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泥沙公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泥沙公报YELLOW RIVER SEDIMENT BULLETIN
2001
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HYDROLOGY BUREAU,YELLOW RIVER CONSERVANCY COMMISSION
前言
河流泥沙状况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防洪减灾以及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决策等都具有重大影响,并愈来愈为社会所关注。

《黄河泥沙公报(2001)》(以下简称《公报》)的编制目的是及时报告黄河流域干流重点河段及主要支流年度的径流量、输沙量和其它重要泥沙指标及其变化状况,重要水库与河段的冲淤变化,黄河的重要泥沙事件及特殊泥沙现象,为了解与研究黄河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宏观基本资料。

《公报》按水文站、水库及主要河段反映本年度黄河泥沙状况,同时也列出多年统计资料以资对比,一些重要泥沙事件也同时发布。

《公报》的资料来源于黄河水利委员会和有关省(区)的实测数据。

《公报》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甘肃、陕西等省(区)水利厅的大力支持。

水利部水文局、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等给予了热情指导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目录
前言
概述
一、重要控制水文站实测水量与沙量∙∙∙∙∙∙∙∙∙∙∙∙∙∙∙∙∙∙∙∙∙∙∙∙∙∙∙∙∙∙∙∙∙∙∙∙∙∙∙∙∙∙∙∙∙∙∙∙∙1
二、三门峡水库的冲淤与库容变化∙∙∙∙∙∙∙∙∙∙∙∙∙∙∙∙∙∙∙∙∙∙∙∙∙∙∙∙∙∙∙∙∙∙∙∙∙∙∙∙∙∙∙∙∙∙∙∙∙∙7
三、小浪底水库的冲淤与库容变化∙∙∙∙∙∙∙∙∙∙∙∙∙∙∙∙∙∙∙∙∙∙∙∙∙∙∙∙∙∙∙∙∙∙∙∙∙∙∙∙∙∙∙∙∙∙∙∙∙∙∙∙8
四、黄河下游河道冲淤变化∙∙∙∙∙∙∙∙∙∙∙∙∙∙∙∙∙∙∙∙∙∙∙∙∙∙∙∙∙∙∙∙∙∙∙∙∙∙∙∙∙∙∙∙∙∙∙∙∙∙∙∙∙∙∙∙∙∙∙12
五、黄河中游输沙模数等值线图∙∙∙∙∙∙∙∙∙∙∙∙∙∙∙∙∙∙∙∙∙∙∙∙∙∙∙∙∙∙∙∙∙∙∙∙∙∙∙∙∙∙∙∙∙∙∙∙∙∙∙∙∙14
六、重要泥沙事件及特殊泥沙现象∙∙∙∙∙∙∙∙∙∙∙∙∙∙∙∙∙∙∙∙∙∙∙∙∙∙∙∙∙∙∙∙∙∙∙∙∙∙∙∙∙∙∙∙∙∙∙∙∙17
领导小组:
组长:廖义伟
副组长:陈效国牛玉国胡一三薛松贵孙广生李良年
成员:乔西现陈永奇牛占王玲袁东良徐建华
项目组:
项目负责人:牛占王玲田水利潘启民
主要完成人:牛占王玲田水利潘启民王丙轩徐建华
胡跃斌张学成赵淑饶杨汉颖庞慧张培德
张玮司凤林孙郑琴韦淑莉蒋秀华金双彦
概述
本《公报》发布黄河干流唐乃亥、兰州、头道拐、龙门、潼关、花园口、高村、艾山、利津等9个水文站和洮河红旗、大夏河折桥、黄甫川黄甫、窟野河温家川、无定河白家川、延河甘谷驿、泾河张家山、北洛河氵状头、渭河华县、汾河河津、伊洛河黑石关、沁河武陟等12个支流重要控制水文站(见黄河流域重要控制水文站分布图)的实测径流和实测悬移质输沙量数据,用以反映黄河流域主要水系产沙输沙的概况。

同时发布三门峡水库、小浪底水库的冲淤与库容变化,黄河下游河道断面法测算的冲淤量数据,1954~1969年、1970~1979年、1980~1989年和1990~1995年黄河中游输沙模数等值线图等内容。

