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中月意象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诗词中月意象的研究
课型:综合课探究课
1、探究这一意象的丰富含义;
知识和技能:2、探究古人运用此意象表达的丰富情感;
3、理解这意象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意义;
4、理解诗歌的感情的能力
5、自主学习、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上网学习、查阅古典诗词收集有关月意象的素材过程和方法2、探索、研究月意象的素材
3、进行总结
1、让学生通过这次学习,走近古诗人,得到美的享受;
情感和态度2、通过学习,了解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3、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教材分析:
月作为一种意蕴而想象的视觉、感觉的自然景物,能够为意象的塑造丰富深化某种特定的意念,从而阐释、实现“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也正因为月具有这鲜明丰富的语言形象,所以月在中国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中的地位十分显赫。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可以说是难以尽数,其中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就有《古朗月行》、《月下独酌》、《石头城》、《月夜忆舍弟》、《静夜思》、《枫桥夜泊》、《春江花月夜》《相见欢》等诗词中提到了月的意象。为什么古代诗人那么喜欢“月”呢,“月”这个意象到底包含了古人那些独特的情愫呢?我想如果能组织幼儿教育的学生探究一番,对于他们的情感的熏陶,能力的培养,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在教学中,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探究月的意象的有关诗词,从中获得美的享受;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在学习古人诗作的基础上,尝试自己写作以月为意象的现代诗;关键要让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媒体:电脑、网络、各种文学素材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播放月亮的视频,举古诗人李商隐的《嫦娥》等有关月亮的名篇的视频,引起学生对月亮这一意象的兴趣。
(二)让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和相关的研究方法并积极释疑。
(三)揭示研究的主要内容:中国古典诗词中“月”意象的丰富内涵和情感。
(四)组织指导好学生分组,让小组成员间在性别、兴趣、学习基础、能力与性质等方面合理搭配,优势互补。
(五)各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个人职责运用各种途径查找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关“月”意象的资料。小组成员相互交流。
(六)撰写研究报告,制作PPT,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
课后作业:
完善自己的研究成果PPT,学习写作以月作为意象的现代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