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音乐《送别》优质教案

合集下载

送别音乐课教案模板范文

送别音乐课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1课时年级:五年级教材:《音乐课程标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送别歌曲的背景和意义,培养对音乐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在音乐活动中相互尊重、相互帮助。

教学重点:1. 学唱歌曲《送别》。

2. 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作者。

教学难点:1. 歌曲节奏的把握。

2. 歌曲情感的传达。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送别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送别是一种怎样的情感体验?2. 学生分享自己的送别经历和感受。

二、歌曲欣赏1. 教师播放歌曲《送别》,让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2. 学生分享对歌曲的感受。

三、歌曲学习1. 教师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作者,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来历。

2.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唱。

3. 教师指导学生注意歌曲的节奏和音准,帮助学生克服难点。

四、歌曲练习1. 学生分组练习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展示练习成果,教师点评。

五、情感体验1.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歌曲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首歌曲传达了怎样的情感?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七、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感受。

2. 学生回家后,尝试演唱歌曲《送别》。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演唱歌曲《送别》。

2. 学生能够表达对歌曲的情感体验。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节奏和情感,帮助学生克服难点。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送别教案音乐小学

送别教案音乐小学

送别教案音乐小学教案标题:送别教案音乐小学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音乐中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合作与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歌曲:《送别》2. 乐器:钢琴、小提琴、鼓等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送别场景,引发学生对送别的情感和思考。

2. 引导学生讨论送别的原因和感受。

歌曲学唱:1. 听音乐:播放《送别》的音乐录音,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和表达。

2. 学唱歌曲: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唱,并注意歌曲中的情感表达。

乐器伴奏:1. 钢琴伴奏:教师演示钢琴伴奏的基本和弦和旋律,学生可以尝试跟随弹奏。

2. 小提琴伴奏:教师演示小提琴伴奏的基本节奏和旋律,学生可以尝试跟随演奏。

3. 鼓伴奏:教师演示鼓的基本节奏和鼓点,学生可以尝试跟随敲击。

音乐创作:1. 学生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送别的场景,根据歌曲的情感和表达,创作一个小段音乐表演。

2.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音乐表演,其他学生可以进行欣赏和评价。

总结反思:1. 学生分享:学生分享他们在音乐创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2.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表演和创作进行点评,鼓励他们的努力和创造力。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程度。

2. 学生对歌曲和乐器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编写自己的送别歌曲,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2. 学生可以学习更多乐器的演奏技巧,丰富自己的音乐表达方式。

教学资源:1. 《送别》的音乐录音。

2. 钢琴、小提琴、鼓等乐器。

3. 送别场景的图片或视频。

希望以上的教案建议和指导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有需要,欢迎进一步讨论。

音乐歌曲《送别》教案模板(共5篇)

音乐歌曲《送别》教案模板(共5篇)

音乐歌曲《送别》教案模板(共5篇)第1篇:歌曲《送别》教案五年级音乐下册《送别》教案教学目标:1、会唱歌曲《送别》2、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3、初步认识影视歌曲、学堂乐歌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理解歌曲情感意境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唱出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2、二、导入1、欣赏歌曲。

师:同学们,今天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并且请大家来猜猜它的歌名?播放歌曲《童年》。

2、简介歌曲这首歌曲是罗大佑的《童年》,是一首校园歌曲。

校园歌曲是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或感受的创作。

3、那么在上世纪我们的前辈在学校唱什么呢?学堂乐歌。

今天我们就来演唱一首学堂乐歌。

它是一部老电影《城南旧事》的插曲--《送别》三、了解歌曲1、认识作者:李叔同(1880-1942)又名弘一法师。

浙江平湖人,中国著名音乐家、戏剧活动家。

1880年9月生于天津, 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1942年10月逝世于福建泉州开元寺。

李叔同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

主要音乐代表作品有《送别》、《西湖》等。

2、歌曲介绍:1 发声练习节奏练习 1945年,在杭州第一师范人教的李叔同,写了这首著名的《送别》。

它属于李叔同早年的创作的“学堂乐歌”,所谓“学堂乐歌”是指清末明初一批有抱负的知识分子,鼓吹音乐对思想启蒙的重大作用,积极倡导在学校中开设音乐课,同时,一些在日本留学的青年学子,借当时流行于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上新词,编成新的歌曲。

