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社区老年人个案服务(精)

合集下载

社会工作失独老人个案服务案例范文

社会工作失独老人个案服务案例范文

社会工作失独老人个案服务案例范文一、案例背景。

张爷爷和张奶奶是一对失独老人,他们唯一的儿子多年前因意外去世。

自从儿子离开后,老两口的生活仿佛失去了色彩,变得十分消沉。

他们很少出门,与邻里的交流也越来越少,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沉浸在对儿子的思念之中。

二、接案。

我作为社区的社会工作者,在一次社区走访中了解到了张爷爷和张奶奶的情况。

初次见面时,能明显感觉到他们对我的到来有些抵触,眼神里充满了警惕。

我轻声细语地介绍了自己的身份和来意,告诉他们我只是想陪他们聊聊天,看看能不能帮上什么忙。

经过一番耐心的沟通,老两口的态度才稍微缓和了一些,就这样,我正式接下了这个个案。

三、预估。

1. 生理方面。

由于长期缺乏运动和户外活动,两位老人的身体状况都不是很好。

张爷爷有高血压,张奶奶则有关节炎,行动不太方便。

他们的饮食也很简单,常常是随便对付一口,营养不均衡。

2. 心理方面。

失独的悲痛对他们的心理打击巨大,他们一直深陷在自责、无助和孤独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觉得生活没有了希望,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他们对外界有着很强的防备心理,不愿意接受新的事物和人,害怕再次受到伤害。

3. 社会支持方面。

虽然生活在社区里,但他们几乎与邻居没有什么往来,社区的活动也从不参加。

亲戚朋友大多都不在身边,平时很少有走动,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

四、计划。

1. 短期目标(1 2个月)建立信任关系,让老两口能够接受我定期的探访。

改善他们的饮食状况,为他们提供一些简单的营养食谱,并协助他们购买食材。

2. 中期目标(3 6个月)鼓励老两口适当增加运动量,比如每天在小区里散步15 20分钟。

引导他们参加一些社区组织的小型活动,如老年书法班或者健康讲座,扩大他们的社交圈子。

帮助老两口重新找到生活的乐趣和意义,逐步走出失独的阴影。

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网络,使他们能够在社区里安享晚年。

五、介入过程。

# (一)建立信任关系。

刚开始的几次探访,我主要是倾听他们讲述儿子的事情。

老年个案工作案例4篇

老年个案工作案例4篇

老年个案工作案例4篇首先,工作者与XXX建立更深入的信任关系,了解他的兴趣爱好,鼓励他参加福利院的各种活动,增加社交活动,提升自尊心和社会地位感。

其次,与XXX的儿子沟通,让他了解父亲的真实感受,以及福利院的服务和管理情况,消除误解和不信任,增加家庭支持。

最后,与福利院的服务人员合作,制定个性化的饮食和运动方案,帮助XXX改善身体状况,增加食欲和营养摄入。

XXX:老年个案工作生理健康模式案例一位80岁的老人,名叫XXX,自从搬进福利院后,每天都会感到身体不适,经常头痛、胸闷、气短,而且食欲也不好,经常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

福利院的医生对她进行了检查,发现她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消化道溃疡等多种慢性疾病。

医生开了药并给出了饮食和运动的建议,但XXX并没有遵守,反而越来越消沉,情绪低落,不愿意与他人交流。

社会工作者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与XXX进行了面谈,发现她的身体状况导致她对未来的恐惧和无助感,加之福利院的环境和生活方式与她以前的生活惯差异很大,这些都导致了她的情绪问题。

工作者通过与XXX的交流,了解到她很喜欢唱歌跳舞,但福利院并没有提供相关的活动,让她感到很失落。

工作者还了解到,XXX的儿子每周会来看她一次,但时间很短,无法提供足够的陪伴和支持。

根据这些信息,工作者制定了介入计划:首先,与福利院的服务人员合作,为XXX提供更多的体育锻炼和音乐活动,满足她的兴趣爱好,提升身体和心理健康。

其次,与XXX的儿子沟通,让他了解母亲的真实感受和需求,增加家庭支持和陪伴时间。

最后,工作者与XXX建立更深入的信任关系,通过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她克服身体和情绪问题,重建自信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XXX:老年个案工作环境模式案例一位70岁的老人,名叫XXX,自从搬进福利院后,经常感到孤独和无助,情绪低落,甚至出现了轻度的抑郁症状。

XXX的儿子每周会来看望他一次,但时间很短,无法提供足够的陪伴和支持。

XXX的床位离窗户很远,没有阳光和新鲜空气,而且福利院的环境和生活方式与他以前的生活惯差异很大,这些都导致了他的心理问题。

案例_社区老年人个案服务[精]

案例_社区老年人个案服务[精]

04
社区老年人个案服务案例分析
案例一分析:张先生的个案服务
背景介绍
张先生是一位退休的老人,年龄68岁,患有高血 压和糖尿病,独居在社区中。
服务提供
社工为他提供了定期的健康监测服务,同时也有 志愿者帮助他购买生活用品,并定期探访他,确 保他的生活安全和健康。
服务需求
张先生需要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糖,需要有人帮助 他购买药品和食材,并帮助他进行日常生活中的 一些活动。
案例二:李太太的个案服务
背景介绍
李太太是一位独居老人,由于患有老年痴呆症,记忆力逐渐减退,经常忘记如何做饭、吃药等日常生活事务。她的子女都在 忙于工作,无法时刻照顾她。因此,她非常需要社区的帮助。
服务内容
社区为李太太提供了一系列的个案服务,包括定期探访、生活照顾、药物管理。志愿者们会定期去李太太家,帮她做饭、 洗衣、打扫卫生等。此外,社区还为李太太提供了专业的药物管理服务,确保她按时服药,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社区老年人个案服务的挑战与对策
在服务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老年人对服务不信任、服务人员不足等问题,同时也存在一些 管理上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与老年人的沟通与互动,提高服务人员 的专业水平,并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研究展望
要点一
深入开展社区老年人 个案服务研究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社区 老年人个案服务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更加有效的服务模式和管理机制,以 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案例分析
张先生的服务需求主要是健康和生活方面的,通 过个案服务的方式,能够更好地了解他的身体状 况和生活情况,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
案例二分析:李太太的个案服务
背景介绍
服务需求
李太太是一位独居老人,年龄76岁,患有 老年痴呆症,需要有人陪伴和照顾。

