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汽车工业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之比较

合集下载

学习日韩汽车发展经验发展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工业

学习日韩汽车发展经验发展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工业

2.自主发展 (1974~1982年):经过前期 SKI)、
的不断投入。但企业要研发生产新车,特别是 具有 CKD组装 阶段 ,韩国积累 了一定 的汽车零部件 生产
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 占有率逐年下降,这与 自主品
2.政府行政管理体制阻碍汽车工业的发展。现
牌 汽车与合资、进 口汽车相 比,缺乏竞争力、老百 阶段我国乘用车企业新上项 目都要国家备案 同意,
姓的消费偏好有关,但更重要的是 ,我国自主 品牌 在 当前体制下,虽然取销 了项 目审批,但现在的备
5.5%。
阶段;1 993~2000年市场经济时期 的发展 阶段;
2012年,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 648.50万辆 , 2001年至今 ,入世后的冲击 阶段。
同比增长 6.1%,占乘用车销售市场的 41.9%,市 从 2001年至今,我国乘用车市场是国有品牌、
场份额同比下降 0.3个百分 点。其中, 自主品牌轿 合资品牌 、进 口品牌混合、但我国制造 的国外品牌
汽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严重战略性失误有关。我国 案制,实际是 变相 的审批。对新项 目的备案,若是
现行的汽车产业政策以 “高起点、专业化、大批量” 新上项 目,由国家发 改委 出具备案通知;若是技改
为 目标,以 “规模”和 “集 中度”为原则,保护在 项 目,由工业和信 息化部 出具备案通知。从 目前实
邢 台学 院学 报
2013年 第 2期
93
呢?为什 么非要限制 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发展 。
从 2O世纪 60年代始,韩国汽车工业先后经历 SKD、
3.资金支持力度小,品牌培育能力差。汽车工 CKD方式,通过组装进 口零部件生产整车的方式起步。

我国汽车业的历史和现状

我国汽车业的历史和现状
中国汽车业的回顾与发展
目录 新中国成立前的汽车业 新中国的汽车工业及发展阶段 现代中国汽车工业介绍
奔驰一号
世 界 第 一 部 汽 油 汽 车
世 界 第 一 辆 四 轮 汽 车
新中国成立前的汽车业
1901年,中国开始有了进口汽车。1901年12月,匈牙利商人李恩时(Leinz) 将两辆美国制造的“奥兹莫比尔”牌汽车从香港带入上海。
华晨汽车目前建有辽宁沈阳和四川绵阳南北两个基地,分别生产客 车、轿车和皮卡、SUV以及轻卡、面包车。 旗下品牌: 华晨金杯,金杯海狮、金杯阁瑞斯,引入的日本丰田技术。 华晨中华,中华轿车包括尊驰和骏捷系列,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华晨宝马,宝马集团和华晨汽车共同组建的合资公司,各占50%,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
1956年,长春一汽制造出我国第一辆汽车,实现零的突破。 1959年,全国汽车产量突破1万辆。 1971年,全国汽车产量达11.1万辆。 1992年,全国汽车产量达106.17万辆,首次突破100万辆。 1996年,乘用车产量比例首次超过载货汽车,达到53%,被视为历史性的变化。 1998年,汽车产量为167万辆,进入世界第十位。 2000年,我国汽车产量为206.9万辆,销售208.86万辆,产销双双突破200万辆。 2003年,全国汽车产量444.4万辆,跃居世界第四位。 2004年,我国汽车产量达507.11万 辆。 2005年,我国汽车产量为汽车575.82万 2006年,我国共生产汽车727.97万辆,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三。 2008年,我国生产汽车934.5万辆,超过美国的868.1万辆位居世界第二。 2009年,我国汽车产量1379.10万辆,超过了第二名日本和第三名美国的产量之和。 日本为793万辆,美国为570万辆。中国成为了全球汽车生产第一大国。

国外汽车工业发展历程

国外汽车工业发展历程

国外汽车工业发展历程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汽车工业也逐渐成为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从最初的手工制造到现代化的自动化生产,汽车工业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发展历程。

19世纪末,汽车工业开始萌芽。

德国的卡尔·本茨发明了第一辆内燃机汽车,美国的亨利·福特则在1908年推出了著名的T型车,这标志着汽车工业进入了大规模生产的时代。

在此之后,汽车工业开始迅速发展,成为了世界各国的重要产业之一。

20世纪初,欧洲和美国成为了汽车工业的主要发展地区。

在这个时期,汽车工业的生产方式仍然是手工制造,生产效率低下,成本高昂。

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工业开始逐渐实现自动化生产,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20世纪50年代,日本开始崛起为汽车工业的重要国家。

日本的汽车工业以高质量、低成本、高效率的生产方式著称,成为了世界汽车工业的重要竞争者。

在此之后,韩国、中国等国家也开始逐渐发展汽车工业,成为了世界汽车工业的新兴力量。

21世纪以来,汽车工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新型汽车开始逐渐普及。

同时,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也让汽车工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总的来说,汽车工业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发展历程。

从最初的手
工制造到现代化的自动化生产,从内燃机汽车到电动汽车,汽车工业不断创新,不断进步,成为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中国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中国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中国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一、产业结构企业数量多,规模小。

汽车工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在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之后才能赢利。

按照国际流行的轿车厂的经济规模的起点为年产30万辆这即MES)来衡量,中国轿车工业达到MES的厂商总产量的百分比(即D值)一标准(现今仍为零,美国为100%,韩国为98%。

