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节人类对生物圈的依靠导学提纲一、人类的生存依靠于生物圈生物圈对人类有专门多宝贵的价值,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人类对生物圈中资源的合理利用1.自然资源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是可连续进展的物质基础。

可连续进展的关键是要和。

例题解析【例1】(2008·陕西学业考试)太阳是人类的能源之母,属于可再生能源。

下列能源中均属于可再生能源的一组是()。

①风能②水能③煤④石油⑤核燃料A.①②B.①②⑤C.③④D.③④⑤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把握情形。

风能、水能属于可再生能源,而煤、石油、核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答案:A【例2】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爱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还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A.开展生态旅行B.进展畜牧业C.增加木材产量D.改善生态环境解析:“爱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还草”能增加植被。

我国政府在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时,专门强调爱护生态平稳,走“可连续进展”之路,可连续进展的关键确实是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

因此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D课堂自测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类有思维,不同于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是生物圈的主宰B.生物圈为人类的生存和种族的连续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C.生物圈为人类的生存和进展提供了所需的资源D.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的利用,是生物圈遭到破坏的要紧缘故2.下列自然资源不属于不能复原或再生的是()。

A.树木B.煤C.石油D.天然气3.我国提倡“不使用一次性木筷”的动身点是()。

A.减少垃圾污染B.减少个人经济支出C.节约木材,爱护森林D.养成良好的生活适应4.(2008·河北中考)参与节能减排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课件4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课件4
精品PPT
国策——计划生育
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具体要求: 晚婚晚育 ,少生优生
精品PPT
晚婚: 提倡比法定结婚年龄晚2—3年结婚
(法律规定:男不得早于 22周岁,女不得 早于20周岁)
晚育:提倡婚后推迟2—3年生育 少生:稳定低生育水平 优生: 通过男女青年婚前体检、孕妇定期检
沾染油污的小灰海豹 精品PPT
海鸟沾上油污后艰难的飞翔 精品PPT
不幸在油海中丧生 精品PPT
二、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
?温室效应是指 由于全球二氧 化碳等气体的 排放量不断增 加,导致地球 平均气温不断 上升的现象。 二氧化碳等气 体就像温室中 的玻璃顶棚一 样,既能使太 阳光顺畅地透 射到大地,又 能截留和吸收 地表放散出的 热量,这就势 必导致大气温 度升高,全球 气候变暖。
精品PPT
全球变暖
1.现象:全球气候呈变暖的趋势。
自然原因:太阳活动异常与厄尔尼诺现
2.原因
象影响了地球气候。
人为原因:co2含量增加,温室效应加剧。
a. 人类燃烧 矿物燃料 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 co2 。
b.人类大面积 毁林 ,特别是 热带雨林 的破坏,使森林吸 收和固定的 co2 迅速减少。
精品PPT
精品PPT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精品PPT
酸精品雨PPT的形成
精品PPT
一、酸雨危害及防治
1、什么是酸雨?它是怎么形成的? 答:(1)酸雨: 指PH值小于5.6的雨水 。
燃烧矿物燃料而向大气
(2)酸雨的形成主要是: 中排放SO2和氮氧化物 所致。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PPT课件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PPT课件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新课导入
地球=太空船
有人把地球比作一艘“太空船”,人类 是其中的乘客。 坐轮船时,当你觉得客 舱内空气污浊时,可以到甲板上呼吸新鲜 空气;船上的垃圾可以在船靠岸后送到专 门的地方处理;船上的乘客不会越来越多 以至人满为患……在地球这艘“太空船” 上也是如此吗?由此你还能想到什么?
国策——计划生育
1、目的: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2、要求:
晚婚晚育 少生优生
晚婚:比法定结婚年龄晚2—3年结婚。 晚育:婚后初次生育时达到晚婚年龄。 少生:稳定低生育水平。 优生:通过男女青年婚前体检、孕妇定
期检查身体等措施,避免生出有 遗传缺陷的孩子。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顺利完成,此次 普查主要数据登记:全国总人口为14.12亿人,与2010年的 13.40亿人相比,增加7206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53%。 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环境方面:1.加重各类污染 2.导致环境恶化 3.加速生物的灭绝
社会方面:1.加大社会治安负担 2.带来社会资源的紧缺
个人方面:1.交通拥堵 2.就业困难 3.就医困难 4.住房紧张 5.接受教育的质量下降
人口的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为了保护生物圈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
卧龙自然保护区 主要珍稀动物有大熊猫
趣味分类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既可以破坏环境又可以改善环境
1、滥伐森林 2、工业废气排放
3、水华
4、乱捕滥杀
5、植树造林
6、救助鸟类 7、建立自然保护区
科学.技术.社会

