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的损伤力学及断裂力学综述
岩石断裂力学
第12章 岩石断裂力学
12.2 线弹性断裂力学的基本方法
• 12.2.1 椭圆孔的应力解 • 无限大板受拉力作用的复变函数解答,精确解.
第12章 岩石断裂力学
12.2 线弹性断裂力学的基本方法
• 12.2.2 • 裂纹尖端的应力解 受拉力作用的应力解(精确解)
• S称为应变能密度因子. • 裂纹开裂方向为: S
2S 0, 0, 0处 2
• S达到临界值时,裂纹开始扩展,此时 S 0 Scr • 该准则适用于压缩条件下的复合断裂,也可用于 拉型断裂.
第12章 岩石断裂力学
12.3 断裂判据
• 12.3.3 复合型断裂的近似准则 • 周群力提出:受压条件下的剪切断裂准则为:
第12章 岩石断裂力学
12.2 线弹性断裂力学的基本方法
• 12.2.2 裂纹尖端的应力近似解
第12章 岩石断裂力学
12.2 线弹性断裂力学的基本方法
• 12.2.2 裂纹尖端的应力解
第12章 岩石断裂力学
12.2 线弹性断裂力学的基本方法
• 12.2.2 裂纹尖端的应力解
第12章 岩石断裂力学
2
[ K I sin K II (3 cos 1)] 0
12.3 断裂判据
第12章 岩石断裂力学
• 12.3.2 应变能密度准则 • 薛昌明提出:复合型裂纹扩展得临界条件取决于 裂纹尖端得能量状态和材料性能.弹性能密度为
1 S 2 2 2 W {a 11K I 2a12 K I K II a 22 K II a 33 K III r r
• 梁的弯曲试验: 采用三点弯曲梁试验。
岩石细观损伤力学基础-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岩石细观损伤力学基础-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岩石力学研究领域,细观损伤力学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岩石作为一种复杂的非均质材料,其力学性质与内部微观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研究岩石的损伤力学,可以深入理解岩石在受力过程中的变形与破坏机理,为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细观损伤力学从微观尺度上研究岩石内部的微观破裂与变形行为。
通过观察和分析岩石的细观损伤特征,可以揭示岩石的力学性能、破坏机理及其变形规律,从而为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领域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文章将介绍细观损伤力学的概念和研究方法,使读者对该领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首先,将概述岩石细观损伤力学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介绍其在岩石力学中的应用价值。
随后,将对文章的结构和内容进行说明,明确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最后,明确研究的目的,即通过对岩石细观损伤力学的深入研究,为岩土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指导并探索新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细观损伤力学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岩石力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贡献出一份力量,为岩土工程的发展和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对岩石细观损伤力学的研究,探索出更加准确、可靠的岩石力学模型,并为岩石材料的性能评价和工程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文章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概述了文章的主题和研究对象,说明了岩石细观损伤力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同时,简要介绍了文章的结构,以帮助读者理解整个文章的脉络和内容。
正文部分主要包括两个内容:岩石细观损伤力学的概述和岩石细观损伤力学模型。
在岩石细观损伤力学的概述中,首先介绍了岩石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岩石在受力作用下的行为。
然后,探讨了岩石细观损伤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包括损伤、断裂和弹性等基本概念,为后续的模型建立打下基础。
在岩石细观损伤力学模型部分,列举了目前常用的岩石细观损伤力学模型,如弹塑性模型、松弛模型等。
5岩石的断裂及损伤理论
a.裂纹尖端要产生应力集中; b.应力集中是局部的; c.裂纹尖端愈尖锐,应力集中的程度愈高 。
三、裂纹端部的应力、位移及应力强度因子
裂纹端部指的是裂纹尖端附近的区域,有的文
献也称为裂纹前端或顶端,它的应力场和位移场是
研究岩石断裂的基础.假设裂纹体是线弹性材料,
用弹性理论可以求出不同类型裂纹的应力场和位移
第五章 岩石的断裂及损伤理论
第一节 岩石断裂力学基础
断裂力学是研究含裂纹材料断裂韧性和裂纹扩 展规律的学科,它已被引入到岩石力学中拓宽了解 决岩石力学问题的思路。
一、断裂力学的基本概念
断裂力学是以连续介质力学为基础的,但它主
要研究的是裂纹尖端的应力奇异性,研究裂纹端部 应力与位移场的强弱程度,从而构成了岩石断裂破 坏的条件,产生断裂判据。实践证明,许多脆性材 料,包括岩石、水泥、陶瓷、玻璃等,其构件在远 低于屈服应力的条件下发生断裂,即所谓“低应力 脆断”,这正证明材料中存在的裂纹效应。
实验证明,宏观裂纹出现之前,损伤已经影响
了材料和结构的强度与寿命。
一、
损伤现象
混凝土圆柱体做加载——卸载压缩试验,试验 结果表明:试件的纵向和横向的弹性模量都随着载 荷过程而变化。
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图
岩石在单轴拉,压的加载——卸载试验曲线也 表现出同样的特性。试验表明:岩石的杨氏弹性模 量随着损伤的增加而逐渐变小。
砂岩在单轴应力下微裂纹分布密度
研究表明:随轴向应力的不断增加,与轴向应力方 向较小角度的微裂隙数目的增加速度较之于与轴向 应力方向较大角度的微裂隙数目增加速度要快得多。 由此可以进一步推证;随着轴向应力的不断增加, 其内部所产生的大量微孔隙几乎都是近乎平行于轴 向应力方向的。
岩石中裂尖微裂纹区裂纹密度随载荷的变化
岩石力学第4章 岩石的断裂
3
