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_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以下内容:
1. 饮食习惯:教导儿童饮食的重要性,让他们了解各类食物的营养成分,并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如多吃水果和蔬菜、适量摄入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

2. 运动和体育:促进儿童体能的提高,培养他们对于运动的兴趣和参与意识,让他们学会选择适合自己年龄和能力的运动项目。

3. 卫生习惯: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洗澡、刷牙,让他们认识到保持身体清洁对于健康的重要性。

4. 睡眠和休息:帮助儿童学会良好的睡眠习惯,如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睡眠环境的舒适等,让他们充分休息,促进身体和大脑的发育。

5. 个人安全:教育儿童学习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如识别危险和紧急情况,如火灾、自然灾害等,以及避免与陌生人交流等。

6. 心理健康: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绪态度,培养自信心和适应能力,通过游戏、绘画、歌唱等活动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

7. 疾病预防:教导儿童如何预防常见疾病,如感冒、流感等,包括正确洗手、避免与生病的人接触等。

8. 性教育:以适龄的形式向儿童传授基础性知识,如身体结构、生理变化等,并教育他们保持适当的边界和个人隐私。

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儿童培养良好的健康习惯和行为,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个人安全意识,以及促进心理和情感的健康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5) 对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前儿童给予科学有效的心 理辅导,对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及早进行心理教育,防止问 题的发生。
(6) 促进家长和教师保持良好、积极、健康的心态, 促使其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Page 3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二)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 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
(1)
学会互助、合作与分享。
感知和理解他人情感。
Page 8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3.帮助学前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 惯
(1)
Page 9
(3)
•开展丰富多彩的
户外游戏和体育活
(2)
动。
•良好的卫生习
惯。
• 建立科学、规律的日常 生活习惯。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4.对学前儿童进行初步的性教育
1. 小班
(1) 情绪情感
(4) 意志品质
Page 4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2. 中班
(1) 情绪情感
(2) 自我意识
(3) 人际交往
(4) 意志品质
Page 5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3.大班
(1) 情绪情感。 (2) 自我意识。 (3) 人际交往。 (4) 意志品质。
Page 6
(2) 培养学前儿童积极、乐观、开朗的性格。
(3) 培养学前儿童的交往能力和关爱他人的品格,让他们 不仅学会关心自己、爱护自己,更要同情他人,关心和帮助他人, 特别是父母、老师和同伴。
Page 2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4) 培养学前儿童广泛的兴趣,保持学前儿童的好奇 心,激发其求知欲,训练学前儿童的思维,开发学前儿童的 智能和创造性。

学龄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和任务

学龄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和任务

学龄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和任务
学龄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促进他们全面健康的成长发展。

具体的任务包括:
1. 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育儿童养成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整洁等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疾病的传播。

2. 提供均衡的饮食教育。

教育儿童了解食物的种类和功能,培养他们正确的饮食习惯,包括吃五谷杂粮、多吃蔬菜水果、少食高糖高脂食物等。

3. 开展合适的体育锻炼。

鼓励儿童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成长。

4. 提供适宜的安全教育。

教育儿童防止意外伤害,如火灾、交通事故、电器用法等,提高安全意识。

5. 开展身心健康教育。

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教育他们正确面对挫折和困难,提高抗压能力。

6. 加强疾病预防知识的教育。

教育儿童预防常见疾病的措施,如感冒、肠胃疾病等,提高他们的抵抗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通过开展这些任务,学龄前儿童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他们今后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的重要环节。

通过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前儿童建立正确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从小培养他们对健康的关注和爱护自己身体的意识。

那么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应该具备哪些目标呢?
首先,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儿童的基本卫生习惯。

包括洗手、刷牙、小便后洗手等日常基本卫生习惯的养成。

这些卫生习惯对于预防儿童疾病和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中加以重视。

其次,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还包括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儿童时期是形成饮食习惯、口味习惯的重要时期,因此学前儿童健康教育需要引导儿童形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渐渐培养他们对吃水果、蔬菜的兴趣。

另外,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还包括培养儿童的运动习惯。

学前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通过适当的体育活动来促进身体的健康成长。

因此,学前儿童健康教育需要引导儿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培养他们对运动的兴趣和坚持锻炼的意识。

最后,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还包括培养儿童的心理健康。

学前儿童需要通过亲子互动、游戏活动等方式来培养自信心、对人生充满希望的积极心态。

总的来说,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全方位的,旨在培养幼儿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全面发展。

