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思考题和习题解答
分析化学(第六版)思考题和习题参考解答
![分析化学(第六版)思考题和习题参考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29d8d504ddccda38366baf65.png)
分析化学(第六版)思考题和习题参考解答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1、指出下列各种误差是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请区别方法误差、仪器和试剂误差或操作误差,并给出它们的减免方法。
答:①砝码受腐蚀: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更换砝码。
②天平的两臂不等长: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③容量瓶与移液管未经校准: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④在重量分析中,试样的非被测组分被共沉淀: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修正方法,严格沉淀条件。
⑤试剂含被测组分:系统误差(试剂误差);做空白实验。
⑥试样在称量过程中吸潮:系统误差(操作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⑦化学计量点不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内: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另选指示剂。
⑧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 偶然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增加测定次数。
⑨在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波长指示器所示波长与实际波长不符: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⑩在HPLC 测定中,待测组分峰与相邻杂质峰部分重叠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改进分析方法11、两人测定同一标准试样,各得一组数据的偏差如下:② 为什么两组数据计算出的平均偏差相等,而标准偏差不等; ③ 哪组数据的精密度高? 解:①nd d d d d 321n++++=0.241=d 0.242=d12i -∑=n d s 0.281=s 0.312=s ②标准偏差能突出大偏差。
③第一组数据精密度高。
13、测定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所得数据:12.0080、12.0095、12.0099、12.0101、12.0102、12.0106、12.0111、12.0113、12.0118及12.0120。
求算:①平均值;②标准偏差;③平均值的标准偏差;④平均值在99%置信水平的置信限。
解:①12.0104i=∑=nx x ②0.00121)(2i =--∑=n x x s③0.00038==ns s④0.00120.000383.25 25.3t 92-2 0.01±=⨯±==±±==时,,查表置信限=f nstns tx u15、解:(本题不作要求),存在显著性差异。
液压与气压传动第2章习题解答
![液压与气压传动第2章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31488502647d27284b7351eb.png)
第2章 液压与气压传动流体力学基础思考题和习题2.1 什么叫压力?压力有哪几种表示方法?液压系统的压力与外界负载有什么关系?(答案略)2.2 解释下述概念:理想流体、定常流动、过流断面、流量、平均流速、层流、紊流和雷诺数。
(答案略)2.3 说明连续性方程的本质是什么?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答案略)2.4 说明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并指出理想液体伯努利方程和实际液体伯努利方程有什么区别?(答案略)2.5 如图2.32所示,已知测压计水银面高度,计算M 点处的压力是多少? 解:取B -C 等压面,C B p p =: Hg a C p p γ⨯+5.0= 因为D -B 为等压面,故 C B D p p p ==。
取M 水平面为等压面,O H D M p p 2)5.05.1(γ-+=O H Hg a p 20.15.0γγ++=。
2.6 一个压力水箱与两个U 形水银测压计连接如图2.33,a ,b ,c ,d 和e 分别为各液面相对于某基准面的高度值,求压力水箱上部的气体压力p g 是多少? 解:由等压面概念:)(0d e p p Hg d ∇-∇+γ= )(2d c p p O H c d ∇-∇+γ= )(b c p p Hg c b ∇-∇+γ= )(2b a p p p O H b a gas ∇-∇-γ==整理:20()()gas Hg H O p p c e b d b d c a γγ+∇+∇-∇-∇+∇-∇+∇-∇= (a p 为e ∇处大气压力)2.7 如图2.34所示的连通器,内装两种液体,其中已知水的密度ρ1= 1 000 kg/m ,h1= 60 cm ,h1= 75 cm ,试求另一种液体的密度ρ是多少? 解:取等压面1—1列方程: 11gh p p a ρ+=左 22右=gh p p a ρ+121ρρh h =2 2.8 水池如图2.35侧壁排水管为0.5⨯0.5 m ⨯m 的正方形断面,已知,h = 2 m ,α = 45︒,不计盖板自重及铰链处摩擦影响,计算打开盖板的力T是多少? 解:盖板所受的总压力,54.53385.05.0)245sin 5.02(81.91000===⨯⨯︒⨯+⨯⨯A gh F G ρ(N )压心位置,09.35.0)25.045sin 2(125.025.045sin 224=)=(=⨯+︒++︒+A J G G G C ηηη(m )对铰链力矩平衡,︒⨯⨯︒-45cos 5..0)45sin (T hF C =η 66.394945cos 5.0)45sin 209.3(54.5338==︒⨯︒-⨯T (N ) 2.9 如图2.36所示的渐扩水管,已知d = 15 cm ,D = 30 cm ,p A = 6.86×10 4 Pa ,p B = 5.88×10 4 Pa ,h = 1 m ,υB = 1.5 m/s ,求(1)υA =?(2)水流的方向,(3)压力损失为多少?解:(1)A B d D q υπυπ2244==0.65.1)1015()1030(222222===⨯⨯⨯--B A d D υυ(m/s ) (2)A 点总能头83.881.920.681.910001086.62242==⨯+⨯⨯+g g p A A υρ(mH 2O ) B 点总能头11.7181.925.181.910001088.52242==+⨯+⨯⨯++h g g p B B υρ(mH 2O ) 故水流方向为由A 到B(3)能头损失为 72.111.783.8=-(mH 2O )压力损失为:41069.181.9100072.1⨯⨯⨯=(Pa ) 2.10 如图2.37中,液压缸直径D = 150 mm ,活塞直径d = 100 mm ,负载F = 5×10N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2章习题解答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2章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ad014159f7ec4afe04a1dfde.png)
第2章思考题及习题21.在AT89S51单片机中,如果采用6MHz晶振,一个机器周期为。
答:2µs2.AT89S51单片机的机器周期等于个时钟振荡周期。
答:12个时钟振荡周期。
3.内部RAM中,位地址为40H、88H的位,该位所在字节的字节地址分别为和。
