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文化教案
传统文化教学教案优秀8篇
![传统文化教学教案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05976506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7a.png)
传统文化教学教案优秀8篇中班传统文化社会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运用多种感官了解茶的起源及种类。
2、了解中国茶文化,萌生民族自豪感。
3、学习茶艺中的礼仪,仪态端庄,先客后主等。
4、体验泡茶,品茶的快乐。
【活动准备】茶具,各种茶叶,茶袋,VCD短篇,幻灯片。
【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展示各种各样的茶袋。
师:“请小朋友来闻一闻是什么味道?”幼:“淡淡的清香。
”师:“现在请小朋打开你的茶袋,去看看你的袋子里装的是什么样的茶叶,你认识吗?”师:“如果你不认识没有关系,现在去我们就去认识一下他们。
”播放幻灯片。
请小朋友再次观察茶叶,你认出了它是什么茶了吗?红色袋子里的茶叶为碧螺春,梅红色袋子里的茶叶为毛尖,蓝色袋子里的茶叶为龙井,绿色袋子里的茶叶为普洱茶,黄色袋子里的茶叶为铁观音。
二、了解中国的茶文化,萌生民族自豪感。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饮茶是最先从哪个国家开始的吗?”师:“现在我请小朋友在录像中去找答案。
”播放短片。
师:“你们找到答案了吗?”师:“对,中国是第一个开始饮茶的国家,我们把饮茶看作是优雅,美的享受。
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饮茶习惯、茶叶的种植都是从中国学来的。
你们作为中国人,心里是什么感觉啊?”幼:“开心,自豪,高兴。
”三、茶的用途及功效。
师:“小朋友你们自己喝过茶吗?好喝吗?你们都喝过什么茶?”“你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爱喝茶吗?喝茶有哪些好处?”“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而且还有防龋齿抑制癌细胞的作用。
”四、茶艺。
师:“茶既然有那么多好处,你们现在想不想就品一品呢?”幼:“想”师:“今天老师就为小朋友们泡制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的铁观音。
”教师示范茶艺表演,请幼儿观赏。
在茶艺表演中渗透文明礼仪,先客后主的文化熏陶。
1、介绍茶具名称。
2、温杯。
3、泡茶。
4、品茶。
师:“中国是礼仪之邦,谦虚,好客,愿把自己最好的东西与别人分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
传统节日教案教案7篇
![传统节日教案教案7篇](https://img.taocdn.com/s3/m/260a4613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0a.png)
传统节日教案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合同协议、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心得体会、策划方案、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documen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传统节日教案教案7篇教案的内容体现了教师的课堂组织和教学设计能力,可以判断其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优秀的教案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传统节日教案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国的民族民俗教案
![中国的民族民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37fb35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1b.png)
中国的民族民俗教案中国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而这些文化也被各地的教师们融入到了教学中。
在教学中融入民族民俗文化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更可以使学生们更加了解中国的民族文化,增强他们身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心。
以下是几个民族民俗的教案,希望能对相关教师有所帮助。
一、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节日之一。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等。
结合历史课程学习,可以让学生们更加全面地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它与中国历史文化的渊源。
同时,在语文课程中可以教授有关的古诗词,让学生们感受文化的浸润与熏陶。
二、春节春节是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国传统的最重要的节日。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有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比如贴春联、压神龙、闹新春等。
在语文课程中,可以让学生们学习《年》等相关春节文化经典。
在数学课程中,可以教授填年画、猜谜语等与春节有关的益智游戏。
在艺术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制作春节的相关工艺品来体验春节的氛围和传统文化。
三、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这一天人们会赏月、吃月饼,品尝各式佳肴。
在语文课程中,可以让学生们学习中秋节的起源、发展以及与月亮有关的诗词。
在数学课程中,可以教授各种与月亮有关的数学题目和脑筋急转弯。
在美术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有关中秋节的主题作品,加深他们对这个节日的认识。
四、腊八节腊八节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它的早期名称为“腊会”,是在农历腊月初八这一天庆祝的。
在腊八节这一天,人们会吃腊八粥、炖菜、喝腊八酒。
在语文课程中,可以让学生们学习有关腊八节的民间传说和各种与腊八节相关的诗词歌赋。
在美术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有关腊八节的主题作品,让他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五、五四青年节五四青年节是为纪念1919年5月4日中国爱国人士的爱国活动而设立的节日。
在五四青年节这一天,人们会纪念李大钊、陈独秀等伟大的爱国者以及中国近代史上其他的先烈。
传统文化教案
![传统文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7a77fb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c5.png)
传统文化教案传统文化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传统文化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传统文化教案1一、教学目标:了解我国优秀的民间剪纸艺术,体会剪纸的类型和特点以及表现的内容,掌握剪纸的剪刻方法,会灵活选择方法创作剪纸作品。
二、重点难点:了解我国优秀的民间剪纸艺术,体会剪纸的类型和特点以及表现的内容,掌握剪纸的剪刻方法,会灵活选择方法创作剪纸作品。
三、课前准备:课件、剪纸,剪刀,纸四、教学过程:第1课时师生互动过程:一、聆听美的枕声1、检查学具,稳定学生情绪。
2、播放歌曲《新年好》。
加强美术与音乐的联系,创设一种过年的气氛。
导入新课二、回想美的画面1、牵引:优美的歌声,强烈的节奏,我们眼前又浮现了过春节的情形。
2、显示:课件显示过春节的一组镜头。
(镜头特写:礼花、灯笼、剪纸、对联、舞狮……)3、设问:劳动人民在过春节的时候都有些什么习俗?4、评论:过春节时为什么要贴剪纸?5、:贴剪纸能把节日装扮得更加喜庆,它是劳动人民对生活的讴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板书课题:剪纸通过播放录像,渗透民间美术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通过回想熟悉的画面,强化学生艺术体验,让学生感悟到美术的语言魅力和特点。
教学新课三、感受美的艺术1、简介剪纸。
课件边显示剪纸作品,边解说,并配以古乐曲《流水》,使学生感受到古代艺术之美。
剪纸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西晋时就己形成。
