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形散而神不散

合集下载

散文的构思

散文的构思
• (2)看行文思路。如先总后分、先实后虚、先抑后扬等。 • (3)看构思技巧。如开头的倒叙,中间的衬托对照,结尾的以景结
情等。
• (4)看叙述上的特色 • (5)看选材特点。如大量引用诗文等。
• 当然不是所有的散文阅读的构思特色题都要从这几点考虑,但如 果能审清题意,理清概念,从谋篇布局和选材的角度去赏析,定 能做出较为全面的分析。
4.散文常见的构思技巧:
(2)寻找线索,浓缩情感,以小见大。
散文的材料应该是很“散”的,我们需要寻找“一根线”,将这些散乱的珍珠 穿起来。散文的线索很多,较常用的有感情线索、事物线索、思绪线索、行动 线索、时间线索等。
比如王充闾的 《碗花糕》,写得质朴而深情,艺术感染力极强。究其因,除 了情感真挚等原因,其构思的巧妙也是此文能催人泪下的一大原因。全文围绕 “碗花糕”这一线索,叙写了嫂嫂初进家门、遭遇丧夫之痛、再嫁、不幸去世 等短暂一生的几个片断,写出了嫂嫂对自己的疼爱有加、对公婆的孝敬、历经 丧夫之痛、对家庭无私的奉献,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作者对嫂嫂的敬爱、留恋、 怀念、痛惜之情!那么多的内容,那么丰富的情感却用一块小小的“碗花糕”来 浓缩,从而产生了行文集中、情感浓烈,让人久久回味的艺术效果!
由个别到普遍、特殊到一般)两种,这一类是用相似性、相关性及相反性联想
来构思的;一类是“由表象到本质”、“由具体的物质到抽象的精神”和“由
我及我”(自然属性即社会属性、事物特性即人物品性)三种,这一类都是用
同一性联想构思的(象征、托物言志及其他)。
4.散文常见的构思技巧:
(1)依凭小事,抒发感受,阐发哲理。
线索的作用

组织材料,贯穿全篇
• 结构 使结构清晰,情节集中

使行文富于变化

春天的心阅读题答案《春天的心》阅读答案

春天的心阅读题答案《春天的心》阅读答案

春天的心阅读题答案《春天的心》阅读答案阅读下文,回答文题。

《春天的心》①春天的心活在春天的人的身体里。

②春天的心是活跃的,生气蓬勃的,充满了活着的力量。

春天使人爱生活:看呀,桃花的骨朵,柳枝的嫩芽,牛毛似的小雨帘子般的挂着,一切都美。

生活本身是可爱的呀。

听呀,池水的潺潺像低唱一首甜蜜的恋歌,晨鸟的啾啾像喂喂的情话,远处的孩子唱了:青草生花儿红斜织细雨里老牛驮着牧童③这瞭亮的歌声使春天的心朦胧了,沉醉了。

④嗅呀!翘起鼻子,刚下完雨的潮湿气息,钻进你的鼻孔,使你的心痒痒的。

玩吧,跳吧,高歌吧,舞蹈吧,暂时忘掉你的痛苦。

我们都是小孩子,应该有小孩子的心,而小孩子的心便是春天的心呀!⑤春天的心又是懒洋洋的一股子劲儿。

朋友,你可晒过春天的太阳?倚着树,靠着墙,闭上眼睛,让金黄色的太阳从头至脚抚摸你,你感到和暖,你感到舒适,身子散了,软了,像棉花一样;身子轻了,没有丝毫重量。

于是你的身躯自然地摇摆着,飘,飘,飘到天空里,坐在白云上,和云雀一同唱歌,和风筝一同跳舞。

说起风筝,你可常听到风筝铜铃寂寞的嗡嗡的声音?还有远处的空竹声也是相像的。

它使你每个细胞都酥软了,它使春天的心荡漾在那声波里。

听到之后你或者便颓然卧在草地上,让小野花的黄蕊洒在你的鼻孔里;你或者会兴奋地跳起来,喊着说:我们生活在春天里,我们生活在阳光里,我们生活在春天的阳光里!本来嘛⑥春天的心是美好的,善良的,纯洁的。

