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原理和引物设计和实例

合集下载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总之,LAMP方法是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方 便快捷的检测方法,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提供了新 的方法,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谢谢欣赏!
采自奶场的125份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LAMP检 测出阳性样品81份, GB/T 4789.10- 2003检测出阳性样品84 份,LAMP阳性检出率为96.43%。
图5 金黄色葡萄球菌LAMP特异性的检测结果
M:DL2000 DNA Marker; 1: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2:沙门氏菌 CGMCC 111552; 3:沙门氏菌ATCC13067;4:沙门氏菌HJ- 004; 5: ETEC: 44247 (6∶15∶16) ;6: EPEC: 44706 (111∶58∶- ) ; 7:荧光假单胞菌 CGMCC 111802;8:恶臭假单胞菌CGMCC111819; 9:铜绿假单胞菌 ATCC27853;
散法、免疫学方法、基因芯片法、基因探针法、 测试片法、PCR 法等。
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 loop -mediated isothermal amp lification, LAMP)是Notomi等2000年发明的一种 新颖的扩增技术,其特点是针对靶基因的6个区域设计4 种特异引物,在DNA聚合酶(B st DNA polymerase)的 作用下,恒温条件下进行核酸扩增,具有操作简单、特异 性强特点。另外通过环引物的添加,大大加快了反应的 速度 。国外报道,LAMP被广泛食品等病原菌的检测中, 如巴西芽生菌、锥虫病 、沙门氏菌 、虾中的白斑综合
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时间 短且操作简便,有望成为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 球菌的新方法。
简介:金黄色葡萄球菌( S taphy lococcus
aureus)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也是 引起奶牛患乳房炎的重要病原菌 ,在自然界中广 泛存在,食品受污染的机会很多。近年来随着抗 生素的大量使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LAMP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技术临床应用

LAMP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技术临床应用

技术改进方向
提高反应灵敏度 提高扩增产物的特异性 提高自动化程度
降低反应时间 降低成本和操作难度 拓展应用领域
应用领域拓展
病原体检测:快速、 准确检测病原体,
提高诊断效率
环境监测:应用于 环境监测,提高环 境监测效率和准确

基因编辑:应用于 基因编辑技术,提 高基因编辑效率和
安全性
食品安全检测:应 用于食品安全检测, 提高食品安全检测
04
政策支持:政府加大对医疗 领域的投入,推动技术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利用LAMP酶,在 特定序列上进行链
置换扩增
扩增产物具有高度 特异性,可区分不
同病原体
扩增过程快速,可 在1小时内完成
适用于多种样本类 型,如血液、唾液、
组织等
技术优势

操作简便:无需昂 贵的仪器设备,可 在普通实验室进行
快速高效:反应时 间短,可在1小时 内完成扩增
灵敏度高:可检测 低浓度样本,适用 于临床诊断
LAMP环介导等温扩 增法技术临床应用
目录
LAMP LAMP LAMP

术 原 理
环 介 导 等 温 扩 增 法 技

术 临 床 应环 用介
导 等 温 扩 增 法 技

术 发 展 前环 景介
导 等 温 扩 增 法 技
1
LAMP环介导等温 扩增法技术原理
工作原理
利用环介导等温扩 增技术,在恒温条 件下进行核酸扩增
特异性强:针对特定基因序列 设计引物,避免非特异性扩增
结果直观:扩增产物可直接通 过凝胶电泳或荧光定量PCR检 测
2
LAMP环介导等温 扩增法技术临床应 用
病原体检测

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及其应用

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及其应用

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及其应用一、引言核酸等温扩增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临床诊断和基因工程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本文将详细介绍核酸等温扩增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二、核酸等温扩增技术的原理核酸等温扩增技术是一种在恒温条件下进行的核酸扩增方法,通过利用逆转录酶和DNA聚合酶的活性,实现核酸的扩增。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逆转录酶将RNA模板转录成互补的DNA链,然后利用DNA聚合酶在恒温条件下合成新的DNA链。

这种等温扩增方法不需要复杂的温度变化,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三、核酸等温扩增技术的方法核酸等温扩增技术主要包括RT-LAMP(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法)和RPA(等温扩增法)。

RT-LAMP方法利用4-6个特异性的引物,在同一温度下通过逆转录酶和DNA聚合酶的协同作用,在短时间内扩增目标核酸。

RPA方法则利用DNA聚合酶和DNA单链结合蛋白在等温条件下,通过引物结合、DNA解旋、DNA聚合等步骤,实现核酸的扩增。

四、核酸等温扩增技术的应用1. 医学诊断: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在医学诊断中有广泛应用。

