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发言人姜瑜简历

合集下载

盘点中国建国以来外交部女发言人(组图)

盘点中国建国以来外交部女发言人(组图)

盘点中国建国以来外交部女发言人(组图)盘点中国建国以来外交部女发言人(组图)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以自己独特的思维力量与语言风格,诠释着中国国策。

面对中外记者的“刁招”、“怪招”、“险招”……她们沉着应对,智解妙答,使自己也成为充满神秘与峰回路转的风景,她们便是中国外交部的女发言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制度建立以来,到目前为止,一共产生了5位女发言人,这“五朵金花”分别是李金华、范慧娟、章启月、姜瑜和华春莹。

华春莹,女,1970年4月生,江苏人,大学本科毕业。

外交部新闻司司长秦刚16日宣布,新闻司副司长华春莹任外交部新发言人,下周一她将首次主持外交部例行发布会。

秦刚介绍说,华春莹从事外交工作20年,曾在欧洲司以及欧洲和亚洲地区工作,有着丰富外交经验和良好沟通能力。

“美”、“漂亮”、“气质好”,是网友评价华春莹时用得最多的词汇。

第一位女发言人——李金华李金华1932年9月生于山东省济南市,自小在天津长大。

幼年失怙,靠寡母、兄嫂养大。

1949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

1953年毕业。

22岁那年,分配至新闻司前身的外交部情报司图书资料室工作。

从那时候开始,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四十余载的外交生涯里,李金华差不多有一半时间是在新闻司度过的,历任科员、副处长、参赞、副司长,并成为外交部建立发言人制度以来的第7位发言人和第一位女发言人。

在1987年至1991年间,李金华在外交部数十次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频频亮相,唇枪舌剑之中,阐明中国政府外交政策和对重大国际问题的原则立场。

李金华后被任命为中国驻新西兰大使,成为新中国第二位派驻大洋洲国家的女大使。

第二位女发言人——范慧娟范慧娟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外交系。

26岁那年她被分配到外交部工作,在经历了中国驻叙利亚大使馆、外交部新闻司、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等工作之后,范慧娟以新闻司副司长身份,出任第11位外交部发言人,外交部第二位女发言人。

1993年12月,范慧娟被任命为中国第五任驻爱尔兰大使。

西班牙报纸评出全球最美女政客

西班牙报纸评出全球最美女政客

龙源期刊网 西班牙报纸评出全球最美女政客作者:来源:《海外星云》2009年第08期西班牙报纸《20分钟》(20 Minutos)举行全球最美丽的女性政治人物网络票选(http://Iistas.20minutos.es/?do =show&id =66425&c =1233508233),共有30个国家的54位女性上榜。

排名首位是秘鲁国会议员露西安娜·莱昂,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也人榜。

阿富汗与安哥拉都有代表进榜。

现年30岁的莱昂是秘鲁最年轻的国会议员,律师出身,所获得的选票数领先群芳。

有个读者形容她是“拥有天使脸孔的美女”,还有人直接称她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亚军也来自秘鲁,是外贸暨观光部长梅塞黛丝-阿劳兹(47岁)。

曾与意大利总理贝卢斯柯尼传出绯闻的机会平等部长玛拉·卡法纳(32岁)是第四名,她曾参加意大利小姐选美,获得第六名。

有日本最美议员之称的藤川优里(27岁)排名第五。

藤川优里有明星般的面孔,曾推出写真集,为推动家乡旅游大秀身材。

另外,华人方面有两人上榜,分别是排名37的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以及排名48的澳大利亚华裔政治家黄英贤。

同样44岁的美国共和党前副总统候选人莎拉-佩林排名24,61岁的希拉里·克林顿排名34,是榜上年龄最大者。

至于最年轻的上榜人是23岁的德国国会议员茱莉亚·邦克,18岁已当选国会议员,排名22。

曾参选法国总统选举败给沙克吉的社会党候选人塞格琳·贺雅排名36,乌克兰总理、有“天然气公主”之称的尤莉亚·季莫申科排名第八。

综观榜单,西班牙有五人进榜最多,美国和墨西哥各四人进榜居次。

(摘自《联合报》)。

东海问题

东海问题

《军事理论》综合作业我国东海方向海洋权益斗争的严峻形势、国家举措、个人思考1.严峻形势问题本质:中日专属经济区界线的划分之争。

历史背景:中方考虑到存在争议,为了维护两国关系,一直没有在争议的海域进行资源开采活动。

中国在东海开采的“春晓”等油气田全部在日本单方面提出的“日中中间线”中国一侧。

而日方却于2004年7月开始在东海中日争议海域单方面进行海底资源调查,又在2005年4月决定授权民间公司在东海所谓“中间线”以东进行试开采。

争端起因:中日东海争端的起因源于日本自2004年5月起对中国开发"春晓气田"的反应逐步升级后导致的结果。

2004年5月27日,日本《东京新闻》记者和杏林大学教授平松茂雄乘坐飞机对我国东海天然气开采设施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