严重的规模不经济,不仅使企业固定成本居高不下,抵消了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而且也使总体社会效益变差。

生产集中度偏低。

在产业组织学中,生产集中度是反映市场竞争程度的一个(标志性)指标。

据20世纪90年代后期统计,中国汽车产量前三位的企业生产集中度约为38%,同期,日本为80%,美国为90%,法国和意大利基本是100%。

2000年,中国前三家汽车企业(一汽、东风和上汽)的生产集中度虽然上升至44%左右,但与上述国家相比仍然偏低。

汽车工业投资少、见效慢。

我国汽车行业固定资产净值不足2000亿元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固定资产就达360亿美元。

我国重点工程建设周期为10年左右,而韩国投资18亿美元建设的现代汽车公司,18个月建成,4年收回全部投资。

我国汽车工业投资规模小,建设效率低,导致了成本过高,加大了项目风险。

零部件发展落后,缺乏国际竞争力。

“八五”以来,国家加大了对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投资力度,但投资总量仍显不足,占整个汽车工业总投资的比例不到30%,而欧美和日本对汽车零部件与整车的投资比例一般超过1:l,甚至3:1。

由于投资分散重复,没有形成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骨干零部件企业,也未形成按专业化分工、分层次合理配套的产业结构,难以体现规模效益。

二、产品技术技术落后。

中国汽车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尤其是轿车和关键零部件的差距更加突出。

导致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是研发水平低,对很多关键技术和重要领域缺乏自主开发能力。

自主开发能力差、技术开发能力弱,是制约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瓶颈。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研发费用低。

中日韩汽车产业合作优势及发展前景

中日韩汽车产业合作优势及发展前景

丰富和完善 的背景 , 完全可 以同欧盟相 比。
(一 )地 域 上 的 联 结 性
中日韩三 国是相互毗邻 的国家,隔海 相望 ,距 离并不遥远。特别是现代交通发 达 ,空中和海 上运输都非常便利 ,客运可 以空 中为主,四小 时以 内都可到达 ,货运
府颁布 “ 汽车振 兴法” 采取措施促进汽车 , 产业组织 的转 变。 日本政府通过产业政策 的扶植和 引导 ,创造了世界汽车大国的奇 迹。从 2 0世纪 6 0年代 初期开始 ,韩 国政 府实施汽 车产 业战略 ,制定了汽车工业发 展计划 ,颁布 了 “ 汽车工业保 护法” ,并推 行汽车工业一化元政 策和汽 车工业综合培 植计划。2 世纪 7 年代发布 了 “ 0 0 汽车工业 振兴长期计划” 明确将汽车工业作为国家 , 最重 要的 战略产业 和出 口产 业予 以扶 持 , 并提 出 “ 国民车”生产 计划。在政府主导
家 的 重 要 支 柱 产 业 。2 世 纪 3 年 代 中 期 , 0 0
合作基础 :地域 、文化和经济
中日韩汽 车产业的合作有 着深厚 的基
础 , 要 体 现 在 三 国地 域 上 的联 结 性 、 主 文化 上 的 共 同 性 和 经 济 上 的 互 补 性 。这 种 极 其
有 明显的互补性 :中国有丰 富的 自然资源
日本政府颁布 “ 汽车事 业法 ” 0世纪 5 。2 0
年代 初期 ,日本政府对汽车工业 实施 “ 第

次设备 合理 化计 划” 并制定 了扶植本 国 ,
汽 车工业成长的三项对策 ,包括针对外 国
投 资 和 汽 车进 口的保 护 政 策 、鼓 励 引进 外 国技 术 的 政 策 和 对 本 国 汽 车 工 业 实 行 资 金 援 助 的政 策 。 0 纪 6 年 代 初 期 ,日本 政 2世 0

中国汽车发展

中国汽车发展

韩国汽车发展启示中国自主品牌苛求质量2011-10-13 来源:新民晚报今年汽车市场走势减缓,自主品牌汽车销售困难。

在此背景下,上海汽车销售企业部分老总集聚,分析车市形势。

会上一自主品牌汽车销售老总提出:韩国汽车市场基本上是清一色的国产自主品牌车,他们的发展对我国自主品牌汽车有什么启示?韩国汽车工业的起步与发展,几乎与我国同步,但他们已经发展为汽车生产大国、汽车出口大国、汽车工业强国。

笔者以为,韩国汽车发展对我国汽车工业,尤其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至少有以下几点启示。

非常明确的合资目标日本汽车引进欧美技术,尽快消化吸收,及时改进并不断创新,发展为汽车强国。

韩国汽车工业步日本后尘,通过合资、合作或技术引进,发展本国的汽车工业。

韩国汽车工业从上世纪50年代起步,短短四十多年时间,发展成为世界第五大汽车制造国。

他们的合资、合作或技术引进,同我国中外合资完全不一样,合资期限、合作期限、技术引进期限,都没有像我国那样长,也没像我国一些中外合资企业那样——尚未满期再续约几十年的。

国家和企业不遗余力地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每个企业选定一个车型开发完全国产化的汽车,“拥有民族品牌的汽车”,是韩国汽车工业规划的重要目标、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他们在较短的期限内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KD组装——引进技术,提高国产化——国内自主生产,自主开发车型——促进大企业成为骨干企业集团,参与海外竞争——拓展海外市场。

韩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之路,与日本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就是一种“好学”精神,在汽车开发方面紧盯住日本。