例如,可以通过核酸等温扩增技术检测病毒、细菌和真菌等病原体,快速确认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和数量,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此外,核酸等温扩增技术还可以用于检测肿瘤标志物、遗传病突变等,为早期癌症和遗传病的筛查提供技术支持。

2. 食品安全检测: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可以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

例如,可以利用核酸等温扩增技术检测食品中的病原菌、转基因成分和食品中的传染性病毒等。

这种技术具有快速、灵敏和高效的特点,可以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重要依据。

3. 环境监测: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在环境监测中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可以利用核酸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水体、土壤和空气中的微生物,了解环境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和污染程度。

此外,核酸等温扩增技术还可以用于环境污染源的追踪和监测。

4. 生物工程: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在生物工程领域也有重要应用。

lamp原理

lamp原理

lamp原理和应用情况
LAMP 原理:
环介导等温扩增法(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一种新型的核酸扩增方法,其特点是针对靶基因的6个区域设计4种特异引物,在链置换DNA聚合酶(Bst DNA polymerasc)的作用下,60--65℃恒温扩增,15-60rain左右即可核酸扩增,效率可达109~10m个数量级,具有操作简单、特异性强、产物易检测等特点。

在DNA合成时,从脱氧核酸三磷酸基质(dNTPs) 中析出的焦磷酸根离子与反应溶液中的镁离子反应,产生大量焦磷酸镁沉淀,呈现白色。

因此,可以把浑浊度作为反应的指标,只用肉眼观察白色浑浊沉淀,就能鉴定扩增与否,而不需要繁琐的电泳和紫外观察。

由于LAMP反应不需要PCR 仪和昂贵的试剂,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LAMP法的应用领域:
灵活运用能够简单、快速地进行基因扩增的特征,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食品领域:食物中毒致病菌的检测,食品的卫生管理,食物中毒的防止;
临床领域:病原菌、病毒的检测及鉴定,通过SNP多态性分型决定用药量;
农业领域:植物病害的早期发现及蔓延防止,转基因作物的检测;
环境领域:环境、水中病原微生物的检测;
工业领域:工业产品用大量DNA的生产成为可能;
畜牧业领域:雌雄性别判断,病原微生物的检测,遗传病的发现.。