第二天起,此二人就开始在上连日刊登报道和述评,大肆渲染我国"企图独占东海海底资源",在日本引起不小的风波。

随后日本各大媒体纷纷介入,政府方面也成立了"海洋权益相关阁僚会议",鼓动日本企业同中国争夺海洋能源。

军事争斗:在本世纪之前,关于中日海上军事争斗方面的信息很少有公开披露。

进入本世纪以后,关于中日海上军事争斗的报道不断增加,尤其是在东海的摩擦日渐增多。

2003年11月12日,中国潜艇首次浮起展旗通过大隅海峡,被日本航空队侦察机发现并进行跟踪监视一事在日本掀起轩然大波。

特别是从2010年发生“9。

7”渔船事件和2012年日本“非法购岛”闹剧之后,中日钓鱼岛领上争端升温,日、美以中国占领钓鱼岛为假想进行多次"夺岛"演习。

与此同时,日本为投桃报李,不时派出军舰和飞机,为在东海进行非法活动的美国海军海洋监视船护航,为此,日本军舰还曾经与对美船进行跟踪监视的中国海监船舶发生对峙和纠纷。

困难形式:中国在维权方面并不占优势,甚至可以说是困难重重。

我们的处境归纳起来,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岛礁被占领,资源被掳夺,权益被侵犯,形势空前严峻。

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

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
钱其琛 前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
男,汉族,1928年1月生,上海嘉定人,194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工作,相当大学文化。
1942年至1945年在上海大同大学附中学习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党小组长、党支部书记。1945年至1949年任上海《大公报》社职员并任上海地下党中学区委委员、男中学委委员,徐龙区学生区委副书记。1949年至1953年任上海市徐汇、长宁、杨浦区委委员,共青团徐汇、长宁、杨浦区委书记。1953年至1954年任共青团中央办公厅研究员。1954年至1955年在苏联中央团校学习。1955年至1963年任驻苏联使馆二秘、留学生处副主任、研究室主任。1963年至1966年任高教部留学生司处长、对外司副司长。1966年至1972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后下放“五七”干校劳动。1972年至1982年任驻苏联使馆参赞,驻几内亚大使,外交部新闻司司长。1982年至1988年任外交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党委副书记。1988年至1991年任外交部部长、党委书记。1991年至1992年任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党委书记。1992年至1993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党委书记。1993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1997-外交部发言人,新闻司参赞、副司长、司长。
孙玉玺
孙玉玺现任驻阿富汗大使
男,1951年10月生,黑龙江省人。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和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国际关系专业。1979-1981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法兰西共和国大使馆职员。1981-1988年,分别担任外交部亚洲司科员、三秘、副处长、一秘。1988-1991年,任驻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大使馆政治处主任。1991-1993年,任驻柬埔寨王国全国最高委员会代表处助理代表、驻柬埔寨大使馆参赞。1993-1995年,任外交部亚洲司参赞兼处长。1995-1998年,任驻大韩民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1998-2002年,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外交部发言人。2002-2004年,任驻阿富汗特命全权大使。2005年迄今任驻印度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华春莹老公是谁

华春莹老公是谁

华春莹老公是谁?外交部女发言人华春莹父亲是江苏
人以及她简历
大学时代的华春莹(右二)
华春莹(1970.04-),江苏淮安人,毕业于南京大学。

现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兼外交部发言人。

是外交部历任5位女发言人之一,外交部历任包括现任的发言人是李金华、范慧娟、章启月、姜瑜,华春莹。

面几个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

华春莹作为新的发言人,她的情况也许大家并不是非常熟悉。

下面是她的一些简历
照片和中学,大学时代的一些事情。

华春莹1970年4月出生
华春莹1988年毕业于江苏省淮州中学,该校80年代毕业的有2位“大”校友。

华春莹199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
华春莹1993-1995年外交部西欧司科员
华春莹1995-1999 年外交部驻新加坡使馆随员、三秘
华春莹1999 年外交部西欧司三秘
华春莹2000年1月任外交部西欧司北欧处副处长
华春莹2000年8月2003任外交部西欧司英国处副处长
华春莹2003-2010年外交部驻欧盟使团二秘、一秘、参赞
华春莹2010-2012 年外交部欧洲司参赞
华春莹2012-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兼新闻发言人(外交部历史上第五位女发言人,已婚,有一女,她父亲钱勇是淮阴县纪委书记,母亲是淮安市清河区原政协副主席,华春莹跟其母亲姓)
下面是记者来到华春莹曾经就读的江苏淮州中学,南京大学,讲述华春莹的以前一些的事情。

姜瑜我比男人更强硬

姜瑜我比男人更强硬

姜瑜:我比男人更强硬作者:苏永通来源:《人民文摘》2011年第05期这是一个帅哥美女扎堆的特殊群体。

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思维力量与语言风格,诠释着中国国策。

面对中外记者的“刁招”、“怪招”、“险招”……他们沉着应对,智解妙答,使自己也成为充满神秘与峰回路转的风景。

作为女发言人,性别并没有给姜瑜的职业生涯带来太多影响,反倒是为她赢得了更多的媒体关注。

“我比男人更强硬”2010年12月28日,46岁的姜瑜在结束例行发布会后,接受了韩国《中央日报》独家访问。

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称,这是她接受的首次正式采访。

报道称,由于近期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促使姜瑜在韩国“人气急升”,成为普通韩国民众都久闻其名的人物。