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不断增强 ,人类的许多破坏性活动 (1)随着人类改变生物圈的能力_________ 自身调节能力 。 已经超出了生物圈的_____________ 生物圈 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_____ 责任 和_____ 义务 ,应从小事做 (2)保护_______ 起,从自身做起。
【小题快练】
1.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下列
二、保护我们的家园
1.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生物圈: 衣食住行 都依赖于生物圈,生物圈为人 (1)生物圈的作用:人类的_________
基本保障 。 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_________ 经济 价值、风景价值、_____ 健康 价值、休闲价值、 (2)生物圈的价值:_____
生态学 价值。 _______ 2.保护生物圈从我做起:
第七章 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1.人类对资源的利用:
再生 性资源和_______ 非再生 性资源。 (1)资源分类:_____ 物质基础 。 (2)资源的用途: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_ 合理 开发和利用资源。 (3)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_____
2.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沙化 、生物多样性资源减 (1)对生物圈的影响:森林面积减少、土地_____
少等。
资源 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所导致的_________ 生态破坏 (2)复合效应:人类对_____ 环境污染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_____ 重叠 发生,严重威胁着人 和_________
生存 。 类和其他生物的___Fra bibliotek_B.寻求更好的控制人口的办法
C.利用秸秆生产沼气,解决农村燃料短缺问题 D.建设核电站,减少燃煤发电 答案:A。
叙述中,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是( )

第七章__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七章__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三:对人类的危害
人的眼角膜和呼吸道粘膜对酸类却十 分敏感,受酸雨刺激,导致红眼症和 支气管炎。农田土壤的酸化,使土壤 矿化物中的有害重金属,如汞及铅等 再溶出,由食物链的传送,食后,人 可能中毒死亡。
四:对建筑物等的危害
酸雨使非金属建筑材料如混凝土、砂 浆和灰砂砖等的水泥溶解,出现裂缝, 导致建筑物损坏。酸雨使古迹文物面 目全非。碑林文字模糊;著名的纽约 自由女神像等文化名片年经酸雨侵蚀, 剥蚀严重,不得不进行大修。酸雨还 能加速金属腐蚀,桥梁损坏。




发展清洁能源
风力发电
水力发电
太阳能供热
锂电池新型概念车
退耕还林、还草
桑基鱼塘
《校园环境保护条例》
不燃放烟花炮竹 提倡步行,骑自行车 随手关闭水龙头 不使用一次性餐具 节约粮食 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不乱扔垃圾 不随地吐痰 不随意丢弃废电池 保护动植物 不吸烟,也劝别人不吸烟 多用肥皂,少用含磷洗衣粉 宣传环保,做环保志愿者 。。。。。。
二:土壤酸化,作物减产
酸雨尚能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流失; 改变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贫脊化。土壤中 含有大量铝的氢氧化物,土壤酸化后,可 加速土壤中含铝矿物的风化而释放出大量 铝离子,形成植物可吸收的形态铝化合物。 植物长期和过量的吸收铝,会中毒,甚至 死亡。我国南方土壤本来多呈酸性,再经 酸雨冲刷,加速了酸化过程。
4岁开始捡废旧电池,9年捡了13万节,创下“为宣传环保穿越整 个青藏高原的年龄最小的人”的吉尼斯世界纪录。30日上午,朝阳区 首评的教育系统“十大年度人物”揭晓,13岁的初一女孩王君婧以这 样惊人的事迹当选,也是其中惟一一名学生。 王君婧告诉记者,4岁的时候她听幼儿园老师说废旧电池对环境 危害很大,就在爸爸的帮助下开始捡拾废旧电池,现在已经捡了13万 节,全部送到了北京市有用垃圾回收中心。 “一节纽扣电池能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 一节一号电池能使1平方米的土地绝产……”王君婧能够脱口而出地背 出这些数字。 “爸爸告诉我西藏是我们国家最干净的地方,可是我在珠峰下也 捡到了3节电池!我当时伤心地哭了!”王君婧说。当时6岁的她固执 地相信“电池都是4节在一起的”,为了寻找珠峰下她未捡到的那第 四节电池,王君婧前后一共去了3次西藏。 她用在旅游中捡拾旧电池的方式来实现她的环保理想,9年来足 迹长达8万公里,遍布大半个中国,并创下“为宣传环保穿越整个青 藏高原的年龄最小的人”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当记者问王君婧最多想捡拾多少节废旧电池时,她说:“我的目 标是捡到零节电池,这样我们国家就再没有电池污染了!”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七章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课件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七章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课件