2001年黄河干流重要控制水文站实测径流量与1950(1952)~2000年多年均值比较,全部偏小;与上年度比较,除花园口站基本持平外,其它各站均偏小。

年实测输沙量与多年均值比较,全部偏小;与上年度比较,潼关以上除头道拐站外,其它各站均偏大,花园口以下各站则全部偏小。

2001年黄河支流重要控制水文站实测径流量与输沙量均比多年平均值偏小。

径流量与上年度比较,除渭河华县、伊洛河黑石关、沁河武陟站外,其它各站均偏大。

输沙量与上年度比较,除洮河红旗、渭河华县、伊洛河黑石关站外,其它各站均偏大。

2001年度三门峡水库潼关以下的干流库区冲刷,其上的干、支流库区淤积,总体仍呈淤积。

小浪底水库从1997年10月截流起,至2001年12月共淤积7.162×108m3泥沙,淤积的主要部位在大坝至距坝34.21km的黄河20断面间,该库段泥沙淤积量占全库泥沙淤积量的72.0%。

由于小浪底水库运用初期下泄清水时机较多,2001年度下游河道总体呈冲刷态势,但山东河段大部出现轻微淤积。

黄河的泥沙主要来源于黄河中游地区,从输沙模数等值线图来看,输沙模数大于5000t/(km2·a)强度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黄河的晋陕峡谷、白于山和六盘山的黄土丘陵沟壑地带。

本期《公报》反映的重要泥沙事件包括:①黄委水文局成功开展了黄河小浪底异重流测验工作;②黄河口拦门沙;③黄河三角洲近海区水下地形测绘;④挖河固堤工程;⑤黄河三门峡库区潼关河段清淤;⑥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正式启动。

