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益类科技人才评价体系
青年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青年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牛桂芹1陈小平2(1.中国科协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北京100081;2.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100070)【摘要】文章通过文献分析和政策文本的解读,将青年科技人才划分为基础前沿研究青年科技人才、社会公益性研究青年科技人才、应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青年科技人才、科学传播类青年科技人才和科技管理类青年科技人才等5类。
进一步围绕不同类别青年科技人才特点和成长规律,落实有关改革文件精神,借鉴学术界已有基于新理念的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以及有关青年人才、科技人才的评价奖励办法,结合可获得性原则和专家意见,分类构建了体现我国新时代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要求的青年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我国新时代科技人才精准分类评价和奖励激励政策的有效实施奠定基础。
【关键词】青年科技人才;人才分类评价;评价指标【中图分类号】C961C9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0166(2020)09-0051-07doi:10.3969/j.issn.1003-0166.2020.09.010在对青年科技人才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划分类别,进一步按照类别围绕青年科技人才特点,落实有关文件精神,借鉴学术界已有基于新理念的科技人才评价研究的指标体系成果,并进行共性指标的词频分析筛选出可采纳的重要指标,进一步结合各类有关青年人才、科技人才的评价奖励办法,以及可操作性原则和专家意见,设立青年科技人才评价指标,构建体现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要求的青年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1青年科技人才的限定及分类综合国内外各类有关青年人才[日、科技人才的界定标准⑶,中国科协对于科技工作者的分类,中国青年科技奖的有关规定⑷,以及中央关于人才分类评价的理念原则,本研究限定了青年科技人才的范围,是:45岁(含45岁)以下,以科技工作为职业的人才,即实际从事系统性科学和技术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应用活动和管理等的人才。
具体分为5类,分别是:基础前沿研究青年科技人才、社会公益性研究青年科技人才、应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青年科技人才、科学传播类青年科技人才,以及科技管理类青年科技人才。
创新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
创新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科技人才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
然而,传统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更加注重知识积累和学历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因此,建立以创新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已经成为了迫切的需求。
首先,创新能力的评价应成为科技人才评价的重要指标。
创新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评价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既能够激励创新,又能够提高科技成果的质量和水平。
因此,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应该注重对创新能力的评价,包括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创新成果等方面。
其次,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应该注重对应用能力的评价。
科技人才的工作不仅仅是研究和发明,更重要的是将科技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切实为社会做出贡献。
因此,评价体系应该注重对科技人才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评价,包括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和市场营销等方面。
最后,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应该注重对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的评价。
科技人才的工作往往需要与团队合作,而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够提高科技成果的质量和创新能力。
同时,科技人才作为社会的精英,应该肩负起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和环保事业,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建立以创新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不仅能够更好地激发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也能够提高科技成果的质量和推进科技进步。
这对于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全文如下。
人才评价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资源开发管理和使用的前提。
建立科学的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对于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激励引导人才职业发展、调动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具有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人才评价机制仍存在分类评价不足、评价标准单一、评价手段趋同、评价社会化程度不高、用人主体自主权落实不够等突出问题,亟需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通知》,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现就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落实新发展理念,围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为目的,加快形成导向明确、精准科学、规范有序、竞争择优的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人才评价制度,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二)基本原则——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进一步加强党对人才评价工作的领导,将改革完善人才评价机制作为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容才聚才之风,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坚持服务发展。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发展需求,充分发挥人才评价正向激励作用,推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促进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事业单位公益指数文化类指标体系