因为美以大自然的为最美,而大自然的美表现在春天。

你知道春山:远望苍翠欲滴,郊外踏青便是为了欣赏山呀。

你知道春水: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你知道春花春草,流行歌曲不是这样唱吗:春天的花,是多么的香;通俗的对子,不是这样写吗: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你知道春雨: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你知道春宵: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以及什么月移花影上栏杆好了,这些歌颂春天的句子是实在写不完的;人在这美的结晶里,丑恶的会变成美善,污浊的会变成纯洁。

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而神不散

散文的“神”,指蕴含于外在的“形”中的思想感情。 它是内在的,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它是散文“虚” 的方面。
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创新微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散文之“形”
写王字
• 系百索子 • 做香角子
雄黄酒
• 贴五毒 • 贴符
• 喝雄黄酒
香角子 香囊
百索子
• 放黄烟子 • 吃“十二红”
虎头鞋
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创新微课
破晓到日出的景色 平静的大洋 健康和一天时间 黎明,夕阳和日出 空旷的正午 昼夜
主张人们“归隐”自然,渴望一种质朴的性 格,拥有质朴,太阳才能照见人们的眼睛, 温暖人们的心灵;拥有质朴,心灵才能与自 然感应契合。
同学,下节再见
对童年生活的怀想
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创新微课
形神合一
作者通过对家乡端午一些风俗的描写,将系百索子、做香角 子、贴五毒和吃鸭蛋等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乐趣的 生活场景,表达了他家乡的热爱,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创新微课
“形散”
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取材广泛,二是结构 多变,三是表达自由。
创新微课
挂“鸭蛋络子”
鸭蛋壳装萤火虫
敲破“空头”吃
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创新微课
散文之“神”
系百索子 做香角子 端 午 的 风 俗 贴五毒 贴符 喝雄黄酒 放黄烟子 吃“十二红” 鸭蛋壳装 萤火虫 家 乡 的 鸭 蛋 端 午 的 鸭 蛋 挂“鸭蛋 络子” 囊 萤 映 雪
故乡情结
敲破“空 头”吃
“神不散” 就是主题集中,线索分明。其内在的“神” 总是集中、凝聚的。

散文教学中“形散神不散”之反思

散文教学中“形散神不散”之反思

教学篇•教学反思散文教学中“形散神不散”之反思楼凌铧(浙江省诸暨荣怀学校)在教学实践中,关于散文,学生最熟悉的一句话就是“形散神不散”。

即便是很多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也是将此语奉为圭臬,作为散文教学的总体思路,甚至是一篇文章的重中之重。

一、对“形散神不散”的解读一般理解,何为“形散”,比如文章有取材广泛、手法多样,写作思路比较含蓄、隐晦,语言特点、写作风格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等等。

但是,仔细想想,其实这句话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散文。

《白杨礼赞》是初中教材的一篇课文,作者茅盾准备带着革命的理想豪情前往新疆去振兴教育。

这篇文章层层推进,先写树,再写农民,然后以白杨作为象征体,当转折的时候笔锋陡转,该展开的时候详细展开。

尤其是写白杨树的几段文字,“那是力争上游的树……”何来“形散”呢?再如高中教材中的《荷塘月色》一文,教到最后,总要归结到“形散神不散”上,至于“何形散杂”,而“何神不散”?众说纷纭,各执一词。

甚至会联系作者当时的处境,以期把所有注意力转移到社会背景上来。

更有甚者,窥探作者夫妻生活,附会一个所谓合理的解释。

抛却其他,单讲文本,作者写得很有条理,就是走了一个圈,他游荷塘的线路是非常清晰的,他的情感变化也是很清晰的。

我们一定要区分开普通读者的自然阅读和作为语文教师的专业阅读。

单从文笔上来看,《荷塘月色》就已经写得很优美了。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如此佳句,一篇散文中有一两句就已经值得反复玩味想象了。

但是教学还是有些不一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作者写作的过程确实很清楚,从家到荷塘,最后回到家,而作者的情绪变化也由颇不宁静,到宁静,到最后回到现实中至少还有一些无奈。

行踪是连贯的,情感是有起伏曲线的,又何来“形散”一说呢?《白杨礼赞》《荷塘月色》,这些散文都是不散的,用“形散神不散”最多只能概括一部分散文的特点,不能涵盖所有的散文。