剪纸艺术是真正的劳动群众的艺术,创作者大都是农民和农村妇女,题材与农村生活密切相关,如丰硕的果实、田园生活、花鸟虫鱼等。
它是对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赞美、对人们的祝福、对未来的向往。
劳动人民凭着简单的一把剪刀或一把刻刀一张纸,就能创造出许许多多生动活泼极富有艺术情趣的艺术形象。
正如郭沫若所说:"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民间永不朽",这确是对民间剪纸艺术最恰当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精选13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精选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ca8605b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56.png)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精选1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篇1一、活动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通过展示有关传统文化资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等,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好学生。
3、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而激发对伟大祖国的挚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1、了解有关民族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内容。
2、图片,文字资料。
三、活动人员:全校师生。
四、活动过程:1、宣布主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队会现在开始!2、活动开始:同学们从古到今,中华民族创造了许多让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奇迹。
从古到今,华夏大地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艺术瑰宝。
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京戏脸谱、水墨山水画,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各种礼仪和习俗??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这24字可以大致概括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意。
3、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下面我们来看看……(爱国篇、诚信篇、友善篇)。
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倡议:(1)遵守纪律,文明有礼不破坏校纪、班规,热爱我们的国家。
(2)团结友爱,帮助有需要的同学。
(3)努力学习,积极上进,争取长大以后为国家做贡献。
(4)班干部起好带头榜样作用,认真工作,管理班级;值日的同学认真完成值日任务。
每个人都承担起自己的人物,这就是爱。
在家爱家,在学校爱学校,在班级爱班级,这样,我们都可以做到爱国。
教师总结: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力量都是都很小,但每个人都拿出一点点爱,汇合起来,就是大大的爱。
中国民俗文化教案
![中国民俗文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3daa56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4f.png)
中国民俗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3.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中国民俗文化的基本知识,了解民俗文化的特点。
2.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相关民俗文化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课文,了解民俗文化。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中国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承载着我们的历史、传统和习俗。
你们对民俗文化有什么了解呢?有没有参加过一些民俗活动?生:……师:很好,看来大家对民俗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中国民俗文化,感受它的魅力。
2.知识讲解(1)民俗文化的定义与特点师:我们来了解一下民俗文化的定义。
民俗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地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现象。
它包括民间信仰、民间艺术、民间习俗等。
(2)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内容①民间信仰:如祖先崇拜、神灵崇拜等;②民间艺术:如剪纸、泥塑、皮影戏等;③民间习俗:如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④民间建筑:如古建筑、园林等;⑤民间饮食:如各种地方特色美食等。
3.案例分析师: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来了解中国民俗文化。
(1)案例一:春节习俗师: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有哪些习俗呢?生:……师:很好,同学们说得很详细。
春节习俗主要包括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吃饺子等。
(2)案例二:端午节习俗师: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有哪些习俗呢?生:……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端午节习俗主要包括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喝雄黄酒等。
4.互动环节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互动环节。
请大家分成小组,讨论一下你们所了解的民俗文化,然后选代表进行分享。
生:……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传统文化教学设计7篇
![传统文化教学设计7篇](https://img.taocdn.com/s3/m/cfe99333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64.png)
传统文化教学设计7篇中班传统文化社会教案篇一一、活动目标1、品尝年糕,体会香、甜、糯的特色。
2、学习团、压的技能,乐意参加手工活动。
3、懂得尊敬长辈,关心老人。
二、活动准备1、年糕、牙签若干2、欢快、喜庆的民间音乐。
3、橡皮泥若干。
三、活动过程(一)导入:(出示年糕)1、师: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告诉幼儿这是年糕)这是年糕,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上面有什么?2、介绍为什么要吃年糕?3、让幼儿说说在家是怎样关心长辈的?4、幼儿对长辈说一句祝贺的话。
(二)品尝年糕,感觉年糕香、甜、糯。
1、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尝一尝年糕。
2、播放音乐,幼儿品尝年糕。
3、提醒幼儿注意:尝的时候,要慢慢地嚼,品一品是什么味道?尝完后把牙签放在盘子里。
4、师:小朋友,刚才我们吃了年糕,你知道年糕是用什么做的吗?年糕是什么味道的?小结:年糕是香香的、甜甜的、糯糯的。
(三)制作年糕。
1、年糕真好吃,小朋友想自己做吗?2、老师示范做年糕。
3、幼儿用橡皮泥制作年糕。
(四)结束小朋友,年糕做好了,我们等会儿把它带回家,送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好吗?四、活动结束1、评价2、总结传统文化教学设计篇二活动目标1、知道自己和亲人的属相,培养幼儿和家人之间的情感。
2、感知十二生肖所包括的12种动物,12生肖的轮回及12生肖的排列顺序。
活动准备1、幼儿已认识时钟2、经验准备:幼儿事先了解自己及家中成员的属相。
