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记念_2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为了忘却的记忆》教学讲解课件二(新人教)

高中语文:《为了忘却的记忆》教学讲解课件二(新人教)

MOMODA POWERPOIN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Fusce id urna blandit, eleifend nulla ac, fringilla purus. Nulla iaculis tempor felis ut cursus.
sŏng
xiè
不值得
含糊、不清楚。
平常,向来。

zhuì
忧愁,恐惧,担心。
jiè
qiè
拉住。

牵连到。
为了忘却的记念→为了战斗的记念 一、与白莽的交往 二、与柔石的交往 三、柔石、白莽被捕 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 四、五人遇难→ →怒向刀丛觅小诗 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 我失掉失掉了很好的青年
题解:A.“为了忘却”说明难以忘却,烈士往事历历在目,形象鲜明;B. “忘却”是为了摆脱悲哀,奋然前行;C.记叙烈士生前的举止言谈、音容笑貌,正是为了让烈士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让后人永不忘却。
注意加点字的读音与划横线词语的意思: 竦( )身 不屑( ): 隐约其辞: 素不相识: 曲( )译 缁( )衣 解( )往 惴惴( ): 挈 ( )妇将雏: 累及:
为了忘却的记念
鲁迅
鲁 迅
“左联”的五位青年作 家白莽、柔石、冯铿、 李伟森、胡也频
“左联”:全称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于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它是一个由文学研究会、创造社、鲁迅先生发起的进步青年所组成的文学组织。白莽、柔石、冯铿、李伟森、胡也频均参加了这一进步组织。
辨识下列挽联或对联分别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
感谢您的下载观看
9、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10、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11、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 12、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13、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14、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15、比不了得就不比,得不到的就不要。。。***** 16、行动出成果,工作出财富。。*** 17、做前,能够环视四周;做时,你只能或者最好沿着以脚为起点的射线向前。。**** 9、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 10、很多事情努力了未必有结果,但是不努力却什么改变也没有。。**** 11、成功就是日复一日那一点点小小努力的积累。。***** 12、世间成事,不求其绝对圆满,留一份不足,可得无限完美。。**** 13、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 15、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16、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1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9、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3《为了忘却的纪念》习题2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3《为了忘却的纪念》习题2

《为了忘却的纪念》习题同步测控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前年的今日,我避在客栈里,他们却是走向刑场了;去年的今日,我在炮声中逃在英租界,他们则早已埋在不知那里的地下了;今年的今日,我才坐在旧寓里,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

我又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不料积习又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写下了以上那些字。

要写下去,在中国的现在,还是没有写处的。

年青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

然而,现在我懂得了。

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记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

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

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1.开头连用“前年的今日”“去年的今日”“今年的今日”三句,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开头连用“前年的今日”“去年的今日”“今年的今日”三句排比,和本文开头“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相呼应,把自己的处境和烈士的遭遇加以对比,深刻地表达了对烈士的怀念和无法抑制的悲愤。

2.画线句子中的“悲愤”能否改为“悲哀”,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能。

为了忘却的记念(二)

为了忘却的记念(二)

《为了忘却的记念》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内容设计【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脉络,概括主要内容,了解人物的生平事迹。

2.通过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感受革命先烈的高贵品质。

3.分析曲笔手法的运用,感受作者含蓄蕴藉的情感。

【本节课教学重点及难点】体会重点词句的内涵,分析曲笔手法的运用,感受作者含蓄蕴藉的情感。

第二课时内容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好!我是番禺区大龙中学的许映宜老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鲁迅先生的纪念性散文《为了忘却的记念》。

在昨天的课上,我们通过分析一些看似零碎却很能表现人物性格的小事,概括了白莽和柔石两位革命青年的形象特点,感受到了先烈们的高贵品质。

下面我们继续深入文本,品读关键语句,体会鲁迅先生在字里行间所表达的含蓄深情。

二、品读关键语句,体会鲁迅情感中的爱与憎导入问题: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同学们可能会有个疑问:文章的题目很奇怪,“为了忘却的记念”,明明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鲁迅为什么要忘记他们?既然要忘记,为什么又说要纪念呢?文章到底是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呢?别着急,学完后大家自然就知道了。

学习任务:请同学们细读文本,勾画出蕴藏情感的语句。

思考:鲁迅先生在回忆往事时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他又是如何表达这些情感?(一)学习活动一:读懂鲁迅与白莽、柔石的深厚情谊细心的同学可能发现,有一段话是在文章中反复出现的:“我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然而积习却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在鲁迅心中,白莽、柔石等青年是“很好的朋友”“很好的青年”,他们善良勇敢,有理想信念。