答:28H,88H4.片内字节地址为2AH单元最低位的位地址是;片内字节地址为88H单元的最低位的位地址为。
答:50H,88H5.若A中的内容为63H,那么,P标志位的值为。
答:06.AT89S51单片机复位后,R4所对应的存储单元的地址为,因上电时PSW= 。
这时当前的工作寄存器区是组工作寄存器区。
答:04H,00H,0。
7.内部RAM中,可作为工作寄存器区的单元地址为 H~ H。
答:00H,1FH8.通过堆栈操作实现子程序调用时,首先要把的内容入栈,以进行断点保护。
调用子程序返回指令时,再进行出栈保护,把保护的断点送回到,先弹出的是原来中的内容。
答:PC, PC,PCH9.AT89S51单片机程序存储器的寻址范围是由程序计数器PC的位数所决定的,因为AT89S51单片机的PC是16位的,因此其寻址的范围为 KB。
答:6410.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A.使用AT89S51单片机且引脚EA=1时,仍可外扩64KB的程序存储器。
B.区分片外程序存储器和片外数据存储器的最可靠的方法是看其位于地址范围的低端还是高端。
C.在AT89S51单片机中,为使准双向的I/O口工作在输入方式,必须事先预置为1。
D.PC可以看成是程序存储器的地址指针。
答:A.错;B.错;C.对;D.对1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A.AT89S51单片机中特殊功能寄存器(SFR)占用片内RAM的部份地址。
B.片内RAM的位寻址区,只能供位寻址使用,而不能进行字节寻址。
C.AT89S51单片机共有26个特殊功能寄存器,它们的位都是可用软件设置的,因此,是可以进行位寻址的。
D.SP称之为堆栈指针,堆栈是单片机内部的一个特殊区域,与RAM无关。
思考题及作业解答
![思考题及作业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1f6ce825a6c30c2259019e90.png)
思考题习题解答第1章 绪论( 思考题 )1–2 何为数字信号?何为模拟信号?答:如果电信号的参量仅可能取有限个值,则称之为数字信号。
如果电信号的参量取值连续(不可数、无穷多),则称之为模拟信号。
1–3 何为数字通信?数字通信有哪些优缺点?答:利用数字信号来传递信息的通信称之为数字通信。
数字通信的优点及缺点如下:优点:抗干扰能力强,且噪声不积累;传输差错可控;便于处理、变换、存储;便于将来自不同信源的信号综合到一起传输;易于集成,使通信设备微型化,重量轻;易于加密处理,且保密性好。
缺点:需要较大的传输带宽;对同步要求高。
1–9 按数字信号码元的排列顺序可分为哪两种通信方式?它们的适用场合及特点?答:按数字信号码元的排列顺序可分为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两种通信方式。
并行传输只适用于设备之间的近距离通信。
其优点是节省传输时间,速度快;不需要字符同步措施。
缺点是需要 n 条通信线路,成本高。
串行传输适用于远距离数字传输。
其优点是只需一条通信信道,节省线路铺设费用。
缺点是速度慢,需要外加码组或字符同步措施。
1–11 衡量数字通信系统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性能指标有哪些?答:衡量数字通信系统有效性的性能指标有:码元传输速率R B 、信息传输速率R b 、频带利用率η。
衡量数字通信系统可靠性的性能指标有:误码率P e 和误信(比特)率P b 。
1–12 何谓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答:码元速率R B 是指单位时间(每秒)传送码元的数目,单位为波特(Baud ,B )。
信息速率R b 是指单位时间内传递的平均信息量或比特数,单位为比特/秒(b/s 或bps )。
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的关系: 或 其中 M 为M 进制(M =2 k ,k = 1, 2, 3, …)。
1–13 何谓误码率和误信率?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答:误码率P e 是指错误接收的码元数在传输总码元数中所占的比例。
误信率P b 是指错误接收的比特数在传输总比特数中所占的比例。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e5853b5f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bc.png)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章2章思考题2.1 分析共轭效应和超共轭效应的异同点,重点阐述σ-π和p-π共轭。
2.2 请举例说明同分异构体中各种异构体的定义及其异同点。
2.3解释甲烷氯化反应中观察到的现象:(1)(1)甲烷和氯⽓的混合物于室温下在⿊暗中可以长期保存⽽不起反应。
(2)(2)将氯⽓先⽤光照射,然后迅速在⿊暗中与甲烷混合,可以得到氯化产物。
(3)(3)将氯⽓⽤光照射后在⿊暗中放⼀段时期,再与甲烷混合,不发⽣氯化反应。
(4)(4)将甲烷先⽤光照射后,在⿊暗中与氯⽓混合,不发⽣氯化反应。
(5)(5)甲烷和氯⽓在光照下起反应时,每吸收⼀个光⼦产⽣许多氯化甲烷分⼦。
2.4 3-氯-1,2-⼆溴丙烷是⼀种杀根瘤线⾍的农药,试问⽤什么原料,怎样合成?2.5 写出烯烃C5H10的所有同分异构体,命名之,并指出哪些有顺反异构体。
2.6 找出下列化合物的对称中⼼.(1)⼄烷的交叉式构象(2)丁烷的反交叉式构象(3)反-1,4-⼆甲基环已烷(椅式构象)(4)写出1,2,3,4,5,6-六氯环已烷有对称中⼼的异构体的构象式(椅式)。
2.7 ⼀个化合物的氯仿溶液的旋光度为+10o, 如果把溶液稀释⼀倍, 其旋光度是多少? 如化合物的旋光度为-350o, 溶液稀释⼀倍后旋光度是多少?2.8 ⼄烯、丙烯、异丁烯在酸催化下与⽔加成,⽣成的活性中间体分别为、、,其稳定性>>, 所以反应速度是>>。
解答2.1 答:在离域体系中,键长趋于平均化,体系能量降低⽽使分⼦稳定性增加。
共轭体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效应叫共轭效应。
共轭体系分为π-π共轭体系和p-π共轭体系。
超共轭效应是当C—H键与相邻的π键处于能重叠位置时,C—H键的轨道与π轨道也有⼀定程度的重叠,发⽣电⼦的离域现象,此时,键向π键提供电⼦,使体系稳定性提⾼。
它分为-p 和-π超共轭。
超共轭效应⽐共轭效应⼩。
异构现象异同点举例构造异构分了中原互相联结的⽅式和次序不同1. 碳链异构碳链不同2. 位置异构取代基在碳链或环上的位置不同3.官能团异构官能团不同⽴体异构分⼦中原⼦在空间2.3 答:(1)⽆引发剂⾃由基产⽣(2)光照射,产⽣Cl·,氯⾃由基⾮常活泼与甲烷⽴即反应。
第2章思考题和习题集解答
![第2章思考题和习题集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04193f97f78a6529657d537b.png)
第2章负荷计算2-1 什么叫负荷曲线?有哪几种?与负荷曲线有关的物理量有哪些?答:负荷曲线是表征电力负荷随时间变动情况的一种图形,反映了用户用电的特点和规律。
负荷曲线按负荷的功率性质不同,分有功负荷和无功负荷曲线;按时间单位的不同,分日负荷曲线和年负荷曲线;按负荷对象不同,分用户,车间或某类设备负荷曲线。
与负荷曲线有关的物理量有:年最大负荷和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平均负荷和负荷系数。
2-2 什么叫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什么叫年最大负荷和年平均负荷?什么叫负荷系数?答: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是指负荷以年最大负荷P持续运行一段时间后,消耗的电能恰m ax好等于该电力负荷全年实际消耗的电能,这段时间就是最大负荷利用小时。
年最大负荷P指全年中负荷最大的工作班内(为防偶然性,这样的工作班至少要在负m ax荷最大的月份出现2~3次)30分钟平均功率的最大值,因此年最大负荷有时也称为30分钟最大负荷P。
30负荷系数K是指平均负荷与最大负荷的比值。