3、课件十二生肖活动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老师请小朋友猜一个谜语:小小马儿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滴答滴答走不停,提醒人们记时间。
(时钟)点击课件:小朋友猜的真对,小朋友猜一猜钟面上有多少数字?二、了解十二生肖、理解其意义。
1、欣赏十二生肖的动物老师还带来了十二种动物,看看有哪些动物?点击课件十二生肖2、根据生肖钟理解十二生肖点击课件生肖钟老师要把这些动物变到钟里面。
变变变。
小动物变到钟里面了吗?(1) 请幼儿说出钟面上有多少种动物。
传统文化教学设计【优秀8篇】
![传统文化教学设计【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01206ae8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b2.png)
传统文化教学设计【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传统文化教学设计【优秀8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b3dcde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03.png)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第一章:中国传统节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使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活动。
3.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内容:1. 春节:介绍春节的由来、习俗,如贴对联、放鞭炮、拜年等。
2. 端午节:介绍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如赛龙舟、包粽子、挂艾叶等。
3. 中秋节:介绍中秋节的由来、习俗,如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
教学活动:1. 讲解春节的由来和习俗,让学生贴对联、放鞭炮等,体验春节的氛围。
2. 讲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让学生赛龙舟、包粽子等,体验端午节的氛围。
3. 讲解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让学生赏月、吃月饼等,体验中秋节的风。
第六章:中国传统艺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如书法、绘画、剪纸等。
2. 使学生欣赏和分析传统艺术作品,培养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书法:介绍书法的基本技巧和著名书法家,让学生练习书写简单的汉字。
2. 绘画:介绍中国画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尝试绘制简单的山水画或花鸟画。
3. 剪纸:介绍剪纸的基本技巧和图案,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剪纸作品。
教学活动:1. 讲解书法的基本技巧和著名书法家,让学生练习书写简单的汉字,如“福”、“寿”等。
2. 讲解中国画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尝试绘制简单的山水画或花鸟画,如山水、鱼虫等。
3. 讲解剪纸的基本技巧和图案,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剪纸作品,如雪花、小动物等。
第七章: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音乐形式,如古筝、二胡、琵琶等。
2. 使学生欣赏和分析传统音乐作品,培养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古筝:介绍古筝的演奏技巧和著名曲目,让学生聆听古筝音乐。
2. 二胡:介绍二胡的演奏技巧和著名曲目,让学生聆听二胡音乐。
3. 琵琶:介绍琵琶的演奏技巧和著名曲目,让学生聆听琵琶音乐。
中国民俗文化教案
![中国民俗文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701c8e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3c.png)
中国民俗文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文化》教材第四章“丰富多彩的中国民俗文化”,详细内容包括: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及其庆祝方式;中国民间艺术(如剪纸、泥塑、京剧等)的特点及代表性作品欣赏;中国饮食文化中的民俗风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及其庆祝方式,增强民族自豪感。
2.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提高审美素养。
3. 让学生了解中国饮食文化中的民俗风情,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中国民间艺术的鉴赏能力。
重点: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及其庆祝方式;中国饮食文化中的民俗风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中国民俗文化的兴趣。
2. 讲解:讲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及其庆祝方式,让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发展历程。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家中的传统节日习俗。
4. 例题讲解:讲解民间艺术品的鉴赏方法,以剪纸、泥塑、京剧为例,分析其艺术特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欣赏并分析教材中的民间艺术品。
6. 讲解:介绍中国饮食文化中的民俗风情,如团圆饭、年夜饭等。
7. 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特色美食。
六、板书设计1. 中国民俗文化传统节日民间艺术饮食文化2. 教学重点与难点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及其庆祝方式民间艺术的鉴赏能力饮食文化中的民俗风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及其庆祝方式。
(2)请分析教材中的一幅民间艺术品,并阐述其艺术特点。
(3)请介绍一种你家乡的特色美食,并说明其民俗寓意。
2. 答案:(1)见教材第四章相关内容。
(2)例:剪纸《福字》,以红色为底色,寓意喜庆吉祥;采用对称构图,形象生动;刀法细腻,线条流畅。
(3)例:汤圆,寓意团圆美满,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美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发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教学难点是否得到有效突破。
幼儿园中班中国民俗文化教育教案
![幼儿园中班中国民俗文化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098760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6b.png)
幼儿园中班中国民俗文化教育教案教案主题:幼儿园中班中国民俗文化教育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中国传统节日和习俗,使幼儿了解中国民俗文化并增进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感性认识;2.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教学内容:1.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中秋节、春节、端午节等;2. 中国民间艺术表演:京剧、武术、杂技等;3. 民间工艺技能:剪纸、中国结等。
教学流程:一、情境营造(5分钟)在教室中布置中国传统节日和习俗相关的作品和文化信息,如春联、剪纸、中国结、中国画等。
二、口头导入(5分钟)通过和幼儿的交流,引导幼儿回忆曾经和家人一起庆祝的传统节日和活动。
三、学习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20分钟)引导幼儿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由来、与生活相关的习俗、食品等文化特色。
四、参加中国民间艺术表演(20分钟)向幼儿展示一些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表演,如京剧、武术、杂技等。
引导幼儿体验并提出感性认识。