4.2.2 Griffith的断裂强度理论 为了揭示脆性材料的实际强度和理论强度之间的差 别,Griffith运用能量平衡的原理对脆性材料作断裂强度 分析,认为固体的破坏是裂纹扩展的结果。而裂纹不稳 定扩展的条件是由裂纹扩展时所释放出的弹性应变能和 形成新表面所吸收的表面能之间的不平衡现象所引 起的。
20
4.4.2 试件的预制裂纹 在进行岩石断裂韧度KⅠC测试中,需要做一些其他 力学性质的测定,如岩石颗粒直径、弹性模量、岩石的 抗拉强度。
21
4.4.3 试件类型及对结果的计算 目前国内外岩石断裂试验一般采用三点弯曲试件、 短棒拉伸试验。此外,还可采用紧凑拉伸试件、双边切 口拉伸试件、单边切口拉伸试件、中心切口拉伸试件等。 传统的断裂韧度计算基本要求3种测量值,即试件 尺寸、裂纹长度和破坏载荷。
22
图4.6
23
24
图4.7 短棒拉伸试样的几何形状
25
图4.8
26
27
图4.9
28
图4.10
29
图4.11
30
4.4.4 岩石的断裂韧性与P-V曲线分析 岩石由于本身存在着程度不同的缺陷而构成了一个 宏观裂纹体,怎样评价这种宏观裂纹体岩石的强度,至 今尚未能得到完善的解决。岩石的断裂韧性测试为研究 岩石的断裂强度与断裂机理,探讨岩石断裂与地压控制 及地震发生的内在联系开辟了新的途径。在矿山地压控 制的问题中,巷道围岩的变形大小和方向及岩石内裂纹 的方位,都与岩石的断裂韧性密切相关。地震预报的定 量分析也需根据测定的地应力大小、裂面性状和岩体断 裂韧性指标,从而计算地震发生的可能性。此外,断裂 韧性也是评价岩石有无崩塌危险的重要依据。因此,研 究岩石平面应变断裂韧性的测定与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岩石断裂力学
岩石断裂力学
岩石断裂力学是研究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和破裂的力学学科。
它主要涉及岩石断裂过程的机制、断裂韧度、断裂强度以及岩石力学性质等方面的研究。
岩石断裂力学的研究对象是岩石体,岩石体是由各种岩石单元组成的大块岩石,如岩石体内部发生断裂,可能会引起引发地震、地面沉降、岩石滑坡等地质灾害,对人类的生存和建筑物的安全产生重要的影响。
岩石断裂力学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1. 断裂韧度:断裂韧度是指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前的变形能力。
它是衡量岩石抗断裂能力的重要指标,对于了解岩石的稳定性和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2. 断裂形态:岩石在受到外力作用下,断裂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如剪切断裂、拉伸断裂、剥离断裂等。
通过对断裂形态的研究可以了解岩石断裂的机制和过程。
3. 断裂强度:断裂强度是指岩石在发生断裂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了解岩石的断裂强度可以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4. 断裂机制:岩石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时,会经历一系列的裂纹扩展和破坏过程。
研究断裂机制可以揭示岩石断裂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通过岩石断裂力学的研究,可以为岩石工程设计、地质灾害预测和地震研究等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持。
损伤与断裂力学论文
损伤与断裂力学论文损伤力学研究的是材料内部缺陷的产生和发展引起的宏观力学效应以及缺陷最终导致材料破坏的过程和规律。
1958年Kachanov在研究蠕变断裂时引入了损伤力学的概念,提出了“连续性因子”和有效应力。
1963年Rabotonov在Kachanov基础上引入了“损伤变量”的概念,奠定了损伤力学的基础。
在其后的二三十年中,各国学者对损伤力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损伤变量的定义等做了大量的开创性工作,极大推动了损伤力学理论的进展。
1976年Dougill将损伤力学从金属材料中引入到岩石材料,之后岩石损伤力学迅速发展,已成为当今岩石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之一。
岩石损伤力学的研究关键是定义材料的损伤变量及正确地给出演变规律的本构方程。
能否得到合理的损伤演变方程和含损伤的本构方程关键是对损伤变量的定义是否合理,建立一个损伤模型的基本要求是能在实验中直接或间接确定与损伤演变规律有关的材料参数。
对损伤变量的定义,从损伤力学提出就开始进行广泛的研究,可从微观和宏观这两个方面选择。
微观方面,可以选择裂纹数目、长度、面积和体积等;宏观方面,可以选择弹性模量、屈服应力、拉伸强度、密度等。
国内学者唐春安从岩体材料内部所含裂纹缺陷分布的随机性出发,利用岩石微元强度服从正态分布或Weibull分布的特征,用发生破坏的微元数在微元总数中所占的比例来定义损伤变量。
谢和平等将分形几何理论应用于岩石损伤研究中,将岩石损伤程度的增加看作是分形维数的增加,从损伤与断裂之间的联系方面定量的描述了损伤,从而创建了分形几何与岩石力学理论体系,提出了分形损伤力学理论。
从微观角度出发对损伤变量进行定义,不仅物理意义明确,而且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材料性能逐渐劣化,但是从微观角度定义的损伤变量难以量测。
Lamaitre基于弹性模量变化用无损杨氏模量和损伤杨氏模量定义损伤变量,谢和平和鞠杨等讨论了该损伤变量定义的适用条件,进行了修正。
使基于宏观弹性模量定义的损伤变量在实际应用中比较方便,但这种定义方法需要事先知道材料的初始弹性模量,而且在实际的工程中很多材料都有具有初始损伤的。
《岩石断裂力学》课件
CHAPTER
06
结论与展望
总结
岩石断裂力学是研究岩石材料在受力情况下断裂行为的科学,对 于地质工程、采矿工程、石油工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PPT课件介绍了岩石断裂力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应用实 例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内容,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该领域的发 展现状和趋势。
通过本PPT的学习,读者可以掌握岩石断裂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 法,了解其在地质工程、采矿工程、石油工程等领域的应用,为 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将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进 行对比,验证理论的正确 性
CHAPTER
04