核酸等温扩增课件

核酸等温扩增课件

SAT技术的原理
SAT技术(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是基于TMA (Transcription mediated amplification)恒温扩增技术发展起来的一项最新 核酸检测技术,是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
SAT技术的优势
• 针对靶标核酸特异设计的引物和分子信标,实现特异性的 扩增和检测,有效防止假阴性结果。
IMSA扩增的优点
• IMSA 不仅拥有 LAMP 检测技术类似的应用优点, 在引物设计和扩增原理上还具有其独有的特点, 使得其具备比 LAMP 更高检测灵敏度的潜力。
• 该技术一定程度上能打破日本 LAMP 专利在我国 的应用限制,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传染病防 控、食品安全检测和环境物种保护等各个领域。
• 同一温度下,首先通过M-MLV反转录酶产生靶标核酸( RNA)的一个双链DNA拷贝,然后利用T7 RNA多聚酶从该 DNA拷贝上产生多个(100~1000个)RNA拷贝;每一个 RNA拷贝再从反转录开始进入下一个扩增循环;同时,带 有荧光标记的探针和这些RNA拷贝特异结合,产生荧光。 该荧光信号可由荧光检测仪器实时捕获,实时反映扩增循 环情况。
RPA技术
RPA技术简介
RPA(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技术,2006年由剑 桥大学的Olaf Piepenburg等人建立。
该技术利用一种重组酶使单链引物与双链DNA模板中互补片段结 合,启动DNA复制;不需要DNA解链过程。
其具有便携,免去PCR仪等大型实验室设备的使用;快速,20分 钟内得到检测结果;灵敏度高,几个拷贝即可检出;便于保藏, 采用冻干粉末状酶等优点。
• • SAT检测的靶标核酸是RNA,而RNA在病原体外的环境中易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及其应用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及其应用
动 物 医学进 展 , 2 0 1 5 , 3 6 ( 7 ) : 1 1 3 — 1 1 7
Pr o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r e s s i n Ve t e r i n a r y Me d i c i ne
环 介 导 等 温 扩增 技 术 及 其 应 用
肖 璐 , 邬 旭 龙 , 王 印 ' , 杨 泽 晓 , 姚 学萍 。
p r i me r , F I P)和 外 引 物 ( b a c k wa r d i n n e r p r i me r ,
软件 在 线 设 计 引 物 , 引 物分 内引物 ( f o r wa r d i n n e r 结构和花椰菜样呈大小不一结构的 D NA 混 合
脂糖 凝 胶 电 泳 菌 均 显 示 , L AMP检 测 具 有 高 特 异
性, 仅 志 贺菌 和入侵 性肠 道杆 菌呈 现 阳性 , 而其 他 肠 道菌 未 查 见 阳性 反 应 。 L AMP的灵 敏 度 明 显 高 于
是在 反应 管 中加 入 S YB R Gr e e n I染 料 , 通 过 颜 色 的变 化进 行判 定 , L AMP阳性 反 应 管 在 紫外 照射 的
菌进 行 分离 培养 , 直接 取 疑 似 患 病 动 物 病 变 组 织 进
行基 因扩增 , 免 去 了常规 P C R检测 繁 琐 的核 酸提 取
而 提高 反应 的效率 。但 内引物浓 度太 高 是 否会 抑 制
扩 增反应 , 目前 尚不 清楚 , 仍 需 进 一 步 的探 究 , 以设 计最 适 引物 浓 度 以确 保 反 应 快 速 高 效 进 行 。另 外 , B s t 聚合 酶促 进 整个 L AMP反应 , 其 浓 度 也 可 影 响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抽取、提纯样本DNA或RNA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法扩增
实时浊度检测或目视检测绿色荧光
精品PPT
精品PPT
精品PPT
精品PPT
优缺点
• 优点:灵敏度高(比传统的PCR方法高2~5个数量级); 反应时间短(30~60分钟就能完成反应);临床使用不需 要特殊的仪器(试剂盒研发阶段推荐用实时浊度仪);操 作简单(不论是DNA还是RNA,检测步骤都是需将反应液、 酶和模板混合于反应管中,置于水浴锅或恒温箱中63℃左 右保温30~60分钟,肉眼观察结果)。
其检测结果可直接肉眼观察白色沉淀 或者绿色荧光,是一种适合现场、基层快 速检测的方法。
精品PPT
原理
扩增启动阶段 循环扩增阶段
延伸循环阶段
精品PPT
精品PPT
扩增启动阶段
FIP F3
(5):有1个环状构造(Fc1末端5’端游离) 的单链
BIP B3
(8):有2个环状构造(F1末端即3’端游 离和Bc1末端即5’端游离)的单链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精品PPT
主要内容
• 定义 • 原理 • 操作步骤 • 优缺点及
精品PPT
定义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指在等 温(60-65℃)条件下,利用链置换DNA聚 合酶短时间(通常<1h)内进行核酸扩增, 是一种“简便、快速、精确、低价”的基 因扩增方法。
精品
• FIP
F1末端延伸至形成一个环状构造(B1末端即3’端游 离);FIP 退火到茎环结构(8)上,引导链置换DNA 合 成反应,产生结构(9)的产物;随后产物(9)的B1末 端即3’ 端自动引导链置换DNA 的合成,生成产物(10) 和茎环结构(8’)(与开始的产物(8)序列互补的);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及其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及其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及其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循环介导温扩增技术(Cycling Primer Extension, CPE)是一种高效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用于基因、控制序列、表达调控物质和相关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

它常被应用于病原性微生物检测以及病毒基因分子变异分析等方面。

一、循环介导温扩增技术的原理循环介导温扩增技术是一种改良的PCR技术,它能将DNA模板扩增成上百万亿倍左右的数量,以满足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需要。

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待检测模板上特异性引物结合,并施加高温、低温及中间温度等三种温度环境,在低温下用引物扩增模板,并在特定温度中支配引物限制片段扩增,最后在v高温环境中扩增产物释放,从而通过三种温度环境积累构建双螺旋样的DNA桥梁而达到扩增的目的。

二、循环介导温扩增技术的优势(1)快速、灵敏:循环介导温扩增技术利用低温度和高温度振荡循环,大大提高了扩增速度,并且增强了信号效率,可以充分利用模板,进而提高检测灵敏度。

