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资管理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和体育骨干教师赴
2024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计划例文(七篇)

2024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计划例文一、指导思想我们坚定不移地树立以教师为核心的发展理念,紧密围绕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坚持“全员参与,骨干引领”的工作方针。
以“师德教育”为基石,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通过“远程”网络培训与“校本培训”的有机结合,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质量及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二、工作任务1. 全员教师培训:强化师德教育,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深化“学科培训”,确保每位教师都能紧跟学科发展前沿。
积极参与进修学校组织的各学科期初培训。
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远程全员培训。
响应长春教育局号召,举办读书竞赛活动,活动自____年____月____日启动,至____月下旬结束。
活动围绕“青年教师与书籍的深厚情谊,从书中汲取精神力量,促进专业发展,共享知识与实践成果”的主题展开,内容需兼具深度、情感与生活气息,具有启发性与可借鉴性。
2. 骨干教师培训:深入实施“长春市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与培训课程建设行动计划”,积极参与骨干教师优秀培训课程评比,丰富学科培训体系。
组织骨干教师参加____年度的各项网络培训。
开展优秀课评比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3. 校本培训:严格按照要求执行校本培训计划,确保培训工作的有效实施。
4. 培训管理:遵循长春市教育局的指导,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缩小城乡教师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严格管理《继续教育证书》的登记、验证及考核工作。
继续实施继续教育学分登记考核制度,年末联合人事局对全体教师的继续教育学分进行考核登记。
未来,继续教育学分将与教师的聘任、资格认证、职称评定、年度考核、绩效工资及评优评先等紧密挂钩。
三、培训方式1. 辅导模式:采用在线自主学习与专家辅导答疑相结合的方式。
在辅导教师的组织下,学员进行在线学习交流,并参与主题讨论。
专家针对学员普遍关注的问题,通过网络或视频进行集中辅导答疑。
2. 时间安排:每周一和每周三的第七八节课为固定培训时间,地点设在电子备课室。
广西师范大学骨干教师出国(境)进修管理办法

广西师范大学骨干教师出国(境)进修管理办法师政人事〔2016〕48号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学校决定每年选拔一定数量在教学、科研等第一线工作的优秀骨干教师赴国(境)外进修学习。
为做好相关管理工作,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进修目的通过选派骨干教师赴国(境)外进修学习,促进我校与世界各国高校或科研机构间的合作与交流,扩大教师的知识视野,使其充分了解国际最新科技前沿,增强自身创新能力,促进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升。
二、进修原则(一)按需派遣。
根据学校学科发展、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新开课程建设以及双语教学等需要,向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及新学科倾斜,确定选派方向,制定研修计划。
(二)择优选拔。
派出教师应当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有优秀表现,并能够熟练运用外语对外交流和从事科学研究。
(三)学用一致。
教师出国(境)进修应当有明确的针对性,专业必须与其现从事专业一致,注重实效。
三、进修类型出国进修人员根据资助渠道不同,分以下三种类型:(一)国家留学基金、广西高校优秀教师出国留学等项目。
此类项目的进修类别及申请流程按照国家留学基金委和自治区教育厅相关文件执行。
(二)学校骨干教师出国(境)进修资助项目。
此类项目的进修类别主要包括:访问学者、课程进修及攻读博士学位。
申请学校骨干教师出国(境)进修资助项目,申请人应根据学校学科建设需要,选择个人的进修类别和对口专业,到国(境)外知名大学进修,进修的高校一般应当达到世界排名前500名(按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标准),体艺类专业进修学校可适当放宽要求。
(三)自费公派出国(境)进修项目。
申请人可以根据学科建设和个人发展需要选择对口专业,申请以自筹经费的方式赴国(境)外知名大学进修,进修申请须经由所在单位和学校批准,被学校纳入师资培训计划,进修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年。
四、进修时间、培养目标及要求(一)访问学者访问学者进修时间一般为1年。
培养目标旨在通过到国(境)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访学,使教师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提高运用外语进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高校人事处工作总结5篇

高校人事处工作总结5篇篇1一、引言在过去的一年中,高校人事处以提升学校师资力量和优化人事管理为核心,全面落实各项人事工作任务。
通过不断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报告将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主要工作内容及成效1. 师资队伍建设(1)教师招聘与引进:本年度,人事处共组织了XX场教师招聘活动,引进了一批高层次、高学历的优秀人才,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2)教师培训与交流:组织了XX场教师培训活动,内容包括教学技能提升、学科前沿知识学习等,有效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同时,积极推动教师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拓展了教师的学术视野。
2. 人事管理优化(1)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对现有的人事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和修订,制定了一系列新的管理办法,为人事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2)提升人事管理信息化水平:推进了人事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实现了教师信息管理、招聘管理、培训管理等功能,提高了人事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3. 服务师生,优化体验(1)提升服务水平:通过加强服务意识和能力培训,使人事处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师生提供了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
(2)创新服务方式:推出了一系列便民措施,如网上预约、上门服务、绿色通道等,为师生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部分学科教师年龄结构老化,缺乏学科带头人;部分学科教师数量不足,影响正常教学和科研秩序。