一、人类对生物圈的依赖 列举风、石油、煤、水等自然资源,让学生判断哪些属于 再生性资源,哪些属于非再生性资源;引导学生分析要实现可 持续发展,应该如何更好的利用资源。 二、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依托“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引导学生分析人口增长曲 线的特点、人口急剧增长的后果,结合目前的沙尘暴、极端天 气等,分析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破坏,作为中学生,能为环境 保护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典例】(2010·苏州学业考)下列关于对自然资源可持续 利用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B.防止汽车尾气污染,鼓励骑电动车 C.杜绝污染物的随意排放 D.对自然资源要合理开发,重视新能源开发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自然资源保护的意识和常识。生 活垃圾分类处理,能使有用的资源被再利用,杜绝污染物 的随意排放,对自然资源要合理开发,重视新能源开发, 都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防止汽车尾气污染, 鼓励骑电动车是不正确的,因为电动车需要电能,而且电 池会造成新的污染。
1.(2010·巢湖学业考)2009年12月19日经过马拉松式的艰 苦谈判,在达成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后 闭幕。《协议》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 取自主减排行动做出了安排。下列做法不能减轻温室效应 的是( ) A.大量使用酒精、沼气,既可解决能源紧张问题,也有利 于减轻酸雨污染 B.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C.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D.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生物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技巧 考查实验能力在近年中考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试题内容 由对实验现象、结果的分析变迁到实验的设计。本文结合学 生日常实验设计中常错、易疏忽之处,谈一谈解答实验设计 题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了解实验设计的内容 设计一个较完整的实验方案一般包括:(1)了解题目要 求;(2)明确实验目的;(3)分析实验原理;(4)熟悉实验器 材;(5)确定实验思路;(6)设计实验步骤;(7)预测实验结 果;(8)得出实验结论。

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章 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章节测试习题

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章 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农田中的水稻和稗草间主要是竞争关系B. 河流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毫无关联C. 猫头鹰在夜间活动是对光照变化的适应D. 生物普遍适应环境且类型各不相同【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答】农田中的水稻和稗草间相互争夺水分、阳光等,因此主要是竞争关系,A正确;河流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之间通过水循环和大气循环相互关联,B错误;猫头鹰在夜间活动是对光照变化的适应,C正确;生物的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既有普遍性,又有相对性,且类型各不相同,D正确。

2.【答题】我国政府推行了部分教材循环使用的政策,制定这一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

A. 有利于卫生防疫B. 为造纸厂节约生产成本C. 节约木材,保护森林D. 为每个家庭节约资金【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解答】森林资源可以提供木材,我国已在初中、小学推行教科书循环使用,这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3.【答题】有关酸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酸雨可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B. 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使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C.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不用煤和石油等燃料;D. 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

【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酸雨的危害和预防,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酸雨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解答】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酸雨可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故A正确。

酸雨还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使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故B正确;酸雨还可以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故D正确。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章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素材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章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素材

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人作为生物圈内的一个分子,他的能动性既能够保护或者帮助生物圈完成自我循环,同时也能够破坏或者损害生物圈的良性循环。