L2-3 什么叫计算负荷?为什么计算负荷通常采用30min最大负荷?正确确定计算负荷有何意义?答:计算负荷是指导体中通过一个等效负荷时,导体的最高温升正好和通过实际的变动负荷时产生的最高温升相等,该等效负荷就称为计算负荷。
导体通过电流达到稳定温升的时间大约为(3~4)τ,τ为发热时间常数。
对中小截面的导体,其τ约为10min左右,故截流倒替约经30min后达到稳定温升值。
但是,由于较大截面的导体发热时间常数往往大于10min,30min还不能达到稳定温升。
由此可见,计算负荷 Pc 实际上与30min 最大负荷基本是相当的。
计算负荷是供电设计计算的基本依据。
计算负荷的确定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电气设备和导线电缆的选择是否合理。
计算负荷不能定得太大,否则选择的电气设备和导线电缆将会过大而造成投资和有色金属的浪费;计算负荷也不能定得太小,否则选择的电气设备和导线电缆将会长期处于过负荷运行,增加电能损耗,产生过热,导致绝缘体过早老化甚至烧毁。
第二章:电力电子习题解答
![第二章:电力电子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08abd4c04b35eefdc9d3335a.png)
第二章:电力电子习题解答第二章 整流电路习题及思考题1.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对电阻负载供电,R =20Ω,U =100V ,求当α=0°和60°时的负载电流Id ,并画出u d 与i d 波形。
解:当α=0°时: )(V .U .U d 451004504502=⨯==)(A ./RU I dd 2522045===当α=60°时: )(A ..U .U d 753325014502=+⨯=)(A ..RU I dd 691207533===u d 与i d 的波形见:教材43页图2-1。
2.图2-9为具有变压器中心抽头的单相全波可控整流电路。
问该变压器还有直流磁化问题吗?试说明:① 晶闸管承受的最大正反向电压为222U ;② 当负载为电阻或电感时其输出电压和电流的波形与单相全控桥时相同。
解:由图2-9图可以看出,在2U 正半周1VT 导通,负载电流由变压器次级上端流出,由中心抽头流入,当2U 负半周时2VT 导通,负载电流由B 次级下端流出由中心抽头流入,正负半周电流相等,但在铁芯中产生的磁势方向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故变压器无直流磁化问题。
① 当1VT 导通时,在2u =22U 时,2VT 的阴极为22U ,而其阳极为-22U ,所以VT 承受的最大反压为222U 。
如果是阻感负载且电感是足够大时,当90=α,1VT 导通,2VT 的阴极电压为-22U 而其阳极电压为22,故其承受的最大正向电压为-222U 。
② 正半周1VT 导通,2U ud=,负半周2VT 导通2U u d =。
所以输出电压和电流的波形与单相全控桥时相同。
3.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V U 1002=,负载中R=Ω2,L值极大,当30时,要求:① 作出du ,di 和2i 的波形;② 求整流输出平均电压dU 、电流dI ,变压器二次电流有效值2I ;③ 考虑安全裕量,确定晶闸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
(完整word版)第 二 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练习题及解答
![(完整word版)第 二 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练习题及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7851c02dd15abe23492f4dc3.png)
第 二 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一、思考题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简述判断的依据(1)状态给定后,状态函数就有定值,状态函数固定后,状态也就固定了。
答:是对的。
因为状态函数是状态的单值函数。
(2)状态改变后,状态函数一定都改变.答:是错的。
因为只要有一个状态函数变了,状态也就变了,但并不是所有的状态函数都得变。
(3)因为ΔU=Q V ,ΔH=Q p ,所以Q V ,Q p 是特定条件下的状态函数? 这种说法对吗?答:是错的。
DU,DH 本身不是状态函数,仅是状态函数的变量,只有在特定条件下与Q V ,Q p 的数值相等,所以Q V ,Q p 不是状态函数。
(4)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因为能量不会无中生有,所以一个系统如要对外做功,必须从外界吸收热量。
答:是错的。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U Q W ∆=+,它不仅说明热力学能(ΔU)、热(Q )和功(W )之间可以转化,有表述了它们转化是的定量关系,即能量守恒定律。
所以功的转化形式不仅有热,也可转化为热力学能系。
(5)在等压下,用机械搅拌某绝热容器中的液体,是液体的温度上升,这时ΔH=Q p =0 答:是错的。
这虽然是一个等压过程,而此过程存在机械功,即W f ≠0,所以ΔH≠Q p 。
(6)某一化学反应在烧杯中进行,热效应为Q 1,焓变为ΔH 1。
如将化学反应安排成反应相同的可逆电池,使化学反应和电池反应的始态和终态形同,这时热效应为Q 2,焓变为ΔH 2,则ΔH 1=ΔH 2。
答:是对的。
Q 是非状态函数,由于经过的途径不同,则Q 值不同,焓(H )是状态函数,只要始终态相同,不考虑所经过的过程,则两焓变值DH 1和DH 2相等.2 . 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原因(1)可逆热机的效率最高,在其它条件相同的前提下,用可逆热机去牵引货车,能否使火车的速度加快? 答?不能。
热机效率hQ W-=η是指从高温热源所吸收的热最大的转换成对环境所做的功。
但可逆热机循环一周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所需时间是无限长.又由v F tWP ⨯==可推出v 无限小.因此用可逆热机牵引火车的做法是不实际的,不能增加火车的速度,只会降低。
仪器分析第二章思考题详解
![仪器分析第二章思考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fbf6c732ed630b1c59eeb538.png)
2.内标法 当只需测定试样中某几个组份.或试样中所有组份不可能全 部出峰时,可采用内标法.具体做法是:准确称取样品,加入一定量某 种纯物质作为内标物,然后进行色谱分析.根据被测物和内标物在色谱 图上相应的峰面积(或峰高))和相对校正因子.求出某组分的含量. 内标法是通过测量内标物与欲测组份的峰面积的相对值来进行计算的, 因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操作条件等的变化所引起的误差. 内标法的要求是:内标物必须是待测试样中不存在的;内标峰应与试 样峰分开,并尽量接近欲分析的组份. 内标法的缺点是在试样中增加了一个内标物,常常会对分离造成一定的 困难。
22.分析某种试样时,两个组分的相对保留值r21=1.11, 柱的 有效塔板高度H=1mm,需要多长的色谱柱才能完全分离? 解:根据公式
1 R= 4
L 1 ( ) H eff
得L=3.665m
25. 丙烯和丁烯的混合物进入气相色谱柱得到如下数据:
组分 空气 丙烯(P) 丁烯(B)
保留时间/min 0.5 3.5 4.8
7. 当下述参数改变时: (1)增大分配比,(2) 流动相速度增加, (3) 减小相比, (4) 提高柱温,是否会使色谱峰变窄?为什么? 答:(1)保留时间延长,峰形变宽
(2)保留时间缩短,峰形变窄
(3)保留时间延长,峰形变宽 (4)保留时间缩短,峰形变窄
8.为什么可用分离度R作为色谱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
该法的主要优点是:简便、准确;操作条件(如进样量,流速等)变化 时,对分析结果影响较小.这种方法常用于常量分析,尤其适合于进样 量很少而其体积不易准确测量的液体样品.