2. 人事管理创新不足:在人事管理方面,缺乏创新意识和手段,未能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3. 服务师生意识有待加强:个别工作人员在服务师生过程中,还存在态度冷淡、效率低下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服务意识和能力培训。
四、改进措施及建议1.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强学科带头人培养和引进,完善教师考核和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
关于学校师资管理的实施细则

关于学校师资管理的实施细则一、总则为了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二、师资招聘1、制定招聘计划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和教学需求,每年制定师资招聘计划。
招聘计划应包括招聘岗位、人数、专业要求、学历要求等。
2、招聘信息发布通过多种渠道发布招聘信息,如学校网站、招聘网站、人才市场、高校招聘会等。
招聘信息应准确、详细,包括学校简介、招聘岗位、职责、待遇、应聘条件等。
3、应聘材料审核对应聘者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包括个人简历、学历证书、教师资格证书、教学成果等。
审核通过者进入面试环节。
4、面试与试讲组织面试和试讲,面试主要考察应聘者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沟通能力等。
试讲要求应聘者根据指定的教学内容进行现场授课,评估其教学方法和效果。
5、录用与签约根据面试和试讲结果,确定录用人员,并签订劳动合同。
录用人员应在规定时间内报到入职。
三、师资培训1、入职培训新入职教师必须参加入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学校规章制度、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师德师风等。
入职培训时间不少于一周。
2、岗位培训根据教师的岗位需求和专业发展,定期组织岗位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课程改革、教育技术应用、教学评价等。
3、骨干教师培训选拔优秀教师参加骨干教师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理论、学科前沿知识、教育科研方法等。
培训方式包括外出学习、专家讲座、学术交流等。
4、培训考核对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考核不合格者需重新参加培训。
四、师资考核1、教学考核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定期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态度、学生评价等。
2、师德考核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对教师的师德表现进行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
3、科研考核鼓励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对教师的科研成果进行考核。
高校人师资科工作制度

高校师资科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规范师资科工作,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科研水平,根据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高校师资科工作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注重师资队伍的选拔、培养、使用和管理,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第三条高校师资科工作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政策法规,确保师资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二、师资队伍选拔第四条高校应制定师资队伍选拔标准,主要包括学术水平、教学能力、科研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
第五条高校应通过招聘、引进、选拔等方式,吸引和培养优秀师资。
招聘应遵循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法规,严格执行招聘程序。
第六条高校应对拟招聘人员进行全面审查,包括资格审查、学术水平评价、教学能力评价等,确保引进师资的质量。
三、师资队伍培养第七条高校应制定师资队伍培养计划,包括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学科带头人培养、高层次人才引进等。
第八条高校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培训内容包括教学方法、科研技巧、学术道德等。
第九条高校应鼓励师资队伍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提高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四、师资队伍使用第十条高校应合理配置师资资源,确保师资队伍的高效使用。
根据学科发展和教学需求,合理确定教师岗位和职务。
第十一条高校应建立健全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对教师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进行全面评价,合理分配收入和奖励。
第十二条高校应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
五、师资队伍管理第十三条高校应建立健全师资队伍管理制度,包括教师档案管理、教师考核评价、教师职务晋升等。
第十四条高校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党风廉政建设,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
第十五条高校应建立健全教师权益保障制度,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六、附则第十六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第十七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高校师资科。
关于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

关于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摘要]加强和完善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在体育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及教师责任制,是社会发展和新世纪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目标、实现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对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共同探讨和解决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这一关键问题。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竞争机制师资队伍建设《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这对高校教师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需要具备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又需要具备适应时代发展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高校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科研和管理任务的重要承担者,是我国高校体育的中坚力量,对提高学生体质、推进群众体育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有重要作用。
