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考研参考书、招生目录、考研经验、复试分数线汇总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考研复习指南、参考书目、传播学教程框架、考点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考研复习指南、参考书目、传播学教程框架、考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fced9d7aa00b52acfc7ca17.png)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考研复习指南、参考书目、传播学教程框架、考点分析书单太长了,这里说一下特别重要的几本书:《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解析中国传播学》(陈力丹的,每年一本,16考就看15和14的)《传媒经济学教程》喻国明《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传播学纲要》陈力丹《新闻编辑学》蔡雯《新闻写作精要》高刚《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广告学教程》倪宁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一)符号1.符号:[永井田男]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信息表达或传播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2.信号与象征符:1)信号(signal)的特点P44;2)象征符(symbol)与信号不同的特征P44(二)非语言符号【三类】P451.语言符号的伴生符,副语言(声调等)2.体态符号(手势等)3.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仪式等)(三)符号的基本功能P46表述&理解、传达、思考(四)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1.意义: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2.符号意义的分类1)意义的三个不同类型:明示性意义&暗示性意义外延意义&内涵意义指示性意义&区别性意义2)语言符号的暧昧性:本身意义的模糊&多义性3.传播过程中的意义:社会传播活动中除符号意义外,参与进来还有的三个方面的意义(传者的意义、受者的意义、情境形成的意义)P49-50(五)象征性社会互动1.象征行为P51;2.象征行为的特点:智慧性,社会性,约定性,价值型,动机性,行为取向性;3.象征性互动理论symbolic interaction theory P521)[米德]倡始人《精神、社会与自我》19342)把人看做是具有象征行为的社会动物,把人类的象征活动看做是一个积极的,创造性的过程,是人类创造出广泛的文化的一种活力,认为研究象征性行为不近对揭示人的本质,而且对理解现实的社会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3)[布鲁默]核心问题:考察以象征符(尤其是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4)三个前提:意义,社会互动,解释4.象征性社会互动: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进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5.意义交换的前提(共通的意义空间)P53;对符号演义的共同理解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6.米德:自我是“主我(I)与客我(Me)”的统一1)主我:个人的主体意识2)客我:从周围观察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和角色期待3)“客我”意识只有通过与他人的意义交换(即传播)才能得到4)“客我”和“主我”的对话和互动形成统一的社会自我5)体现人与社会互相制约的关系7.唯物主义的象征性社会互动观P54(六)象征文化与现代社会1.象征符体系的继承与发展P54-551)“继承性的观念体系”制约社会生活和人的行为2)人会改变旧的符号和创造新的符号;2.现代社会的符号环境P55;3.限定符号环境产生的两个原因P55-56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一)信息传播的过程与系统性P57(二)过程1.传播过程的要素(传者、讯息、媒介、受者、反馈)P58-592.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模式的双重性质P59A.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a)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P60b)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P60B.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a)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P62b)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P63c)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P633.传播过程的三个特征(动态性,序列性,结构性)P64(三)系统结构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a)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P66b)马莱兹克关于大众传播过程的系统模式P67(四)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1.日本学者的传播总过程研究:田中义久的大众传播过程图式;P692.唯物史观下的社会传播总过程的四个方面的理解P70-71精神交往,考察精神生产,生产力生产关系辨证运动,精神生产联系精神交往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一)人内传播【内在传播】【内向传播】【自我传播】: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1.人体具有信息传播系统特点P742.人内传播的几个环节和要素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P76-773.从四个方面理解人内传播P77外部环境,社会实践,积极能动,基础4.作为社会心理过程A.米德:自我是“主我(I)与客我(Me)”的统一a)主我:作为意愿和行为的主体,通过个人围绕对象是无从事的行为和反应具体体现出来b)客我: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体现c)主我客我的关系P79B.布鲁默的“自我互动”(self interaction)理论a)《象征性互动论》1969b)人能自身进行互动P79c)“自我互动”其本质是社会互动的内在化P79-80C.米德关于内省式思考(reflective thinking)的观点P80-81(二)人际传播1.人际传播的定义: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有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复习指南、参考书目、笔记、考点梳理、经验分享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复习指南、参考书目、笔记、考点梳理、经验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611cba91e53a580216fcfe17.png)
2