岩石断裂力学的数值模拟
有限元法
有限元法是一种将连续的岩石介质离散为有限个小的单元(或称为有限 元),然后对每个单元进行力学分析,最后将各个单元的力学结果综合 起来得到整个岩石介质力学行为的方法。
有限元法可以处理复杂的边界条件和几何形状,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岩石 断裂力学问题。
CHAPTER
05
岩石断裂力学的实际应用
岩石工程的稳定性分析
岩石工程稳定性分析是岩石断裂力学的重要应用之一。通过研究岩石的断裂和损 伤演化规律,可以评估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预防工程事故的发生。
在稳定性分析中,可以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等方法,对岩石试样进行加卸载 和应力松弛等实验,以获取岩石的力学性能和断裂参数,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 依据。
有限元法的精度取决于离散的单元数量和类型,离散的单元越多,精度 越高,但计算量也越大。
边界元法
边界元法是一种只对边界进行 离散的数值方法,通过在边界 上建立数学方程来求解岩石断
裂力学问题。
边界元法可以降低计算量, 适用于处理大规模的岩石断
裂问题。
岩石力学及断层动力学分析
岩石力学及断层动力学分析岩石力学与断层动力学是地质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分支。
岩石力学是研究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变形与断裂规律的学科。
而断层动力学则更侧重于研究因断层的错动而造成的巨大能量释放和地震、地质灾害等自然现象。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经常受到压力、温度、湿度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岩石的变形和断裂行为则是基于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的现象。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包括弹性模量,拉伸强度,抗剪强度等,这些物理力学性质直接影响了岩石的变形和断裂行为。
岩石的弹性模量是衡量岩石应力下的变形程度的一个重要物理参数。
在岩石力学研究中,弹性模量与泊松比是岩石的基本物理参数,也是机械特性指标。
弹性模量越小,岩石在受力下的变形率就会越大,而泊松比也是描述岩石表面的收缩程度。
岩石的弹性模量与泊松比通常是通过仪器测量而得到的。
拉伸强度是指在岩石受到拉伸力的情况下其抵抗破碎的能力。
塑性变形和断裂裂纹的产生与扩展是导致拉伸强度减小的主要因素。
抗剪强度是岩石在受到剪切应力时抵抗断裂的能力。
抗剪强度的大小直接决定了断层岩体的破坏形式和效应。
在岩石力学研究中,人们还研究了岩石的内部结构和纹理,包括裂隙、孔隙度、岩层间角度、岩石的组成及大小分布等因素。
这些因素对岩石的变形和破坏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最明显的是裂隙。
一些岩石很容易受到分隔的风化、水侵蚀或地震等自然灾害影响,因此裂隙与断区的研究对于地质灾害的防控具有重大意义。
断层动力学则是研究断层破裂和断层带形成的学科。
断层带指的就是比普通岩体更易于发生断裂和变形的区域。
通过研究断层带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来探究地质灾害如何形成以及如何防控。
在地震形式的灾害中,断层带对震中区周围岩石的破碎和变形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理解岩石力学和断层动力学的基础知识对于地震预测和防控都至关重要。
岩石力学和断层动力学的研究也为建筑物和其他人工结构的合理设计提供了帮助,通过研究岩石强度和岩石变形规律来提高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岩石力学中的损伤理论与断裂力学研究
岩石力学中的损伤理论与断裂力学研究岩石力学是地质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质和变形规律。
损伤理论和断裂力学是岩石力学中的两个关键概念,对于了解岩石的破坏机理和预测岩石工程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损伤理论是研究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损伤的力学理论。
岩石是一种具有孔隙结构的材料,外力作用下,岩石内部的孔隙会发生扩张和变形,从而导致岩石的损伤。
损伤程度可以通过损伤变量来描述,损伤变量是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数值,表示岩石的损伤程度,当损伤变量为0时,表示岩石完好无损,当损伤变量为1时,表示岩石完全破坏。
损伤理论通过建立损伤变量与应力、应变之间的关系,来描述岩石的损伤演化过程。
在损伤理论的基础上,断裂力学研究岩石在达到破坏强度时的断裂行为。
断裂是指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裂纹扩展和破坏的过程。
断裂力学主要研究岩石的断裂韧性、断裂模式和断裂扩展速率等问题。
岩石的断裂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岩石的物理性质、应力状态、裂纹形态等。
断裂力学通过建立断裂准则和断裂参数来描述岩石的断裂行为,从而为岩石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损伤理论和断裂力学的研究对于岩石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在岩石工程中,岩石的损伤和断裂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了解岩石的损伤和断裂机理对于预测岩石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损伤理论和断裂力学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岩石的破坏模式和破坏机制,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岩石工程的安全。
此外,损伤理论和断裂力学的研究也对于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和崩塌等,常常与岩石的损伤和断裂有关。
了解岩石的损伤和断裂机理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规模,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来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总之,岩石力学中的损伤理论和断裂力学是研究岩石破坏和变形的重要理论。