(2)省时省钱:循环介导温扩增技术使用到的耗材比PCR来得少,扩增速度更快,是一种省时省钱的技术。

(3)容易操作:CPE程序简单,操作过程相对PCR要简单,与实验室常规仪器一般可以完成,且实验室中的反应条件也相对简单,不存在PCR实验中的活性危险,也不存在贴壁细菌和操作技术考验棘手的问题。

三、循环介导温扩增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1)病毒检测:CPE技术可以快速灵敏地检测SARS-CoV-2病毒,从而帮助监测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趋势。

(2)细菌检测:CPE技术可以检测各种细菌产生的毒力因子,如真菌毒素和E. Coli有毒因子。

(3)NDM-1耐药基因及AMR的表型检测:NDM-1耐药基因和AMR 抗药菌的表型检测,可以快速确定环境中微生物的耐药基因断裂和AMR抗药菌表型,为后续的抗药策略的分析提供了依据。

四、总结循环介导温扩增技术灵活、方便,既可以用于病毒检测,也可以用于细菌检测,此外,它还可以用于耐药基因及抗药性表型的检测。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原理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原理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原理引言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分子生物学中的核酸扩增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

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核酸扩增方法,具有快速、简便、高效等优点,在生物医学研究、临床诊断、食品安全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等温扩增技术的背景传统的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是通过循环升温、降温的方法来完成DNA扩增过程。

然而,该技术要求精确的温度控制,对设备和试剂的稳定性要求很高。

此外,传统PCR扩增过程中存在高温引起的扩增产物降解等问题。

因此,研究人员不断寻求一种更为简便、高效的核酸扩增方法。

等温扩增技术由此应运而生。

等温扩增技术的原理等温扩增是指在恒定的温度下,通过酶的作用,在核酸模板的辅助下,使扩增产物逐渐积累的过程。

其中,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等温扩增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反应体系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通常包括三个主要组分:核酸模板、引物和酶。

核酸模板核酸模板是等温扩增的起始物质,可以是DNA或RNA。

在反应过程中,核酸模板会经历多次复制,从而实现扩增。

引物引物是用来引导扩增反应的小片段核酸序列。

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中,引物会与核酸模板序列互补结合,作为复制的起始点。

酶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中主要使用的酶是DNA环介导聚合酶(Bst DNA polymerase)。

该酶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可以在高温条件下活性稳定,并且具有DNA依赖性DNA聚合酶和脱氧核苷酸酶活性。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具体过程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完成扩增过程:1. 首先,将反应体系中的DNA模板加热至解链温度,使DNA模板解链成两条单链。

2. 然后,引物与DNA模板序列互补结合,形成引物-模板复合物。

3. 酶(Bst DNA polymerase)结合在引物-模板复合物上,并且开始在DNA模板的3’端进行DNA合成。

该酶具有脱氧核苷酸酶活性,可以在DNA合成过程中消除RNA、DNA杂质。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小苍兰花叶病毒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小苍兰花叶病毒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小苍兰花叶病毒小苍兰花叶病毒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病毒,对小苍兰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均有影响。

因此,准确、快速地检测小苍兰花叶病毒对于保护和促进小苍兰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小苍兰花叶病毒检测方法。

该方法具有快速、易操作、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优点,适用于小苍兰花叶病毒的快速检测和监测。

一、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原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核酸扩增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引物和环介导酶作用引起DNA或RNA链的等温扩增。

环介导酶是一种新型的酶,可以结合单链DNA或RNA末端,使其形成一个三维的环结构,从而在链的延长方向上持续不断地合成新的DNA或RNA链。

与PCR技术相比,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无需进行多次温度变化,温度保持在65℃左右即可完成扩增反应,因此操作简便,适用于快速、大规模的核酸扩增。

1、建立环介导等温扩增体系本研究利用Oas-RdRp引物和环介导酶的结合作用进行小苍兰花叶病毒的扩增检测。

扩增体系中包括:环介导酶、Oas-RdRp引物、dTTP、dCTP、dGTP、dATP、MgCl2、荧光素分子探针、荧光素释放剂、样品DNA。

具体反应体系如下:环介导酶 25 UOas-RdRp引物0.8 μmol/LdTTP 0.4 mmol/LdCTP 0.4 mmol/LdGTP 0.4 mmol/LdATP 0.4 mmol/LMgCl2 8 mmol/L荧光素分子探针0.1 μmol/L荧光素释放剂0.5 μmol/L样品DNA 1 μL2、优化反应条件反应过程中,可以通过优化反应时间、温度、引物浓度、样品DNA浓度等参数来提高扩增效率和特异性。

