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干涉 衍射 测量波长实验

合集下载

利用光的衍射现象测量波长

利用光的衍射现象测量波长

利用光的衍射现象测量波长光的衍射现象是光学中的重要现象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精确测量光的波长。

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光的衍射现象来测量波长,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一、光的衍射现象简介光的衍射是指光通过一个或多个孔径或物体的边缘时,会出现干涉和弯曲现象。

当光线通过一个缝隙时,会出现衍射现象,形成一系列分明的明暗条纹,称为衍射条纹。

衍射现象是光的波动性质的重要体现,与光的波长和孔径尺寸密切相关。

二、测量波长的方法利用光的衍射现象测量波长有多种方法,下面将介绍其中两种常用的方法。

1.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法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利用光的衍射和干涉现象来测量波长的经典实验之一。

该实验使用一个光源、一块具有双缝的屏幕和一个观察屏幕。

通过调节光源到观察屏幕的距离、双缝间隔和光源的波长等参数,可以得到一系列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通过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和角度,可以计算出光的波长。

2. 单缝衍射实验法单缝衍射实验是利用光的衍射现象测量波长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该实验使用一个缝隙和一个观察屏幕,通过调整观察屏幕上的明暗条纹间距、缝隙宽度和观察角度等参数,可以计算出光的波长。

与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相比,单缝衍射实验更加简便易行。

三、光的衍射测量波长的意义光的波长是光学中的重要参量,它与光的颜色、频率和能量等密切相关。

利用光的衍射现象测量波长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光的性质和行为,深入理解光的波动性质。

此外,测量波长还可以用于校准光谱仪和其他光学测量设备,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精度。

在实际应用中,测量波长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光学通信中,测量波长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不同光信号的频率和速度,以保证信号的传输质量。

在物质分析中,利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样品,可以观察到特定的衍射和干涉现象,进而得到物质的结构和组成信息。

这些应用都依赖于精确测量光的波长。

四、结论利用光的衍射现象测量波长是一个重要的实验方法,它通过观察光在缝隙或物体边缘处的干涉和衍射现象,精确测量光的波长。

高考物理实验-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高考物理实验-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知识元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知识讲解一、实验目的观察干涉图样,测定光的波长.二、实验原理双缝干涉中相邻两条明(暗)条纹间的距离△x与波长λ、双缝间距离d及双缝到屏的距离L 满足△x=λ.因此,只要测出△x、d和L,即可求出波长λ.三、实验器材双缝干涉仪(包括光具座、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遮光筒、毛玻璃屏、测量头)、刻度尺.四、实验步骤1.观察双缝干涉图样①将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遮光筒、毛玻璃屏依次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②接好光源,打开开关,使灯丝正常发光.③调节各器件的高度,使光源灯丝发出的光能沿轴线到达光屏.④安装双缝,使双缝与单缝的缝平行,二者间距5~10cm.⑤观察白光的干涉条纹.⑥在单缝和光源间放上滤光片,观察单色光的干涉条纹.2.测定单色光的波长(1)安装测量头,调节至可清晰观察到干涉条纹.(2)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某条亮条纹的中央,记下手轮上的读数a1,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移动,记下移动的条纹数n和移动后手轮的读数a2,a1与a2之差即n条亮纹的间距.(3)用刻度尺测量双缝到光屏间距离l(d是已知的).(4)重复测量、计算,求出波长的平均值.(5)换用不同滤光片,重复实验测量其他单色光的波长.五、注意事项1.安装器材时,注意调节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的中心均在遮光筒的中心轴线上,并使单缝、双缝平行且竖直.2.光源灯丝最好为线状灯丝,并与单缝平行且靠近.3.调节的基本依据是:照在屏上的光很弱,主要原因是灯丝与单缝、双缝、测量头、遮光筒不共轴所致,干涉条纹不清晰的主要原因是单缝与双缝不平行.4.光波波长很短,△x、l的测量对波长λ的影响很大,l用毫米刻度尺测量,△x利用测量头测量.可测多条亮纹间距再求△x,采用多次测量求λ的平均值法,可减小误差.例题精讲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例1.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将所用器材按要求安装在如图甲所示的光具座上,然后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工作。