损伤理论研究岩石的损伤演化过程,断裂力学研究岩石的断裂行为。
这两个理论对于岩石工程的设计、施工和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岩石动态断裂力学
岩石动态断裂力学岩石动态断裂力学是研究岩石在高应变速率作用下的断裂机理和力学特性的学科。
在地震、爆炸、冲击、喷发等自然和人工作用下,岩石会受到巨大的动态载荷,导致岩石断裂或产生裂纹,对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控制、资源勘探利用等领域有重要意义。
岩石动态断裂力学中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岩石断裂的力学机制和特征、岩石断裂的能量、强度和稳定性、岩石裂纹扩展规律、裂纹透明性和岩石的损伤及其演化等。
岩石断裂的力学机制和特征是岩石动态断裂力学的基础研究内容。
在高应变速率下,由于岩石内部应力场的瞬时变化和应变波的传播,会产生应力波和剪切波等动态效应,从而影响岩石的破坏模式和破坏形态。
岩石的断裂模式可以分为剪切型断裂和拉伸型断裂。
剪切型断裂下,岩石沿一定的裂隙面发生相对滑动;拉伸型断裂下,岩石沿一定方向撕裂开来。
一般来说,剪切型断裂比拉伸型断裂更为常见。
岩石断裂的能量、强度和稳定性是岩石动态断裂力学中的关键问题。
岩石动态断裂过程中,岩石内部应力场和应变波的相互作用对岩石的能量、强度和稳定性产生着显著影响。
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通常用断裂的初始裂纹长度和裂纹的增长速率来表征。
岩石断裂的能量主要包括应力吸收能和动能,研究岩石动态断裂能量可以更好地理解岩石断裂过程的机理。
岩石裂纹扩展规律是岩石动态断裂力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岩石断裂过程中,裂纹的逐渐扩展导致岩石的破坏。
岩石的裂纹扩展规律与力学参数如应力、应变、应变速率等密切相关。
岩石裂纹的透明性是指裂纹的尺寸和方向对介质性质的影响,它是研究岩石力学和流体力学相互作用的重要内容。
岩石的损伤及其演化是岩石动态断裂力学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
随着裂纹的扩展和岩石内部应力的瞬间变化,岩石发生了微观裂纹和破碎。
这些微观结构的破坏过程会逐渐演化成宏观的裂纹和破坏,最终导致岩石的失稳和断裂。
岩石的损伤演化过程可以通过损伤变量来描述,研究岩石损伤演化可以更好地了解岩石的稳定性和破坏机理。
综上所述,岩石动态断裂力学从岩石破裂和破碎的机理、岩石内部应力和应变波的相互作用、岩石断裂过程的能量、强度和稳定性以及岩石损伤及其演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地质工程和地震预警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第四章岩体断裂损伤力学
θ — r 矢量与x轴(裂纹长轴)夹角
K I — Ι型应力强度因子, 其定义为 K I = lim [σ y 2πr ]
r ,θ →0
Ⅱ型:
3θ sin 2 + cos cos σx = 2 2 2 2πr KⅡ 3θ θ θ cos sin cos σy = 2 2 2 2πr KⅡ 3θ θ θ cos 1 − sin sin τ xy = 2 2 2 2πr KⅡ 2r 3θ θ u= (2k + 3)sin 2 + sin 2 8µ π K Ⅱ 2r θ 3θ v= − (2k + 3) cos 2 + cos 2 8µ π
τ
x
τ
-a
a
τ
σ
τl
图 含有中心裂纹的无限板在远场应力作用的情况
(四)断裂判断 断裂判断 断裂韧性:裂纹在临界荷载作用下出现不稳定扩展时的应力强度因 子 K ic ,故含裂纹构件断裂条件(在单一荷载作用下)
K Ι = K Ιc , K ΙΙ = K ΙΙc , K ΙΙΙ = K ΙΙΙc
它是材料固有性质的一种度量不依赖于裂纹的形状和载荷的变化而 变化。
可区分以下两种情况来预测裂纹扩展 ①裂纹开始沿着应变能密度因子最小的方向扩展,即在
{
}
∂s ∂2s =0 >0 θ = θ 0处 — 预测θ 0的大小 2 ∂θ ∂θ ②s达到临界值时,裂纹开始扩展,此时
sθ =θ 0 = scr — 预测s的大小
式中
1 [(1 + cosθ )(k − cos θ )] a11 = 16πµ 1 a12 = sin θ (2 cos θ − k + 1) 16πµ 1 [(k + 1)(1 − cosθ ) + (1 + cos θ )(3 cos− 1)] a 22 = 16πµ 1 a33 = 4πµ
浅谈岩石损伤力学
浅谈岩石损伤力学岩石是一种典型的脆性材料,表现出与金属、合金和聚合物不同的特性,根本原因就是它是一种内部含有许多微裂隙的多孔介质。
当外界对其施加能量或者荷载时,其裂纹的扩展、汇合将会严重影响到岩石的宏观力学效能,对工程应用带来重大困难。
而岩石损伤力学就是针对这一问题从微裂纹萌生、扩展、演化到宏观裂纹形成、断裂、破坏的全过程进行研究,旨在通过建立岩土损伤本构模型和损伤演化方程,评价岩土体的损伤程度,进而评估其稳定性。
伴随着大规模的岩石工程建设,损伤力学理论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仅对损伤力学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一个简要综述。
在矿山、水利、交通、国防、能源、人防等众多的岩体工程中,如何评价岩体的稳定性,进行合理的支护决策,以保证工程的安全建设和营运,是岩土力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而岩体工程的失稳大多是由断层和裂隙扩展促成的,在岩土工程中随处可见,例如在地下工程中由于开采引起顶板上覆盖层破坏、围岩松动、里层的形成都是岩体中的微裂隙扩展造成的。
然而岩石是自然界的产物,是由多种矿物晶粒、孔隙和胶结物组成的混杂体。
经过亿万年的地质演变和多期复杂的构造运动,使岩石含有不同阶次随机分布的微观孔隙和裂纹。
在宏观尺度上天然岩体又为多种地质构造面(节理、断层和弱面等)所切割。
这些重要特征表征岩石是一种很特殊很复杂的材料,它不是离散介质(因为它是结晶材料),也不是连续介质,因存在着宏、细、微观的不连续性。
岩石材料实质上是似连续又非完全连续,似破断又非完全破断的介质。
所以岩石材料是极其复杂的非连续和非均质体,它的力学属性具有非线性、各向异性及随时间变化的流变特性。
岩石的变形和破坏特性不但和岩石的复杂结构相关,而且还受温度、围压、孔隙水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然而如何才能将岩石的微裂隙影响和细观断裂机理与岩石宏观力学宏观结合起来,把强度和断裂理论建立于微裂纹演化的细观动力学基础上,从而导出宏观的力学量,更好的解决岩石的稳定和强度问题?成为啦广大岩土工作者必须急待解决的课题,从而岩土理论也取得啦前所未有的发展,通过对岩土介质从微裂纹萌生、扩展、演化到宏观裂纹形成、断裂、破坏的全过程进行研究,通过建立岩土损伤本构模型和损伤演化方程,评价岩土体的损伤程度,进而评估其稳定性。