而这样的青年竟遭受屠戮。

对于他们的牺牲,鲁迅之所以感到如此沉重,如此悲愤,是因为鲁迅与他们有着非同寻常的情谊。

重温一些交往的细节:(1)向白莽回信解释“话少又冷”的原因(第4段)(2)告知译书不应由个人爱憎而改变原文(第4段)(3)送白莽两本珍藏多年的彼得斐集子(第6段)(4)欣幸白莽得释,赶紧付稿费,好让他买夹衫(第6段)(5)送白莽德译的中国游记,让他练习德文(第18段)分析:由此可见,鲁迅对这个在性格和理想信念上,都跟自己相投合的年青人白莽,是非常欣赏的,也格外心疼和爱护。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6-2《为了忘却的记念》课件18张PPT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6-2《为了忘却的记念》课件18张PPT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本学期 我们学 过他的 什么文 章?
书写标题
作者要忘 却谁?
时代背 景 看注 释
上海市大团高级中学 谭领鸿
本文 的写 作顺 序以 及详 略安 排
白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胡也频
李伟森
柔石 冯铿
壮墙 士外 身桃 亡花 志墙 未里 终雪 ,, 龙一 华般 千鲜 载艳 仰一 高般 风红 。。
悲愤总袭击我的心
因原
写一点文字
给自己轻松一下
手 段
忘却 的 目
悲愤包含悲哀和愤怒,
前面说悲愤,为
内 什么后面说摆脱 容 悲哀呢?


鲁迅要摆脱的只是悲 哀,血海深仇无法忘
却,不能摆脱!
第二段
• 不敢 不愿 不屑 分别是哪些人?体现了他们怎样的 态度?
• 引出白莽,写了自己和白莽哪几次见面? • 这三次见面有何不同? • 第六段为什么写白莽故意把国民改为民众呢? • 国民不仅包括民众,而且也包括统治阶级。白莽热
露和控诉。诛杀无辜,残暴至极。 柔石的“迂”的性格为线索
也表达了自己的哀伤愤激之情。
“迂”是柔石思想性格的一个特质,鲁迅对柔石的回 忆多处围绕这个“迂”字展开。
柔石的“迂”有多重含义。概括地说, 一是自己认准的路,明知吃亏也要走到底; 二是跟女性一同走路,过分拘谨; 三是不知人心险恶,总以为人们都是好的。

•首尾呼应 ,一个开宗 明义 ,一个卒章显志。
文中引用向子期《思旧赋》的典故 有什么用意?(竹林七贤,狂放不 羁,愤世嫉俗)
旨在借古讽今,以古喻今。
含蓄地表达了对政治现实极为不满 的情绪。也表达了自己的哀伤愤激 之情。
标点符号

6-2《为了忘却的记念》课件57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6-2《为了忘却的记念》课件57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鲁迅先生的这两篇散文,同样是纪念死难烈士的记事抒情散 文,同是在写“不能忘却”的主题,但是两篇文章在抒情上有 着很大的不同,这是为什么?
Hale Waihona Puke 1.时间节点不同:《记念刘和珍君》写于刘和珍遇害后的第14天,鲁 迅处于事件发生的当下期,悲愤不能自已,抒情自然浓烈直露,这也正 体现了革命者的至情;《为了忘却的记念》写于“五烈士”遇害后两周 年,鲁迅蓄积内力,引而不发,使得本可如洪水倾泻的情感以“原来如 此”这样最丰富最厚重最节制的语言形式流露了出来。
“年青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 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现在我懂了。”
揭露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与司马氏以杀夺手 段建立的晋朝一样,在政治上都是极端黑 暗腐朽的,人们稍有不慎,都可招来杀身 之祸。 因此,正直的人是没有言论自由的,鲁迅 将自己当时的处境与心情同向子期相比, 在“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的统治下,确 实是“无写处”的。
面对革命青年的被杀,鲁迅如何表达他的悲愤之情?
天气愈冷了,我不知道柔石在那里有被褥不?我们是有 的。洋铁碗可曾收到了没有?……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 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 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
原来如此!……
原来他们早已经被杀害!原来柔石竟死得如此惨烈! 原来国民党反动派竟会如此下劣凶残!
鲁迅先生也时刻面临着被捕的危险。但他毫不畏惧反动派的 淫威与屠刀,在闻知柔石等五位青年遇难的消息后立即发表了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 状》等文章,强烈抗议和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
在烈士遇难两周年的日子里,即1933年2月8日,鲁迅先生用饱 含血泪的笔,带着无限悲愤的感情写下了《为了忘却的记念》这篇 纪念性文章。

高二【语文(统编版)】为了忘却的记念(第二课时)-练习题

高二【语文(统编版)】为了忘却的记念(第二课时)-练习题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动荡的年代,中国青年勇于承担起救国救民的重担,他们不惧牺牲、执着坚定,为国家独立贡献自己的力量。和平时期,青年一代应该如何做?请以“青年的担当”为题,谈一谈你的看法。
《为了忘却的记念》(第二课时)课后练习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学期