如果我们讲散文的本质特点就是“形散神不散”这样一个判断命题是不对的。

高考备考:把握散文的文本特征

高考备考:把握散文的文本特征

高考备考:把握散文的文本特征一、把握散文的文本特征(一)基本特征“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基本特征。

“形散”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

“神不散”指散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1.散文取材“散”。

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丰富奇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散文行文“散”。

行文方式灵活多样,富有变化。

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可夹叙夹议、状物写景、景中融情;可以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也可旁敲侧击,曲径通幽。

3.现代散文的“神”主要指的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主题、意蕴等。

“神不散”指文章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无论散文的内容如何广泛,表现方法多么灵活,都要受中心思想约束。

(二)内容特征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散文一般包括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1.记叙性散文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叙述多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平淡的人、事。

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述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

2.抒情性散文抒情性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目的,往往借助形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3.议论性散文议论性散文又叫哲理散文。

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三)形式特征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记叙、议论融为一体。

2.从细处落笔,以小见大。

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高考专题复习散文的文体特征

高考专题复习散文的文体特征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散文的语言往 往具有高度准确的概括力,力求做到句中 无余字,篇中无剩言;也讲究平实易解, 决不故弄玄虚,总努力把艺术匠心藏于自 然而和谐的气势之中,将一系列警句妙语 融于朴实无华的文字之中,从而呈现出一 种华而不俗、朴而不拙的美。

真题引领
二、真题引领
快速阅读的目的是在做题前整体把握文章。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 整体。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 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只有整体把握了全文,将文章的骨骼、精髓看 得透彻、明白,才能把命题人的命题指向、意图看得清楚、明晰,才能 快速而准确地答题。所谓整体把握,就是要把握整体文意和思路层次。 简单地说就是两个问题:①内容——文章写了什么?基本把握文章内容 和作者的写作意图。②形式——文章是怎么写的?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
• 此后,泔河村人的话变得难听了:“真看不出敦厚是个没良心的。”
• 敦厚妈说:“是我不去,油田没啥好逛的。”
• 孙四海他妈说:“没啥好逛的?说的比唱的还好听,没啥好逛的他为啥把他媳妇 叫去逛呢?”
• 孙长明他妈也附和着说:“不是咋的,往后少跟这人打交道。”
• 村里人都这么说,次数多了,敦厚妈就觉得脸上不光彩,人多的场合去的也少了。 • 敦厚妈的身子一日不济一日,年底就突然不行了。支书张大昌做了主张,一封电 报把敦厚从油田上招了回来。敦厚夜夜陪着妈,给妈端吃喂喝,无微不至。小秋更 是殷勤,尽着一个媳妇的孝道。敦厚把妈驮到县医院查病,医生冷着脸叹了口气说: “准备后事去。”敦厚把妈驮回村里了,急着要去油田。在村口,支书张大昌拦住 了敦厚的去路。
• 双方各说各有理,互不相让。就在他们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小秋和她的 婆婆在山上那个采油小站旁悄悄地为敦厚挖着墓穴。

《藤野先生》写作特点

《藤野先生》写作特点

《藤野先生》写作特点1、形散而神聚:散文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所谓形散而神不散,即从形式上来看,十分自由,天南地北,历史地理,国内国际,驰骋自如。

但是,优秀的散文又总是不拘一格而中心突出,富于变化而主题集中,灵活多样而线索分明,纵横开合,随意驱使,都紧紧围绕一个思想。

《藤野先生》一文正是这样。

这篇散文,从所写的时间来说,自1904年在仙台医专的生活到1926年在厦门大学的工作,20多年;从所写的内容来看,有东京清国留学生的情况,有医专的学生生活,有国内有国外;从写作手法来说,有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真是写人则栩栩如生,记事则娓娓动听,状物则身临其境,抒情则感情奔涌,议论则尖锐泼辣。

全文三个部分,层次井然。

第一部分写“我”对清国留学生在日本东京无所事事,白天逛公园,晚上学跳舞的腐败生活的讽刺,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那末别的地方如何呢?文章过渡到第二部分,着重写作者在去仙台途中见闻及仙台医专的生活。