20.在一根2 m长的色谱柱上,分析一个混合物,得到以下数据:苯、 甲苯、及乙苯的保留时间分别为 1 ’ 20 “ , 2 ‘ 2 ”及 3 ’ 1 “ ;半峰宽为 0.211cm, 0.291cm, 0.409cm,已知记录纸速为1200mm.h-1, 求 色谱柱对每种组分的理论塔板数及塔板高度。
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习题答案 第二章
![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习题答案 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ca018b67b84ae45c3b358c1b.png)
第2章 思考题与习题2-1 某一标尺为0~1000℃的温度计出厂前经校验得到如下数据: 标准表读数/℃ 0 200 400 600 800 1000 被校表读数/℃2014026048061001求:1)该表最大绝对误差;2)该表精度;3)如果工艺允许最大测量误差为±5℃,该表是否能用?2-2 一台压力表量程为0~10MPa ,经校验有以下测量结果: 标准表读数/MPa 0 2 4 6 8 10 被校表读数/MPa正行程 0 1.98 3.96 5.94 7.97 9.99 反行程2.024.036.068.0310.01求:1)变差;2)基本误差;3)该表是否符合1.0级精度?2-3 某压力表的测量范围为0~10MPa ,精度等级为1.0级。
试问此压力表允许的最大绝对误差是多少?若用标准压力计来校验该压力表,在校验点为5MPa 时,标准压力计上读数为5.08MPa ,试问被校压力表在这一点上是否符合1级精度,为什么?解答: 1)基本误差δ=100%⨯最大绝对误差∆max =0.01×10=0.1MPa 2)校验点为5 MPa 时的基本误差:%8.0%10010508.5=⨯-=δ0.8%<1% ,所以符合1.0级表。
2-4 为什么测量仪表的测量范围要根据被测量大小来选取?选一台量程很大的仪表来测量很小的参数值有什么问题?解答: 1) 2)2-5 有两块直流电流表,它们的精度和量程分别为1) 1.0级,0~250mA 2)2.5级,0~75mA现要测量50mA 的直流电流,从准确性、经济性考虑哪块表更合适? 解答:分析它们的最大误差:1)∆max =250×1%=2.5mA ;%5%100505.2±=⨯±=δ2)∆max =75×2.5%=1.875mA ;%75.3%10050875.1±=⨯±=δ选择2.5级,0~75mA 的表。
(完整版)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习题答案第二章
![(完整版)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习题答案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7ca26fb5af45b307e971975b.png)
第2章 思考题与习题2-1 某一标尺为0~1000℃的温度计出厂前经校验得到如下数据: 标准表读数/℃ 0 200 400 600 800 1000 被校表读数/℃20140260480610012)该表精度;3)如果工艺允许最大测量误差为±5℃,该表是否能用?2-2 一台压力表量程为0~10MPa ,经校验有以下测量结果: 标准表读数/MPa 0 2 4 6 8 10 被校表读数/MPa正行程 0 1.98 3.96 5.94 7.97 9.99 反行程2.024.036.068.0310.012)基本误差;3)该表是否符合1.0级精度?2-3 某压力表的测量范围为0~10MPa ,精度等级为1.0级。
试问此压力表允许的最大绝对误差是多少?若用标准压力计来校验该压力表,在校验点为5MPa 时,标准压力计上读数为5.08MPa ,试问被校压力表在这一点上是否符合1级精度,为什么?解答: 1)基本误差δ=100%⨯最大绝对误差∆max =0.01×10=0.1MPa 2)校验点为5 MPa 时的基本误差:%8.0%10010508.5=⨯-=δ 0.8%<1% ,所以符合1.0级表。
2-4 为什么测量仪表的测量范围要根据被测量大小来选取?选一台量程很大的仪表来测量很小的参数值有什么问题?解答: 1) 2)2-5 有两块直流电流表,它们的精度和量程分别为1) 1.0级,0~250mA 2)2.5级,0~75mA现要测量50mA 的直流电流,从准确性、经济性考虑哪块表更合适? 解答:分析它们的最大误差:1)∆max =250×1%=2.5mA ;%5%100505.2±=⨯±=δ 2)∆max =75×2.5%=1.875mA ;%75.3%10050875.1±=⨯±=δ 选择2.5级,0~75mA 的表。
2-11 某DDZ-Ⅲ型温度变送器输入量程为200~1000℃,输出为4~20mA 。
理论力学(周衍柏第三版)思考题习题答案
![理论力学(周衍柏第三版)思考题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d5803ffad6195f312ba642.png)
阿第一章思考题解答1.1答:平均速度是运动质点在某一时间间隔t t t ∆+→内位矢大小和方向改变的平均快慢速度,其方向沿位移的方向即沿t ∆对应的轨迹割线方向;瞬时速度是运动质点在某时刻或某未知位矢和方向变化的快慢程度其方向沿该时刻质点所在点轨迹的切线方向。
在0→∆t 的极限情况,二者一致,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二者也一致的。
1.2答:质点运动时,径向速度r V 和横向速度θV 的大小、方向都改变,而r a 中的r 只反映了r V 本身大小的改变,θa 中的θθ r r +只是θV 本身大小的改变。
事实上,横向速度θV 方向的改变会引起径向速度r V 大小大改变,2θ r -就是反映这种改变的加速度分量;经向速度rV 的方向改变也引起θV 的大小改变,另一个θr 即为反映这种改变的加速度分量,故2θ r r a r -=,.2θθθr r a +=。
这表示质点的径向与横向运动在相互影响,它们一起才能完整地描述质点的运动变化情况1.3答:内禀方程中,n a 是由于速度方向的改变产生的,在空间曲线中,由于a 恒位于密切面内,速度v 总是沿轨迹的切线方向,而n a 垂直于v 指向曲线凹陷一方,故n a 总是沿助法线方向。
质点沿空间曲线运动时,0,0≠=b b F a z 何与牛顿运动定律不矛盾。
因质点除受作用力F ,还受到被动的约反作用力R ,二者在副法线方向的分量成平衡力0=+b b R F ,故0=b a 符合牛顿运动率。
有人会问:约束反作用力靠谁施加,当然是与质点接触的周围其他物体由于受到质点的作用而对质点产生的反作用力。
有人也许还会问:某时刻若b b R F 与大小不等,b a 就不为零了?当然是这样,但此时刻质点受合力的方向与原来不同,质点的位置也在改变,副法线在空间中方位也不再是原来b a 所在的方位,又有了新的副法线,在新的副法线上仍满足00==+b b b a R F 即。
这反映了牛顿定律得瞬时性和矢量性,也反映了自然坐标系的方向虽质点的运动而变。
审计学习题与解答第2章
![审计学习题与解答第2章](https://img.taocdn.com/s3/m/8fc58dc88bd63186bcebbc0b.png)
