化教育独有的特点,使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首先,我国传统文化本质上是圣贤文化,强调以德为本、德智?p 修。孔子云:“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告诫弟子学会做人比单纯学习知识更重要。但同时孔子也说: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论语?阳货》)这就要求教师时刻牢记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根本目的,以德为先,率先垂范,从而确保传统文化教育的根本价值得以实现。其次,传统文化教育与生命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修道之谓教”(《礼记?中庸》)。“从本质上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区别于西方式逻辑推理和外求实验法的,是一种‘内求法',是教师引领、学生同步在身心内部实践体悟,进而外显为用的路径。” [1] 这就需要教师从单纯的知识技能的学习走向生命的实践、心灵的实证,不断反求诸己、躬身践行,通过真切的生命体验和心灵成长,体会传统文化的真实魅力与价值。最后,由于传统文化经历了近百年的断裂,当今社会存在对传统文化的不少误解和迷思,所以在传统文化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要恢复对传统文化的“温情与敬意”,自觉承担起文化传承的重任。 课程是实现教育的主要途径。传统文化教育健康、有效、持续地发展,有赖于课程体系的独立与完备。在当下传统文化教育经验相对薄弱的情况下,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不仅需要国家教育行政层面的统一规划与推进,更需要广大一线教师的亲身参与和实践,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升传统文化素养,以适应传统文化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 二、教师传统文化专业素养 所谓“素养”,是指个人为了发展成为一个健全个体,必须透过教育而学习获得的因应社会之复杂生活情境需求所不可欠缺的“知识”“能力”和“态度” [2]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指教师通过学习而获得的在其专业领域所涉及的复杂情境中所不可或缺的“知识”“能

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研修总结

个人研修总结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远程进修,我受益匪浅。 此次进修内容大致包括:1.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旨内涵与基本特征;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与传播;3.新目标新征程新篇章; 4.十九大精神的学习领会与教育践行; 5.汉字与中国文化 6.书法—中国文化的核心; 7.汉字书写新技术“三度四适法”; 8.《清明上河图》和华夏文明; 9.中国文画艺术欣赏;10.中国民俗文化;11.中国戏曲的审美特征;12.青铜器的世界戏剧、建筑、古典小说、词和诗例评赏;13.《红楼梦》;14.巴金,鲁迅、冰心与中国现代文化;15.国内外教育名著导读如《爱弥儿》《普通教学法》《多元智能》等优秀作品。 现在我有几下几点感谢想与大家分享。 一.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它包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自己的理论体系,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再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党在坚持根本理论阵地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通过学习《红楼梦》、汉字---中国文化的核心等等中华传统文化,我体会颇深。学国学是当今很热

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学习的重要性。 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 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三。努力践行。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

传统文化知识讲座

传统文化知识讲座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很荣幸来给大家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在古圣先贤面前,我只是小小学生,德未修,感未至,不当之处还恳请各位同学批评指正,同时也希望大家多多配合、多多支持,感恩你们!(鞠躬)其实今天我只是把古人的思想和今人对古人思想的理解和大家做个分享,根本谈不上是什么讲座! 首先我给大家讲几个故事,大家听一下!看有什么感受 (上古时代)孝感动天 相传,舜是传说中的帝王。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拿两个斗笠跳下跑了;让舜挖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挖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关爱。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做媳妇;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古代)割股孝母

王加惠,明朝清丰县人,他自幼丧父,跟母亲度日,家境非常贫寒。有一年,母亲染病,一心想吃猪肉。加惠心想,今年庄稼欠收,买粮食都没钱,哪还有钱买肉为了满足母亲的心愿,他来到了外边,用刀子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回到屋里,把肉煎熟,端到了母亲面前,说是买的猪肉,母亲也没有多问,就把肉吃了下去,几日后她的病果然好了,加惠心里很高兴。数年后,母亲去世,他无钱殡葬母亲,就向财主家借钱,财主嫌他穷借了钱还不上,没有借给他,加惠再三求告,财主才答应说,借给你钱可以,你得给我干活,以抵债务,加惠没有办法,只好答应了。从财主那里借来钱买了一口棺材,殡葬了母亲。事后,加惠给财主扛了三个月的活,才算还了账。清丰县知县得知此事,随表彰加惠为孝子。 上面的两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呢(说明了孝道) 是啊,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家庭教育课本、儿童启蒙读物的《弟子规》开篇有这样一段话: 弟子规 总叙