赴仙台途中,作者特地点出“日暮里”与“水户”两个地名。

这是为什么?因为“日暮里”,望文生义有日落西山暮色降临之感,与当时“风雨如磐暗故园”的祖国现状吻合,触景生情,记忆尤其深;至于“水户”是明末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之地,朱先生是浙江余姚人,颇有民族气节,明亡后进行反清宣传活动,事败后长居日本讲学,这当然又对鲁迅先生是一个很好的启发。

鲁迅去日本是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

这种爱国主义思想强烈地表现在对两个地名的记忆中。

鲁迅离开东京到没有清国留学生的仙台医专学习,正是体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作者在仙台的住宿吃饭,虽然受到优待,但毕竟十分艰苦,然而他不怕蚊虫叮咬,不怕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坚持学习,这不也表现了作者为了寻求救国真理而发奋学习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品质吗?文章的第二部分着重写了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藤野先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对作者无微不至的关怀,激发了作者学习的积极性。

当作者在课堂上经受了一场“参观枪毙中国人”的“盛况”之后,便当机立断,决定弃医从文了!“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散文的主要特点教学提纲

散文的主要特点教学提纲

散文的主要特点散文的主要特点:1.形散而神不散2.意境深邃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散文与其他文体的区别:1、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

2、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

3、散文作为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

由于它取材广泛,摇曳多姿,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因而让人陶醉,让人喜爱散文不受时间限制,前可以远涉古代,后可跨及未来,又可覆盖今天。

因此散文又有:时间跨度很大、空间转换广、事件牵涉多、表达方式活、勾连全文巧等特点。

但行文却始终紧紧围绕作者要表现的主题,没有让人感到丝毫的散乱。

4、联想极丰富,文笔挥洒自如,极有感染力。

也不受空间限制,天南海北,空间宇宙,无不可以包容其中。

现代散文的特点:1、运用白话文写作, 因而平易浅显得多。

2、作家在散文里表现的个性, 比从前的散文来得强。

现代的散文多带有自传的色彩, 从中可看到作家的性格,嗜好,思想,信仰等。

因而不同的作家由于其个性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散文风格。

3、题材范围的扩大,可以说宇宙之大,,苍蝇之微无不可谈。

4、富有幽默的味道。

5、人性,社会性和大自然的调和。

现代散文的作者处处不忘自我, 也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就是最纯粹的抒情散文里, 即使写风花雪月, 也总要点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以抒怀抱.一粒沙里看世界, 半瓣花上说人情, 正是现代散文的特征。

6、由于现代散文受外国散文, 特别是英国的随笔影响很深, 因而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有欧化的倾向。

记叙文的特点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类的文章。

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消息、通讯、简报、特写、传记、回忆录、游记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探析散文的“散”与“不散”

探析散文的“散”与“不散”

探析散文的“散”与“不散”探析散文的“散”与“不散”散文作为一种长于袒露心态,章法自由,取材广阔,短小精悍,文情并茂而又真实自然的文体,广受作家的青睐和读者的欢迎。

中国散文历史悠久,优秀的散文作家卓然林立,写出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篇章,与此相伴,散文理论也很活跃。

随着人们对散文认识的提高,对散文本质的认识也不断深化。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老作家师陀提出“散文忌散”说:只要有一点我们要强调的,散文并不是要写得散,而是和其他文体一样,要写得集中紧凑。

你可以写景、叙事、抒情、发议论,也可以时而叙事,进而写景,时而抒情,时而发表议论,尽你的能力,把风景、人物、议论组织在一个题目下面,但要分层次,要有步骤,就像我们日常做工作,一步一步接近目标,把意思说明白,一篇文章也就写成了。

此文发表后不久,王尔龄写了篇《散文的散》,提出“散文要‘散’”说:除了杂文,或者就数散文最自由了吧。

然而,天下的事情,有时也颇有趣的,散文行文自由这一优点,却正是它的局限性所在。

因为这“散”,不是“散漫”的散,既要用墨如泼,又要惜墨如金,既要撒得开,又要收得拢。

一个忌散,一个要散,似乎是针锋相对,其实不然,两者立论的角度不一样,一个侧重于散文的组织要求,一个侧重于散文的取材特点。

而后,为救两文之失,萧云儒发表了《形散神不散》短论,提出了著名的“形散神不散”论断:师陀同志说“散文忌‘散’”,很精辟。

但另一方面,“散文贵‘散’”。

说得确切些,就是“形散神不散”。

神不“散”,中心明确,紧凑集中,不赘述。

形“散”是什么意思呢?我以为是指散文的运笔如风,不拘成法,尤贵清淡自然,平易近人而言。

这个论断一提出,就得到理论工作者和散文创作界的认可,得到读者的赞同,并且广泛地加以运用。

但是不管如何有生气的理论,还得随着时代的发展、审美经验的积累而不断修正和丰富。

作为一种写法,“形散神不散”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也会有。

可是,因为过去、现在、将来的现实不同,文化艺术修养不一样,所以,“形散神不散”的写法本身也应该变化、丰富、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2021中考作文指导-散文的特点