一、重要控制水文站实测水量与沙量
(一)黄河干、支流重要控制水文站实测水沙情况
2001年黄河干、支流重要控制水文站实测水沙情况详见表1。

2001年黄河干、支流重要控制水文站实测径流量、输沙量及其与上年和多年平均比较分别见表2和图1~图4。

(二)黄河干流重要控制水文站实测水沙的年内变化情况
2001年黄河干流重要控制水文站实测径流量、输沙量的年内变化情况详见图5~图12。

表1 2001年黄河干、支流重要控制水文站实测水沙统计
河流站名集水面积
(km2)
年径流量
(108m3)
年输沙量
(108t)
年均含沙量
(kg/m3)
年均中值粒径
(mm)
黄河唐乃亥121972 138.1 0.067 0.482 0.017 黄河兰州222551 235.6 0.217 0.924 0.012 黄河头道拐367898 113.3 0.200 1.76 0.007 黄河龙门497552 139.4 2.364 17.0 0.031 黄河潼关682141 159.0 3.423 21.6 0.025 黄河花园口730036 165.5 0.657 3.97 0.029 黄河高村734146 129.5 0.841 6.50 0.033 黄河艾山749136 99.79 0.596 5.97 0.033 黄河利津751869 46.53 0.197 4.24 0.030 大夏河折桥6843 4.278 0.008 1.82 无资料洮河红旗24973 32.57 0.080 2.48 无资料皇甫川皇甫3199 0.349 0.135 386 0.071 窟野河温家川8645 1.873 0.113 60.2 0.026 无定河白家川29662 8.672 0.957 110 0.034 延河甘谷驿5891 1.778 0.224 126 0.028 泾河张家山43216 9.729 1.250 128 0.024 北洛河氵状头25154 6.911 0.700 101 0.031 渭河华县106498 26.23 1.288 49.1 0.022 汾河河津38728 1.619 0.001 0.914 0.011 伊洛河黑石关18563 7.388 0.000 0.016 无资料沁河武陟12894 2.995 0.010 3.240 无资料
表2 2001年黄河干、支流重要控制水文站实测水沙量与上年和多年平均比较
河 流 站 名
集水面积
(km 2) 年径流量(108m 3) 年输沙量(108t ) 2001年 2000年 多年平均 2001年 2000年 多年平均 黄 河 唐乃亥
121972 138.1 154.5 204.1 0.067 0.053 0.129 黄 河 兰 州 222551 235.6 259.6 315.8 0.217 0.251 0.763 黄 河 头道拐 367898 113.3 140.2 227.4 0.200 0.284 1.161 黄 河 龙 门 497552 139.4 157.2 277.9 2.364 2.190 8.216 黄 河 潼 关 682141 159.0 186.0 364.7 3.423 3.410 11.85 黄 河 花园口 730036 165.5 165.3 403.6 0.657 0.835 10.54 黄 河 高 村 734146 129.5 136.9 376.7 0.841 1.160 9.374 黄 河 艾 山 749136 99.79 107.8 365.0 0.596 0.953 8.984 黄 河 利 津 751869 46.53 48.59 331.2 0.197 0.222 8.392 大夏河 折 桥 6843 4.278 4.500 8.987 0.008 0.004 0.030 洮 河 红 旗 24973 32.57 24.70 47.14 0.080 0.085 0.260 皇甫川 皇 甫 3199 0.349 0.306 1.548 0.135 0.091 0.487 窟野河 温家川 8645 1.873 1.717 6.251 0.113 0.058 1.004 无定河 白家川 29662 8.672 6.749 12.01 0.957 0.285 1.247 延 河 甘谷驿 5891 1.778 1.155 2.148 0.224 0.109 0.466 泾 河 张家山 43216 9.729 7.550 17.40 1.250 0.940 2.458 北洛河 氵状 头 25154 6.911 5.880 9.248 0.700 0.340 0.886 渭 河 华 县 106498 26.23 35.54 72.08 1.288 1.490 3.561 汾 河 河 津 38728 1.619 1.506 11.31 0.001 0.000 0.257 伊洛河 黑石关 18563 7.388 13.61 27.91 0.000 0.002 0.139 沁 河
武 陟
12894
2.995
4.044
8.955
0.010
0.003
0.055
图1 黄河干流重要控制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对比图
图2 黄河干流重要控制水文站实测年输沙量对比图
图3 黄河重要支流控制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对比图
图4 黄河重要支流控制水文站实测年输沙量对比图
图5 2001年黄河唐乃亥水文站实测水、沙月分配图
图6 2001年黄河兰州水文站实测水、沙月分配图
图7 2001年黄河头道拐水文站实测水、沙月分配图
图8 2001年黄河龙门水文站实测水、沙月分配图
图9 2001年黄河潼关水文站实测水、沙月分配图
图10 2001年黄河花园口水文站实测水、沙月分配图
图11 2001年黄河高村水文站实测水、沙月分配图
图12 2001年黄河利津水文站实测水、沙月分配图
二、三门峡水库的冲淤与库容变化
(一)水库冲淤
三门峡水库不同运用时期及2001年度库区冲淤情况见表3。

从1960年5月至2001年10月的41年间,三门峡水库共淤积泥沙70.63×108m3,其中干流库段淤积54.14×108m3,占全部淤积量的76.7%。

2000年10月~2001年10月期间,库区共淤积0.4634×108m3,其中干流库段淤积0.2145×108m3,渭河、北洛河共淤积0.2489×108m3。

2001年三门峡水库入库水沙量严重偏少,由于水库在汛期利用洪水排沙,黄淤41(潼关六)断面以下出现冲刷,泥沙主要淤积在黄淤41断面以上和渭河、北洛河下游。

三门峡库区潼关以下水库纵剖面(库底平均高程)的变化情况见图13。

表3 三门峡水库不同运用时期库区淤积量表
库 段 时段冲淤量(108m 3)
1960.05~ 1964.10 1964.10~ 1973.10 1973.10~ 1986.10 1986.10~1995.10 1995.10~2000.10 2000.10~2001.10 1960.05~2001.10 黄淤1~黄淤41 35.75 -9.225 0.5539 1.452 0.8990 -0.0948 29.34 黄淤41~黄淤
68 6.342 12.03 0.6892 5.043 0.3859 0.3093 24.80 渭拦1~渭拦37 1.845 8.477 -0.2349 2.979 0.2694 0.0876 13.43 洛淤1~洛淤21
0.4810 0.7999 0.1423 1.240 0.2380 0.1613 3.063 合 计
44.42
12.08
1.151
10.71
1.792
0.4634
70.63
图13 三门峡水库库底高程图
(二)水库库容变化
三门峡水库335m 高程库容1960年5月为97.50×108m 3,2001年10月为55.87×108m 3,与上年数值相等;由于近坝段干流冲刷,326m 高程库容较上年略有增加。