——始于 2005,中国考研专业课权威机构 1 什么是国际传播?国际传播的主体有哪些? 1、 简述"新世界信息秩序"论争的过程及实质什么是全球传播,该如何 理解? 2、 谈谈全球信息化的冲击和影响。 3、 什么是信息主权?它与国家主权的关系是什么? 4、 文化帝国主义或媒介帝国主义的特点是什么? 第二节: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争论 一、世界信息生产和流通的失衡情况:存在的差距与问题( “信息富有国”与“信 息贫困国”两极分化、世界信息单向流通的不平等结构)P243 二、 “新世界秩序”论争: 第一阶段: 《阿尔及尔宣言》 (1973) 第二阶段: 《大众传媒宣言》 (1978) 、 《多种声音 一个世界》 (1980) 、 《塔瓦罗宣 言》 (1981) 第三阶段: “信息主权” “文化冲突”等新问题 P247 第三节: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若干重要课题 “新世界信息秩序”争论核心问题 P248 一、国际报道中新闻价值问题: “媒介中的外国新闻”研究的 6 个结论 P249 二、信息与国家主权问题:信息主权的概念及其三方面内容 P251、发展中国家 学者的主张 P252 一、 文化帝国主义问题:文化帝国主义主义的三个特点 P253、研究媒介 帝国主义主义的两个现实问题 P253-254 课后练习题: 1、国际传播(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的定义和主体 ①定义:以国家社会为基本单位,以大众传播为支柱的国与国之间的传播。 ②主体:国家。另有国际机构、超国家机构、同盟或地区集团、跨国组织或 运动、国内各种集团或组织、个人。 2、全球传播(global communication)的定义及理解 ①定义: 全球传播是国际传播的扩大和发展,既包括传统国际传播的各个领 域,又拥有自己的全新课题。 ②理解:a.与跨国传播科技的发展和全球信息化进程密切相关;b.传播主体 多元化; c.大众传媒是传播主体,具有跨国传播功能的个人媒介发挥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d.全人类范围的问题受到重视;e.政治性很强,文化接触、冲突及其世 界影响也越来越重要。 3、全球性信息化的影响和冲击 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②政治全球化的加速;③文化的交流、融合、摩擦和 冲突的全球化; ④传统的国际传播媒介的形式和内容改变;⑤文化输出和文化传 播的比重增大。 4、“新世界信息秩序”(new world information order)论争 背景:发达国家对新闻和信息生产、流通的控制,顽固地维持着发展中国家 在政、经、文等各领域对其的依附。 ①1973 年不结盟国家《阿尔及尔宣言》—1978 年教科文组织《大众传媒宣 言》 《阿尔及尔宣言》是论争明朗化的开端;1976 年不结盟国家《关于信息非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考研复习指南、参考书目、笔记分享、考点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考研复习指南、参考书目、笔记分享、考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232fbd4bb4cf7ec4afed017.png)
——始于 2005,中国考研专业课权威机构 置”从事“合意”的生产与再生产) 。 *主要观点:a.大众传播是资本主义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定社会 关系、行使政治权力方面发挥重要的意识形态功能,并具相对独立性;b.大众传 播可分为两部分,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前者是 “符号化”“赋予意义” 的过程, 后者是符号解读的过程;c.讯息符号和一定的价值或意义体系结合在一 起。 大众媒介的符号化活动, 本质上按照支配阶级的价值体系为事物“赋予意义”; d.受众的符号解读不完全被动(优先式解读、妥协式解读、反向解读或对抗式解 读) 。 *研究方法:文本分析(text analysis)和受众调查。 ③意识形态霸权理论: 霸权是支配阶级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维护自身利益而 行使社会主导权和文化主导权的能力,实现的手段不是通过直接的高压政策,而 是通过决定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方向(意识形态) ,使被支配阶级对现有权 力结构和社会关系产生认同(社会合意)和从属意识。“虚假的合意”。 ④哈伯马斯的批判理论: 德国社会学家和哲学家, 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旗手。 《公共性的结构转换》 《传播行为理论》 :主张通过改善“传播的合理性”实现社会 变革。资本主义追求的是一种“工具合理性”(扩大对自然的支配和操作能力,强 化社会的支配结构和支配关系,导致人的异化) ,提倡 “综合的合理性”(通过扩 展没有支配和强制的传播关系来改革社会) ,建立基于 “理性合意”的新型社会关 系。此理论有普遍主义和伦理主义色彩。 第十五章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课后练习题: 1、主要的随机抽样技术 ①简单随机抽样: 使用乱数表或随机抽样表,能保证对象总体中的每) :在随机排列的对象总表中随意选取第一个样本, 其他样本按一定间隔抽出。 简单省力,前提是对象总体中各构成单位的排列必须 是随机的; ③分层抽样(分类抽样) :将对象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一定属性预先分成 若干类别,分别进行随机抽取。使大规模抽样变得较为容易,便于调查过程的管 理,可提高推断的精确度,便于数据处理阶段对不同属性的群体进行分析比较; ④多级抽样(多阶段抽样) :一般分三级,大型调查中常用。 2、内容分析法的定义、特定及表示方法 ①定义:一种对明示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调查方法。 ②特点:a.客观性(必有明确的客观规则,保证不同的分析者分析同一素材 能得出相同结论) ; b.系统性 (讯息内容或类型的取舍选择要有首尾一贯的标准, 防止分析者选择支持自己见解的材料) ;c.普遍性(应将讯息属性和传播者、受 传者的特征联系起来,以便获得具有科学价值和理论意义的结果,而非纯粹的 “描述性”信息) 。 ③量化表示方法:出现的有无;出现的频度;传播的时间量和空间量;传播 的强度。 3、控制实验法 ①关注的条件:信源条件、信息内容的条件、传播方法和技巧的条件、受传 者的社会条件、受传者的个性条件。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考研复习指南、参考书目、传播学教程重点章节、考点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考研复习指南、参考书目、传播学教程重点章节、考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c2c95730b1c59eef8c7b417.png)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考研复习指南、参考书目、传播学教程重点章节、考点分析书单太长了,这里说一下特别重要的几本书:《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解析中国传播学》(陈力丹的,每年一本,16考就看15和14的)《传媒经济学教程》喻国明《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传播学纲要》陈力丹《新闻编辑学》蔡雯《新闻写作精要》高刚《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广告学教程》倪宁第十二章这一章不用说了重点中的重点,四个章节四个内容,通通的要掌握。
东西很多,不能像期末考试那样投机取巧了,说好听点全部得理解,说不好听点当然就是全背了。
也就是具体叙述11章的宏观效果论。
(200面的第二段)每个理论的提出者提出时间提出的书都是最基础的东西罗。
第一节议程设置功能:一个定义、三个特点、三个理论研究、两个意义、两个不足。
(答大题首先要想的五个切入点)*213面的面最下面:“议程设置功能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解释:……”这句是个概述要记得。
*一个定义:214面倒数第四段的最后一句话是“议程设置”理论的定义,但是这段话当然都要了解,现在有一种题型叫辨析题,最爱把一个理论的实验及其提出的过程提供给你,问你是什么理论并且评价这个理论,倘若不知道这些背景,有可能就会做答错误。
*三个特点:书上说的很明确,要注意的是215面最后一段又和127面的拟态环境挂沟。
*三个理论研究:作用机制、议题、媒体分析。
也很清晰。
*两个意义:我按书上叙述的分为两点:第一就是217面黑体字下第一段的对有限效果论的修正。
第二点就是第二段的“控制问题”,对控制问题的解释主要在218面第二段中所叙述的“在它背后还存在着复杂的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的力学关系,具体说来就是传播媒介和占统治地位的信息源之间的关系。
”还有该段最后两句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这一理论的意义。
*两个不足:218面最后一段:一个形成议题和反映议题的矛盾,一个效果不能绝对化。