附件1“事业单位公益指数(科技类)”指标体系德尔菲法专家调查问卷(第一轮)1、本指标体系共分为三大维度、三个层级,请您对每一个三级指标的重要性给出判断。
2、判断指标重要性需注意的两个原则:①优先考虑可量化、易获取、能考核的结果指标;②若多个指标同时反映同一个主题,要优先考虑最具代表性、综合性的结果指标。
3、目前,本指标体系共有40个三级指标,请各位专家对每个指标的重要性给出判断。
4、指标的重要性分为很重要、重要、比较重要、一般、不重要5个等级,分别对应数值1、2、3、4、5,数值越小表示该指标越重要。
5、部分指标口径解释附后。
【示例】如果您认为“完成政府指令性/公益性任务比例”很重要,请在左侧对应数值“1”上打“√”。
6、如果您认为有更好或很重要的指标未被列出,请您在“拟加指标”栏中列出,并给出重要性判断。
根据基于科技事业单位公益性的CBA模型,课题组从科技投入、科技服务、科技效益三个维度出发,构建形成了科技事业单位公益性指标体系初始指标集。
表科技事业单位公益性指标体系初始指标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a科技投入a1经费投入a11 人均财政科技投入a12 财政性科技经费投入a13 财政性科技经费投入年增长率a14 财政性科技经费年增长率与当地财政收入年增长率的比率a15 当地财政投入占财政性科技经费投入的比重a16 财政性科技经费投入占科技经费投入总量的比重a2人员投入a21 科研人员总数a22 科研人员占单位总人数的比例a23 事业编制人员占比a24 科研人员中硕、博士人才比例a3设施投入a31 人均建筑面积a32 人均科研仪器设备原值a33 实验室资质体系认证数b科技服务b1科技活动b11 年服务政府、企业项目数b12 年科技人才培训量b13 年专利申报数b14 年专利授权数b15 培育、孵化企业数b16 科技成果转化数b17 实验室设备开放比率b18 科研人员年人均科研经费量b19 科研人员年人均立项数b2管理创新b21 职工满意度b22 单位管理费用占比b23 单位员工违规违纪问题数b24 党风廉政满意度b25 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度b3队伍建设b31 科研人员中级以上职称所占比重b32 员工教育培训经费占比b33 年员工人均教育培训(学时)b34 科研人员人均发表论文(专著)数b35 科研人员年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占比c科技效益c1社会评价c11 科技服务满意度c12 科技成果转化收入c13 群众意见、投诉处理反馈率c14 客户满意度c2政府评价c21 年度绩效考核结果c22 年科技成果获奖数c23 财政经费使用率/合规率c24 单位或个人失信数/事业单位公共信用评价结果一、个人信息(请在您认为合适的选项前“□”后打“√”或标红)1.您的年龄:□ 30岁以下□ 30-39岁□ 40-49岁□ 50岁及以上2.您的性别:□男□女3.您的学历:□博士□硕士□本科□高中及以下4.您的职业:□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5.您的年均收入:□ 5万以下□ 5—10万□ 10—30万□ 30万以上二、德尔菲法专家问卷填写(请在您认为合适的选项下打钩或标红)说明:请在与指标重要等级相对应的数值上打“√”或标红。
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青海省科技人才分类评价实施方案》的通知
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青海省科技人才分类评价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23.02.03•【字号】•【施行日期】2023.02.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研机构与科技人员正文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青海省科技人才分类评价实施方案》的通知厅机关各处室(局)、厅属事业单位、省国科资公司:现将《青海省科技人才分类评价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实施。
2023年2月3日青海省科技人才分类评价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我省创新型省份建设和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服务发展,坚持科学公正,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以用为本,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为目的,着重解决人才评价分类不细、标准单一等突出问题,加快形成导向明确、科学精准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将我省努力打造成为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党管人才。
充分发挥党的思想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进一步加强党对科技人才评价工作的领导,将改革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作为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全社会形成识才、爱才、敬才、用才、容才、聚才之风,把各方面优秀科技人才集聚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来。
(二)坚持服务发展。
围绕我省创新型省份建设需求,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发挥人才评价的激励作用,以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推进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高端人才聚集,引导科技人才服务于新旧动能转换、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和产业“四地”建设,有效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作用,最大限度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为加快推进人才强省战略和我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科技人才支撑。
我国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改革政策的演进及典型案例研究
24我国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改革政策的演进及典型案例研究杨留花 石 磊(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北京 100038)摘要 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是人才管理和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回顾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政策的演进过程,可以看出我国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政策发展经历了思想提出、初步确立、积极推进、全面推进和深入改革等阶段。
本文总结梳理了我国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政策发展过程,并以北京某大学科技人才分类评价的成功经验为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加速相关政策落地的建议。
关键词 科技人才;分类评价;评价标准;同行评议;政策演进中图分类号 C01修改稿收到日期:2021-2-2通讯作者:石磊 科技人才评价是以科技人才为对象的人才评价活动,是选拔、使用和培养科技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科技人才工作的重要抓手[1]。