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由于地域相隔,表面看来好像毫不相干,但实际上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整个生物圈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整体,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人类依赖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都是生物圈的组成部分,人类的生命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影响。

人是生态系统中扮演消费者的一员,人在生态系统中处于杂食性消费者的生态位置上,人作为大自然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在由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所组成的金字塔形的食物链中,人类同其他动物一起共同消费自然界的水、空气、阳光等生活资料。

人从生物圈中摄取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

生物圈这个家为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 家”里有很多成员,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处在动态变化之中。

人类是生物圈内的一分子,是生物圈的消费者,人不但是消费者,而且是营养级最高的消费者。

他的能动性既能够保护或者帮助生物圈完成自我循环,同时也能够破坏或者损害生物圈的良性循环。

人类的许多活动影响着生物圈,使生物圈面临危机,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往往是全球性的,一个地方发生的事情,经常会影响到其他地方。

人还是生态系统的调控者和协同进化者,人和生态系统通过相互依赖的合作关系,通过相互之间的适应性选择和制约,在人类创造自己社会历史的同时,维护大自然健全的生态系统,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维持生命的能力。

在生物当中,人类对生态的影响和改造是最大的。

生物圈的生态平衡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我们人类来维护。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整个生物圈的繁荣,由人类改造自然的盲目性造成的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最终还要通过负反馈来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

因此,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二节: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1、人口的增长对生物圈有哪些影响? (第122页最后一段)
2、人类活动对生物圈有哪些影响?
第三节:保护我们的家园
1、如何保护我们的家园?
119页讨论2 不认同。因为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 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煤等在 使用后不能再生,这些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 而可再生资源有受到严重破坏后,也会失去 再生能力。因此我们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 120页课后思考题 • 1.设置禁渔区和禁渔期,以保护产卵期间的亲鱼 和育肥期间的幼鱼;不得使用禁用渔具、捕捞方 法和小于规定最小网目尺寸的肉具进行捕捞等。 • 2.说明人类生存依赖于生物圈,我们应注意保护 生物圈。
124页分析与讨论
1.水土流失;干旱或洪涝;土地沙化;生物失去生 存家园,数量减少,从而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 2.围湖造田导致 了草海湖一带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 的破坏。退湖还田的决定是为了恢复草海湖的生 态平衡,保护湖周围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达到 新的平衡,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 3. 设置禁渔区和禁渔期,可以有效保护产卵期间的 亲鱼和育肥期间的幼鱼,使渔业资源可以实现可 持续发展。
第七章:、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三、保护我们的家园
第一节:人类对生物圈的依赖
1、生物圈的价值?(第118页,图3 .7—1) 2、举例:什么是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第118页,最后一段) 3、可持续发展?(第119页最后一段)
119页讨论1 完全砍伐的优点:便于伐木工人砍伐,节约 成本,工作效率较高。 缺点:可能会对森林形成永久性破坏;破坏 生态平衡,使林中动物失去了家园;使土壤 暴露,土质变差。 • 选择性砍伐的优点:使木材得到可持续利 用;保护森林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持水 土。 • 缺点:倒下来的树木会压坏其他树木;给 砍伐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砍伐成本高, 工作效率较低。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二节_ 第三节)课件(共39张PPT)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二节_ 第三节)课件(共39张PPT)