社工老年人个案服务记录范文

社工老年人个案服务记录范文

社工老年人个案服务记录范文一、案例背景介绍本文记录了社工对一位老年人的个案服务过程和结果,旨在探讨社工在老年人服务中的角色和服务方法,以及对老年人的帮助和支持。

二、个案服务记录1. 个案基本信息姓名:李奶奶性别:女年龄:78岁家庭情况:李奶奶丧偶,独居,子女不在身边,经济困难。

2. 问题分析与需求评估李奶奶反映感到孤单、无助,身体健康状况不佳,需要社工的支持和帮助。

社工进行了详细的问题评估,发现李奶奶的主要问题包括:- 社交孤立:缺乏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导致心理上的孤独感。

- 经济困难:李奶奶的经济来源有限,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 身体健康:李奶奶患有高血压和关节炎等疾病,需要定期就医和药物管理。

3. 服务计划与实施- 社交支持:社工联系了附近的老年活动中心,帮助李奶奶参加社区组织的老年活动,扩大社交圈子,减轻孤独感。

- 经济援助:社工协助李奶奶向社区申请救助金,提供食品券和物资救助,缓解李奶奶的经济困难。

- 健康管理:社工陪同李奶奶定期就医,帮助管理药物,教育李奶奶关于健康饮食和生活习惯的知识。

4. 服务结果与评估- 社交支持:通过参加活动和与他人的交流,李奶奶的社交圈子扩大了,孤独感有所减轻,情绪变得积极向上。

- 经济援助:经过社会救助和社区的帮助,李奶奶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 健康管理:通过定期就医和药物管理,李奶奶的身体健康状况得到了控制,疾病稳定,生活质量有所改善。

三、个案总结与心得通过本次个案服务,社工发现老年人在社交、经济和健康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和需求。

社工作为老年人服务的重要角色,应通过提供社交支持、经济援助和健康管理等多方面帮助,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四、个案服务的启示与建议- 加强老年人社工服务的宣传:通过社区宣传、媒体报道等方式,提高老年人对社工服务的认知和了解。

- 建立老年人服务网络:社工可以与社区、医疗机构、福利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形成老年人全方位的服务网络。

案例:社区老年人个案服务(精)

案例:社区老年人个案服务(精)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案例:陈某,男,63岁,曾任行政领导多年,工作上勤勤恳恳,具有极好的口碑。

三年前退休。

现与老伴住一起,儿女都在外地工作,一年难得来几次。

退休后他每天就是帮着老伴买菜做家务,时间长了,渐渐感到时间过的很慢。

早上起床后感到没什么大事可做,十分无聊。

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感,常坐在那里叹气,闷闷不乐。

老伴发现他不像以前那么开朗了,问他有什么烦心事他也不说,劝他去公园走走,他也不感兴趣。

他说不知道怎么安排生活,觉得自己是一块朽木了,老了,最近饭量也小了,身体也没以前好了。

一、问题分析1、个人问题(1)年龄方面:案主63岁,刚进入老年。

这一阶段,老年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下降,往往固步自封,还按照自己以前的生活方式去生活。

别人把自己奉为老人,口口声声“老人家”、“老前辈”,使案主极易产生迟暮之感,从而生活态度越来越消极。

(2)身体方面:案主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衰退。

近来食量减少,身体素质下降,很少进行身体锻炼。

(3)精神方面:案主退休后生活变得很清闲,无所事事,感觉比较空虚。

时间长了便会意志衰退,情绪消沉,从而加速生理上的衰退和心理功能的降低。

2、家庭问题案主与老伴住一起,儿女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和儿女的情感交流少了,隔阂加深,由于缺少儿女的照顾和关怀,老人感到被儿女冷落,两位老人经常会产生寂寞感。

尤其是案主觉得自己退休后,没了权力,在家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以前孩子还经常打电话回来,遇到什么事情了,还向他征询意见,可是现在不会这么做了。

2、社会问题(1)社会环境对案主造成一定影响。

社会的快速发展让老年人在社会化的过程落后于他人,而且社会没有充分提供老年人社会化的机会和服务,社会政策通常注重于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身体物质保障,并没有满足其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

社会更注重青年一代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对于老年人的关注往往不够。

(2)传统的中国文化重视天伦之乐,儿孙绕膝,含饴弄孙,仍然是许多具有传统思想的老人的追求。

案例:社区老年人个案服务

案例:社区老年人个案服务

服务效果的评价及对服务对象的改变
服务效果评价
通过定期评估服务效果,可以了解老年人在 接受服务后的变化情况,如生活质量是否提 高、孤独感是否减少等。
服务对象改变
接受服务的老年人在生活技能、自我照顾能 力、社交能力等方面可能会有所提高,同时
他们的生活质量也可能得到改善。
对未来社区老年人个案服务的启示与展望
完善服务体系
针对老年人的需求和特点,应建 立完善的个案服务体系,包括定 期评估、服务记录、服提供者,应加强相关培训 ,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以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创新服务方式
针对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应创新服 务方式,如采用移动应用程序、在 线服务等手段,为老年人提供更加 便捷的服务。
VS
社区老年人服务需求
社区老年人对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包括 日常生活照顾、医疗保健、心理支持等方 面。
服务对象及需求
服务对象
本案例的服务对象为社区老年人,特 别是那些需要特殊照顾的老年人,如 高龄、独居、失能等。
需求分析
通过调查和评估,了解老年人的具体 需求和问题,如身体健康状况、生活 自理能力、心理状态等,为后续的服 务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服务效果的评估标准与方法
老人生活质量 服务满意度 社会参与度 服务团队专业性
通过比较服务前后的生活质量变化来评估服务效果,包括日常 生活能力、健康状况、心理状态等方面。
通过问卷调查和服务反馈,了解老人对服务的满意度和评价, 以此评估服务质量。
观察和记录老人在社会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以此评估 服务对老人社会参与的促进效果。
对服务团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和评价,以确保服务团 队具备提供高质量服务的能力。
评估结果及对服务方案的调整建议