科技人才评价是科技活动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事关科技人才的切身利益,是科技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多年来,科技人才评价对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四唯”、人才“帽子”、评价标准“一刀切”和“SCI 至上”等问题依然存在,严重抑制了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阻碍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亟需通过科技人才评价改革加以解决。
近年来,《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等人才评价政策密集出台,要求坚持“干什么评什么”的分类原则,突出人才的品德、能力和业绩,为科技人才评价改革树立了“分类化”的指挥棒和风向标。
2020年,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被写入“十四五”规划建议,成为未来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的重要突破口。
1 我国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政策的演进发展一直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科技人才评价制度的改革工作,特别是科技人才分类评价。
早在1985年,《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提出“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的研究工作,应当采取不同的政策和评价标准”的分类评价思想[2]。
关于创新型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考与建议
72021年02月关于创新型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考与建议张 羽1 王雪梅2 李 欣1(1.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1001242.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人才交流中心,北京,100035)摘要 构建创新型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完善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与发展管理的体制机制,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创新型科技人才内涵和特征研究基础上,将创新型科技人才划分为基础研究类、应用与技术开发类、创新创业类,利用文献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针对不同类型的创新型科技人才,构建了以素质特征、能力特征和绩效特征为一级指标,基本素质、知识结构、人格特质、经验资历、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创新成果、社会认可、实际效益为二级指标的人才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人才分类评价相关建议。
关键词 创新型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指标体系;人才评价中图分类号 F204修改稿收到日期:2021-2-2通讯作者:王雪梅1 引言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背景下,科技竞争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而科技竞争的本质是科技人才的竞争。
作为科技人才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激励方式,人才评价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人才开发管理和使用的前提[1]。
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人才评价。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5月28日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2]。
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建立科学的人才分类评价机制[1]。
因此,如何对科技人才进行分类评价、建立科学的人才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我国科技人才相关研究和现有科技人才评价相关政策出发,明晰创新型科技人才内涵和分类,构建创新型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创新型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机制,以期为推动我国创新型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构建、科技人才培养与发展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科技青年人才、骨干人才评选标准
科技青年人才、骨干人才评选标准一、概述科技人才是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科技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成为了国家各级政府和科研机构关注的焦点。
针对科技青年人才和骨干人才的评选标准,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认可,更是对整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本文将分析和总结科技青年人才、骨干人才评选标准,为科技人才的选拔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科技青年人才评选标准1. 学术能力科技青年人才首先应该具备扎实的学术功底和独立的科学研究能力。
包括但不限于在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成果、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以及在国际学术交流中的影响力。
还包括科技青年人才在学术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对科学问题的深刻理解。
2. 科研项目科技青年人才的科研项目是评选的重要指标之一。
这包括科技青年人才主持或参与过的科研项目,包括了项目的科学价值、创新性、实用性以及对国家科技发展的贡献。
还需要考察科技青年人才在科研项目中的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社会影响科技青年人才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是评选标准之一。
包括但不限于在社会公益领域的工作表现、科普宣传、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以及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还需要考察科技青年人才在学生培养和科技人才交流方面的工作。
4. 学术道德和团队精神科技青年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术能力,更需要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
科技青年人才评选中需要考察其学术诚信和团队领导能力,评估其在科研过程中的学术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
5. 综合素质除了以上几项评选标准外,还需要综合考察科技青年人才的综合素质,包括但不限于对国家科技政策的理解和支持、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能力、国际学术交流能力以及对自身成长的规划和追求。
三、骨干人才评选标准1. 学术影响骨干人才的学术影响是评选的重要指标之一。
包括但不限于在相关领域的学术地位和贡献、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以及在国际学术交流中的影响力。
还包括骨干人才在学术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对科学问题的深刻理解。
新疆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改革研究调研报告