因此,该报力邀现年46岁的姜瑜接受访问。

当姜瑜被问及她在韩国“人气急升”的感觉时,姜瑜强调,这表明“中国的影响力已经得到世界公认”。

针对国际媒体将她评为50名全球美女官员之一,姜瑜表示,自己对于这种评选一点都不在乎,“我觉得没有任何的意义。

但是,《中央日报》此次将我选为‘年度最受瞩目人物’,我非常感谢。

”不过,当记者说到,有人评论她是温柔的女性时,她马上摇手进行了反驳。

“你说温柔吗?我没有这样觉得。

我觉得我发言时,有的时候表现得比较强硬,甚至有的时候比男发言人还要强硬。

但是,要看是什么问题了,涉及国家的主权,这种问题上,我比男人更加强硬。

”大学时代:稳重理性“我叫姜瑜,是外交部新任发言人,我愿意在今后的工作中跟大家建立良好的关系。

”这是2006年6月13日,42岁的姜瑜作为外交部新任女发言人首次亮相时讲的第一句话。

姜瑜这天身着一袭白衫黑裤套装,戴了一副无框眼镜,在给记者提问机会时总是保持一丝优雅的微笑,她的首次亮相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这是外交部上一位女性新闻发言人章启月卸任一年半之后,中国外交部历史上出现的第四位女性发言人。

为了第一次登台,姜瑜进行了大量的准备。

有知情人透露说,除了熟悉前几任发言人的主持风格外,姜瑜还曾在新闻发布大厅多次演练,让同事扮作外国记者对她提问。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中的语用模糊研究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中的语用模糊研究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中的语用模糊研究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作为一种言语交际策略,语用模糊经常在日常会话中被人们采用,特别是在新闻发布会这一特殊的语境下,但是前人对其的研究还处于对事实现象的经验总结层面,没有上升到语言学的理论高度。

因此,本文试图从语言学的层面对语用模糊进行深入探讨。

全文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引言和相关文献回顾。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包括第3章、第 4章、第 5章。

第3章首先从词语层面对语用模糊进行探讨,发现范围模糊词语和程度模糊词语等均是官方新闻发布模糊回避的构成手段,且出现较为频繁;接着从模糊陈述句和模糊疑问句两种句类层面来探讨语用模糊。

把模糊陈述句主要归纳为:语气缓和型模糊、转移问题焦点型模糊、推至第三方型模糊和逻辑型模糊四类。

第 4章对语用模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发现话题、外交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其产生的重要原因。

第 5章是结束语部分。

第三部分由注释和参考文献组成。

关键词:语用模糊;词语;句子;话题;合作原则;礼貌原则;I-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 As a communication strategy of language use, pragmatic vagueness always is used in dailyconversation, especially in the context of news release conference. However, the previousresearches about it is still in the stage of the experience summary about the factual aspects,notreach the theory of a high degree of Linguistics .Therefore, this paper try to give a deepresearch on pragmatic vagueness from the linguistic level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and related literaturereview. The second part is the key point of the article, including chapter 3, chapter 4, chapter 5Chapter 3 firstly gives an analysis from the point of words. It shows that the scope vaguenesswords and the extent vagueness words are two important components in official news releaseSecondly we give a research about pragmatic vagueness from two types of sentences:vagueness declarative sentence and vagueness interrogative sentence, and the vaguenessdeclarative sentence is summarized as: vagueness of easing tone sentence, vagueness oftopic-shifting sentence, vagueness of shifting to the third part sentence, vagueness of logicsentence. Chapter 4 gives an analysis about the reason of pragmatic vagueness: topic,diplomatic cooperation principle and politeness principle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Chapter 5 isthe Concluding part. The third part is composed by the note and the referenceKeywords: pragmatic vagueness; word; sentence; topic; cooperation principle; politenessprinciplII-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中文摘要 (Ⅰ)英文摘要 (Ⅱ)目录………………………………………………………………………Ⅲ第一章引言. 11.1 选题依据. 11.2 本文拟研究的问题11.3 研究范围21.4 语料和数据来源 21.5 研究方法2第二章相关文献的回顾 32.1 语用策略的相关研究32.2 模糊语言学的相关研究 42.3 答问语用模糊的相关研究62.4 外交辞令的相关研究. 82.5 本章小结9第三章外交部发言人语用策略中的模糊语言表现形式. 11 3.1 词语层面的模糊语用113.2 句子层面的模糊语用19I II-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3 本章小结 29第四章外交部发言人语用策略中的模糊言语根源分析. 31 4.1 话题314.2 合作原则与外交模糊言语 354.3 礼貌原则与外交模糊言语 384.4 外交辞令中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关系. 414.5 本章小结 43第五章模糊言语在外交辞令中的作用445.1 积极作用. 445.2 消极作用. 48第六章结束语. 506.1 全文主要内容及观点总结. 506.2 本研究的局限及不足 50注释:. 51参考文献:. 52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55后记. 56I V-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引言1.1 选题依据在中国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外交部发言人首先发布新闻,然后回答记者提问。

历任外交部发言人

历任外交部发言人

历任外交部发⾔⼈历任外交部发⾔⼈⾃1982年3⽉26⽇时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钱其琛第⼀次作为发⾔⼈答记者问,1983年3⽉1⽇,齐怀远作为第⼀位正式发⾔⼈出现在中外媒体⾯前,30多年来,已有29位外交部发⾔⼈交替亮相。

