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微课程的学习模式策略思考-基于系统化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培养Word版

合集下载

运用微专题提高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运用微专题提高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运用微专题提高地理综合思维能力作者:王耀东来源:《天津教育·上》2022年第01期随着新课程的改编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应用“微专题”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而微专题这种有目的、有方向的研究学习知识方法,能改变高三地理学习现状,因此我们把“微专题”教学方法运用到提高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研究中,以期改善我国地理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法。

地理微专题教学作为一个教育研究项目,主要从知识整合、压缩、分类几个方面进行,不管是基础知识、问题设计还是实践拓展等研究,都要有学生作为参考,毕竟学生的学习结果才是检验“微专题”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虽然微专题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刚刚起步,但是它的研究方向对提高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有极大的帮助,它从科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完善知识结构体系,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更快地理解和记忆,从而实现微专题教学模式在地理知识综合思维能力提升的意义。

一、地理综合思维与微专题教学概述地理综合思维即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在地理学习中,学生具备地理综合思维,就是指学生在理解地理概念、阐明地理特征、探究地理规律、剖析地理成因等思维活动中,能够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各部分联结成整体,从而进行多维度、多层面的总结、凝练,并且运用科学的地理语言表达出来。

这一基本内涵决定了地理综合思维并非片面、单一、静态的碎片化知识容器,应是多维度的多样化的高阶思维过程。

综合是地理学的立足点,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地理学将地表各要素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需要从要素综合、区域综合、时空综合等方面提升综合思维品质。

微专题,即根据教学实际,结合生情,选取个别高频考点组织实施的小型的、完整的微型复习专题。

它主要以主干知识的一个中心词作为节点,摒弃“宽而浅”的知识堆砌,追求“深且窄”解构体系透彻剖析,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微专题自带小而精、快而整的特质,小即内容专,容量小;精即设计巧,分析透;快即环节少,效率高;整即拓体系,重联系。

地理微课程在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中的运用

地理微课程在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中的运用

地理微课程在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中的运用XXXX中学地理组XXX新课程改革中越来越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对于地理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是终极目标。

只有促进学生形成相应的地理思维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动机,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

在此背景之下,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是摆在所有地理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与此同时,借助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微课”一词横空出世,微课在中国大地方兴未艾,不断冲击中国的教育界,给中国的传统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所谓“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

地理逻辑思维的培养与当今最“时髦”的微课如何擦出火花,这是摆在笔者面前一个新鲜、有趣又有意义的尝试。

课堂教学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环节,创设前提,课中指导,课后巩固提升。

在传统的教学中这三个环节是割裂的,不能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而微课的出现把这三大环节紧密联系起来,更好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生成与提高。

一、课前情境创设教师在制作微课之前必须对学情进行一定的了解,了解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明确使用相应教学方法,力图找到学生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障碍。

在此前提下预设本微课中着重培养的逻辑思维能力,做到有的放矢。

微课针对的学生群体是个人,学生以移动终端来进行收看、学习。

这就要求在知识点导入时,应更加注重考虑当前学生(目标学习个体)的现状。

当教师希望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某个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布置学生以微课程的形式来呈现他们的学习情况。

教师也能够将课堂教学重心前移,提前准备好微课教学内容及学习单(课前完成)。

巧用微课助力地理思维课堂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巧用微课助力地理思维课堂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巧用微课助力地理思维课堂优秀获奖科研论文【摘要】现代的生活已进入了“微时代”, “微课程”应“微”而生。

面对着传统教学方式的无奈、学生学习地理的困惑和教师教学上的疲惫, 微课程能否为地理教与学带来不一样的变革, 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全面发展地理思维能力。

本文从针对个体巧设问题情景、预测学生的反应, 引导学生建立思维线索和利用微课程教学类型的多样性三个方面来谈论如何设计微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微课程地理逻辑思维教育模式1G633.551A 2095-3089104-0146-02高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总感慨地理上课听得懂, 但到具体问题不会用。