2021中考作文指导-散文的特点

2021中考作文指导: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是指散文素材很广很自由,不受时空限制。

以下是边肖编撰的散文特色,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散文的特点】一,散文的特点内容:是作者通过事物、记人、写场景等方式表达对生活的感悟或深刻的人生体验。

自我感知是对事物特殊意义和美的发现和理解。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将抒情、叙事、讨论融为一炉;(2)从细节写作,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充分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总结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式散而精神不散”。

阅读散文要通过“形式”把握“神”,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的结构和线索(语境),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叙事散文:以记人、叙事、描写事物、描写场景为主的散文。

在这种散文中,有些重点是写某些风景和场景。

作者并不是对它们的纯粹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在的事物和内在的故事融合在一起,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情为主的散文,主要表达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愿望。

抒情散文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感,如何表达,与文章所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刻有很大关系。

讨论随笔:以讨论为主的随笔。

其推理往往借助于案例描述、形象描述和情感表达来进行,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

和一般议论文一样,它要求观点清晰,概念准确,推理充分,层次清晰,以理服人。

但是,不需要逻辑推理和严谨的论证。

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短小精悍的文章,如随笔、杂感等,都属于这一类;作者往往依靠对古今故事、花鸟虫类等具体事物的描写,趣味盎然,感慨万千。

三、散文的线索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是共同的:以情感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燕文为线索。

有些文章不仅有亮线,还有暗线。

线索的特点是: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有出现,有明显的标志(要么是标题本身,要么是在文中反复出现)。

第四,散文的语言散文语言情感丰富,委婉含蓄,语气和谐,表现力强。

在分析中,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具体意义。

中考散文阅读的“三种境界”

中考散文阅读的“三种境界”

备课参考中考散文阅读的“三种境界李谦散文是一种自由的、灵活的抒写见闻、感 受的文体,其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它同小 ,同样写人记事,但人物不求典型,事不 ,古 ,天上人间,大至国计,小至草 ,均可人题;它同 相,同样讲 的精练,但不受时空 ,行自如,不 读者,而靠优美的 ;它和诗相比,同样可以借景抒情、托 ,但不受 律的 。

不是诗,却有着诗一般的意境。

此,命题者 文,而且散文可以考的点实在太多,已经使散文成为 。

们不管散文题型怎 ,只要我们在散文阅读中做到读出作品,读出作者,读出自己,完 种 的提升,我们就可以不万变,轻 。

一、读出作品,品味散文语言1. 从感知形象入手一 文作品总有表达作者情感的载一某人或某物,因此感知文章就要从分析 ,概括出文 的特征,文章 :就迎刃而解了。

如学习《白杨礼赞》,只要 抓 平原上 的行分析即可。

2. 从感知关键语段入手有的散文主要信息 在某一关 段,只要 段的 了,整篇文章的就尽在其中。

如《济南的冬天》一文中一段通 ,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3. 从感知重点语句入手一 文所蕴含的道理往往 在某一关 句上,只要能 句的含 析清,文章的 自然而然就显现出来了。

如《紫藤萝瀑布》中“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 的不幸,但 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既括了文章的哲理。

散文为了能够 表情达意,作者会在遣 句上下一番功夫,选用鲜明、生动、具体可感的 性 , 一些、 和副词。

我们只有多留心,多认真品 ,才能更好 会文章的内。

二、读出作者,把握作者情感要 文表现的情感,首先须要:散文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倾向、作品风格以及 文创作的 背景等。