第二节沉默的螺旋理论:一个背景、三个构成命题、两个特点(舆论观与效果观)、两个不足、两个重要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考研复习指南、复习计划、参考书目、知识点梳理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考研复习指南、复习计划、参考书目、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5d039e1fe53a580216fcfeb8.png)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考研复习指南、复习计划、参考书目、知识点梳理书单太长了,这里说一下特别重要的几本书:《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解析中国传播学》(陈力丹的,每年一本,16考就看15和14的)《传媒经济学教程》喻国明《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传播学纲要》陈力丹《新闻编辑学》蔡雯《新闻写作精要》高刚《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广告学教程》倪宁《传播学教程》郭庆光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库利的传播定义P2;皮尔士的传播定义P2-3;施拉姆关于传播的定义P3二、传播与信息信息定义P4、社会信息的特殊性质P4-5三、播的定义和特点传播定义:社会信息系统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人类社会传播的五个特点P5-6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规律的科学传播学的研究对象P8一、播的系统性:社会传播的五种类型(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P8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社会信息系统的四个特点P10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P11;传播学的任务P11-12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马恩交往理论与美国传播学的本质区别P14-15二、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精神生产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P16-17;精神生产精神交往的独立性和能动性P17-18三、研究传播学,为中国的社会发展服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传播学的三个原则P18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美—库利社会学传统社会互动理论倡始人。
强调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做是人与人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美—皮尔士符号学或语义学传统符号学的创始人,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他们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传统,一是社会学的传统,一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考研指南、复习计划、参考书目、传播学教程知识点、习题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考研指南、复习计划、参考书目、传播学教程知识点、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4a1e845ffe4733687e21aa17.png)
4
——始于 2005,中国考研专业课权威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考研指南、复习计划、参 考书目、传播学教程知识点、习题
书单太长了,这里说一下特别重要的几本书: 《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解析中国传播学》 (陈力丹的,每年一本,16 考就看 15 和 14 的) 《传媒经济学教程》喻国明 《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 《中国新闻传播史》 方汉奇 《传播学纲要》陈力丹 《新闻编辑学》蔡雯 《新闻写作精要》高刚 《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 《广告学教程》倪宁 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人类传播具有过程性和系统性。 第一节 传播的基本过程 信息传播的过程与系统性 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过程的要素(传者、讯息、媒介、受者、反馈) P58-59 二、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模式的双重性质 P59 (一) 播过程的直线模式: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香农 -韦弗数学模 式 (二) 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施拉 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三、传播过程的特点:传播过程的三个特征 P64 第二节: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一、传播过程研究与传播系统研究:传播总过程研究的必要性 二、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马莱兹克关于大众传 播过程的系统模式 三、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日本学者的传播总过程研究:田中义久的大众传 播过程图式;唯物史观下的社会传播总过程的四个方面的理解 P70-71 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包括以下要素: 1、 传播者。信源。传播行为的引发者。 2、 受传者。信宿。讯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可以通过 反馈来影响传播者。 3、 讯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 息。 4、 媒介。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讯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 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 5、 反馈。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 作用。 获得反馈讯息是传播者的意图和目的,发出反馈讯息时受传者能动性的体 现。反馈是体现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的重要机制。 模式:科学研究中以图形或程式的方式阐释对象事物的一种方法。
人大新传考研复习指南、参考书目、知识点、重点
![人大新传考研复习指南、参考书目、知识点、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362af572caaedd3383c4d3b8.png)
人大新传考研复习指南、参考书目、知识点、重点书单太长了,这里说一下特别重要的几本书:《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解析中国传播学》(陈力丹的,每年一本,16考就看15和14的)《传媒经济学教程》喻国明《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传播学纲要》陈力丹《新闻编辑学》蔡雯《新闻写作精要》高刚《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广告学教程》倪宁第六章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属于微观系统,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属于中观系统的范畴。
第一节群体传播一、群体的特征与社会功能(一)群体的概念:概念P89;群体的两个特征P90;群体的两个类别;组织群体与非组织群体(二)群体的社会功能与意义:群体的三个社会功能P91二、群体传播及其内部机制(一)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的形成:群体意识三个方面P92;群体意识的形成P92 (二)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群体规范P92-93;群体规范的四项功能P93;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对内、对外)P93(三)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群体压力的概念P94;信息压力的概念P95;趋同心理的概念P95三、集合行为中的传播机制:集合行为的概念P95;集合行为产生的三个条件P96;集合行为的三种特殊的传播机制(暗示与感染;模仿与匿名;非常态流动)P96-99第二节:组织传播一、组织与组织传播:(一)组织的概念与结构特点:组织的广狭义P99;组织结构的三个特点P100 (二)组织传播极其功能组织传播的定义P101,组织传播的四个功能P101-102 二、组织内传播的过程与机制(一)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三种渠道P102-103(二)组织内传播非正式渠道:两种形式P103;三个特点P103-104(三)组织内传播的媒体形式:书面媒体:会议;电话;组织内公共媒体;计算机网络三、组织外传播极其形态(一)组织的信息输入活动:企业组织信息输入的渠道P106(二)组织的信息输入活动:公关宣传、广告宣传、企业标识系统P107-108群体: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专业考研参考书目、重难点、题型分析、习题解析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专业考研参考书目、重难点、题型分析、习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64f9d08964bcf84b9d57b17.png)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专业考研参考书目、重难 点、题型分析、习题解析