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无法深刻理解地理概念, 原理性知识掌握不牢固, 逻辑思维能力较差, 知识体系的建构不完整。

但这些不足又很难解决。

因为高中地理课时有限, 加上学生不管是地理知识还是地理思维能力都很欠缺, 许多教师采取填鸭式地满堂灌。

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 很难有自己深刻的体会。

但如果把时间让给学生, 学生能利用好吗?班级那么多学生, 个体差异很大, 哪怕再细分为小组, 也总有学生比较被动。

教师又如何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结果呢?这确是一大难题。

2008年美国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提出了“微课程”教育模式, 也许是解决这难题的一大助力。

微课程是将原有课程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分解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和互动反思等在内的微型课程体系。

那么如何处理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一、还原生活, 针对个体巧设问题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潜能教师平时应多关注收集生活中有趣, 有用的话题资料, 利用摄像机、照相机、手机、电脑和麦克风等将它结合地理知识以视频方式呈现, 使之成为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和简单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

教师利用与现实问题有联系的情景针对学生个体来展开学习活动。

由于这些地理知识被碎片化后投射到有针对性的现实生活问题, 可以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共鸣。

巧用微课助力地理思维课堂

巧用微课助力地理思维课堂

巧用微课助力地理思维课堂-地理论文巧用微课助力地理思维课堂【摘要】现代的生活已进入了“微时代”,“微课程”应“微”而生。

面对着传统教学方式的无奈、学生学习地理的困惑和教师教学上的疲惫,微课程能否为地理教与学带来不一样的变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全面发展地理思维能力。

本文从针对个体巧设问题情景、预测学生的反应,引导学生建立思维线索和利用微课程教学类型的多样性三个方面来谈论如何设计微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微课程地理逻辑思维教育模式【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46-02高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总感慨地理上课听得懂,但到具体问题不会用。

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无法深刻理解地理概念,原理性知识掌握不牢固,逻辑思维能力较差,知识体系的建构不完整。

但这些不足又很难解决。

因为高中地理课时有限,加上学生不管是地理知识还是地理思维能力都很欠缺,许多教师采取填鸭式地满堂灌。

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很难有自己深刻的体会。

但如果把时间让给学生,学生能利用好吗?班级那么多学生,个体差异很大,哪怕再细分为小组,也总有学生比较被动。

教师又如何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结果呢?这确是一大难题。

2008年美国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提出了“微课程”教育模式,也许是解决这难题的一大助力。

微课程是将原有课程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分解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和互动反思等在内的微型课程体系。

那么如何处理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一、还原生活,针对个体巧设问题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潜能教师平时应多关注收集生活中有趣,有用的话题资料,利用摄像机、照相机、手机、电脑和麦克风等将它结合地理知识以视频方式呈现,使之成为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和简单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

教师利用与现实问题有联系的情景针对学生个体来展开学习活动。

由于这些地理知识被碎片化后投射到有针对性的现实生活问题,可以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共鸣。

运用微专题提高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运用微专题提高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运用微专题提高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摘要】微专题是一种在地理学习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入小而专题化的内容,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地理知识。

本文首先介绍了微专题的定义和特点,然后阐述了微专题如何促进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设计有效微专题活动的方法。

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运用微专题提高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实践经验。

结论部分提出了通过运用微专题提高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建议,同时探讨了微专题在地理学习中的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这篇文章的阐述,读者可以深刻理解微专题在提高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为未来地理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微专题、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应用意义、深入学习、促进发展、设计活动、案例分析、实践经验、建议、发展趋势1. 引言1.1 微专题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意义微专题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意义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探讨。

微专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理知识,通过将知识点细化为小主题,使得学生能够更加集中地学习和理解每一个方面的内容。

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为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

微专题在地理学习中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的发展。

通过研究一个具体的微专题,学生需要运用地理学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进行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水平和能力。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微专题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意义是非常重要和有益的。

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还能够促进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地理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微专题这一教学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1.2 提高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这种能力不仅要求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深刻理解,还需要他们具备跨学科的思维能力,能够将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互融合,形成全面的认知。