五、动手制作民间工艺品(30分钟)引导幼儿尝试制作一些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如剪纸、中国结等。
引导孩子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技能。
六、总结(5分钟)通过集体讨论,问答等方式,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心得,加深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教学要点:1.通过富有趣味性的形式,引导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2. 帮助孩子们积极参与活动,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3.注重幼儿的体验和感受,采用互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1.师生互动;2. 观察、体验式教学;3. 创设情境、的游戏教学。
教具准备:1.中秋节月饼、春节贴画、端午粽子等;2. 中国节日场景模拟和相关文化信息展板等;3. 完成剪纸、中国结等的工具和材料等。
教学评估:1.对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答题情况、制作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估;2. 通过幼儿手工完成的民间工艺品、口头表述和互动等方式,考察幼儿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 通过班级集体表演、故事分享等形式,全面考察幼儿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水平。
丰富的民俗文化教案中班
![丰富的民俗文化教案中班](https://img.taocdn.com/s3/m/9963235b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32.png)
丰富的民俗文化教案中班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民俗文化,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意义,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综合等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使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意义,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综合等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准备:1、教材,教师准备有关民俗文化的教材、图片、音频、视频等。
2、教具,教师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设备等。
3、课外资料,教师准备一些与民俗文化相关的课外资料,供学生参考。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有关传统节日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讲解,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和风情。
3、讨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的看法和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综合等能力。
4、展示,教师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对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5、实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与民俗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比如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学习传统舞蹈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6、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民俗文化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了解。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综合等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得到了增强。
同时,教师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教学内容的设计还需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方法还需更加灵活多样等。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不断改进,使学生对民俗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选讲教案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选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d7132d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c4.png)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选讲教案一、第一章: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概述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和内涵。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教学内容:a. 民俗文化的定义与特点b.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主要内容c.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性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民俗文化的定义与特点,介绍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主要内容。
b. 互动法:引导学生分享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了解和体验。
4. 教学资源:a. 参考书籍:介绍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相关书籍。
b.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网站或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二、第二章:中国传统节日文化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文化内涵。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和热爱。
2. 教学内容:a.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发展b. 春节:习俗、食物、庆祝活动等c. 端午节:起源、习俗、食物、庆祝活动等d. 中秋节:起源、习俗、食物、庆祝活动等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发展,介绍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的习俗、食物和庆祝活动。
b. 互动法:引导学生分享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体验。
4. 教学资源:a. 参考书籍: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书籍。
b.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网站或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三、第三章:中国传统民俗艺术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民俗艺术形式及其特点。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民俗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2. 教学内容:a. 中国传统民俗艺术的主要形式:剪纸、年画、泥塑等b. 剪纸艺术的特点与制作方法c. 年画艺术的起源与发展d. 泥塑艺术的制作技巧与欣赏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民俗艺术的主要形式及其特点,介绍剪纸、年画和泥塑艺术的相关知识。