只有通过健康教育的引导,学前儿童才能在养成健康习惯的基础上,健康成长。

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1
用小勺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愿意吃各种食物,自主地用杯喝水(奶)。
2
学用肥皂、毛巾自己洗手擦脸,主动入厕。
3
有模仿成人做事的兴趣,学习自己穿脱简单衣裤、鞋袜,自己洗脸、洗手等。
4
练习钻爬、上下楼梯,学走小斜坡,体验到其中的乐趣,有初步的环境适应能力。
操作摆弄积木、珠子、纸、橡皮泥等玩具,提高手指的灵活性和手眼协调性。
添加标题
用表情、动作、语音等回应他人。
添加标题
练习独坐、爬行、扶住行走、捏拿小物件,学做简单的模仿动作。
添加标题
跟着音乐节律随意摆动身体。
添加标题
五、13~18 个月
01
按时起床、入睡,醒后不哭吵,情绪保持愉快(白天睡1—2次,一昼夜睡12—14小时)。
添加标题
02
自己用杯子喝水(奶),停用奶瓶吸吮,尝试在成人的帮助下用小勺自己进食,形成定时、定位专心进餐的习惯。
保护与锻炼并重
价值取向
第三节 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
添加标题
体育锻炼
添加标题
生活卫生习惯
添加标题
饮食与营养
添加标题
安全自护
添加标题
幼儿身体健康教育
添加标题
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
学前儿童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的预防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性教育
养成包括讲礼貌、热爱集体、与同伴友好相处、爱护公共卫生和设施、爱护花草树木和小动物等良好的习惯。
04
尝试用喜、怒、哀、乐行为表达自己的情感。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5
感知周围生活环境中的花草和树木、人和物,会指指认认。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6
感受音乐节奏带来的快乐,跟着音乐做肢体动作,尝试涂涂画画。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概述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概述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概述一、健康概念与健康教育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帮助人们了解健康知识,养成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促进身心健康。

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和内容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是培养儿童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儿童体质,提高儿童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儿童疾病。

其主要内容包括:1. 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如定时作息、规律饮食、勤洗手等。

2. 通过体育活动和户外活动,增强儿童体质,提高免疫力。

3. 通过游戏和活动,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提高情绪稳定性。

4. 预防常见疾病,如感冒、腹泻等。

5. 培养儿童的安全意识,预防意外伤害。

三、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包括:1. 开展健康教育课程,通过教师讲解、示范,让儿童了解健康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动画片、音乐等,向儿童传递健康知识。

3. 通过亲子活动、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健康知识,实现家校合作。

4. 开展户外活动和体育活动,增强儿童体质,提高免疫力。

5. 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健康教育,如饮食、睡眠、卫生等方面。

四、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评价与反思为了更好地开展学前儿童健康教育,需要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

评价内容包括:1. 健康教育活动的参与度、兴趣度。

2. 儿童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儿童健康行为的养成情况。

4. 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程度。

5. 预防常见疾病的成效等。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评价,可以了解教育效果,从而对教育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

同时也要反思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如教育内容是否符合儿童年龄特点、教育方式是否科学合理等。

五、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是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具备正常的智力水平、稳定的行为情绪、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也关系到儿童的家庭和社会稳定。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讲义第二章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讲义第二章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第二章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1.制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的依据;2.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总目标;3.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内容及选择内容的要求。

第一节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一、制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的依据(一)儿童需要及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学前儿童的需要有多种形式和层次,包括现实的需要和未来的需要,意识到的需要和未意识到的需要,还有健康领域要着重考虑的发展身体的需要、维护和增进健康的需要、发展自我保健能力的需要,也包括各个活动领域共同要考虑的发展认知能力、模仿、创新、竞赛、学习、交往、审美、表现意识与能力以及发展自我意识的需要等。

(二)社会发展与需要幼儿是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是在现实社会中成长的,他们要适应现实社会。

同时,他们又是未来社会的创造者,他们要在身心素质上为创造未来社会做好准备。

因此,现实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要,应该是确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

(三)学前教育和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对象是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又是健康教育的基础,因此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必须既遵循学前教育的总目标,又遵循健康教育的总目标。

(四)健康教育价值观健康教育价值观是人们基于对健康教育的认识而形成的心理倾向,它是确定健康教育目标,选择健康教育内容和制定评价标准的依据。

(五)教育实施机构的师资和教育条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教师的角色定位有明确的表述:“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教育者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敬业精神、在工作中的付出程度等,大大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

