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的意识形态认同危机及其治理_李炎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社会科学2014.6

微时代的意识形态认同危机及其治理

■李炎芳郭明飞杨磊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我国已悄然进入微时代。微博等社会媒体的出现,使虚拟生存呈现出传播主体大众化、传播速度瞬时性、传播方式多样性、传播内容随意性等新特征。微传播的这些特点使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新问题、新挑战,系统而全面地分析这些问题与挑战并提出务实的治理方案已成为当下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微传播;意识形态;认同;危机;治理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14)05-0194-05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微博空间的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风险与防范体系构建研究”(13BKS073)

李炎芳,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室主任;

郭明飞,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传播学院教授;

杨磊,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传播学院硕士生。(湖北武汉430079)

互联网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微时代的到来,并衍生出与之相对应的传播方式——

—微传播。一个“微”字就足以突出微传播的特点:传播的内容精炼、新颖、私密;传播的方式简单、便捷;传播的对象多样化、个性化。这些特点使传统的国家意识形态认同出现了危机,主导地位受到挑战。认真分析这些问题与挑战,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策略,对解决我国目前出现的意识形态认同危机、实现“网络强国”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微传播与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微传播是向特定用户进行一对一信息传播的方式,是受众明确、需求清晰、有较强针对性的精确传播形式。与大众传播相比,微传播的内容更精确、对象更精准、渠道更精细,其本质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口碑传播。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旨在提供国家和社会稳定所需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微传播既给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带来了机遇,也使其面临着社会思潮多元化和民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减弱等挑战。认真分析和研判机遇与挑战,才能提高人们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进而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一)微传播的特点、表达和传播

微传播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广义是指以微博客、微信、手机短彩信、QQ、MSN、户外显示屏、出租车呼叫台等为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狭义的仅是指以微博客为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1]由于微博的交流互动功能最强,所以深入研究以微博为代表的“微”工具的特点和效果意义重大。

微传播的最大特点就是“微”。具体表现在内容、方式、载体和受众四个方面。微内容就是传播的内容简单而丰富,可以是一段话、一个表情、一个符号、一张图片或一段小视频等。微方式就是通过手机和平板触屏或电

194

脑的鼠标点击就可以浏览信息、发布评论等。微载体就是指手机、平板或笔记本电脑等体积较小而功能强大的传播介质。微受众是指需求个性化的小众型传播对象。

微传播是一种极其便捷和灵活的传播方式,较之传统的传播方式,其最大的创新就是受众的个性化以及传播的双向性。微博作为微传播的代表工具,在过去短短几年内实现了奇迹般的发展,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它创新了传播的内涵。通过微博,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媒体,单向的传播变成了双向的交流和沟通,并且每一个受众都可以成为新的传播者。

(二)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基本内容

意识形态(Ideology,也写作“意识型态”)是一种观看事物的方法(比如世界观)或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对所有社会成员提出的一组观念(这是马克思主义定义下的意识形态)。一定的意识形态总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反应一定阶级、社会集团的思想和观念体系。而主流意识形态则是占社会主导地位的思想和观念体系,是被多数社会成员实际接受并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和心理倾向的意识形态。它在意识形态斗争和文化竞争中形成,是某一国家和社会广泛认同的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认同即价值认同。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可、赞同、接受和遵从,其基本内容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的认同(具体表现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的认同);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认同;对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认同;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同;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的认同。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基本内容的内在逻辑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基础,中国梦的实干精神是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动力与信念,它们的有机结合体现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科学性与整体性的完美统一。

(三)微传播与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内在关联

微传播和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两者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微媒体就其实质而言,是现实社会发展的一种技术产物,是达到人类目的的手段和工具形式,本身并不包含某种预定的价值,但它可以承载人和社会赋予的任何价值形式从而产生效用,进而会对主流意识形态宣传造成影响。微传播技术的发展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带来新的元素和活力,为主流意识形态管理创新提供契机和途径,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主流意识形态必然会努力利用微媒体进行有效传播。

然而,微博媒体的价值实现不可能完全独立于现实社会,成为自主自律的力量,人和人类社会依然是微博的决定因素。“实际上,技术依然由人来控制和设计,规定它要承载的价值,可能技术会带来技术和社会的互相影响,但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人和社会的主体地位。”[2](P70)即是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也能够影响微传播的发展,正确的指导方针能够促进微传播和发展,而错误的指导方针则会抑制其正常发展。只有正确贯彻“双百”方针,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发展方向,才能充分发挥微博的传播优势,抑制其社会负面影响,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二、微时代意识形态认同危机的呈现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指出:“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

[3](P275)当今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社会。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完全改变了人类交流和沟通的方式。微博使每个人都变成自媒体,变成传播者,这是划时代的变化。而传统的意识形态认同传播方式短时间内无法适应传播方式的这种变化,导致意识形态认同出现危机。

(一)主流意识形态舆论主导地位受到冲击

微博等新媒体结构的多元化、分众化和立体化,强化和扩大了文化价值的多元特征,微博空间充斥着各种

微时代的意识形态认同危机及其治理

1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