b. 实践法: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剪纸、年画或泥塑,体验传统民俗艺术的魅力。
4. 教学资源:a. 参考书籍:介绍中国传统民俗艺术的相关书籍。
大班中国民俗综合课教案设计
![大班中国民俗综合课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459cb07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9b.png)
大班中国民俗综合课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认识中国民俗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民俗的概念和特点。
2. 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3. 培养幼儿对中国民俗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中国民俗的定义和特点。
2. 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3. 中国的传统习俗: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等。
三、教学活动:1. 引入活动:讲解中国民俗的概念和特点。
2. 主题活动: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和习俗。
3. 实践活动:制作相关的手工作品,如春联、灯笼等。
四、教学评价:1. 幼儿对中国民俗的认知程度。
2. 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
第二章:中国传统节日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
2. 认识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活动。
3. 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
2. 春节:贴春联、放鞭炮、拜年等。
3.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
4. 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
三、教学活动:1. 引入活动:讲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
2. 主题活动: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活动。
3. 实践活动:制作相关的手工作品,如月饼、粽子等。
四、教学评价:1. 幼儿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知程度。
2. 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
第三章:中国传统艺术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和特点。
2. 认识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作品和艺术家。
3. 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欣赏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绘画、书法、剪纸等。
2. 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作品:长城、故宫、兵马俑等。
3. 中国传统艺术的著名艺术家:齐白石、徐悲鸿等。
三、教学活动:1. 引入活动:讲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和特点。
2. 主题活动:介绍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作品和艺术家。
3. 实践活动:进行相关艺术创作,如绘画、剪纸等。
四、教学评价:1. 幼儿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认知程度。
2. 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
优质《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教案7篇
![优质《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教案7篇](https://img.taocdn.com/s3/m/ee6e99d4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db.png)
优质《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教案7篇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教案篇1我喜欢的民族服饰教学目标:1、欣赏民族服饰,感受各民族特点以及民族服饰的美2、会用折、剪、贴等多种美工方法制作一种民族服饰3、能较协调的搭配色彩教学准备:各民族娃娃的图片,彩纸剪刀,胶水,皱纹纸、白纸教学重点与难点选择合适材料,运用各种方式制作民族服饰教学方法与手段:直观感知法、讲解演示法活动过程:一、欣赏民族服饰师:我们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她有56个兄弟姐妹。
今天我带来了很多图片,你知道这些服装是哪个民族的吗?师:这些民族的服饰,分别是苗族、藏族、蒙古族、朝鲜族等等。
请你仔细看看,他们的服饰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你最喜欢哪个民族的服饰?为什么?引导幼儿谈谈民族服装、服饰之间的异同之处。
分别大胆地猜测这是什么民族的服装先感受民族服饰的特点,为下一环节制作服饰做铺垫。
二、尝试制作民族服装。
1、请幼儿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民族服饰。
师:“今天我要请每个小朋友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民族服饰,今天我们要做一件民族服装。
你来说说看你想做哪个民族的服装?”2、教师示范操作师:“这里有很多材料,这是什么?你觉得可以做什么?”教师一边问一边简单地示范操作。
3、提供材料,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1)说说自己想做哪个民族的服装,用什么材料,通过什么方式。
2)仔细观看老师的制作步骤。
3)自由操作。
通过欣赏图片,获得直观印象,然后组织讨论有利于孩子们更仔细的观察到民族服饰的特点,对接下来的教学开展提供帮助在认识材料的基础上,有目的的选择自己需要的材料,通过教师的示范操作,降低操作难度。
三、展示制作成果。
师:“小朋友做的都非常用心,下面我要请你们来介绍一下你做的民族服饰。
”师:“你做的是什么民族的服饰?你用了什么方法做的裙子?……幼儿将布置好的民族服饰进行介绍,相互欣赏,并随着民族音乐跳民族舞蹈。
说说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做的。
通过幼儿与教师一起布置,幼儿不再是观看老师布置环境,而是与同伴相合作,一起来完成展览。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案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19453e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10.png)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案背景介绍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中国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含了文学、艺术、哲学、礼仪等多个领域,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我们开发了以下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案一:中国书法艺术教学目标- 介绍中国书法的历史和发展- 培养学生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 研究基本的书法笔画和书写技巧教学内容1. 中国书法发展史的简要介绍2. 不同书法字体的特点和风格3. 研究基本的书法笔画和书写技巧4. 制作个人书法作品教学方法- 授课讲解:通过介绍中国书法的历史和发展,帮助学生了解其重要性和独特之处。