其中,男性有24位:钱其琛、齐怀远、俞志忠、王振宇、马毓真、李肇星、⾦桂华、段津、吴建民、李建英、沈国放、陈健、崔天凯、唐国强、朱邦造、孙⽟玺、孔泉、刘建超、秦刚、马朝旭、洪磊、刘为民、陆慷、耿爽。

⼥性有5位:李⾦华、范慧娟、章启⽉、姜瑜、华春莹。

钱其琛(1928年1⽉-2017年5⽉),男,1928年1⽉⽣于天津市,江苏嘉定⼈。

李肇星,男,汉族,1940年10⽉⽣,⼭东胶南⼈。

⼤学⽂化,教授、博⼠⽣导师。

1985年-1990年,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司长,外交部发⾔⼈1990年-1993年,外交部部长助理1993年-1995年,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特命全权⼤使1995年-1998年,外交部副部长1998年-2001年,中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使2001年-2003年,外交部副部长2003年-2007年,外交部长。

吴建民(1939年3⽉30⽇—2016年6⽉18⽇),男,汉族,江苏南京⼈。

1965年到1971年,吴建民在外交部翻译室⼯作期间,曾多次给⽑主席、周总理、陈毅等⽼⼀辈领导⼈做过翻译。

沈国放,1952年出⽣于江苏省常熟市⼀个普通⼯⼈家庭。

朱邦造,1952年⽣,江苏⽆锡宜兴⼈,学法语出⾝。

1997 - 2001 任外交部发⾔⼈、外交部新闻司参赞、副司长、司长;2001 - 2003 任中国驻突尼斯兼驻巴勒斯坦国⼤使;2004 - 2008 驻瑞⼠⼤使馆⼤使,起任中国驻瑞⼠⼤使,2008年3⽉离任回国;2009年1⽉- 2014.12任中国驻西班⽛兼安道尔特命全权⼤使。

孔泉,男,1955年11⽉⽣,北京市⼈,⼤学毕业。

2001年—2006年外交部新闻司司长2006年外交部欧洲司司长;2006年—2008年外交部部长助理2008年3⽉—2013年5⽉,中国驻法国并兼驻摩纳哥公国⼤使(副部级)2013年6⽉—2015年中央外事⼯作领导⼩组办公室副主任2015年—2018年3⽉中央外事⼯作领导⼩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国家边海防委员会副主任2018年3⽉—中央外事⼯作领导⼩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国家边海防委员会副主任(正部长级),第⼗三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10个独立女性的事例

10个独立女性的事例

10个独立女性的事例1、海伦-凯勒: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

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

在大学期间,写了《我生命的故事》,讲述她如何战胜病残,给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和正常人带来鼓舞。

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

二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们崇敬。

1964年被授于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2、董竹君赫赫有名的锦江饭店的创始人、女老板董竹君,出生在上海的一个贫民窟里。

在她12岁那年,迫于生计,被迫沦为青楼卖唱女。

在妓院里,董竹君认识了革命党人夏之时,逃出虎口后与正被通缉的夏之时结婚,并跟随夏到了日本。

四年后,又随夏之时回到成都老家,成为显赫一时的四川省都督夫人。

29岁的董竹君依然与丈夫离婚,放弃了华贵、富裕、悠闲的生活,带着四个女儿离开了四川,到了上海滩,开始了赤手空拳闯荡创业的生活……历经了无数难以想象的艰苦,同时又追随革命和进步,秘密帮助、掩护共产党人进行地下革命工作。

董竹君完全依靠自己的智慧、才能和勇气,创立起了锦江菜馆和锦江茶室。

到解放初期,又在人民政府的帮助支持下,创立了上海第一家可以接待国宾的锦江饭店,并作了连任七届的全国政协委员,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热情接见。

董竹君堪称女权运动的先驱。

3、董明珠:1990年进入格力做业务经理。

1994年开始相继任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经营部部长、副总经理、副董事长。

并在2012年5月,被任命为格力集团董事长。

连任第十届、第十一届和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担任民建中央常委、广东省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珠海市红十字会荣誉会长等职务。

2004年3月,当选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周刊》评选的2003-2004年度"中国十大女性经济人物"。

2004年6月被评为"受MBA尊敬的十大创新企业家"和2004年11月被评为"2004年度中国十大营销人物" 。

外交部新任女发言人华春莹曾是淮阴高考状元

外交部新任女发言人华春莹曾是淮阴高考状元

外交部新任⼥发⾔⼈华春莹曾是淮阴⾼考状元 资料图:11⽉16⽇,中国外交部新任发⾔⼈华春莹⾸次亮相外交部例⾏记者会。

中新社发刘震摄 中新⽹11⽉19⽇电中国外交部新任发⾔⼈华春莹今⽇正式履新,⾸次主持外交部例⾏记者会。

华春莹就美国总统奥巴马连任后⾸次出访选择亚太地区、⼗⼋⼤以后中国的外交政策等答记者问。

11⽉16⽇,华春莹就已在外交部例⾏记者会接近尾声时以新发⾔⼈⾝份提前亮相。

她是外交部第27位发⾔⼈,也是第5位⼥性发⾔⼈。

当⽇,华春莹坦⾔“深感责任重⼤”,她表⽰,当前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处在⼀个深刻调整的时期,中国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