三门峡水库库容曲线见图14。

图14 三门峡水库库容曲线
(三)潼关高程的变化
潼关高程一般用潼关水文站(六)断面1000m3/s流量的相应水位代表,其历年变化情况见图15。

2001年汛后(11月1日)潼关高程为328.14m,较上年同期下降0.19m。

图15 潼关高程历年变化图
三、小浪底水库的冲淤与库容变化
(一)水库概况
小浪底水库是一座以防洪、防凌、减缓下游河床淤积为主,兼顾供水、发电、灌溉的综合水利工程,水库大坝上距三门峡水库大坝130km,控制流域面积69.4×104km2,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水库275m高程设计库容126.5×108m3,长期可用库容51×108m3。

1994年9月水库主体工程开工,1997年10月截流,1999年10月下闸蓄水,2000年5月正式投入运用,2001年1月第一台机组开始发电。

水库水文泥沙测验站网于1996年5月开始布设,1997年10月进行了原始库容测量,截止到2001年12月,共进行断面法测验13次,为了解小浪底水库运行初期库区淤积情况积累了资料。

小浪底水库总体处于峡谷地带,平面形态狭长弯曲,入汇支流较多,大支流与干流交接处多为开阔地带(图16)。

一般按此形态将水库划分为大坝~黄河20断面、黄河20~38断面和黄河38~56断面三个区段研究淤积状况,前两区段为不规则“大肚”,后一区段为窄谷。

黄河20、38和56断面分别距坝址34.21、66.24和125.74km,其中黄河20断面处于八里胡同峡谷附近。

图16 小浪底水库平面图(小浪底~三门峡坝址)
(二)水库冲淤
小浪底水库1997年10月以来库区冲淤情况见表4。

从1997年10月至2001年底,小浪底水库共淤积泥沙7.162×108m3,其中大坝~黄河20断面间干支流共淤积5.155×108m3,占全库淤积量的72.0%。

表4 小浪底水库1997年以来库区淤积量表
1999年10月前水库尚未蓄水,1999年10月~2000年5月水库蓄水为三门峡水库下泄的清水。

因此,1997年10月~2000年5月的两年多时间,库区淤积仅0.6321×108m3,只占截止2001年底全部淤积量的8.8%
水库运用第一年,全库淤积3.558×108m3,占全部淤积量的49.7%;水库运用第二年,全库淤积2.972×108m3,占全部淤积量的41.5%。

小浪底水库各年度冲淤变化情况见图17。

1997年10月~2000年5月库区淤积主要分布在黄河10断面以下;2000年5月~2000年11月库区淤积主要分布在黄河20断面以下和黄河35~黄河46断面两个区段;2000年11月~2001年12月淤积主要分布在黄河35断面以下,黄河38~黄河47断面则出现冲刷。

(黄河10、黄河35、黄河38、黄河46和黄河47断面距水库大坝的距离分别为14.49、59.71、66.24、87.75和90.55km)。

-0.10.0
0.10.20.30.40.50.6大坝
4
8121620242832364044485256断面号
淤积量(108m 3)
1997.10~2000.052000.05~2000.112000.11~2001.12
图17 小浪底水库逐年冲淤变化图
水库纵剖面的变化情况见图18。

由于2001年汛期出现的洪水异重流的作用,距坝66~91km 区段普遍发生冲刷,最大冲刷深度在距坝71km 附近,达11.97m ;距坝64km 以下普遍发生淤积,最大淤积厚度在距坝约7km 附近,达17.39m 。

和上年度同期相比,2001年汛后坝前淤积、库底面高程进一步抬高,距坝53km 以下库底坡势趋于平缓。

图18 小浪底水库库底高程图
(三)水库库容变化
小浪底水库275m 高程1997年10月实测库容为127.5×108m 3,截至到1999年6月基本上没有变化。

2000年11月为123.4×108m 3,较原始库容减少了4.1×108m 3;2001年12月为120.4×108m 3,较原始库容减少了7.1×108m 3。