进入21世纪,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使我国高校体育面临着新的环境,对高校体育师资现状提出了重大挑战。
并且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逐步实现扩招,高校师资问题日益凸显,其中体育师资问题尤为突出。
如何建设一支能与时俱进、具有创造力、适应未来要求的优秀体育教师队伍,是摆在体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目前高校体育师资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政治思想素质薄弱、观念淡漠。
目前,有些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薄弱,忽视对教师政治思想素质的教育和提高。
少数教师,尤其是少数青年教师,在工作中缺乏敬业精神,缺乏坚定的志向和毅力,没有形成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更缺乏默默献身体育教育事业的精神。
因此,他们除“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外,把相当一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校外兼课或其他第二职业上。
另外,有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体育缺乏认识,不重视体育,不重视体育教师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投入非常有限,使广大体育教师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长期得不到改善,影响了他们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关于印发《人事处班子成员分工及各科(室)工作职责》的通知【模板】

**大学人事处文件人发(2016)14 号关于印发《人事处班子成员分工及各科(室)工作职责》的通知各科(室):《人事处各科室分管领导及工作职责》已经人事处处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人事处2016年10月24日人事处班子成员分工及各科(室)工作职责一、班子成员分工田子俊处长,主持人事处全面工作,分管综合科。
刘长河副处长,负责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障的管理工作,分管劳动工资科和社会保险科。
张帆副处长,负责机构设置与人员编制管理工作,分管人事科和岗位管理与人员交流科。
李保安副处长,负责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发展、职称评聘和博士后管理工作,分管师资科、教师发展中心、职称科和博士后管理办公室。
二、各科(室)工作职责(一)劳动工资科工作职责1.负责职工工资及津补贴的核算、调整及上报审批管理;2.负责职称、职务及岗位等级晋升人员的工资上报审批;3.负责校内分配办法的制定与调整,校内津贴的核算、审批与发放;4.负责调入人员、安置人员及接收毕业生的工资核算和转正定级人员的工资确定;5.负责职工离退休待遇核算及审批,离退休费的调整核算及上报审批;6.负责校内各类补贴标准管理及加班费等审批,职工探亲补助等福利审核;7.负责教职工福利费的使用统筹;负责抚恤金、丧葬费、遗属补助等的审批;8.负责非事业编制人员工资待遇的审核确定;9.负责学校工资报表及相关数据的统计、上报管理;工资文件、有关资料和信息的收集、处理、归档等管理;10.负责其他有关工资福利及社会保障相关工作;11.负责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社会保险科工作职责1.负责教职工各类社会保险费用(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的核算与缴纳;2.负责教职工有毒害工种人员保健津贴的审核发放;3.负责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的申报和社保稽核;4.负责工伤认定办理及上报审批,伤残及劳动能力鉴定报批,工伤人员护理等级鉴定报批;5.负责新进人员的参保登记手续办理;6.负责调出、辞职等人员的停保手续办理;7.负责调入人员的续保办理;8.负责退保人员的手续办理及个人社保基金的返还报批;9.负责非事业编制人员社会保险的参保登记、失业手续办理等;10.负责其他有关社会保险相关工作;11.负责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山东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为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满足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对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根据《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和《山东省高等教育内涵提升计划(2011-2015 )》,制订本方案。
一、建设思路和目标结合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特别是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在总结“十一五”特色专业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按照理念先进、思路清晰、方案科学、机制创新、成果丰硕、人才培养质量优秀的要求,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全省本科高校遴选建设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和较高社会声誉、对本科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的特色专业。
以高职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为先导,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宗旨,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按照导向性、前瞻性、效益性的原则,在全省高职高专院校遴选建设一批具有明显专业优势和较高社会声誉的特色专业。
二、建设内容与要求(一)本科特色专业1.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优化(1)以培养满足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为出发点,以突出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基本目标。
科学制定并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制定配套的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和教学管理制度,为落实人才培养方案提供相应保障。
(2)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明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体现先进科学的专业教育思想,建立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方案研究制定的有效机制,发挥产学研在人才培养中的协同作用。