第二章审计目标和对象第一部分习题一、思考题1.你如何理解审计目标?审计总目标与具体目标存在什么关系?2.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认定分为哪几类?其具体内容是什么?3.财务报表审计和特殊目的审计业务的区别是什么?4.你如何理解审计对象?审计对象应该包括哪些内容?二、名词解释1.审计目标2.审计总目标3.审计具体目标4.管理层认定5. 特殊目的审计6.审计对象三、单项选择题1、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发表的审计意见。
A.会计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B.经济活动C.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D.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2、财务报表审计属于()鉴证业务。
A. 合理保证B. 部分保证C. 有限保证D. 全面保证3、甲公司将2009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列入2008年度的财务报表,则其2008年度财务报表存在错误的认定是()。
A.截止B.计价或分摊C.发生D.完整性4、注册会计师应当确认被审计单位的资产是否均按历史成本入账,这是为了证实资产的()认定。
A.存在或发生B.完整性C.计价与分摊D.表达与披露5、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旨在()。
A. 对财务报表提供认证B. 解决受托者的经济责任C. 完成审计工作责任D. 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赖程度6、()认定是指交易和事项发生的金额均已包括。
A.存在或发生B.完整性C.截止D.表达与披露7、()认定是指资产负债表所列的各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在资产负债表是存在的。
A.存在B.完整性C.截止D. 计价和分摊8、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关于固定资产“完整性”的认定,与( )。
A. 固定资产的低估和高估都有关B. 固定资产的高估有关C. 固定资产的低估有关D. 固定资产的低估和高估都无关9、“权利和义务”认定只与()的组成要素有关。
A、资产负债表B、利润表C、现金流量表D、全部财务报表10、注册会计师应当确认被审计单位的资产是否均按历史成本入账,这是为了证实资产的( )认定。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第2章习题与思考题参考解答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第2章习题与思考题参考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4e9d6d47102de2bd97058856.png)
第2章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环节习题与思考题1.自锁环节怎样组成?它起什么作用?并具有什么功能?答:在连续控制中,将接触器的常开辅助触头QA与自复位启动按钮SF并联,即可形成自锁环节。
当启动按钮SF松开后,接触器QA的线圈通过其辅助常开触头的闭合仍继续保持通电,从而保证电动机的连续运行。
这种依靠接触器自身辅助常开触头而使线圈保持通电的控制方式,称自锁或自保。
起到自锁作用的辅助常开触头称自锁触头。
所以自锁环节的功能就是在启动按钮松开后,能够保持接触器线圈一直通电,使电动机连续运行。
2•什么是互锁环节?它起到什么作用?答:控制线路要求QA1与QA2不能同时通电时,为此要求线路设置必要的联锁环节。
将其中一个接触器的常闭触头串入另一个接触器线圈电路中,则任何一个接触器先通电后,即使按下相反方向的启动按钮,另一个接触器也无法通电,这种利用两个接触器的辅助常闭触头互相控制的方式,叫电气互锁,或叫电气联锁。
起互锁作用的常闭触头叫互锁触头。
复合按钮的常闭触头同样也可起到互锁的作用,这样的互锁叫机械互锁。
利用成对使用的机械联锁接触器,加上电气互锁,可形成机械、电气双重互锁。
互锁环节的作用就是防止QA1与QA2同时通电造成电源短路等危险。
3. 分析如图2-50所示线路中,哪种线路能实现电动机正常连续运行和停止?哪种不能?为什么?(b )kMrpSBKMKM(d )(e )KMSB1,接触器KM 线圈通电〒SR_____ a ____________KM(a )图2-50习题3图答:(C )和(门能实现电动机正常连续运行和停止,因为按下 并自锁,电动机连续运行;按下SB ,KM 线圈断电,电动机停止。
其他则不能,因为图(a )接触器KM 线圈不能得电,故不能启动;图(b )能启动连续运行,但不能切断接触器线圈供电,即不能停止;图(d )会引起电源短路;图(e )线圈不能保持连续通电。
(图中,SB1为启动按钮开关,SB 为停止按钮开关。
第二章习题解答
![第二章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990cdc5c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d1.png)
第二章习题解答第二章思考题1 试写出导热傅里叶定律的一般形式,并说明其中各个符号的意义。
答:傅立叶定律的一般形式为:nx t gradt q-=λλ=-,其中:gradt 为空间某点的温度梯度;n是通过该点的等温线上的法向单位矢量,指向温度升高的方向;q 为该处的热流密度矢量。
2 已知导热物体中某点在x,y,z 三个方向上的热流密度分别为y x q q ,及z q ,如何获得该点的热密度矢量?答:k q j q i q q z y x ?+?+?=,其中k j i,,分别为三个方向的单位矢量量。
3 试说明得出导热微分方程所依据的基本定律。
答:导热微分方程式所依据的基本定律有:傅立叶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4 试分别用数学语言将传热学术语说明导热问题三种类型的边界条件。
答:① 第一类边界条件:)(01ττf t w =>时,② 第二类边界条件:)()(02τλτf x tw =??->时③ 第三类边界条件:)()(f w w t t h x t-=??-λ5 试说明串联热阻叠加原则的内容及其使用条件。
答:在一个串联的热量传递过程中,如果通过每个环节的热流量都相同,则各串联环节的总热阻等于各串联环节热阻的和。
使用条件是对于各个传热环节的传热面积必须相等。
7.通过圆筒壁的导热量仅与内、外半径之比有关而与半径的绝对值无关,而通过球壳的导热量计算式却与半径的绝对值有关,怎样理解?答:因为通过圆筒壁的导热热阻仅和圆筒壁的内外半径比值有关,而通过球壳的导热热阻却和球壳的绝对直径有关,所以绝对半径不同时,导热量不一样。
6 发生在一个短圆柱中的导热问题,在下列哪些情形下可以按一维问题来处理?答:当采用圆柱坐标系,沿半径方向的导热就可以按一维问题来处理。
8 扩展表面中的导热问题可以按一维问题来处理的条件是什么?有人认为,只要扩展表面细长,就可按一维问题来处理,你同意这种观点吗?答:只要满足等截面的直肋,就可按一维问题来处理。
土力学第二章习题解答
![土力学第二章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f9baed95c850ad02de8041fe.png)
习题
如果按下面的组合可以吗?