此外“学堂乐歌”还常常采用中国国典诗词来填写新的歌词。

李叔同的《送别》就具有这些鲜明的“学堂乐歌”的特点,一是,古典诗词体填写歌词,二是,选用美国流行曲调作谱。

不了解这些背景,难免会对《送别》不同于现代歌曲的某些特点感到困惑和不解。

3、听音范唱播放《送别》师:我们在听到时候看看这首歌曲是几拍子,速度是,力度以及调号?生:回答。

师:概括,四四拍、中速稍慢、中弱、C大调、再次听《送别》师:一起来听听这首歌曲,注意歌曲的特点和情绪师:谁来说说歌曲的特点和情绪?师:说的很正确,这首歌曲特点,旋律平缓悠长,凄美柔婉,节奏也比较简单,表达李叔同对“金兰之交”友人分别时的离愁别绪,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思想感情。

送别 音乐课教案

送别 音乐课教案

送别音乐课教案教案标题:送别音乐课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音乐作品《送别》,使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通过演唱和合奏等形式,表达对离别的情感。

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送别》的欣赏和分析。

2. 歌曲演唱和合奏的基本技巧。

3. 对离别情感的表达和传达。

教学步骤:引入:1. 制造氛围:播放一段中国传统音乐,让学生感受中国音乐的独特韵味。

2.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离别的情感,以及音乐如何表达这种情感。

欣赏与分析:1. 播放音乐作品《送别》:让学生仔细聆听,感受其中的情感表达。

2. 分析音乐元素: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节奏、旋律、音色等元素,了解其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演唱与合奏:1. 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分发歌曲歌词,并教授歌曲的旋律。

2. 合唱练习:分成小组,进行歌曲的合唱练习,注重和声和合唱技巧的培养。

3. 乐器伴奏: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乐器,进行合奏伴奏,加强音乐的层次感和表现力。

情感表达与分享:1. 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对离别情感的理解和个人经历。

2. 表演展示:学生可以自愿进行表演,通过歌唱、舞蹈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离别的情感。

总结与反思:1. 总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活动,强调音乐对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2. 反思: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体会和收获进行反思,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教学资源:1. 音乐作品《送别》的音频或视频。

2. 歌曲《送别》的歌词和乐谱。

3. 乐器(根据学生的选择和学校的资源)。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歌曲演唱和合奏的表现等。

2. 学生的反馈和理解:通过学生的分享和反思,了解他们对离别情感和音乐表达的理解程度。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中国传统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2. 学生可以尝试创作自己的离别音乐作品,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考。

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环节有足够的时间,让他们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送别》音乐教案及反思

《送别》音乐教案及反思

《送别》音乐教案及反思《<送别>音乐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自然、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送别》,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达。

2、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及词曲作者,培养学生对音乐文化的认知。

3、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如合唱、节奏拍打等,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准确演唱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把握歌曲的情感。

(2)理解歌曲所表达的离别之情,并用歌声传达出来。

2、教学难点(1)歌曲中长音的保持和气息的控制。

(2)合唱部分的和谐统一。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欣赏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关于离别的视频片段,如毕业时的场景或朋友分别的画面,引导学生进入离别的情境。

(2)提问学生对于离别的感受,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体会。

2、歌曲介绍(1)向学生介绍歌曲《送别》的创作背景,讲述作者李叔同的生平故事,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

(2)播放歌曲原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学唱歌曲(1)带领学生朗读歌词,体会歌词所表达的情感。

(2)逐句教唱歌曲旋律,注意纠正学生的音准和节奏问题。

(3)让学生跟随钢琴伴奏完整演唱歌曲,强调声音的自然和连贯。

4、歌曲处理(1)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感变化,如开头的舒缓、中间的深情以及结尾的不舍。