创新论坛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243DOI:10.16660/ki.1674-098X.2019.02.243新疆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改革研究调研报告和晶 宋海军 杨大鹏 胡燕 刘璐 祁燕(新疆科技人才开发中心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摘 要: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围绕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为目的,应建立导向明确、精准科学、规范有序、竞争择优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
以“分类”作为关键词,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工作性质的人才实行差别化评价。
针对上述问题,面向新疆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就如何开展人才分类评价体质机制改革进行调研,形成调研报告。
关键词:科技人才 分类 评价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1(b)-0243-021 新疆科技人才分类的现状分析根据新疆科技人才现状,结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对科技人才的分类要求,将我区科技人才分为从事基础研究、从事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从事社会公益研究、从事科技管理服务、从事实验技术五类人才,具体情况如下:第一类:从事基础研究的科技人才,是指从事基础研究,所获成果在实践中应用类人才。
第二类:从事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科技人才,是指掌握科学技术,拥有专业技能,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能够直接创造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从而带来社会经济效益的人才。
第三类:从事社会公益研究的科技人才,是指实际从事于社会公益科技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特定能力,进行创造性劳动。
第四类:从事科技管理服务的科技人才,是指直接从事科技活动管理及为科技活动提供服务的人员。
第五类:从事实验技术的科技人才,是指主要从事实验技术工作,使用各类实验仪器,辅助科学研究和管理的人员。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科技“三评”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提升科研绩效的若干意见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科技“三评”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提升科研绩效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9.12.16•【字号】•【施行日期】2020.01.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研机构与科技人员正文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科技“三评”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提升科研绩效的若干意见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落实《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19〕35号)、《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提升科研绩效的实施意见》(浙委办发〔2019〕51号)等精神,加快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释放科技人员创新活力,打造更为完善的科研生态环境,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完善科研项目管理(一)优化科研项目指南形成机制。
紧紧围绕宁波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和市政府重点工作,面向重点培育产业需求和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开展科技计划项目指南编制。
对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主动布局技术攻关项目。
通过开展调研、需求征集、技术预见、专家研讨等多种形式,广泛吸收相关部门、行业、地方以及产业界、科技社团、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凝练项目编制指南内容,逐步推行网上公开征求意见。
(二)健全科研项目遴选机制。
精简项目门类,形成竞争性、普惠性和引导性相结合的科技计划体系,实施分计划分类遴选方式,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承担各级科研项目。
竞争性项目要集中力量办大事,对“卡脖子”技术难题可通过定向择优方式进行遴选;普惠性项目要设立标准,突出面上支持;引导性项目要发挥各地区科技工作积极性,通过转移支付方式,由区县(市)组织实施。
(三)完善评审专家选取使用机制。
建立健全宁波市科技专家库,及时补充高层次专家,细化专家领域和研究方向。
根据项目类型特点,合理确定评审专家遴选条件和专家组组成,原则上主要选取活跃在科研一线、真懂此行此项的领域专家参与评审。
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背景及思路内容
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背景及思路内容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背景科技人才评价是人才发展的基础性制度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培育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营造良好创新环境至关重要。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人才评价工作。
国家领导在20--年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指出,要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为进一步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要求。
20--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分别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对分类健全评价标准、改进创新评价方式、加快推进重点领域评价改革、健全完善评价管理制度、推进“三评”改革等作出系统部署。
各地方和相关部门认真落实中央要求,出台破“四唯”等一系列相关改革举措,科技人才评价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但与广大科研人员的诉求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相比,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还存在落实难、落实不到位的问题,科技人才“获得感”不强。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要求,中央深改委把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工作作为重点改革任务,由科技部牵头负责推进。