本研究通过对反应时间和温度的优化,确定最优反应条件为65℃下反应40 min。

为了验证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的准确性和特异性,本研究还建立了PCR方法检测扩增产物。

PCR反应体系中包括:Taq DNA聚合酶、Oas-RdRp引物、dNTP混合溶液、MgCl2、Taq 缓冲液、ddH2O、扩增产物。

核酸等温扩增ppt课件

核酸等温扩增ppt课件
• LAMP 的反应结果只有两种即扩增与不扩增,故 在产生非特异性扩增时是难以进行后续鉴定的;
• 产物相当复杂,无法进行后续的回收、鉴定、克 隆等基因工程操作。
17
18
19
20
21
22
NASBA的优缺点
NASBA 是种 RNA 扩增法,因此其主要应用 是对 RNA 病毒的检测。
整个反应能在 42℃条件下进行,经过两个 小时的扩增可将模板 RNA放大至 109~1010 倍。
近年来,各国学者陆续利用RPA技术,对于DNA病毒、细菌等 进行核酸检测。
37
RPA的原理
38
四氢呋喃非碱基位点类似物
tetrahydrofuran abasic–site mimic (THF)
39
40
结果观察:

Basic RPA
lateral-flow strip
exo RPA
41
引物、探针设计
10
LAMP的操作过程
11
检测方法
12
LAMP技术在病原体检测中的应 用
13
14
LAMP技术小结
15
LAMP技术的优点
16
存在缺陷
• 所识别的靶位序列长度不得过大,一般在300 bp 以内。因此,无法进行长片段 DNA 的扩增;
• LAMP 技术具备高灵敏度,对操作要求严格分区, 否则极易受到污染而产生假阳性结果;
26
SAT技术的原理
SAT技术(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是基于TMA (Transcription mediated amplification)恒温扩增技术发展起来的一项最新 核酸检测技术,是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

LAMP技术及应用

LAMP技术及应用
琼脂糖凝胶电泳法
由LAMP原理可知,LAMP反应的最终扩增产物是茎环DNA组 成的混合物,即有若干倍茎长度的茎环结构和类似花椰菜的结构。 因此,LAMP扩增产物在2%的琼脂糖凝胶糖上呈现的是典型的梯 状条带。(图A)
肉眼观察法
在LAMP反应过程中,可以通过产生的副产物焦磷酸镁白色 沉淀的产生来肉眼直接判断扩增反应是否进行。(图B)

LAMP法使用的酶
链置换型DNA聚合酶: Bst DNA Polymerase
扩增对象为双链DNA时,其中一条链解离的同时进行链延长。 LAMP法使用最适温度65℃的聚合酶。
LAMP法的引物设计
LAMP法的原理
LAMP法的原理
LAMP法所需的试剂
LAMP法常规操作步骤
LAMP法的检测方法
LAMP法在结核菌检测中的应用 靶标限定: 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
临床上感染人类的是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包括结核分枝 杆菌、牛分枝杆菌、田鼠分枝杆菌、非洲分枝杆菌、卡氏 分枝杆菌。 对检测对象的准确限定能避免假阳性过高而增加治疗成本, 长远来说,更有利于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gyrB基因作为结核分枝杆菌重要的功能基因,在复合群进 化过程中非常保守,LAMP法检测即以gyrB基因作为靶标。
比传统PCR大大节省了时间和实验操作步骤。
LAMP法和其他PCR法的比较
LAMP法和其他PCR法的比较
技术特点
特异性高 4条引物靶向目标基因6个区段,特异性高于PCR和qPCR 灵敏度高 扩增模板可低至每测试10拷贝或更少。 检测时间短 恒温扩增,省却温度循环,扩增时间60min。 设备简易,可同时检测多批样本 不需特定或高端检测仪器,恒温设备即可,例如水浴锅, 可以随时放入后续批次样本。

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

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

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1介绍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LAMP)是一种新型的低成本、快速、灵敏、特异性高的新型荧光基因检测方法,主要利用特殊的六聚体反应原理,通过接头序列的环介导多次重复扩增来识别特定病原体,以实现快速检测。

比起传统核酸扩增方法,LAMP扩增效率高,检测时间较短,能很好地达到核酸分离、扩增和检测一体化的目的,可应用于机体内感染物检测、病原体鉴定、功能基因分析等技术领域。