实验探究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实验目的】探究酸雨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 【实验材料】20食__醋_____和____清__水______配制pH为4的模拟酸雨 。
(2)取两个培养皿,各放入两张纸巾。分别放入100粒绿豆 种子,标记为A组和B组。 (3)在A组中加入适量清水,浸湿纸巾。在B组中加入适量 ___模__拟__酸__雨___。 (4)将A、B两组实验装置放在温度适宜的_____相__同_____环境 下,保持纸巾湿润。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第三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目录
01 学习目标 02 课前预习 03 易错点拨
04 实验探究 05 课堂演练 06 素养提升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理解酸雨的形成、危害,学习 酸雨的控制措施
尝试完成对当地生态环境现状 的调查和有关的分析讨论
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 计划
活动建议
设计并完成酸雨或废电池对 生物影响的探究实验
有条件的话分组调查周边环 境现状和人们的生活习惯
在校园或社区开展环保宣传 活动
课前预习
知识点1 酸雨 1.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1)概念:酸雨是指具有较强____酸__性______的雨水,其pH小于 ______5_._6____。 (2)成因: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____大__气______中排放大量 _____酸__性_____物质造成的。
放分类,便于集中管理。不同城市的垃圾分类标准可能不同 ,一般是分为其他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
【例】“垃圾不落地,城市更美丽。”垃圾减量分类需要每 个人的参与,把常见垃圾分类放进相应的垃圾桶,下列选项 正确的是( D ) A. 过期药品——“可回收物”桶 B. 废旧报纸——“厨余垃圾”桶 C. 果皮、废弃菜叶——“其他垃圾”桶 D. 废旧电池——专用回收箱或“有害垃圾”桶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7章 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2021年单元测试卷(1)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7章 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2021年单元测试卷(1)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7章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2021年单元测试卷(1)1.(单选题)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是()A.河流B.土地C.森林D.湖泊2.(单选题)下列对环境问题的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森林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定期砍伐一定数量的树木,而不会影响森林正常生长B.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法是封山育林、禁止砍伐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D.土地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地球上所有的人都必须共用这一有限的资源3.(单选题)“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成语形象地描述了()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环境对生物的影响C.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生物对环境的依赖4.(单选题)人们围湖造田、开垦草原,其后果是()A.生物种类减少B.生物种类增多C.生物种类不变D.仍能保持生态平衡5.(单选题)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A.3月12日B.6月5日C.9月11日D.10月26日6.(单选题)据记载,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都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A.干旱少雨,动物没有水喝B.天敌过多,大量被捕食C.人类活动破坏了生态平衡D.食物不足,饥饿致死7.(单选题)恒定的体温有利于()① 减少动物对环境的依赖性;② 增强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③ 扩大动物的分布范围.A. ①B. ① ② ③C. ② ③D. ① ②8.(单选题)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A.保护生物多样性B.植树造林C.对工业废水、废气进行处理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9.(单选题)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大大增加,以下哪项不是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A.砍伐森林,破坏植被B.燃烧大量石油和煤炭C.沙漠面积不断扩大D.世界范围内对生物进行保护性的开发10.(单选题)为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保持再生资源的再生能力B.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C.不能以任何形式去开发资源D.不能过度消耗非再生资源11.(单选题)下列关于人口与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多是好事,改造环境的力量大B.人口过度增长造成生态平衡失调C.人口过度增长导致环境质量下降D.人口过度增长造成资源危机12.(单选题)人类的下列活动会破坏生态环境的有()① 大量砍伐树木② 捕食自然生长的鸟类③ 在荒山上种树④ 填湖建工厂⑤ 在山上放养大批山羊⑥ 焚烧垃圾⑦ 用再生纸A. ② ③ ④ ⑤ ⑥B. ① ⑤ ⑥ ⑦C. ① ② ④ ⑤ ⑥D. ① ④ ⑤ ⑦13.(单选题)下列人类活动中,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A.大量办工厂B.大量使用化肥C.大量扩建城镇D.大量植树造林14.(单选题)下列行为不属于破坏生态环境的是()A.大型交通事故B.捕食“野味”C.战争中使用化学武器D.在山上开梯田种粮食15.(单选题)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法是()A.封山育林,禁止砍伐B.允许林区人民大砍大种,先富起来C.实行有计划的合理砍伐D.砍伐热带雨林,营造杉木纯林16.(单选题)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人类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B.使再生性资源能保持其再生能力C.生物圈的各种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D.非再生性资源不致过度消耗并得到补充17.(单选题)自然界中,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是()A.二氧化碳B.盐酸C.磷酸D.二氧化硫18.(单选题)对“警惕全球变暖”不正确的理解是()A.为防止气候变暖,人类应尽可能植树造林、保护植被B.为防止气候变暖,人类应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C.热带雨林将被极大的扩张,有利于海水的升温D.地球变暖将是一场灾难,将导致海平面上升19.(单选题)当前,世界上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主要源于()A.温室效应B.生物入侵C.火山喷发和地震D.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20.(单选题)人类大量使用含氟里昂的冰箱和空调等,可导致()A.臭氧层被破坏B.温室效应C.癌症D.酸雨21.(单选题)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下列名词与环境污染有关的是()① 酸雨② 臭氧空洞③ 白色污染④ 温室效应⑤ 赤潮⑥ 潮汐⑦ 噪声。