老年个案工作案例4篇

老年个案工作案例4篇

老年个案工作案例4篇篇一:老年个案工作心理社会模式案例一家老年福利院新入住了一位75岁的王大爷,他自入院以后每天只是独自静坐,不思饮食。

院方为了王大爷的健康,想尽了一切办法为他做出各种各样的美食,甚至很多服务人员也从家里带来许多小吃,想诱发王大爷吃饭的欲望。

但一切的努力都付之东流,眼看着王大爷迅速消瘦,身体状况一天比一天差,院方请来了王大爷的儿子进行说服。

王大爷的儿子在听完院方的说明后情绪非常激动,在训斥了老人后竟然强行给王大爷喂饭,被院方阻止。

万般无奈之下,院方请求社会工作者给予帮助。

社会工作者在听取了院方对王大爷的情况介绍后,联系了王大爷的儿子并了解相关的信息。

据介绍,王大爷是一位离休干部,原来是以为非常自信的人,而且性格开朗,通情达理。

但离休后,性格开始发生变化,特别是在两年前老伴去世后,情绪比较低沉,而且还被医院诊断为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压,经常发病。

由于子女每天忙于工作,特别是白天无人在家照顾王大爷,怕疾病突发时家中无人而得不到及时的救治,所以在考虑再三后,将王大爷送到了福利院。

介绍完后,王大爷的儿子对那一天由于情绪激动而训斥父亲并强行喂饭的行为极为后悔,并表示出要给父亲认错。

工作者在了解王大爷的相关个人信息与家庭信息后,在充分注意社会工作的尊重、接纳等原则的基础上,运用同理心与王大爷进行了第一次面谈,并建立了初步的信任关系。

在工作者表示出想听听王大爷对自己问题的看法时,老人表示出了离休后原单位对自己的不关心;老伴也走了;家里的子女不征求意见而送自己到福利院,是把自己当累赘,不要自己了;活在世上已经没有意思,还不如自生自灭一死了之等消极悲观的想法。

根据这些信息,工作者经过分析,认为王大爷问题的核心在于:由于退休使老人的职业角色丧失,造成了人际交往的减少和社会地位的下降;老伴的去世,又进一步造成了王大爷家庭角色的部分丧失,给老人带来很大的冲击。

加之由于生理的老化所引发的各种疾病的困扰,家中子女未经商量就将老人送到福利院,而王大爷又对福利院有一些不正确的认知等,这些因素都制约了老人的活动,造成了王大爷巨大的情绪反应,出现了悲观失望等心理和行为问题。

社工老人服务案例

社工老人服务案例

心存敬畏教案教案标题:心存敬畏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培养对自然、社会和人文环境的敬畏之心。

2.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他人、社会和环境的尊重和关爱。

教学内容:1. 理解敬畏的概念:通过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敬畏的含义和重要性。

2. 自然环境的敬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自然环境的美丽和伟大之处,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3. 社会环境的敬畏: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环境中的规则、法律和道德,培养他们对社会环境的敬畏之心。

4. 人文环境的敬畏:通过诗歌、故事等文学作品的欣赏,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人文环境的价值和意义,培养他们对人文环境的敬畏之心。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自然景观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思考和感受。

2. 概念讲解:简要介绍敬畏的概念和内涵,与学生共同探讨敬畏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3. 自然环境的敬畏: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自然环境中的美丽和伟大之处,回到教室后进行讨论和分享。

4. 社会环境的敬畏: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环境中的规则、法律和道德,让学生思考违反规则、法律和道德的后果,并进行小组讨论。

5. 人文环境的敬畏:选择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或一则寓言故事,与学生一起欣赏和解读,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人文环境的价值和意义。

6. 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强调心存敬畏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敬畏的态度融入日常生活中。

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学生的表现:评估学生对敬畏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对自然、社会和人文环境的敬畏之心是否有所培养。

3. 学生的反思:要求学生写下对本节课的反思和感悟,以检验他们对敬畏的理解和态度的转变程度。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开展社区环境保护活动,增强对环境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2. 鼓励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培养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

老年个案工作案例4篇

老年个案工作案例4篇

老年个案工作案例4篇篇一:老年个案工作心理社会模式案例一家老年福利院新入住了一位75岁的王大爷,他自入院以后每天只是独自静坐,不思饮食。

院方为了王大爷的健康,想尽了一切办法为他做出各种各样的美食,甚至很多服务人员也从家里带来许多小吃,想诱发王大爷吃饭的欲望。

但一切的努力都付之东流,眼看着王大爷迅速消瘦,身体状况一天比一天差,院方请来了王大爷的儿子进行说服。

王大爷的儿子在听完院方的说明后情绪非常激动,在训斥了老人后竟然强行给王大爷喂饭,被院方阻止。

万般无奈之下,院方请求社会工作者给予帮助。

社会工作者在听取了院方对王大爷的情况介绍后,联系了王大爷的儿子并了解相关的信息。

据介绍,王大爷是一位离休干部,原来是以为非常自信的人,而且性格开朗,通情达理。

但离休后,性格开始发生变化,特别是在两年前老伴去世后,情绪比较低沉,而且还被医院诊断为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压,经常发病。

由于子女每天忙于工作,特别是白天无人在家照顾王大爷,怕疾病突发时家中无人而得不到及时的救治,所以在考虑再三后,将王大爷送到了福利院。

介绍完后,王大爷的儿子对那一天由于情绪激动而训斥父亲并强行喂饭的行为极为后悔,并表示出要给父亲认错。

工作者在了解王大爷的相关个人信息与家庭信息后,在充分注意社会工作的尊重、接纳等原则的基础上,运用同理心与王大爷进行了第一次面谈,并建立了初步的信任关系。

在工作者表示出想听听王大爷对自己问题的看法时,老人表示出了离休后原单位对自己的不关心;老伴也走了;家里的子女不征求意见而送自己到福利院,是把自己当累赘,不要自己了;活在世上已经没有意思,还不如自生自灭一死了之等消极悲观的想法。

根据这些信息,工作者经过分析,认为王大爷问题的核心在于:由于退休使老人的职业角色丧失,造成了人际交往的减少和社会地位的下降;老伴的去世,又进一步造成了王大爷家庭角色的部分丧失,给老人带来很大的冲击。

加之由于生理的老化所引发的各种疾病的困扰,家中子女未经商量就将老人送到福利院,而王大爷又对福利院有一些不正确的认知等,这些因素都制约了老人的活动,造成了王大爷巨大的情绪反应,出现了悲观失望等心理和行为问题。

案例:社区老年人个案服务(精)