书单太长了,这里说一下特别重要的几本书: 《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解析中国传播学》 (陈力丹的,每年一本,16 考就看 15 和 14 的) 《传媒经济学教程》喻国明 《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 《中国新闻传播史》 方汉奇 《传播学纲要》陈力丹 《新闻编辑学》蔡雯 《新闻写作精要》高刚 《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 《广告学教程》倪宁 【重要贴士】 1、全程做好计划:楼主的考研复习计划已经记满了一个小本,分为月计划、周 计划、日计划等,每天做完就在计划本上划掉,看着一整天的计划全部完成会有 说不出来的满足。说下计划的重要性,首先它会保证你的复习进度,不会落下什 么。另外,最重要的是它会调整你的心态,尤其是考前一个月大家心态较浮躁, 会出现没信心或学不进去的时候,楼主就是开始没信心能考上,复读一年的心都 有了,后来每每看到计划本就有了一分踏实,心想这么多努力都做了,结果总不 会太次,这份踏实一直延续到考场。 2、学会放弃:当你决定考研的那一刻,就请你放弃出去逛街、看电影、唱 K 等 想法, 女孩子也就不要化妆啦, 反正每天泡在图书馆里身边都是同样灰头土脸的 考研狗们。还有,该翘的课也赶紧翘吧,跟老师打好招呼,奖学金什么的也别想 了, 什么志愿者啊实习的机会啊就眼睁睁地放过吧, 等你考上了这些全都是浮云! 一心考研,别无他想。 第一节 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媒 作为传播者的大众传媒的特点: 1、 地位稳固。大众传媒与受众的角色关系是固定的。 2、 大众传媒是一种社会组织,具有自身的组织目标和组织结构。 3、 大众传媒是大众传播生产资料的直接控制者和使用者。 大众传媒是传播特权的拥有者。 是现代社会主要的信息提供者,是制约社会信息 环境的主要变量。 大众传媒的优势: 1、 专业的媒介组织,收集、加工、生产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和效率高。 2、 具有公开可靠的信源,信息可信性和可确认性。 3、 形成了一整套为社会所广泛承认的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形成了一套吸 引和联系受众的有效机制。
人大新传考研参考书目
![人大新传考研参考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e544825a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22.png)
人大新传考研参考书目摘要:一、引言1.人大新传考研简介2.人大新传考研的重要性3.参考书目在考研中的作用二、人大新传考研参考书目概述1.官方推荐参考书目2.其他推荐参考书目3.如何选择合适的参考书目三、官方推荐参考书目详解1.《新闻学概论》2.《传播学教程》3.《中国新闻传播史》4.《新闻采访与写作》5.《新闻编辑学》四、其他推荐参考书目及理由1.《新闻传播法教程》2.《新闻伦理学》3.《新闻摄影教程》4.《网络传播学》五、选择参考书目的建议1.关注学科前沿动态2.结合个人兴趣和特长3.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4.参考前辈经验和建议六、总结1.人大新传考研参考书目的重要性2.如何科学选择参考书目3.祝愿考生取得优异成绩正文:人大新传考研,即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是我国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选拔环节。
对于有志于从事新闻传播工作的学子来说,备考人大新传考研是实现梦想的关键一步。
在这个过程中,参考书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人大新传考研参考书目进行详细介绍,并提供一些选择参考书目的建议。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人大新传考研的官方推荐参考书目。
根据学院官网发布的信息,人大新传考研官方推荐参考书目包括:《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教程》、《中国新闻传播史》、《新闻采访与写作》和《新闻编辑学》。
这些书籍涵盖了新闻传播学科的基本理论、历史、业务等方面,是备考人大新传考研的基石。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推荐的参考书目。
如《新闻传播法教程》帮助考生了解新闻传播领域的法律法规;《新闻伦理学》关注新闻工作者在实践中的道德伦理问题;《新闻摄影教程》和《网络传播学》则分别涉及新闻摄影和网络传播这两个重要领域。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参考书目进行阅读。
在选择参考书目时,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建议:关注学科前沿动态,了解新闻传播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结合个人兴趣和特长,挑选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在学术研究和实际操作中找到平衡;参考前辈经验和建议,避免走弯路。
【最新】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考研复试必看前辈经验分享
![【最新】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考研复试必看前辈经验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9bcab3824a7302768e9939c9.png)
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考研复试必看前辈经验分享笔试部分(上午):专业课笔试和英语笔试,在一张卷子上,一共2小时。
以16年的复试情况介绍具体题型,专业课是新闻学、传播学、广电和传经四个方向4道大题,都是论述题,第一题是传播学的题目,是必选,后面三道题任选一题,一共答2道题,每题50分,一共100分。
看清题目,不要四道题全部答上,多答不会多给分,而且会导致没时间答英语了。
英语笔试通常是围绕一篇英文报道(消息/特稿......)展开,第一题是翻译(全文/划线部分),第二道题是针对新闻写作方法的提问,第三题是对新闻采写的考查(针对文中人物提问题......)。
比如15年的英语题,是根据一篇枪击案的英文消息,首先翻译文章划线部分,然后回答文中使用各方发言的直接引语的作用(专业术语问答),然后是对进一步深入报道、还原真相应该采访哪些对象,提出什么问题(问答题);16年是关于朝鲜核武器的。
面试部分(下午)下午是专业课面试和英语面试,专硕一个面试间,新闻、传经和广电一个面试间,传播学一个面试间,进去之后先抽信封,里面有两道专业课题目,自己看题一分钟之后就要开始回答。
老师可能会追问,但是多数时候不追问,就是连续把两道题都答完就可以了。
专业课答完后,抽取扑克牌,坐在最旁边的老师开始进行英语面试。
英语面试两道题,英文提问,听不清楚可以要求老师重复一遍,但是一般情况下问题都很简单,不至于听不清楚。
我面试的题目是“对政府出台的环保措施的看法”和“你更喜欢纸质阅读还是电子阅读,为什么。
”这两个问题的题干都很简单,但是回答成什么样子就看个人的准备情况了。
建议时间安排:整个面试是最重要的,但是给每个人的面试时间不超过10分钟,所以只需要准备一分钟自我介绍,然后专业课的问题每题回答3分钟,英语题目每题回答2分钟即可。
专业面试题目列举(15年):1、数据新闻的相关问题,喻国明老师问到了如何将抽象的数据转化为具象的新闻。
2020-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复试线、招生人数
![2020-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复试线、招生人数](https://img.taocdn.com/s3/m/211d6dd4f121dd36a32d82a0.png)
2020-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复试线、招生人数育明教育506大印老师联合名校导师及考研状元联合整理2019年9月20日星期日【温馨解析】育明教育从2006年开始办学,校长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夏教授,北京总部负责人是北京大学政管院博士,主打专业课一对一辅导。