(2)指导学生在演唱时通过音量、速度和语气的变化来表现歌曲的情感。

(3)针对歌曲中的长音,进行气息控制的训练,让学生能够保持稳定的声音。

5、合唱练习(1)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分别练习自己的声部旋律。

(2)进行两个声部的合唱练习,强调声部之间的和谐统一,注意倾听对方的声音。

6、音乐拓展(1)让学生欣赏不同版本的《送别》,如乐器演奏版、合唱版等,感受不同表现形式的魅力。

(2)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歌曲,如舞蹈、诗歌朗诵等。

7、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好。

音乐教学案例《送别》教案

音乐教学案例《送别》教案

音乐教学案例《送别》教案一、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送别》,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离别情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集体唱、分组唱、合唱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

3. 知识与技能:学会歌曲《送别》,理解歌曲的背景和意义,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

二、教学重点1. 学会歌曲《送别》的旋律和歌词。

2. 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和音高。

三、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高和节奏的把握。

2. 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钢琴或其他伴奏乐器。

3. 歌词和乐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歌曲《送别》的背景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2. 教唱: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演唱技巧。

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3.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演唱心得和技巧。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个别辅导和建议。

4. 合奏:学生集体演唱歌曲,加入伴奏乐器。

教师指挥,调整音量和节奏,使整体演唱更加和谐。

5. 情感表达: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的离别情感,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如演唱时的表情、肢体动作等。

6. 总结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和反馈,强调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

7. 扩展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创作,如编写类似的离别歌曲或创作相关的绘画、舞蹈等艺术作品,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学习:选取其他版本的《送别》进行对比学习,分析不同版本的特点和风格,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 音乐文化:介绍《送别》所属的文化背景,如民间传说、历史事件等,让学生了解音乐与文化的密切关系。

七、课堂互动1.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歌曲《送别》中的情感表达,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 问答: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歌曲中的离别主题,探讨离别在人们生活中的意义。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演唱和创作进行自我评价,反思优点和不足。

《送别》音乐教案(3篇)

《送别》音乐教案(3篇)

第1篇课时:1课时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送别》这首歌曲的背景和创作意义。

2.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通过演唱《送别》,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师长的情感。

教学内容:1. 《送别》歌曲的背景介绍2. 歌曲旋律和歌词学习3. 歌曲演唱技巧指导4. 歌曲情感表达与审美体验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送别》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2. 引导学生讨论: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为什么?二、歌曲背景介绍1. 教师讲解《送别》的创作背景,包括歌曲的作者、创作时间、创作动机等。

2. 让学生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如离别、思念、感激等。

三、歌曲旋律和歌词学习1. 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

2. 学生跟唱,教师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节奏。

四、歌曲演唱技巧指导1. 教师讲解歌曲的演唱技巧,如呼吸、发音、咬字等。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歌曲情感表达与审美体验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感表达,如通过歌曲中的哪些词句和旋律体现?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师点评。

六、课堂实践1. 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2. 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小组表演,如加入舞蹈、朗诵等形式。

七、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背景、情感和演唱技巧。

2. 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3. 拓展:让学生课后查找更多关于《送别》的创作背景和演唱技巧,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送别》歌曲的背景和情感有较好的了解。

2. 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歌曲,掌握演唱技巧。

3. 学生在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音乐表现力。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歌曲《送别》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了歌曲的背景和情感,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表现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送别,小学音乐教案[5篇范例]

送别,小学音乐教案[5篇范例]

送别,小学音乐教案[5篇范例]第一篇:送别,小学音乐教案篇一:音乐送别教案《送别》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送别》。

二、教学目的:知识:通过相关图片(或电影录像)及音乐的欣赏,学习演唱歌曲《送别》情感: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开阔学生的视野,体验多种音乐表现同一主题的乐趣能力:并尝试用电子琴的丰富音色来表现,引导、培养和激发学生对音乐之美的欣赏能力和感悟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对乐曲意境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四、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歌曲曲谱等五、教学过程:1、练声曲:| 3 4 | 5 —|5 4 | 3 2 | 1 —咪吗咪2、学唱歌曲《送别》(1).教师:同学们,让我们听一听下面这首歌曲,听完后说说它的歌名?生:《送别》)师:你知道吗?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送别》是出自一部老电影——《城南旧事》(2)、介绍曲作者李叔同一生迄今留存的乐歌作品70余首。

