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之概念教学攻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之概念教学攻略
高中物理教学中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发展能力是高中物理教学的核心问题。李政道强调:学习物理的首要问题是要弄清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物理概念教学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知程度,进而影响到学生整体知识网络的构建与拓展。中学物理教学实践表明,物理概念是物理中既不易“教”也不易“学”的内容,本文谈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常用方法。
一、演示实验法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施概念教学时,演示实验法往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一个生动的演示实验,可创设一种良好的物理环境,提供给学生鲜明具体的感性认识,再通过引导学生对现象特征的概括形成自己的概念。
二、以旧引新法
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是实际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概念教学中可通过复习已掌握的物理概念,并对此概念加以扩展,延伸,或使其内涵、外延发生变化从而得到新的概念。
三、图象电教法
有些高中物理概念,无法实验演示也无法从生活中体
验。如分子的相互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布朗运动、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等。可以用图象、电教手段(如FLASH动画)展示给学生观看。物理图象通过培养学生的直觉,从而培养学生的高层次的形象思维能力,建立起物理概念的情景;电教手段能以生动、形象、鲜明的动画效果,模拟再现一些物理过程,学生通过观看、思考,就会自觉地在头脑中形成建立物理概念的情景。这种方法符合“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基本认识规律,是现代教学中提高概念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
四、典型例题法
有时我们也可以用定量计算的方式,通过对一些数据的处理并比较、分析,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如:对“加速度”概念的形成,通过计算比较铅球运动员掷出的铅球在0.2秒内速度可由零增加到17m/s,迫击炮弹在炮筒中的速度在0.005秒内可以由零增加到250m/s的速度改变快慢,从而引入“加速度”概念。这种方式直接明了,针对性强,学生容易接受。
五、逻辑推理法
“电场”和“磁场”这两个重要概念就是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引入的。由力的概念可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通常物体间发生作用时,都是直接接触的,而电荷对电荷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没有直接接触。那么电荷
间、磁体间是怎样发生相互作用的呢?由逻辑推理可知,电荷周围和磁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物质――电场和磁场。这样引入电场和磁场的概念,便于学生理解。
六、研究性教学法
物理概念研究性教学法有三个阶段:概念的引入阶段、概念的形成阶段、概念的巩固阶段。1.物理概念的引入。物理概念引入是概念教学的必经环节,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了解为什么引入这一概念,引入它有什么作用。我们知道只有当学生了解到相关概念的用处,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启发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比如,在讲加速度这个概念时,可以通过比较普通汽车和赛车的加速性能的不同来反映引入加速度这一概念的必要性。其途径有:从生活实际引入。例如力的概念可从推土机推土、人提水、马拉车、汽车压路面等现象引入。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学生感到形象;从实验现象引入。如果缺乏建立概念所需的感性经验,可以通过一些典型的实验,使学生获得鲜明的感性知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形成概念。引人入胜的实验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强烈的兴趣;用对比法引入。用对比法引入概念形象生动,学生记忆深刻。如磁感应强度的引入,在教学中应对比电场强度的建立来教学。
2.物理概念的形成。基于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研究与实践物理概念的形成一般经历三个阶段、两次认识
的升华。概念的初步形成,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揭示物理概念的本质,实现观念上的突破。使学生自己构建揭示自然现象本质属性的物理概念;明确概念的定义。这时,可启发学生用恰当、简洁的文字准确地表达出这些本质属性的内容;讨论概念的物理意义。得出了概念的定义,并不是认识概念的结束。还要从定义出发,讨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概念的物理含义、用途等,从不同角度丰富对概念的认识。
3.巩固深化概念,培养运用概念的技能。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辨析,进一步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为了深入理解概念,除了要理解其物理意义外,还应找出概念和与它相近的另一些概念的异同点及联系,帮助学生掌握概念体系。所谓概念体系是指由相邻概念、相似概念、并列概念、从属概念组成的系列概念。教师要注意对一些类似的概念进行同中求异、异中见同的讲解。
总之,概念教学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基础,更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才能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理解并运用好高中物理概念,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