到现在已经有十年的时间,在我们育明教育,每年都有成功学员积累的一些经验可供各位考生参考。
育明教育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研成功的基础保障。
我们的辅导包括前期的报考指导,中期的核心参考书的讲解、专题(真题、出题老师论文专著、最新时事)讲解、模拟考(答题技巧框架、创新点的讲解)。
后期还会有教务老师时事根据上课情况,对考生进行查缺补漏,进行答题技巧的辅导。
在我们育明教育,前期咨询师、后期教务与辅导老师三方对您的上课负责,所以每年我们的通过率一直都是有保证的。
班型分专业课一对一和集训营两种。
集训营是包括政治英语的小班课+专业课全程一对一。
小班课全年分四个阶段:寒假,暑假,国庆,最后冲刺(您现在报名可以参加今年和明年两年的),授课老师是人大的教授(也会请海文海天的教授结合讲课)。
专业课一对一是按总课时来规划,保证够用。
上课形式是面授和远程一对一相结合,上课时间和进度主要根据你的进度来安排,第一次上课后会给你做一个导学规划。
数学我们请的是北理工的教授一对一讲(这个是其他机构请不来的),专业课请的是你所报考学校专业的研究生助教和北大博士结合授课(这个也是近几年我们独家尝试的非常合理的方式)。
此外,院校选择也很重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是成功的关键,但是考生信息有限,很难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在这里,大家可以直接联系我,我免费给大家做规划和咨询。
目录一、2019-2020年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笔记二、2020-2021年院校考研复习技巧三、2020-2021年考研专业课答题技巧内容一、2019-2020年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笔记主要参考书目为:(1)中国新闻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方汉奇主编(2)外国新闻传播史人民大学出版社陈力丹(外国新闻传播史概要)(3)传播学教程人民大学出版社郭庆光/大众传播理论(4)新闻理论教程人民大学出版社杨保军(5)新闻写作精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高钢(6)新闻评论教程人民大学出版社涂光晋除此之外,我们建议看好参考书目的同时,看看国际新闻界、新闻战线、新闻记者等期刊,以及传媒学术网等网站。
2020年-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硕士考研真题及考研参考书
![2020年-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硕士考研真题及考研参考书](https://img.taocdn.com/s3/m/49d0190225c52cc58ad6be1c.png)
2020年-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硕士考研真题及考研参考书育明教育506大印老师联合各大新传名校导师及考研状元联合整理2019年9月10日星期日【温馨解析】就以北京地区为例,招生新闻传播考研的院校就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
最近几年名校新传硕士考研越来越灵活了。
建议参考一下书目作为备考的参考:《新闻传播硕士考研笔记及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笔记、习题详解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此外,院校选择也很重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是成功的关键,但是考生信息有限,很难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在这里,大家可以直接联系我,我免费给大家做规划和咨询。
【复习技巧】根据育明教育大印老师(V153********)近10年考研咨询经验,建议7月之前在辅导老师的指导(在校教授与在读博士、硕士共同辅导)下一定要明确复习的重点,这个阶段不要做笔记,因为做笔记就是抄书,没有任何意义;8-10月进行背诵并整理笔记,为第二轮复习;11-12月进行第三轮复习并进行4-5次全真模拟练习。
【真题笔记】1、名词解释(1)名词解释一般答100字左右,在A4纸上约3行,每行30-40字。
(2)名词解释三段论答题法:定义——》背景、特征、概念类比——》总结/评价。
第一,回答出名词本身的含义。
一般都可以在书本找到。
第二,从名词的提出的背景、它的特征、相似概念比较等方面进行简述。
第三,总结,可以做一下简短的个人评价。
(3)育明考研温馨提示:第一,名词解释一般位于试卷的第一部分,很多考上刚上考场非常的兴奋,一兴奋就容易下笔如流水,一不小心就把名词解释当成了简答题。
结果后面的题目答题时间非常紧张。
第二,育明考研咨询师提醒大家,在回答名词解释的时候以150-200字为佳。
按照每个人写字的速度,一般需要5分钟左右。
2、简答题(1)育明考研名师解析:简答题一般来说位于试题的第二部分,基本考察对某些重要问题的掌握程度。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经验参考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经验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9216f8fbbd64783e08122b82.png)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经验参考对于大家近日来的呼声,小编给大家找出一些对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相关内容的介绍资料,希望能对大家的考研有帮助~~ 这些资料都是精心整理出来的,但也只是参考。
希望大家能有效利用、一、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总体来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招生人数31人,招生量大,考试难度不高,每年都大量二本三本学生考取的,据凯程从中国人民大学内部统计数据得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的考生中95%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
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
其次,新闻与传播硕士考试科目里,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
即使本科学新闻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
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而且每年还有很多二本院校的成功录取的学员,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就业怎么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就业实践多,学生动手能力强,且中国人民大学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名气非常大,校友众多,就业不是问题。
据中国人民大学就业办公室的老师介绍,中国人民大学每年的就业率都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整体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大部分的专业供需比在1:4以上,每年学生大部分进入全国各地的省市地区的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电影等传媒机构和相关行业。
社会对中国人民大学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也给予很高的评价。
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学费、考试科目介绍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学费学费总额为7万元,学制为2年。