华春莹说:“我将竭尽全⼒,帮助⼤家及时、准确、全⾯地了解中国的外交政策,我也期待着与⼤家进⾏真诚的沟通、平等的交流、良好的合作,为增进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了解和理解、信任和合作做出积极努⼒。

” 今年42岁的华春莹是江苏⼈,已婚,有⼀⼥。

华春莹1993年进⼊外交部⼯作后,先后任外交部西欧司科员,驻新加坡使馆随员、三秘,外交部西欧司三秘、副处长,驻欧盟使团⼆秘、⼀秘、参赞,外交部欧洲司参赞,2012年接替姜瑜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

外交部⾃1983年⾸设新闻发⾔⼈,是最早设⽴固定新闻发布机制的中国政府部委之⼀。

现担任发⾔⼈的是新闻司司长秦刚和副司长洪磊、华春莹。

秦刚介绍说,华春莹从事外交⼯作20年,曾在外交部欧洲司及欧洲、亚洲地区⼯作,有较丰富外交经验和良好沟通能⼒,是出任外交部⼥发⾔⼈⾮常合适的⼈选。

“相信她会和媒体记者相处融洽,合作愉快。

” 华春莹 16⽇,中国外交部新发⾔⼈华春莹亮相,她也是外交部发⾔⼈制度建⽴以来的第5位⼥发⾔⼈。

据华春莹⾼中时的班主任介绍,华春莹出⽣在⼲部家庭,⽗亲是江苏省淮阴县原纪委书记。

⼤学同学称,当时⼤家都喊华春莹为“迎春花”。

⾼考成绩全县第⼀名 1970年出⽣在淮安市淮阴区(原淮阴县)、留着精⼲短发、露出甜美微笑的华春莹16⽇⾸次亮相后,⽴即引发⽹友热议,“美”、“漂亮”、“⽓质好”,是⽹友评价华春莹时⽤得最多的词汇。

2019-2020学年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政治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政治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政治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各地政府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积极探索运用“网上述职”、“暗访式考察”等考核方法,充分吸收群众意见。

这使得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有了更多合法渠道参与A.民主选举 B.民主监督 C.民主管理 D.民主决策参考答案:B2.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首次独立成章写入“十二五”规划纲要,新一轮收入分配改革大幕拉起。

下列更有利于“把财富蛋糕更合理地分配到群众手中”的举措是①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和提高补贴标准②合理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③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④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保障水平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参考答案:B3. 2008年9月23日,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进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建立了一系列监管体系,今后会进一步完善这些机制和体系。

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各国政府面临共同挑战,中方愿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产品质量问题是因为:A.只有重视产品质量企业才能实现商品的价值B.质量是产品的使用价值C.产品质量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企业的生死存亡和我国在国际上的信誉和形象D.质量是商品的价值参考答案:C4.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支票成为一种重要的信用工具,下列对于支票的理解,正确的是①支票是国家发行的,强制强制使用的②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③支票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④在我国,支票主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参考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对支票的认识。

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中美轮胎特保案之案例分析

中美轮胎特保案之案例分析

中美轮胎特保案之案例分析特保案背景“特保”是“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和“特殊保障措施”的简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WTO议定书》规定:中国产品在出有关WTO成员国时,如果数量增加幅度过大。

以至于对这些成员的相关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构成“严重损害威胁”时,那么这些WTO成员可单独针对中国产品采取保障措施。

“特保”实施的期限为2001年12月l1日至2013年12月l1日。

从2009年4月2O 日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以保护就业为由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对中国输美轮胎采取特保的申请起,经过调查、认定、昕证会,最终奥巴马总统于9月l1日决定,对从中国进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旅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三年税率依次为35%、30%、25%。

特保案背后的政治利益这次特保案起诉方是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劳工团体一直是奥巴马的铁杆支持者。

美国失业率的攀升对奥巴马形成的压力越来越大。

因此,奥巴马不愿因坚持自由贸易而开罪劳工团体。

其次,随着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制造”正成为主要靶子。

一些政客在其中不断搬弄是非以捞取政治好处,更重要的是奥巴马极须在一项关乎其政治前途的医疗改革问题上,得到包括一些政客在内的最广泛支持,现在被医疗改革方案搞得焦头烂额,因此在这个节骨眼上,就不得不拿中国的输美轮胎作为“替罪羊”供上了祭坛。

特保案的实质美国轮胎资本家与美国轮胎工人之间发生了劳资纠纷。

代表美国15000名轮胎工人利益的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申请制裁从中国进口的轮胎,是因此这些中国进口轮胎中包括了美国外逃轮胎资本家所生产的轮胎。

由此,美国劳资双方的斗争演变成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争端。

美国轮胎产业资本为了抢占市场,获得高额利润,大规模地向中国这样的低成本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一方面是由资本渴求利润的本性所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于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资本流动全球化的潮流使其得以实现的。

但是,资本的逐利性、资本家的贪婪和自私自利总是要侵害工人利益,进而损害国家利益的。

历任外交部党委书记、外交部部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

历任外交部党委书记、外交部部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

历任外交部党委书记、外交部部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一、历任外交部党委书记1、唐家璇(1938年1月生)1997年到2000年任外交部党委书记,1998年3月任外交部部长, 2003年3月任国务委员。

