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隐喻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蒋国学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五系,河南洛阳471003)
摘 要:语言符号具有层级性,位于第二层级的语言符号具有可论证性。隐喻作为赋予事物意义的符号行为,发生在语言符号系统的第二层级上。因为隐喻在语言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起着主要的、决定性的作用,导致了语言的词义体系和词汇体系中存在大量的石化隐喻。因此,大量的语言符号是可论证的,不具备任意性。
关键词:隐喻;语言符号;任意性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22X (2003)02-0059-04
Metaphor and the Arbitrariness of Linguistic Signs
JIAN G Guo -x ue
(Department Five,PLA U niversit y of Foreign Languanges,Luoyang ,Henan Pr ov.,471003,China)
Abstract:L inguistic signs ar e hierarchically structur ed,with those signs on the secondary level motivated.It is at the secondary lev el that metaphor ,which gives meaning to things,occurs.M etaphor plays a primary and decisive r ol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evo -lution o f languag e,leading to the emergence o f a large number of fossilized metaphors in the lexical-semantic system of language.T herefore,we may conclude t hat a large number of lingui stic signs are motivated rather than arbitrary.
Key Words:metaphor;linguistic sign;arbitrariness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即不可论证性,自20世纪初瑞士著名的语言学家费尔迪南 德 索绪尔(Fer -dinand De Saussure)把它作为语言符号的 两个头等重要的特征 之一提出之后,得到了大多数语言学家的支持。但也受到了不少质疑甚至否定。持反对论点的有从词的内部形式来论证,(布达哥夫,1981)有从语言符号的民族文化特征来论述,(阮德存,1997)也有从语言符号的象似性着手。(王寅,1999)本文拟从隐喻的角度就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发表自己的一点浅见,以就教于方家。
1.语言符号具有层级性
语言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的结合体。法国符号学家罗兰 巴特(R.Barthes)认为语言符号系统具有层级性,即在意指过程中存在着多重层次或多重符号系统。如图一所示。
由图一可知,第二级符号系统是建立在第一级符号系统之上的。在第一级符号系统中,符号I 是能指和所指的结合,是音与义的结合,已被人们赋予了意义,不仅仅是纯粹的音响形象,但它在第二
级符号系统中为能指。即第一级符号系统中的能指和所指的结合体(符号I )在第二级符号系统中成了纯粹的能指(能指II )。但第二级符号系统中的所指(所指II)与第一级符号系统中的所指(所指I)有一定的关联。这种关联正是能指II 与所指II 结合的必备条件,也是形成符号II
的理据。
图1.
2.关于隐喻
学术界对隐喻(metaphor)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前者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格,是建立在相似性基础上的词语表达式。后者认为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还是人们根据已知事物认识另一事物
收稿日期:2002-09-19
作者简介:蒋国学(1972-),男,四川蓬溪人,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语义学、隐喻。
第26卷 第2期 2003年3月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Journal of P LA U niversity of F oreign Languages V ol.26 No.2 M ar.2003
的认知方式,是人类最基本、最原始的一种思维方式。作为一种认知方式,隐喻是人们认知、思维、经历、语言甚至行为的基础,是人类生存的主要的和基本的方式。隐喻认知结构在语言文化发展中起着主要的、决定性的作用。本文所指的隐喻是后者,即广义的隐喻。
3.隐喻发生于语言符号系统的第二层级
隐喻作为人们认知世界,表达思想的工具,必须借助于已知事物和概念。 人们要认识和描写未知的事物,必须依赖我们已经知道的概念及其语言表达方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同时还要发挥惊人的想象力,这个过程正是隐喻的核心,它把熟悉和不熟悉的事物作不寻常的并列,从而加深了我们对不熟悉的事物的认识。 (胡壮麟,1997:50-57)这一行为从符号学的角度看,就是一种赋予事物以意义的符号行为。莫里斯(C.Morris)在 指号 语言和行为 一书中指出: 如果一个指号(即符号)在它出现的特殊场合是用来指使这样一个对象,这个对象不是指号真正地凭它的意谓来指使的,而却具有指号的真正的所指示所具有的某些性质,那么这个指号就是隐喻的。 (转引自彭文钊,1999:39-43)当人们以 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 花 指 美丽女子 如 校花 、 姊妹花 时, 花 就是一个隐喻符号。我们对 花 进行符号学阐释,即对 花 的符号意义进行揭示就会发现:含蓄意指 美丽女子 是建立在能指 hua 的音响形象加上所指 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 之上的,也就是说建立在花这一符号上的。因为它们之间有共同点 美丽,所以可以把它们并列,而以花这一音响形象来指美丽女子。所以我们说花指美丽女子这一隐喻发生在第二级符号系统之上。可图示为
:
图2.
其实,所有隐喻都如以上隐喻一样,是建立在第二级符号系统之上的,因为隐喻是借助已知概念或事物表达未知或不熟悉的概念或事物。换言之,就是利用现有符号来表达新的概念。
4.隐喻性语言符号具有非任意性
隐喻在形成过程中,之所以能把两个不同的概念并列,是因为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即具有某方面的相似性。如汉语中符号 楣 就是把
门上横木 与 目上毛 (眉)并列,并借用了
眉 的音响形象。解读 楣 这一隐喻我们得出:
门框上的横木就像眼眶上缘的毛。两个概念的关联在于它们都在另一物之上。这种关联,或言相似性正是隐喻性语言符号能指与所指之间的理据。因此,我们认为所有的隐喻性语言符号都是有理据的、可论证的,是非任意性的。
5.隐喻性语言符号在语言中广泛存在
按照人类社会和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人类最初认识的事物往往是有形的、具体的事物。当认知进入高级阶段,它就获得了参照已知具体事物的概念认识和对待无形的、抽象的、难以定义的概念的能力,于是借助表达已知事物的词语来表达未知概念,形成了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隐喻语言。如汉族的先民不仅借用 目上毛
(眉)指
书页上方的空白 (书眉),还类推出 门框上的横木 , 水与草交接的地方 (湄,水草交为湄。据 说文 )等概念。在借用和类推的过程中不仅使用了 眼眶上缘的毛 这一概念,还借用了其音响形象。因此,人们说语言是隐喻性的,隐喻在语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人类认知体系是一个隐喻性结构系统。为了深刻认识和理解周围世界,人们本能地寻求不同概念之间的相似点从而创造隐喻,发展语言。所以,隐喻不仅仅是语言的装饰,更基本的是人们思维、认识世界的方式。 (赵艳芳,1994:30-34)
语言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辅助工具和表现手段。概念的形成依靠语言中的词,判断和推理依靠语言中的句子。(赵艳芳,1998:8-10)所以,从语言的物化形式 语言符号中,人们又可以推知认知世界的方式和方法。因为语言符号连接的是概念和音响形象,而词是表达概念的语音形式,所以通过对语言词汇的分析,可以得知语言符号的特征。近年来,通过研究,人们发现,在语言的词汇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隐喻,他们分别存在于语言的词义体
系和词汇体系中。下面我们以具体语言事例为例来论述隐喻在词汇系统中存在的广泛性。
5 1 概念隐喻
隐喻是语言扩展词义的重要方式之一。我们根据利奇(Geoffrey Leech)的石化理论,(利奇,1998:320)把以一个概念喻指另一个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石化但还未完全死亡的隐喻称为概念隐喻。概念隐喻因还未完全死亡,所以还不能够独立成词,只是词的隐喻转义,在词典中体现为词的义项。概念隐喻可分为以下四类:
60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