2结构特点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LAMP)由三大部分组成:接头序列,四个必备的基因组成要素,聚合酶。

接头序列由两个定位的外部接头和一个内部循环接头组成。

接头序列的功能是对靶特异性序列进行特异性扩增,是任何LAMP反应的核心。

组成LAMP反应的四个必备要素是引物、DNA合成酶、DNA侧链切除酶和聚合酶,它们有助于靶序列的特异性扩增和发光酶聚集反应过程的检测靶序列的相关事件。

3流程(1)样本预处理:采集原始样本后,用对应的提取技术,如病毒样本提取、抗原抽提、质粒提取等,可以将原始样本中的病原体等分离出来。

(2)LAMP反应: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本质上是一种复合扩增,是一个双螺旋体环接头或其他环接头扩增反应。

从接头序列开始,六聚体引物将两个定位的外部接头以及一个内部循环接头交叉复合,以开始LAMP反应,使接头序列部分引物的复合变温循环扩增基因靶序列。

(3)荧光检测:在LAMP反应进行开始之后,由于聚合酶的促使,芯片中的靶序列会受到特异性扩增,特定病原体会形成多次重复扩增,这样会形成一种荧光信号,通过实时定量PCR仪读取荧光信号,可以定性感染物的存在。

4优点(1)一步扩增:LAMP扩增反应只需在一种反应环境下采用一次反应来实现,反应时间短,也不需要繁琐的步骤,更加有效的利用时间。

(2)高灵敏度:LAMP反应是基于特殊的多次重复扩增技术,这种扩增是一种显著快速的扩增,使其在检测感染样本量最低时依然可以辨认出靶信号。

(3)高特异性:LAMP反应可以进行靶特异性扩增,可以快速鉴定特定病原体,并且在反应体系中很难有其他物质反应,这使得试剂易于操作,可以有效避免其他基因及环境菌对实验的干扰。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及其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及其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及其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核酸扩增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病原微生物检测、基因检测、环境监测等领域。

本文就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病原微生物检测;核酸扩增;特异性;灵敏度一、引言病原微生物是引起人类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传统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包括细菌培养、免疫学检测、荧光定量PCR等,这些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存在操作繁琐、时间长、误差大等缺点。

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操作简便、快速、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一种新兴的核酸扩增技术,具有上述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病原微生物检测、基因检测、环境监测等领域。

本文就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原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是一种在等温条件下进行的核酸扩增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Bst DNA聚合酶(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DNA polymerase)的特殊性质,在等温条件下在DNA模板上进行连续的DNA合成反应,形成具有特异性的DNA扩增产物。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反应体系包括以下三个主要部分:(1)Bst DNA聚合酶:Bst DNA聚合酶是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的关键酶,它具有在等温条件下高效地进行DNA合成的特殊性质,并且在反应过程中可以分解反应体系中的双链DNA和单链DNA,从而释放出反应所需的DNA单链模板。

(2)四个特异性的引物: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需要使用四个特异性的引物(F3、B3、FIP和BIP),它们可以在等温条件下诱导DNA 链的循环扩增,从而形成高度特异性的DNA扩增产物。

rt-lamp 原理

rt-lamp 原理

rt-lamp 原理
RT-LAMP(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是一种用于核酸检测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其原理如下:
1. 逆转录,首先,RNA(或者是一些DNA病毒)被逆转录酶转录成互补的DNA,这一步骤使得RNA也能够被扩增。

2. 环介导,RT-LAMP技术使用4-6个特异性引物来识别目标DNA或RNA序列。

这些引物包括两对外部引物和两对内部引物。

通过逆转录酶和DNA聚合酶的作用,引物将目标序列进行扩增。

3. 等温扩增,RT-LAMP在恒温条件下进行,无需复杂的温度变化步骤。

内部引物的结构使得DNA链能够在等温条件下进行扩增。

总的来说,RT-LAMP技术通过逆转录、环介导和等温扩增的方式,能够在简单的恒温条件下快速扩增核酸样本,从而实现对目标DNA或RNA序列的检测。

这种技术在病毒检测、基因表达分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希望这个回答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环介导等温扩增核酸技术及其应用

环介导等温扩增核酸技术及其应用

环介导等温扩增核酸技术及其应用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 简介环介导等温扩增核酸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核酸扩增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快速、高效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食品安全检测、环境监测等领域。

等温扩增技术实验报告(3篇)