生物《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生物《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A. 增加植被覆盖率 B.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C. 用碱性物质中和酸雨 D. 减少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
中考真题演练
( C )7. 晓玲为探究废旧电池对水质的影响,设 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
项目 加入无污染河水的量/毫升 加入7号废旧电池的数量/节
对照组 1500 不加
实验组 ① 1
放入同种生长状况一致的金鱼的 数量/条
考点突破2、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5.保护环境的措施
内容
具体措施
绿化环境
植树造林,爱护花草(不踩踏)等
减少“白色污染”
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等
节约资源
及时关灯、水龙头;使用节能灯;不使用一次性 木类投放等
保护水资源
用无磷洗衣粉;生活污水不排放到河湖中等
防止金属污染
回收旧电池等
考点突破2、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2.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过多,导致地球温度升高、气候变暖 的现象叫做温室效应。 3.其他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
( 1 ) 水 污 染 : 可 能 会 增 加 基 因 突 变 概 率 , 诱 发 _癌_ _症_ _ 。 ( 2 ) 重 金 属 污 染 : 如 汞 、 镉 、 砷 , 会 通 过 _食_ _物_ _链_ _ 积 累 , 最 终 危
考点突破1、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事例
(1)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①乱砍滥伐:森林被砍伐,环境恶化。 ②水质污染:爆发水华,水质恶化变臭。 ③空气污染: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增加,还不时降 落酸雨。 ④捕杀鸟类:鸟类日益减少,农作物害虫增加,粮食大大减产 。 ⑤垃圾堆积:“垃圾围城”正在不少城市上演。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4.7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4.7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教科书版本:人教版年级及册次:七年级下册作业涉及单元、章节(或主题、任务):第四单元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作业设计团队教师姓名(不超过5个):单元、章节(或主题、任务)整体性作业设计思路说明(500字以内):一、本章主要内容“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材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最后一章,本章分为三节内容: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从教材内容安排上来看,本章主要起到点题、补充、提升的作用,说明人类在地球上进行生命活动,已经对整个生物圈产生了影响,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已迫在眉睫。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本章内容的学业要求是: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实例,形成保护生物圈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课时安排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课时2.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1课时3.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1课时4.单元作业设计1课时三、整体逻辑关系本章最大的特点就是容易构建真实情景,可操作性强。

学生通过查找、搜集、整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资料、图片或现实例子,进行思考和讨论,引起学生的震撼和共鸣,从而达成共识。

紧接着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真实感受到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比如用食醋和清水混合模拟酸雨,设置对照实验,探究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最终影响人类的生存,因此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以此达到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目的。

动手动脑,从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出发,关注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联,强化学生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本章的作业设计可以层层递进,也可以在“理论——实践”之间相互转换。

第1课时使用时段作业内容作业设计设计意图使用者预计时长预估难度系数课前基础性作1.地球上所有生物生活的共同家园是。

2.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回顾知识,让学生形成人所有学1分钟0.9业叫做这个地区的。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RJ)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RJ)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2.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多方面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正反两方的辩论使学生的观点更加明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通过讨论和交流,认识到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激发环保意识。

难点: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及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为环保出谋划策。

一、情景导入出示一幅地球上人满为患的漫画。

画外音:我们的子孙将站在哪里?二、师生互动互动一: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师:人类出现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人口数量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很有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越来越多,19世纪初,世界人口总数达到了10亿,到1930年增加到20亿,2005年达到65亿,而2011年,已经突破70亿,那么我国的人口增长趋势又是怎样的呢?生:分析教材【资料分析】并进行讨论。

师: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问题非常突出,对此,我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呢?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了解计划生育的具体措施: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互动二:辩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师: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的那一刻起,人就成为生物圈中的一分子。