日本后来居上,能与欧美抗争;韩国再以独具特色的汽车产品打回欧美市场,与日本抗争,与欧美竞争。

整车是这样,零部件也不错,Automotive News发布的2010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中,韩国有4家。

地地道道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师夷长技以自强”。

今年上半年,现代汽车全球销量319万辆,终于实现了超越丰田的夙愿(丰田今年上半年301万辆),位居世界大汽车集团之四。

韩国汽车产业发展模式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启示

韩国汽车产业发展模式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启示

辆。这对于一个 总人 口不足 5 0 的国家来讲 , 0 0万 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运用 定性分析方 法 , 通过 研究近 4 O年来 韩
国汽车产业发展模式 ( 先后 分别 为政府扶植的 自主发展模式 、 口导 向模式 、 出 融入全球 化模式 )结 合中 国汽 车产业 , 状况提出有 益建议 。韩 国汽车产业发展模 式对我 国的启示 , 政府必须 更加有效 的扶植汽车产业 ; 中国汽车工 业必须
世界汽车出 口国排名第 6 。而进入 9 O年代 中后期 , 韩国汽车业在西欧、 美洲、 东欧 、 中亚 、 亚洲和大洋洲
车产量更是达到 4 86 0 . 万辆 。 在韩国政府主导 的“ 车国产化” 汽 政策和 出口 导向政策 先后在短 期 内取 得 巨大成功 的情 况下 , 19 年的亚洲金融使得韩国汽车产业的泡沫破裂。 97
家族式经营日益显露 出弊端 , 企业走到了破产与亏 损 的边缘 。韩 国汽车工业被迫进行新的调整 。19 97 年, 双龙 汽车公 司 因资不抵 债被 大宇 收购 ; 同年起 亚 汽车公司也被政府 招标 拍卖 , 现代集团 19 98年 1 2 月兼并起亚 , 但不久现代集团内部也出现 了债务 问 题 ; 9 年大宇汽车公司也背上 了 10 1 9 9 8 亿美元的债 务, 最终在 20 02年 1 O月被通用汽车公司正式收购。 正 当人们都以为韩国汽车工业就此会一蹶不振
段韩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模式为政府主导的出口导向 发展模式。由于韩国的汽车生产能力得到了大幅提
升, 具备了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 面对相对狭小的国内 市场, 韩国汽车业加大了出口的力度 , 并在短期 内成 长 为世界 上强 大 的势 力 。这 一 时 期 , 国的 汽 车业 韩 并不仅仅是产量和销量方面的增长, 它整体的发展 质量非常高。

韩国现代汽车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启示

韩国现代汽车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启示

韩国现代汽车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启示摘要:2012年现代汽车集团已成为全球第四大汽车厂商。

本文通过研究韩国现代汽车发展模式(自主发展模式、出口导向模式、融入全球化模式) ,结合中国汽车产业状况提出有益建议。

韩国现代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政府必须更加有效的扶植汽车产业;中国汽车工业必须自主创新,形成核心技术,创立自主品牌;立足本土市场,并适时向海外拓展。

关键词: 现代汽车;发展模式;中国汽车产业;政府作用;核心技术;本土市场1韩国现代汽车发展史若按照全球其他各家领先的汽车厂商的标准,现代汽车公司的历史是相当短的。

它可被分为三个十年时期,在每个十年时期中公司的成长和发展均有一个主要特征。

1. 1起步阶段借助战后建设浪潮的推动,现代建筑公司在1967年12月建立了现代汽车公司。

这个年轻的汽车制造商在开始主要引进福特的技术。

然而,到了70年代早期,现代集团的管理层做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即不再仅仅依赖于外国车型的授权许可,而是要同步地开发现代自主拥有所有权的轿车车型。

通过引进先进设计室的车型以及使用从日本和英国技术,现代汽车的第一个自主车型Pony终于投产。

这款微型汽车在国内市场迅速获得了巨大成功。

这里同时要提到韩国人“身土不二”的精神也极大的帮助了现代的起步。

“身土不二”是韩国随处可见的广告词,意思是说,我生在自己的国家,拥有养育我成长的国土,而生我养我的土地上生产的东西才是最适合我的,时刻提醒国民用本土的产品。

在韩国商店卖的皮包经常会看到“身土不二”这几个字。

韩国的牛肉比进口牛肉贵两三倍,但是大部分韩国民众吃着本土牛肉。

根深蒂固的身土不二思想,让他们认为,只有韩国本土的东西是最好的。

更不论汽车,电子,他们相对发达的产业。

直到1987才有奔驰一家外国汽车企业进驻韩国,即便到了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韩国现代及起亚依然牢牢控制着韩国70%以上的市场,而纯进口汽车只有10%左右,这与我国汽车品牌本土市场占有率不足30%形成鲜明对比。

韩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韩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韩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国研网一、韩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历程和现状韩国汽车工业于60年代初以组装进口零部件生产整车的方式起步。

此后的十多年里,汽车生产能力增长缓慢,到1970年,汽车产量仅为2.8万辆。

进入80年代,汽车产量开始快速增长,1985年达到37万辆,1986年猛增到60万辆后便直冲100万辆大关,1989年达到113万辆,1990年达到132万辆。

此后5年内,汽车产量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5%左右的水平,1995年达254万辆,形成了以现代(Hyundai)、起亚(Kia)、大宇(Daeyoo)、双龙(Ssangyong)四公司鼎足的国内市场格局,汽车总产量紧随日本之后成为亚太地区第二大汽车生产国。