2、李肇星(1940年10月生)2001年到2003年任外交部党委书记、副部长,2003年3月任外交部部长,2007年4月卸任外交部长,2008年3月当选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

3、戴秉国(1941年3月生,土家族)2003年3月到2007年8月任外交部党委书记、副部长,2005年起任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央国家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2008 年3月起任国务委员。

4、王毅(1953年10月生)2007年9月到2008年6月任外交部党委书记、常务副部长,2008年6月起任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

5、王光亚(1950年3月生)2008年7月到2010年9月任外交部党委书记、常务副部长,2010年10月起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

6、张志军(1953年1月生)1975年到2009年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工作,2009年10月起任外交部常务副部长、党委书记。

7、王光亚(1950年3月生)1975年到2010年在外交部工作,2010年-2013年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

2013年3月任任外交部常务副部长、党委书记。

二、历任外交部部长1、周恩来(1949年10月到1957年)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2、陈毅(1958年到1972年)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3、姬鹏飞(1972年到1974年10月)外交部长4、乔冠华(1974年11月到1976年12月)外交部长5、黄华(1976年12月到1982年11月)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6、吴学谦(1982年11月到1988年4月)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7、钱其琛 (1988年4月到1998年3月)91年3月当选国务委员,93年3月当选国务院副总理。

外交部第4位女发言人姜瑜履新

外交部第4位女发言人姜瑜履新

龙源期刊网
外交部第4位女发言人姜瑜履新
作者:
来源:《廉政瞭望》2019年第03期
日前,外交部原女发言人姜瑜履新,出任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

在姜瑜之前,外交部曾有3名女发言人,分别是李金华、范慧娟、章启月。

1964年6月出生在北京的姜瑜,从1982年考入有“外交官摇篮”之称的外交学院至今,在外交领域学习、工作已达37年之久。

除了在外交人员服务局的最初四年,无论是在外交部新闻司,抑或联合国还是香港,姜瑜的大部分工作和新闻联系在一起。

所以,对于姜瑜成为新的发言人,前APEC高官、资深外交官王嵎生评价她是“行伍出身,靠真才实学”。

而且,由于长期与媒体打交道,她的待人接物也给外国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2年,時年28岁的姜瑜首次获得驻外机会,成为驻纽约联合国代表团随员、三秘。

3
年后重回外交部新闻司,历任新闻司三秘、副处长、处长。

2002年,姜瑜出任外交部驻香港
特派员公署参赞,2005年再次回到外交部新闻司任参赞,并于2006年起担任新闻司副司长、外交部发言人。

2012年,姜瑜出任外交部驻香港特派员公署副特派员,直至2015年获任驻阿尔巴尼亚大使,开启其首段大使经历。

2010年底中国外交部人事变动新人旅履

2010年底中国外交部人事变动新人旅履

2010年底中国外交部人事变动新人旅履外交部人事变动已密集展开精英外交梯队渐成型2010-12-1209:17中广网张志军任外交部常务副部长中广网北京12月12日消息(记者苏铃)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继王光亚10月初调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之后,外交部人事格局近期再次调整。

细心的人昨天在外交部网站“主要官员”一栏中发现,原先主管新闻的外交部副部长张志军已经接替王光亚负责外交部常务工作、主管政策规划事务。

今年以来外交部频繁的人事变动引起外界关注,分析认为,中国外交精英人才梯队正在逐渐成型。

50年代,一位法国女记者曾形容中国是一个“蓝蚂蚁的世界”因为那个年代中国人给她的印象仅仅是身着蓝色列宁装的一个群体,没有个性、没有色彩。

六十年后中国开始用奥运的焰火和飞驰的高铁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外国人关注中国,分析中国。

最敏感这份改变的无疑是中国驻外使领馆的外交官,他们戏称自己“春江水暖鸭先知”。

曾先后任中国驻伊朗、阿联酋、荷兰大使华黎明:因为我们的那个年代基本处在革命斗争的年代,所以我们当年入外交部的时候,告诉我们的我们主要的工作就是同帝国主义做斗争,同修正主义做斗争,那么改革开放之后,这个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中国的外交要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更多的朋友,赢得更好的和平的国际环境,需要我们这个新一代的外交官在公共外交方面、和平外交这方面的形象要做很大的工作。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熟练运用“人文外交”、“公共外交”这种转变要远比脱下列宁装,习惯喝咖啡、打领带复杂得多。

但肩负历史使命,中国的外交官务必圆满完成自己的“角色转换”。

留心中国外交事业的人注意到,今年中国外交部领导层人事变动较为频繁,从年初崔天凯、傅莹、翟隽升任外交部副部长,到张志军接替王光亚调整为第一副部长,外交部从部长杨洁篪算起,部长层级12名领导目前都是出生于50年后的“共和国一代”,再加上中坚力量的“60后”司局级官员和大量“70后”的处级干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郭宪刚认为,经过这轮密集调整,文革期间造成的人才断层已经得到修补,颇具专业水准的中国外交精英人才梯队已经逐步成型。