课题
《为了忘却的记念》(第二课时)
教科书
书名:普通高中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7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课后练习
请从两道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
1.毛泽东评价鲁迅:“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请结合鲁迅关于“三·一八”惨案以及“左联五烈士”殉难的相关文章,谈谈你对鲁迅的理解。

6.1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第2课时)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6.1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第2课时)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二课时
文/鲁迅
梳理文章每一小节的内容
本文共分为七节:
第一节 介绍写作缘由,表达自己的哀痛之情,控诉段祺瑞执政 府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的阴险论调。
第二节 表达自己的无限愤慨,再一次说明写一点东西的必要。
第三节 回忆自己与刘和珍的交往,表达自己对刘和珍的由衷敬意。
第四节 写听到噩耗时的愤慨之情,揭露段祺瑞执政府的凶残和流 言家的卑鄙。
四次用几近雷同的笔法写道“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和 蔼”“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和蔼”“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 的刘和珍君”“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微笑、
和蔼、和蔼”的刘和珍君何以是暴徒?更何至于无端在执政府门前喋 血呢?作者精心设计的这个反复细节如同电影特写镜头在读者的脑海 里缓慢地滚动放映,感情密度大,冲击力强,将悲愤之情最大限度地 传递出来,使反动文人的所谓“暴徒”之说不攻自破,使刘和珍的形 象更加鲜明感人。 ② 再现细节。在第五部分中,作者细腻刻画,生动而又细致入微地再现 了三位女性的死状。文章不厌其细地说“(子弹)从背部入,斜穿心肺, 已是致命的创伤”“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 仆”“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 也立仆”“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这些语
第五节 记叙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
第六节 阐述刘和珍等人死难的经验教训。
第七节 阐述刘和珍等人遇难的意义,表现她们为国捐躯的崇高伟 大。
文本研读
任务一 :理解文章内容
读完第一、二节后,思考本部分写作的缘由,文中是否有提示 性的语句?如何理解这句话?作者为什么一再强调?
文中具有提示性的语句是“有写一 点东西的必要了”。这句话在文中 出现了两次。

高中语文同步训练选择性必修中册精品课件 第2单元 6 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 (2)

高中语文同步训练选择性必修中册精品课件 第2单元 6 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 (2)

三类人 进步 青年
反动 势力
庸人
代表
情感
以刘和珍为代表的请愿群众
无限悲伤,沉痛悼念,尊 敬颂扬
段祺瑞执政府、“几个所谓 文人学者”这些流言家、“有

控诉其暴行,痛斥 其无耻流言
恶意的闲人”
② 不觉悟、不抗争、苟且 偷生的“无恶意的闲人”
无比痛心,大声呼唤
2.《为了忘却的记念》标题中的“忘却”和“记念”是否矛盾? 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矛盾。文章开头,作者说:“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 来记念几个青年的作家。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 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竦 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 们忘却了。”结尾处作者又说:“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 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 说他们的时候的。”对照这两处不难看出,文中所谓的“忘却”,
屈,反抗一广有羽 态度很温和”“她虑及母校前 人谦和,富
翼的校长”
途,黯然至于泣下”
有责任心
第五节写刘和珍 等烈士的遇害过
“欣然前往”,中弹后“还能坐 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

勇赴国难, 不惜殒命

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2.《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作者为什么再三写刘和珍“始终 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参考答案:强调刘和珍的善良可爱,反衬出反动派的凶残和反 动文人的下流卑劣。
3.《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为了表现柔石的“硬气”而“迂” 的性格,既有正面的表现,又有侧面的表现。完成下面的表格。
正面 表现
办朝华社不如意,还相信人们是好的 ①朝华社倒闭,“拼命的译书,准备还借款”,不会追索书款 对长者和女性同乡、朋友忠实

2《为了忘却的记念》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为了忘却的记念》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为了忘却的记念》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六课《为了忘却的记念》教学设计课前导入:左联五烈士死后,鲁迅为纪念战死者,沉痛撰文,指出“要牢记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历史的第一页,是同志的鲜血所记录。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在烈士遇难两周年的日子里,即1933年2月7日至8日,鲁迅先生怀着无限的悲愤写下这篇文章《为了忘却的记念》。

鲁迅这样写道:在一个深夜里,我站在客栈的院子中,周围是堆着的破烂的什物;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

我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然而积习却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凑成了这样的的几句: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学习目标】1、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梳理文章内容和结构。