2.课程建设与改革(1 )紧紧围绕教育目标,根据相关产业和领域的新发展和新要求,加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
(2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建设目标,吸收用人单位人员参与课程研究、设计与开发,合理确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关于进一步规范外出学习培训考察活动的规定

关于进一步规范外出学习培训考察活动的规定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外出学习培训考察活动,有计划地做好教职工外出学习培训考察工作,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的优秀队伍,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外出学习培训考察活动是指省内、外因公考察、学习、调研和会议培训。
第三条因公外出学习、培训、参观、考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务实精干、经济节约、注重实效的原则,要严格控制外出人员数量,严禁以考察为名,借机组织公款旅游。
第四条学习、培训、参观、考察遵循分类层级管理原则,应于事前请示,经批准后方可外出。
(一)审批权限1.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根据有关文件要求,分别向市委、市政府提请请假报备。
党委书记、院长不能同时离开XX市。
批准资料留存党政办公室备查。
2.学院副职领导离开XX市,须分别向党委书记、院长请假报备。
批准资料留存党委组织部备查。
3.各系院、各处室处级干部离开XX市赴省内外出,须经分管院领导审批同意;各系院、各处室处级干部跨省外出,须向党委书记、院长及主管领导请示,征得同意并明确本部门有关人员主持工作后,方可外出。
各系院、各处室正、副职处级干部不能同时离开XX市。
批准资料留存党委组织部备查。
4.其他教职工外出,应向所属系院、处室主要领导请示并经业务分管领导同意,做好工作交接后,方可外出。
批准资料留存各系院办公室、各处室备查,人事处备案。
5.各系院、各处室自行组织的集体外出学习培训考察活动,离开XX市赴省内的应向所属系院、处室主要领导请示并经业务分管领导同意,跨省须经学院主要领导批准。
资料留存组织活动的负责单位备查,人事处备案。
(二)审批范围1.教育部通知文件;2.XX省高教工委、省教育厅通知文件;3.XX市教育局通知文件;4.团市委、团省委、省高教工委团工委、省关工委通知文件;5.专业有关的行业指导委员会通知文件;6.经学院研究已经申请加入的学会、协会、研究会、联席会、联盟等通知文件;7.校企合作单位、基地、授牌单位等通知文件;8.学院组织的专题性培训学习;9.学院组织的专门性调研活动;10.其他临时性任务。
高等学校管理人员职责

高等学校管理人员职责高等学校管理人员职责1、校长由教育局委任,是学校行政负责人,对外代表学校,对内主持学校工作,对学校负有全面领导的责任。
2、根据办学目标,每学期开学前要制订好学年、学期工作计划,并抓好实施、检查、总结等环节,使学校每年有所进步。
3、要熟悉教职员工的素养、特长,按规定手续任命办公室主任、教务主任、政教主任、总务主任,每年九月要聘用新学年教学人员和教研组长,决定教职员工岗位及工作量,用人所长。
4、贯彻以教学为中心的治校原则,积极实施,推动教学研究。
(1)每学期组织两次教学研究活动(2)每学期重点抓一个科研项目。
(3)深入一个教研组,作为工作点。
(4)每周听课不少于1节,每学期不少于30节,并要认真评课。
(5)每学期直接检查一次备课、作业,至少参加两次教务主任召开的教研组长会议。
5、主持学校全面工作,定期召开行政会议,妥善安排好每一阶段工作,抓好重点。
6、实行分层管理,发挥中层管理人员和年级组长的作用,并做好对干部考核。
7、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好对教职员工的奖惩考核。
8、审查年度经费预算,根据部门承包原则,合理安排经费,提高效益。
9、有计划安排好教职员工的学习,提高教职员工教育理论水平和师德水平,把教职员工的思想工作作为教职员工队伍的基本建设。
10、根据师资目标,有计划调整师资结构,培养选拔骨干教师,妥善安排在职、业余、脱产教师的岗位进修。
11、每学期定期召开家长会或举办家庭教育活动,推进家庭教育活动的开展。
12、支持教职工代表会、共青团、少先队等群众组织工作,尊重教职工代表会在职权范围内作出的决议和维护教职员工合法权益的建议。
13、关心师生员工的生活,使教职员工集体福利每年有所改善。
学校办公室主任职责1、主持学校办公室工作,处理学校日常事务。
2、传达校长指令,收集执行情况并向校长汇报。
3、组织校办公室人员搞好本职工作,加强行政后勤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政治、业务、技术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水平。
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24年高等学校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师境外研修项目的通知

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24年高等学校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师境外研修项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10.22•【字号】教师函〔2024〕679号•【施行日期】2024.10.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24年高等学校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师境外研修项目的通知教师函〔2024〕679号各有关高等学校:根据《河南省师范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4-2028)》(教师〔2023〕406号)精神,省教育厅将组织高等学校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师赴境外开展研修。
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研修内容学习借鉴教育发达国家教师教育前沿政策和理论,重点学习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教师职业技能实践、数字技术与教育融合等方面内容,提高教师教育类师资业务水平、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辐射提升我省师范教育质量。
二、研修名额及对象1.2024年共选派境外研修人员25名,从我省师范类本科、专科院校和承担师范生培养任务的公办本科高校中遴选。
各高校选派名额见附件1。
2.研修对象为上述高校承担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教师,优先选派承担我省师范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示范性项目(包括:卓越教师培养改革、UGS协同育人改革、师范生成长工作坊、师范类专业实践教学能力提升、教师教育类省级优质课程建设项目)的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师。
三、研修时间和地点拟定于2024年12月份进行,研修时间10天左右,具体出访时间及目的地国家另行通知。
四、研修方式及要求研修采取集中授课、实地调研和交流研讨等多种方式进行。
参加研修的学员要结合自身专业背景制定研修目标和计划,研修期间积极参与各项教学活动,研修结束后提交不少于3000字的研修报告。
省教育厅将组织专题报告会,集中展示交流教师境外研修学习成果。
五、研修经费省教育厅安排专项经费,承担境外研修期间所需的研修费、食宿费、往返国际机票、签证费、保险及公杂费等各项支出。
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提升高职师资质量

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升高职师资质量摘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任务,而保证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高质量的师资。