浅谈“微课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微课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微课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1. 引言1.1 介绍微课程概念微课程,顾名思义,是指内容简短,结构清晰的一种课程形式,通常以视频、音频、图文等形式呈现,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微课程的特点在于短小精悍、易于传播和消化、形式丰富多样、互动性强等,适合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复习。

由于现代社会信息爆炸,学生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微课程应运而生。

微课程通过简短的视频或文字内容,帮助学生快速获取知识要点和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微课程还可以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节奏和方式,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引入可以带来一定的变革。

通过微课程的内容精练和形式多样,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微课程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加深他们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微课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地理教学创新和发展的有力工具。

1.2 高中地理教学现状当前,高中地理教学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以教师讲解和学生课堂笔记为主,缺乏互动与参与,缺乏趣味性和实践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由于地理学科知识点繁多、内容广泛,学生在学习地理时容易出现知识点记忆混淆、理解困难等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难以达到个性化学习需求,学习成绩与学生个人能力差异较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科技的进步,学生对于传统纸质教材的接受程度逐渐降低,如何让高中地理教学与时俱进,顺应学生的学习方式和需求,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必要探讨如何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和技术手段,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 正文2.1 微课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定义和特点微课程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短小精悍的视频课程和在线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在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情况下进行学习。

浅谈“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摘要:Pick To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我国初中地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新课程理念对初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将“微课”理念引入初中地理教学,克服传统初中地理教学的缺陷,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率。

微科学课程,合理利用显著改革,教学初中地理教师教育模式的创新,强调要促进知识,只有一个。

它显著提高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初中地理微课程自主学习效率运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格课程”是现代社会背景下的一种新的先进教学模式。

坚持短小精悍的课程单元,以突出重难点为优势,将“微课”理念运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选择微课主题内容,合理选择微课素材,从而充分发挥“微课”理念的作用,全面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需要引入“微课程”的概念,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引入“微科”概念是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

传统的课堂教学体系使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难以有效地贯彻。

不同接受能力、地理基础和兴趣的学生必须接受相同的地理教学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生之间的差距会逐渐拉大,使一些学生对地理失去兴趣。

更不能重复地理教学学习的内容..有必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要学习,所以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倾向。

飞鸟二世高中地理微型课程是方便灵活的,教学时间短,限制因素少,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也可以有效地利用零散的时间,非常方便;教学空间更灵活,学习的地方几乎是无限的,除了教室外也可以选择,教学方法多样化,包括手机、网络等。

通过“微格课程”,学生可以相对自由地选择对自己没有掌握或感兴趣的地理教学内容,提高初级中学地理教学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地理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和爱好选择不同的微课,课堂上没有完全掌握的地理内容可以补充微课,教学内容较少,但主题明确,有针对性..主题主题逐渐学会更好地逐步实现学习目标,因而非常适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高中地理微课程的设计及实施论文

高中地理微课程的设计及实施论文

高中地理微课程的设计及实施论文摘要:文章提出了地理微课程的设计策略:谨慎选题,突出重点;优化微课程结构。

提出了微课程的实施策略:提高地理微课程的趣味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做到知识的有效整理、结合其他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地理;微课程;教学实践微课程的突出特点是课程教学时间大大缩减,教学内容更加精简,教学主题更加明确、突出,这些特点可有效解决高中地理知识多乱杂带来的教学困难。

微课的分层式教学模式,以一个知识点为中心展开,紧抓精华和主线,将知识浓缩后,在较短时间内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解读到核心概念,并将其消化、吸收,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一、地理微课程的设计策略(一)谨慎选题,突出重点微课程就是依靠一条主线而展开,因此身为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地理微课程选题时,课题宜精不宜多,要牢牢把握住知识的重难点和课堂主线。

选教材主题要经典,要具有吸引力,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任何知识都是具有框架结构的,由一个中心点向具体细节展开。

(二)优化微课程结构高中地理微课程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课程导入、知识讲解、知识巩固和结束语。