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落实中央深改委部署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形成《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拟通过改革试点,聚焦国家重大科技创新活动,探索科技人才分类评价的新标准、新方式、新机制,突出国家使命导向,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落实的经验,推动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
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总体思路是什么科技人才评价是人才发展的基础性制度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培育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营造良好创新环境至关重要。
科技人才评价改革实施方案
科技人才评价改革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创新科技人才评价机制,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激发各类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结合xxx实际,省科技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制定并印发《xxxxx 科技人才评价改革实施方案》一、制定背景及依据(一)制定背景中共中央公办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和省党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要贯彻落实,我区科技人才评价方面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在此背景下制定出台《方案》,以进一步深化xxx科技人才评价改革。
(二)制定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和省党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的精神和要求。
二、政策主要内容《方案》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一)科技人才分类和评价内容《方案》明确将科技人才分为基础研究类、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类、科研管理和服务类、社会公益领域研究类等四大类,明确评价主要内容包括:品德评价、工作能力评价、业绩评价三大块,并明确了各块的评价具体内容和各块的评价权重。
1.品德评价贯穿人才评价全过程。
重点评价科技人才爱党爱国及造福人民的情怀,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伦理,遵守职业道德,科研诚信,严谨治学等,进一步凸显品德评价的重要性。
2.对科技人才工作能力进行分类评价。
四类科技人才所涉及工作领域、工作方式方法、工作能力和水平衡量措施等各不相同,《方案》根据各类科技人才工作特点细化了工作能力评价内容。
3.对科技人才工作业绩进行分类评价。
四类科技人才所涉及工作领域、工作成果成效、社会影响力等有明显差异,《方案》根据各类科技人才工作业绩特点细化了业绩评价内容。
(二)科技人才分类评价的方式、周期和要求1.评价方式采取内部评价、外部评价两种评价方式。
提升山东社会公益事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
提升山东社会公益事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作者:徐东礼崔凤祥来源:《科学与管理》2007年第02期截至2004年底,山东共有社会公益类研究机构74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4180人,R&D 经费支出达到1.78亿元,在促进农业发展、抵御自然灾害、保障人民健康、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由于改革相对滞后,社会公益科研机构力量分散重复、学科结构陈旧、机制僵化、人浮于事等问题比较突出。
根据本课题组设定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通过对山东社会公益事业科技潜在能力、科技发展能力、科技产出能力以及科技贡献能力的分析,山东社会公益事业科技创新能力一般,每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数仅占到全国平均水平的56.5%,R&D经费占GDP 的比重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7.8%,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占政府财政投入的比例也低于全国水平,万名R&D活动人员科技论文数量仅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58.3%,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2%,低于全国平均的15%。
根据山东社会公益事业科技创新能力现状和科技创新发展规律,参照国外和国内发达省市提升社会公益事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做法和经验,目前提升山东社会公益事业科技创新能力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一、优化科技创新人才的配置。
加强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科技要发展,人才是关键。
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围绕山东科技发展方向,优化人才引进、培养、选拔、流动机制,构筑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群体,是目前促进山东社会公益事业科技创新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完善人才政策体系要构建和完善具有山东特色的社会公益事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人尽其才的人才政策体系,扭转我省社会公益事业在人才竞争方面的被动局面。
在人才引进政策上应该向社会公益事业单位倾斜,提供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到社会公益事业单位工作,也可通过项目联合研究、聘任客座教授等多种形式聘请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知名专家学者参与到我省科技创新中来。
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印发《成都市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印发《成都市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公布日期】2010.07.18•【字号】•【施行日期】2010.07.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印发《成都市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各区(市)县科技局、各有关单位:根据国家科技部《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工作方案》、《科技成果评价试点暂行办法》(国科办奖[2009]63号)和科技部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工作会议精神,我局制定了《成都市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工作方案》,现予印发执行。
附件:成都市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成都市科学技术局二0一0年七月十八日成都市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科技部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及科技成果评价改革,决定开展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工作,我局被列为科技成果评价试点九个试点单位之一。