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以来,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以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为重点,建立起了“国外、国内、校内”的三级培训体系,有计划地对所有教师进行系统培训,有效地提高了教师队伍的质量。
关键词:示范性高职院校;师培;师资质量为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增强高等职业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教育部、财政部2006年开始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促进高水平“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一项重要内容。
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升高职师资质量不仅是示范性建设的要求,也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一、高职教师队伍质量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必须切实把改革与发展的重点放到加强内涵建设和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而高职院校要培养具备较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教师必须首先具备更高的职业道德和素质;要培养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教师本身必须具备更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素质高、能力强的高职师资队伍是保证高职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因为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产业结构的联系最为密切,它所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急需的高层次的应用型、技能型实用人才,所以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大量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既会教书又能操作示范的师资。
高职教师必须精通所教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必须具备所教专业对应的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要做到“讲台上是个老手,操作台上是把好手”,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培养面向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的能力,高质量地向社会输送企业需要的人才。
目前,发达国家或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师资具有“进门难、要求高、待遇高、兼职多”的特点,尤其是对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除了学历上有一定要求外,特别强调其实践经验。
辅导员知识竞赛--考试题

一、单选题1.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B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A 冒险精神B 创新精神C 求知精神D 独立精神2.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规定,学生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校应当保留其学籍( B ) A 一年 B 至退役后一年 C 两年 D 至退役后两年3.高等学校实行教师聘任制。
高等学校的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 C 原则,由高等学校校长与受聘教师签订聘任合同。
A 独立自主B 真诚守信C 平等自愿D 公平公正4.接受非学历高等教育的学生,成绩合格,由所在高等学校或者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发给相应的 A 。
A 结业证书B 学习证明C 肄业证书D 毕业证书5.高等学校应当以 D 为中心,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A 开展教育B 社会服务C 科学研究D 培养人才6. 2012 年 3 月 6 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 2012 年要确保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 B 的目标。
A 3%B 4%C 5%D 6%7.入学教育的重点是适应性教育。
以下不属于入学教育主要内容的是 C 。
A 爱校教育B 专业思想教育C 基本理论教育D 理想信念教育8.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更因其以学生为主体而在育人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
关于学生社团的主要作用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B 。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① 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② 有利于繁荣校园文化③ 有利于规范学生日常行为④ 有利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9. “关爱自然,爱护环境,珍惜资源” 属于《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内容中的哪一条准则? DA 热爱祖国,服务人民B 遵纪守法,弘扬正气C 明礼修身,团结友爱D 强健体魄,热爱生活10.关于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完整、长期有效的学生紧急事件预警防控机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2016年河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总结《教育学》(第4-6章)

第四章高等学校管理体系第一节高等教育管理概述一、高等教育管理的含义高等教育管理是人们根据高等教育目的和发展规律,有意识地调节高等教育系统内外各种关系和资源,以便达到既定目的的过程。
分为宏观管理-行政管理;微观管理-内部管理二、原则:1. 方向性,就是高等教育管理要体现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它要求在管理过程中的任何举措,都应该有利于高等教育目的的实现,有利于人才的培养;2. 整体性,就是高等教育管理必须围绕高校培养目标,科学地组织各方面工作,使教学工作,思想教育工作,师资培养工作、科学研究工作、后勤管理工作等相互配合,减少冲突和内耗,而不能各自为政,各行其是3. 民主性,就是高等教育管理必须调动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征求和尊重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注重制定决策的民主化、执行决策的民主化、检查决策的民主化,提高高等教育管理的效率4. 多样性,就是指高等教育管理必须根据各类高等学校或学校内部各点为的任务特点和条件,分别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采取与之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5. 动态性,就是指高等教育管理既要保持相对的稳定和应有的秩序,又不能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应随着管理对象的变化而陶正,要通过不断地改革以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6. 效应性,就是要求高等教育管理必须按照管理目标的要求,力求用较少的人力、财力、物力、时间等资源,培养跟多的高级专门人才或提供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取得更大的效益。