案例:社区老年人个案服务(精)
服务展望
服务模式创新与发展
精细化服务
针对老年人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注重服务细节,使老年人感受到贴 心的关爱。
智能化服务
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社区老年人服务的便利性、高效性和精 准性。
多元化服务
整合社区资源,发挥社会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老年人服务,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需求。
案例:社区老年人个案服务( 精)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服务背景 • 服务内容与形式 • 服务效果 • 服务资源与支持 • 服务展望
01
服务背景
服务对象
对象特点
本案例中的服务对象为社区老年人,他们年龄在50岁以上, 生活能够自理且社交活动正常。
数量与比例
该社区共有约200名老年人,其中约有50名需要接受个案服 务。
04
服务资源与支持
服务人员培训
总结词
专业培训有助于提升服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
详细描述
针对社区老年人的个案服务,需要对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包括老年心理学、社会工作、心理咨询等专业知 识,以及沟通技巧、礼仪规范等服务实践能力。通过培训,可以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质量,从而更 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服务需求
1 2 3
健康咨询
老年人对于如何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有着强烈 的需求,需要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健康咨询服务 。
日常生活帮助
部分老年人可能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例如 购物、清洁等,需要为他们提供日常生活帮助 。
心理支持
老年人在面对退休、孤独等问题时,容易出现 心理问题,需要为他们提供心理支持和情绪疏 导。
组织各类文化娱乐活动,满足老年人的精神 文化需求。

社工实务案例:老年人个案工作

社工实务案例:老年人个案工作

社工实务案例:老年人个案工作2.XXX自己也有身体不适,无法从事其他工作。

3.家庭经济状况困难,没有其他收入来源。

第三步,制定个性化计划针对XXX的情况,我们与她商量制定了以下个性化计划:1.为XXX联系社区医疗服务,帮助她和母亲得到更好的医疗照顾。

2.为XXX联系社区志愿者服务,帮助她在家里照顾母亲,同时也可以得到一定的志愿者补贴。

3.为XXX联系社区就业服务,帮助她寻找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工作,增加家庭收入。

4.为XXX提供垃圾分类知识和垃圾桶使用技巧,帮助她规范垃圾处理方式,减少对小区环境的影响。

三、成果展示经过我们的努力,XXX的家庭生活得到了改善,母亲得到了更好的照顾,XXX自己也得到了一定的志愿者补贴和工作机会。

同时,XXX也变得更加注重垃圾分类和环境卫生问题,积极参与小区的环境整治工作。

在我们的帮助下,小区的环境卫生管理得到了有效改善,居民对居委会和物业的信任和支持也得到了提升。

XXX也参加了社区组织的一些活动,比如义工活动、文艺演出等。

在这些活动中,她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更多地了解了社区的情况和资源。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她逐渐找回了自信和积极主动的心态,也更加愿意和人交往和沟通。

最后,我们可以看到,通过解决XXX的经济来源问题、传递温暖和帮助她找回积极主动的心态,她的生活得到了改善,也更加有信心面对未来的生活。

作为社区工作者,我们需要不断地发掘和利用社区资源,帮助更多的有需要的人,让他们在社区大家庭中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我们请了“社区舞蹈队”的队长,帮助鼓励XXX加入跳广场舞的队伍。

每天跳广场舞可以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逐步建立稳定的人际圈。

社区居委会还任命她为19幢16楼、17楼的楼道长,鼓励她主动与人接触,让她在社区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价值,逐渐找回自信。

总结评估:XXX的案例代表了社区居民两种不同的态度和声音。

一种需要解决生活困难问题,另一种需要改善生活环境和条件。

如果我们没有深入了解工作,不断评估和总结,只是依照社区卫生管理的规定去处理,那么无论是哪种居民,都会给我们的工作一个差评。

老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老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老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老年社会工作是指为了帮助老年人解决老龄化带来的各种问题而进行的一系列工作。

下面将通过一个老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来介绍相关参考内容。

案例:李奶奶是一位80岁的老人,她的子女都已经搬到了其他城市工作,生活上无法给予她太多的照顾。

李奶奶最近身体一直不太好,行动不便,也感到孤独无助。

社区工作者决定对她进行社会工作介入。

1. 综合评估:社区工作者首先对李奶奶进行综合评估,了解她的生活状态、身体状况、社会关系等。

通过评估,可以确定她的主要需求和问题,为后续工作提供指导。

2. 确认需求:在评估的基础上,社区工作者确认了李奶奶的主要需求是生活照料和社交需求。

老年人常常面临着生活照料、情感支持、社交参与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需求对于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3. 制定计划:社区工作者与李奶奶及其家人一起制定了一份个人计划。

计划包括每天上门帮助李奶奶做家务、购物等生活照料工作,并且定期组织老年人活动,帮助李奶奶扩大社交圈子。

4. 行动实施:社区工作者开始按照制定的计划行动,每天按时上门给李奶奶提供帮助,做家务、购物等。

此外,社区工作者还联系了附近的老年活动中心,帮助李奶奶参加活动,结识其他老年人,增加社交。

5. 监督和跟进:社区工作者定期与李奶奶和家人见面,了解居民对服务的满意度,并根据需要调整服务计划。

同时,社区工作者与其他机构合作,提供必要的康复和医疗服务,确保李奶奶的健康状况得到关注。

6. 资源整合:社区工作者会协调社区内外的资源,包括志愿者、老年服务机构、医疗机构等,为老人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这些资源可以包括提供心理咨询、法律援助、临时庇护等。

7. 长期计划:除了当前的需求,社区工作者还要与老人及其家人讨论长期计划。

这可能涉及到老人的住房问题、养老院选择、护理等重大决策。

社区工作者可以帮助老人和家人了解各种选项,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建议。

通过以上个案案例,我们可以发现老年社会工作不仅仅是满足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而且还关注老人的心理和社交需求。

社工实务案例:老年人个案工作

社工实务案例:老年人个案工作

一、案例背景介绍“怡和家园”小区作为“四房合一”的保障性住房小区,残疾、低保、高龄独居等困难弱势群体比例众多,能否在社区中开展好这部分人群的工作,会很大的影响到怡和家园整体社区工作的推进。