传统文化与教师

迎着传统文化的旗帜,沐浴在传统文化氛围中 文化的发展犹如树木生长,在树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病虫害,严重时甚至会威胁到树木的生命。为了保证树木健康成长,就要治理病虫害,精心呵护。只有这样,才能让枯木逢春,茁壮成长。有时还要嫁接其他树木,增强树的活力。而所有的这个切,不能离开本根。 中华民族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蕴含着日新月异、与时俱进的人文气质,是世界化时代传承民族文化基因、培育主流价值的重要载体。如今,我们迫切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规范、引领和主导,为多元时代凝聚中国力量指明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当代社会的最大公约数,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公共产品。在全面实施对外开放、发展“一带一路”的新形势下,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尤为必要。 为人师表,我们既要言教,还要身教,且重要的是身教。教师要靠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影响这个社会。作为教师,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如此才能成为人们的榜样。 如何做一名教师?韩愈在《师说》中说:传道,授业,解惑。传什么道?以儒家文化为代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主导作用的道。在我国多元文化包容的前提下,把传统的文化精神内核吸引过来。不管是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到近现代,传统文化的内容何其丰富,但最终落实到做人这个原则上,要强调知行合一。儒家反复强调,我们自己做到了才能去要求别人。所以,作为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要先做到。 所以,教师应表现出对人类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

和关切,对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珍视,奠定深厚的文化功底;应在经典浸润下形成良好情感、端正态度和准确价值观,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传统文化国学课堂优质课教案

传统文化国学课堂优质课教案

传统文化国学课堂优质课教案 相关热词搜索:国学传统文化课堂课教案国学传统文化手抄报中国国学是传统文化吗国学传统文化宣传画 篇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篇二: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连镇逸夫小学:王晓伟 一、指导思想 国学经典诵读,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教学重、难点: 1.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充分利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导入 让学生体会意境,感受语感。 二、听音乐感受 1. 出示课件《话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2. 教师范读。认真听,体会语境。 3. 6. 自由练习朗读

4. 齐读,扫清错别字。 5、个别抽读,教师注意正音; 6、全班齐读。提高学生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合作探究。 谈感受,提升朗读 1、学生谈一谈对于时间飞快的感受; 2、学生谈一谈如何节约时间; 3、学生带着感受到的再有感情地朗读; 四、拓展延伸。 世界上的许多东西都能尽力争取和失而复得,只有时间难以挽留。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时间永不回头。诗人以通俗流畅的语言,明白如话的句子劝勉人们要珍惜时间,勿虚度年华,莫荒废光阴。 篇三:传统文化教案全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1《诗经》 1-1硕鼠(《诗经.魏风》) 教学目标: 1、背诵硕鼠,借助译文理解古文含义。 2、了解《诗经》的大体内容,读背其他相关的反映人民生活和不满情绪的诗歌。 3、完成成长阶梯,让学生学有所得。 课前准备:相关的《诗经》的资料以及与本课有关的《诗经》中的作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浏览本册教材的编排,让学生对国学启蒙这门课程的性质有认识,能喜欢本门课程。 二、学习《硕鼠》。 1、学生自读《硕鼠》,能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包含的感情。 3、学生读译文,体会文章的含义。 4、再读文章,读出文章包含的感情。 5、理解文意:重点理解以下字词句子: “硕”是大、肥的意思,直呼奴隶主剥削阶级为贪婪可憎的大老鼠、肥老鼠,不但形象地刻划了剥削者的丑恶面目,而且让人联想到“老鼠”之所以“硕”大的原因,正是贪婪、剥削的程度太大了,从而激起对剥削者的憎恨。 从“无食我黍”“我麦”到“我苗”,反映了奴隶们捍卫劳动成果的正义要求,同时也说明了奴隶主的贪得无厌,奴隶们被剥削的深重,举凡一切劳动果实,都被奴隶主所吞没。从“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肯德”到“肯劳”,揭露了奴隶主忘恩负义的本性。奴隶们长年的劳动,用自己的血汗养活了奴隶主,而奴隶主却