2、找出文中对白莽和柔石的描写,概括人物形象。

3、赏析文中的精彩语句,体会鲁迅所表达的情感。

4、概括文章主旨,学习先烈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精神。

作者介绍鲁迅(1881年—1936年),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第一篇白话小说)时所用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历史小说集)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16部鲁迅的小说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殿堂塑造了第一批不朽的典型形象,如阿Q、闰土、祥林嫂、孔乙己等。

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1936年春为了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自动解散。

《为了忘却的记念》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用2)

《为了忘却的记念》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用2)

为了忘却的记念
写作背景
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发动了“4•12” 反革命政变,提出了“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 一人漏网”的口号,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 群众。从此白色恐怖笼罩在中国社会的上空。 在残酷的镇压下,中国共产党通过地下组织等 形式不断斗争,同时在上海创建了中国左翼作 家联盟,在舆论上向广大民众宣传进步思想。 国民党反动派则一方面利用反动文人对抗革命 文艺运动,一方面采取查禁书刊,封书店,大 肆逮捕、拘禁、秘密杀害革命作家。
坚强乐观
分析人物形象
作者写柔石的最突出的性格是什么? 这些性格具体
硬气
自己借钱做印本 大部分的稿子和杂务也都自己做 拼命的译书,准备还借款 改变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不怕从头学起
知难而进、勤奋能 干、不计较个人得 失;勇于担当、刚 毅坚强;积极进步、 执着坚定
“前额亮晶晶的,惊疑地圆睁了近 视的眼睛”,后面即便怀疑减少了,
左联
1930年3月2日,“左联”在上海成 立,它是一个由文学研究会、创造社、鲁 迅发起的进步青年所组成的文学组织,鲁 迅当选为常委。“左联”倡导无产阶级革 命文学,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工作方 针,主张“对旧社会和旧势力的斗争必须 坚持、持久,而且要注重实力”。白莽、 柔石、冯铿、李伟森、胡也频均参加了这 一进步组织。
遭国民党秘密杀害的五位青年作家,被称 为“左联五烈士”。
默读课文 理清思路 梳理文章每一小节的内容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鲁迅
本文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节 交代写作目的,回忆与白莽的三次见面。
第二节 回忆与柔石的交往,顺带写冯铿。
第三节 简述“左联”成立后对白莽的新了解及白莽、柔石的被捕。
中国左联作家联盟

《为了忘却的记念》优质教学设计2(第2课时)

《为了忘却的记念》优质教学设计2(第2课时)

《为了忘却的记念》教学设计2第2课时课时目标1.结合社会背景,认识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感悟鲁迅爱憎分明的情感。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正确理解标题的含义。

3.比较鉴赏《记念刘和珍君》与《为了忘却的记念》两篇课文在情感上的异同。

重点难点1.诵读文中的七律诗,揣摩文中的含蓄语句,感悟作者的情感。

2.分析典故的作用。

3.正确理解标题的含义。

教学设计一、直截了当,导入新课敏感直率、执着乐观的白莽,纯洁善良、纯朴正直的柔石,以及如他们一样的“很好的青年”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了。

鲁迅先生对此有何反应?又做了什么样的思考呢?二、赏析课文,重点突破(一)理解当时上海的报章的态度1.思考:五个青年作家同时遇害,上海的报章的态度是怎样的?2.学生讨论、明确。

明确:“不敢载”,不是不愿载,只是慑于国民党的严酷统治,不敢报道;“不愿”者在斗争中采取超然的立场,不想介入,不打算采取鲜明态度;“不屑载”是认为五个青年作家的遇害是小事一桩,不值得报道,充满轻视意味。

(二)鲁迅先生在青年作家被捕、被害后的言行1.速读课文第四部分,概括鲁迅先生在青年作家被捕、被害后有哪些言行?2.学生阅读,交流明确。

明确:(1)因不愿到那些不明不白的地方辩解而避居在客栈中;(2)对被捕青年无比牵挂;(3)惊闻青年作家被害,作诗抒发内心的悲愤之情。

3.怎样看待鲁迅先生的“逃走”?(1)学生精读相关文段,思考、讨论。

(2)学生发言交流,教师给予合理评价。

(3)教师点拨。

①如何理解“印书的合同,是明明白白的,但我不愿意到那些不明不白的地方去辩解”这句话的意思?②为什么要讲《说岳全传》中“高僧坐化”的故事?(4)讨论明确。

明确:①“印书的合同,是明明白白的,但我不愿意到那些不明不白的地方去辩解。

”鲁迅身为作家,与书店签订合同,自然属于常情,可是鲁迅却不愿意为此辩解,因为官厅是不讲理的。

他们对革命作家污蔑、罗织罪名还恐不足,因辩解而送上门去实属不智之举。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精品课件 第2单元 为了忘却的记念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精品课件 第2单元 为了忘却的记念