我们小区公共租赁房20幢16楼住着一位徐阿姨,平时经常能看到她在小区的各个垃圾桶里收那些有用的垃圾。

而且她还把收来的垃圾堆到地下自行车库,这就造成了很多居民出行的不便,夏天的时候经常会发出阵阵臭味,而且这么多易燃物品堆放着,也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20幢的居民多次找物业公司问责,为什么小区的地下自行车库像个垃圾场?为什么多次反应后垃圾还是没有清理干净?!有些居民为此打了“12345”市长热线,还有居民到居委会,抱怨说“交了物业费,物业公司从不作为,还不如不交!”而物业公司的负责人却多次向居委会诉苦,说他们已经多次劝说徐阿姨尽快将堆放的垃圾卖掉,徐阿姨每次都会表现的很为难,但也从不反映家庭上有什么困难,而是默默将垃圾清理一部分,事后,垃圾又堆了一大堆,问题始终没能得到彻底的解决。

19幢和20幢两幢公共租赁房共有1160户一方面,困难弱势群体高度集中,这部分人群因心理上的不平衡,对小区的一些管理规定和措施或多或少带有一些偏见;另一方面,其他许多居民都密切关注着居委会和物业将如何处理好这个问题,规范小区环境卫生管理。

我们社区工作者认识到,如果此类问题处理不当,将在居民中间造成很不利的影响,那以后居委会和物业开展工作将十分被动。

二、实施过程第一步,建立信任关系当我们想要上门直接问徐阿姨随意堆放垃圾原因的时候,我想到了社工最基本的工作伦理应该是:平等、接纳和不批评的态度。

所以我们并没有让徐阿姨丝毫的认为居委会专门因为她乱放垃圾的问题“找上门”,而是让她认为我们是在挨家挨户走访居民过程中正巧“敲她门”。

来到她家以后,我们始终带着“微笑”,用“唠家常的口吻”与她聊天,认真倾听她说的每一件事并给予一定回应,在不断交流过程中逐步建立信任关系,将谈话引向深入。

社工站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空巢老人

社工站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空巢老人

社工站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空巢老人一、背景介绍:服务对象张三阿姨,一位年近80周岁的空巢老人,自上海迁居至本地商品小区已有八年之久,办理了居住证。

尽管居住时间较长,张三阿姨却因商品小区的封闭性和独立性,难以融入当地社区,导致社交圈子狭窄,深感孤独。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和老伴的健康状况逐渐衰退,心血管疾病、关节炎等老年疾病症状开始显现,引发了他们的焦虑和担忧。

此外,张三阿姨唯一的儿子在上海工作繁忙,无法提供足够的关心和照料,进一步加剧了她的孤独感和无助感。

二、需求分析预估:(一)问题分析:1.社区融入困难,缺乏社交活动:张三阿姨和她的老伴搬迁到甲地本地小区生活成为甲地镇新居民,由于生活在具有封闭且独立的商品小区,虽然已经居住了八年,但仍然难以融入当地社区,这导致了他们的社交圈非常有限,又没有亲朋好友在身边,他们经常感到孤单。

2.家庭陪伴缺失:由于儿子在上海工作繁忙,且未退休,每年能来看望的次数很有限,无法给予足够的关心和照料。

这使得服务对象张三阿姨和老伴在情感上缺乏支持,感到无助。

3.随年龄增长带来的健康忧虑:随着年龄的增长,张三阿姨和她的伴侣开始感受到生活能力的逐渐衰退,对于自身的健康状况也越发关注。

一些典型的老年疾病症状,如心血管疾病、关节炎等,开始显现,引发了他们的焦虑和担忧。

(二)需求分析:1.社交需求:服务对象张三阿姨需要参与社区活动,与周围的邻居建立联系和交流;创造机会与同龄人互动,建立朋辈支持体系,协助张三阿姨建立和扩大社交网络,减少孤独感,增强归属感。

2.心理需求:服务对象张三阿姨需要情感支持和倾听,以减轻的焦虑和孤独感。

同时需要增强自我效能感,提高应对老年生活挑战的信心。

3.健康需求:服务对象张三阿姨需要专业的健康咨询,了解如何预防和管理老年疾病,以及了解和获取适合老年人的健身活动和营养指导。

(三)理论支持:本案例主要以社会支持理论为指导,社会支持理论是心理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探讨了个体如何通过与他人建立和维持积极的社会关系,获得情绪、信息、物质以及实际援助等多方面的支持,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应对压力和适应生活挑战的能力。

老年社会工作个案和计划书

老年社会工作个案和计划书

个案案例1:马大爷今年78岁,老伴在两年前已经去世了,他孤身住在一个单元房里。

唯一的女儿离他住的地方坐车要一个多小时。

女儿有两个孩子,都已经结婚了,单独居住.马大爷最近在外面溜达时被自行车撞倒,造成右腿骨折,看医生之后还被诊断患有糖尿病。

女儿自己身体也不太好,不能照顾他,很担心父亲不能再独立生活,找来社工咨询该怎么安排马大爷的照顾问题。

1.马大爷和女儿要处理哪些问题?居住安排所需服务2.关于机构照顾的最佳选择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①照顾的性质:如照顾的程度,开支等②照顾的类型:医疗、护理、康复等③环境方面的需要:舒服、和家人接触等个案案例2:某小区有一位80岁的王大妈,老伴已去世多年,生育了4个孩子,平时她和还没成家的小儿子一起居住,其他3个孩子在外地工作.去年冬天,王大妈的小儿子不幸发生车祸死亡,王大妈一下子变成了依靠低保生活的孤独老人,身体状况越来越差。

王大妈的小儿子去世后,其他三个子女对母亲的赡养问题相互推诿,不愿照顾赡养老人。

现在体弱多病的王大妈一个人生活,行动不便使她很少出门,有时候连饭都吃不上。

1.在这个案例中,王大妈面临哪些困难?①生活不能自理,无人照顾;②年老多病;③身边无人陪伴,比较孤独,缺乏精神慰藉。

2.针对王大妈的困难,社工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1.与三个子女联系,邀请他们协商确定照顾老人的方案2.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联系,请医生定期上门为王大妈检查开展医疗服务;3.组织社区志愿者上门看望王大妈,关心她。

小组活动计划书一、活动名称二、基本理念三、主要理论四、目的和目标五、服务对象和招募方法六、活动安排七、预计困难和解决方法八、评估方法九、经费预算十、其他事项1、小组名称:老年生活趣多多2、理念:凯文的活动理论认为,活动水平高的老年人比活动水平低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生活满意和更能适应社会,主张老年人应该通过新的参与、新的角色来改善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中断所引起的情绪低落,在新的社会参与中重新认识自我,从而把自身与社会的距离缩小到最低限度。