高中物理实验测量光的干涉与衍射的实验方法

高中物理实验测量光的干涉与衍射的实验方法

高中物理实验测量光的干涉与衍射的实验方法Introduction:光的干涉与衍射是光学中重要的现象,对于理解光的波动性质和实验技巧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光的干涉与衍射现象,探究光的波动性质,并且学习实验技巧和相关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实验材料:1. 光源:白光或单色光源2. 干涉实验装置:如杨氏双缝干涉装置、劈尖干涉装置等3. 衍射实验装置:如单缝衍射装置、双缝衍射装置等4. 光屏幕:白色或透明的屏幕,用于观察干涉与衍射图样5. 测量工具:刻度尺、卡尺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a. 准备干涉实验装置或衍射实验装置,并将其固定在合适的位置上。

b. 确保光源稳定,无明显颤动,并调整合适的光强。

2. 干涉实验:a. 调整干涉实验装置,使光通过双缝或劈尖,形成干涉图样。

b. 将屏幕放置在适当位置,使干涉图样清晰可观察。

c. 使用刻度尺或卡尺测量干涉图样的主大极小间距、干涉条纹的宽度等物理量。

3. 衍射实验:a. 调整衍射实验装置,使光通过单缝或双缝,形成衍射图样。

b. 将屏幕放置在适当位置,使衍射图样清晰可观察。

c. 使用刻度尺或卡尺测量衍射图样的衍射角度、衍射条纹的宽度等物理量。

4. 数据处理:a. 将所测得的物理量整理并记录下来。

b.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光的波动性质、干涉与衍射规律,并探讨光的性质。

实验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实验环境安静稳定,避免外界干扰。

2. 使用量具时要轻拿轻放,以免损坏实验装置。

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直接观察强光源。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我们可以观察到干涉与衍射的图样,并测量出相应的物理量。

通过数据处理,我们可以得到干涉与衍射的规律,并进一步分析光的波动性质。

例如,通过测量干涉条纹的宽度和间距,可以进一步计算出光的波长;通过测量衍射角度和条纹宽度,可以得到光的衍射特性。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到了测量光的干涉与衍射的实验方法,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了光的波动性质。

光的干涉衍射实验报告

光的干涉衍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的基本原理。

2. 观察并记录光的干涉和衍射图样。

3. 通过实验验证光的波动性。

4. 学习使用光学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和分析。

二、实验原理1. 干涉现象:当两束或多束相干光波相遇时,由于光波的叠加,某些区域的光波相互加强(相长干涉),而另一些区域的光波相互抵消(相消干涉),从而在空间上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2. 衍射现象:当光波遇到障碍物或通过狭缝时,会发生弯曲,从而绕过障碍物或通过狭缝传播,并在障碍物或狭缝的阴影区形成衍射图样。

三、实验仪器1. 双缝干涉仪2. 单缝衍射仪3. 光源(如激光器)4. 屏幕或光栅5. 光具座6. 测量工具(如刻度尺、角度计)四、实验步骤1. 干涉实验:- 将双缝干涉仪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光源、双缝和屏幕的位置,使光路畅通。

- 打开光源,观察屏幕上的干涉条纹,调整屏幕位置,使条纹清晰可见。

- 使用测量工具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记录数据。

2. 衍射实验:- 将单缝衍射仪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光源、单缝和屏幕的位置,使光路畅通。

- 打开光源,观察屏幕上的衍射条纹,调整屏幕位置,使条纹清晰可见。

- 使用测量工具测量衍射条纹的间距,记录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干涉实验结果:- 通过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计算出光波的波长。

- 观察干涉条纹的分布规律,验证干涉现象。

2. 衍射实验结果:- 通过测量衍射条纹的间距,计算出狭缝的宽度。

- 观察衍射条纹的分布规律,验证衍射现象。

六、实验总结1. 通过实验,成功观察到了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验证了光的波动性。

2. 实验过程中,学会了使用光学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和分析。

3. 深入理解了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的基本原理,为后续学习光学知识打下了基础。