√
返回主页
梯形下部矩形荷载贡献的附加应力为: 0.084×4×100=33.6kPa 一半三角形荷载贡献的附加应力为: 33.6÷2=16.8kPa B建筑贡献的附加应力为: p( K大-K下- K左+K小) =300×(0.237-0.2019-0.2034+0.1752) =2.67kPa z=2.67+16.8+33.6=53.07kPa
p max
2F G
3ab
2000 3 2 4 0.8908
301 kPa
2
习题
习题3
解:本题的关键是A建筑物上的荷载是一 个梯形荷载,计算时,应按下面图中的 划分方法,将梯形荷载化为一个矩形荷 载和一个三角形荷载。在计算三角形中 间的应力时,再加一个三角形成一个矩 形,求矩形的再除以2即可。具体如下:
返回主页
习题
根据基础底面的实测压力分布图可知,基 础底面压力呈各种曲线,应用不便,鉴 于目前尚无精确而又简便的方法计算, 通常采用直线分布计算。
返回主页
习题
思考题3 计算地基附加应力时有哪些基本 假定?这些假定是否合理可行?
答:1 基础刚度为0;即基底作用的是柔性荷载; 2 地基是连续、均匀、各项同性的线性变形半 无限体。
习题
习题4
答:应首先求出基底附加应力,基底附加 应力的计算公式为:P0=p-0d。求p中的 G时用的是基础及回填土的平均容重20, 而减去自重应力时的容重是地基土的真 实容重。
□具体看下面:
返回主页
G 41.520 120
基底附加应力p 1988120181.5 500k N/ m 4
下面根据表2 5均布竖向条形荷载的加附应时,应力应变之间 近乎直线关系,在目前还没有精确、简 单成熟的计算方法时,还采用上述弹性 理论的假定。
12-9第2章部分习题解答
![12-9第2章部分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10b8bf25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96.png)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部分习题解答P52 第二章思考题与习题2.2 试述转速图的构成内容和绘制方法。
答:转速图的构成内容(p20):等距竖线表示传动轴;等距水平线表示各轴转速;圆圈表示转速;圆点之间的连线(射线)表示传动副的传动比。
转速图的绘制方法(p26):先写出传动结构式,确定主轴各级转速和公比,画出等距横线和竖线,确定各轴上的转速,连接这些转速即可。
2.3 试述转速图与结构网的异同之处。
(p23)答:结构网是转速图的抽象,结构网和转速图都表示传动比的关系,但结构网表示的是相对关系,不表示转速的具体数值,而转速图表示的是具体转速数值,结构网可画成对称形式,转速图并不一定是对称结构,一个结构网对应几种不同的转速图。
2.4 拟定转速图时,何谓“前密后疏”、“前多后少”、“前缓后急”的原则。
答:“前密后疏”的原则(p24):在转速图中前面的变速组斜线间开口小(即紧密),后面的传动轴斜线间开口大(即松疏)。
“前多后少”的原则(p24):在转速图上,将传动副较多的变速组安排在传动顺序前面,传动副较少的变速组安排在传动顺序后面。
“前缓后急”的原则(p25):在转速图上,降速传动时将前面的变速组速比下降较缓和,后面的变速组速比下降较急切。
2.5 拟定转速图的五项原则是什么?(p23-25)答:1) 每一变速组内传动副的数目为2或者3;2) 在传动顺序上各变速组应按“前多后少”的原则排列;3) 在转速扩大顺序上应按“前密后疏”的原则;4) 各变速组的变速范围不应超过最大的变速范围;5) 合理分配传动比,降速传动采用“前缓后急”的原则,升速传动采用“前急后缓”的原则。
2.6 在等比数列传动系统中,系统总转速范围与各变速组的变速范围有什么关系?与主轴的转速级数有什么关系?答:在等比数列传动系统中,系统总转速范围R n 与各变速组的变速范围r 0, r 1, r 2, r 3……的关系是:0123=......n z R r rr r r (2.3)在等比数列传动系统中,系统总转速范围R n 与主轴的转速级数Z 的关系是:-1=Z n R ϕ (1.5)2.7 为什么在辅助运动系统中对于u max ,u min 的限制可以放宽一些?答:主传动的速比的变速范围一般为为2≤u 主≤1/4,而进给传动速比一般为2.8≤u 进≤1/5,因为进给传动系统传递功率较小、速度较低,所以进给传动的u max ,u min 的限制可以放宽一些。
【电力电子技术习题解答】期末考试题库第2章
![【电力电子技术习题解答】期末考试题库第2章](https://img.taocdn.com/s3/m/c72086b3b90d6c85ec3ac6b1.png)
第2章 思考题与习题2.1晶闸管的导通条件是什么? 导通后流过晶闸管的电流和负载上的电压由什么决定? 答:晶闸管的导通条件是:晶闸管阳极和阳极间施加正向电压,并在门极和阳极间施加正向触发电压和电流(或脉冲)。
导通后流过晶闸管的电流由负载阻抗决定,负载上电压由输入阳极电压U A 决定。
2.2晶闸管的关断条件是什么? 如何实现? 晶闸管处于阻断状态时其两端的电压大小由什么决定?答:晶闸管的关断条件是:要使晶闸管由正向导通状态转变为阻断状态,可采用阳极电压反向使阳极电流I A 减小,I A 下降到维持电流I H 以下时,晶闸管内部建立的正反馈无法进行。
进而实现晶闸管的关断,其两端电压大小由电源电压U A 决定。
2.3温度升高时,晶闸管的触发电流、正反向漏电流、维持电流以及正向转折电压和反向击穿电压如何变化?答:温度升高时,晶闸管的触发电流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正反向漏电流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维持电流I H 会减小,正向转折电压和反向击穿电压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2.4晶闸管的非正常导通方式有哪几种?答:非正常导通方式有:(1) I g =0,阳极电压升高至相当高的数值;(1) 阳极电压上升率du/dt 过高;(3) 结温过高。
2.5请简述晶闸管的关断时间定义。
答:晶闸管从正向阳极电流下降为零到它恢复正向阻断能力所需的这段时间称为关断时间。
即gr rr q t t t +=。
2.6试说明晶闸管有哪些派生器件?答:快速晶闸管、双向晶闸管、逆导晶闸管、光控晶闸管等。
2.7请简述光控晶闸管的有关特征。
答:光控晶闸管是在普通晶闸管的门极区集成了一个光电二极管,在光的照射下,光电二极管电流增加,此电流便可作为门极电触发电流使晶闸管开通。
主要用于高压大功率场合。
2.8型号为KP100-3,维持电流I H =4mA 的晶闸管,使用在图题2.8所示电路中是否合理,为什么?(暂不考虑电压电流裕量)图题2.8答:(a )因为H A I mA K VI <=Ω=250100,所以不合理。