中国外交部发言语录

中国外交部发言语录

中国外交部发言语录今年1月14日,外交部新闻司和北京市外办共同举办了新年招待会。

在会上,已担任外交部发言人六年半、新闻司司长近三年的刘建超宣布了自己即将卸任的消息。

他说,“我在外交部新闻司连续工作了十年,到了说再见的时候,这将是我最后一次以司长的身份主持新年招待会。

”刘建超还在新年招待会上向与会记者介绍了其接任者——原任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司长一职的马朝旭。

刘建超介绍说,新任司长马朝旭与他年纪相仿。

“我们接触交往很多,他是一位经历非常丰富的外交官。

”时隔月余,60后马朝旭出色完成首次身份亮相。

而在他此前的三个发言人,刘建超、秦刚、姜瑜,也都是六十年代出生。

他们被视为“网络时代的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或是“60后发言人”。

三个人中,刘建超2002年开始担任外交部发言人。

六年过去了,他已升任新闻司司长,并且成为迄今为止任期最长的外交部发言人。

刘建超的发言风格,被熟悉他的记者归结为“沉稳、大气、睿智”,而且从不回避外国媒体提出的敏感问题。

秦刚,被同事们公认为“帅哥”,担任外交部发言人已逾三年,但他第一次亮相外交部新闻发布厅时的情景,仍被许多常年跑时政新闻的记者津津乐道。

那天的例行记者会结束后,秦刚没有按惯例从发布台北侧的小门离开,而是朝发布厅的正门走去,当被工作人员提醒时,他笑称“还不习惯‘走后门’”。

他的首次亮相,便以幽默的风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姜瑜,是目前外交部三位发言人中唯一的女性,她以清新的形象、柔美的嗓音和女性特有的亲和力,善于在发布会上营造和-谐的气氛,与中外记者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但在涉及中国国家利益的原则问题上,温和的她也会表现出强硬的姿态。

这三位“60后”,肩负着向世界说明中国的重任。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度的不断提高,他们不仅要熟悉外交领域各项事务,而且经常要回答一些“非外交问题”。

这是与老一代发言人相比,三位年轻的发言人面临的新挑战。

例如“三鹿奶粉事件”就成为外交部记者会的热门话题,为此,姜瑜多次与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沟通,积极回应外国记者的提问。

外交部发言人有哪些

外交部发言人有哪些

外交部发言人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作为中国政府的外交行政部门,其发言人在承担政府的
外交行动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将行政外交和非正式公共外交有机结合,并向国际社会报告中国的政策、态度和行动,从而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

首先,魏晨(WANG Wei)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他是张高丽外长任内期间第二
位外交部发言人,于2010年7月10日正式上任,他担任外交部发言人主要协调政府外交政策的宣传任务,并发表了外交会议的有关报告。

除此之外,他还是外交部的新闻发言人,负责中国外交政策的宣传与外交安全政策的推行工作。

其次,姜瑞雪(HUANG Rui-xue)也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于2013年1月7日
担任职务,曾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第一副办公室主任,曾参加过多段国内外外交活动,发表过关于外交多边对话和国际关系等议题的报告。

此外,她在外交部外交司、中央党校和斯坦福大学国际关系学系等机构中任教,是外交政策与新议题的推动者。

最后,陈雯(CHEN Wen)于1992年从中国外交学院毕业,此后多年以来,她
在中国外交部或其他外交机构任职,担任发言人的职务,曾在印度做发言人,并为大气变化的多边对话,炎热环境和温室气体排放等议题做出重要贡献,提供有关解释。

她拥有多年资深外交发言人经验,在此期间建立了完善的外交网络,树立了中国国际化进程的框架。

以上三位发言人分别为中国外交部早期及现有发言人,他们在中国外交政策有
极其重要的作用,协调政府外交政策的宣传任务,同时也是实现中国新外交理念以及面向国际的外交实践的引领者,努力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为中国社会创造更发展更安全的未来。

【精品文档】外交部发言人姜瑜-word范文 (13页)

【精品文档】外交部发言人姜瑜-word范文 (1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外交部发言人姜瑜篇一:外交部发言人姜瑜举行例行记者会 (201X-12-23) 中英双语版本201X年12月23日,外交部发言人姜瑜主持例行记者会。

姜瑜首先发布消息:应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国务秘书兼外交部长萨乌达巴耶夫邀请,外交部长杨洁篪将于12月27日至29日对哈萨克斯坦进行正式访问。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3, 201X, Foreign Ministry Spokesperson Jiang Yu held a regular press conference.JiangYu started the press conference with an announcement:At the invitation of Secretary of State and Foreign Minister Saudabayev of the Republic of Kazakhstan, Foreign Minister YangJiechi will pay an official visit to the country from December 27 to 29.问:美国白宫发表声明宣布,胡锦涛主席将于明年1月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

请介绍访问安排及中方期待。

答:应奥巴马总统邀请,胡锦涛主席将于明年1月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

中美双方就此访保持着密切沟通,中方会适时发布有关消息。

胡主席此次访美是新时期中美关系的一件大事,中方期待通过访问推动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

Q: The White House has made an announcement on President Hu Jintao's state visit to the US next January. Please brief us on relevant arrangement and China's expectation.A: At the invitation of President Obama, President Hu Jintao will pay a state visit to the US next January. The two sides are staying in close communication on the visit. We will make announcement in due course.President Hu Jintao's upcoming visit is a major event in bilateral relations in the new era. China expects it to further advancebilateral relations in a positive, cooperative and comprehensive way.问:胡锦涛主席访问美国时,中美元首是否将共见记者?答:中美双方正就访问有关事宜保持着密切沟通,相关安排会适时发布。

