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舆情传播的社会网络结构测度与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发事件舆情传播的社会网络结构测度与分析
作者:康伟
来源:《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03期
摘要: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研究信息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中的整体结构和结点在网络中的位置及相互关系,探究舆情网络传播结构对信息的传播路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的影响。以突发事件―11·16‖校车事故为实证研究对象,生成―11·16‖舆情传播网络拓扑图,基于邻接矩阵数据对信息传播网络进行了整体网络结构、内部子结构和个体位置结构测度,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网络舆情引导政策建议。
关键词:突发事件;舆情传播;社会网络结构;测度
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指出,由于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生活干预范围和深度的不断扩大,当下全球已经进入风险社会。[1 ]伴随着生产力的迅猛增长,传统社会价值体系的转变,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相互依存和渗透,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性危机事件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公共危机进一步常态化、多元化和系统化。近年来被称为―第四媒体‖的网络媒体在各种突发事件上表现出了强大的影响力,广大网民以网络为平台,通过新闻跟贴、论坛发贴、微博转发等方式迅速形成的网络舆情经由网络传播产生发散和衍生效应,促使社会情绪合流、快速共振后形成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危机。突发事件网络信息作为一种异化情境下的特殊信息形态存在于复杂互动的社会网络之中,行动者在网络结构中交换或分享信息,并发展相互关系。通过互动关系动态地影响着信息传播的路径、速度及变异性等。鉴于网络的结构特性直接关系到舆情演化中的个体间的相互关系,进而影响观点的统一、观点的极化以及观点的分散程度等舆情演化特征,本文试图对―11·16‖校车事故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网络的拓扑结构进行测度,分析该舆情网络的整体结构、内部子结构和个体结构,揭示舆情传播网络的结构特征与动力机制,本质地把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规律,为更大范围和更复杂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一、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与社会网络分析
(一)突发事件与网络舆情
根据2007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法》对突发事件概念进行的界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2 ] 信息的不确定性对突发性危机事件的约束性很强,政府及社会在不确定约束下被动陷入非常规状态,各方均要求迅速获取有价值信息,以便―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高的条件下对其作出应急个体和群体决策‖。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不同阶段,信息通过不同的渠道传播与被传播,不同的信息传播主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担负各自
的职能,具有不同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对事件的进展发挥着不同作用。事发初期信息通常仅掌握在某狭小地区或少数个体之中,但经由多种渠道进行的事件信息传递和交流,使更多人或组织成为利益相关人。信息的传播扩散可以通过政府、传媒、文献信息机构等途径实现,电子通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扩展了传统信息传播渠道、方式和范围,成为事件信息传播的新途径。
基于信息形成的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就是广义上的舆情概念。网络舆情是舆情的一种,是对舆情新特征的综合和强化,主要指以BBS论坛、博客、各种社交网站和虚拟社区等为平台而呈现出来的网民对社会上的人和事的看法。[3 ]网络对舆情传播有明显增强和扩散作用,突破了传统媒介―一对多‖形式的信息束缚,实现了―多对多‖的N级传播模式,从而具备了主导公众舆论和关注信息的能力。