小浪底水库库容曲线见图19。

(四)典型断面冲淤变化
黄河01、黄河15、黄河38等3个断面冲淤变化情况见图20~图22。

和上年同期相比,黄河01和黄河15断面发生较大淤积,河底平均高程分别升高14.20m 和10.81m ,
主槽基本为均匀淤积,且已形成较为平坦的河底。

黄河38断面主河槽平均冲刷5.56m ,由于受到弯道和异重流输沙影响,呈左岸淤积、右岸冲刷的形态。

图19 小浪底水库库容曲线
120
14016018020022024026028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起点距(m )
河底高程(m )
图20 小浪底水库黄河01大断面图
150
180210240270300100
300
500
700
900
1100
1300
1500
起点距(m )
河底高程(m )
图21 小浪底水库黄河15大断面图
190
21023025027029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起点距(m )
河底高程(m )
图22 小浪底水库黄河38大断面图
四、黄河下游河道冲淤变化
(一)河道冲淤
黄河下游河道历年冲淤变化情况见图23,其中1960~1973年是三门峡水库对黄河下游河道冲淤影响最为显著的时期。

-8-6-4-20246
81950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19801985
1990
1995
2000
年 份
年淤积量(108m 3)
图23 黄河下游河道历年泥沙冲淤量变化图
小浪底水库蓄水之前的1951年10月至1999年10月共48年间,黄河下游从铁谢至利津河段泥沙淤积量达55.23×108m 3,年均淤积1.15×108m 3。

1999年10月以后由于小浪底水库拦蓄泥沙,下游河道整体出现冲刷,其中1999年10月~2000年10月冲刷0.8250×108m 3,2000年10月~2001年10月冲刷0.7792×108m 3。

由于近两年黄河来水量严重偏少,2001年艾山以下河段仍出现轻微淤积。

黄河下游河道的淤积从年际变化看虽是有冲有淤,但总体呈淤积抬高趋势,河道下段的淤积抬高速度远大于上段。

图24绘制的黄河下游河道纵断面图说明了这一特点。

表5列出了2000年10月~2001年10月下游河道逐段冲淤情况。

020406080100120
200
400
600
800
距小浪底坝址里程(km )
主槽平均高程(m )
花园口
高村
孙口
泺口图24 黄河下游河道纵断面图
表5 2000年10月~2001年10月黄河下游分段冲淤量表
河 段 小浪底~花园口 花园口~夹河滩 夹河滩~高 村 高 村~孙 口 孙 口~艾 山 艾 山~泺 口 泺 口~利 津 合 计 淤积量 (108m 3)
-0.5518
-0.2784
-0.0804
0.0616
-0.0275
0.0551
0.0420
-0.7792
(二)典型横断面的冲淤变化
2001年黄河水量严重偏枯,花园口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165.5×108m 3,仅为多年平均值的41.0%,且汛期未发生漫滩洪水。

受此影响,河道冲淤主要表现为主槽和嫩滩的冲淤变化。

从图25可以看出,花园口断面主槽由于冲刷而变深。

图26则展示了2001年孙口断面在嫩滩上淤出滩唇、左岸冲刷形成小水槽的情况。

泺口断面主要以贴边淤积为主(见图27),断面形态没有明显变化。

和上年相比,2001年度花园口、孙口和泺口断面主槽分别冲刷0.10m 、 0.04m 和0.13m 。

88
9092949698100
102-5000
-3000
-1000
1000
3000
5000
起点距(m )
河底高程(m )
图25 黄河花园口大断面图
394245485154
57-500
500150025003500450055006500
起点距(m )
河底高程(m )
图26 黄河孙口大断面图
2024283236
40-500
0500
100015002000
起点距(m )
河底高程(m )
图27 黄河泺口大断面图
五、黄河中游输沙模数等值线图
输沙模数是描述流域产输沙能力的参数,其概念为流域单位面积每年平均的产输沙量,一般由水文测站的年输沙量除以其控制面积求得。

因为产输沙能力受降雨、径流、流域地形地貌和下垫面质地等因素影响,有其随机性,所以用多年平均的输沙量除以流域面积获得的多年平均输沙模数,才有反映流域产输沙特性的实际意义。

本次输沙模数等值线图的绘制,利用黄河中游125个水文站的泥沙资料,并对1954年至建站期间无观测资料的测站进行了插补延长,使资料具有同步性。

输沙模数等值线图的绘制过程是:首先对各水文站以上流域进行地貌类型分区,然后利用类比法和方程求解法求出各分区图斑上的输沙模数值,将数值标注在图斑形心,最后依据其地区变化规律并考虑地理地质条件,绘出输沙模数等值线。