人类不断进化发展,逐渐变成了强者,而现在人类已经强大到能够影响生物圈的面貌。

有的人说,人类的出现给生物圈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文明,使得整个生物圈欣欣向荣;也有的人说,人类的出现给生物圈带来了危害,人类的活动使得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那么,到底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环境是有正面影响,还是有负面影响呢?下面,我们开一个小型的辩论会。

全班同学分成正反两方,分别为自己一方所持的观点进行辩论。

首先由正方先对自己一方所持的观点进行陈述。

正:我方的观点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具有正面影响。

自从人类出现在地球上,人类的活动使得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加快了;人类利用自己的智慧,通过高科技的手段,改良了土壤,创造了新的品种;人类的辛勤劳动使荒山变成了绿油油的农田,使沙漠变成了绿洲;我国建设的“三北”防护林,有效地抑制了沙漠的蔓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节人类对生物圈的依赖导学提纲一、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生物圈生物圈对人类有很多宝贵的价值,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人类对生物圈中资源的合理利用1.自然资源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要和。

例题解析【例1】(2008·陕西学业考试)太阳是人类的能源之母,属于可再生能源。

下列能源中均属于可再生能源的一组是( )。

①风能②水能③煤④石油⑤核燃料A.①②B.①②⑤C.③④D.③④⑤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掌握情况。

风能、水能属于可再生能源,而煤、石油、核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答案:A【例2】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还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A.开展生态旅游B.发展畜牧业C.增加木材产量D.改善生态环境解析:“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还草”能增加植被。

我国政府在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时,特别强调保护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是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

因此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D课堂自测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类有思维,不同于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是生物圈的主宰B.生物圈为人类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C.生物圈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所需的资源D.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的利用,是生物圈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2.下列自然资源不属于不能恢复或再生的是( )。

A.树木B.煤C.石油D.天然气3.我国提倡“不使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

A.减少垃圾污染B.减少个人经济支出C.节约木材,保护森林D.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4.(2008·河北中考)参与节能减排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

下列做法不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是( )。

A.尽量使用一次性餐具B.用布袋代替塑料购物袋C.关闭电器后拔掉插头D.杜绝自来水的跑、冒、滴、漏现象5.下列倡议与“节能减排”的主题不符合的是()。

A.提倡多步行、多骑自行车,少开家庭轿车B.提倡使用环保购物袋,减少塑料垃圾C.提倡少用空调,减少用电量D.提倡城市亮丽工程通宵亮灯,美化城市年以来,中国各大宾馆、酒店、饭店普遍使用一次性筷子,所造成的木材损失每年达×106立方米,相当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市植树造林的全部林木的总蓄积量。

某国大量从中国进口一次性筷子的要求非常高,如材料必须没有疤结等,以便用于造纸。

中国每年出口到该国的一次性筷子达×1014双,折合木材×109立方米。

该国在全国建立了回收木筷的网络,这样每年能节约20%的造纸用木材。

(1)根据我国目前森林资源状况,谈一谈你对上述做法的观点。

(2)对于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知能提升1.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B.使再生性资源能保持其再生能力C.非再生性资源不致过度消耗并得到补充D.生物圈的各种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2.下列哪一项不是森林遭滥伐后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 )A.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会增加,生活更富裕B.缺少树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空气不再保持清新C.缺少林木吸收有毒气体,空气污染日趋严重D.缺少林木调节气候,环境不再是那么凉爽和湿润3.为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B.不能以任何形式去开发资源C.保持再生资源的再生能力D.不能过度消耗非再生性资源4.(2008·莱芜中考)下列叙述与可持续发展观点相悖的一项是()。

A.当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矛盾时,首先保护当代人的利益B.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C.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D.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保护环境5.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必需的各种物质,都与生物圈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生物圈为人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服务。

如果森林遭到滥伐后,居民的生存将会显著恶化,主要表现在:(1)没有森林的光合作用,空气中的__________含量增多,__________含量减少,空气不再保持清新。

