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七节明辨善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节明辨善恶

为人应尽量不拿自己的长处,去彰显别人的缺点。不要故意表现自己的善心,去显示别人的恶意。千万不要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捉弄别人,折腾别人。应该尽量谦虚处世,见人有过,尽量宽恕。见人小善也要表扬,则可对恶人形成一种沉默的抗议,也不会撕破恶人的面子,使恶人不敢放纵,也有改过的机会。总之,念念不忘为大众着想,维护真理原则,即是与人为善。

人只有具备与人为善的心境,才会有善良的行为;有了善良的行为,才会有善良的朋友;有了善良的朋友,才会有幸福的人生体验,人生才会幸福。

但有的时候,善恶真的很难区分。举例来说:

鲁国法律规定,若有肯出钱去赎回被邻国捉去做奴婢的百姓,政府都依例发给奖金。孔子的学生子贡赎人却不原意接受奖金。各位认为子贡做得好不好?大多数人认为好,认为子贡够廉洁、够仗义!且看孔子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孔子知道了就批评子贡说:“你错了,君子做事可以移风易俗,行为将成为大众的规范,怎么可以只为了自己高兴,为了博得虚荣,就随意去做呢?现在鲁国富人少,穷人多,你这样创下了恶例,让人觉得赎人接受赏金不廉洁、是丢脸的事,则以后还有谁赎人,从此以后赎人回国的风气将慢慢消失了”。

读完孔子的这段话,各位有所领悟没有?我们在做出类似举动的时候有思考过对社会、对大众的影响吗?子贡的行为是似善非善实为恶。

再举一例:

子路救起溺水之人,这个人送了子路一头牛以表谢意,子路接受了。各位认为子路做得好不好?大多数人认为不好,认为是一大败笔。但孔子知晓后却说:“从此鲁国人必乐于拯救溺水之人了”。因为一个肯救,一个肯谢,就会酿成很好的风气。子路的行为似恶非恶实为善。

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如:过分称赞别人而迷人神智;为守小信

而误了大事;宠爱小孩而养大患……

善有真善、假善;有端正之善与歪曲之善;有阴善(阴德)、阳善;有是善、非善;有偏善、正善;有半善、满善等区别。需做进一步了解,不然为善而不明理,往往就会产生自认为是行善,其实是在造孽的行为,而枉费苦心,甚至会得出“好心被雷劈”的错误结论。下面简要介绍一下这些概念:

●真善、假善

打人骂人,贪财妄取,一般人都认为是恶。敬人礼人,操守廉洁,一般人都认为是善,其实这些行为,都不一定就是恶或者善。我们必须进一步了解他行为的动机,才能区分善或是恶。

正确来说,有益于人群,则打人骂人也是善。若为了自己私利,则尊敬别人、礼让别人也是恶。为人处世,利人之善才是真善;利己之善则是假善。发于内心的善行是真善;装给别人看的善行是假善;无所求而为的善是真善;有所谋而为的善是假善。

●端正之善与歪曲之善

一般都认为谨慎、随和的好好先生是善人,但圣哲人却认为敢做敢当豪爽之狂狷人士,才是善人。因为谨慎软弱没有个性的人,虽然所有人都说他好,而成为好好先生,却是随波逐流,没有志气、没有道德、没有道义、没有勇气之人。社会上类似荒谬颠倒的现象还有很多。

一心只为济世,不媚俗世,纯为爱人助人,才是端正之善。若有一丝媚世之心,一点愤事玩世之心,就是虚伪歪曲之善。

●阴德、阳善

为善而为人知,报纸电视传播赞扬你,这是阳善;行善而不为人所知,自己也不告诉任何人就是阴德。阳善只能享受博得名誉之福报,阴德天必赐以厚福。“天”指的是自然,按照自然规律行事即是顺乎天道,顺乎天道往往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行善积德,特别是积阴德,顺乎天道,不仅自己能获得福报,还能庇荫后代子孙。孔氏家族至今还很昌盛,他的75代子孙孔德成先生到哪儿都受人尊敬,受到各国领导人接见。所以司马光先生说: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才能为子孙长久之计。

