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团队异质性研究综述_黄昱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第16期

科技管理研究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10No.16

收稿日期:2010-04-07,修回日期:2010-06-30

基金项目: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新形势下江苏高端人才引进战略研究”(09JD008)

文章编号:1000-7695(2010)16-0142-04

创业团队异质性研究综述

黄昱方,秦明青

(江南大学商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摘要: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现有国内外创业团队异质性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创业团队异质性研究的三条脉络以及研究的进展和不足之处。

关键词:创业团队异质性;创业绩效;创业企业成长过程中图分类号:C962文献标识码:A

Review on the Heterogeneity of Entrepreneurial Team

HUANG Yufang ,QIN Mingqing

(Business School of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214122,Jiangsu )

Abstract :Based on the study of relevant papers ,and the conclusion of the research on heterogeneity of foreign and domes-tic entrepreneurial team ,we summarize three research contexts ,development progress and shortcomings of ET heterogenei-ty.We hope that our paper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study of heterogeneity of the entrepreneurial team.Key words :entrepreneurial team heterogeneity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 ;venture growth process

随着创业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大量出现,创业现象正在成为研究的热点。创业的形式可以分为个人形式的创业和团队形式的创业。Albach and Huns-dieky (1987)对德国180家创业企业做的调查发现,43%的团队形式创业是成功的,而只有20%的个人形式的创业是成功的。Picot 等(1989)对德国52家创业企业以销售额作为绩效指标做了调查,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团队创业比个人创业更成功(Cooper&Bruno ,1977;Mayer et al.,1989;Timmons ,1990;Kamm et al.,1990;Vyakar-nam et al.,1997),团队创业已逐渐取代个人创业成为创业的主要形式。创业团队构成及其异质性问题是创业团队研究的基础性问题。本文拟就近年来国内外创业团队异质性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为创业团队的研究发展提供参考。1创业团队的界定

1.1

创业团队成员的构成

关于创业团队(Entrepreneurial Team )的界定,理论界目前尚无定论。对创业团队界定的焦点分歧主要集中在创业团队的人员构成方面。

早期的观点认为,团队成员是否拥有共同的财务目标,以及是否在企业设立前加入团队,是判断

创业团队成员的必要条件。例如,Kamm ,Shuman ,Seeger 和Nurick (1990)将创业团队界定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经过构想和实践构想阶段后,决定共同创业并参与企业创立的过程,且投入相同比

例的资金”

。这个定义着重于参与创业的时间和资金投入,并要求创业成员在创立的企业中拥有相同的股份。

随着创业过程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定义开始强调创业团队成员对创业活动的影响和对创业过程的参与。Ensley&Banks (1992)、Gartner ,Shaver ,Gatewood 和Katz (1994)提出创业团队还应“包括

对战略选择有直接影响的个人”

。Ensley ,Carland 和Carland (1998)则认为个体必须符合三个标准才能成为创业团队的成员:(1)他们一起建立一个公司;(2)有共同的财务利益;(3)对公司的战略选择有直接影响。

Gaylen N Chandler 及Steven H Hanks (1998)则提出,创业过程不应当仅仅限定在企业设立之前,还应当包括企业设立之后的早期阶段。相应的,创业团队成员也不应仅包括创业准备阶段参与且发挥作用的人们,还应当包括公司成立后执掌公司内部职能的人或是营运前两年加入的主要成员(不包括没有所有权的雇员在内)。

黄昱方等:创业团队异质性研究综述

Mitsuko Hirata(2000)强调团队成员的能力以及他们对创业团队所能做的贡献,认为创业团队由那些全部参与且全心投入企业创立过程,并共同分享创业的困难及乐趣的成员组成,该团队的目标是全心全意达成企业的成长,至于律师、会计师等外部专家,他们仅部分参与企业创立,不应算是创业团队成员。

1.2创业团队异质性的内涵

早期的团队异质性的研究主要基于团队成员的人口统计学特征。Tajfel、Turner(1981、1986)提出的社会认同理论奠定了团队异质性研究的理论基础。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对自己所在群体成员身份的认识,是产生群体行为的基础和最低条件,个体对某群体的意识会严重影响他的知觉、态度和行为。