(二)突发事件舆情传播与社会网络分析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是指通过新闻报道、网民发表言论等方式或呈现个人、群体及组织在网络空间中发布传播的基于突发事件的含有情绪、态度、意愿、观点或行为倾向的信息。包括事件的认知、过程、原因以及相应处置、事件背后的社会道德、体制等问题的各种观点和言论。与传统舆论相比,网络舆情的受众和传播主体更加分散,形成速度更快,内容更丰富,能够更加直接快速地反应事件的宏观舆情,但是互联网在提供便捷传播和获取信息通道的同时,也增强了噪音信息的流动,它们对正常信息构成干扰,影响真实信息畅通地传播。网络上呈现的负面舆情会影响公民对突发事件的认知、判断,甚至影响政府和当事人的态度与行为,数量大、争议多、影响广的网络舆情,不仅影响突发事件的控制,还可能演变为后果严重的衍生群体性事件,危害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 简称为 SNA)是适应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社会网络指的是由多个结点(一组社会行动者)和各结点之间的连线(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组成的集合。通常被用于描述和测量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或通过这些关系流动的各种有形或无形的东西,比如信息、资源等。在社会学中,社会结构是在各不相同的层次上使用的。它既可用以说明微观的社会互动关系模式,也可说明宏观的社会关系模式[4 ]。在突发事件信息的传递与交流中,存在大量不确定影响因素,各种以信息为媒介的触发、耦合、并发、转化关系的存在,将突发事件的组织与个体之间建立了联系,若用连线表示这些结点之间的接触或相互作用模式,就可描述出不同的网络结构,形成具有特定拓扑特性的突发事件舆情传播网络。若结点数量庞大,且结点间相互连线呈复杂构型,则这样的社会网络就可称为复杂社会网络。无论是人们之间传统的信息交换方式还是当前逐渐成为主流的互联网方式,舆情运行的网络都呈现出复杂社会网络的某些特征。因此,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复杂网络的视角看,突发事件舆情的传播与扩散是传播主体与客体基于现实网络和虚拟网络复杂互动的过程,是一种社会信息流,在其发生、发展、演化和控制中通过多结点多层次构成的复杂社会网络进行传播、扩散和认同的过程。定性分析与定量测度舆情传播演化过程中的网络结构及参数特征也是目前社会学、管理学和传播学等多领域的研究热点。
二、突发事件舆情传播的社会网络结构测度及参数分析
(一)突发事件舆情传播的社会网络结构框架及测度流程
以怀特、格兰诺维特、林南等为代表的网络结构理论把人与人、组织与组织之间的纽带关系看成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结构,分析这些纽带关系对人或组织的影响。该观点认为,任何个体(人或组织)与其他个体之间的关系都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影响 [5 ]。社会网络分析的关键在于把复杂多样的关系形态表征为一定的网络构型,然后基于这些构型及其变动,阐述其对个体行动和社会结构的意义。SNA 不仅能够测量行动者个体及他们所处的网络成员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和连结,而且通过借助计算机软件工具对行动者个体和群组成员之间的互动模式能进行可视化建模,使研究者更关注舆情网络中参与者的关系和关系图式,更加直观清晰理解把握结点行为、新的社会应用和来自新结构的成果[6 ] [7 ]。
网络结构观认为,相关联的行动者之间的关系具有特别的重要性。人在社会环境中的相互作用可以表达为基于关系的一种模式或规则,由于网络的一些技术性特征,使得传统的社会关系模式很难适用于网络社会,因此,从网络的位置和关系的角度将结构进行量化分析是SNA 的重点。从可计算的角度研究社会实体的关系连结以及这些连结关系的模式、结构和功能也是SNA的优势。通常有两种方法可以从数学角度描述社会网络:社群图(Sociogram)和社群矩阵(Social Matrix)。社群图法常常应用于研究结构对等性和块模型。社群矩阵法可用于分析角色及其关系。社群图是用主要由点(代表行动者)和线(代表行动者之间的关系)连成的图表示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构成。舆情网络成员之间的信息传播有入有出,因此,在本研究中相互链接关系的表达须要采用有向图。社群矩阵法则用来研究两种以上关系的―叠加‖。如果行和列都代表来自于一个行动者集合的―社会行动者‖,那么矩阵中的要素代表的就是各个行动者之间的―关系‖,这种网络是1-模网络 [8 ]。本研究中所涉及的也是1-模网络。
结合研究内容,本文提出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两部分,即突发事件舆情传播整体网络测度和个体网络特征分析。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模型的构建可以使用关系矩阵和SNA的网络结构图。模型的建立流程如下:准备数据及网络结点的确定→网络关系的确定与合成→数据的搜集和处理→网络模型的建立与输出→整体结构、中观结构(凝聚子群分析)与个体结构测度。
(二)舆情传播网络结构测度参数分析
社会网络分析(SNA)提供了很多用于结构测度的参数,按用途大致可以分为网络整体结构测度、子群测度、位置角色测度三类。其中网络密度、点度中心性和行动者间距离是反映网络整体结构特征的指标,凝聚子群分析是反映内部子结构分析的指标,结构对等性分析和结构洞分析则是指网络中的位置与角色分析。
在整体结构测度中通常要先计算网络的整体密度。密度指一个图中各个结点之间联络的紧密程度,表示网络成员之间连接的紧密程度和信息传播的互动程度,Mayhew & Levinger (1976)利用随机选择模型分析指出,网络图最大密度值是0.5 [9 ]。在总体的网络结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