同时,家庭、托幼机构及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得当与否,教学设备的多少,教学材料的投放是否合理,都是实现教育目标的物质条件。

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总目标2001年7月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标志着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一提法具有深刻的理论依据和深刻的实践意义。

健康教育活动设计课程标准

 健康教育活动设计课程标准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编号:05132508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目标:通过幼儿园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的有关理论知识讲授和学生实际组织教育活动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从事幼儿园健康教育实践和研究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使学生能够独自设计并实施幼儿园健康教育教学活动。

1.素质目标: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树立科学育人、健康发展的价值观。

2.知识目标:了解幼儿园健康教育目标的层次及各层次的内容;掌握常用的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目的、内容及组织形式。

3.能力目标:具备丰富的学前健康教育理论及指导实践的能力;具备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设计与创新能力;能够开展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

课程内容:该课程结合健康教育学科的特点和学前儿童的生长和认知特点,基于对健康的最新认识,在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引领下,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主要内容为1.幼儿健康教育的概述2.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3.幼儿身体健康教育与饮食营养教育4.幼儿心理健康教育5.幼儿体育6.幼儿安全教育7.幼儿健康教育的评价第一章幼儿健康教育的概述本章教学主要内容:1.健康教育的含义 2.幼儿健康教育的含义、幼儿生长发育的特性、幼儿健康生长的标准幼儿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和影响因素教学重点:1.了解健康的标志和幼儿健康成长的标准、2.掌握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教学难点与关键:理解幼儿健康教育的目的并促进教育活动的实施知识拓展要求:阅读幼儿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第二章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本章教学主要内容:1.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2.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教学重点:1.了解幼儿健康教育目标的层次及各层次的内容 2.学会根据教育实际撰写具体的教育活动目标教学难点与关键:掌握幼儿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并能够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合理选择幼儿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

知识拓展要求:在学习《纲要》和《指南》两个文件的基础上,领会幼儿健康教育领域的目标和内容要求。

学前儿童大班健康教育目标

学前儿童大班健康教育目标

学前儿童大班健康教育目标
《学前儿童大班健康教育目标》
学前儿童大班健康教育旨在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关于健康的认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促进身体的健康发育,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和价值观。

教育目标一: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
在学前儿童大班,教育者要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大小便、养成适量运动、注重饮食营养等。

通过不断地重复训练和示范,让孩子们养成这些良好的卫生习惯,从小树立正确的生活方式。

教育目标二:增强孩子的健康意识
通过了解外界的一些危害因素,教育者可以通过漫画、故事、游戏等形式向孩子们介绍各种疾病和伤害的危害性,教育他们学会保护自己,保护他人。

同时,也可以通过举办健康讲座、进行体检等方式增强他们的健康意识,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教育目标三:促进孩子的身体发育
在健康教育中,教育者要带领孩子们进行适量的健康运动,引导他们控制屏幕时间,增强体能,培养各种运动技能,锻炼身体,促进他们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

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运动受伤。

总之,学前儿童大班健康教育目标是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他们的健康意识,促进他们的身体发育,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_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

第二章_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
2.结合品尝经验,进一步认识各类常见食物,爱吃 各类食物的同时,懂得要科学合理地进食,逐步形 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进一步认识身体的主要器官,逐步形成接受疾病 预防与治疗的积极态度和行为;在成人帮助下学习 处理常见外伤的最简单的方法,知道快乐有益于健 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认识有关安全标志,能够在成人提醒下遵守交通规则; 不接触危险物品;遇到危险时能告诉成人,有初步的自 我保护意识. 5.愿与父母分床而眠。 6. 喜欢并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能听信号按节奏协调地 走和跑;能按要求跳、投掷、抛接,能左右手拍球;能 随音乐节奏做徒手操和轻器械操;能注意活动中的安全 与合作,爱护公物,能及时收拾小型体育器材。

制定活动目标时应注意: 表述中应简洁清晰、准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目标内涵不要过大,目标条目不宜过多,一般2-3条。 应注意年龄阶段的特点和幼儿的个别差异, 目标内容是指向幼儿的知识、态度还是行为,是否 有顾此失彼的情况。 其它:P19


(二)关于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教具、图片、工具、器械等。

活动设计二:都当小老师 [活动目标] 1、巩固四散躲闪跑、向下跳、投掷和平衡活动的安全知识, 提高上述各种活动能力。 2、满足当主要角色的愿望培养组织活动能力,观察和评价能 力。 [活动准备]