科目一:思想政治理论(满分100分)科目二:英语二(满分100分)科目三: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满分150分,含新闻采写、编辑、评论、广告、公关、传媒经济和广播电视实务)科目四: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满分150分,含中外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和传媒经济理论)四、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辅导班有哪些?对于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辅导班,业内最有名气的就是凯程。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考研参考书目、复习指南、章节脉络、知识点梳理、重难点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考研参考书目、复习指南、章节脉络、知识点梳理、重难点](https://img.taocdn.com/s3/m/5f108c235a8102d276a22f83.png)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考研参考书目、复习指南、章节脉络、知识点梳理、重难点中国人民大学是国内第一家新闻教育机构。
是国内最早开展新闻学硕士和博士教育的两所院系之一。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所在单位,新闻学连续三届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传播学专业被评定为国家重点学科,新闻学院成为全国仅有的同时拥有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一级重点学科的学院之一,也是我国新闻传播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学院设有新闻传播实验中心和资料室。
在海外交流与合作方面,学院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多所高校的相关院系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
《传播学教程》1、国外1)共享说互动说符号说影响说一、传播定义2、郭氏二、传播类型: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三、传播功能:1、国外学者—————1)拉斯韦尔“三功能说”2)赖特“四功能说”3)施拉姆“功能观”(社会功能)4)拉扎斯菲尔德、默顿“功能观”2、传播的正面功能——1)传播信息2)引导舆论3)教育大众4)提供娱乐什么是传播?3、传播的负面功能——1)混淆是非2)麻醉精神3)信息过量4)丧失自由5)审美弱化6)影响健康7)国家主权二/四四、传播模式:1、概念、内容、类型五2、线性传播过程模式与评价1)拉斯韦尔模式2)香农—韦弗数学模式六/七/十三3、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与评价1)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2)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3)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4、系统传播过程模式1)赖利夫妇模式2)马莱茨克模式3)德弗勒模式五、传播进程: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六、传播现状:1、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1)概念2)影响和冲击2、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1)历史背景2)“新世界信息秩序”论争—三个阶段3、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重要问题1)国际新闻选择的价值标准2)信息主权3)文化帝国主义一、传播学的产生确立1)产生的背景:传播媒介的发展——历史社会环境——社会科学的发展2)为何诞生美国:政治——经济——社会3)早期学术思想源流:①欧洲源流②美国源流4)四大先驱与施拉姆5)信息论与控制论对传播学的贡献传播学是什么?二、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三、传播学的主要学派:1)经验学派一/十四/十五2)批判学派①政治经济学派②文化研究学派③意识形态“霸权”理论④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⑤法兰克福学派3)两者的比较:研究目的——研究焦点——研究方法——社会观四、传播学的研究方法:1)两种方法系统:定性研究、定量研究2)具体研究方法:①抽样调查法②内容分析法③控制实验法参考书目:(1)中国新闻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方汉奇主编(2)外国新闻传播史人民大学出版社陈力丹(外国新闻传播史概要)(3)传播学教程人民大学出版社郭庆光/大众传播理论(4)新闻理论教程人民大学出版社杨保军(5)新闻写作精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高钢(6)新闻评论教程人民大学出版社涂光晋新闻学专业考研完备复习规划1、参考书目的阅读方法(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人大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真题考试大纲-考研
![人大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真题考试大纲-考研](https://img.taocdn.com/s3/m/a7cc5931a5e9856a5712600c.png)
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考研备考分析-育明考研本文包括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考研考试内容、分数线、参考书、真题、复习规划等部分一、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考研概况(育明考研考博)专业考试科目招生人数复试科目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2016年30人2015年30人2014年25人新闻传播学综合笔试,外语育明教育杜老师解析:1、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含新闻采写、编辑、评论、广告、公关、传媒经济和广播电视实务;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含中外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和传媒经济理论。
2、初试总分:100分政治+100分外语+150分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150分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500分复试总分:专业综合课笔试(100分)+外语笔试(50分)+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150分)+外语听力测试(20分)+外语口语测试(30分)=350分最终总成绩为初试总分(占60%)+复试总分(占40%)的加权之和,以分数从高到低排列,择优录取。
3、初试成绩中公共课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
大部分考生的专业课分数都集中在80-90分之间。
想要进入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每门专业课要达到110分。
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人大考研资料、考研经验、辅导课程咨询育明教育杜老师扣扣:八九三二四一二二六)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考研复试分数线(育明考研考博)年份政治英语专业一专业二总分201655559090370201550509090370201455559090355育明教育杜老师解析:复试内容及办法:专业综合课笔试(满分100分)、外语笔试(50分);听力和口语水平测试(满分50分,其中听力20分,口语30分)、专业与综合素质面试(满分150分)。
2020-2021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考研历年招生人数参考书、录取名单、考研经验汇总
![2020-2021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考研历年招生人数参考书、录取名单、考研经验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da49f767e21af45b207a807.png)
2020-2021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考研历年招生人数参考书、录取名单、考研经验汇总一、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考研招生情况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创办的第一家新闻教育机构。