●是善、非善

若现行似善,而其结果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善。前例子贡赎人不接受奖金,让众人觉得赎人接受赏金是丢脸的事,从而导致赎人回国的风气慢慢消失即是似善而实非善之举。类似的还有:过分称赞别人而迷人神智;为守小信而误大事,宠爱小孩而养大患……

孔子一次偶然听到一帮人齐国人在策划谋反,正要离去,被这帮人发现。这帮人认为孔子是德高望重之人,也没有过多为难孔子,只是让孔子承诺不将此事透露出去就放了孔子一行人。孔子领众人佯装离去,待谋反之人散去之后,孔子即令众弟子返回齐国,将此事报告齐国国王,以避免发生战乱,避免生灵涂炭,这是勿为小信而误大事之举。在圣哲人心理装着的是广大民众,是万物,是众生,而非个人的名誉、得失。

若现行虽然不善,而其结果有益于大众,则虽非善而实是善,前例子路救起溺水之人接受酬谢,形成一个肯救、一个肯谢的良好社会风气即属此是善之举。

●偏善、正善

若行善心而使事成恶,则是偏。若行恶心而使事成善,则是正。这是为人处世应有的认知。举例说明:

从前吕文懿宰相辞职归乡,乡民依然尊敬他如北斗星,看重他如泰山。有一天,一个乡民喝了酒骂了吕公。吕公不动心气,告诉随从:“这个人喝醉了,不要跟他计较”。过了一年,这个人犯了死刑被关进监狱。吕公后悔说:“当初若稍微跟他计较,把他送到官府惩罚一下,小的惩罚能让他生起戒心,他就不至于做出更大的坏事。我当时只是心存厚道,没想到反而养成他的罪恶,以致害了他”。

这是一个善心做了恶事的例子。

有一次遇到荒年,穷人白天公然到大户人家抢粮食,某富豪向县府告状,县府没有理会,于是穷民更加放肆。迫不得已,这个富人私设刑堂惩罚抢劫的人,乡里才恢复平静,如若不然,社会治安会越来越乱。

这是一个行恶心而使事成善的例子。

●半善、满善

以前有一女子,到庙里烧香,想布施却又家境困难,身上只有两文钱,她就把这两文钱拿出来供养寺庙,寺庙里主持的和尚亲自替她诵经忏悔祝福。后来这个女子被选入宫廷做了嫔妃,享受人间的富贵。她带了数千银两再到寺庙里供养布施,而主持和尚只命他的徒弟为她回向。因此,这位女子就问道:“我以前只捐两文,你就亲自为我忏悔祝福,今天我带了几千两来供养,你反而不亲自为我回向?”住持的和尚说:“以前布施虽少,心意真切,我不亲自给你忏悔,不足以报你的德。今日布施虽然丰厚,心意却不如以前真切,所以我让我的徒弟给你忏悔就可以了”。

千金是半善,两文是满善。为善发乎真诚自然,施恩不图报、舍财不心痛是满善;若施人而心不忘,施恩而望报,舍财而心痛,则就是黄金万两,也只是半善而已。

善恶之分在于心字,心中有他人是善,心中没有他人只有自己是恶。行善不能图一时之快、随意去做,要看结果。结果令众人受益、影响长远是大善;结果影响面小、时间短,是小善;结果对众人产生负面影响是非善。

介绍到这,各位对“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有更深入的理解了吧?也明白了“某人行善而子孙不兴,某人为恶而家门昌盛”的缘由了吧?还会认为“善恶相报,如影随形”是无稽之谈吗?

《袁了凡先生家庭四训》一书对善恶讲得非常透彻,同时,本书叙述了袁了凡先生行善积德改变命运的一生经历,对我们后人很有借鉴意义,建议读者朋友拜读一下。

善有真、假;端、曲;阴、阳;是、非;偏、正;半、满;大、小;

难、易;皆当深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