三、方法:经费配置、规划、评估和调节评估的特点:国家主导评估方向;评估活动的法律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评估系统结构化、评估功能多样化;突出评估的地位,体现对教学质量的重视;注重特色,强调多样性第二节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一、含义。
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有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的职责、权限的划分。
实质是政府代表国家和社会参与高等教育领域内的权力分配,将高等教育事业作为一种“公共事务”进行管理二、分类与特点可分为宏观和微观管理体制(1)宏观也称行政管理体制,有三种模式:1. 中央集权型的高教宏观管理体制(法意瑞典)2. 权力分散型的。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2012年度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访问工程师)人员名单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2012年度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访问工程师)人员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公布日期】2012.09.21•【字号】浙教办高科〔2012〕152号•【施行日期】2012.09.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正文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2012年度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访问工程师)人员名单的通知浙教办高科〔2012〕152号各高等学校:根据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实施办法》(教人厅〔2004〕8号)、《关于做好2012年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司〔2012〕9号)及《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12国内访问学者(访问工程师)工作的通知》(浙教电传〔2012〕88号)精神,经各高等学校推荐,我厅审核,同意将浙江工业大学梁文华等194人列为2012年度浙江省高等学校国内访问学者(B类,见附件1)、浙江树人学院连旭云等100人列为2012年度浙江省高等学校访问工程师(B类,见附件2)、浙江工业大学左怀建等119人列为2012年度浙江省高等学校一般国内访问学者(C类,见附件3),现将名单予以公布(A类访问学者人员由教育部公布)。
为进一步加大高等学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力度,加强高职院校“双师”教师队伍建设,引导专业教师深入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熟悉生产业务,了解工艺流程,掌握操作办法,积累实践经验,参与企业技术开发与革新,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改革,从2012年开始,省里将以“校企合作项目”为引领,扎实推进“访问工程师”项目的实施,确保教师实践锻炼落到实处。
经审核的“校企合作项目”研究与实践成果作为考核“访问工程师”项目的重要内容,按省级教育科研项目予以管理、考核。
请参与访问工程师项目(B类)的教师进入行业企业实践1个月后,协同访问企业、所在学校填写《高等学校访问工程师校企合作项目申请书》(附件4,一式3份),由各高校统一汇总后,于10月30前上报。
XX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管理办法

XX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管理办法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是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
为了进一步规范学院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管理工作,切实增强学习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根据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整体规划,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精神,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科研和社会服务等能力,建设一支适应现代职业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为学院发展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二、基本原则1.优先培养原则。
以青年教师为主要培训对象,优先培训学科专业带头人、重点专业或新上专业负贲人、课程负责人和骨干教师。
2.按需分配原则。
依据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及教师个人发展需要制定计划,按需培训。
3.统筹推进原则。
围绕学院发展目标,兼顾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统筹兼顾,分布推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4.学院与教学单位两级管理原则。
各教学单位负责师资培养年度计划的制定与落实,教务处负责师资培养年度计划的论证与审核。
三、教师学习培训类别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类别包括学历(攻读学位)学习和非学历(学位)学习培训。
(一)学历(攻读学位)学习:包括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以及各类专业学位研究生。
(一)非学历(学位)学习培训I:包括岗前培训、专业或课程进修、“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国培项目)培训1(以下简称“国培项目培训”)、行业企业顶岗实践俄炼、访问学者和其他短期学习培训等。
1.岗前培训岗前培训是新入职教师或由其他非教师岗位转入教育教学岗位的人员在上岗前必备的职业培训,包括教育部、自治区教育厅统一组织或学院自行组织的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政策法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等。
以集中授课、专题讲座为主,辅以实践教学和个人自学的方式进行培训I,学习培训时间期限为见习期。