朋友暂借厚棉袍了。用平淡朴实的文字写出这件有点奇特的事,写出了革
命者的艰难和乐观的情怀。“彼此都不禁失笑”一语,可以给人无穷的回味。
问题研讨
课堂活动
整合建构
又如写柔石的“颇有点迂”,相信人们是好的:“我有时谈到人会怎样的骗 人,怎样的卖友,怎样的吮血,他就前额亮晶晶的,惊疑地圆睁了近视的眼睛, 抗议道,‘会这样的么?——不至于此罢?……’”这几句白描,表现了柔石憨厚 的天性,一身书生气;柔石那天真的言词、笨拙的举动,也反映了他阅历不 深,看待世人过于简单化、表面化的弱点。
有人打门了,我去开门时,来的就是白莽,却穿着一件厚棉袍,汗流满面,彼此
都不禁失笑。这时他才告诉我他是一个革命者,刚由被捕而释出,衣服和书
籍全被没收了,连我送他的那两本;身上的袍子是从朋友那里借来的,没有
夹衫,而必须穿长衣,所以只好这么出汗。”这是从白莽夏天穿厚棉袍说起,
交代了他是一个刚从狱里出来的革命者,衣物被没收了,又无夹衫,只好向
容在本文中有所表述,请举出有关语句加以印证。
参考答案:
诗句
文中对应处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 “挈妇将雏”指文中“这一夜,我烧掉了朋友们的旧信札,
妇将雏鬓有丝。 就和女人抱着孩子走在一个客栈里”。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 “慈母泪”指文中“不几天,即听得外面纷纷传我被捕,或
头变幻大王旗。 是被杀了”“连母亲在北京也急得生病了”。
预习助读
知识积累
3.辨析下列词语的用法 (1)扶植 扶持 辨析:“扶植”,扶助培植。“扶持”,扶助,护持。两者都有“帮助”的意思,但 两个词的侧重点不同。“扶植”侧重于以某种手段培养人才或使某种势力 壮大。“扶持”侧重于物质上或精神上的支持。 例句:①即使有政府的扶植以及乘客的青睐,包括电动出租车在内的电动 车要想被广泛接受并应用,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②省政府从财政资金直接补助、税收贡献奖励、贷款优先等方面积极 扶持小微企业发展。

为了忘却的记念 示例(二)

为了忘却的记念  示例(二)
课文题目为《为了忘却的记念》,对于这个语意曲折含义深刻的标题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忘却”是“摆脱”、“搁置”的同义词,意思把悲痛暂时搁置一边,化悲痛为力量,以更有效的战斗来纪念死者。
B、“忘却”指暂时忘掉“两年以来时时袭击我的心”的“悲愤”的情感,振作精神与敌斗争,并以此作为对烈士最好的纪念。
第三部分:写白莽与柔石的被捕。
第四部分:写柔石等“左联”五位青年作家被捕遇害的经过,进一步揭露反动派的罪行,表达对革命烈士的深切悼念和赞扬。
第五部分:抒发了对烈士的怀念和尊敬之情,表达了对反动派的必然灭亡、人民革命战争必然胜利的坚定信念。
(3)这五个部分是否可以颠倒一下顺序,能否先对烈士进行一番颂扬,再说与他们的交往呢?(同学讨论)
二、温故知新
师生共同回顾:《记念刘和珍君》是在哪个历史事件之后写就的?(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作者在行文中的感情线索是什么?(“悲愤”)
导入:1926年3月18日的那一幕,令鲁迅先生铭心刻骨,五年之后,反动派再次向进步青年举起屠刀,柔石、白莽等“左联”的五位青年作家惨遭杀害,鲁迅先生又一次失去了好朋友,中国又一次失去了好青年。试想,鲁迅先生会怎样?是沉默还是高声呐喊?
拳拳:诚挚恳切。
2、由学生质疑,教师订正并补充个别字的音、义。
四、课文诵读(教师范读或听录音)
1.师生共同研究,探讨课文。可从预习题入手。
(1)先找同学给大家讲讲文章中的三个典故。
(2)哪些同学愿将自己归纳的各部分大意介绍给大家?
第一部分:回忆与白莽的三次交往。
第二部分:写与柔石的交往及柔石的为人(兼及冯铿)。
c、“忘却”与“记念”不矛盾,“为了忘却”实际上是为了战斗,唯有战斗才是对烈士的最有价值的纪念。

为了忘却的记念(2)精选教学PPT

为了忘却的记念(2)精选教学PPT

• 写完此文 无处发表
当时作者

身穿黑衣
• (据说鲁迅曾解释过:“那时我确无写处的, 身上穿着一件黑色袍子,所以有缁衣之称。”
可见此联也是写实。本诗首句写长夜,末句写 月光,前后呼应,结构谨严。)
• 全诗深情地悼念了死难烈士, 愤怒地控诉了国民党反动派血腥 屠杀无辜的罪行,抒发了作者与 国民党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 表现了不屈的反抗精神。这首诗 深深感动和鼓舞了