鉴赏《背影》,这们不了解朱自清所处的家庭背景、不熟知朱自 的思想,我们就无从感知他那种淡淡的回忆 与哀愁,就无以体会父 的真挚感情。

们要抓 文的文眼;散文思想感情的表达,有的 性的句子,我们谓之文眼,有的是性的句子,实际上也是文眼,需要我们去概。

文眼往往就是作品中最 、最 、最使人动情、最耐人寻味的语句,是作者感情的 喷发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点,同文章的 支配作用。

《散文》 知识清单

《散文》 知识清单

《散文》知识清单散文,一种自由而灵动的文学体裁,宛如一条清澈的溪流,在文学的花园中潺潺流淌。

它没有诗歌的格律束缚,也不像小说那样编织复杂的情节,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读者。

散文的特点之一是“形散神不散”。

所谓“形散”,指的是散文的取材广泛,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也可以是对历史的追溯、对未来的畅想;可以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可以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

而“神不散”则意味着无论内容多么繁杂,都有一个统一的主题或情感线索贯穿其中,使整篇文章具有内在的凝聚力。

散文的语言风格多样,或平实朴素,如拉家常般亲切自然;或优美华丽,用丰富的词汇和生动的修辞描绘出绚丽多彩的世界;或幽默风趣,让人在阅读中不禁会心一笑;或深沉凝重,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

无论哪种风格,都要做到准确、生动、流畅,能够传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

在结构方面,散文没有固定的模式。

它可以像一条直线,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或作者的思路平铺直叙;也可以像一张网,纵横交错,通过回忆、联想等方式将不同的片段连接起来。

有的散文开头引人入胜,直接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有的则缓缓道来,如涓涓细流,在不知不觉中把读者带入其中。

散文的分类也颇为丰富。

叙事散文以叙述事件为主,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刻画,展现生活中的点滴;抒情散文则着重抒发作者的情感,喜怒哀乐皆可成篇;哲理散文以深邃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探讨人生的真谛和宇宙的奥秘;写景散文将大自然的美景用文字呈现出来,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写好散文并非易事。

首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的细节。

一片落叶、一次偶遇、一句问候,都可能成为创作的灵感源泉。

其次,要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深刻的感悟能力,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将生活中的体验升华为思想的火花。

再者,需要扎实的语言功底,能够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阅读散文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当我们翻开一本散文集,仿佛走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2020年中考作文指导:散文的特点

2020年中考作文指导:散文的特点

2020年中考作文指导: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下面是整理的散文的特点,希望可以帮助你!【散文的特点】一、散文的特点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

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

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

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

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的线索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

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散文阅读的难点

散文阅读的难点
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它侧重于以叙述人物和时间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
散文阅读的难点 与考点研究
一、散文的特点 散文,是一种最适于抒写作者主观情感、 散文,是一种最适于抒写作者主观情感、心 灵的文学形式。 灵的文学形式。 散文的基本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 散文的基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征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 时间跨度大。 形散,1、时间跨度大。 空间转换广。 2、空间转换广。 事件牵涉多。 3、事件牵涉多。 4、表达方式活 神不散,指的是文章始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 神不散,指的是文章始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 贯穿一条红线,做到结构紧凑,层次分明, 贯穿一条红线,做到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详 略得当,重点突出。 略得当,重点突出。
二、散文的分类 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 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 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 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 的抒情成分, 的抒情成分,它侧重于以叙述人物和时间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 映事物的本质。 映事物的本质。 梁衡《跨越百年的美丽》 葛剑雄《邂逅霍金》 杨绛《 梁衡《跨越百年的美丽》、葛剑雄《邂逅霍金》、杨绛《老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 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 王》、萧红《回忆鲁迅先生》、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茨 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 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 抒情散文:以借景抒情为主。 2、抒情散文:以借景抒情为主。此类散文通过描写外在的自然 景物来表现作者对此地此景的喜爱之情或以时间为线索, 景物来表现作者对此地此景的喜爱之情或以时间为线索,或移 步换景以空间为线索。阅读时抓住景物特点即可。 步换景以空间为线索。阅读时抓住景物特点即可。 郁达夫《故都的秋》 老舍《想北平》 赵丽宏《 郁达夫《故都的秋》、老舍《想北平》、赵丽宏《晨昏诺日 朱自清《荷塘月色》 朗》、朱自清《荷塘月色》。 说理散文:以借物阐理为主。 3、说理散文:以借物阐理为主。此类散文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 手法,把作者的思想寓于形象的外物之中, 手法,把作者的思想寓于形象的外物之中,是以外在形象来参 与生命的真理,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 与生命的真理,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 林希《石缝间的生命》 林希《石缝间的生命》