编作的乐歌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大多为借景抒情之作,填配的文辞依永秀丽,声辙抑扬顿挫有致,意境深远而富于韵味。

加上他具有较为全面的中西音乐文化修养,选用的多为欧美各国的通俗名曲,曲调优美动人,清新流畅,词曲的结合贴切顺达,相得益彰,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因此,他的乐歌作品广为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喜爱,像《送别》、《忆儿时》、《梦》、《西湖》等,特别是《送别》,先后被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成功地选作插曲或主题歌,已成为了一个历史时期中国青年学生或知识分子思想感情的象征。

由他自己写的词谱曲的《春游》,则是我国目前可见的最早的一首合唱歌曲。

(3)、欣赏《送别》(4)、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歌谱吧。

请问,这首歌曲是几几拍的?(生答:4/4拍)(5)、学生跟琴视唱全谱教师提出注意点:二分音符,全音符,及附点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时值把握(6)、请同学们学唱这首歌。

(7)、请同学们讨论歌曲的结构特点。

(8)、师总结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

送别音乐教案范文汇总三篇

送别音乐教案范文汇总三篇

送别音乐教案范文汇总三篇【篇一】送别音乐教案教学内容:《送别》教学目标:1、能准确的演唱歌曲,明确音乐要素在歌曲中发挥的作用,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音乐情绪。

2、学习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提高学生歌唱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3、感受歌唱艺术的无穷魅力,提高学生主动聆听、表达音乐的积极性,树立学生自信心。

教学重点1、用良好的发声状态有感情的演唱歌曲2、理解、感受音乐要素在表现歌曲情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理解、感受音乐要素在表现歌曲情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教学过程课前播放歌曲《送别》,学生在《送别》的旋律中走进课堂。

一、导入——小组交流,展示自学成果在上一节课粗略学习《送别》旋律之后,分组交流课后作业1、歌曲的作者2、关于学堂乐歌3、歌曲的创作背景4、歌曲曾出现在哪些影视作品中,表达的怎样的情绪?学生搜集的相关信息将在微信朋友圈进行共享,以便学生课后继续了解掌握。

二、新授——良好的发声状态与细腻的歌曲处理1.气息与发声练习(1)呼吸练习(2)3 2︱1 — O ———(3)音阶练习,注意气息和咬字(4)复习歌曲旋律,划分乐句2.音乐要素与歌曲处理(1)复习提问:音乐的表现手段(音乐要素)有哪些?音高(音的高低)、音值(音的长短)、音量(音的.强弱)、音色(2)分四个小组,每组一个乐句,分析如何利用音乐要素更好的表现歌曲?并分组展示。

(3)集体有感情的演唱。

三、歌唱情感的激发(1)聆听歌曲,观看《城南旧事》视频(2)展示同学们上交的反应歌曲情绪的图片,并进行交流。

(3)用同学们的图片制作成伴奏视频,集体演唱。

四、课后拓展为第三乐句添加一个声部,由小组长带领,课后分组练习。

【篇二】送别音乐教案【学习目标】1. 简单了解作者及相关元曲、元杂剧。

2. 品味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3. 揣摩富于文采的戏曲语言。

【学习重点】1、体味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1、品味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方法指导】诵读法点评法【知识链接】1、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

音乐教学案例《送别》教案

音乐教学案例《送别》教案

音乐教学案例《送别》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送别》这首歌曲的情感内涵和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通过学习《送别》,培养学生对友情、离别等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背景:《送别》是一首描绘友情离别场景的歌曲,歌词深情动人,旋律优美动人。

2. 歌曲结构:介绍《送别》的曲式结构,包括前奏、主歌、副歌、桥段等部分。

3. 音乐特点:分析《送别》的旋律线条、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送别》的曲谱,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表现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歌曲背景、结构、音乐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进行指导。