伴随汽车产量的快速增长,韩国汽车出口从1983年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并于1986年超过内销汽车数量,达到30.6万辆。

到1995年,韩国汽车出口已达到110万辆,出口量在全球排名第6位。

至此,韩国汽车业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资本积累,并初步确立起现代汽车工业生产体系和面向全球的营销网络。

根据发展战略和发展特点的不同,可将韩国汽车工业在金融危机前的这段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62—1973年)为KD零部件组装阶段。

1962年,韩国政府在“第一个经济开发5年计划”中,明确提出通过SKD方式推动本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并与日本NISSAN 公司技术合作建立了“新国汽车公司”。

但由于外汇不足,该公司很快就被迫关闭。

1963年以后,韩国政府为提高零部件的国产化率及汽车产业的经济规模,将SKD组装方式转化为CKD独立生产方式,并于1964年成立“新进汽车公司”,与日本TOYOTA公司进行技术合作,生产CORONA小轿车。

此后,现代汽车公司和亚细亚汽车公司先后通过与FORT和FIAT进行合作,开始生产小轿车。

第二阶段(1974—1982年)为零部件国产化及生产体制重组阶段。

为提高韩国汽车工业的国产化水平,韩国政府于1970年制定了“汽车工业基本育成计划”,明确了汽车工业有关部门实现国产化的目标,制定了国产化的具体产品和国产化日程表,并对有助于国产化的必要原材料进口予以免税等优惠待遇。

浅谈中国汽车工业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汽车工业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发展趋势

2010年(第39卷)第2期甘肃科技纵横浅谈中国汽车工业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发展趋势王旭东(读者出版集团,甘肃兰州730000)摘要:本论述通过对世界主要汽车市场的分析,说明中国汽车企业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地位将逐步提高。

由于中国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之间存在着较大技术差距,因此向中国转移技术,不会对跨国公司形成威胁。

作为跨国公司重要的生产环节,中国汽车工业实力的增强,可以使跨国公司更加有效地利用在中国获得的低廉劳动力,获得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汽车工业;汽车市场;发展趋势1美国汽车市场美国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它的发展趋势将影响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它的变化与特点十分引人关注。

美国的三大老牌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在上个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统治着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但是如今,他们的一统天下已经被群雄逐鹿的局面所取代。

欧洲和亚洲的汽车品牌已经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

2003年,美国汽车市场的一大特点是三大本土美国汽车制造商通用,福特与克莱斯勒的市场份额都继续下降,到年底它们的市场占有率从61.9%下降到了60%,而日本车则从27.6%攀升到了29%。

与此同时,欧洲车与韩国车取得微弱增长,以豪华型为主的欧洲车从6.8%上升至7.2%。

2003年通用的销售额下降了2.2%,市场份额为28.3%。

福特公司的销售额下降了3.9%,市场份额为19.5%。

戴姆勒·克莱斯勒的市场份额从去年的14.4%下滑到12.8%。

日本一些小的汽车公司如三菱,铃木和五十铃(ISUZU)等公司的销售额也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但是,日本的三大汽车公司在美国的销售表现非常突出。

本田增长了8.2%,日产增长7.4%,丰田增长6.3%。

2003年,丰田公司在美国的市场份额是11.8%,跻身第四位。

2日本汽车市场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称,日本汽车厂商2003年的汽车产量为1028.6万辆,连续第二年有所增加。

浅析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

浅析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
化 集 I 化 。
年 、9月、1 6 -。
参 薯
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市场换技术”战略产生问题的原因
( ) 引用外 资的 原 因 一 在 中 圈众 多的 合资企 业 _ , 如上 海火 {例 】 众 , 东标志 , 可以看到 上述 问题产 生的 广 我们 原 因 。首先 体现 在管 理分 上 . 【 外方 往 往上 我最关机的技术和营销 , . 而目外方的技术和

坝 代 商 业 M D R B SN S O E N U IE S
2 、王小明、中国汽车工业集群发展战略
研 究、 探 茵 2 o .第 , 8 12 《 、 o ̄ 期 9- O。 5 史自力 、 未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0
《 西部论丛》 06 、2 0 年、第,期 囊2 - 9 2 72 。 4 史自力、世界汽车产业发展趋 势及中 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 经济经纬》 2 0 《 、 05
营销高官往往拒绝配备 中方副手。这使中方
根本 无法 接触 到技 术的 内核 , 往 只能 负责 往 人事 、法 律 等事 项。 其次 体现 在 , 即使 中方 已经 获得 的技 术 , 是相 对 陈 旧的技 术 。我 也 们知道 , 与经 『 万了一个 世纪 的发 , 已经处 十 成熟期的国外汽车产业相比, 我们还处在一 个层 次与需 求 较低 的层 面 。对 以 , 方在 中 外

年 、 第 j 、5- 7 ■鬟 期 3 5 ̄ ≯


杜业明、中国汽车产业发 战略的争 展 鸣与评价、 汽车工业研究 2 o 年、第 《 o5
2期 、 1 ̄1 。 5 8 …薯 誊
【 作者 简介 】 蠢一 左 田 ̄(09 1_ . . 贯 宿迁 . 1 .2 ) 籍 8 女 江苏 苏 州 大学 商学院 企业 管理 专 业研 究生

中国汽车业应向韩国学习什么?