2020高考散文基本知识与各类题型解题技巧(附练习与参考答案)

2020高考散文基本知识与各类题型解题技巧(附练习与参考答案)

高考散文基本知识与各类题型解题技巧(附练习与参考答案)散文基本知识:1、构思特征: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指材料零碎、大跨度;“神不散”指文章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2、选材特点:典型、新颖、真实;3、寻找线索:找出线索,就容易理清文章的构思和中心;(情、理、物、空间、文眼等)线索的特征: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4、类型:抒情散文:如《春》《荷塘月色》《白杨礼赞》;主要有写景类散文和状物类散文。

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叙事散文:如《背影》《记念刘和珍君》;说理散文:如《鹿的穷途》《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包括杂文和小品文;寓哲理于形象之中;阅读方法:1、依据题材特点,晓大意;写景状物——把握“物”的外形特征和内在品质,进而把握所言之“志”(情);写人记事——弄清人物的活动和事件的来龙去脉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关注事件特征,感受人物形象,思考议论、抒情等语句,进而领悟作者情感和文章主旨;议论说理——借事说理、寓理于事、情理交融,把握材料和观点的关系;2、借助有效信息,抓主旨。

抓标题,揣摩文意;察首尾,整合信息;文章首尾,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和流露出作者的表达意图或情感态度;3、抓关键语句,理思路。

*各段的中心句、首括句、尾结句;*在文章结构上起过渡、连续作用的词语、句子和段落;*画龙点睛的抒情议论句;*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的句子;*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4.分析形象画面,悟意境;5、品味局部语言,析含意;6、归纳层次要点,明文意;常见题型与解题技巧题型一、要点概括题一、要点概括题之文意概括题三步骤:1、审清题干,明确概括指向——确保方向不跑偏2、理清思路,确定概括区间——确保信息收索全3、检索提炼,整合答案要点——确保要点条理观(看分值估要点、合并同类求同存异,避免答案要点交叉重复)例题:(2015山东卷)请根据本文概括四堡雕版极其文化衰落的原因(4分)答案:⑴西方石印与铅印技术的冲击。

简要说明散文结构形散神聚的特点

简要说明散文结构形散神聚的特点

简要说明散文结构形散神聚的特点所谓“形散” ,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形散还指它的表现方法不拘一格。

组织材料,结构成篇也比较自由。

所谓“神不散” ,主要是说其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散”主要表现在材料的选用、材料的组织和表达方式的运用这些外在的形式上。

散文的“神”是指蕴涵于外在的“形”中的思想感情。

它是内在的,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神”是文章的灵魂、统帅,驾驭着看似散的“形”,并使之为“神”服务。

散文似乎给人一种“散”的印象――它的选材宽泛而随意,它的写法挥洒而纵横,它的表达多样而丰富。

散文的选材看似随意,实则有内在的联系。

如果说这“散”如水之流淌,“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那么“聚”就如河道,引导、制约着水流淌的方向,使其“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正如现代著名作家秦牧所说的那样:如果材料是散落的珍珠,那么思想就是一根红线,串联起颗颗珍珠。

散文的形式看似松散,却贯串着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就是“神”。

另外,散文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常常把抒情、状物、写景、说理、叙事等内容综合起来,以作者的感受、思想为主,信笔写开,这就是散文中的“形散神聚”。

散文小传格式

散文小传格式

散文小传格式
散文的格式
散文格式大体有纪实性(直抒式)、想象式、哲理式和象征式四大类。

散文的精髓是“形散神不散”。

所以散文不需要特定的写作格式。

1.“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2.“神不散”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格式:
1、首段:引出下文,统摄全文。

尾段:深化主题,点题,想象空间。

2、首尾照应
3、段与段关系:层进、并列、总分。

小传的格式
小传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可以写人物的全貌,也可以截取生活的某一片段去刻画人物。