4.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歌曲的情感内涵和音乐特点,分享自己的感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歌曲《送别》的背景,引发学生对友情、离别等主题的思考。

2. 讲解:教师讲解歌曲的结构、音乐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3. 示范: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进行指导。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歌曲的情感内涵和音乐特点,分享自己的感悟。

6.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演唱和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课程内容。

7.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演唱《送别》,并思考友情、离别等主题。

六、教学延伸1. 对比欣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版本的《送别》,如民谣、摇滚等风格,感受不同风格下的歌曲情感表达。

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以《送别》为灵感,创作自己的歌曲,表达自己对友情、离别的感悟。

3. 演出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小型音乐会,让学生登台演唱《送别》或其他自己创作的歌曲,展示自己的才华。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如演唱、讨论等。

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七篇

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七篇

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七篇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篇一学情分析:本班学生来自音乐素养较高的部分四年级学生和音乐素养很高的部分三年级学生,因此,教师可以对学生明确提出较高的音乐学习目标,可以挖掘拓展的深度,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

教学内容:歌曲《送别》教学目标:1.了解学堂乐歌的相关知识,知道词作者李叔同的生平简历与曲调的由来。

2.深刻体会歌曲内涵,并能悠长的气息、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3.通过知识的延伸及拓展,激发学生的表现力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1.深刻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对本课知识延伸和技能拓展的准确把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唱出歌曲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安定情绪,师生问好。

二.导入1.欣赏歌曲《童年》,它演唱了什么内容?像这类歌曲叫什么?像这种广受学生喜爱,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或感受的歌曲,我们称它为“校园歌曲”。

2.那你知道100多年前,我们的前辈在学校唱什么歌吗?三.介绍“学堂乐歌”1901年(清朝末年,民国初期)起,中国开始开办学校,那时称做“学堂”,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叫做“乐歌”课,音乐课上唱的歌称为“学堂乐歌”,也就是类似当今的校园歌曲。

学堂乐歌的曲调大都是来自日本以及欧洲、美国,由中国人以中文重新填词。

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外国的曲子,填上中国的词(选曲填词)学堂乐歌充满着对传统势力的反抗精神和饱含的爱国主义激情,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启蒙,开创了中国近代音乐创作的先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堂乐歌的代表作《送别》。

四.歌曲教学1.初听录音,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内容。

2.出示歌词,介绍词作者李叔同。

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是由学堂乐歌的先驱者李叔同填词创作的。

李叔同又名弘一法师,中国音乐家、戏剧活动家,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除音乐戏剧外,绘画、书法、诗词均所擅长,是个名副其的音乐天才。

3.填词演唱,注意气息连贯,声音优美,位置统一。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送别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送别人教版
在实践活动中,分组讨论和合唱实践使学生们积极参与,各抒己见。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合唱中能迅速掌握协调配合的技巧,而部分学生在这方面还存在一定难度。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需要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突破难点。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音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热烈讨论。我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从成果分享来看,学生们对音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
然而,我也意识到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对于教学难点的解析,我需要进一步简化语言,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其次,在实践活动组织方面,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此外,在课堂总结环节,我可以邀请学生谈谈他们的学习收获和感受,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
二、核心素养目标
《送别》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旋律、节奏、音色等音乐要素,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2.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让学生在欣赏和演唱过程中,体验我国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3.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通过合唱实践,提高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配合能力和音乐表现力;4.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鼓励学生在学唱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和改编,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些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的要求相符,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表达歌曲情感方面,教师可通过情景创设、角色扮演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并在演唱中予以表现。
-对于合唱中的难点,教师要进行声部划分、音色调整等指导,帮助学生实现协调与平衡。
-在音乐创造力方面,教师可鼓励学生尝试对歌曲进行简单的改编或创作,如改变节奏、旋律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流程

《送别》音乐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送别》音乐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送别》音乐教案引言: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情感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教案以经典音乐曲目《送别》为素材,通过声音的表达和情绪的传递,引导学生借助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了解《送别》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含义。