中国汽车业应向韩国学习什么?
了1 0 %以上 的销量 下 滑 , 特 别是 7月份 , 自主 品牌
将为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产生积
极 的作 用 。
近年来 , 韩国的汽车企业成长十分迅速 , 不管 是现代汽车的崛起还是起亚的突变 ,都值得更多
汽车企 业加 以研 究和 学 习。 另外 , 与 两家企 业成 长
的挑战愈发严峻。自 从汽车行业在国内发展 以来 ,
自主 品牌 的发展 一直 都是 关注 的焦 点 。如何 走 出 去, 如 何强 化本 土市 场 的份 额 , 国 内 自主品牌 在 发 展过程 中总是 面临种 种 问题 难 以破 局 。而 与 中国 市场 咫尺 之遥 的韩 国 ,却 在本 土 品牌 现 代 汽车 集 团 的带 领 下 ,在 国内外市 场均 取得 了成 功 。俗话 说,品牌 发 展能 给我 国 自主品牌带来 哪些 启示 呢?
乘用车市场份额更是创造 了 2 0 0 8 年9 月 以来的 新低。从汽车整车企业出口数据来看 , 9 月 自主品 牌汽车企业 出口为 7 . 8 1 万辆 ,比上年 同期 下降 2 8 . 9 %, 降幅比 8 月有所扩大 , 表现出持续 5 个月
下 降 的发 展态 势 。
的背后 , 则是近代韩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 在汽 车产业 的发展路上 ,韩 国汽车工业都经历了从无 到有 , 从合资再到 自主的发展模式 , 这和中国的汽 车成长发展类似 , 但时至今 日, 两个国家的汽车工
轻 型汽 车技 术
2 0 1 4 ( 1 / 2)
市场论 坛
6 3
中国汽车业应向韩国学习什么?
李永钧
2 0 1 3年 1 0月 2 4 日, 以“ 中韩 汽 车 产业 的现
国推 动 自主 品牌发 展 、提升 国际竞争 力 具有 重要

韩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

韩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

文/欧阳敏韩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Korea automobiel industry development history韩国的汽车工业是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的。

1962年,韩国汽车产量还不到2000辆,到1994年,汽车产量已经达到231.2万辆,汽车出口达到73.8万辆,成为世界第6汽车生产大国和世界第5出口大国。

2010年,韩国汽车产量达到427万辆,位居世界第五。

一个土地狭小、工业基础差,经济发展水平极为落后,饱受战乱蹂躏的亚洲小国,是怎样在不太长的时间内一跃而成为世界汽车制造大国的呢?一、韩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韩国汽车工业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起步阶段(60年代)1962年4月,韩国政府制定了汽车工业发展计划, 将零散的汽车工业纳入国家计划发展的轨道。

为了有效地推行汽车工业发展计划,韩国政府于1962年制定《汽车工业保护法》,这是韩国正式发展汽车工业的信号和宣言。

在政府优惠政策的鼓励下,韩国先后建立了新国、新进、亚细亚、现代等汽车企业。

这些企业大都是同外国汽车公司(如意大利、美国)合资建立的,主要是采用CKD方式,从国外进口半成品和零部件,由韩国工人进行汽车组装。

由此跨出韩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第一步。

2.国产化阶段(70年代)1969年12月,韩国制定了《发展汽车工业基本计划》,提出1972年实现小轿车生产国产化、1974年实现大轿车生产国产化的目标。

从1972年着手执行的第三个经济开发五年计划(1972~1976)中,也把整顿和发展汽车工业列为重点之一。

1973年初,韩国总统朴正熙发表《重化学工业化宣言》之后,韩国将汽车工业列入“十大战略产业”之一,给予重点支持。

为了促进汽车工业的大发展,韩国将一些零散的汽车企业整合成现代、起亚、亚细亚和高丽通用四大汽车生产企业,并开始自行设计开发新车型。

1973年7月, 起亚首次开发出2000cc的汽车发动机,开始了韩国汽车国产化进程。

1974年,现代汽车自行设计制造出“小马牌”轿车,从而使韩国成为具有独立设计生产轿车能力的国家。

韩国汽车工业与美、日、欧平分秋色

韩国汽车工业与美、日、欧平分秋色

韩国汽车工业与美、日、欧平分秋色
文泉生
【期刊名称】《汽车维修》
【年(卷),期】1995(000)005
【摘要】在当今国际汽车市场激烈竞争中,汽车尤其是轿车工业要求得生存与发展是十分艰难的,世界工业发达的国家,无不将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最新技术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使汽车工业步入电子化时代,大大提高汽车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加速汽车的产品更新换代,使自己的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把汽车工业作为支柱产业是其经济腾飞的主要因素。

韩国汽车工业历经三十余年的发展,已由KD组装,年产几千辆汽车,发展到1994年年产轿车、商用车(载货车、客车等)230多万辆。

1993年生
【总页数】1页(P39-39)
【作者】文泉生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16.4
【相关文献】
1.美、欧、日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借鉴 [J], 卢玫
2.欧美日平分秋色 [J],
3.韩国技术报告评述韩中美欧日技术实力与差距 [J], 滕洪胜
4.美、欧、日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借鉴 [J], 卢玫
5.美日欧韩四局发明专利申请受理与授权发展态势——初步专利统计年报披露2009年美日欧韩部分统计数据 [J], 规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日、韩汽车产业政策对比

中、日、韩汽车产业政策对比

中、日、韩汽车产业政策对比作者:刘家磊来源:《时代汽车》 2012年第2期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其总体思路是坚持“两条腿走路”。