七、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持光路畅通,避免杂散光干扰。

2. 调整屏幕位置时,要缓慢平稳,避免对干涉条纹造成破坏。

3. 记录数据时,要准确无误,便于后续分析。

实验十八 用双缝干涉实验测量光的波长-2025届高中物理

实验十八 用双缝干涉实验测量光的波长-2025届高中物理

第十四章光学实验十八用双缝干涉实验测量光的波长新高考光学作为必考后,光的干涉实验开始作为选择题出现,2023年中江苏T6也考查了该实验,实验一般只有2个题,因此在实验中会轮流考查,也可能在选择题中考查.预计2025年高考中,选择题和实验题均有可能考查.1.实验目的(1)了解光产生稳定干涉现象的条件;(2)观察白光及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图样;(3)掌握用测量头测量条纹间距的方法;(4)测量单色光的波长.2.实验原理单色光通过单缝后,经双缝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图样中相邻两条亮(暗)条纹间距Δx与双缝间距d、双缝到屏的距离l、单色光波长λ之间满足λ=[1]Δx.3.实验器材双缝干涉仪(光具座、单缝片、双缝片、滤光片、遮光筒、光屏、光源、测量头)、电源、导线、刻度尺.4.实验步骤(1)器材的安装与调整:①先将光源、遮光筒依次放于光具座上,如图甲所示,调整光源的高度,使它发出的一束光沿着遮光筒的[2]轴线把屏照亮.图甲②将单缝和双缝安装在光具座上,使光源、单缝及双缝三者的中心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并注意使双缝与单缝[3]相互平行.在遮光筒有光屏一端安装测量头,如图乙所示,调整分划板位置到分划板中心刻线位于光屏[4]中央.图乙(2)观察:①调单缝与双缝间距,观察白光的干涉条纹.②在单缝和光源之间放上滤光片,观察单色光的干涉条纹.(3)测量:调节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对齐第1条亮条纹中心,读数为x1,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对齐第n条亮纹中心,读数为x2,则相邻亮条纹间距Δx=[5]|2-1-1|.5.数据分析(1)条纹间距Δx2-1-1(2)波长λ=[6]Δx.(3)计算多组数据,求λ的[7]平均值.6.注意事项(1)调节双缝干涉仪时,要注意调整光源的高度,使它发出的光束能够沿着遮光筒的轴线把屏照亮.(2)放置单缝和双缝时,缝要相互平行,中心大致位于遮光筒的[8]轴线上.(3)调节测量头时,应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和亮条纹的中心对齐,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和另一亮条纹的中心对齐,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两次读数之差就表示这两条亮条纹间的距离.(4)不要直接测Δx,要测多条亮条纹的间距再计算得到Δx,这样可以减小误差.(5)观察到白光的干涉条纹是彩色条纹,其中[9]白色在中央,[10]红色在最外层.7.误差分析(1)双缝到光屏的距离l的测量存在误差.(2)测条纹间距Δx带来的误差:①干涉条纹没有调整到最清晰的程度.②分划板中心刻线与干涉条纹不平行,中心刻线没有恰好位于亮条纹中心.③测量多条亮条纹间的距离时读数不准确,此间距中的条纹数未数清.命题点1教材基础实验1.[2024辽宁省实验中学校考]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测量某单色光的波长.图甲(1)该实验小组以线状白炽灯为光源,对实验装置进行调节,观察实验现象后总结出以下几点,其中正确的是DA.干涉条纹与双缝垂直B.若使用间距更小的双缝,会使相邻明条纹中心间距离变小C.若想增加从目镜中观察到的条纹个数,应将屏向远离双缝方向移动D.若观察到屏上的亮度较暗且条纹不明显,可能是光源、单缝与遮光筒不共轴所致(2)该实验小组调整手轮使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亮纹中心对齐,并将该亮纹定为第1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读数x1=1.515mm(如图乙所示),接着再同方向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纹中心对齐,并读出对应的读数x2=11.550mm;(3)若实验小组所用装置的双缝间距为d=0.2mm,双缝到屏的距离为L=70cm,则所测光的波长λ=573nm.