而其课程结构设计又包括时间、选题和进行过程等要素。

微课程的设计是一个整体,必然存在总与分的关系,每一部分的合理性都会影响最后的整体教学效果,尤其是在十分钟的课程长度中,积极引导地理课程的知识重点,快速切入,结尾要快且精辟;要注意课程设计的合理性,要保证条理清晰,讲解流畅,要讲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三大基本问题,避免出现学生对地理知识一知半解的情况。

二、微课程的实施策略(一)提高地理微课程的趣味性微课程的'上课时间短,如果学生学习不专注或者没有学习兴趣,很难做到在上课时间调整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地理教师应该多设置悬念,提问问题,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情景导入等,在要求学生完成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联系已经学过的相关地理知识,多使用图片、动画、音乐或微视频等相关材料,争取在十分钟授课时间内都能保持住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的论文

地理的论文

地理的论文•相关推荐关于地理的论文(通用14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地理的·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理的论文篇1摘要:目前,我国高中地理教学还存在认识不正确、学习不科学、依赖性强等问题,针对这些实际问题,笔者主要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思维和提高学习效益等措施,进而改善高中地理教学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学习思维多元化地球知识高中地理是一门认知地球科学的重要学科,高中阶段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进展却并不怎么顺利。

通过长期的教学活动的实践以及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看出,学生普遍的感到地理学科的知识内容广泛、学习的难度较大。

高中学生在学习地理学科时所反映出的状况非常的不理想,因此,应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的实施策略。

一、学习现状和遇到的典型问题1、缺乏正确的认识。

在初中阶段,地理学科一直以来都因为所占的分数比例比较小而长期被学生轻视,大多学生都把地理学科看成一门不重要的学科,并且在高中的学习当中也继续漠视地理学习的重要性。

思想是不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再加上高中地理学科的知识内容难度较大,导致了学生们在地理学习中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畏惧地理学科的学习。

高中地理结合了理科和文科的特点,不再像初中地理只需要依靠死记硬背就能够考一个不错的分数,而是更加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2、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不再是一门纯粹的文科学科,而很多学生显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许多学生以为只要通过不断的记忆就可以学好高中地理,这就导致了很多的学生对基础的地理知识背的滚瓜烂熟,而在考试当中却不知道该如何做题。

因为高中地理对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会让很多的学生感觉到自身的努力没有得到与之相应的回报,进而对地理学科产生厌倦感,有的甚至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3、学科思维差。

微课教学的应用思路探讨研究论文(共3篇)

微课教学的应用思路探讨研究论文(共3篇)

微课教学的应用思路探讨研究论文(共3篇)微课教学的应用思路研究论文一:《基于微课教学的学生参与度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微课教学的应用思路进行探讨,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为研究目标。

首先,我们引入了微课教学的背景和概念,并分析了微课教学的特点和优势。

然后,结合学生参与度的相关理论,我们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利用微课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些应用思路,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一、引言微课教学是一种以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为主要教学形式的教学模式,具有时间灵活性、内容直观、学习方式多样等特点。

在现代教育中,微课教学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参与度并不高,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二、微课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微课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和优势:1)内容简洁明了,结构清晰;2)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可以随时随地学习;3)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学习进度;4)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知识点;5)可以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

三、学生参与度的相关理论学生参与度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是衡量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指标。

在这方面,相关的理论主要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等。

四、利用微课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本节中,我们探讨了如何利用微课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准备充分和导入合理。

在使用微课教学之前,教师应仔细准备教学内容,并设计好导入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2)鼓励学生互动和表达。

通过微课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互动平台,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和表达。

3)设计合理的学习任务。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设计适当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4)提供即时反馈和支持。

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供相应的反馈和支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

运用微专题提高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运用微专题提高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运用微专题提高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它涉及到地球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因此要想深入地理学习,就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思维能力。

微专题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方法,它通过狭窄的题材范畴,聚焦于学科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深入探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微专题的方式来提高地理综合思维能力,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