2.掌握音乐术语及其在音乐欣赏中的应用。

3.通过学习和演奏《送别》,培养学生的音乐才能和合作精神。

4.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学习和理解《送别》的艺术性和情感表达。

2.合理运用音乐术语,描述音乐中的元素和技巧。

3.合作演奏《送别》,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音乐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录音机或播放器。

2.教具:音乐乐谱《送别》。

3.学生提前准备好的乐器。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送别》的录音,让学生感受这首音乐作品的情感和特点。

引导学生描述他们听到的声音和感受到的情感。

2.了解《送别》(10分钟):介绍《送别》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意义。

讲解作曲家、音乐风格和时代背景等信息。

引导学生思考作曲家创作这首音乐作品的意图。

3.学习音乐术语(15分钟):介绍并讲解一些常用的音乐术语,如节奏、旋律、和声等,以及它们在《送别》中的运用。

通过听示范音乐和学习乐谱,让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音乐术语。

4.学习乐谱(20分钟):将《送别》的乐谱分发给学生,指导他们逐节学习和演奏。

重点指导学生理解乐谱中的音符、节拍和节奏的变化。

5.合作演奏(2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演奏《送别》。

鼓励他们相互合作,协调乐器的使用和演奏的节奏。

教师可以在一旁给予指导和鼓励。

6.情感表达(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送别》所传递的情感和意义。

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这首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是通过绘画、写作或口头表达等形式。

7.总结(5分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体会。

回顾学生在演奏和表达中的表现,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送别》音乐课教案(3篇)

《送别》音乐课教案(3篇)

第1篇课时:1课时年级:小学五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送别》,了解歌曲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2. 培养学生对歌曲旋律的感知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演唱歌曲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重点:1. 歌曲旋律的感知与演唱。

2. 歌词的理解与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 歌曲旋律的准确演唱。

2. 歌词情感的表达。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歌曲《送别》音频、歌词、背景资料等)。

2. 歌曲伴奏带。

3. 学生用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歌曲《送别》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歌曲传达了怎样的情感?二、歌曲背景介绍1.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送别》的创作背景和歌词含义。

2. 提问:为什么这首歌叫《送别》?歌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三、歌曲旋律学习1. 教师带领学生跟唱歌曲旋律,注意节奏和音准。

2. 分小组练习,每组选取一位学生担任领唱,其余学生跟唱。

3. 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纠正音准和节奏。

四、歌词学习1.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含义,感受歌词中的情感。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歌词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强调歌词中的情感表达。

五、歌曲演唱1. 教师播放伴奏带,让学生跟随伴奏演唱歌曲。

2. 学生分组进行演唱,每组演唱完毕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 邀请部分学生上台进行独唱展示。

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送别》的旋律、歌词和情感表达。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听、多唱,提高音乐素养。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分享学习歌曲《送别》的感受。

2. 要求学生在课后练习演唱歌曲,并尝试用不同的情感表达歌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送别》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了歌曲的背景和创作意图,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演唱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关于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12篇)

关于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12篇)

关于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12篇)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由于影视音乐与影视剧情亲密关联,因此,与其他类型的音乐相比,影视音乐更易于理解。

影视音乐在传播渠道上也比其他仅通过现场演出或录音的音乐更为顺畅,随着相关电影或音乐剧的播放,影视音乐会很快得到传播。

本单元力图让学生对影视音乐及其不同类别有一个初步的熟悉和了解,并使学生能够结合所熟识的电影及电视剧,能够自主分析其中音乐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学问目标: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分类,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演唱歌曲《送别》。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唱和对唱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情感目标: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分类,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正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送别。

难点切分音,长音的演唱及休止符的停顿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1、课前播放《喜羊羊与灰太儿狼》【设计意图】调动心情,创设一个宽松融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开心、兴奋地开头音乐课。