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背景简介
• 1927年“四 一二”政变后,蒋介石叛变 革命,从军事、文化两方面对共产党人实 行反革命围剿,白色恐怖笼罩了全国。他 们利用特务匪徒捣毁进步的文艺团体、书 店,查禁进步书刊,通缉、逮捕甚至秘密 屠杀进步作家。1931年1月17日,“左联” 作家白莽、柔石、冯铿、李伟森、胡也频 等人被秘密逮捕,于2月7日被秘密枪杀。 五烈士遇难两周年之日,鲁迅发表此文深 刻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后收入《南 腔北调集》。
文章各部分主要内容
• 第一部分 • 交代写作目的,解题 • 写五人被害后的社会
反应 • 写与白莽的三次交往 • 第二部分 • 写柔石的硬气和迂 • 写柔石的革命工作
• 第四部分
• 记柔石被捕 • 写柔石的狱中来信 • 写七律《悼柔石》 • 记给《北斗》送木刻 • 简介李伟森、胡也频 • 第五部分
• 写柔石对人的态度 • 简介冯铿

语文 -为了忘却的记念 示例(二)_为了忘却的纪念赏析

语文 -为了忘却的记念 示例(二)_为了忘却的纪念赏析

语文-为了忘却的记念示例(二)_为了忘却的纪念赏析教学目标1.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见词语表);2. 分析探讨课文题目的意义;了解.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概括全文的主旨;3. 归纳课文各部分大意,并能说明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1. 探讨文章主旨。

2. 揣摩重点语句。

预习作业:1、回忆以前学过的关于鲁迅的文章。

2、阅读《为了忘却的记念》,完成并思考:⑴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⑵课文题目是不是一个病句,应该怎样断句,如何理解?⑶文章中提到了三个典故,要求能够口述给别人听。

⑷课文共五部分,在每个序号后写下本部分大意。

⑸理清每部分大意后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

⑹阅读课文,就课文内容提出疑问。

(包括文意、思路、语言等方面。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辨识下列挽联或对联分别是写的哪一历史人物,借此激发学生兴趣。

①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②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蒲松龄)③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鲁迅)二、温故知新师生共同回顾:《记念刘和珍君》是在哪个历史事件之后写就的?(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作者在行文中的感情线索是什么?(“悲愤”)导入:1926年3月18日的那一幕,令鲁迅先生铭心刻骨,五年之后,反动派再次向进步青年举起屠刀,柔石、白莽等“左联”的五位青年作家惨遭杀害,鲁迅先生又一次失去了好朋友,中国又一次失去了好青年。

试想,鲁迅先生会怎样?是沉默还是高声呐喊?补充新知并简介文章背景。

1、“左联”:全称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于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它是一个由文学研究会、创造社、鲁迅先生发起的进步青年所组成的文学组织,鲁迅在“左联”成立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并当选为常委。

“左联”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工作方针,主张“对旧社会和旧势力的斗争必须坚持、持久,而且要注重实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忘却的记念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写作目的,理解分析文章主旨;(2)推敲文中过渡语句,理清课文整体思路,并能质疑解难;(3)结合中心和语境,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4)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和目的,把握作者深沉而强烈的情感。

教学重点(1)探讨文章主旨;(2)揣摩重点语句。

教学难点(1)题目含义的理解;(2)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语句。

教学设想:本文是鲁迅先生写于1933年2月的一篇文章。

它是为纪念左联的五位革命青年遇难两周年而写。

写作目的有对反动派残暴罪行的控诉和揭露,有对烈士英勇精神的赞颂,更有自己情感的抒发。

因此教学本文,要将情感融于其中。

结合单元教学要点研究探讨,深入领会文章要旨,也就是培养学生质疑解难的能力。

文章篇幅较长,因此在诵读方面应采用默读的方法。

又因第一册学过《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因此可以借助它理解本文。

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提出疑问,通过讨论解决疑问,同时在无疑处发现疑问,并通过阅读、思考得以解决,意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钻研的精神。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先生,作为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在他有生之年,无论发生什么重大事情,始终站在斗争的前列,用笔作武器,激励革命志士。

“三·一八”惨案发生的时候,他写下了《记念刘和珍君》,揭露敌人,唤醒民众;当左联的五位青年作家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的时候,他又一次拿起了战斗的武器,写下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

他的笔像匕首,像投枪,一如他的人生:耿介、正直、嫉恶如仇。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为了忘却的记念》,写于1933年。

二、检查预习,说说课文的主旨是什么。

(学生此时不能说得很清楚,就可顺势对文章进行探讨)三、白莽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纯朴、率真的进步青年,是一个追求光明富有才华的青年作家,更是一个坚贞不屈、为自由而献身的革命烈士。