一条是坚持合资合作不放松;一条是坚持自主发展不动摇,在合资合作与自主发展之间形成良性循环,通过自主发展提高合资合作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合资合作培育自主发展的能力和条件。

文/刘家磊一、中国汽车产业政策计划经济时期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改革开放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主要集中在卡车方面,没有将产业关联效应强、市场潜在需求大的轿车和小型卡车生产部门作为支柱产业,实施重点倾斜式的扶持发展政策措施。

保护扶持国产轿车发展政策。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后,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限制进口轿车的措施,并将汽车产业确定为支柱产业。

上世纪90年代后,中国政府在继续扩大汽车产业利用外资的同时,更加重视提高轿车零部件生产的国产化率。

加入WTO后,国家开始积极鼓励支持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

促进规模化与集约化生产政策。

上世纪80年代后,中国政府开始重视汽车生产的“集约化政策”,先后提出重点支持发展“三大三小两微型”的汽车生产企业集团化、集约化战略等。

促进技术引进与资金合作政策。

引进技术主要分为三种类型:1、合作装配生产外国车型。

如,上海汽车与德国大众合作生产“桑塔纳”等。

2、通过购买“技术专利”进行技术合作。

如,天津汽车公司购买日本大发工业技术专利,合作生产“夏利”等。

3、委托开发。

中国汽车生产企业通过委托外国企业设计开发,然后购买部分核心技术,如,奇瑞与奥地利AVL公司在“A CTELO”发动机方面的委托开发合作等。

二、日本汽车产业政策恢复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在1950年美国侵朝战争爆发带来的“特需景气”刺激下,日本政府为加快卡车等军需物资的生产,制定以扩大融资、降低税收、实施外汇配额制等一系列优惠措施为主要内容的产业政策,揭开了恢复战后日本汽车生产体制的序幕。

世界各国汽车工业特点

世界各国汽车工业特点

德国汽车特点
奔驰 CLS 500
奥迪 R8
日本汽车
日本汽车特点

相比较德国美国,日本进入汽车业稍晚一步,但 却又后来者居上之味道。相对与美国人大气豪放, 德国人更考虑到技术核心不同,日本人别具一格, 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日本汽 车公司对海外开 拓市场的变通,他结合了当地人对于汽车的认 识,从审美观点下手, 造出一批批夺人眼球的 时尚小车。就比如,中 国丰田车、美国丰田车、 欧洲丰田车,几乎除 了标志一样其他的都完 全不同。

标致 908
雪铁龙 概念车 Survolt
韩国汽车
韩国汽车特点
韩国汽车集欧美 各汽车王国的技 术与一身,作为 后生小辈的他充 分利用了别国的 技术 自身的特点 和优势,在这个汽车强国林立的世界占有一席之地, 成为继日本之后又一个后起之秀,为中国企业效仿 的对象。当然这也跟韩国政府的强力支持有关。近 些年来,人们对韩国汽车的评价也是越来越高。

通用别克 昂科雷
通用雪佛兰 大黄蜂
德国汽车

德国是汽车工业的发源地。 从最早开始,汽车就是在 德国发明的然后再美国发 扬光大。相比较美国人, 德国人更注重自己的技术, 对汽车业一丝不苟的精神, 反而汽车的很多精英品牌 始终一直保留在德国。如 果说美国是汽车轮子上的 国家,那德国就是制造汽 车的国家。造世界一流的 汽车几乎成为了德国人的 精神追求。
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二是汽车开发、采购、生产和销售的全球化, 其宗旨为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经营成本,增 强在全球的竞争力。
比亚迪F3DM 双模电动车
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三是新的汽车技术即将取得重大突破,如燃料 电池汽车近期将实现商业化生产,燃料电池是 最理想的车辆能源,它以氢气为动力,排放水, 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此外,汽车自动驾驶即 将实现,汽车功能的集成化控制正在推进,智 能交通开始建设;车内上网即将成为现实,汽 车的远程诊断即将取得突破等,充分展示了汽 车工业吸纳高新科技的容量与空间。

韩国汽车工业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韩国汽车工业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韩国汽车工业模式对中国的启示(1)独立发展本国汽车工业。

这是发达国家(美、英、法、德、意大利)的发展道路,即发展民族汽车工业——出口外销——海外合资或独资生产——建立国家性生产、销售网络。

经过长达几十年的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形成了垄断性、高集中度的生产格局。

这些发达国家的的汽车工业技术发展主要是依靠自主研究开发和技术引进,即在自行研究的同时吸收其他国家、企业的先进技术。

(2)通过技术合作发展本国的汽车工业。

这种模式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韩国。

韩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道路是:KD组装——引进技术、提高国产化——国内自主生产、自主开发车型——促进大企业成为骨干企业集团——拓展国际市场。

在韩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进程中,每一阶段政府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给与支持。

(3)国内生产在跨国公司的控制之下。

最典型的国家是巴西和墨西哥。

巴西模式的特点,是对外资完全放开,只要能增加当地税收、提供就业岗位,在控股权、品牌、国产化率方面没有任何限制。

(4)国内生产以汽车零部件生产为主,并成为向国外提供零部件的基地。

印度汽车工业正是沿着这一道路发展起来的。

韩国汽车工业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比中国汽车工业还要晚几年,然而,韩国汽车工业在经历了40年的发展后,却超越中国,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后起之秀。