对重要产沙区还用水文测站资料对由输沙模数等值线推算的流域产输沙量进行了检验。

图28~图31是黄河中游4个时段的输沙模数图。

图27反映了人类活动影响较小
时期的“天然本底”的产输沙空间分布状况,而将图28~图30与前期进行对比则可
反映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

从图27看出:黄河中游输沙模数大于5000t/(km2·a)(属强度以上)的地区,
主要分布在黄河晋陕峡谷、白于山和六盘山一带,其面积达11×104km2。

这三个地
区广布黄土丘陵沟壑地貌,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区。

黄甫川、孤山川、窟野河、无
定河、佳芦河中下游以及北洛河上游输沙模数高达20000t/(km2·a),是黄河中游水
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其中窟野河神木至温家川区间全沙输沙模数高达40000t/(km2·a)以上,堪称世界之最。


图28 黄河中游1954~1969年全沙输沙模数等值线图
勒图29 黄河中游1970~1979年全沙输沙模数等值线图
高勒图30 黄河中游1980~1989年全沙输沙模数等值线图

图31 黄河中游1990~1995年全沙输沙模数等值线图
由于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中游输沙模数的变化较大。

据量算,输沙
模数大于5000t/(km2·a)的区域在图27~图30上分别为11×104km2、9.68×104km2、7.02×104km2和8.83×104km2。

从高值区输沙模数的变化看,产输沙能力对暴雨十分
敏感。

如窟野河神木至温家川区间1954~1969年输沙模数为40400t/(km2·a),70年
代由于暴雨较多,输沙模数高达40770t/(km2·a),80年代几乎没有暴雨,输沙模数
降为14650t/(km2·a),而1990~1995年期间又遇两场暴雨,输沙模数又反弹到34000t/(km2·a)。

六、重要泥沙事件及特殊泥沙现象
(一)黄委水文局成功开展了黄河小浪底水库异重流测验工作
2001年8月15~18日,黄甫川下游、无定河中游、北洛河和泾河下游地区,出
现一场降雨,最大雨量在黄甫川黄甫站,达154mm。

该场降雨形成了黄河干流洪水,
龙门站19日19时洪峰流量3400m3/s,潼关站21日14时洪峰流量2750m3/s,三门
峡站22日8时洪峰流量2890m3/s。

按洪水调度安排,三门峡水库自8月20日至9月7日泄水排沙,下泄水量14.66
×108m3,沙量1.77×108t。

300kg/m3以上含沙量维持了42个小时。

8月20日22时前后,洪水进入小浪底水库,在距坝52km的黄河31断面附近潜入水面下形成异重流。

21日8时异重流运行至坝前,24日以后随着库区水位升高,壅水水面延伸,潜入点上移至距坝60km的黄河36断面附近。

在8月21日发现异重流至9月7日异重流在库区完全消失期间,进行了连续跟踪测验。

根据库区地形情况,选择距坝48、35、27、11km的黄河29、黄河21、黄河17、黄河9等4个淤积测验断面和坝前水沙因子测验断面,布置多条垂线用多点法施测流速和悬沙,共24断面次。

选择黄河1~黄河31间全部奇数的淤积测验断面在主流线用多点法施测流速和悬沙,共139断面线(次)。

整个异重流测验共取得280多条垂线,2200多个测点的流速、悬沙资料。

实测最大异重流厚度20.3m,最大测点流速3.00m/s,最大垂线平均流速1.93m/s,最大垂线平均含沙量198kg/m3。

泥沙颗粒分析得最大测点D50为0.048mm;最小垂线平均D50为0.014mm。

在形成本次水库异重流的洪水过程(8月20日~9月7日)中,为了增加小浪底水库的蓄水量,同时增加坝前已形成的铺盖厚度以增强抗渗漏能力,没有利用异重流进行排沙,其间出库(小浪底站)水量为3.22×108m3,沙量为0.11×108t。