为切实做好我市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工作,根据科技部《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工作方案》、《科技成果评价试点暂行办法》(国科办奖[2009]63号)和科技部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工作会议精神,特制定本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及科技成果管理特点,创新科技成果评价办法,积极引导和支持我市科技成果评价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推动建立科学规范、客观公正、职责明确、自律发展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
科技成果评价工作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
通过加强指导和监管,实现行业规范和自律,保证科技成果评价的独立、客观和公正。
二是坚持需求导向原则。
科技成果评价要以市场技术需求为导向,以社会专业评价机构为主要依托,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要求。
三是坚持分类评价原则。
按照科技成果的不同类型,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成果进行分类评价。
三、试点工作内容(一)改变评价主体。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
正 。建立公正 、科学 、明确的项 目评 立完善评 审专 家的诚信记录 、动态调 会公 开 ,接 受监督。项 目管理专业机
审工作规则 ,并在评 审前公布 。按 照 整 、责任 追究制度 ,严格规范 专家评 构应 按照规定 时限和程 序组织开展 国
不 同立项方式 ,采取相应 的评审程序 审行 为。完善专家 轮换 、随机 抽取 、 家科 技计划项 目验收 ,严格 依据任务
办公斤 印发了 《关于深 化项 目评 审 、 提升我 国科技创新 能力 、加快 建设创 少 “三 评 ”项 目数 量 、改进 评 价 机
人 才评价 、机构评估 改革 的意见 》, 新型 国家和世界科 技强 国提供 有力的 制 、提 高质量效 率等方面实现 更大突
并发 出通知 ,要 求各地 区各部 门结合 制度保 障。
人 才评 价 、机构评 估为关键 ,统筹 自 同行评 价,引入国际评价,进一步提高 等 。哲学社会科 学类项 目指南应注重
然科学 和哲学社会 科学等不 同学科 门 科技评价活动的公开 性和开放性 ,保证 研 究的政治 方向 、学术创 新 、社会效
类 ,推 进分类评价 制度建设 ,发挥好 评价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确保评价 益 、实践价值 等。
技保 密有关规定执行 。
专家 审阅 申报材料 ,确保 专家充分 了 专家学者 、组织机构 、相关部 门提 名
(三 )完善评 审专家选取使 用。 解 申报项 目情况 ;合理确定项 目汇报 的制度。提 名者承担推 荐 、答辩 、异
进 一 步 推 动 建 设 集 中统 一 、标 准 规 和质 询答辩时 间。项 目负责人 原则上 议答复等 责任 。对相 关材料的真 实性
发表 论文 、获得专利 、荣誉性头衔 、 学 术 自律 ,学 术 共 同体 要 加强 学 术 步 建立第三 方评估机构 评估 结果 负责
我国社会工作人才评价的制度探索
人 才评 价 制 度 是 社 会工 作 制 度 建 设 中不 可或 缺 的~ 环 。
综 卜 . 断述, 此次研究通过 对中 L 趄 文件 精 神 、企业 战 略文 化 要 求 等 进行 自上 而 F的 演 绎 分 析 和 自 下而 L F Y , J 资 料 收 集 分析 , 全 面 把 握 核 心 领 导 人才
的发展要求 ; 通过 量化分析和磺性研究 , 构建 出 中层 干 部 的 领 导 力模 型 ; 此研究结论 , 结合企业中层干部的成长实践经验 , 将 有 助 于 后 期 深 入开 展
职业发 展链条的研究 T : 作, 并进 一 步 指 导 核心 领 导 人 才 发展 体 系相 关 的 测
评和培养方面的实践行动。H : 踟
参 考 文 献
[ 1 】 史 班 蔷 魏 梅金译 . 才能评鉴 法 [ M】 . 汕头 大学出版社 , 2 0 0 3
【 2 ] ( 羹) 约 翰 H 蒋格 / / 约 爨夫 R 福克基 译者 : 赵实 . 卓越 领 导 者
要 求 以 及 所 负 责 领域 的 经 营 管 理 现 状 等进 行 全 断 、 深 人的 分析 ,为决 策 提
} 土 2 01 3
[ 3 ] 齐治平 好领导 的几个标 准 . 人 才资源开发 , 2 O 1 6
【 4 。 张正 堂 战 略人 力资源管理的理 沦模 式 ㈦ 南开管 理评论 , 2 0 0 5 I 5 1 l ; 马 春艳 , 沦人力资源管理 中的 选用育馏 [ J _ 1 . 人 力资源管理 , 2 0 1 5
利 』 : 彰 其 : I = = 作成就, 减少职业倦怠感。
关键 词: 社会 工作 人 才评 价
职 业 水平 考 试
公益性科研机构科研能力建设评估体系研究
3 eate t f ne a oa C oeao , c nea dT cnlg , R C, hnzo 5 0 3 C ia .D p r n tr t nl op rtn S i c n eh o y Y C Z e ghu4 00 , hn ) m oI n i i e o
Ab t a t sr c :T e s in i c r s ac bl y o u l l r e e r h i si ts c n b v u td b n e r t d i p t u p t h ce t e e h a i t p b i wef e r s ac n t u e a e e a ae y itg a e n u ,o t u i f r i f c a t l a d d v l p n oe t l y n e eo me t tn i i .On t e p i cp e o ee t e n s ,p a t ai d p r o e h a e s et i e h a p at h r i l f i n i a e s rc i l y a u p s ,te p p r a c r n d t e p - n s i fl c tn a r mee swh c fe td t e it g ae n u ,o t u n e eo me tp tn il y u l t e e a u t n i d x s mo e ,d - a tr i h a ce h n e t d i p t u p ta d d v lp n oe t i ,b i h v l ai n e e d l e r at t o
天津市 科技人才评价改革方案
天津市科技人才评价改革方案
天津市科技人才评价改革方案是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健全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的重要部署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安排,针对人才评价破四唯"后立新标不到位、评价方式创新不到位、资源配置评价改革不到位、用人单位评价制度建设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制定的。
该方案坚持问题导向,在重大科技任务、重大创新基地建设等国家重大创新活动中推动人才评价改革落地见效,着力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重点解决好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落实难等问题。
同时,坚持分类推进,探索科技人才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社会公益研究等创新活动中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
科学客观公正评价人才,形成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此外。
该方案还坚持使用牵引,突出国家目标和使命导向,发挥激励作用,坚持谁使用谁评价,以用定评、评用相适。
科学使用评价结果,合理衔接科技人才激励,引导各类科研人员服务国家、潜心研究、尽职履责、作出贡献。
最后。
该方案还坚持协同实施。
加强部门协同和地方联动,充分集成科技成果评价、科研经费管理、科研相关自主权等现有改革试点政策,在科技人才发现、培养、使用、激励等方面形成改革合力。
总的来说,天津市科技人才评价改革方案旨在建立健全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突出质量贡献的分类评价体系,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奖人才分类 -回复
国家奖人才分类-回复国家奖人才分类是指根据我国国家级奖项的设立和评选标准,将获奖者按照其所在领域和取得的成就进行分类的一种方式。