姜瑜时装秀

姜瑜时装秀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时装秀姜瑜女,1964年生于北京,大学毕业。

1987—1991 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科员1991—1992 外交部新闻司科员、随员1992—1995 驻纽约联合国代表团随员、三秘1995—2002 外交部新闻司三秘、副处长、处长2002—2005 外交部驻港公署参赞2005—2006 外交部新闻司参赞2006—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2006年6月13日,姜瑜首次亮相。

她在给记者提问机会时总是保持一丝优雅的微笑,以图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这是中国外交部历史上出现的第四位女性发言人。

正如美国彭博新闻社记者郑天任所言,姜瑜女士的亮相会给中国带来一个很好的国际形象。

他认为中国需要一个女性代表中国,因为女性能给一个国家更好的外貌和形象,“女性说话很软,如同姜瑜女士,长相很得体,讲话很好听,这些都是能在国际上给中国挣分的。

”姜瑜在北京出生和长大,毕业于中国外交官摇篮——外交学院,精通英文。

2002年出任驻港特派员公署发言人,2005年底调返北京,担任外交部新闻司参赞,翌年3月出任新闻司副司长。

香港熟知姜瑜的记者对她的评价是年轻漂亮,热情友好,言谈举止相当得体。

曾为姜瑜设计过服装样图的山东省女子会馆造型设计师谢宁说:姜瑜2006年亮相时穿的白色上衣是中西服装结合的典范:中式的领型,西式的立体裁剪,把中西服装的特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但白色镶黑边的上衣不太合适姜瑜。

因为她的脸型属于长型脸,略偏方型,过于硬质感的黑色线条与大面积白色的搭配反差过于大,使她的脸部线条棱角分明,有种不必要的生硬感。

对比李金华(前驻新西兰大使)、范慧娟(前驻爱尔兰大使)、章启月(驻比利时大使)和姜瑜这四位外交部女发言人,穿戴最奢侈,最“花姑娘”的非姜瑜莫属。

曾有过下岗工人问姜瑜凭自己的工资肯定买不起,是不是租的。

语录“不是什么人自认为掌握着舆论工具,跳得高,叫得欢,谁就掌握世界的公理! ”———2010.12.7 外交部记者招待会“我觉得我发言时有的时候表现地比较强硬,甚至有的时候比男发言人还要强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交部发言人姜瑜简历
姜瑜,女,1964年生于北京,大学毕业。

1987―1991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科员
1991―1992外交部新闻司科员、随员
1992―1995驻纽约联合国代表团随员、三秘
1995―2002外交部新闻司三秘、副处长、处长
2002―2005外交部驻港公署参赞
2005―2006外交部新闻司参赞
2006― 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据外交部网站) 中新网北京六月十三日电
中新社记者孙宇挺王岩
“我叫姜瑜,是外交部新任发言人,我愿意在今后的工作中跟大家建立良好的关系。

”这是这位中国外交部新任女发言人首次亮相时讲的第一句话。

姜瑜今天身着一袭白衫黑裤套装,戴了一副无框眼镜,在给记者提问机会时总是保持一丝优雅的微笑,她的首次亮相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这是外交部上一位女性新闻发言人章启月卸任一年半之后,中国外交部历史上出现的第四位女性发言人。

中国外交部自一九八三年建立发言人制度以来,至今共有二十三位发言人,其中包括姜瑜在内共有四位女性。

如参加今天记者会的美国彭博新闻社记者郑天任所言,
今天姜瑜女士的亮相会给中国带来一个很好的国际形象。

他认为中国需要一个女性代表中国,因为女性能给一个国家更好的外貌和形象,“女性说话很软,如同姜瑜女士,长相很得体,讲话很好听,这些都是能在国际上给中国挣分的。


但在回答有关大赦国际攻击中国向有关国家出口武器的问题时,姜瑜柔中却不失刚硬,“有关组织的指责是毫无根据的,和事实不符。

”她并指出了中国对待军品出口遵循的三项原则。

按照姜瑜自己的话讲,发言人其实是一个体制,也是一个机制,向外界介绍中国的外交政策,介绍中国对国际和地区问题的立场和看法。

姜瑜一九六-四年出生,“在北京出生,在北京长大”,二00二年至二00五年间曾任外交部驻港公署参赞,今年开始担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

对于这次首度亮相,姜瑜可谓准备充分,除了一些有关自己的问题以外,就“连
世界杯都准备了”。

外交部新闻司前任司长孔泉曾在今年两会期间透露,在中国外交部,现有四千七百四十六名
公务员,其中女性占百分之二十九,而在新闻司,女干部的比例高达百分之四十九点九。

外交部发言人姜瑜简历
姜瑜,女,1964年生于北京,大学毕业。

1987—1991 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科员
1991—1992 外交部新闻司科员、随员
1992—1995 驻纽约联合国代表团随员、三秘 1995—2002 外交部新闻司三秘、副处长、处长 2002—2005 外交部驻港公署参赞
2005—2006 外交部新闻司参赞
2006—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