1、全班分成4组,各组用抽签法决定4人分别担任跑、跳、投、 平衡的小老师,负责组织各组各种活动。
经验准备: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
环境准备:分设活动开展所需的环境。

(三)关于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导入部分) 基本部分 结束部分 应注意:突出重点,讲究教学的实效性。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导儿童正确的洗手、刷牙、洗脸等卫生习惯,养成勤洗手、勤换衣、定期锻炼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 提高儿童的营养意识:教育儿童了解各种营养物质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多食用蔬菜、水果、谷物等健康食品,避免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

3. 培养儿童的体育习惯:引导儿童参加适应他们年龄的体育活动,如跑步、跳绳、球类运动等,以促进他们身体的发育和健康。

4. 提高儿童的安全意识:教育儿童怎样避免伤害,包括交通安全、火灾安全、游泳安全等方面,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5. 培养儿童的心理健康:关注儿童的情绪变化,积极引导他们表达情感,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他们的抗压能力。

6. 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帮助儿童学会与人沟通交往,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自信心。

通过以上目标的实施,旨在使学前儿童能够健康成长,具备良
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为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第二章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促进学前儿童心 理健康:通过提 供安全、稳定、 和谐的环境,培 养学前儿童的自 信心、积极心态 和情绪管理能力。
增强学前儿童自 我保护意识:通 过教育引导,使 学前儿童了解并 掌握基本的安全 知识和自我保护 技能。
培养学前儿童良 好的生活习惯: 通过引导和教育, 帮助学前儿童形 成良好的饮食习 惯、卫生习惯和 作息习惯。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的目标和内容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
02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内容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
第一章
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
促进学前儿童身 体发育:通过合 理的饮食、适当 的运动和充足的 睡眠,保证学前 儿童的身体健康 发育。
培养孩子定时排便的习惯
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
鼓励孩子定期洗澡和更换内衣
增强学前儿童自我保护意识
培养学前儿童安全意识,提高 自我保护能力
增强学前儿童健康知识,预防 常见疾病和意外伤害
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 惯
提高学前儿童适应环境变化的 能力,增强抵抗力
目标:通过教育使儿童了解卫生知识,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疾病,促进健 康。
方法: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方法,如讲解、示范、游戏、故事等,以吸引儿童的 注意力,提高教育效果。
学前儿童自我保护教育
日常生活安全教育:教导孩子如何避免意外伤害,如不乱跑、不触摸危险物品等 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如红灯停、绿灯行、黄灯减速慢行等 食品安全教育:教育孩子不随便吃陌生人给的食物,不吃过期变质食品 防溺水教育:教育孩子不在无成人陪伴的情况下前儿童身体保健教育

30004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自考考试大纲

30004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自考考试大纲

30004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自考考试大纲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代码: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目的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XXX教师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业(专升本)课程中的选修课。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应考者通过本课程的研究,能较全面地掌握学前儿童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较好地开展相应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从而切实促进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学前儿童生理卫生研究目的与要求】本章重点阐述了学前儿童生理发育的特点及其保健要求,分析了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讨论了学前儿童体格生长偏离的原因及其预防。

通过本章的研究,考生应能对学前儿童的身体发展有一个清楚全面的认识,并能联系实际进一步做好幼儿园的体育和健康教育工作。

【研究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生理发育特点及其保健一、学前儿童各个生理体系的发育及保健一)运动体系的发育及其保健二)呼吸系统的发育及其保健三)循环系统的发育及其保健四)消化系统的发育及其保健五)泌尿系统的发育及其保健六)皮肤的发育及其保健七)内分泌体系的发育及其保健八)免疫系统的发育及其保健九)神经系统的发育及其保健十)感觉器官的发育及其保健第二节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体格生长偏离一、学前儿童身体发展发育的首要规律二、学前儿童体格生长偏离考核知识点】一、各个生理体系的组成及保健要点2、学前儿童发展发育的首要规律三、学前儿童体格生长偏离的定义、原因及预防考核要求】一、各个生理体系的组成及保健要点识记:各个生理体系的组成。

理解:各个生理体系的保健要点。

二、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主要规律识记:区别发展、发育、成熟的概念。

理解:能举例说明学前儿童发展发育的首要规律。

三、学前儿童体格发展偏离的界说、原因及预防识记:低体重、瘦削、肥胖、身材矮小的概念。

理解:学前儿童体格生长偏离的原因及预防。

第二章学前儿童生理卫生研究目的与要求】本章的研究将有助于考生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有关知识,更好地进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 1.保持个人卫生,关心周围环境的卫生;进一步提高 独立生活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初步理解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营养,身体需要各种 营养;会使用筷子;进一步养成独立进餐的习惯。 3.进一步认识身体的主要器官及重要功能,并懂得简 单的保护方法;了解有关预防龋齿及换牙的知识;注意 用眼卫生。