教师弘扬传统文化演讲稿2020范文

教师弘扬传统文化演讲稿2020范文 教师弘扬传统文化演讲稿1 这可能都是妇孺皆知的事情吧,中国的军人们,都是具有像雷锋一样的品质,都是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我们头顶一颗闪亮的红五星的军人们,有着时刻关心我们的军人们,难道你没有看过关于我国的军人们的连续剧吗?个个都是那么的严肃、庄严、朴实、勤奋、英勇的人,都是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关爱人民的精神,这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吧! 保护环境也是我们中国人所追求的,现在我们中国爱护环境的人也更多了,祖国也变得更美丽了,像我们得学校,也变得更干净,更美丽,更漂亮了。 要做到我们中国这样的传统美德,就像一个有爱心,有思想,有文明的人。要坚强,要诚实,要守信,勇敢,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英雄了。爱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美德,古往今来,多少爱国英雄为保卫祖国,为国家的荣誉,牺牲自己的利益,贡献祖国。1851年,吉鸿昌将军赴美"考察"。那时候,中国人被西方人看作"劣等民族",有些中国人自己也看不起自己。有一次,吉鸿昌将军去邮局寄包裹,邮局的职员知道他是中国人,竟轻蔑地说:"’中国’在哪里?我不知道"。随行的人也埋怨他不该暴露自己是中国人,还说:"只要说’我是日本人’,就什么事都好办了。" 吉鸿昌将军顿时怒不可,当面斥责道:"什么!你要自称日本人?我吉鸿昌决不这样做!我是顶天立地的中国人!"他回到住处,当即制作了一块木牌子,上面写道:"我是中国人!",并把它佩挂在胸前,昂首挺胸地走在大街上。好一个"我是中

国人",体现出了吉鸿昌的爱国心。 我们作为一名学生,我们的责任是认真学好科学知识,将来贡献祖国。这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祖国的命运就是我们的将来,我们不要辜负祖国对我们的培育,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教师弘扬传统文化演讲稿2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来自__。今天,我要演讲的主题是:弘中化传统文化,展名校学子风采。 浩瀚苍穹,蔚蓝天空,孕育了华夏五千年古老璀璨的历史与文明。“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激励着多少中华儿女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教诲激励和成就了多少中华伟丈夫,民族大英雄。还有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孙中山“天下为公”的胸怀,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都让我们回想起中华民族一段又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如今的“神八”飞天,中国人演绎了多少了不起的神话! 梁启超先生早就说过: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人的我们,肩上的责任重大。因而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青年全面发展的需要。而中华传统文化有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优良传统,它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因此我们有必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其指引着我们大学生前进的方向。那么作为大学

传统文化汇总(教师版)