四、柔石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柔石是本文重点。

跟损人利己者相反,他是损己利人,跟神经过敏而自尊的文学青年不同,他是那样忠实诚恳。

鲁迅视为忘年交,亲密无间,事业上合作,生活中贴心。

他自己心好,以为世上人心也都是好的,对于官场的严酷,人心的险恶还缺乏认识,不免单纯稚嫩。

五、说说课文第四、第五部分内容的大概。

明确:第四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作者从两处着手,揭露了反动派杀害青年的凶残、卑劣和作者极度悲愤和痛悼的强烈思想感情。

这两处一是记叙柔石等人被捕、在狱中及壮烈牺牲的情景;一是记叙作者本身避难的境遇及对战友牺牲极度的悲、对反动派凶残极度的愤的感情抒发。

第五部分主要是抒情,与文章开头遥相呼应,表达了对敌人的恨,对战友的怀念,对胜利充满信心的强烈的感情。

六、历史在鲁迅笔下是一部人吃人的历史,鲁迅提到了哪些事情?明确:在鲁迅笔下,有一条纵深的历史长河。

在这条历史长河里,流淌着被压迫者的鲜血。

一部历史,就是人吃人的历史。

方孝孺被诛十族;嵇康、吕安被杀,向子期连多说几句话的自由都没有;奴隶们幻想脱离苦海,唯一的好方法只有“坐化”;最近的三十年来,许多青年的血,更是层层淤积。

鲁迅看透了压迫者,他们的是吃人的猛虎。

七、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当时的社会状况。

明确:在鲁迅笔下,有一幅广阔的社会画卷。

在这幅画卷上,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丑恶和黑暗。

豪绅横行乡间,气焰盛极。

殖民者跋扈租界,中外杀人者相互勾结。

人心险恶,骗人、卖友、吮血,什么鬼蜮伎俩都有。

军阀混战,“城头变幻大王旗”。

(在不违背历史的前提下,允许学生自由发挥。

)板书设计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一(白莽)二(柔石)三(白莽)四(柔石)五缘起亲密送书最后的相见悲愤林莽白莽与鲁迅初见名字(合同)无法再写第一次书土豪被捕·出逃面貌硬气狱中书信女士朝华社宗旨被难曲译工作诗书信来往结局一幅木刻第二次送稿走路女性白莽的译诗“我”第三次“革命者”打算冯铿八、朗读第一部分第一段,第五部分最后一段。

研讨题:为什么说“为了忘却的记念”?(这一题可以放在第二课时再说)九、你对本文主旨有哪些新的理解?明确: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在柔石等五位作家遇难两周年之际,一吐心中的悲愤,怀念他们与自己的交往,让他们可爱的形象永远活在世人心中,赞扬他们是中国很好的青年,愤怒控诉国民党政府的暴行,决意从悲哀中振作起来,与黑暗势力继续斗争下去。

(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但要加以规正)第二课时一、揣摩重点语句,深入领会含义大体思路:学生质疑与教师激疑相结合,主动探究与教师点拨相结合1.为什么纪念五个青年作家是“为了忘却”,“倒要将他们忘却”?这里所说的“忘却”该怎样理解?明确:“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因为“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

可见,所谓“忘却”,就是摆脱悲哀,化悲痛为力量。

鲁迅的心情太沉痛了,但是为了战斗,必须调整情绪,摆脱悲哀。

“为了忘却”就是为了战斗,要以战斗作为对烈士更好的纪念。

2.为什么不说“将悲愤摆脱”,而说“将悲哀摆脱”?明确:“悲愤”有两面,悲哀和愤怒,鲁迅要摆脱的只是悲哀,血海深仇则是不能忘却的。

3.“不愿”“不屑”“不敢”三者有什么区别?明确:三者政治态度不同。

“不敢”并非“不愿”,只是慑于国民党政府的严酷统治。

“不愿”者在国共两党的斗争中取超然立场,不介入政治斗争。

“不屑”者则把五个青年作家的遇害看作小事一桩,认为不值得见诸报端。

4.“民众”与“国民”有什么区别?白莽不喜欢“国民诗人”这个词,说明他什么样的爱憎?明确:“国民”不仅包括民众,而且包括统治阶级,具有某国国籍的人都是该国的国民。

白莽是热爱民众而憎恨统治阶级的。

5.白莽刚由被捕而释出就跑到鲁迅家,并且告诉鲁迅先生他是一个革命者,这说明什么?明确:说明白莽跟鲁迅先生见过两回后,就完全信赖鲁迅先生,深信他是革命者最可信任的同志,可以把生命都托付给他,相信困难中一定可以从鲁迅先生那里得到帮助。