- 观摩欣赏:展示不同书法字体的特点和风格,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 实践训练:教授基本的书法笔画和书写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 制作展示:学生制作个人书法作品,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教学评价- 学生书法作品的评价:通过评价学生的书法作品,检验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创作能力。
- 口头表达能力的评价:通过学生对书法作品的解读和描述,评估他们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案二:中国传统节日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庆祝方式-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尊重和参与意识- 研究传统节日的相关民俗和活动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重要意义2. 不同节日的庆祝方式和特色活动3. 传统节日的相关民俗和俗4. 学生自主组织节日活动教学方法- 授课讲解: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重要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其文化内涵。
- 观摩体验:展示不同节日的庆祝方式和特色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传统文化。
- 民俗研究:研究传统节日的相关民俗和俗,引导学生探究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 自主组织:学生自主组织节日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组织能力。
教学评价- 节日活动的评价:通过评价学生自主组织的节日活动,考察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和创新能力。
- 口头报告的评价:学生进行节日活动的总结和分享,评估他们对相关民俗和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选讲教案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选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789d8c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ee.png)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选讲教案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民俗文化选讲2. 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共10课时3.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4.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二、教学内容与目标1. 第一章: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兴趣。
主要内容: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第二章:中国传统民俗信仰与宗教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民俗信仰和宗教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信仰和宗教的理解和尊重。
主要内容:道教、佛教、儒家思想、民间信仰等。
3. 第三章:中国传统民俗艺术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民俗艺术的形式和特点,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民俗艺术的欣赏和创造力。
主要内容:民间绘画、剪纸、雕塑、民间舞蹈等。
4. 第四章:中国传统民俗习俗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民俗习俗的背景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民俗习俗的认同和尊重。
主要内容:婚嫁习俗、丧葬习俗、传统节日习俗等。
5. 第五章:中国传统民俗饮食文化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民俗饮食的特点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民俗饮食的兴趣和健康饮食意识。
主要内容:中国传统美食、饮食礼仪、饮食文化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传统民俗文化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相关知识。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成果。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中国传统民俗体育活动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民俗体育活动的形式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民俗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参与意识。
学习中华文明传统文化教案(7篇)
![学习中华文明传统文化教案(7篇)](https://img.taocdn.com/s3/m/ea6b0fee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7d.png)
学习中华文明传统文化教案(7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教案【篇1】活动目标1、了解几种民间小吃的名称以及制作方法。
2、在哥哥姐姐的带领下,尝试用团圆、捏、搓等制作技能制作民间小吃。
3、通过品尝,感受民间小吃的美味,体验与哥哥姐姐一起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1、糖葫芦制作材料:山揸、蜂蜜。
2、汤团制作材料:米粉、芝麻。
3、油条制作材料:面粉、发酵粉。
4、芝麻球制作材料:面粉、芝麻。
5、其它:电磁炉、电饭煲、油、糖、一次性台布。
活动过程一、欣赏民间小吃图片,激发活动兴趣。
1、师:“小朋友你吃过哪些民间小吃?”2、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讲述并欣赏图片。
3、听哥哥姐姐介绍集中民间小吃的由来。
二、请爷爷奶奶介绍各种民间小吃的制作材料以及方法。
三、幼儿在大班哥哥姐姐的带领和帮助下参与民间小吃制作活动。
1、幼儿分区域进行制作。
2、教师各区域指导重点。
糖葫芦制作区:重点指导幼儿串山揸的技能。
汤团制作区:重点指导幼儿团圆的技能。
油条制作区:重点指导幼儿搓长条的技能。
芝麻球制作区:重点指导幼儿滚芝麻的技能。
四、共同品尝民间小吃。
乡土教育:民间艺术、民间游戏、民间特产搬上了舞台。
有“印板糕”、“剪纸”“打年糕”“西瓜灯十八韵”等民间制作,有“棉花糖”、“冰糖葫芦”、“爆米花”等民间物品的品尝,有“拔河”、“捏泥人”、“穿项链”、“搓稻草”、“印染”、“唱戏曲”等民间游戏的游玩,还有特产品尝店和名胜、名人介绍屋等观看,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家长们带着孩子重温了儿时的游戏,跳竹竿、走高跷、丢手绢,一起品尝年糕的滋味,粽子的醇香,穿上环保时装走走模特秀,欣赏爷爷奶奶们的戏曲表演。
笑容写在孩子们的脸上,回忆荡漾在家长的心中,家长和孩子一起感受到真实的童年生活的快乐。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教案【篇2】教学目的1、领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认识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
3、进一步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领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请到我家乡来——民俗教案
![请到我家乡来——民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eda027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66.png)