国家奖人才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彰和激励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促进科技、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发展。
一、科学技术类国家奖人才科学技术类国家奖人才主要是针对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或团队。
其中包括了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
获得这些奖项的人才通常都是在科研领域取得突出成果,对于推动我国科技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文化艺术类国家奖人才文化艺术类国家奖人才主要是指在文化艺术领域有杰出表现的个人或团队。
其中包括了国家最高艺术奖、国家图书奖、国家文化奖等。
这些奖项旨在表彰在文化艺术创作与传播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才,鼓励他们继续为国家文化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三、教育类国家奖人才教育类国家奖人才主要是指在教育事业中有杰出贡献的个人或团队。
其中包括了国家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国家教育基本学科优秀教学成果奖、国家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等。
这些奖项旨在表彰在教育领域中取得突出成果的人才,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提升。
四、社会服务类国家奖人才社会服务类国家奖人才主要是指在社会服务领域有杰出贡献的个人或团队。
其中包括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发的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个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等。
这些奖项旨在表彰在卫生健康、社会保障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推动我国社会服务事业的发展。
五、经济金融类国家奖人才经济金融类国家奖人才主要是指在经济金融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个人或团队。
其中包括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等。
这些奖项旨在表彰在经济金融领域对我国经济增长和金融风险防控等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人才。
六、社会公益类国家奖人才社会公益类国家奖人才主要是指在社会公益事业中有杰出贡献的个人或团队。
其中包括了全国职工技能大赛、全国志愿者暨五好青年等。
这些奖项旨在表彰在社会公益领域倾注努力,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人才,推动我国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公益类科技人才评价体系赵伟高昌林2李兵2屈宝强1(1.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38;2.科技部科技人才交流开发服务中心,北京100045)摘 要:在明晰社会公益类科技人才基本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价值取向理论与利益相关方理论对人才评价体系构建的作用和影响,提出了评价原则。
基于创新型科技人才评价模型,分别探讨了战略研究类人才、领域研究类人才、基础服务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导向和要点,并分析了社会公益类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的主要机制。
关键词:科技人才;社会公益;评价体系;指标体系;评价机制中图分类号:G3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772/j.issn.1674-1544.2014.03.001Evaluation System for Public Welfare S&T TalentsZhao Wei1, Gao Changlin2, Li Bing2, Qu Baoqiang1(1.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of China, Beijing 100038; 2. Center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rsonnel Exchange and Development Service of MOST, Beijing 100045)Abstracts: By clearing the basic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S&T) talents in public welfare,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role and effect of the value orientation theory and the stakeholder theor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 evaluation system, and proposed the evaluation principles. Based on the innovative talent evaluation models, the orientation and points for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strategic talents, field talents and service talents were investigated individually. Furthermore,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for S&T talents of public welfare was analyzed.Keywords: S&T talents, public welfare, evaluation system, index system, evaluation mechanism1 引言国家中长期科技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遵循科技活动和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特点,对从事社会公益类科研活动的优秀科技人才实行长期、稳定、充足的经费支持,重在考核其为社会公益事业和政府决策提供科技支撑的能力和贡献[1]。
社会公益类科技人才就是指实际从事于社会公益科技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特定能力,能进1作者简介:赵伟*(1975-),女,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科技资源管理与共享。
高昌林(1965-),男,科技人才交流开发服务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科技统计与管理、科技人才管理。
李兵(1972-),男,科技人才交流开发服务中心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科技人才管理。
屈宝强(1980-),男,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科技资源管理与共享。
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创新型科技人才分类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011GXS5K096);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科技人才信息管理和评价机制研究”(2010GXS4K040)。
收稿日期:2014年3月31日。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第46卷第3期 2014年5月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较大贡献的人。