6.鲁迅说“青年们,尤其是文学青年们,十之九是感觉很敏,自尊心也很旺盛的,一不小心,极容易得到误解”,这些话是什么意思?明确:自尊心很旺盛,实际上就是骄傲自大,乃至妄自尊大,狂妄自大,唯我独尊,以至不辨善意恶意,误解别人,攻击别人。

顺便说一下,鲁迅起初是相信进化论的,相信青年人胜过老年人,青年人都是好的。

“由于历来的经验”,纠正了先前的偏颇,“知道”了青年们普遍的缺点。

当然这里主要是为了反衬柔石人品难得。

7.怎样理解柔石的“迂”?为什么在纪念文章里说他“迂”?明确:柔石的“迂”指两个方面,一是对社会的黑暗、人心的险恶,还缺乏清醒的深刻的认识,因而不免碰钉子;二是受“男女授受不亲”的影响,和女性在一起不自然,难为情,连一同走路都不敢,后来就是敢了,还要拉开距离。

柔石的“迂”,固然说明他对时代对社会缺乏洞察力,单纯稚嫩。

但是“迂”得可爱,至少说明他自己心好,身居十里洋场,品行依然十分端正。

写柔石这样的“迂”,鲁迅的笔端饱含着浓浓的亲情,鲁迅是要告诉世人,柔石的心太好了!他太善良,太忠厚,太老实了!同时暗示他所从事的事业是完全正义的。

国民党政府杀害这样的青年,只能说明它的反动残暴。

8.为什么要将柔石比附方孝孺?明确:从柔石这一方面说,这是赞扬柔石刚烈执著的性格,他认定自己的立场是对的,就走下去,死也不怕,决不苟且。

从杀害柔石的国民党政府这一方面说,他们也犹如明成祖,诛杀无辜,残暴至极。

9.为什么要讲《说岳全传》中高僧“坐化”的故事?明确:旨在说明这白色恐怖的世界,有如秦桧当道的时代,是奴隶们的苦海。

高僧不愿落入秦桧之手,有涅槃之法,鲁迅自己则有壕堑战术,逃走避居,保存实力,继续作战。

10.为什么将“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组成一联?明确:不但构成鲜明的对比,而且揭示了因果关系。

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尖锐的阶级对立。

因果关系揭示了人民苦难的根子是反动派的恐怖统治。

这是对“大王”们血泪的控诉。

11.为什么说到白莽被难之后引“生命诚宝贵”这首诗?明确:引白莽自己翻译的诗来纪念白莽,这是最好的一种纪念。

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到白莽崇高的内心世界,白莽热爱裴多菲的诗,翻译裴多菲的诗,而且用自己的革命实践,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表明他忠于这崇高信念。

鲁迅先生用这种方式讴歌白莽是为自由而战、为自由而献身的战士。

二、怎样理解文中的三个典故明确:三个典故的运用,有着深刻的内蕴,对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中心题旨,起了极好的作用。

明朝方孝孺效命于明惠帝朱允汶,后惠帝的叔父燕五朱棣为夺帝位,带兵攻陷南京,惠帝自焚(一说下落不明),方孝孺入狱,因不肯替朱棣起草诏书被杀,祸及870余人。

方孝孺为姓朱的争位而丢掉性命,连累亲友宗族,实在很“迂”。

但那威武不屈、舍生取义的刚烈精神,几百年来一直为后人敬仰和赞颂,正是在这点上,鲁迅用来与柔石的精神作比。

同时这一典故还以朱棣惨无人道、滥杀无辜的暴行,来暗示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青年的罪行。

“高僧坐化”的典故显然也是针对国民党反动派的。

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柔石被害的案情是“谁也不明白”;秦桧杀了岳飞后还要捉拿与岳飞有关系的道悦,只因为道悦说了一句真话,反动派抓了柔石又要扑鲁迅,只因为一个“明明白白”的印书合同。

这就暗示,国民党反动派的滥杀无辜与秦桧没有什么两样。

更为深刻的是,鲁迅在这里对道悦是持批判态度的,他并不像道悦那样束手待毙,而是“逃走”,保持实力,继续战斗,体现了顽强的“韧”的精神。

晋朝向秀作《思旧赋》,纪念因不满司马昭集团统治而被杀害的好友嵇康、吕安,表明对黑暗政治现实的极大不满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向秀以含蓄笔法,只字未提好友死因,只用简短笔墨曲折表现哀伤愤激之情,借典故表达自己的悲哀和失去自由的痛苦。

鲁迅用此典,将当时的处境、心情与向子期相比,揭露蒋介石统治和司马昭以屠杀手段建立的晋朝一样,政治都是极端黑暗腐朽的,没有言论自由,“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稍有不慎,即招杀身之祸。

三、课堂练习(《课课练·语段精练》)教学感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