从成立至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始终是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的重镇。
在教育部迄今举行的三次全国一级学科教育水平评估中,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综合实力蝉联全国第一。
目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所在单位,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建设单位,拥有新闻学和传播学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一级学科授予权。
学院设有新闻传播实验中心和资料室,资料室保存有解放前的报刊样本3765种、报纸影印本422本,建国后的报纸合订本1100余本,期刊2700本,中外图书资料20000余册。
学院编辑出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际新闻界》。
在海外交流与合作方面,学院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多所高校的相关院系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出国交流的机会很多。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地处传媒资源丰厚的北京,实习和就业的机会均多于全国其他城市,且媒体的级别也高于其他地区。
目前,新闻学院设立了学硕和专硕两种学位教育,学硕分新闻学、传播学、传媒经济学和广播电视学4个专业,专硕只有新闻与传播1个专业。
人大新闻学院对专业的划分并不是非常细致,各专业也可以选修其他专业的课程,但是对于本学科的基础课要求甚高(考研重基本功的扎实程度),文献阅读课程会让你对研究生学习有崭新的认识。
人大新闻学院名师荟萃,各位老师对学生的学术要求比较高,因而新闻学院培养出的学生学术素养很高。
(新闻学、传播学、传媒经济学、广播电视学)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考研考研参考书目1、核心参考书目(1)中国新闻史——《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著;(2)外国新闻史——《外国新闻传播史纲要》,陈力丹等人著;(3)新闻理论——《新闻理论教程》,杨保军著;《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著;(4)传播理论——《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传播学纲要》,陈力丹著;(5)传媒经济理论——《传媒经济教程》,喻国明著;2、延伸必读书目(1)《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12、2013、2014版三本,陈力丹著;(2)《新闻传播学考研核心热点专题80讲》,传播小王子著,又名孙祥飞;(3)《网络传播概论(第二版)》,彭兰著;(4)《传媒新视界:中国传媒发展前沿探索》,喻国明著。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专业考研指南、复习计划、参考书目、传播学教程知识点
![中国人民大学新传专业考研指南、复习计划、参考书目、传播学教程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47f5f384b73f242336c5f17.png)
——始于 2005,中国考研专业课权威机构 3、 指示性意义和区别性意义。指示性意义是将符号与现实世界的事物联系 起来进行思考之际的意义。 区别性意义是表示两个符号的含义之异同的意义。 区别性意义是通过分析符号间的关系来显示的。 语言符号的暧昧性: 1、 语言符号本身意义的模糊性。如“水果”一词,包容范围很大,西红柿、 西瓜等属于“水果”还是“蔬菜” ,一般人很难分清。 2、 语言符号的多义性。指一种符号具有两种以上的意义。 传播过程中的意义: 1、 传播者的意义。传播者通过符号来传达他所要表达的意义,但符号有时 并不能正确传达我们的意图或本意。符号本体的意义与传播者的意义未必是 一回事。 2、 受传者的意义。对同一组符号构成的讯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解 释。符号本身的意义与受传者接受到的意义也未必是一回事。每个受传者都 是根据自己的经验、经历等社会背景来理解和解释符号的意义的。受传者的 意义既不等于传播者的意义,也不等于符号本身的意义。 3、 情境意义。传播情境指的是对特定的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的外 部事物、条件或因素的总称。包括具体的传播活动进行的场景。广义上还包 括传播行为的参与人所处的群体、组织、制度、规范、语言、文化等较大的 环境。传播情境会形成符号本身所不具有的新意义,并对符号本身的意义产 生制约。 总之,意义不仅存在于符号本身,而是存在于人类传播的全部过程和环节当中。 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 象征行为, 指的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 人类特有。 象征符具有双层意义, 第一层是符号的字面意义,第二层是符号的类比或联想意 义。 两层意义之间必须要有某种类似性。 这种类似性基于社会生活的联想或想象。 象征性互动理论,倡始人是米德《精神、社会与自我》 象征性社会理论把人看作是具有象征行为的社会动物, 把人类的象征活动看作是 一个积极的、创造性的过程,是人类创造出广泛的文化的一种活力。 核心问题是考察以象征符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三个基本前提:认识 根据“意义” (关于对象事物的认识)来从事行动的;意义是在“社会互动”的 过程中产生的;意义是由人来“解释”的。 象征性社会互动, 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 响的过程。也称为符号互动,意义互动。 象征性社会互动, 首先是一个互动双方通过象征符来交流或交换意义的活动。被 交流或交换的意义, 对传播者是,为发出的符号赋予的含义和对符号可能引起的 反应的预想。对受传者而言,是对传来的符号的理解、解释和反应。通常具有赋 予行为动机和确定行为取向的功能。 意义交换有一个前提,即交换的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两层含义:一是 对传播中所使用的语言、 文字等符号含义的共通的理解,二是大体一致或接近的 生活经验或文化背景。 意义的交换或互动只能通过共通的部分来进行。作为社会 互动过程的传播, 其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扩大传播双方共通的意义空间,加深双方 的了解和互相理解。 米德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就是伴随着意义的传播活动而形成的。自我是“主
传播学 人大 参考书 专硕
![传播学 人大 参考书 专硕](https://img.taocdn.com/s3/m/cc75e4c6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d1.png)
传播学人大参考书专硕
人大的传播学专硕参考书目的确切清单可能需要向相关教务部门或教师咨询,因为不同学期的课程教材可能会有所变动。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传播学参考书,供您参考:
1. 刘庆生主编,《传播学导论》,人民大学出版社
2. 奥尔森,《媒介与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 凯特霍尔,《媒介文化研究导论》,上海译文出版社
4. 鲍尔-贾金斯,《媒介与文化研究》,三联书店
5.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北京大学出版社
6. 罗伯特·麦克切斯尼,《媒介心理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7. 杜海涛,《传媒社会学导论》,浙江大学出版社
8. 赛娜,《掌握媒介与传播研究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9. 玛丽·克罗萨(Marie Gillespie),《媒介与跨文化传播》,
北京大学出版社
10. 陈光《传播学概论》,人民大学出版社
请注意,以上仅是参考书目,具体的教材安排可能会有所变动,还请您咨询相关教务部门或教师以获得准确的书目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考研参考书、招生目录、考研经验、复试分数线汇总
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吴老师对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专业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中国人民大学的介绍,学院专业的介绍,考研科目介绍,考研参考书目,近三年录取情况分析,及人大新闻传播专业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创办的第一家新闻教育机构。