(完整word)岩石的损伤力学及断裂力学综述
岩石的断裂力学及损伤力学综述摘要:论述了国内外断裂力学及损伤力学的学科发展历程,总结了岩体断裂力学损伤力学的研究内容、研究特点以及岩石力学专家们一些年来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并简单介绍了断裂力学损伤力学在岩土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最后,通过对岩石破坏的断裂—损伤理论的阐述,指出了综合考虑损伤与断裂的破坏理论是能更好地反映岩石实际破坏过程的一种新的理论, 可在以后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程中得以更为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岩石断裂力学损伤力学应用1 引言岩石的破坏过程总是伴随着损伤(分布缺陷)和裂纹(集中缺陷)的交互扩展, 这种耦合效应使得裂纹尖端附近区域材料必然具有更严重的分布缺陷。
岩石的破坏, 如脆性断裂和塑性失稳,虽然有突然发生的表面现象,但是,从材料损伤的发生、发展和演化直到出现宏观的裂纹型缺陷, 伴随着裂纹的稳定扩展或失稳扩展,是作为过程而展开的。
经典的断裂力学广泛研究的是裂纹及其扩展规律问题。
物体中的裂纹被理想化为一光滑的零厚度间断面。
在裂纹的前缘存在着应力应变的奇异场,而裂纹尖端附近的材料假定同尖端远处的材料性质并无区别。
象裂纹这样的缺陷可称它为奇异缺陷,因此经典断裂力学中物体的缺陷仅仅表现为有奇异缺陷的存在。
而损伤力学所研究的是连续分布的缺陷,物体中存在着位错、微裂纹与微孔洞等形形色色的缺陷,这些统称为损伤.从宏观来看,它们遍布于整个物体.这些缺陷的发生与发展表现为材料的变形与破坏。
损伤力学就是研究在各种加载条件下,物体中的损伤随变形而发展并导致破坏的过程和规律。
事实上,物体中往往同时存在着奇异缺陷和分布缺陷。
在裂纹(奇异缺陷)附近区域中的材料必然具有更严重的分布缺陷,它的力学性质必然不同于距离裂纹尖端远处的材料.因此, 为了更切合实际, 就必须把损伤力学和断裂力学结合起来, 用于研究物体更真实的破坏过程。
2 断裂力学2。
1 断裂力学学科发展“断裂力学”指的是固体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该学科要在假定裂纹存在的条件下,寻求裂纹长度、材料抗裂纹增长的固有阻力、以及能使裂纹高速扩展从而导致结构失效的应力之间的定量关系[]1。
浅谈岩石力学与断裂力学
第16卷 第5期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6(5):496~497 1997年10月Ch inese J ou rna l of R ock M echan ics and E ng ineering O ct.,1997浅谈岩石力学与断裂力学王启智((四川联合大学土木系 成都 610065)学界前辈于学馥教授最近提出关于“岩石力学学科主题”这一重大论题[1],使人耳目为之一新。
文[1]站得高,看得远,撇开“主弦律”研究,提出自己创新的方式和理论,此文的读者定是比较广泛的。
研读此文本人受益匪浅,但对其中涉及断裂力学的论述有不同见解,提出来供讨论。
文[1]中断裂力学成为主要批评对象,其中写到:“在岩石力学中也许受断裂力学的影响较严重(在金属物理学中断裂力学是成熟学科),很重视节理、裂隙的研究。
…在理论上,断裂力学认为材料出现裂隙,式中应力超过屈服极限就是构件破坏和失效。
…在研究中,断裂力学认为出现裂隙就是材料破坏、构件失效”[1]。
这样的评论对断裂力学是不公正的,它不是断裂力学的本来面目,其中屈服极限是塑性力学的材料参数,不属于断裂力学。
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初Griffith初创的断裂准则也不是一见裂隙就宣判死刑,即使裂隙扩展也不等于到达岩体强度,只有当裂隙互相贯通并达到临界状态,方可判定破坏和失效。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断裂力学已成为一门新兴的强度科学,它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工程结构分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应用对象的材料不仅限于金属,也包括非金属,岩石、混凝土、陶瓷、聚合物和复合材料等都不例外。
当然,断裂力学应用于岩石的确碰到一些困难,岩石基本上可视为准脆性材料,一般只用线弹性断裂力学。
我认为有如下主要问题:(1)岩石断裂韧度的测试技术尽管国际岩石力学学会(ISRM)在1988年和1995年接连提出了2个岩石断裂韧度测试的建议方法[2,3],但实施起来并不容易。
首先,试样要求具有呈“V”字型的裂纹,加工很不方便;其次,一般只有电液伺服高级材料试验机,才能记录下脆性岩石全过程的载荷2位移曲线,这种昂贵的设备使方法难以推广应用。
岩石中断裂力学的研究
岩石中断裂力学的研究近年来,岩石的裂缝力学研究在日益发展。
裂缝力学是一种可以描述岩石裂缝破坏的科学,它在许多采矿工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裂缝的破坏受到结构和环境的影响,因此理解岩石的裂缝破坏机理非常重要。
本文重点研究岩石中裂缝破坏力学,并介绍了岩石裂缝破坏力学中的概念和方法。
首先,这篇文章介绍了岩石中裂缝力学的基本概念。
裂缝是岩石中的缝合处,如气孔或矿物纹理等。
岩石裂缝力学是指在岩石中裂缝破坏发生时破坏力学特性的研究。
它涉及裂缝的形成、扩展和终止的机理,以及裂缝的破坏过程,包括应力集中的机制、岩石的失效模式和裂缝的破坏特性等。
其次,本文将介绍岩石中裂缝力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
主要有实验法、理论模型和计算机模拟三种方法。
实验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它可以在恒定应力条件下,通过实验测量来研究岩石中裂缝扩展和破坏特性,确定岩石破坏后的应力。
理论模型是利用微观结构和宏观模型研究岩石力学特性的有效方法。
计算机模拟是当前研究岩石中裂缝力学的最新方法,可以有效模拟岩石的失效机制,得出岩石在复杂环境、复杂应力场下的裂缝破坏模式。
最后,本文还介绍了岩石中断裂力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岩石中断裂力学是工程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采矿工程中,岩石中裂缝破坏机制的分析和模拟可以帮助采矿工程设计者更为合理地设计和布置采矿工作空间。
在建筑工程中,岩石断裂力学的研究也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防止建筑受到破坏。