老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老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老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标题:老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分析及参考内容引言:老龄化是当代社会普遍面临的问题,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社会参与问题逐渐受到关注。

社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服务职能,扮演着帮助老年人解决生活困难和促进老年人参与社会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以某老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为例,分析其中的问题与挑战,并提供参考内容以供实际工作中参考。

案例描述:在某社区的老年活动中心,有一位叫李奶奶的老年人,她已经丧偶多年,子女都在外地工作无法照顾她。

由于年纪上的限制,李奶奶无法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活动,例如购物、做饭、打扫卫生等。

她长时间处于孤独和缺乏社会支持的状态,生活质量较低。

问题分析:1. 生活照顾问题:李奶奶由于身体状况和年龄原因,无法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活动,需要社会工作者提供生活照顾方面的支持。

2. 社交孤立问题:由于子女外出工作,李奶奶长期处于孤独状态,缺乏社会支持和社交活动,需要社会工作者提供社交支持和帮助她建立社会联系。

3. 心理支持问题:长期缺乏亲人和社会支持,李奶奶可能面临心理压力和孤独感的问题,需要社会工作者提供心理支持和关怀。

参考内容:1. 生活照顾方面的支持:- 派遣社工或志愿者定期为李奶奶购买生活用品,解决她物质生活上的需求。

- 安排志愿者或社区保洁员每周定期到李奶奶家中进行卫生打扫和清洁工作,确保她生活环境的卫生。

- 协助李奶奶申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如提供送餐服务、随访看护等。

2. 社交支持和建立社会联系:- 组织社区活动,吸引老年人参与其中,增加李奶奶的社交机会,并帮助她建立新的社交网络。

- 安排专门的社工或志愿者定期陪伴李奶奶,与她聊天、散步、做手工等,减轻她的心理孤独感。

- 建立老年人互助小组,让李奶奶与其他老年人分享生活经验和感受,共同解决各自的问题。

3. 心理支持和关怀:- 定期开展心理支持讲座或活动,提供老年人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帮助李奶奶更好地应对心理压力和孤独感。

老年人社工个案案例

老年人社工个案案例

老年人社工个案案例在社会工作实践中,老年人群体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群体,他们面临着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经济状况等方面的问题。

而社工个案工作就是针对个别老年人的需求和问题展开的一种专业性服务。

下面,我将通过一个老年人社工个案案例来介绍社工个案工作的具体操作和实践经验。

张大爷,78岁,是一位退休教师,妻子于几年前去世,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平日里他一个人生活。

在社区工作人员的了解中,张大爷经常一个人呆在家里,很少和别人交流,而且身体健康状况也一直不是很好。

因此,社区决定对张大爷展开社工个案工作,帮助他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首先,社工人员与张大爷进行了深入的交谈,了解了他的生活习惯、饮食情况、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心理状态。

通过交谈,社工人员发现张大爷经常感到孤独和无助,他缺乏交流和陪伴,而且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在这种情况下,社工人员决定为张大爷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交关系的建立。

其次,社工人员帮助张大爷建立了一个老年人社交小组,邀请了一些志愿者和其他老年人加入。

通过定期的聚会和活动,张大爷逐渐融入了这个小组,结识了一些新朋友,他的心情也逐渐好转。

同时,社工人员还帮助张大爷建立了健康档案,定期对他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跟踪和检查,保证他的生活质量。

最后,社工人员还帮助张大爷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购物、就医、家务等方面的困难。

通过社工个案工作的持续跟进和支持,张大爷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他也逐渐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和热情。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社工个案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

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技能和方法,社工人员可以帮助老年人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同时,社工个案工作也需要注重对老年人的关爱和尊重,尊重他们的意愿和选择,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帮助。

在未来的社会工作实践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老年人群体的关注和服务,发挥社工个案工作的作用,为他们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能够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

老年人社工个案案例

老年人社工个案案例

老年人社工个案案例在社会工作实践中,老年人是一个重要的关注群体,他们往往面临着身体健康、心理需求、社会参与等方面的问题。

作为社工人员,我们需要关注老年人的个体情况,提供相应的社会工作服务,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我将分享一个老年人社工个案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社会工作在老年人群体中的应用。

李奶奶,78岁,是一位独居老人。

她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平时很少有人来看望她。

李奶奶身体虽然健康,但因为年龄的增长,行动不便,生活自理能力逐渐下降。

她曾经是一名教师,退休后生活比较孤独,情绪也比较低落。

在社工人员的介入下,我们对她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并制定了个性化的社会工作服务计划。

首先,我们帮助李奶奶建立了一个社交支持网络。

我们联系了当地的老年活动中心,帮助她加入了一些兴趣小组,让她有机会结识新的朋友,参加一些社区活动,增加社交互动,减轻她的孤独感。

同时,我们还联系了志愿者团队,定期为她提供一些家庭帮助,比如购物、清洁等,让她的生活更加便利。

其次,我们帮助李奶奶建立了健康管理计划。

我们邀请了专业的医护人员为她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为她制定了健康管理方案。

我们还为她安排了定期的康复训练课程,帮助她保持身体的灵活性和健康状态。

通过这些措施,李奶奶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最后,我们还帮助李奶奶进行心理支持。

我们安排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与她进行心理沟通,帮助她排解心理压力,调整心态,重新树立对生活的信心。

我们还鼓励她参加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习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帮助她更好地适应老年生活。

通过以上的社会工作服务,李奶奶的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她在社交、健康和心理方面都得到了支持和帮助,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

这个案例也充分展示了社会工作在老年人群体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同时也提醒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老年人的需求,提供更多的社会工作服务,帮助他们过上幸福、健康、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总而言之,老年人社工个案案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社会工作在老年人群体中的应用的机会。

