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的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
摘要: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后,维也纳体系随之土崩瓦解,欧洲大陆上的国际新格局逐渐浮出水面。针对新形势,宰相俾斯麦构建一个以孤立法国为核心的大陆政策,使得欧洲大陆保持均势局面。
关键词:德国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
正文:
俾斯麦的大陆政策指统一后的德国将发展战略的重点放在欧洲大陆上,针对德国本国、英国、法国、俄国、奥匈帝国等国家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利用这些国家的突出矛盾采取自制政策,大陆均势,孤立法国等方式,为其之后的发展扫清道路。普法战争之后的俾斯麦实行的外交政策具有欧洲争霸的性质。他力图遏制法国,为此拉拢俄国,挑起法俄之间的矛盾,并且拉拢奥匈帝国,防范俄国的向欧洲西部与南部扩张,加剧英国与俄国在世界各地的对抗。大陆政策在保证德国的安全稳定,维护欧洲大陆的均势格局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因此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的推行是成功的。这里所要说的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的形成,主要是分析德国大陆联盟体系的形成与其所处的欧洲国际局势、地理政治环境,以及俾斯麦的个性对这一体系的影响。
1、大陆联盟体系的客观背景
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在外交上匠心独运地筹划了三次王朝战争,利用丹麦政府不顾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两公国的传统历史地位并公然违背国际公约,与奥地利进行合作挑起丹麦战争,成为德国统一的第一步。接下来的普奥联合在三公国(两公国与劳恩堡公国)的管理上的矛盾成为普奥战争的发难借口,同时拉拢俄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为德意志的统一前进了一大步。这两次战争的胜利并没有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德国统一的问题,只有解决法国的阻碍并寻找可为英俄两国接受的时机。普鲁士推行媚俄政策,不失时机地利用欧洲各大国之间的关系,孤立法国。最后再利用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使普法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普法战争爆发后,准备充分的普鲁士很快便击败了腐朽孤立无援的法国。
战争的胜利使得德国完成统一大业,但是,此时德国的统一已不光是德国的问题,而是一个牵涉到欧洲政治格局变化的国际性问题。俾斯麦深知一个强大的德意志崛起,对国际局势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这突如其来的巨变使得邻国焦虑不安。德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虽无法与英国等大国相抗衡,但其实力使各国或多或少地感到威胁。新生的德国不得不考虑这复杂的局势,若是欧洲各国特别是法俄群起而攻之,德国便不能与之对抗。俾斯麦开始权衡利弊,构建一个利于新生德国生存与发展的联盟体系。
此时,欧洲各大国的情况较为复杂。下面具体地分析一下各国的情况。
法国方面:普法战争中德国靠牺牲法国成为一个欧洲强国,《法兰克福合约》的签订,法国失去矿产区阿尔萨斯和洛林,赔款50亿法郎。法国与德国的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甚至结下了德法之间的民族仇恨。法德矛盾成为欧洲列强矛盾中最明显的矛盾。战争结束后的短短几年里,法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以弥补战争失败的后果,不仅重新组建了军队,还提前还清战争赔款。这对德国来说绝对是首当其冲的威胁。德国有了法国这一明显的敌手,德国便不能再到处树敌而孤立自己。
英国方面:在欧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直以来都为了维持大陆均势而努
力的英国以维护海外利益为主要目的,德意志的崛起并不是一年两年的便能完成的,此时的德国并没有威胁到欧洲大陆均势,也没有涉及到英国在东方的利益。因此,英国虽不愿与德国为敌,但也绝不会容许德国的实力超过它的可以接受范围。这对于德国称霸欧洲也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俄国方面:在普法战争前,普鲁士与俄国的关系一向较好,对于德国的许多外交政策,俄国也都表示支持。德国在短时间内便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欧洲大陆的经济军事大国,邻国的俄国便会轻易地产生嫉妒之心与胁迫感。并且在后来的1878年柏林会议上,俄国利益受损,导致德俄关系开始不断恶化。俄国作为欧洲大陆上唯一能对德国提出挑战的大国,也是德国面临的最大的威胁。
奥地利方面:普奥战争结束后,奥地利已经失去了之前的地位,并且在普法战争后把外交重点放在了巴尔干地区上,而俄国把巴尔干地区当做自己的势力范围,因此,俄奥两国在巴尔干的问题上必然是有矛盾的。这使德国的国际局势显得更加复杂多变,如何处理俄奥之间的问题,显然是很困难的。
意大利方面:统一的意大利已经出现,对欧洲国际局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意大利是继“五强”后的第六个大国,并且具有扩张的野心,这增加了处理列强之间外交关系的复杂性。德国的崛起并未给意大利造成威胁,反倒在统一战争普奥战争中与其结成联盟帮助意大利收复威尼西亚,因此,意大利对德国并无反感。
2、大陆联盟体系的形成过程
从1871年接任帝国的宰相到1890年被迫辞职的二十年间,俾斯麦一直奉行大陆政策,反对全球扩张。大陆政策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孤立法国;二、建立以德国为中心的大陆同盟体系;三、在殖民地问题上竭力自制。
俾斯麦曾公开表示:“在欧洲这棋盘上属于一个三方同盟的重要性,这是所有国家政府都想达到的目标,尤其是我国政府,一切政治都可以简化成以下公式:只要世界的命运取决于五个强权之间的脆弱平衡,设法加入一个三方同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防止他国结盟。”因此,俾斯麦通过与俄国、奥匈帝国、罗马尼亚、意大利等国家复杂异常的联盟以建立一个使德国取得霸权地位的大陆联盟体系。
1873年5月初,德俄两国缔结了军事协定,同年6月,俄皇同奥皇在维也纳签署政治协定——《兴勃隆协定》。10月,德皇也加入这一协定,由此三皇同盟形成。三皇同盟在维持欧洲局势现状上存有共识,但是在对待其他问题上却各有千秋,尤其是对俾斯麦在孤立法国这个问题上,俄奥两国持反对态度。因此,德奥俄三国目的各异,三皇同盟十分松散脆弱。
1879年10月,德奥两国在维也纳签订《德奥同盟条约》。这是针对俄国的一个防卫性质的同盟,两国在加强了自身、抑制了俄国力量的同时,又改善了欧洲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俄奥联盟是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俄奥之间存在着争夺巴尔干地区的矛盾,同盟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德俄的关系。然而,这并不影响德奥同盟所发挥的客观作用。
俾斯麦在德奥结成联盟,德俄关系恶化的情况下,并没有放弃与俄国结成联盟,他试图恢复1873年所建立的三皇同盟。此时,俄国最大的对手是英国而非德国,借助与德国的联盟来对抗英国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奥匈帝国也放弃联英。于是,德俄奥三国在1881年6月18日,签订《三皇同盟条约》。三皇同盟的重建使俾斯麦确保了德法交战时俄奥的不干预,同时也排除了俄法联盟的威胁,避免德国两线交战。第二次三皇同盟成立不久后,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结成联盟。这是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的又一有机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