传统文化(一) 一、古代节日习俗 1、元旦:古人又称、元正、新春,而今人称春节。春节习俗多与农有关,_____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_____源于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请写出两项至今流行的习俗:_____、_____-(元日迎龙舞龙舞狮贴春联或挂年画或耍龙灯或拜年贺喜) 2、元宵:又称_____、_____、_____。习俗有赏花灯、_____、_____、_____、猜灯谜等,宋代始有_____-的习俗。(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包饺子迎厕神吃元宵) 3、社日:农家祭_____的日子,春社在_____前后,秋社在_____前后,社日这一天,乡邻在_____集会(土地神春分秋分土地庙) 4、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是_____,固定在_____(填时间),早先人们去水边游玩采_____(填植物)驱除邪气。(上巳三月三日兰) 5、寒食:在_____前一二日,节日起源于春秋时晋公子_____和大臣_____之间发生的故事,每年此日不得_____。(清明重耳介子推生火做饭) 6、清明:按阳历算在每年四月_____或_____,习俗有扫墓、踏青、_____、_____、_____。 (五日六日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 7、端午:又称_____、_____、_____,在农历_____。该节与纪念_____有关。端午习俗有喝_____、吃粽子、挂_____、插_____、斗_____、驱_____。 (端午重午重五五月初五屈原雄黄酒香袋花和菖蒲百草“五毒”) 8、乞巧:又称_____、_____。天上的_____嫁给地上(河西)的_____。两人只能在_____(填时间)在_____上相会。妇女们当天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在静听牛郎织女谈话。 (少女节七夕织女牛郎七月初七鹊桥) 9、中秋:又称_____,时间为农历_____。与古代传说_____的故事有关。习俗有赏月、祭月、_____、吃月饼。(团圆节八月十五嫦娥奔月观潮) 10、农历九月初九为_____节,习俗有_____、_____、喝_____、插_____。 (重阳登高望远赏菊赋诗菊花酒茱萸) 11、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日子叫_____、定在农历_____,有吃_____、祭拜祖先等习俗。佛教的_____也渗入习俗。(腊日廿月初八赤豆粥腊八粥) 12、除夕:定在农历_____日晚,家家团聚吃_____。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_____。零点时,众人在庭前拢火燃烧,古称_____,并在_____、_____、_____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_____,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 (廿月三十“年饭”“守岁”“庭燎”“岁之元”“日之元”“时之元”冲天炮) 二、古代礼仪 1.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是老大,是老二,是老三,是老四。(伯/孟,仲,叔,季) 字的后面加“父”或“甫”表示。(男性) 2.十二生肖:十二种动物配。(十二地支) 子为,丑为,为虎,为兔,辰为,为蛇,午为,为羊,为猴,为鸡,戌为,为猪。(鼠,牛,寅,卯,龙,巳,马,未,申,酉,狗,亥) 3.孝:对,悌:对;孝悌被孔子作为“仁”的根本;《孝经》中提出:为百行之首。(父母,兄长,孝) 4.三牲:一指、、;后指、、。(牛羊猪,鸡鱼猪) 5.太牢:、、,为天子祭祀所用。(牛、羊、猪) 少牢:、,为诸侯祭祀所用。(羊、猪)

中华传统文化研修总结讲解学习

中华传统文化研修总 结

中华传统文化研修总结 本人通过参加这次教师网络研修培训,收获很多体会深刻。 网络学习最大的特点是教师能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进行选择性地学习。在网络社会中,人的学历已不显得多么重要,替代的是人的学术水平和真实本领。一个人在工作之余要不断地了解新技术,掌握新技术,网络社会需要的是有多个学位、多张资质证书的人才。 网络学习还有一个特点是每个学员能与优秀教师开展互动。通浅。 文化观念与文化教育上来,在文化传统、思想道德、民族心理、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更深层次上寻求文化的审视点,传承课文中的文化特质,进而挖掘作品内在的思想和趣味。 我们可以看到所选教材是一个最好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的载体,深入挖掘所选教材的这一功能,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精髓。 二、营造课堂文化氛围,接受传统文化熏陶

教师一定要树立语文课堂是弘扬传统文化主阵地的思想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从思想上重视“传统文化”的教学。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后,中学语文学科,在“三维目标”的教学要求下,不管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都注重“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等内容和形式。在教材的编排上,把“古典传统文化”和“名著名篇”放在突出的地位。笔者认为,编者的意图就是让我们在思想意识上重视“传统文化”的教学。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若能把有关“传统文化内容”分类归纳在一起,然后有目的地进行地重点讲解。这样处理,有助于解决在传授传统文化时容量不足的问题,也能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传扬传统文化的主阵地。比如学习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可以通过让学生体会作者“回归田园之初激动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来理解作者“厌恶官场,向往田园”的人生追求。当然,也要让学生理解作者这种“厌恶官场,向往田园”的人生追求,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积极意义的。作者不是消极地回避社会现实,而是采取了一种有积极意义的高境界的“人生定位”方式。 三、充分利用古诗文教学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熏陶 中学课本中的古诗文,几乎遍涉历代经典。从先秦诸子到明清散文,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虽然选录的只是浩瀚文学海洋中的点滴,却能饮到中华文化之一瓢。所以,巧妙利用这些古诗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而诵读则是最基本的教育方

浅谈高中历史教师如何提升传统文化素养

浅谈高中历史教师如何提升传统文化素养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大力提倡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近几年的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中,也加强了这方面的要求与考查。无论是为了提高教师个人的内在修养,还是为了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高中历史教师都应积极提升传统文化素养。 关键词:历史教师;传统文化;素养 有人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技,一打就垮;如果没有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则不打自垮。”传统文化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近年来的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不断渗透和强化传统文化素养,历史学科本身又是一门修身和认知社会的学科,因此就赋予了高中历史教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义务,和对中学生进行人文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责任。想教育指导学生,历史教师本人应该先具有较高的传统文化素养,本文粗浅的谈谈个人对提升历史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的看法,希望更多同行交流、指正。 一、何谓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