B.表述句式

表现性目标的表述一般有如下句式:“欣 赏……”,“讨论……”,“参观……”,“说 说……”,等等。
中班《我们吃什么菜》参观农贸市场,说说 自己喜欢吃的菜。目标无法衡量,无法追求 结果与预期目标一致。

(3)生成性目标

A.概念 所谓生成性目标,是指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 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教育教学目标,它是教育 情境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果。生成性目标的本 质是过程性。

就某一活动而言,目标的确定意味着教学重 点的明确,但有时目标重点不清楚、不确切。 如:大班《手绢真干净》活动目标之一“让 学前儿童知道自己长大了,做力所能及的事, 会管理自己的物品”,此目标没有体现该活 动应有的重点,或许也说明教育者的思路还 不够清晰。该活动更应突出这样的目标: “知道每天更换手帕,保持手帕干净”, “会自己洗手帕,愿意做力所能及的事”。


二、 幼儿园健康教育目标的层级结构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目标一般有:总目标、年龄阶 段目标和活动目标。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总目标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对幼儿的身心保健起到 规范作用,也是确定相应的年龄阶段目标及具体 活动目标的依据。


《纲要》健康总目标
——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健康生活的态度


4.知道过马路、乘坐交通工具、玩大型运动器 械时要注意安全,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 5.知道自己的性别。 6. 喜欢并愿意参加体育活动;能自然地走、跑、 跳、爬、投掷;学习听口令和信号做出相应动作; 玩滑梯、攀登架、转椅等大型体育活动器械时能 注意安全;能合作收拾小型体育器材。

中班:

B.表述句式 “尝试……”是生成性目标较为典型的表达方式之 一。例如中班:《多变的绳》尝试绳的各种玩法, 体验活动的乐趣。 小班《运西瓜》 1、乐意参加体育活动; 2、学习双手协调交替地向前和绕过障碍推球;


3、大胆尝试与同伴合作,增强自信心。
3、目标制定中的常见问题
(1)目标内容过于狭隘 (2)目标重点不突出 (3)目标超难度 (4)目标要求偏低 (5)表述过于笼统 (6)表述不精练 (7)表述方式不统一
1.初步学会穿脱衣服、整理衣服;学习整理活动用具, 能保持玩具清洁;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2.结合品尝经验,进一步认识各类常见食物,爱吃各 类食物的同时,懂得要科学合理地进食,逐步形成良好 的饮食习惯。


3.进一步认识身体的主要器官,逐步形成接受疾病预 防与治疗的积极态度和行为;在成人帮助下学习处理常 见外伤的最简单的方法,知道快乐有益于健康。

(三)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活动目标
1、按内容上分为 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目标 2、按表述上分为 行为目标、表现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
2、表述方式

(1)行为目标——注重结果 A.概念 所谓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 陈述的教育教学目标。行为目标指明教育教学过 程结束后儿童所发生的行为变化。容易准确判断 目标是否达成,作为学习效果评价的依据。
第二章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第一节 婴儿健康教育目标和内容 第二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 1、确定依据 2、总、各年龄阶段、活动目标 第三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内容 1、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内容 2、选择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内容的依据和原则
第一节 婴儿健康教育目标

(参阅p10-12以及早教知识)

(1)目标内容过于狭隘

要么仅有认知方面的要求,忽视态度或行为 方面的要求;要么仅有行为目标,忽视认知 与态度方面的目标。
如:大班活动《穿合适的鞋》,仅有目标 “认识几种常见的鞋,知道不同的鞋有不同 的用处”,显得单薄,可以增加目标“会自 己穿鞋”以及“欣赏各种各样的鞋”。

(2)目标重点不突出


B.表述句式
行为目标的表述一般有如下句式:“知 道……”,“理解……”,“学会……”, “用自己的话来……”,“区分……”, “把……配对”,“对……进行分类”, 等等。
(2)表现性目标——少用或不用,因为很笼统, 侧重活动要求。


A.概念
所谓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一个学生在与具体的教 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 表现性目标追求的不是儿童反应的同质性,而是 反应的多元性。