电工技术(第四版高教版)思考题及习题解答:第二章 电路分析方法 席时达 编.doc
![电工技术(第四版高教版)思考题及习题解答:第二章 电路分析方法 席时达 编.doc](https://img.taocdn.com/s3/m/56c470c5c850ad02de8041f1.png)
第二章电路分析方法2-1-1 图2-1中两个电路N1、N2,一个是1V的电压源,一个是1A的电流源,当接入1Ω电阻时,显然,两个电路输出的电压都是1V,电流都是1A,功率当然也是1W。
那么,能不能说这两个电路是等效的呢?[答] 只能说这两个电路对1Ω的负载等效,但它们的外特性并不相同,故不能说这两个电路是等效的。
2-1-2一只220V、40W的白炽灯与一只220V、100W的白炽灯并联接于220V的电源上,哪个亮?若串联接于220V的电源上,哪个亮?为什么?[答]一只220V、40W的白炽灯与一只220V、100W的白炽灯并联接于220V的电源上,两个灯所接的电压都符合额定电压,故都能正常工作,这时100W的灯较亮;若串联接于220V的电源上,两个灯分到的电压之和等于220V,每个都低于额定电压,故不能正常工作,这时40W的灯相对较亮,因为串联的电流相等,而40W白炽灯的电阻较大,故取用的功率也相对较大。
2-1-3通常电灯开得越多,总负载电阻越大还是越小?总负载越大还是越小?为什么?[答]通常电灯开得越多,总负载电阻越小,总负载越大。
因为通常电灯都是并联的,并联的电阻越多,其等效电阻(即总负载电阻)越小,总电流越大,消耗的总功率也越大,即总负载越大。
2-1-4 求图2-2 (a)、(b)两个电路中A、B间的等效电阻R AB。
思考题解答图2-1[答] 将图2-2重新画成如图2-3所示,即可得(a) R AB =4444+⨯Ω+8888⨯⨯Ω=2Ω+4Ω=6Ω (b) R AB =36Ω+6=8Ω2-1-5 图2-4所示各电路中的电压U或电流I是多少?[答] (a)多个相同理想电压源并联,其等效电压源的电压等于每一个理想电压源的电压。
故U=10V 。
(b) 理想电压源与非理想电压源支路并联,其等效电路就是原来的理想电压源。
故U=10V 。
(c) 多个相同理想电流源串联,其等效理想电流源的电流等于每一个理想电流源的电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 负荷计算2-1 什么叫负荷曲线?有哪几种?与负荷曲线有关的物理量有哪些?答:负荷曲线是表征电力负荷随时间变动情况的一种图形,反映了用户用电的特点和规律。
负荷曲线按负荷的功率性质不同,分有功负荷和无功负荷曲线;按时间单位的不同,分日负荷曲线和年负荷曲线;按负荷对象不同,分用户,车间或某类设备负荷曲线。
与负荷曲线有关的物理量有:年最大负荷和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平均负荷和负荷系数。
2-2 什么叫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什么叫年最大负荷和年平均负荷?什么叫负荷系数? 答: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是指负荷以年最大负荷max P 持续运行一段时间后,消耗的电能恰好等于该电力负荷全年实际消耗的电能,这段时间就是最大负荷利用小时。
年最大负荷max P 指全年中负荷最大的工作班内(为防偶然性,这样的工作班至少要在负荷最大的月份出现2~3次)30分钟平均功率的最大值,因此年最大负荷有时也称为30分钟最大负荷30P 。
负荷系数L K 是指平均负荷与最大负荷的比值。
2-3 什么叫计算负荷?为什么计算负荷通常采用30min 最大负荷?正确确定计算负荷有何意义? 答:计算负荷是指导体中通过一个等效负荷时,导体的最高温升正好和通过实际的变动负荷时产生的最高温升相等,该等效负荷就称为计算负荷。
导体通过电流达到稳定温升的时间大约为(3~4)τ,τ为发热时间常数。
对中小截面的导体,其τ约为10min 左右,故截流倒替约经 30min 后达到稳定温升值。
但是,由于较大截面的导体发热时间常数往往大于10min ,30min 还不能达到稳定温升。
由此可见,计算负荷 Pc 实际上与30min 最大负荷基本是相当的。
计算负荷是供电设计计算的基本依据。
计算负荷的确定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电气设备和导线电缆的选择是否合理。
计算负荷不能定得太大,否则选择的电气设备和导线电缆将会过大而造成投资和有色金属的浪费;计算负荷也不能定得太小,否则选择的电气设备和导线电缆将会长期处于过负荷运行,增加电能损耗,产生过热,导致绝缘体过早老化甚至烧毁。
2-4 各工作制用电设备的设备容量如何确定?答:长期工作制和短期工作制的设备容量就是该设备的铭牌额定功率,即Pe=PN 。
反复短时工作制的设备容量是指某负荷持续率下的额定功率换算到统一的负荷持续率下的功率。
2-5 需要系数的含义是什么?答:所有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荷并不等于其设备容量,两者之间存在一个比值关系,因此需要引进需要系数的概念,即:c d e P K P =。
式中,Kd 为需要系数;Pc 为计算负荷;Pe 为设备容量。
形成该系数的原因有:用电设备的设备容量是指输出容量,它与输入容量之间有一个平均效率;用电设备不一定满负荷运行,因此引入负荷系数L K ;用电设备本身及配电线路有功率损耗,所以引进一个线路平均效率WL η;用电设备组的所有设备不一定同时运行,故引入一个同时系数∑K 。
故需要系数可表达为WLN Ld K K K ηη∑=2-6 确定计算负荷的估算法、需要系数法、二项式法和利用系数法各有什么特点?各适合哪些场合? 答:估算法实为指标法,其特点是进行方案比较时很方便,适用于做任务书或初步设计阶段。
需要系数法,其特点是简单方便,计算负荷计算结果较符合实际,而且长期使用已积累了各种设备的需要系数。
因此,需要系数法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确定计算负荷的基本方法。
但是,把需要系数看作与一组设备中设备的多少及容量是否相差悬殊等都无关的固定值,这就考虑不全面。
实际上只有当设备台数较多、没有特大型用电设备时,表中的需要系数的值才较符合实际。
所以,需要系数法普遍应用于用户和大型车间变电所的负荷计算 二项式法其特点是既考虑了用电设备的平均负荷,又考虑了几台最大用电设备引起的附加负荷,其计算的结果比按需要系数法计算的结果大得多,适用于容量差别悬殊的用电设备的负荷计算;利用系数法计算精度高,用电设备台数少且容量相差悬殊时亦然,但计算过程较繁,尤其是有效台数的演算,故适宜利用计算机的统计运算。