等温扩增技术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等温扩增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学习利用等温扩增技术对特定靶标进行扩增和检测。

3. 了解等温扩增技术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等温扩增技术(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Technology)是一种在恒定温度下进行核酸扩增的技术。

与传统的PCR技术相比,等温扩增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成本低、特异性高等优点。

其原理是利用特定设计的引物和聚合酶在恒定温度下进行核酸扩增,无需热循环,从而实现快速、高效、特异的核酸扩增。

三、实验材料1. 样本:含有靶标基因的DNA样本。

2. 引物:针对靶标基因设计的引物。

3. 聚合酶:等温扩增用聚合酶。

4. 反应体系:缓冲液、dNTPs、引物、聚合酶等。

5. 实验器材:PCR仪、离心机、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等。

四、实验步骤1. 引物设计:根据靶标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确保引物特异性高、Tm值相近。

2. 反应体系配置:按照实验要求,配置反应体系,包括缓冲液、dNTPs、引物、聚合酶等。

3. 反应:将配置好的反应体系加入PCR管中,放入PCR仪进行等温扩增。

反应温度根据所使用的聚合酶和引物进行优化。

4. 扩增产物检测:将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分析,观察扩增结果。

5. 结果分析:根据电泳结果,判断靶标基因是否存在,并进行定量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扩增结果:根据电泳结果,观察到扩增产物条带,说明等温扩增成功。

2. 特异性分析:通过设置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验证扩增结果的特异性。

3. 定量分析:通过比较扩增产物条带的亮度,对靶标基因进行定量分析。

六、实验讨论1. 引物设计:引物设计是等温扩增技术成功的关键。

引物设计时应考虑引物长度、Tm值、GC含量等因素,以确保扩增结果的特异性。

2. 反应体系优化:反应体系中的各种成分比例对扩增结果有较大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应优化反应体系,以提高扩增效率和特异性。

3. 扩增温度优化:不同聚合酶对温度的敏感度不同,因此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根据所使用的聚合酶和引物优化扩增温度。

环介导等温扩增引物设计

环介导等温扩增引物设计

环介导等温扩增引物设计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一种常用的核酸扩增技术,其最大的优势是可以不受限地在恒定温度下进行反应。

为了实现快速、准确、可靠的DNA扩增,合理的引物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就环介导等温扩增引物的设计进行详细介绍:一、引物长度引物长度对扩增效率和特异性有很大影响。

通常建议引物长度在18-24bp之间,太短的引物会导致扩增效率低下,太长的引物则容易出现多个峰或非特异性扩增。

因此,在长度的选择上需要平衡扩增效率和特异性,一般来说,20bp左右的引物是比较适合的选择。

二、引物序列选择引物序列选择需要保证具有较低的自身互补性和互补性。

通常情况下,引物中应避免出现多个重复序列,避免引物间形成二级结构或者嵌套回路,可以通过NCBI的Primer BLAST或DNAMAN等软件进行序列比对,评估引物设计的准确性。

三、环结构设计与PCR引物不同,LAMP引物一般会在5’端和3’端添加的特殊序列(FIP和BIP)和环的序列。

它们是设计LAMP的关键部分,必须确保它们的特异性和互补性。

FIP和BIP序列需要匹配到目标序列上,而F1c和B1c环序列主要用于在反应过程中拉开靶DNA,为DST和DHT提供起始端。

四、引物浓度引物浓度对LAMP反应影响也很大,它的作用是影响LAMP反应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在引物浓度过高时,会出现非特异性扩增和产生大量的非特异性产物;而在引物浓度过低时,则可能影响LAMP反应的灵敏度。

因此,在引物浓度的选择上也需要进行优化。

综上所述,环介导等温扩增引物设计是一项较为关键的技术,涉及到引物长度、序列选择、环结构设计和引物浓度等方面。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样品特点和实验要求来进行引物设计。

同时,还需要结合实验优化引物浓度以及其他实验条件,以获得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扩增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酸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原理及引物设计与实例
1.LAMP引物的设计:
LAMP引物的设计主要是针对靶基因的六个不同的区域,基于靶基因3’ 端的F 3c、F2c和Flc区以及5’ 端的Bl、B2和B3区等6个不同的位点设计4种引物。

FIP(Forward Inner Primer):上游内部引物,由F2区和F1C区域组成,F2区与靶基因3’端的F2c区域互补,F1C区与靶基因5’端的Flc区域序列相同。