而小传必须写出一个人经历的全貌、只是笔墨要着重放在几件典型事件上,但它绝不是人物小故事。

无论是
传还是小传,都不应该写成传记小说或故事,而应写出人物的出生地、出生年月、主要经历等。

小传的写法与自传相同,只是自传写本人,小传写别人。

写自传或小传都应当遵循真实可信的原则,不可虚构和夸饰。

1、开头可以介绍这个人物的姓名、性别、籍贯、民族等基本信息;
2、如果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传记,可以介绍- -下人物的生卒年月;
3、介绍人物的学历、简历、党派、职务;
4、主要介绍人物的贡献功绩、科技成果、著作;
5、可以添加能反映这个人物思想风貌本质特征的典型事件。

散文应该怎么写呢

散文应该怎么写呢

散文应该怎么写呢【篇一:形散而神不散】一、精于立意:“凡文以意为主”。

散文的“意”是存在于深厚的生活土壤和浩瀚的生活海洋中的。

二、善于构思:构思是写作者对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提炼的过程。

三、巧于布局:散文一般篇幅短小,布局有方便的地方,但要布局得好,却因篇幅短小而有其难处。

四、明于断续:散文要“散”得起来,除了选材要有技巧之外,就是在叙写上要注意断续的技巧。

散文的最大特点就是形散神聚,结构自由,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

写作者意在笔先,缘情为文,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或曲径通幽、含蓄蕴藉,或直抒胸臆、淋漓尽致,或浓笔重抹、一唱三叹,或信手拈来,如话家常。

笔法之灵活,行文之多变,全看你自己如何安排。

笔者认为,作为时间短、要求高、有话题、重思路的应试作文,以下四种构思较为理想。

1、镜头组合法。

写作者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或自己的情感,选取几个具有典型性、形象性、连贯性的特写画面,精雕细琢,认真描绘,强化细节,深入挖掘,提炼其表情达意的共同点,议论引申,不断深化。

这种构思的好处是:意象鲜明,形象性、可视性强,选取的镜头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表现写作者的感情或写作意图,选材广,表现力强。

如冰心的《微笑》,作者选取几个典型的画面——安琪儿的微笑、赤脚孩子的微笑、茅屋里的老妇人的微笑加以组合,最后以“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果,如归故乡。

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作一提炼,巧妙地把三幅画面揉合为一体,有力地表现了“爱”的主题。

2、反复咏叹法。

写作者在明确了文章的立意或感情基调后,要围绕它们,从不同的侧面、角度、层次入手,把其分解成一个个文字表述虽然不同、但内涵却基本相同的小论题,各自独立成段,在此基础上,反复咏叹,不断强调,显阳关三叠之妙,造铁骑突出之势,搭层楼更上之梯。

这种构思的好处是,思路清晰,文脉清楚,文章立意鲜明,中心突出,行文有气势,易于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研究性学习评价量规
评价指标
(权重)
好一般需要改进自评
(评价指标1)
阅读方法掌握情况反

(20分)能够具体表述自己学
习长文过的收获;对长
文阅读方法有清晰的
认识。

能够表述自己的收
获,能基本说出长文
阅读的方法。

不能准确具体表述
自己的学习收获,没
有掌握阅读方法。

(评价指标2)阅读方法实践过程(40分)对长文阅读的方法有
清晰准确的认识;能够
在既定的时间能完成
阅读任务;概括语言、
精读理解能给同伴提
供学习经验;能够在交
流中做到准确流畅表
达,并适时补充修正他
人发言。

基本了解长文阅读
的三步骤;能在给定
的时间内完成阅读
任务;概括语言、精
读理解基本准确;能
够在交流中做到比
较准确流畅表达。

对长文阅读的方法
认识模糊;不能在既
定的时间能完成阅
读;概括复述语言啰
嗦不着要义、精读点
的选择不够准确;语
言表达不够准确流
畅。

(评价指标3)
阅读方法运用情况测

(40分)能根据问卷问题提示
准确做出解答,语言准
确,答题思路清晰;阅
读者概括准确、精读选
择准确、理解深入;问
卷卷面美观,书写工
整;他人阅读评价指标
高。

能对问卷问题做出
比较准确的解答;阅
读者学会了长文阅
读方法,概括、精读
选基本准确;问卷卷
面比较美观,书写比
较工整。

他人阅读评
价指标较高。

能选择文章进行阅
读;能对问卷浅层次
问题做出比较准确
的解答;对文章不能
做出准确全面的理
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