利用系数法是以概率论为基础,以此法来求计算负荷。
利用系数定义为用电设备组的平均负荷与用电设备组的设备总容量之比。
计算时,先将设备总容量乘利用系数求出用电设备组在最大负荷班的平均负荷,再求平均利用系数和用电设备有效台数,据此确定最大系数,最终求得计算负荷。
该方法计算过程较繁,适合计算机计算,尚未得到普遍应用。
2-7 在确定多组用电设备总的视在计算负荷和计算电流时,可否将各组的视在计算负荷和计算电流分别直接相加?为什么?应如何正确计算?答:不可以,因为各用电设备组的功率因数不同。
需要考虑用电设备各组的最大负荷不同时出现的因素,因此在确定总计算负荷时,将各组的有功和无功计算负荷分别相加乘以同时系数,得到总的有功负荷和无功负荷,再根据总的有功负荷和无功负荷计算总的视在计算负荷和计算电流。
2-8 在接有单相用电设备的三相线路中, 什么情况下可将单相设备与三相设备综合按三相负荷的计算方法计算确定负荷? 而在什么情况下应进行单相负荷计算? 答: 三相线路中单相设备的总容量不超过三相总容量的15%时,单相设备可按三相负荷平衡计算。
三相线路中单相设备的总容量超过三相总容量的15%时,应把单相设备容量换算为等效三相设备容量,再算出三相等效计算负荷。
2-9如何分配单相(220伏,380伏)用电设备,使计算负荷最小?如何将单相负荷简便地换算成三相负荷?答:单相设备应尽可能地均匀分布在三相上,以使三相负荷保持平衡,可使计算负荷最小。
单相负荷这样换算:⑴当单相设备的总容量不超过三相总容量的15%,单相设备按三相负荷平衡来计算。
⑵当单相设备的总容量超过三相总容量的15%,应该换成等效三相设备容量,再算出三相等效计算负荷。
2-10 电力变压器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损耗各如何计算?其中哪些损耗是与负荷无关的?哪些损耗与负荷有关?按简化公式如何计算? 答:电力变压器的有功功率损耗为:或 20L k TK P P P ∆+∆=∆ 无功功率损耗为:或20100%100%[Lk N T K U I S Q +=∆式中,SN 为变压器的额定容量;Sc 为变压器的计算负荷;KL 为变压器的负荷率;△P0为空载损耗;△Pk 为短路损耗;I0%为变压器空载电流占额定电流的百分值;Uk%为变压器短路电压百分值。
空载有功功率损耗和空载无功功率损耗与负荷无关,负载有功功率损耗和负载无功功率损耗与负荷有关。
2-11 什么叫平均功率因数和最大负荷时功率因数?各如何计算?各有何用途?答:1.平均功率因数是指在某一时间内的平均功率因数,也称加权平均功率因数。
平均功率因数的计算: (1)由消耗的电能计算式中,Wa 为某一时间内消耗的有功电能(可由有功电度表读出);Wr 为某一时间内消 耗的无功电能(可由无功电度表读出)。
若用户在电费计量点装设感性和容性的无功电度表来分别计量感性无功电能(WaL )和容性无功电能(Wrc ),按以下公式计算:(2)由计算负荷计算222)(11)()(cos c c c c cav av av P Q Q P P S P αββααϕ+=+==200)(Nc N L T S S P P P P P ∆+∆=∆+∆=∆])(100%100%[)(20200Nc k N N c N T S SU I S S S Q Q Q Q Q +=∆+∆=∆+∆=∆2222222)(11)()(cos ra r a a r a aaVav avav W W W W W tW t W t W Q P P +=+=+=+=ϕ22)(cos rL rc r aav W W W W ++=ϕ式中,α为有功负荷系数(一般为0.7~0.75);β为无功负荷系数(一般为0.76~0.82)。
供电部门根据月平均功率因数调整用户的电费电价,即实行高奖低罚的奖惩制度。
2.最大负荷时的功率因数是指在年最大负荷时的功率因数。
最大负荷时功率因数计算:式中,C P 最大有功计算负荷,C Q 最大无功计算负荷。
2-12 进行无功功率补偿,提高功率因数,有什么意义?如何确定无功补偿容量? 答:无功功率补偿可以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电能损耗, 降低电压损失,提高供电设备利用率。
补偿容量计算:(1) 采用固定补偿cc av av1av2Q P tg tg ϕϕ=(-)式中,Qcc 为补偿容量;Pav 为平均有功负荷,Pav =αPc 或Wa/t ,Pc 为负荷计算得到的有功计算负荷,α为有功负荷系数,Wa 为时间t 内消耗的电能; tg φav1为补偿前平均功率因数角的正切值;tg φav2为补偿后平均功率因数角的正切值;tg φav1-tg φav2称为补偿率,可用△qc 表示 (2)采用自动补偿Qcc=Pc (tg φ1-tg φ2)2-13 提高自然功率因素有哪些常用的方法?它们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提高自然功率因素的主要方法有:1. 合理选择电动机的规格、型号2. 防止电动机空载运行3. 保证电动机的检修质量4. 合理选择变压器的容量5. 交流接触器的节电运行它们的基本原理是在不添置任何补偿设备的情况下,采用科学措施减少用电设备的无功 功率的需要量,使供配电系统总功率因素提高。
2-14 并联电容器的补偿的装设有几种?各有何特点?适用于什么场合? 答:并联电容器的补偿的装设有一下几种:1. 高压集中补偿,指将高压电容器组集中装设在总降压变电所的6~10kV 母线上。
该 补偿方式只能补偿总降压变电所的6~10kV 母线之前的供配电系统中由无功功率产生的影响,而对无功功率在即也内部的供配电系统中引起的损耗无法补偿,因此补偿范围最小,经济效果较后两种补偿方式差。
但由于装设集中,运行条件较好,维护管理方便,投资较少。
且总降压变电所6~10kV 母线停电机会少,因此电容器利用率高。
这种方式在一些大中型企业中应用相当普遍。
2. 低压集中补偿,是指将低压电容器集中装设在车间变电所或建筑物变电所的低压母 线上。
该补偿方式只能补偿车间变电所或建筑物变电所低压母线前变电器和高压配电线路及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对变电所低压母线后的设备则不起补偿作用。
但其补偿范围比高压集中补偿要大,而且该补偿方式能使变压器的视在功率减小,从而使变压器的容量可选得较小,C C c Q P =ϕcos因此比较经济。
这种低压电容器补偿屏一般可安装在低压配电室内,运行维护安全方便。
该补偿方式在用户中应用相当普遍。
3. 单独就地补偿(个别补偿或分散补偿),是指在个别功率因素较低的设备旁边装设 补偿电容器组。
该补偿方式能补偿安装部位以前的所有设备,因此补偿范围最大,效果最好。
但投资较大,而且如果被补偿的设备停止运行的话,电容器组也被切除,电容器的利用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