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具有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等特点,是国家政治和经济的根本。 二、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 俗话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很多高中历史教师虽然都是科班出身,经过多年专业的历史学习,但在长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也常感力不从心,有再学习的必要,特别是近年来的课程改革,不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丰富的课程内容,变幻的习题让很多人意识到提升自身传统文化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提升传统文化素养要积极“学” 不断学习是一个人进步和提高的不竭源泉,当今时代,科技进步,信息更新迅速,信息共享快捷,教师的知识储备也必须跟着不断更新。每一位历史教师,都应该自觉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吸收和感悟传统文化。比如:可以从书本上学习,读一读唐诗宋词,看一看明清小说,读《论语》《四书五经》,看传奇故事,甚至和学生一起朗读学习《弟子规》等经典,我想也是极好的。对于这些传统文化可以反复阅读,细细品味,慢慢理解其中深意;也可以从电视上看相关节目,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观念、各

《怎样提高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底蕴》 论文

怎样提高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底蕴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从中国在世界的影响看,最受人尊敬和影响力最大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古典名著,数百年来风靡日本、菲律宾等国,历久不衰。传统文化渗透到了军事、政治、文化、商业、教育和宗教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军排以上军官人手一册《孙子兵法》,世界上装备最先进国家的军队,最需要的恰恰是两千多年前中国军事家的聪明和智慧。而在国内,许多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正在消失。现在的高中生文言文阅读理解丢分非常严重,有的大学生连写信都成为问题,阅读古籍文献更是感到困难。许多青少年很少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用方块汉字传承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正面临断链的危险。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它兼顾语言与文化的层面,阐释了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体,它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的灵魂。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运用和语感的培养,也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也要承担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一历史使命。 下面,就对联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来谈谈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对联是我国所特有的一种文艺形式,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近年来,对联在高考中也屡屡出现,所以,语文教学必须进行对联教学。那么,对联对语文教学又有怎样的作用呢? (一)对联在语文课文教学中的作用。 1.运用对联导入新课,直截了当,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在教学《勾践灭吴》时,我用蒲松龄的座右铭“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作为导入语,让学生猜联中的两个人物(项羽和勾践),自然地导入新课。 2.运用对联介绍作品、作者、写作背景 学习《鸿门宴》我用“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问学生对联写的是哪位历史人物?联中涉及到哪部作品?(写的是司马迁,而“信史”指的就是《史记》或叫《太史公书》)

中华传统文化教师职业技术资格认证

中华传统文化教师职业技术资格认证 一:认证总则 1:遵守国家法律,热爱传统文化事业,遵守中华传统文化教师职业道德。 2:执行国家教育制度中宗教与教育分离的政策。培训考核过程中严格禁止任何宗教行为。一经发现予以取消资格。 3:拒绝并反对邪教涉入本项培训事务。一经发现予以注销资格并通知国家有关部门处理。 4:教师特别强调尊师重道及个人修为。所有报考学员,都必须有所师承或师承单位。需附有师承推荐信。 5:取得中华传统文化教师资格证后师德出现问题的,经考评委员会审核违背规范的,将在资证查询网上注销相关资格。 二:报考人学历、履历条件 1、考评员级证书 (1)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学习传统文化有一定时间,学习成绩优秀; (2)未具备有大专以上学历; (3)相关传统文化教育机构或著名学者推荐。 2、考评初级证书 (1)年满18周岁,学习和从事传统文化有一定时间,学习成绩优秀; (2)具备有大专以上学历或在读,学习传统文化有一定时间,学习成绩优秀; (3)相关文化教育机构或著名学者推荐。 3、考评中级证书 (1)年满25周岁,从事传统文化有关有一定时间,学习成绩优秀; (2)有一定成果; (3)相关文化教育机构或著名学者推荐。 4、考评高级证书 (1)年满35周岁,从事传统文化有关有一定时间,学习成绩优秀;