(三)社会发展与要求——重要依据
在以体力劳动为主的社会,需要劳动者具有强壮 的体魄——单一地关注主体的身体健康; 而在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社会,不仅要求劳动者具 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而且要求劳动者具有健全的 心理素质——关注主体的身心健康; 当今社会开始认识到主体的生存环境与主体息息 相关时,健康教育的目标又表现为既关注主体自 身的身心和谐又关注主体与环境的关系和谐。
2、保护与锻炼并重。 目标既重视掌握必要的保健知识提高保护自 身的能力,又强调通过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 其中与安全问题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对体育 活动的兴趣、增强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是幼儿 园健康教育的重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 行)》健康领域目标如此表述,实际上还隐含了 幼儿园健康教育包含幼儿园体育这一思想,这与 许多相关的教育或体育专著中将健康教育纳入体 育之中有所不同,与目前基础教育相关科目的界 定也不完全—样,但无论学术界如何看待健康教 育与体育的关系.幼教工作者都应遵照《幼儿园 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保护与锻 炼并重。

学前教育和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确定学
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的直接依据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五条规定了我国幼 儿园保育和教育的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又从四 个方面具体化了我国幼儿园健康教育的 目标

健康
——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健康生活的态度
和行为习惯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 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如:小班《今天你喝了没有》喝牛奶有利于 身体健康(目标过于笼统,没有针对性)— —喝牛奶可以长得高、牙齿长得齐。
(6)表述不精练

有的目标带有具体内容,显得罗嗦。 如:《少吃冷饮身体好》目标之一“让学 前儿童知道冰棍、冰淇淋、冰镇饮料等冷 饮吃多了会腹痛、腹泻,引起消化不良、 食欲不振,对人体有害”。该目标可简化 为“知道多吃冷饮对肠胃的害处”,至于 有哪些害处,待活动过程中进一步讨论。

问题:学前教育和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各是什么?

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 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同时为家长参 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 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 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 育活动的兴趣。(体)


(4)目标要求偏低

对于学前儿童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已经 形成的态度和行为等一般不应再作为目标, 否则活动没有难度,儿童的注意力不集中, 学习兴趣、参与程度都不高。

如:将“通过演示,使学前儿童学习正确的 刷牙方法”做为大班健康教育目标就会导致 目标要求偏低。
(5)表述过于笼统

目标过于笼统,没有针对性。
和行为习惯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 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 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 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我国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总目标的价值取向

1、身与心并重。 学前儿童健康应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主要 方面。学前儿童身体健康以发育健全、具备基本生活 自理能力为主要特征;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以情绪愉 快、适应集体生活为主要特征。由于幼儿的身体健康 与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因此有的 目标如“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既包含日常生活中的 盥洗排泄等生理意义的卫生习惯,也包含没有吮吸手 指等心理意义的问题行为,只有身心和谐发展才能真 正既保证身体的健康又保证心理的健康。
(7)表述方式不统一

有的目标为发展目标,行为主体是学前儿童;而有 的目标却是教育目标,行为主体是教师。 如:《牛牛换牙》的活动目标:知道换牙是一种正 常的生理现象,不害怕换牙;(发展目标)培养学 前儿童保护牙齿的卫生习惯。(教育目标)可改为: “逐步形成保护牙齿的卫生习惯”。


无论以何种方式表述都应前后统一。应倾向于发展
3、注重健康行为的形成(核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健康领域目 标既关注儿童的行为表现,也注重儿童的积极 态度。探讨幼儿健康行为建立、改变和巩固 的—般规律是幼儿健康教育研究的重点,虽然 提高幼儿的健康认识、改善幼儿的健康态度、 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都是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 但幼儿健康行为的形成是幼儿健康教育的核心 目标。除此,其他四个领域也有与健康教育相 关的目标,诸如语言领域的第1条、社会领域 的第1—5条、科学领域的第5条、艺术领域的 第1条,这些目标在促进学前儿童的道德健康、 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方面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4.初步了解应付意外事故(如火灾、雷击、地震、 台风等)的常识,具有粗浅的求生技能。 5.知道男女厕所,初步具有性别角色意识。 6. 喜欢锻炼身体并感到体育活动的有趣;能轻松 自如地走、跑、跳、攀登、滚翻;会肩上挥臂投 掷轻物并投准目标,能抛接高球;能熟练地听各 种口令和信号并做出相应的动作;能随音乐节奏 有精神地做徒手操和轻器械操,动作有力、到位; 能注意安全,自觉遵守体育活动的规则,合作谦 让;体验到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安愉悦;能独立 收拾各种小型体育器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