按出入库输沙量差计算,本次异重流的排沙比仅为6.2%,几乎全部泥沙都淤积在库内。

本次洪水异重流,在库区上段还发生了剧烈冲刷,黄河45~黄河30断面(距坝83~50km)较大的淤积三角洲(顶点在距坝58km的黄河35断面,断面平均河底高程210m)不仅被冲掉且使河底呈下凹形,但在稍下游黄河39~黄河28断面(距坝68~46km)又形成高程较低的新三角洲(顶点在距坝52km的黄河31断面,断面平均河底高程193m)。

根据干流淤积断面平均河底高程计算,黄河1~黄河15断面(距坝1~24km)淤高5.94~9.51m,黄河16~黄河22断面(距坝26~36km)淤高10m左右,黄河36~黄河41断面(距坝60~72km)冲深10m以上。

河底最大冲刷深度(18.68m)在黄河40断面(距坝69km)附近,河底最大淤积厚度(10.2m)在黄河17断面(距坝27km)附近。

本次洪水属小洪水,含沙量亦属中等量级,小浪底水库出现了异重流。

因为这种量级的洪水和含沙量是经常出现的,所以小浪底水库会经常出现异重流现象。

异重流有很强的挟沙能力,可将大量泥沙挟带至坝前,表明利用水库异重流排沙是很有潜力的,水库调度应关注这种情况。

异重流测验专业性强,测验难度大,时间紧迫,投入很大,对人员素质和仪器设备要求较高。

应充分重视小浪底水库异重流测验的技术设计与组织部署,同时深入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

(二)黄河口拦门沙
黄河口拦门沙是由于上游大量来沙受入海口水流扩散和潮汐顶托而沉积在二者动力近乎平衡范围的泥沙堆积体,横亘于黄河尾闾与滨海区的连接处。

充分发育的拦门沙长度为3~7km,宽度大致4~5km,它随着河口水沙条件的变化而消长。

近几年由于上游来沙很少,黄河口拦门沙发育并不充分。

黄河口拦门沙形成和发育贯穿于河口口门演变的始终,黄河不同时期的各入海口门都曾有过拦门沙的形成和发育。

河口拦门沙对入海水流起到阻水和使水流分汊的作用,对河口的稳定产生重要影响。

(三)黄河河口三角洲近海区水下地形测绘
黄河河口三角洲近海区是黄河泥沙的堆积地带,为给泥沙研究与河口治理提供最新的资料,2000年,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水文水资源局对三角洲海区水下地形进行了测绘,测绘比尺为1:100000,测区范围为西起洼拉沟口南至小清河口的弧形海域,海区范围大约14000km2,岸线长约400km。

期间进行了高程控制测量、水深测量、潮汐观测、高潮岸线测量,并编绘出版了彩色水深图。

(四)挖河固堤工程
1998年山东黄河河务局在黄河河口河段实施了挖河固堤工程,工程总挖掘量为547.95×104m3,挖掘土方用于加固附近大堤。

工程的实施分为挖河段和疏通段,其中挖河段形成长11km、底宽200m、平均挖深2.5m的新河槽,疏通段形成长13.4km、底宽200m、边坡1:3的新河槽。

(五)三门峡库区潼关河段清淤
三门峡库区潼关至大禹渡河段是水库滞洪排沙、蓄清排浑运用的壅水末端变动区,为了改善河势,控制潼关高程,1996~2001年在本河段实施了清淤工程。

清淤的基本思路是,因势利导,疏通流路,理顺河势,集中水流,调整局部比降,改善河床条件,提高水流输沙能力,促进洪水冲刷,控制潼关高程。

清淤的主要方法是用船载射流装置进行射流,冲击河床泥沙,使泥沙起动悬浮,被水流带出预定区。

1996~2001年以来,组建了专业队伍,射流清淤船亦从2条发展到6条,并将继续建造射流清淤船。

通过不懈的清淤,并配合必要的河道整治措施,遏制潼关至大禹渡河段的水流散乱状况,达到了河势基本归顺,流路相对稳定,利于改善潼关高程。

(六)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正式启动
2001年3月20日,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正式启动。

该工程的主体是正在启动的11条重点支流16个项目区,包括治沟骨干工程项目、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示范区建设项目、沙棘资源建设项目、重点小流域建设项目以及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

今后,无定河等4个重点治理片、水土保持债券项目以及各省区的水土保持重点项目,也将纳入到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名下,进行统一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