F3引物:上游外部引物(Forward Outer Primer),由F3区组成,并与靶基因
的F3c区域互补。

BIP引物:下游内部引物(Backward Inner Primer ),由B1C和B2区域组成,B2区与靶基因3’ 端的B2c区域互补,B1C域与靶基因5’端的Blc区域序列相同。

B3引物:下游外部引物(Backward Outer Primer ),由B3区域组成,和靶基
因的B3c区域互补。

如图所示:
2.扩增原理
60—65℃是双链DNA复性及延伸的中间温度,DNA在65℃左右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因此,DNA在此温度下合成是可能的。

利用4种特异引物依靠一种高活性链置换DNA聚合酶。

使得链置换DNA合成在不停地自我循环。

扩增分两个阶段。

第1阶段为起始阶段,任何一个引物向双链DNA的互补部位进行碱基配对延伸时,另一条链就会解离,变成单链。

上游内部引物FIP的F2序列首先与模板F2c 结合(如图B所示),在链置换型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向前延伸启动链置换合成。

外部引物F3与模板F3c结合并延伸,置换出完整的FIP连接的互补单链(如图C 所示)。

FIP上的F1c与此单链上的Fl为互补结构。

自我碱基配对形成环状结构(如图C所示)。

以此链为模板。

下游引物BIP与B3先后启动类似于FIP和F3的合成,形成哑铃状结构的单链。

迅速以3’末端的Fl区段为起点.以自身为模板,进行DNA合成延伸形成茎环状结构。

该结构是LAMP基因扩增循环的起始结构。

第2阶段是扩增循环阶段。

以茎环状结构为模板,FIP与茎环的F2c区结合。

开始链置换合成,解离出的单链核酸上也会形成环状结构。

迅速以3’末端的B1区段为起点,以自身为模板。

进行DNA合成延伸及链置换.形成长短不一的2条新茎环状结构的DNA,BIP引物上的B2与其杂交。

启动新一轮扩增。

且产物DNA 长度增加一倍。

在反应体系中添加2条环状引物LF和LB,它们也分别与茎环状结
构结合启动链置换合成,周而复始。

扩增的最后产物是具有不同个数茎环结构、不同长度DNA的混合物。

且产物DNA为扩增靶序列的交替反向重复序列。

3 LAMP的特点
LAMP与以往的核酸扩增方法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操作简单,LAMP核酸扩增是在等温条件下进行,对于中小医院只需要水浴锅即可,产物检测用肉眼观察或浊度仪检测沉淀浊度即可判断。

对于RNA的扩增只需要在反应体系中加入逆转录酶就可同步进行(RT.LAMP),不需要特殊的试剂
及仪器。

(2)快速高效,因为不需要预先的双链DNA热变性.避免了温度循环而造成
的时间损失.核酸扩增在l h内均可完成,添加环状引物后时间可以节省1/2,多数情况在20。

30 rain均可检测到扩增产物。

且产物可以扩增至109倍,达0.5 mg/mL.应用专门的浊度仪可以达到实时定量检测。

(3)高特异性,由于是针对靶序列6个区域设计的4种特异性引物。

6个区域中
任何区域与引物不匹配均不能进行核酸扩增。

故其特异性极高。

(4)高灵敏度,对于病毒扩增模板可达几个拷贝,比PCR高出数量级的差异。

缺点:由于LAMP扩增是链置换合成,靶序列长度最好在300 bp以内。

>500 bp则较难扩增。

故不能进行长链DNA的扩增。

由于灵敏度高。

极易受到污染而产
生假阳性结果。

故要特别注意严谨操作,以及在产物的回收鉴定、克隆、单链分离
方面均逊色于传统的PCR方法。

4 引物设计实例
LAMP引物设计的在线网站(http://primerexplorer.jp/e/),只要导入靶基因就能自
动生成成组引物。

以某一微生物的鞭毛基因为例讲解一下LAMP相物设计的过程:首先单击浏览按钮选择靶基因序列文件,靶序列默认的是小于2 2 kbp。

支持三个类型的文件,普通文本格式(仅含序列), FASTA格式和GenBank 格式文件。

第二,从下面三个选项中选择定参数设定(引物设计条件)条件。

基于GC含量的自动判断, 起始的参数是特定的:如果GC含量小于或等于45%.,则选取AT 丰度高的区,如果GC含量高于60%,则选取GC丰度高的区,其它情况是标准设定
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