韩国汽车工业从初期通过技术引进,再经过自己吸收和消化,然后进入创新阶段,现在已走上了独立设计和开发的发展道路。

在车型、主要汽车部件等领域独自开发设计,创出了本国的品牌汽车, 如“现代”、“起亚”、“大宇”和“双龙”等,并在国际车坛上大大提高了韩国汽车的知名度。

韩国的汽车业界和有关研究部门认为,现在韩国汽车的总体技术质量水平,已相当于汽车先进生产国日本技术水平的90%至95%。

这些事实说明,韩国的汽车工业用了仅仅大约40年的时间,走过了美欧等西方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百年的发展道路。

因此韩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经验值得立志于发展汽车工业的发展中国家学习和借鉴,值得中国的汽车业界参考学习。

韩国汽车发展历程

韩国汽车发展历程

韩国汽车发展历程目录一、韩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历程 (2)1.起步期:零部件国产化 (2)2.高速发展期:出口导向发展模式 (2)3.复苏期:全球化战略调整 (2)二、韩国汽车发展迅速的原因 (3)1.最主要的是要走自主创新发展的道路,创立民族汽车品牌。

(3)2.政府力量的多方面支持。

(4)3.自主发展情况下,融入全球化。

(4)三、韩国汽车工业发展模式反思 (5)四、韩国现代汽车发展 (6)1.现代汽车发展里程碑 (6)2.现代汽车国际化进程的四个阶段 (6)3.现代汽车的成功经验借鉴 (7)4.现代汽车海外拓展失败经验借鉴 (8)五、我们应该怎么走 (10)1.中国与韩国汽车工业发展比较 (10)2.长期发展海外业务需遵循两个前提 (10)3.海外业务发展 (11)1 / 12一、韩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历程中日韩三国汽车工业几乎同时起步。

在经历了六十年代的散件组装,七十年代的国产化,八十年代的批量生产、大量出口和九十年代的独立开发车型到如今的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阶段。

1.起步期:零部件国产化1970年以后,韩国政府实行“汽车国产化”政策,各汽车公司开始大规模引进国外生产技术。

1973年,现代汽车公司引进日本三菱公司发动机、传动系和底盘技术, 1975年便开始自己开发生产汽车,并大量向非洲出口。

大宇汽车公司1972年与美国通用汽车开始合资, (随着1990年第一辆自主设计名为“王子”的国产车的推出并在市场得以成功,1992年解除了与通用20年的合作关系) 。

20世纪70年代,韩国的汽车产业发展模式主要是政府大力扶植和干预,大规模引进国际先进的生产技术,并着力自主创新,逐步摆脱对国外的技术依赖。

这一时期,韩国政府实行的“汽车国产化”政策取得了非凡的成功。

韩国汽车产业在发展初期整体实力还比较弱小的状况下,积极向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非洲市场大量出口,这为整个国家的汽车工业创造了大量产值,积累了宝贵的资本。

2.高速发展期:出口导向发展模式汽车国产化实现之后,韩国政府又实施出口导向战略,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韩国汽车开始大量出口。

世界各国汽车工业发展轨迹与趋势分析(doc 5页)

世界各国汽车工业发展轨迹与趋势分析(doc 5页)

世界各国汽车工业发展轨迹与趋势北美以美国为代表;南美以巴西为代表;欧洲以德国和意大利为代表;亚洲以韩国为代表;日本单独分析。

一、日本汽车工业发展概况汽车工业是日本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汽车工业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9%-10%,占整个制造业从业人员的7.1%,汽车及与之相关部门从业人员总数约655万人,约占日本从业人员总数的11%。

日本汽车工业从确立到居世界首位大体经历了30年时间,即从50年代通过政府保护和扶持及企业界大量投资引进技术、改造设备和扩大生产能力,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生产体系,到六七十年代日本汽车工业的腾飞。

1980年,首次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1980年汽车产量比1970年增长1倍以上,为1104万辆)。

80年代以后,日本汽车产量一直约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1 / 4以上,出口汽车每年都在600万辆左右,汽车出口额占日本出口总额的20%左右。

二、日本汽车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在日本汽车工业生产体系初步形成以后,为了提高汽车工业的集中度,日本政府于1961年5月提出了“少数企业、少数车种和大批量生产的汽车工业集团化设想”。

按照这一设想,日本汽车工业希望改组为大批量生产集团、高级特殊车生产集团和微型车生产集团等三大集团,每个集团下属2-3家公司。

这一设想强烈地反映出日本政府希望汽车工业迅速建立起经济规模生产体制和成长为出口产业的政策目标。

虽然这一设想由于各企业的抵制和当时在保护政策下汽车工业存在的超额利润而未能实现,但却能根据国情,通过扩大投资,以及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系列化,最终解决了经济规模和批量生产体制的问题。

其主要特点是零部件企业可以从整车企业得到稳定的订货,得到技术、资金、人才和信息方面的帮助,并事先了解整车企业开发新产品的方向和向外订货的方针,从而放心地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形成大批量的专业化生产,避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而整车企业通过与零部件企业的专业化分工,节约了投资,分散了风险,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国汽车工业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之比较
摘要:汽车工业在一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中国和韩国两个国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依靠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同时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本文将从发展历史和速度、发展环境、经济贡献率等五个方面对中韩两国的汽车工业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发现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不足之处,并且借鉴韩国经验完善我国汽车工业之发展。