优秀老年社工个案案例

优秀老年社工个案案例

优秀老年社工个案案例一、背景介绍。

李大爷,70岁,是社区里出了名的“倔老头”。

老伴儿去世后,他就变得越来越孤僻,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和邻居们也很少交流。

子女都在外地工作,虽然经常打电话,但老人总是没说几句就挂断。

社区工作人员反映,李大爷对社区组织的活动也不感兴趣,甚至还会拒绝社区志愿者的上门探访。

二、接案。

我作为社区的老年社工,在了解到李大爷的情况后,决定主动去拜访他。

第一次上门的时候,我在门口敲了好一会儿门,李大爷才不耐烦地打开门,问我有什么事。

我满脸笑容地说:“李大爷,我是社区新来的社工,专门来看看您呢。

”李大爷哼了一声,说:“有什么好看的,我不需要你们关心。

”然后就想关门,我赶忙把脚伸进去(当然这有点小危险,不提倡哈,但当时也是着急),笑着说:“李大爷,您先别关门呀,我就跟您聊两句,我听邻居说您以前可厉害了,我想听听您的故事呢。

”也许是“厉害”这个词让李大爷有点心动,他犹豫了一下,让我进了屋。

三、预估。

在和李大爷的聊天中,我发现他其实内心很孤独,老伴儿的离去对他打击很大,他觉得生活没什么乐趣了。

而且他对新事物有抵触情绪,觉得自己年纪大了,跟不上时代,和年轻人也没什么共同话题。

他拒绝社区活动和探访,是因为他害怕被同情,觉得那是一种怜悯。

四、计划。

1. 短期计划。

每周去李大爷家拜访两次,每次和他聊一个小时左右,话题就从他的过去开始,让他感受到被尊重和重视。

给李大爷带一些他这个年代的小零食,像麦芽糖之类的,拉近关系。

2. 中期计划。

邀请李大爷参加一些简单的社区活动,比如老年人书法比赛的观摩活动。

先从观摩开始,让他慢慢适应人群。

教李大爷使用智能手机的一些简单功能,比如看新闻、听戏曲,让他能接触到外面的世界。

3. 长期计划。

鼓励李大爷加入社区的老年兴趣小组,像象棋小组或者老年合唱团,让他在群体中找到归属感。

建立李大爷和子女更紧密的联系,让子女多回来看看,或者定期视频通话。

五、介入过程。

1. 建立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案例:陈某,男,63 岁,曾任行政领导多年,工作上勤勤恳恳,具有极好的口碑。

三年前退休。

现与老伴住一起,儿女都在外地工作,一年难得来几次。

退休后他每天就是帮着老伴买菜做家务,时间长了,渐渐感到时间过的很慢。

早上起床后感到没什么大事可做,十分无聊。

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感,常坐在那里叹气,闷闷不乐。

老伴发现他不像以前那么开朗了,问他有什么烦心事他也不说,劝他去公园走走,他也不感兴趣。

他说不知道怎么安排生活,觉得自己是一块朽木了,老了,最近饭量也小了,身体也没以前好了。

一、问题分析1 、个人问题(1 )年龄方面:案主63 岁,刚进入老年。

这一阶段,老年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下降,往往固步自封,还按照自己以前的生活方式去生活。

别人把自己奉为老人,口口声声“老人家”、“老前辈,”使案主极易产生迟暮之感,从而生活态度越来越消极。

(2 )身体方面:案主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衰退。

近来食量减少,身体素质下降,很少进行身体锻炼。

(3 )精神方面:案主退休后生活变得很清闲,无所事事,感觉比较空虚。

时间长了便会意志衰退,情绪消沉,从而加速生理上的衰退和心理功能的降低。

2 、家庭问题案主与老伴住一起,儿女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和儿女的情感交流少了,隔阂加深,由于缺少儿女的照顾和关怀,老人感到被儿女冷落,两位老人经常会产生寂寞感。

尤其是案主觉得自己退休后,没了权力,在家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以前孩子还经常打电话回来,遇到什么事情了,还向他征询意见,可是现在不会这么做了。

2 、社会问题(1 )社会环境对案主造成一定影响。

社会的快速发展让老年人在社会化的过程落后于他人,而且社会没有充分提供老年人社会化的机会和服务,社会政策通常注重于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身体物质保障,并没有满足其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

社会更注重青年一代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对于老年人的关注往往不够。

(2 )传统的中国文化重视天伦之乐,儿孙绕膝,含饴弄孙,仍然是许多具有传统思想的老人的追求。

可是随着中国的社会变迁,大家庭解体,社会结构变成以核心家庭为基础,人们的家庭观念淡薄,还有工作调动,人口流动,住房紧张,年轻人追求自己的自由与生活方式等问题,都造成年轻人不能或不愿与父母住在一起的原因。

老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孤独、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顾影自怜,再加上体弱多病,更加加重了老年人生理、心理上的状况的恶化。

(3 )就目前中国社区的情况而言,一般社区没有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与服务,没有关注到空巢老人,没能很好地为空巢老人提供多彩的老年生活,因而案主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的活动。

这在一定程度造成案主心理上的孤单、寂寞。

二、介入和干预(一)约定阶段1 、案主的基本资料案主:陈某年龄:63 岁性别:男家庭背景:儿女不在身边,与老伴生活在一起。

案主来源:案主求助案主类型:自愿案主出现的问题:情绪低落、食量减少、身体状况每况愈下2..评估途径:通过案主老伴、儿女、朋友、邻居、社区及案主自身了解情况。

3..初步评估的结果:案主所出现的问题属于老年社会工作的范畴,应以老年社会工作个案工作方式进行介入和干预。

4..约定阶段注意的事项:虽然案主是主动求助于机构,但是考虑到社会工作在我国本土发展情况,许多人对它的了解还不是很深,社会工作者应在初期阶段适当地对案主和案主的儿女等人对社会工作做一下具体介绍,阐明社会工作是一种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专业的手段和技巧帮助社会上有需要的群体的科学。

而社会工作者本身是会遵循保密、平等、尊重和接纳等原则去帮助案主解决问题。

这样有助于社工与案主确立专业关系,并有助于社工得到案主、案主家人以及案主所在社区等的配合与协助,使得更有效地帮助案主。

(二)评估问题1 .收集资料:(1 )与案主谈话,了解他的情况和想法,尽量了解案主个性,并向案主介绍社会工作的性质和宗旨,介绍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实务和目标,尽量与案主建立良好的关系。

(2 )与案主的老伴及儿女交谈,了解案主的家庭情况,家庭生活状况。

(3 )与案主的邻居和朋友谈话,收集案主个人性格,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资料。

附注:需了解的情况:(1 )案主以前的生活习惯和现在的生活习惯(2 )案主平时的活动和交际(3 )案主对儿女离家的看法,对自身情况的想法2 .理论分析(1).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以具有特定的人的行为期望,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而社会角色的失调会对人们造成打击和压力,使行为人无所适从。