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浙江省高等学校“十一五”期间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管理办法》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浙江省高等学校“十一五”期间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08.07.26•【字号】浙教高科〔2008〕167号•【施行日期】2008.07.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正文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浙江省高等学校“十一五”期间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管理办法》的通知浙教高科〔2008〕167号各高等学校:经研究,现将《浙江省高等学校“十一五”期间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财政厅二○○八年七月二十六日浙江省高等学校“十一五”期间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管理办法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07〕29号)和《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财政厅关于实施“十一五”期间全面提升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行动计划》(浙教计〔2007〕77号)精神,决定实施新一轮浙江省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
为规范各项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促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培养经费使用效益,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实施人才强省、人才强校战略,进一步加大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推进高等学校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我省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在“十一五”期间,努力培养一支师德师风好、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优秀骨干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创新意识较强的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团队,为浙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二、培养措施实施“十一五”浙江省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构建以“钱江高级人才”(省特聘教授)引进计划、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高校中青年学科/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和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研修计划等为主要内容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与支持体系。
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优秀案例 “五化合一”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案例报告之十九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五化合一”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随着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不断深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变化,教学管理工作也需要不断创新。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与时俱进,立足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创新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形成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人本化、信息化的“五化合一”教学管理模式。
一、概况与思路(一)学校概况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组建的一所公立、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全国文明单位,国家优秀骨干高职院校,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第六届黄炎培优秀高职院校、湖北省职业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单位。
学校坚持立足黄冈市,对接大武汉,面向大别山,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创新创业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基本思路坚持“艰苦建校、质量立校、文化治校、机制活校、服务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思路,形成具有老区、时代特点的育人特色和“五化合一”教学管理模式。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形成“一主线四融合”文化育人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借鉴吸收“红色革命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现代企业文化、区域名人文化”的精髓,构建起“价值引领、学生主体、五个思政、协同共育”机制,实现用红色革命文化引导学生爱党爱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向真向善、现代企业文化引导学生敬业精业、区域名人文化引导学生励志励行。
图1“一主线四融合”文化育人体系示意图学校坚持管理高效,实施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人本化、信息化。
坚持重要文件专家论证,各项管理依法依规,细节入手精细管理,把人文关怀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管理和服务信息化。
图2 “五化合一”管理模式示意图二、做法与创新(一)理念先进,机制健全,管理设计科学化1.突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构建科学管理体制机制。
坚持教学中心。
学校坚持“三围绕、三直接”的工作要求,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构,形成了全校关心教学、以教学为荣的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周立新
男
1962.10.12
副处长
河海大学教务处
34
闵永军
男
1963.05.09
处长
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
35
朱亮
女
1965.07.19
副处长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务处
36
张相学
男
1969.08.10
处长
南京晓庄学院教务处
37
鞠明富
男
1964.06.30
院长
南京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21
王庆贤
男
1962.03.10
副主任
常熟理工学院体育部
22
刘晓
男
1970.09.10