2、师生问好(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爱看电视、电影吗?那谁知道刚刚听到的是哪部动画片的音乐?请告知教师,有哪些影视剧的音乐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呢?(指生答复,并请学生唱唱他们所熟识的影视歌曲)(2)倾听影视歌曲片段片头曲《黑猫警长》:黑猫警长主题歌《上海滩》:上海滩背景音乐《还珠格格》:有一个姑娘插曲《浪漫满屋》:ithink 情节音乐《微笑百事达》:北极星的眼泪片尾曲《神话》:漂亮的神话(3)音乐常识:归纳影视音乐的分类(主题歌、片头曲、插曲、情节音乐、背景音乐、片尾曲等。

)同学们真棒!那么请大家依据音乐在影视剧中消失的不同位置,想一想影视音乐有哪些不同类型?我们今日要学的歌曲是一部电影中的插曲。

【设计意图】以流行影视歌曲引情激趣,将学生生活中已有的音乐感受带进课堂,既拉进了师生距离,表达了教学活动与生活相结合的课改新理念,又提醒本节课的主题。

小学音乐《送别》教案模板

小学音乐《送别》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送别》这首歌曲的背景和作者;2.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现力;3.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教学重点:1. 学习歌曲《送别》的旋律和歌词;2. 通过演唱、演奏等形式,表现歌曲的情感。

教学难点:1. 歌曲旋律较为复杂,需要学生认真听讲、反复练习;2. 歌曲情感较为深沉,需要学生理解歌词含义,把握歌曲情感。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括歌曲《送别》的歌词、旋律、作者介绍等;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3. 纸、笔,用于学生记录歌词和旋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送别》的背景和作者;2. 引导学生思考: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二、歌曲学习1. 教师播放歌曲《送别》,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2. 学生跟唱歌曲,教师纠正学生的音准和节奏;3. 学生分组练习歌曲,教师巡回指导;4. 学生汇报练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歌曲表演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表演形式(如:合唱、器乐演奏、舞蹈等);2. 学生分组排练,教师巡回指导;3. 学生展示表演,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送别》的旋律和情感;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作品背后的情感;3. 拓展:让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送别》的资料,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歌曲《送别》,让学生了解了歌曲的背景和作者,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力。

在歌曲学习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同时,通过分组表演的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2.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3. 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教学案例《送别》教案

音乐教学案例《送别》教案

音乐教学案例《送别》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送别》这首歌曲的背景及意义;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能够理解并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3. 教授学生基本的乐理知识,如旋律、节奏等。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聆听、演唱、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歌曲;2. 运用小组讨论、即兴创作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2. 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形式;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升集体荣誉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歌曲背景及意义介绍《送别》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使学生了解这首歌曲背后的故事。

2.2 歌曲结构及旋律分析分析《送别》这首歌曲的结构、旋律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2.3 歌词解析对《送别》的歌词进行详细解析,使学生能够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情感。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送别的场景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送别的场景和情感,让学生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

3.3 歌曲聆听让学生聆听《送别》这首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4 歌曲演唱教授学生演唱《送别》,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旋律和节奏。

3.5 即兴创作让学生根据《送别》的旋律,即兴创作歌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演唱和创作,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

5.2 教学音频准备《送别》这首歌曲的音频文件,用于课堂聆听和演唱。

5.3 乐理教材准备乐理教材,用于教授学生基本的乐理知识。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堂练习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6.2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首关于送别的歌曲创作。

送别音乐课教案模板范文

送别音乐课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1课时年级:五年级教材:《音乐课程标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送别》的背景和创作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通过演唱、演奏等形式,让学生学会表达情感。

教学重点:1. 了解音乐作品《送别》的背景和创作特点。

2. 学会演唱《送别》。

教学难点:1. 理解音乐作品《送别》的内涵。

2. 演唱时注意音准、节奏。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送别》的旋律,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这首歌曲。

2. 提问:这首歌曲的旋律是怎样的?歌曲的节奏如何?二、新授1. 介绍音乐作品《送别》的背景和创作特点。

2. 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等元素,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内涵。

3. 教学歌曲演唱,注意音准、节奏。

三、练习1. 学生分组,练习演唱《送别》。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唱错误。

四、展示1. 各小组进行演唱展示,其他学生认真聆听。

2. 教师点评,鼓励学生的表现。

五、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音乐作品《送别》的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出来?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音乐作品《送别》的背景和创作特点的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在演唱《送别》时的音准、节奏表现。