一、微专题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微专题是对一个狭小范畴内的题材进行深入挖掘,其独特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在地理学习中,微专题可以帮助学生聚焦于某一方面的内容,通过对相关问题的分析和讨论,提高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

微专题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探索。

1. 确定微专题的范畴在地理学习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和教学内容来确定微专题的范畴。

可以选取“气候变化对世界农业的影响”、“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人口迁移与地区发展”等狭小范畴的题材作为微专题的学习内容。

通过这些微专题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与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2.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在确定了微专题的范畴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可以就气候变化对世界农业的影响展开讨论,让学生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种植、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农业适应对策等方面的影响,并就这些影响展开讨论。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核心内容,并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

3. 开展实地调研和实践活动除了进行思考和讨论,还可以通过开展实地调研和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对微专题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可以组织学生前往当地农业生产基地进行实地调研,了解气候变化对当地农业的影响,并就调研结果进行深入讨论。

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高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

4. 开展课外拓展活动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可以开展一些课外拓展活动。

基于微课程突破初中生地理逻辑思维障碍的教学

基于微课程突破初中生地理逻辑思维障碍的教学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证研究法等方法,首先分析初中生地理逻辑思维障碍的表 现和原因,然后设计并实施基于微课程的地理教学方案,最后通过实证研究检 验方案的有效性。
02 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微课程的概念与特点
微课程是一种以微视频为核心的课程 资源,其特点包括
灵活多样:微课程的表现形式多样, 可以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动画等 ,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分享
将优秀的微课程分享给其 他教师和学生,实现资源 共享和交流学习。
04 微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效果
微课程的教学实践
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地理课程大纲和初中生学习特点 ,确定微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实施教学
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素材,实施微课程教 学,引导学生进行地理逻辑思维训练。
短小精悍:微课程的时长通常在10分 钟以内,内容针对性强,有利于集中 解决某一特定问题。
便于传播:微课程通常可以在线观看 或下载,方便学生在各种设备上学习 。
微课程与逻辑思维的培养
微课程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方面具有以下作用
引导自主学习:通过微课程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 容和进度,有利于培养学生 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独立 性。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微课程在初中生地理逻辑思维障碍教学中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 思维能力和地理学科素养。
微课程通过针对性强、灵活度高、可视化程度高等特点,能够更好地适应初中生的 学习特点和需求,突破地理逻辑思维障碍。
微课程的实施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 综合素质。
03 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
微课程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01

应用微课程开发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

应用微课程开发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

龙源期刊网 应用微课程开发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作者:王金铜来源:《文理导航》2018年第16期【摘要】所谓微课程是指应用建构主义方法形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

随着网络的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微课程广泛地被应用于各个科目,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网上课程。

地理学科是很多学生头疼的一门科目,因为地理主要研究地理表面的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自然地理比较抽象,理论性很强,学生需要很强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学好,但依托传统的授课很难做到,而应用微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

【关键词】应用;微课程;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策略微课程在时间上,不受时间的控制,学生可随时进入学习;空间上,不受地点的限制,只要有网络,有手机或电脑便能学习。

除此之外,相比于传统的地理教学,微课程的画面感更强、更加灵活生动,学生可以反复地进入学习,直到弄懂为止。

逻辑思维能力是地理学习中的重难点,也是教师的主要培养目标之一,应用微课程可以辅助教师更好的讲授地理,更快地培养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本文主要讲述应用微课程开发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

1.应用微课程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1.1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地理科目的专业性、区域性很强,也很考察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但是传统的地理教学教师授课方式有限,只能依托图片或者模型来向学生展示地理知识,这对于学生来说理解非常困难,尤其是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差的学生。

在一节一节听不懂的情况下,学生很容易自暴自弃。

对于微课程的应用,教师可以用视频的方式将抽象的、难懂的知识点展现给学生。

另外,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都能够用上微课程,可以在不懂的地方随时随地反复观看,从而更好地学习地理。

例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壳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等知识环节都很抽象,教师也很难讲清楚和透彻。