关键词:汽车工业韩国汽车工业中国汽车工业比较
一、引言
中国和韩国地理位置临近,并且同属于东亚环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发展强国。

在两国的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中,汽车工业在两国都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过去的历史中汽车工业对两国的经济发展都做出了显著的贡献,汽车工业现在也已成为了两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接下来就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思路来比较分析背景相似的中韩两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二、发展速度
中韩两国的汽车工业发展历史,比起西方发达国家而言都不算长,韩国的汽车工业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而中国的汽车工业形成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步要比韩国整整晚了7年左右。

正因为输在了起跑线上,我国的汽车工业自形成之后到90年代末一直处于缓慢发展时期。

同时期韩国的汽车工业却实现了飞速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世界性竞争实力的汽车生产商——大宇集团,韩
国的汽车生产量实现了新的突破,汽车出口贸易增长迅速。

进入21世纪以来,韩国由于受到了1997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汽车工业的发展速度有所下降,但是已经稳定在了一定的水平。

而我国的汽车工业,由于对外贸易的扩张以及国内经济建设的繁荣,真正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汽车的生产和供应量都保持了非常快速的增长。

2002年韩国汽车生产量为314.8万量,我国为325.1万量,首次超过了韩国,在汽车生产量的世界排名中居于第五位。

总体来讲,我国汽车工业虽然起步比韩国晚,但发展速度非常地快,近些年来也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而韩国的汽车工业发展速度经过巅峰时期后有所下降,保持在稳定的状态。

三、发展环境
汽车工业的发展环境,包括了内部发展环境和外部发展环境,具体分别指国家的政策环境以及引入外资的经济环境。

从国家政策环境相比较,韩国的汽车工业相对而言在发展历程中获得了更大程度上的政府政策的扶持,汽车工业从宽松的政策环境中直接受益,比如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实质性的经济政策中获得了收益。

然而我国在建国初期,为了响应发展重工业的号召以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国家政策向重型汽车、装载货车等非民用性汽车领域倾斜,直接导致了我国民用或家用型中小型汽车领域发展的空白。

此外我国政府对本土的汽车工业支持力度不够,实质性的经济鼓励措施非常少,汽车工业的政策环境相对不利。

从引入外资的经济环境相比较,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就引入了外资实施汽车产业化,总的来讲我国汽车工业外
资引入的环境十分有利,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资对汽车工业的直接投资增加,我国对外资进入汽车工业的限制越来越少。

韩国汽车工业引入外资的时间比较晚,大概始于21世纪初,源于金融危机对经济的破坏,亟须韩国调整汽车工业的产业格局,韩国于是开始引入了外资来支持本土汽车工业的发展。

四、经济贡献率
汽车工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是指汽车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据十一五期间中国汽车工业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至2009年我国汽车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直处于1%—2.3%之间,2010年则达到了2.5%,相对于我国汽车工业的规模发展速度而言是远远不够的。

而韩国在2002年汽车工业的经济贡献率就高于4%,韩国汽车工业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对应的经济贡献率要远高于中国。

由此可见我国汽车工业虽然实现了飞速增长和产量扩张,但是在市场产值、获利能力以及市场竞争实力方面要落后于其他国家。

五、利用外资水平和品牌资源
在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无论是韩国还是中国都大力引进外资来促进本土汽车工业的进步与发展,并且逐渐地将汽车工业发展成为出口导向型产业,汽车工业的出口贸易也已经成为了两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之一。

然而在利用外资水平的比较上,我国的汽车工业与韩国的差距比较大,总体而言我国汽车工业利用外资水平比较低,利用外资的方式不合理以及利用的程度比较低。

具体来讲我国汽车工业
在引进外资的同时,采取依附性的策略,在引进外资的同时直接照抄照搬国外的汽车产业的生产技术以及汽车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对外资的依赖程度高,不利于构建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与此同时韩国的外资利用水平比较高,源于其采用自主性的利用方式,在借鉴经验的基础上实现了自主研发、自主生产和自主经营,逐渐形成了以创新型技术和产品为优势的核心竞争力。

现代市场经济中最具价值以及最具增长潜力的企业资产便是品牌资源,然而我国汽车工业至今却并未形成世界知名的汽车品牌,一来是受传统习惯的限制,长期以来我国汽车工业以贴标生产为主,不注重品牌资源的构建和开发,二来也是受到了生产技术和营销能力等软性条件的客观限制,我国汽车工业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不足,对形成优质的品牌资源造成了阻碍。

与我国相比,韩国在品牌资源构建上相当成功,现代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了具有世界较高知名度的汽车品牌,韩国借由优质的品牌资源获得了汽车工业生产较高的附加值。

中韩两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比较,体现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中的一些不知之处,比如经济贡献率低,利用外资能力不足以及缺乏品牌资源。

因此我国在发展汽车工业时应该重视劣势和不足,优化汽车工业的政策环境和外资环境,通过增强外资利用能力以及构建品牌战略来提高行业的经济贡献率。

参考文献
[1]欧阳铭珂.中韩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比较分析[J].2010,25(4):29-34.
[2]姜始沅.中韩汽车出口战略比较研究[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
学,2006.
[3]许俐俐.中韩汽车产业利用外资比较研究[J].汽车工业研究,2010(3):22-26.
[4]苏芳芳,崔朝勃,高楚南.韩国汽车发展现状[J].2011,(38).
[5]顾晓安,李彬彬,顾宝炎.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来自韩国汽车产业的实证分析[J].2007,(12):56-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