岩石中断裂力学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它可以用来研究岩石的破坏机制,以更好地为采矿工程、地质勘探和建筑工程提供可靠的信息和分析。
本文只是对岩石断裂力学的一个简单介绍,有关岩石断裂力学的更多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
综上所述,岩石中断裂力学的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可以在各种工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未来,继续深入研究岩石中断裂力学的概念、方法和应用,可以有效应用岩石失效力学,以提高工程安全性和可靠性。
《岩石断裂力学》课件
PART FIVE
基于物理定律 和数学模型, 建立数值模型
通过计算机程 序求解数值模 型,得到模拟
结果
模拟结果与实 际观测结果进 行比较,验证 模型的准确性
根据模拟结果, 分析岩石断裂 力学特性,预 测岩石断裂行
为
建立数学模型:基于岩石断裂力学原理,建立数学模型 数值求解:采用有限元法、边界元法等数值方法求解数学模型 计算结果分析: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岩石断裂力学特性 模型验证:通过实验或实际工程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岩石断裂力学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主要研究岩石断裂机理、断裂强度、断 裂韧性等
研究方法:国内外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研究、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
研究进展:国内外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岩石断裂机理、断裂强度、断裂韧性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PART THREE
断裂力学的定义: 研究材料断裂和 裂纹扩展的科学
断裂韧性的定义:岩石抵抗断裂的能力 断裂韧性的影响因素: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应力状态等 断裂韧性的测量方法:单轴拉伸试验、三轴压缩试验等 断裂韧性的应用:预测岩石的断裂行为,评估岩石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PART FOUR
单击添加标题
实验设备:岩石断裂力学实验设备包括岩石力学试验机、岩石力学测试 仪等
研究岩石断裂力学的意义:为岩石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降低工程风 险
研究岩石断裂力学的应用:应用于隧道、桥梁、大坝等岩石工程中,提 高工程安全性和可靠性
研究岩石断裂力学的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岩石断裂力学的研究方法 和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为岩石工程提供更准确的预测和评估。
国外研究现状:岩石断裂力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研究岩石断裂机理、断裂强度、断裂韧性等
岩石体的断裂力学行为与破坏模式研究
岩石体的断裂力学行为与破坏模式研究岩石体在地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断裂力学行为与破坏模式的研究对于地质灾害预测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讨论岩石体的断裂力学行为与破坏模式,并探讨其对地质灾害形成的影响因素。
一、岩石体的断裂力学行为岩石体的断裂行为受到多种力学因素的影响,包括岩石的物理性质、构造应力以及外部负载等。
岩石体的断裂可分为塑性断裂和脆性断裂两种类型。
塑性断裂主要发生在高应力环境下,岩石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相对较大的塑性变形。
此时,岩石体的破坏过程较为缓慢,断裂面较为平滑。
脆性断裂则主要发生在低应力环境下,岩石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的应力超过其抗压强度时会发生迅速破裂。
此时,岩石体的破坏过程较为剧烈,断裂面较为粗糙。
岩石体的断裂行为受到岩石力学参数的影响,如岩石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以及抗剪强度等。
这些参数和断裂行为的研究有助于对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二、岩石体的破坏模式岩石体的破坏模式与断裂行为密切相关,主要包括剪切破坏、拉张破坏以及抗压破坏等。
剪切破坏是指岩石体在受到剪切力作用下,发生沿一定断裂面的滑动破坏。
这种破坏模式通常发生在岩石体受到复杂构造应力作用的地区,如断裂带。
剪切破坏会导致地质灾害,如地裂缝和滑坡等。
拉张破坏是指岩石体在受到拉张力作用下,发生断裂破坏。
这种破坏模式通常发生在岩石体的正应力较小的部位,如岩体底部。
拉张破坏会导致地表塌陷和洞穴塌陷等地质灾害。
抗压破坏是指岩石体在受到压力作用下,发生沿垂直于压力方向的破坏。
这种破坏模式通常发生在岩石体受到巨大应力作用的地区,如岩体的深部。
抗压破坏会引发地震和岩爆等地质灾害。
三、影响岩石体断裂力学行为与破坏模式的因素影响岩石体断裂力学行为与破坏模式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岩石的物理性质、构造应力、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温度等。
岩石的物理性质对其断裂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类型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如岩石的硬度、密度、孔隙度以及裂隙等。
损伤力学文献综述-基于断裂力学与损伤力学的岩石强度理论研究进展
研究生课程论文(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基于断裂力学与损伤力学的岩石强度理论研究进展研究生:刘延禄提交日期:2014年4月12日研究生签名:刘延禄基于断裂力学与损伤力学的岩石强度理论研究进展摘要:岩石强度理论是一个复杂的科学问题,它的目的在于给出岩石在复杂应力状态下失稳破坏时岩石参数与外部荷载及环境因素所满足的条件。
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岩石强度理论,对于工程设计、灾害预防、资源开发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对岩石本质特征认识的不断深入,岩石强度理论的研究逐渐由经典强度理论向断裂强度理论、损伤强度理论发展。