主任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27
刘永平
男
1964.07.05
副处长
扬州大学教务处
28
乔元明
男
1970.07.12
副处长
常州大学教务处
29
冀宏
男
1969.04.04
副处长
常熟理工学院教务处
30
施林淼
男
1980.10.14
科长
南京大学教务处
31
李春艳
女
1973.03.11
副处长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32
殷光
男
1960.01.22
副主任
教师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11
朱建勇
男
1971.12.26
副主任
南京邮电大学体育部
12
杨士宝
男
1964.10.30
支部书记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体育部
13
王婉珍
女
1962.11.15
教师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14
姚唯众
男
1966.03.20
教师
江南大学体育部
15
陆阿明
男
1965.09.21
院长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院长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U2班)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职务
工作单位
1
房汝建
男
1963.03.15
副处长
常州工学院教务处
2
房晓军
男
1968.08.01
党总支书记
淮阴师范学院文通学院
3
顾卫标
男
1962.09.04
副处长
南通大学教务处
4
吴震
男
1962.11.07
副主任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生产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
4
陈颢
男
1980.01.15
副处长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人事处
5
赵永刚
男
1974.04.13
副处长
南京工业大学人事处
6
李海燕
女
1970.05.24
副处长
南京审计学院人事处
7
徐耀生
男
1962.10.19
处长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
8
张欣
男
1971.04.26
副处长
江苏师范大学人事处
9
高顶
男
1965.05.04
副处长
盐城师范学院教务处
22
缪国钧
男
1965.03.20
副处长
南京工程学院教务处
23
王冬冬
女
1962.12.19
处长
淮阴工学院教务处
24
宗士增
男
1971.10.28
副处长
南京理工大学教务处
25
张婧
女
1967.10.28
副处长
苏州科技学院教务处
26
顾萍
女
1963.09.13
副院长
南京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
16
丁正军
男
1974.11.27
教师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体育教研室
17
葛国政
男
1975.07.21
教师
南京理工大学体育部
18
苏耘
男
1965.08.28
主任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军体部教研室
19
李宁川
男
1965.09.26
副院长
扬州大学体育学院
20
徐勤儿
男
1962.02.04
院长
常州大学体育学院
高校体育骨干教师(U3班)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职务
工作单位
1
张锡春
男
1962.04.06
主任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2
张素芹
女
1974.07.10
主任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公共基础部体育教研室
3
徐健
男
1965.12.02
主任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4
刘军
男
1969.11.12
院办主任
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副处长
徐州工程学院教务处
11
刘崇奎
男
1960.02.05
副处长
江苏警官学院教务处
12
焦明连
男
1963.11.27
党委书记
淮海工学院测绘工程学院
13
倪自银
男
1962.08.31
处长
盐城工学院教务处
14
王树利
男
1970.08.16
副处长
江苏科技大学教务处
15
柏家鸿
男
1963.03.29
副处长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教务处
副主任
中国矿业大学人才引进办公室
10
贾平
女
1962.05.19
主任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发展中心
11
董青
女
1972.07.13
副科长
徐州工程学院人事处师资科
12
刘传祥
男
1962.12.11
党总支书记
淮海工学院艺术学院
13
宋兵
男
1966.08.02
处长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
14
田志伟
男
1963.09.16
20
周恒
男
1981.10.19
科长
南京大学人力资源处
21
顾群玉
女
1962.11.05
科长
常熟理工学院人事处
22
车玮
女
1963.05.17
处长
南京中医药大学人事处
23
刘素梅
女
1973.12.05
副处长
江苏教育学院人事处
24
黄秀琴
女
1963.10.17
部长
南京晓庄学院组织部、统战部
25
钱书法
男
1956.08.16
高校师资管理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和体育骨干教师赴美国
短期进修人员名单
高校师资管理人员(U1班)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职务
工作单位
1
曹燕宁
女
1983.03.23
主任科员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人事处
2
钱红萍
女
1966.05.17
处长
常州工学院科员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
5
姜健
男
1973.10.22
教师
沙洲职业工学院基础科学系
6
饶日忠
男
1971.06.27
副主任
三江学院体育部
7
鲍建伟
男
1968.03.04
副主任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8
潘明
男
1964.01.26
副院长
扬州市职业大学体育学院
9
陈昱
男
1971.01.18
总支书记
江苏科技大学
10
马庆兰
女
1968.03.18
副处长
江苏科技大学人事处
15
朱刚
男
1971.12.08
副处长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人事处
16
王国成
男
1963.02.17
副处长
江南大学人事处
17
殷凤春
男
1974.02.24
副处长
盐城师范学院人事处
18
周青
男
1963.06.24
副处长
淮阴工学院人事处
19
刘芳
女
1966.10.20
副处长
苏州科技学院人事处
5
何琦玲
女
1970.03.10
副处长
南京工业大学教务处
6
孙国锋
男
1969.05.14
副处长
南京审计学院教务处
7
赵宇
女
1970.08.03
副处长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务处
8
刘莹
女
1970.03.28
副处长
江苏师范大学教务处
9
管红杰
男
1976.07.23
副部长
中国矿业大学教务部
10
墨石磊
男
1974.01.04
16
钱晨
男
1964.06.06
副院长
南京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
17
冯军
男
1963.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