这时教师可以采用微课程,采用视频来展示知识原理,并且适当地解说和补充。

微课程突破初中生地理逻辑思维障碍的思考

微课程突破初中生地理逻辑思维障碍的思考

微课程突破初中生地理逻辑思维障碍的思考发布时间:2021-05-26T16:20:32.417Z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4期作者:巫泳青[导读] 现阶段开展的教育应该是要符合时代发展的特征,巫泳青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实验中学,福建省三明市 365000摘要:现阶段开展的教育应该是要符合时代发展的特征,这样的开展的教育才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学目的,现阶段是“互联网+”时代,教育中也实现了“互联网+”的有效融合开展教学,那就是微课程应运而生,微课程的产生与自身特点的有效地发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是一种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措施,本文就是在探究微课程突破初中生地理逻辑思维障碍,先是通过归纳总结现今初中学生在地理逻辑思维存在障碍的几个方面的表现,以此为基础总结微课程突破初中生地理逻辑思维障碍的几个有效的措施,提升在初中地理学习中的逻辑思维的能力。

关键词:微课程;初中生;地理逻辑思维现阶段开展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初中地理教学课堂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地理素养,其中初中地理素养中就包括了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初中地理教学的开展,大多数的初中学生的重视程度是不够的,学生缺乏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初中地理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也是主要以教学知识点的讲述为主,对于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很多时候是忽视的,不利于学生更全面地展开地理知识的学习。

一、初中生存在的地理逻辑思维障碍现阶段初中学生在学习地理时存在的地理逻辑思维障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于地理教学知识只能进行简单的比较与判断,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涉及比较难的逻辑思维的时候,由于能力不足,就会比较容易受到干扰,形成逻辑思维障碍[1]。

对于地理逻辑思维能力,也可以说是一种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现阶段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比较欠缺,对于初中地理原理和规律以及地理概念的理解,是不够全面透彻的,由此也会导致在地理知识的应用方面也是存在不少问题的。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忽视对于学生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过程的构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涉及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理解内容的时候,都是让学生简单机械的重复记忆,导致学生在地理空间分布归纳和初中地理涉及空间关系构建方面存在比较大的障碍[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课程学习模式的策略思考——基于系统化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摘要】微课程学习模式的探究是微课程的实践阶段。

本阶段既是体现微课程活力的关键,也是发挥微课程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的落脚点。

根据各地的研究,微课程学习模式可分为;一是为实现“翻转课堂”的“导学一体”模式;二是与常规课堂整合的课前预习模式、课堂穿插模式、课后巩固模式等等。

“导学一体”模式的表象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教”与“学”的翻转。

而实质则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知识建构;学生在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中,促进思维发展、能力提升。

与常规课堂整合的其它三种模式则是渗透新课程理念,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适度的改革,以突出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关键词】学习模式;“导学一体”模式;常规课堂整合模式在全国微课程研究热一浪高过一浪的气氛下,微课程学习(或曰教学)模式探究正在走进微课程的实践阶段。

本阶段既是体现微课程这一新生事物的活力和意义的关键,也是一线教师进行微课程草根研究、发挥微课程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的落脚点。

在这一实践领域,有的专家学者赋予微课程很高期望:利用微课程颠覆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现有的教学结构,对学习方式进行根本性变革,实现“翻转课堂”。

而一线教师更多的则是依存于现有的教学环境,从师生实际出发,探究微课程与常规教学的有机结合。

采取分步推进的策略,最终达到专家学者提出的“翻转课堂”之目的。

一、微课程学习(教学)模式分类根据笔者的分析归纳,目前全国各地微课程的学习(教学)模式,主要有二大方面。

1.微课程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媒体,为学生的课前学习提供平台。

或者说为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实现“翻转课堂”提供支撑,形成“导学一体”的基本模式。

这种模式可用图1表示:图12.在现阶段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中,利用微课程渗透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科思维、学科能力培养。