文中对经典岩石强度理论的研究进行了简要回顾,总结了基于断裂力学以及损伤力学分析的岩石强度理论研究进展。
关键词:岩石;强度理论;断裂;损伤;细观力学由于岩石是一种特殊的地质材料,受地质构造的影响,岩石的组织结构极度不均匀,孔隙、裂隙、夹杂、节理、断层等大量缺陷充斥其中,因而均匀连续假设与岩石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建立在连续统力学基础上的岩石强度理论受到了严重挑战。
随着相关学科,尤其是非线性科学的迅猛发展,岩石力学的研究融合了经典弹塑性力学、断裂力学、损伤力学、热力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矿物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学科,使岩石力学的研究逐渐超越了经典固体力学的框架,极大地丰富了岩石力学的研究内涵。
1.1损伤力学的概念认识在外载或环境作用下,由细观结构缺陷(如微裂纹、微孔隙等) 萌生、扩展等不可逆变化引起的材料或结构宏观力学性能的劣化成为损伤。
介乎两者之间的还有准脆性损伤。
损伤力学的定义:损伤力学(Damage mechanics)指研究材料中微空隙或微裂纹的发展及其对应力、应变和破坏影响的学科,它是固体力学的分支。
其主要分支为:连续损伤力学和细观损伤力学。
其中,连续损伤力学是指利用连续介质热力学与连续介质力学的唯象学方法,研究损伤的力学过程;它着重考虑损伤对材料宏观力学性质的影响以及材料和结构损伤演化的过程和规律,而不细观察其损伤演化的细观物理与力学过程,只求用连续损伤力学预计的宏观力学行为与变形行为宏观实验结果与实际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石的断裂力学及损伤力学综述摘要:论述了国内外断裂力学及损伤力学的学科发展历程,总结了岩体断裂力学损伤力学的研究内容、研究特点以及岩石力学专家们一些年来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并简单介绍了断裂力学损伤力学在岩土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最后,通过对岩石破坏的断裂-损伤理论的阐述,指出了综合考虑损伤与断裂的破坏理论是能更好地反映岩石实际破坏过程的一种新的理论, 可在以后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程中得以更为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岩石 断裂力学 损伤力学 应用1 引 言岩石的破坏过程总是伴随着损伤(分布缺陷)和裂纹(集中缺陷)的交互扩展, 这种耦合效应使得裂纹尖端附近区域材料必然具有更严重的分布缺陷。
岩石的破坏, 如脆性断裂和塑性失稳, 虽然有突然发生的表面现象, 但是, 从材料损伤的发生、发展和演化直到出现宏观的裂纹型缺陷, 伴随着裂纹的稳定扩展或失稳扩展, 是作为过程而展开的。
经典的断裂力学广泛研究的是裂纹及其扩展规律问题。
物体中的裂纹被理想化为一光滑的零厚度间断面。
在裂纹的前缘存在着应力应变的奇异场,而裂纹尖端附近的材料假定同尖端远处的材料性质并无区别。
象裂纹这样的缺陷可称它为奇异缺陷,因此经典断裂力学中物体的缺陷仅仅表现为有奇异缺陷的存在。
而损伤力学所研究的是连续分布的缺陷, 物体中存在着位错、微裂纹与微孔洞等形形色色的缺陷,这些统称为损伤。
从宏观来看, 它们遍布于整个物体。
这些缺陷的发生与发展表现为材料的变形与破坏。
损伤力学就是研究在各种加载条件下, 物体中的损伤随变形而发展并导致破坏的过程和规律。
事实上, 物体中往往同时存在着奇异缺陷和分布缺陷。
在裂纹(奇异缺陷)附近区域中的材料必然具有更严重的分布缺陷, 它的力学性质必然不同于距离裂纹尖端远处的材料。
因此, 为了更切合实际, 就必须把损伤力学和断裂力学结合起来, 用于研究物体更真实的破坏过程。
2 断裂力学2.1 断裂力学学科发展“断裂力学”指的是固体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该学科要在假定裂纹存在的条件下,寻求裂纹长度、材料抗裂纹增长的固有阻力、以及能使裂纹高速扩展从而导致结构失效的应力之间的定量关系[]1。
断裂力学最早是在1920年提出的。
当时格里菲斯为了研究玻璃、陶瓷等脆性材料的实际强度比理论强度低的原因,提出了在固体材料中或在材料的运行过程中存在或产生裂纹的设想,计算了当裂纹存在时,板状构件中应变能变化进而得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结果:常数≡a c δ。
1949年,奥罗万在分析了金属构件的断裂现象后对格里菲斯的公式提出了修正,他认为产生裂纹所释放的应变能不仅能转化为表面能,也应转化为裂纹前沿的塑性应变功,而且由于塑性应变功比表面能大得多以至于可以不考虑表面能的影响,其提出了以下公式:常数)(=≡2/1c /2a λδEU该公式虽然有所进步,但仍未超出经典的格里菲斯公式范围,而且同表面能一样,应变功U 是难以测量的,因而该公式仍难以应用在工程中。
断裂力学的重大突破应归功于欧文应力场强度因子概念的提出,以及以后断裂韧性概念的形成。
1957年,欧文应用Westergaard ·H ·M 在1939年提出的解平面问题的一个应力函数求解了带穿透性裂纹的空间大平板两向拉伸的应力问题,并引入应力场强度因子K 的概念,随后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断裂韧性的概念,并建立起测量材料断裂韧性的实验技术,从而奠定了线弹性断裂力学的基础。
断裂力学的研究内容:①裂纹的起裂条件。
②裂纹在外部载荷和(或)其他因素作用下的扩展过程。
③裂纹扩展到什么程度物体会发生断裂。
另外,为了工程方面的需要,还研究含裂纹的结构在什么条件下破坏;在一定荷载下,可允许结构含有多大裂纹;在结构裂纹和结构工作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结构还有多长的寿命等。
2.2 岩石断裂力学的研究特点岩石断裂力学是岩石力学的新的分支学科,是研究岩石断裂韧性和断裂力学在岩体中应用的科学。
它也包括两个内容:分析裂缝端部的应力场和位移场; 确定岩石断裂韧度。
由于断裂力学逐渐被许多岩石力学工作者所接受,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显著增加。
当前岩石断裂力学的主要问题也是合理地确定岩石断裂韧度。
近几年来,在金属断裂研究与应用方面,开展了许多工作。
对于裂纹岩石断裂的研究和应用,国外也已引起高度重视,但国内尚处于初始阶段。
许多采矿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如矿山地压,井巷破坏,采场顶板的下沉与管理,岩层移动,露天矿边坡的稳定性,岩石断裂机理等等,都将提到岩石断裂力学研究的日程上来。