科技部颁布的《科学技术评价办法(试行)》对社会公益性研究项目、机构等的评价重点做出了相关规定,提出社会公益性研究项目应以研究解决国家战略性公益事业发展的共性科学技术问题,增强科学技术为重大社会公益问题提供科学技术支撑和服务的能力等为重点[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国办发〔2011〕37号)指出,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应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和为机关行使职能提供支持保障[3]。
可以说,社会公益类科技人才强调其为社会公益事业所做贡献。
这些贡献既包括通过专业领域的科技研究产生深入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从而提供共性科学技术支撑,在基础服务性社会公益研究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从而提供面向公众的服务支撑,也包括为社会公益研究做出高端的战略性规划、计划和决策贡献而提供必要的政府决策支撑。
因此,基于社会公益类科技人才可能形成的社会贡献,可进一步将其划分为战略研究类人才、领域研究类人才和基础服务类人才。
社会公益类科技人才具有特殊性和复合型特征。
其复合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它既可能包括基础研究类人才,也可能包括应用开发类人才;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其特征性的价值取向,即重点强调该类人才对社会公益事业的贡献以及可能的潜在贡献。
需要指出的是,在不同类型的社会公益类科技人才中,由于从事不同性质的科研活动,其表现特征还有进一步差异(表1)。
开展社会公益类科技人才评价,尤其是面向国家级、省部级和地方各级高层次人才计划,有效开展社会公益类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发现和遴选,对于形成系统规范和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增强社会公益类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推动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着重探讨了价值取向理论与利益相关方理论对人才评价体系构建的作用和影响,建立了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并从政府管理的角度提出了若干建议。
2 评价理论基础与评价原则对于社会公益类科技人才,需强调其研究与服务的公益性及其在从事公益性事业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多方利益的协调。
因此,本文着重探讨价值取向理论与利益相关方理论对社会公益类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的作用和影响。
2.1 理论基础2.1.1 价值取向理论价值取向是科技评估体系和评估行为的深层结构。
建立评估体系时,应正确把握评估价值取向变化的方向,科学整合评估价值取向,根据新的价值取向体系建立、调整和整合评估体系[6]。
对于“价值取向”的定义尚无统一认识。
有的学者认为,价值取向是指主题在价值选择和决策过程中的一定倾向性;是人们在一定场合以一定方式采取一定行动的价值倾向。
也有学者用“行为取向”来界定“价值取向”,认为价值取向是指人们按自行的价值观念对不同价值目标所做出的行为方向的选择。
郭济认为上述观点都有各自的片面性和不足,提出价值取向是理性层面的行为取向[7]。
表1 不同类型社会公益类科技人才的表现特征从事工作知识和技术要求特征性要求战略咨询类科技人才为政府管理部门提供科技决策咨询与参考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具有战略性思维和长远眼光[4];在本领域内具有较高的影响力领域研究类科技人才采用发明创造的思想,实现由学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具有扎实而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拥有良好的关系和沟通渠道,组织协调性较强;在本领域内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基础服务类科技人才长期从事一线基础性研究工作具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取得一定的科研成就和社会效应具有甘于寂寞和勇于奉献的工作作风[5]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专题研究:创新型人才研究·赵 伟等:社会公益类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任何价值取向都指向一定的价值目标。
对于科技人才,尤其是社会公益类科技人才评价而言,更应强调社会贡献与公益性价值取向在其中的应用。
在科技人才评估过程中,评价主体的价值取向、评价标准的价值取向和评价流程的价值取向等,应与评价目的形成良好的辩证统一的关系,相互对应和协调。
在完成一项科技人才评价的过程中,价值取向将一直发挥其影响作用。
2.1.2 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 Theory)是20世纪60年代左右在西方国家逐步发展起来的。
1984年弗里曼(Freeman)的里程碑式的著作《战略性管理:一种利益相关者方法》出版,该书将利益相关者定义为“任何能够影响或被组织目标所影响的团体或个人”。
20世纪90年代之后,利益相关者理论影响日益扩大,应用于公司治理、企业治理、战略管理等方面,逐渐成为识别和分析一个组织行为影响的既定框架[8]。
社会公益类科技人才评价涉及到政府管理部门、社会公益研究机构、人才本身、公众等诸多相关方,由于利益诉求不同,不同利益相关者对同一评估对象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关注点,进而得出不同的结论,即社会公益研究人才在特定的系统环境中,总是会与特定的利益相关主体产生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
一方面,公众会对特定公共产品和服务给予一定的功能期望,因此对政府投入为主的公共事业将给予充分关注;另一方面,政府管理部门是公共事业输入资源的支配者和调控者,而社会公益研究机构是其自身绩效和行为的管理主体,因而也十分关注人才管理绩效水平的高低。
而利益相关者理论将为我们理顺公共事业管理行为、责任、绩效与不同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提供良好的分析框架,为构建社会公益类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2.2 评价原则社会公益类科技人才评价应以能力创新为根本,以目标、指标为导向,遵循特定的评价原则,形成系统规范、科学合理、相对稳定、持续改进、有利发展的人才评价体系。
(1)社会价值导向原则。
评价应该有助于推动科研机构的总体发展和社会公益事业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使人才能够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围绕经济建设、国家安全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做出贡献。
需要考虑个人对组织、团队绩效的贡献,考虑促进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和社会影响力要素。
对评价目标和评价效果的一致性要进行预期估计,在评价结束时要进行目标、效果的检查。
(2)以人为本、质量为先原则。
出于人才发现的目的,应坚持建立面向质量和潜力的前端式创新型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的原则,避免采用刚性的定量指标而导致人才的科研行为异化;对于人才管理的绩效评价和后评价,将坚持“过程—结果式”的科技人才评价。
(3)分类评价原则。
事物性质的异同和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9]决定了科技人才评价必须采取分类评价的原则。
本研究应针对战略咨询类、领域研究类和基础服务类等不同类型社会公益研究科技人才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分别构建特征性评价指标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