微课程作为一种新的学习资源,为学生的课堂内、外的学习提供资源平台。

微课程学习的方式可多样化:或是作为课前预习;或穿插在课堂教学之中;或为学生课后巩固复习、培优补差提供帮助等。

(1)课前预习模式教师把微课程作为一种学习资源,提供给学习者,要求学习者在课堂教学之前,与传统的课前预习一样进行课前预习,微课程仍然是课堂常规教学的一部分。

如图2所示。

(2)课堂穿插模式教师同样把微课程作为一种学习资源,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之中插入微课程,旨在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构建高效课堂。

如图3、图4。

(3)课后巩固模式微课程一是帮助学生自我复习巩固,由学生自由选择复习的时间和内容;二是教师在单元或章节复习中,像课堂穿插模式一样发挥微课程的作用。

二、微课程学习(教学)模式分析微课程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是陌生的。

在微课程实践的具体环节上有着许多值得我们分析探究的话题。

在课前、课中、课后等不同学习时段(即不同的学习模式),学生的学习有何特点,微课程在学习的不同时段所起的作用如何;教师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图2 图3图4思维、教学定位、教学方式等等。

下面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思考。

1.“导学一体”模式笔者认为,如图1所示,“导学一体”模式的表象是教学(或学习)任务的前移和教与学顺序的颠倒。

即由传统的教师“教”在前、学生“学”在后,转变为学生“学”在前、教师“教”在后。

其实质则是知识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建构的,而非通过教师的教而被动接受。

并且在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中,促进思维发展、能力提升。

因此,现在要讨论的是,一是如何促使学生学习的前移;二是学生学习前移后,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教;三是教师应为学生学习的前移和课堂教学的创新做哪些工作。

或者说教师的角色应如何转变。

(1)实际上,近十几年来全国各地开展的或是“学案导学法”,或是“三导教学法”等等的研究,都是在为学生学习的前移进行探讨。

目前,微课程正是利用现代“云计算”的技术,将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整合为一体,为学生的课前学习提供平台和支撑。

要促使学生学习的前移,必须具备几个基础条件:一是要有系统化的微课程资源,而非是单一的、零星的几个微课程。

例如,初中地理学科要培养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就要把地理逻辑思维渗透在初中学段的地理微课程的整体研发中,即把逻辑思维的能力培养分解、溶化于每一个微课程。

二是学生要有学习前移的需要。

教改专家张卓玉提出,“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明“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但如果学生没有“鱼”的需求,何谓授以“渔”。

因此,在“导学一体”的模式中,学生内驱力、学习需求的激发是十分重要的。

三是学生适应学习前移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自主)能力。

要达到这一点,必须学校各学科的整体、长周期的推进,这也是目前要实现“翻转课堂”的最大障碍。

(2)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是带着一张“白纸”走进课堂的。

教师在课堂上的开讲点就是学生学习的起点。

在“导学一体”的模式里,学生课前通过微课程学习,课堂教学已经不是“零”起点,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成为关键所在,否则学生学习前移就失去了意义。

“导学一体”的课堂中,学生学习的起点是“收获”和“疑问”。

或者如张卓玉所说,学生是带着两张“通行证”走进课堂的,一张是准备向全班同学和老师展示、交流、共享的学习收获,另一张是准备向老师和同学们求教的尚未理解的问题。

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就要根据不同的学习起点进行创新。

“导学一体”的课堂变化表现在:一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讲坛变为生与生、生与师共同探究问题的论坛;二是学生展示成为课堂的主要内容。

展示一词应该成为方式创新的核心概念。

例如,在《世界的气温分布规律》微课程学习中,在课堂上学生可展示通过学习归纳出的“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以及分析、归纳这一规律的思维过程。

也可以就“同纬度海陆气温不一样”、“同纬度地区海拔高低气温不一样”两个难点的分析方法与过程进行质疑、研讨、交流。

通过释疑拓展促进学生掌握分析气温差异的基本方法,促进地理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的内化提升(如图5)。