1958年,北京大学新闻专业并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此前,创办于1924年的燕京大学新闻系于1952年并入北大新闻专业,因此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新闻系集人大、燕京和北大三所大学新闻教育力量于一体,开始了新中国新闻教育的历程。
1988年,新闻系改名为新闻学院。
学院现有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播学4个本科专业,新闻学、传播学、传媒经济学和广播电视学4个硕士学位点,新闻学、传播学、传媒经济学、广播电视学4个博士学位点,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
其中,新闻学连续三届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2007年,传播学专业被评定为国家重点学科,新闻学院成为全国仅有的同时拥有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一级重点学科的学院之一,也是我国新闻传播
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2011年增设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教育。
一、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考研招生情况
招生院系:新闻学院
招生专业: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
研究方向:不分研究方向
学制:2年
考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二、中国人民大学考研考研参考书目
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精要》高钢
《新闻写作教程》张征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
《新闻评论案例》马少华刘洪珍
新闻编辑
《新闻编辑学》、《新闻编辑学案例》蔡雯
中国新闻史
《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方汉奇
《中国新闻社会史》李彬清华大学出版社
外国新闻史
《外国新闻传播史纲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陈力丹王辰瑶《全球新闻传播史》李彬清华大学出版社
新闻理论
《新闻理论新编》郑保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闻理论教程》杨保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传播理论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纲要》陈力丹闫尹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大众传播学范式与流派》刘海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传媒经济理论
《传媒经济学教程》喻国明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传媒经济学》张辉峰南方报业出版社
《传媒的语法革命》喻国明(碎片化)
《传媒竞争力》喻国明
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考研复试分数线(近三年)
年份政治外语专业课一专业课二总分201855559090365 201755559090375 201655559090370四、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考研最新录取情况
序号专业名称考号姓名政
治
外
语
专
一
专
二
总
分
备注
1 新闻与传播
(专业学位
08350 窦书棋71 84 111 130 396
2 新闻与传播
(专业学位
21539 黄从浩71 85 112 123 391
3 新闻与传播
(专业学位
20160 王静远68 87 111 123 389
4 新闻与传播
(专业学位
17625 代梦梦75 81 117 114 387
5 新闻与传播
(专业学位
03807 张佳欣65 78 115 127 385
6 新闻与传播
(专业学位
03809 花一贺67 82 111 124 384
7
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 03797 孙文瑾 68 76 118 121 383
8 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 03802 栾若曦 67 87 118 111 383
9 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 13974 曹甜 72 83 97 131 383
10 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 20290 王碧琪 69 89 108 116 382
11 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 10682 田雨青 67 86 119 109 381
12 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 17251 王峥 69 75 113 124 381
13 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 03811 马茜茜 59 81 112 128 380
14 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 08736 苏悦 72 87 104 115 378
15 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 16164 马晓桐 61 80 112 125 378
16 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 03792 李成蹊 68 80 103 123 374
17 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 09245 王晓晖 71 82 104 117 374
18 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 10783 李彤 69 76 102 126 373
19 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
14717 毛冠琪 59 87 110 116 372
五、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考研复习建议 1、零基础复习阶段(6月前)
本阶段根据考研科目,选择适当的参考教材,有目的地把教材过一遍,全面熟悉教材,适当扩展知识面,熟悉专业课各科的经典教材。
这个
期间非常痛苦,要尽量避免钻牛角尖,遇到实在不容易理解的内容,先跳过去,要把握全局。
系统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
对各门课程有个系统性的了解,弄清每本书的章节分布情况,内在逻辑结构,重点章节所在等,但不要求记住,最终基本达到清华本科水平。
2、基础复习阶段(6-8月)
本阶段要求考生熟读教材,攻克重难点,全面掌握每本教材的知识点,结合真题找出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有相配套的专业课知识点笔记,进行深入复习,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建立整体框架结构,分清重难点,对重难点基本掌握。
同时多练习相关参考书目课后习题、习题册,提高自己快速解答能力,熟悉历年真题,弄清考试形式、题型设置和难易程度等内容。
要求吃透参考书内容,做到准确定位,事无巨细地对涉及到的各类知识点进行地毯式的复习,夯实基础,训练思维,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模型。
3、强化提高阶段(9月-11月)
本阶段要求考生将知识积累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动手做真题,形成答题模式,做完的真题可以请考上目标院校的师兄、师姐帮忙批改,注意遗漏的知识点和答题模式;总结并熟记所有重点知识点,包括重点概念、理论和模型等,查漏补缺,回归教材。
六、2020年新闻传播学考研排名
评估结果学校代码及名称
A+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10033 中国传媒大学
A 10246 复旦大学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A- 10003 清华大学10248 上海交通大学10486 武汉大学10559 暨南大学
本文源于公众号:新传专硕考研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