请到我家乡来——民俗教案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重视本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其中,民俗文化作为一种内涵深厚、历史悠久的文化形式,尤其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重视。
在这个背景下,为了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民俗文化,我们特别编写了一份《请到我家乡来——民俗教案》,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
一、教学目标1.了解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和历史渊源。
2.了解我国各地不同的民俗文化表现形式、风俗习惯和地方特色。
3.了解民俗文化的重要性和保护方式。
4.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民俗文化的概念及历史渊源民俗文化指的是某一地区、某一社会中的民间文化现象,包括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传统文化、技艺、仪式、礼仪、习俗、信仰等方面的文化。
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中,民俗文化具有重要的艺术、历史和社会文化价值。
2. 各地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地方特色我国各地的民俗文化形式各有不同,凸显着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
比如,崇明岛有海角神庙的庙会;苏州的元宵灯展;山西的花会,玉林的荔枝文化等等。
这些文化形式和表现方式,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着当地的文化内涵和历史。
3. 民俗文化的重要性及保护方式民俗文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同时,它还具有社会和经济方面的价值。
对于保护民俗文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保证文化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弘扬传统文化,通过举办民俗文化节或者其他传统文化活动,扩大文化透明度、连通性和交流性。
(3)提高文化保护和传承意识,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向更多人传达文化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的方式,向学生传达民俗文化的知识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2.体验法:通过参与体验民俗文化活动的方式,向学生呈现文化的真实表现。
3.交流法:通过与其他地区的学校、地方交流的方式,展示不同地域的民俗文化形式。
传统的节日教案(五篇)
![传统的节日教案(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c528e8da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75.png)
传统的节日教案(五篇)传统的节日教案 1[教学目标]1、会认“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传统节日的时间顺序。
3、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过节日时的趣事。
[教学重难点]1、识记生字词,背诵课文。
2、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
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出示:春节、端午、中秋三个节日的情景图片。
2、同学们,你们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知道图中分别是什么节日吗?(学生自由讨论)这些节日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出示课题,齐读课题)3、学*“传统”二字的读音。
(传:三拼音节,翘舌音;统:后鼻音)二、读儿歌,随文识字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儿歌。
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节日传递的欢快情感,另读清明节时,应声音低沉,读出缅怀之情。
2、自读检查。
(1)指名轮流读,一人一句。
教师相机正音。
(2)同桌对读,正音。
3、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认读字词。
(课件出示)(1)带拼音读词语。
打乱顺序读词语。
(2)去拼音读词语。
(3)保留生字,读生字。
4、教师教学重难点字词。
(1)统、巷、堂、郎、饼、赏:都是后鼻音的字,其中“巷”是三拼音节。
(2)菊:注意音节的拼写,“ü”上两点要去掉。
(3)热闹:读rè nao,“闹”字声母是“n”,两个字连读时,“闹”要读轻声。
5、齐读儿歌。
三、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1、指名读儿歌,其他学生画出文中出现的传统节日的名称。
2、文中一共介绍了几个传统节日?分别是什么?(七个: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3、这几个传统节日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节日?为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4、你知道这些传统节日的具体时间吗?(出示达标检测第2题)重点提示:这些节日里面除了清明节,其他节日的时间都是农历日期,大家记住了吗?四、学*传统节日中的风俗*惯及中国的传统文化1、出示: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俗文化讲座教案一、前言中国民俗文化是一门以社会民间风俗习惯为对象进行系统研究的人文科学。
本讲座旨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和民族、民俗学常识,讲座内容既包括了本学科的基本知识,也注重民俗文化内涵的揭示,同时也适当介绍了本学科的研究与最新发展。
民俗实体部分的介绍构成了讲座的整体框架二、教学基本要求1.通过本讲座的学习,了解文化的本质内涵,理解并掌握文化的基本特点;了解什么是民俗学,民俗学的起源和发展;理解民俗的分类,民俗的特点,民俗的功能;理解民俗与文化和传统之间的关系;了解民俗调查,中国民俗学学科的出现、发展和现状。
2.采用多种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要求。
第一讲文化一、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词语,自古以来,人们从各自不同的视角来界定文化。
堪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文化”一词源自拉丁文的Cultura,原意是耕种和植物培育。
以后逐渐由物质生产领域拓展到精神领域。
古罗马哲学家塞罗曾提出“智慧文化即哲学”的著名论断,其内涵则包含了人的心灵、智慧、情操、教育等内容。
进入18世纪以后,伏尔泰、康德等思想家、哲学家不断赋予文化以精神或观念的意义。
《说文解字》上说“文,错画也,象交纹。
”因此“文”的本意是指各色各样交错的纹理,如手掌上纹理交错称掌纹,天上日月星辰交错称天文,布帛纹理交错成文布纹。
“化”的本意为改易、生成、造成,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如《易·系辞下》中“万物化生”的“化”,引申则为改造、教化、培育等。
《说文解字》上“化,教行也。
教行于上则化成于下。
”文化二字合用包含有“人文”与“化成天下”、“以文教化”的意思。
我国古代最早将“文化”二字连在一起的是西汉著名学者刘向。
他在《说苑·指武》中说:“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文选·补亡诗》和南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分别有“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和“文化内辑,武功外悠”的记载。
这里的文化都含有“文治教化”之意,它与天文(自然)是相对的,天文蕴含的是古代中国人的自然和宇宙意识。
人文体现的则是他们对人伦社会活动的思考。
中国古代的文化概念,基本属于精神文明范畴,它往往与“武力”、“武功”、“野蛮”相对应,包含着一种积极的理想主义色彩,是一种治理社会的方法和主张,体现了治国方略中“阴”和“柔”的一面,既有政治内涵,又有伦理意义。
演化到今天,不同的人在使用文化一词时,内涵是不尽相同的。
它通常的含义是指“知识”,如“学文化”、“文化课”等;或指某种较鲜明的社会生活习惯、风俗,如“饮食文化”、“丧葬文化等;而目前学术界常用的文化含义一是“人类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如“仰韶文化”、“玛雅文化”;二是指“社会意识形态”,如“文学艺术”,“文化领域”等。