(2)有一定建树; (3)相关文化教育机构或著名学者推荐。 三:报考时间 随时接受报考 四:考试时间 每年农历二月初三、八月初九春秋释典考试 五:培训学分制 每月4个学分,每学分为两个小时的传统文化学习。 六:专业类别 1、蒙学 2、古文辞章 3、民族音乐 4、书画金石 5、易数堪舆 6、戏曲 7、传统职业技能 8、传统武术 9、中医养生 10、义理学 11、心性学 12、民俗学 文化产业传统特色类:体验式教学法、德能跆拳道、广易归真养生法、英语国学等 七:考评内容 1:笔试:传统文化知识答题、策论 2:专家答辩(由考评委员会成员主持)

教师招聘教材之中国传统文化

在教师类的考试当中,文化史是经常会出现的考题方向。大家最熟悉不过的要属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了,那么除了单独考查这个知识点外,还有其他的考查方向么?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过程作为文化史的一部分就显得特别的重要。今天中公资深讲师就来谈一谈关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过程。 一、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社会原因及其重要影响 1.社会原因 (1)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3)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4)在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领域,学术逐渐下移,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注意私学的兴起】 2.历史影响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2)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3)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4)“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宋代程朱理学的兴起原因 (1)两宋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要求通过调整统治思想,以适应维护统治的需要。 (2)魏晋以来,儒、道、佛三家日趋融合,到隋唐时,三教合一的局面形成,这为儒家发展成为更理性化、思辨化的新的儒学体系奠定了基础。 (3)宋代的“重文”国策和科举制的完善,成为学术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加油站】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之处? 1.共同点 (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2)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 2.不同点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三、明清之际批判思想产生的条件和内容特色 1.条件

山东教师培训2016中国传统文化之宋词测试题答案1

【中国传统文化】稼轩与稼轩词 1.下列关于辛弃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 B.辛弃疾在奏议中分析了宋金双方的形势,提出用贤、久任、致勇、强兵、宽民等富国之术,提出的建议得到了朝廷的采纳。 C.从淳熙三年秋至淳熙六年秋,辛弃疾镇压了多起盗贼,抑制了豪强地主,创建了湖南飞虎军,雄震一方。 D.辛弃疾观察形势,得出结论:北伐还需要准备二十年,不宜立即出兵。但韩侂胄急于北伐,故辛弃疾被弹劾。 2.下列稼轩词中能不够表达作者统一山河的思想的是() A.《水龙吟》 B.《破阵子》 C.《声声慢》 D.《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被梁启超评为“回肠荡气,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作品是() A.《摸鱼儿》 B.《青玉案?元夕》 C.《清平乐》 D.《满江红》 4.作者在《摸鱼儿》中把“蛛网”比喻为() A.自比 B.喻有志之士,力量微弱 C.喻南宋国势,前途暗淡 D.喻为“隐居” 5.稼轩祠用对话体,创造出一种幽默、风趣的面貌,“横竖烂漫”的境界。() A.对 B.错 【中国传统文化】李后主词 1.阅读前人诗词时,越早的版本越可靠。() A.对 B.错 2.按照李煜的个人习惯发现,“独自莫凭栏”中的“莫”不能与“暮”用通假字替换。() A.对 B.错 3.下列古典诗词的研读方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择善本而读,辨异文而品。 B.审字词出现率,以当代出现多的频率为准。 C.参稽生平,通晓全幅人格,参读同时人作品,把握时代文学特性。 D.莫局限于一人、一首;要打通朝代、打通文体,追寻古典作品背后的情感原型、思维特性、亘古主题、文化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唐宋词研究总论 1.词学诞生的雏形是() A.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先后出版了一些词学方面的书。 B.清代康熙十八年(1679年)查继超编《词学全书》,此书汇集清代前辈学者的《填词名

传统文化老师应当具备的素质

尊敬的主法和尚、各位法师、各位大德、各位同修: 大家好!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冬至祭祖法会。祭祖的目的是缅怀祖德、提倡孝敬、知恩报恩。对于我们这一代人而言,最重要的使命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传下去,这是报答祖宗恩德的最佳方法。 欣见国内外各地兴起了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这是很好的现象。然而,有些传统文化学习班出现一些令人忧心的状况,影响到一般人对传统文化的观感,不能不加以关注。这些问题往往跟传统文化的老师素质有关,所以我想借着这个机会,谈谈传统文化老师应当具备的素质。 关于传统文化的教学,我们一直在谈,最关键的在于老师:老师必须自己先做到,然后才能教学生。我们发现很多地方的所谓“传统文化班”,办得不如法,问题很大的成分在于老师——老师本身没有真正力行传统文化,没有以传统文化修正自己的习气毛病,怎么能把学生教好?不要以为什么人都能来做传统文化的老师,要知道“误人子弟,罪业极重”,比庸医杀人的罪还重,因为你是断人的法身慧命!