2.课前预习模式课前预习是一个老话题,传统的课堂教学也强调学生要进行课前预习。

然而,传统课堂教学的课前预习有着“指导不到位,目标不明确,效果不明显,课堂无变化(教学程序、方法不变),教学与预习的关联度低”等缺陷。

微课程作为学生课前预习的学习资源,主题鲜明(学习什么)、过程清楚(怎样学习)、任务明确(达到什么要求)、关联度高(课堂教学方法与之相配套)。

教师利用某个微课程作为课前预习使用时,实际上是把某1、2个知识点进行了学习前移,而不是1课时的学习内容都进行了学习前移。

因此,课前预习中使用的微课程,突出的是教学中的“点”: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思维点、能力点。

而非涵盖课堂学习的 “面”(全部)。

例如,《世界气候》中的第一节“天气与气候”包括天气的概念、天气预报、天气符号、空气质量日报、气候的概念、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等知识点。

师者可选择“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微课程作为课前预习点。

而这点兼容了图5本课时中的难点、易错点、易混点、思维点、能力点于一体。

要提高课前预习的效果,学生学习的需求是基础。

这一基础要靠较长时期的积累和多方面、多学科的共同努力,包括营造一个崇尚知识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

作为师者最关键是:诱导、督促、变革。

设计(制作)溶趣味性、知识性、思维性于一体的微课程(核心是微视频),借助游戏的理念“诱导”学生爱看、想学、善思;惰性是人的天性,成人如此,更何况10多岁的学生。

因此,外部的推力(督促)必不可少。

但是,真正的学习内驱力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变革。

要如“导学一体”中的课堂一样,变革教学方式。

展示、质疑、研讨、阐释、交流、倾听、引导、释疑、内化提升应该成为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主格调,课堂教学与课前预习密切相联,才能达到实用、高效之目的。

3.课堂穿插模式微课程用于课堂穿插也有二种情况。

图3所示,把微课程的全部溶于课堂教学之中,安排课内时间在学习任务单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某一个微课程。

这一方式的优点在于师者可以现场指导学生研讨、释疑、交流,培养学生在微课程环境下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能力,起着引领、推动、示范的作用。

但最大的问题是时间,课内能否有充足的时间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图4所示的是把1、2个微视频视同为多媒体课件穿插于课堂教学之中。

与传统多媒体课件不同的是这些微视频特别富含能力点及思维点,为学习的“解惑”提供新的思路和平台。

因此,师者在使用这些微视频时,不能当作“电影”让学生看一看,而应引导学生关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思维过程、建构过程。

例如,“世界的气温分布规律”中的“同纬度海陆气温不一样”这一点。

微视频中展现的表象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年平均气温等值线不与纬线平行,海陆交界处弯曲大”。

学习过程:同一纬度上(如40°N)——海洋、陆地各取点——读出(判断)两点的气温值——海洋与陆地的气温不同。

思维过程:北半球20°等温线——明显的弯曲——哪里弯曲——海陆交界处特别明显——10°、0°等温线一样弯曲——南半球的20°等温线海陆交界处也明显弯曲——等温线在海陆交界处明显弯曲表明什么——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气温不相同。

拓展提升:用同样的思维方法分析、归纳“同纬度的陆地,海拔高处气温比周围低”以及“冬、夏季海陆气温的差异”。

4.课后巩固模式微课程作为学生课后巩固可选择的方式和资源,同样要紧紧抓住微课程的灵魂,帮助学生挖掘知识生成点、能力提升点。

在复习阶段不单是巩固知识,更重要的促进知识的内化、提升为学科素养和学科智慧。

正如新的教学理念所言,学习的真谛在于“悟”。

“悟”是指学生通过思考与觉悟,内化所学内容,让其成为自己智慧的一部分,从而使自己的价值层面得到改变的过程。

知识是外在于人的,是一种可以量化的“知道”,只有通过思维碰撞,悟有所得,让知识进入认知本体,才能称为素养。

“悟”是一种意义理解,是一种规律性的认识,是一种智慧。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