案例中,案主原本有着自己的工作,而且在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得到周围人的认同。

案主觉得这份工作是对他价值的肯定。

退休后在这较急剧的变化中,案主一时间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生活亦似乎失去了意义。

因而我们社工应该注意给予案主这方面的帮助,解决社会失调问题。

(2. 从理论上认为一个人适应的良好与不好,是常以个体与环境中是否能取得和谐的关系而定,同时也与自我评价密切相关。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人的主要动机有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等,当这些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则会产生挫败感等不良情绪。

在案例中,案主子女不在身边,长期缺乏子女的生理及心理的关怀,与老伴相依为命。

尤其是退休后,突然一下子闲下来,他的这种感觉更为明显,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身体也因此每况愈下。

社工应帮助案主把身体调理好,增加其与儿女的接触交流,使老人精神愉快,心理上获得安慰,走出心理问题的困境。

(3). 伯吉斯、哈维格斯特等人的活动理论强调,社会互动对每一个人都有同等价值。

个人的角色建立在工作、婚姻和与社会联系及社团参与的基础上。

如果老年人失去工作和社交活动,又不能在其他地方找到替代角色或建立新角色,就会成为“没有角色的角色”。

这种情况无论是自愿还是所迫,最终将导致其放弃身份,社会价值及自我形象也会变得模糊。

因此,老年人在精神上和心理上与社会保持接触,有活跃的社交生活,积极开辟新的生活形式,才能获得和维持开朗的心境,获得快乐与健康。

在本案例中,案主随着退休,社会参与变少,从而越来越封闭,越来越消极。

因而社工注意让案主多参加社会活动,广交朋友,拓展兴趣爱好,把案主闲逸的生活时间安排的饶有乐趣,丰富多彩。

(4). 归因理论认为,归因就是根据人的外部表现特征来推测其内在的意图和动机,对其心理活动状态做出解释和推论的过程。

归因理论对于科学地认识个体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改进个体的行为有很好的作用。

归因的类型可以外归因和内归因。

在本案例中,外归因是案主退休,儿女常年不在身边,自己身体也不如以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案主的行为。

而内归因则是案主主观心理因素的作用,案主缺乏积极的活态度,在某种程度上亦造就了案主消极的行为。

(5).ABC 理论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核心理论,其主要观点就是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外部诱发事件的看法解析评价,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析造成的。

在ABC 理论中,A 代表诱发事件, B 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析及评价,即信念;C 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

在案例中, A 是指案主退休,儿女不在身边,身体状况下降。

B 是指案主在这些情况下,感到自己的价值已经失去,在家庭里的地位下降。

C 是指案主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消极、悲观。

正是由于案主在 A 事件的客观世界和 B 事件的主观世界的相互作用影响,因而案主的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表现为异常消极、悲观。

借鉴于此,我们社会工作者对其情绪行为进行调理,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活动,上门心理陪聊,帮助案主转变为正确的生活价值观。

(6 ,). 社会网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所形成的一个整体结构,两个互动主体之间的关系或社会联系构成社会网的纽带。

社会纽带既可以形成社会结构也可以破坏社会结构。

个人社会网的结构特征决定了二人关系的作用,而个人的社会结构决定了二人关系发挥作用的环境。

当一种关系建立以后,它就为其成员提供了直接接近其他人或其他资源的机会。

在案例中,案主案主与自己单位的同事,儿女,邻居等建立的社会纽带。

退休,儿女的离开,都相继断裂或变弱,案主得不到社会网络支持,会影响到案主身心健康和其对生活的热忱和信心。

社工应该帮助案主改善其与子女之间的关系,鼓励案主多与外界接触,重建案主的社会网。

(7 )危机理论。

危机指一个人在正常生活过程中突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危机时间,带来个人无法克服的困难,可能导致个人身心混乱的一种状态。

每一个人、群体或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有危机。

危机主要由一些事变所导致的问题或一系列困难所引发。

有些事变是可以预料的,个人无法解决事变所导致的问题或困难时,危机就会出现。

成长危机是人在成长阶段过程中所遇到的。

在案例中,案主就遭遇了成长危机。

他的退休是他在成年后期这一阶段必定遭遇到的。

社工人员应该帮助案主了解问题,对危机性做出迅速判断,先稳定案主情绪,获得案主信任,在帮助案主解决问题。

(8 )家庭生命周期。

家庭结构不是静止的,而是随家庭生命周期动态变化的。

家庭生命周期可分为六个历程:形成期、发展期、扩展完成期、收缩期、完成收缩期、家庭解体期。

在完成收缩期阶段,子女离巢,夫妻俩面对空巢,要重新建立二人世界。

面对年老、健康恶化及退休的生活。

在子女家中,学习做附属角色。

家庭在不同的历程会遭受不同的挑战、危机和困难。

社工应及时介入,维持家庭的正常运作。

在案例中,案主家庭处在了完成收缩期。

案主退休,子女离巢,案主的家庭地位下降。

社工应帮助案主正确认识这一阶段,帮着案主接受这一现实,并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面对变化。

(三)计划及合约1. 制定目标(1 )短期目标:帮助案主把身体调理好,增加案主与家人、邻居及朋友的接触交流,使案主精神愉快,心理上获得安慰,走出心理问题的困境。

(2 )长期目标:使案主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认识到老年是人生的一个必经阶段。

通过对人生和自我价值的合理认定提高对生命意义的领悟,健康快乐地活下去。

2. 具体行动方案:(1) 个案会谈。

与案主进行个案会谈,时间约为每个星两次,以便了解和掌握案主各个方面的适应情况,并帮助案主及时解决他所面对的困难与问题。

个案会谈中注意运用归因理论,ABC 理论,个人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原理等理论引导案主思考自己现在出现的行为想法的原因,和其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如何去克服这些心理问题。

个案会谈中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情况有:案主与子女关系是否和谐,与邻里、朋友是否常有交流,平时有什么业余爱好,以及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案主的情绪变化。

个案会谈需要讨论到的话题:1..对退休的看法2..对于自己身体健康状况的看法3..对于子女成家立业后,自己独立生活的看法4..对于老年的看法(2 )社区访谈。

根据个人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原理,社区的生活与案主的行为有一定的关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