传统文化老师应当具备哪些条件呢?我个人的看法是:内要学释迦牟尼佛,放下“贪瞋痴慢疑”这五种烦恼;外要学孔老夫子,表现出“温良恭俭让”这五德。 一、放下贪 传统文化老师如果贪财、贪色、贪名、贪利,这四种当中,只要贪任何一种,就很难把老师做好、很难把学生教好。《礼记·曲礼》说“欲不可从”,告诫人不可放纵自己的欲望。欲望是无底深坑,人一旦被欲望掌控,成为欲望的奴隶,理智就受到了蒙蔽;嘴上仁义道德讲得再好,都是假的,因为他自己根本做不到。这样的人很容易丧失“师德”,失去了为人师表应有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 所以《大学》讲明明德,第一步就是要“格物”:革除自己的物欲;至少要做到《曲礼》讲的节制自己的欲望,把精神和时间投注在学习与落实传统文化上;这样才能“致知”,开显自己本有的智慧。然后才谈得上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传统文化老师必须具有承传传统文化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心,时时不忘这个崇高的发心,并且时常读诵古圣先贤的经典,具体落

教师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欲为人师表,先学会做人。 刚刚学完《传统文化教育》,心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才真正的感悟到自己活得多么失败! 多么的不在道!由衷的感恩学校领导给我们这个认识自己,改变自己的机会。让我真正的找 回了自己那颗丢失已久的良心! 传统文化的学习,刚好有吴老师讲的“如何做一位如理如法的好人”,如何让传统教育渗 入生活,融入工作。但我感觉自己对“弟子规”还是停留在“圣人训”的阶段?惭愧啊,可见 自己的确不是上根之弟子?不过“勿畏难、勿轻略”“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至”,要 知耻近乎勇,只要严格坚持按照恩师的教导,每天按时完成作业,勇猛精进,相信一定会得 到身心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谐、乃至社会和谐的理想生活。 传统文学并不是谈玄说妙,“话说多、不如少,唯其是、勿佞巧”,圣贤留下的经典,没 有一句是多余的话,正如“圣贤乃实语者、不妄语者、不异语者、这些经典,都是从圣贤人 的自性中流出,自己只有时时刻刻提起恭敬心,才能与古之先贤心心相应。自己修学不得力, 正是因为对恩师、对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缺乏恭敬心,才会让烦恼习气障碍自己。而恭敬 心不够,也就证明了自已的孝心不够,自己是否时时刻刻念着父母的恩德?是否时时刻刻想 着父母的健康?是否做到了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 自己身体不健康,已是大不孝,检讨仁、义、礼、智、信,自己没有一样做得及格? 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感恩“传统文化讲座”! 感恩父母养育之恩! 感恩领导辛勤教导! 感恩农夫辛勤劳作及所有付出的人! 也通过此次学习,让我真正知道了自己走上教师这个岗位是多么的荣幸。教师这个职位 是多么的神圣。要想成为师之典,必先成为一个好人!对于怎样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我感悟到了 以下几点: 1:教师须是有道德修养的人,须修身养性让自己具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2:教学生先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让学生有一颗感恩的心。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真正意义。 3:点燃孩子的学习兴趣,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于鱼。 努力把传统文化持之以恒的渗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时刻警惕自己踏踏实实做人,认认 真真做事! 四年级:王明娟篇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 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他包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信仰、文 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 发展、创新自己的理论体系,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到坚持“以人为本” 的科学发展观,再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党在坚持根本理论阵地的同时,对 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通过学习《弟子规》、《道德经》等中华传统 文化,感想、体会颇深。 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涵 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 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是学习的重要。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 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