创业团队异质性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扩大了异质性的研究范围和深度。Finkelstein和Hambrick (1990)认为团队异质性指标既应当包括团队成员之间年龄、性别、种族、教育水平、任期等人口统计学特征的不同,也应当包括成员认知、经验、价值观等深层特质的差异化。Jackson等人(2003)按异质性测量的难易程度将团队的异质性分为外部的异质性和内部的异质性。他们认为,创业团队外部异质性是容易观察、测量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包括年龄、性别、种族、经验、教育水平和职业背景等;内部异质性则是不易被观察、判断的特征,是基于认知、价值观、偏好、态度的不同而产生的成员之间的差异化。研究人员试图寻找创业团队成员的外部及内部异质性对创业过程和创业结果的影响。

2创业团队异质性与创业绩效关系的影响研究

Hambrick(1984)最早从团队异质性角度对高管团队成员构成特征和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开辟了团队异质性和企业绩效关系研究的先河。Hambrick(1997)认为,虽然对高管们的个人特征的认识有时不够完整、不够精确,但根据高管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可以有效地推测其认知框架。其后大量的实证研究证明,作为个体的高管以及高管团队成员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与组织的战略业绩高度相关(Boeker,1997;D’Aveni,1990;Eisen-hardt&Schoonhoven,1990)。对创业团队异质性的早期研究,借鉴了高管团队异质性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的方法,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创业团队异质性和创业绩效关系的研究更多地考虑了创业发展过程的特点和团队融合的因素。针对创业团队异质性与创业绩效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创业团队的外部异质性对创业绩效的影响。例如,Zenger和Lawrence (1989)发现,年龄相近的团队成员沟通较为顺畅,而团队成员年龄相差较大,则沟通频度降低,不利于创业绩效的提高。随后O’Reilly、Snyder和Boothe(1993)对24个创业团队研究显示,年龄差异化小的团队更能开展开放式讨论,因而有助于创业绩效的提高。Wiersema(1992)则发现教育水平、教育专业异质性越大的团队,其经验、技能就越丰富,分析问题的视角也多种多样,因而能够有效地控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风险,规避不确定性,更有利于促进企业成长。Reynolds和White(1997)指出,创业团队规模越大,团队成员的经验越不相同,就越有互补性,新创企业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也越大。Williams和O’Reilly(1998)认为性别、教育背景、经验等外部异质的创业团队能产生多元的想法和观点,更利于创新,较易产生适当紧张和冲突,更有助于创业团队分析和解决问题,最终会产生较好的决策和绩效。Cooper和Daily(1996)发现,以团队的形式创业使得创业企业对某个个人的依赖降低,可减弱因该人的能力缺陷或离开对企业所造成的负面影响。Austin(1997)认为,当创业团队异质性提高时,由于背景不同造成认知架构差异,创业团队成员会对同一情境做出不同的反应,这样就会产生不同的处理方法和认知结果,为创业团队提供多元化的综合效益的可能就会增强。

第二阶段的研究,主要特征仍然是关注外部异质性对创业绩效的影响,但是,学者们在研究过程中开始引入企业发展过程作为调节变量,以期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创业现象的复杂性要求。Richard (2000)以企业发展状况为调节变量,研究发现当企业处于发展壮大阶段时,种族异质性对企业绩效的提高是有利的,而当企业处于规模缩小时期,种族异质性的作用则是有害的。Flynn(2001)做了类似的研究,发现创业团队成员年龄、性别和种族等社会属性的差异化在创业团队成立之初有可能导致认知差异化,使团队缺乏合作规范,进而影响团队的工作绩效。Harrison(2002)认为在创业团队创建初期,那些基于人口统计学特征变量的外部异质性影响着团队功能,但随着团队的成长和发展,成员认知、态度、风险偏好等内部异质性指标对团队绩效和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第三阶段的研究特征,是关注创业团队内部异质性和外部异质性的交互作用对创业绩效的影响。Chatman、Polzer、Barsade和Neale(1998)以团队价值观作为调节变量,对258名MBA进行了调查研究。他们的研究显示当创业团队拥有集体主义价值观时,年龄、教育等人口统计特征多元化对团队生

3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