文化分为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广义文化又称“大文化”,它包括的领域甚广。
如认识领域的语言、哲学、科学、教育等;艺术领域的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器用科学领域的生产工具、日用器皿以及相关的制造技术等;社会领域的制度,组织、风俗习惯等。
这里既有物质文化,又有精神文化。
就广义而言,文化是人类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以社会集体(民族和阶层)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总体体系,它指的是人的全部精神创造活动,是意识、观念、心态和习俗的总和。
即精神文化。
他涵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道德伦理、政法制度、文物典章、宗教信仰、哲学美学和风俗习惯等。
精神文化可分为带社会意识形态性的文化和不带社会意识形态性的文化,前者如政法制度、道德伦理、宗教哲学和大部分文学艺术等;后者如语言文字、科学技术和相当部分的风俗习惯与部分文学艺术(像音乐、舞蹈、美术、雕塑、建筑、杂技、书法及文学中的山水诗等)。
联合过教科文组织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是文化要素或者文化景观的物质表现方面。
与“物质文化”相对。
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精神文化。
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部分:(1)与自然环境相配合和适应而产生的,如自然科学、宗教、艺术、哲学等;(2)与社会环境相配合和适应而产生的,如语言、文字、风俗、道德、法律等;如楹联等。
(3)与物质文化相配合和适应而产生的,如使用器具、器械或仪器的方法等。
二、文化的特点:①文化是由人类进化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
自然存在物不是文化,只有经过人类有意无意加工制作出来的东西才是文化。
例如,吐痰不是文化,吐痰入盂才是文化;水不是文化,水库才是文化;石头不是文化,石器才是文化等。
②文化是后天习得的。
文化不是先天的遗传本能,而是后天习得的经验和知识。
例如,男男女女不是文化,“男女授受不亲”或男女恋爱才是文化;前者是遗传的,后者是习得的。
文化的一切方面,从语言、习惯、风俗、道德一直到科学知识、技术等都是后天学习得到的。
③文化是共有的。
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社会性产物,它必须为一个社会或群体的全体成员共同接受和遵循,才能成为文化。
纯属个人私有的东西.如个人的怪癖等,不为社会成员所理解和接受,则不是文化。
④文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
文化既是一定社会、一定时代的产物,是一份社会遗产,又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积累过程。
每一代人都出生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之中,并且自然地从上一代人那里继承了传统文化。
同时,每一代人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需要对传统文化加以改造,在传统文化中注入新的内容,抛弃那些过时的不合需要的部分。
⑤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特定的阶级性。
一般文化是从抽象意义上讲的.现实社会只有具体的文化,如古希腊文化、罗马文化、中国古代文化、中国现代文化等。
具体文化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其中最主要的是受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
如有石头,才有石器文化;有茶树,才有饮茶文化;有客厅和闲暇时间、才会有欧洲贵族的沙龙文化。
文化具有时代性、地区性、民族性和阶级性。
自从民族形成以后,文化往往是以民族的形式出现的。
一个民族使用共同的语言,遵守共同的风俗习惯,养成共同的心理素质和性格,此即民族文化的表现。
在分裂为阶级的社会中,由于各阶级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因而他们的价值观、信仰、习惯和生活方式也不同,出现了各阶级之间的文化差异。
举例: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汉文化中的瑰宝。
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
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
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
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历代涌现出许多著名演奏家,他们是历史文化名人,代代传颂至今。
隋唐时期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
近代又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
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
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
“琴者,情也;琴者,禁也。
”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
春秋时期,孔子酷爱弹琴,无论在杏坛讲学,或是受困于陈蔡,操琴弦歌之声不绝;春秋时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终以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唐代文人刘禹锡则在他的名篇《陋室铭》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境界。
1977年8月,美国发射的“旅行者”2号太空船上,放置了一张可以循环播放的镀金唱片,从全球选出人类代表性艺术,其中收录了著名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演奏的长达七分钟的古琴曲《流水》用以代表中国音乐。
这首曾经由春秋时代著名琴家伯牙的弹奏而与钟子期结为知音好友的古曲,如今又带着探寻地球以外天体“人类”的使命,到茫茫宇宙寻求新的“知音”。
琴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却可看出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根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一度盛兴于民间,深得人们喜爱,用以抒情咏怀。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民间诗歌集《诗经》中得到印证。
《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萍。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诗经·小雅·鼓钟》:“鼓钟钦钦,鼓瑟鼓琴”;《诗经·小雅·甫田》:“琴瑟击鼓,以御田祖”;《诗经·鄘风·定之方中》:“椅桐梓漆,爰伐琴桑”;《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这说明古琴至少在春秋时期,便是一件在民间非常普遍、非常受古人喜爱的乐器。
古琴在古代人们的认知度是相当广泛的,“四大名著”中有三部明确有对琴的描写,古代诗词、史书、小说、戏文、绘画、古董瓷器……古琴大量存在,史实、文学、艺术作品均来源于实际生活,这得有多么广泛的社会基础才能造成这种现象。
所以说,古琴在我国古代民间曾经是相当普及的,至少在读书人中是家喻户晓。
也正因为这样,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琴艺术终于传承到了今天。
第二讲民俗一、什么是民俗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同时也是民众习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
二、民俗的产生和传播中国,“民俗”一词很早就已经出现。
在《礼记·淄衣》:“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史记·孙叔敖传》:“楚民俗,好痹车”;《汉书·董仲舒传》:“变民风,化民俗”;等等。
此外,还有不少意义与其相近的词,如“风俗”、“习俗”、“民风”、“谣俗”等。
“民俗”一词作为专门学科属于,是对英文“Folklore”的意译。
这个词是英国学者汤姆斯1846年在创用的,他以撒克逊语的“flok”(民众、民间)和“lore”(知识、学问)合成为一个新词,既指民间风俗现象,又指研究这门现象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