3. 评价学生在展示环节的表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音乐作品《送别》,让学生了解了这首歌曲的背景和创作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课上得到锻炼和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音乐《送别》优质教案
教学内容:
1、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知识
2、认识词作者李叔同
3、学唱学堂乐歌《送别》
情感目标:
通过学唱《送别》让学生声情并茂的演唱《送别》
知识目标:
1、了解学堂乐歌
2、了解词作者李叔同
教学重点:
1、了解李叔同
2、学会并且能够背唱《送别》
教学难点:
1、歌曲音准节奏的准确把握
2、能够再演唱歌曲的同时,体会恋故伤别的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1、学生聆听器乐曲《送别》,说出乐曲的主要伴奏乐器是什么?(古筝)乐曲迷漫着怎样的色彩?(抒情、忧伤)
2、听着音乐朗诵小诗(《送别》的歌词配器乐曲《送别》),说说诗词内容与音乐表达的情感是否相一致。

3、如此动听的音乐和优美的诗词完美融合在一起的话,又会是怎样的意境呢?(《送别》影像)(歌曲深情,有种淡淡的哀愁)
二、新歌教学:
1、学唱《送别》(出示歌谱)
(1)初听歌曲,你可以用“lu”跟着歌曲哼唱歌曲旋律,并找出歌曲换气的地方(2)按正确的换气再次哼唱旋律,并要求声音连贯统一
(3)让我们保持这个状态,并用高位置的声音,送去我们对李叔同的怀念与仰慕之情。

一起高位置有表情的朗读歌词,体会歌曲意境。

(4)尝试自己学唱,找出你唱得最美的一句。

2、教师纠正不足,学生练唱。

3、全班齐唱,唱后师生评价:是否连贯深情
4、用柔美的歌声演唱全曲。

5、歌曲处理,歌曲表达了一种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最后一句应唱得渐慢渐弱。

6、学生跟琴再唱。

7、播放音乐,在老师的指挥下演唱歌曲。

8、同学们,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获得国际金鹰大奖的《城南旧事》,就是用这首《送别》作为主题歌的,它使《城南旧事》影片增添了无限的诗情画意。

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吧……(《城南旧事》影像)
三、课外拓展:
1、简介“学堂乐歌”
师:从画面中人们的衣着来看,它反映的是我们中国的哪个年代,你知道吗?(清朝末年,民国初期)那个年代,把学校称做“学堂”,把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叫做“乐歌”科。

歌曲《送别》就是创作于那个年代的学堂乐歌,也就是类似当今的校园歌曲。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的作者李叔同。

2、简介作者李叔同及其作品风格。

李叔同,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艺术大师。

他7岁就有日诵五百、过目不忘的本领,在音乐、书法、绘画和戏剧方面成就非凡,颇有造诣。

对于李叔同的歌曲,有学者将其大致分为三类,即:爱国歌曲,如《祖国歌》《我的国》等;抒情歌曲,如《春游》《送别》《早秋》等;哲理歌曲,如《落花》《晚钟》等。

3、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学期我们也学过一首李叔同的“学堂乐歌”呵,让我们一起来比较吟唱吧!(《春游》影像)
4、师:《春游》也是李叔同抒情类作品中的一首名曲,它也是一首学堂乐歌,咱们从歌曲的速度、情绪来欣赏比较一下,它与《送别》的风格有何异同?
5、师:李叔同创作的歌曲脍炙人口、荡人心魄,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充满了豪言壮语与爱国激情的《祖国歌》,《祖国歌》又名夕歌,是他编写的学堂乐歌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立志爱国的最好体现。

(《祖国歌》(夕歌)影像)
四、小结:
师:同学们,诗的意境是让人沉醉的,而谱曲后的诗更是意味深长,久久萦绕心头。

你不妨也试一试,用《送别》的曲调,填上一段你喜爱的诗词,唱给大家听,或许它也会成为一首校园歌曲呵。

最后让我们在《送别》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