(2)没有林木对有毒气体的吸收,污染的空气就得不到__________。

(3)没有林木的蒸腾作用吸收热量并向空气中散发水分,环境就不再是那么__________和__________。

6.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

原来,二氧化碳等气体就像温室中的玻璃顶棚一样,既能使太阳光顺畅地透射到大地上,又能截留和吸收地表散放出的热量,这就势必导致大气温度升高、全球气候变暖,有人认为世界部分地域的干旱也是温室效应的后果。

(1)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防止温室效应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无机物,请你列举出二氧化碳在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方面的两种重要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导学提纲一、人口增长对生物圈的影响人口的急剧增长导致了人类对各种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从而对生物圈产生了多方面的__________的影响。

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1.人类活动引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污染等,都会对人类及其他生物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2.人类对资源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所导致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重叠发生,形成所谓的__________。

例题解析【例1】人口增长,环境就会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的垃圾增多B.工业废弃物增多C.人类所需的资源都来源于环境D.人为活动范围扩大,动植物活动范围变小解析: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环境的冲击和压力也越来越大,特别是毁林开荒、过度放牧、过度捕捞等措施,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气候失调,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它是人类和其他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没有动植物生存的领地,就不存在美好的环境。

答案:D【例2】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是( )。

A.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B.农业生产的进步C.人口的过度增长D.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解析: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是人口的过度增长。

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人们为了满足基本的食物需求,进行毁林开荒、围湖造田、过度放牧、过度捕捞等掠夺性开发,从而造成了生态平衡失调、环境质量下降等。

答案:C课堂自测1.下列各项人类活动,不会破坏生态环境的是( )。

A.在丘陵地区的山坡上开垦梯田,种植粮食作物B.任意砍伐森林中已经成材的树木C.抓捕野生动物关入笼中当宠物饲养D.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栽种夹竹桃、臭椿等能吸收有毒气体的植物2.下列不属于造成环境危机的原因是( )。

A.人口的急剧增长B.环境的污染C.自然资源的破坏D.大力营造防护林3.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

A.“三废”造成的环境污染B.卫生和城市建设的布局不合理C.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D.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4.下面提出的问题,你认为是当前的什么问题你能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吗(1)人口的急剧增长给资源、环境等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2)地球上有多种多样的生物,但是它们的种类正在一天天减少。

(3)大气中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已经发现了近30种,其中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最重要的气体,大约起66%的作用。

(4)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了水生动植物的正常生存,有毒物质还会通过吃与被吃这种关系危害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健康。

知能提升1.目前,世界上干扰生态平衡最严重的是( )。

A.鼠害B.台风C.人类违反生态规律的活动D.地震等自然灾害2.(2007·浙江宁波中考)2007年4月,沙尘暴再次在我国部分地区出现,沙尘暴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我国西北部干旱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大量土地荒漠化造成的。

以下措施对防治土地荒漠化不利的是( )。

A.重视植树造林B.实施退耕还草C.发展生态农业D.增加放牧数量3.某地区的水被污染后,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

下列各项措施中,需要改进的是( )。

A.关闭了污染严重的工厂,对不达标排放的限期整改B.动员农民使用经无害处理的农家肥,少用化肥C.只给工厂的厂长举办了环保知识培训班D.对工厂排出的污水进行无害处理,达标排放4.(2008·江苏泰州中考)按照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自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毫米的塑料购物袋。

这种举措可以减少__________污染。

请你再列举出两件随手可做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环保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特别是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产生的废气源源不断地排放,使空气中有害气体和烟尘的含量不断增加,造成了空气的污染,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某同学学习了空气质量与健康的知识后,他想通过实验看看教室和操场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有什么差别。

现有矿泉水瓶若干个,清水和澄清的石灰水,请你帮他设计实验,并对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

第三节保护我们的家园导学提纲保护生物圈是关系到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__________和__________长远发展的大事,是每个公民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例题解析【例1】(2008·浙江宁波中考)2007年12月31日,在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中指出,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下列对落实通知精神的理解,错误的是()。

A.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B.提倡用竹篮等传统物品代替塑料购物袋C.提高废塑料的回收利用水平D.研制、使用可降解的材料,如“玉米塑料”等解析:本题属于信息题,只要认真读题就可知选项A是错误的,因为题目明确指出“《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中指出,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而选项A错在“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显然与《通知》精神不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