可以预料,断裂力学将在矿山工程实际应用方面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2.3 岩石断裂力学的工程应用(1) 岩石断裂力学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由于浅源地震过程,本质上是地壳岩石大规模的断裂过程,所以引用断裂力学来研究地震,便成为人们所注意的向题。
在这方面,国内已经做过不少工作。
例如把断裂力学中的应变能释放率公式和位移公式与震级一能量公式用来求得震源参数与地壳岩石应力状态之间的关系,以服务于地震预报的目的[]2;又如采用流变一断裂模型,来解释余震序列的时间滞后特性[]3;再如用断裂力学理论分析圆盘裂纹稳态扩展条件,进而讨论断层参数、应力场参数和岩石物理力学特性参数与膨胀现象间的关系,以解释有的地区震前没有膨胀现象而有的地区震前却有强烈的膨胀现象[]4。
目前金属断裂力学多注意拉应力的作用,但用到多裂隙介质的岩石中来时,则多是断裂面处在压应力下的断裂力学问题,会具有自己的特点,这方面似需作许多进一步的工作。
(2)断裂力学对改进重力坝剖面的设计和稳定分析方法极有前途现行重力坝设计规范规定,在正常荷载作用下,上游面不应出现拉应力。
空腹坝坝踵应力状态更为复杂,又无明确规定。
因此国内一些空腹坝不得不把距坝基以上3 米高处上游面拉应力为零作为设计基准。
实际坝踵是应力奇点,用连续介质力学分析其应力是困难的。
视坝踵为V 型切口,用断裂力学方法分析其开裂条件是可行的[]5。
对于较完整岩基上的重力坝,坝与基岩胶结面显然是大坝的薄弱环节。
试验已证实,在胶结面上存在一定的凝聚力。
同时,由于施工缺陷、应力集中等原因,胶结面上可能存在裂缝。
因此坝踵开裂后至大坝失稳前,裂缝沿胶结面有一个发展过程。
用断裂力学方法分析坝的稳定性,研究裂缝的止裂条件和剩余韧带区的强度条件,可能比目前采用的剪摩或纯摩公式更为接近实际。
目前国内外都在研究这个课题[]7,6。
上述方法原则上也适用于岩质边坡和拱坝坝肩稳定分析。
2.4 岩石断裂力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岩石断裂力学的研究与应用存在问题不少,难度较大,尚待作出巨大的努力。
今后应该着重探讨下列问题:a在受压下,岩体内裂纹闭合,边界条件发生变化,因此,必须发展脆断模拟与弹塑性断裂模拟,进行闭合裂纹尖端应力场与位移场的解析研究以及分支裂纹端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研究;b岩石材料的本构关系;c岩石在各向受压条件下的断裂机理;d岩石在单轴或多轴压缩下的复合型断裂判据;e 建立岩石静、动态断裂韧性测定的标准方法,探讨各类岩石断裂韧性与传统力学性能的关系;f现场岩体内裂纹的监测手段与防断措施,;g非均质、各向异性与加载速率等因素对岩石断裂的影响。
3 损伤力学3.1损伤力学学科发展损伤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是应工程技术的发展对基础学科的需求而产生。
它经历了一个从萌芽到壮大的过程,到现在已成为一个集中固体力学前沿研究的热门学科。
在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和岩土工程等领域得到应用和发展,并为研究岩石的力学性质、损伤破坏机理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有效的研究方法。
岩石损伤力学理论在国内外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研究成果斐然。
国外最早提出了损伤力学的思想的是 Kachanov(1958),但首先提出岩石损伤力学的是 Dougill(1976)。
我国学者对岩石损伤力学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国内最早从事岩石损伤力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和首先提出分形损伤力学理论的是谢和平,他基于岩石微观断裂机理和蠕变损伤理论的研究,把岩石有限元分析和材料损伤结合起来,形成了岩石损伤力学的理论体系。
他首次发展了分形几何,并将岩石微损伤与宏观断裂用分形几何联系,定量描述了岩石类材料的损伤,提出了分形损伤力学理论。
目前损伤理论已在能源、交通、军工等众多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损伤力学认为材料内部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定的原始缺陷,材料的破坏过程就是这些原始缺陷在外力作用下的发展和演化过程。
研究材料在外载、温度与环境的作用下,材料中微观空洞、初始损伤成胚、孕育、扩展、汇合成宏观裂纹,同时引起材料的强度、刚度、韧性下降及寿命缩短,就是损伤力学研究的课题。
所以损伤力学就是研究各种加载条件下,物体的损伤随着变形而发展并最终导致破坏的过程和规律。
岩石损伤力学研究的重点是建立损伤变量(张量) 和损伤扩展本构关系。
这就涉及岩石材料的损伤检测与识别问题。
自从Sprunt Brace (1974) 将扫描电镜技术引入岩石破裂研究以来,我国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许江等(1986) 采用带有加载装置的光学显微镜进行了砂岩在不同加载阶段的损伤裂纹分析;谢和平(1989) 对岩石在各种加载条件下破坏断口进行分析;孙钧(1992) 、赵永红(1993) 分别采用带有微型加载装置的扫描电镜对岩石的微损伤扩展进行研究。
并用于三峡船闸高边坡闪云斜长花岗岩的损伤扩展分析(1997) 。
这些研究有力地推动了岩体损伤力学的发展,特别是在岩石损伤机理的解释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杨更社等(1996) 在岩石损伤的CT 识别方面进行了偿试性的研究[]8。
CT 识别岩石损伤不但可以无扰动岩样损伤检测,更重要的是通过CT 图像、CT 数大小和CT 数定量地与岩石损伤变量和损伤扩展联系起来,为建立岩石损伤扩展本构关系奠定了基础。
杨更社等(1998) 还将这一技术应用于三峡船闸高边坡闪云斜长花岗岩的损伤检测。
3.2 岩石损伤力学的研究特点以岩体的节理的分布与组合为基础,建立节理岩体的初始损伤张量,将岩体的几何特性及其力学特性相联系,为岩体强度的预测与评价做出有根据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损伤的扩展和演化方程,并以此进行岩体随机损伤场的有限元法分析。
这样,应用于节理岩体的损伤力学分析方法是连续介质力学与有限单元法,将各种方式发展的岩体不连续性及其影响有效地进行宏观模拟,这是岩体损伤力学区别于其他的工程力学分支的显著特点。
损伤力学选取合适的损伤变量(可以是标量、矢量或张量),利用连续介质力学的唯象方法或细观力学、统计力学的方法,导出含损伤的材料的损伤演化方程,形成损伤力学的初、边值问题的提法,并求解物体的应力场、变形场和损伤场。
损伤力学按其和材料细观结构的紧密程度可分为唯象损伤力学、准唯象损伤力学、细观损伤力学、细观计算损伤力学。
对面向工程的岩体力学而言,应着力发展各向异性损伤模型,在准唯象损伤力学的框架下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