(保留3位有效数字)解析(1)根据双缝干涉原理,可知干涉条纹与双缝平行,A错误;根据干涉条纹间距公式Δx=λ可知,若使用间距更小的双缝,会使相邻明条纹中心间距离变大,B错误;若想增加从目镜中观察到的条纹个数,应减小条纹间距,根据公式Δx=λ知应将屏向靠近双缝方向移动,C错误;若观察到屏上的亮度较暗且条纹不明显,可能是光源、单缝与遮光筒不共轴所致,D正确.(2)根据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和可动刻度可知手轮上的读数为1.5mm+0.01×1.5mm=1.515mm.(3)根据题意可知相邻条纹间距为Δx=2-15=11.550-1.5155mm=2.007mm,由相邻条纹间距公式Δx=λ可得所测光的波长为λ=Δd=2.007700×0.2mm=573nm.命题点2创新设计实验2.[2023海口模拟]某实验小组使用图甲的装置测量某红色激光的波长.用光具座固定激光笔和刻有双缝的黑色纸板,双缝间的宽度d=0.2mm.激光经过双缝后投射到光屏中的条纹如图乙所示,由刻度尺读出A、B两亮纹间的距离x=65.0mm.通过激光测距仪测量出双缝到投影屏间的距离L=2.0m,已知=Δ(Δx为相邻两条亮纹间的距离)由此则可以计算该激光的波长λ= 6.50×10-7m.如果用紫色激光重新实验,相邻亮纹间距会变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解析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1mm,由刻度尺读出A、B两亮纹间的距离为9.00cm-2.50cm=6.50cm=65.0mm.相邻两条亮纹间的距离Δx=-10=65.010mm=6.50mm,由=Δ可得λ=ΔB=6.50×10-3×0.2×10-32.0m=6.50×10-7m.如果用紫色激光重新实验,由于紫色激光的波长较小,由=Δ可知,d、L不变,则相邻亮纹间距会变小.1.[2024山西忻州开学考试]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双缝干涉实验装置测量黄光的波长,测得双缝之间的距离为0.24mm,光屏与双缝之间的距离为1.20m.第1条到第6条黄色亮条纹中心间的距离为14.70mm,则该黄光的波长为(D)A.570nmB.576nmC.582nmD.588nm解析由题意易知相邻干涉条纹间距Δx=14.706-1mm=2.94mm,根据Δx=λ,可得λ=Ε=0.24×10-3×2.94×10-31.20m=5.88×10-7m=588nm,故选D.2.[2024重庆育才中学校考/多选]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经调节后在目镜中观察到如图所示的单色光干涉条纹,下面能使条纹间距变小的是(BD)A.减小光源到单缝的距离B.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C.增大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D.将红色滤光片改为绿色滤光片解析根据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公式Δx=λ,可知减小光源到单缝的距离,条纹间距不变,故A错误;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能使条纹间距变小,故B正确;增大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条纹间距变大,故C错误;将红色滤光片改为绿色滤光片,波长变短,故条纹间距变小,D正确.3.[2024高二期中考试]在双缝干涉测波长实验中,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可采取的办法是(D)A.减小屏到双缝的距离B.换用不同的滤光片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C.增大缝的宽度D.测出多条亮纹之间的距离,再算出相邻亮条纹间距解析测出多条亮纹之间的距离,根据Δx=-1计算相邻亮条纹间距,n越大,测量的偶然误差就越小.减小屏到双缝的距离、换用不同的滤光片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增大缝的宽度都无法减小实验误差,故选D.4.[2024江苏高三校考]在“利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将双缝干涉实验装置按如图所示安装在光具座上,单缝a保持竖直方向,选用缝间距为d的双缝b,并使单缝与双缝保持平行,调节实验装置使光屏上出现清晰干涉条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滤光片的作用是让白光变成单色光,取走滤光片,无法看到干涉条纹B.若将滤光片由绿色换成红色,光屏上相邻两条暗条纹中心的距离减小C.若测得5个亮条纹中心间的距离为x,则相邻两条亮条纹间距Δx=5D.光通过单缝a发生衍射,再通过双缝b发生干涉,可认为是从单缝通过多列频率相同且相位差恒定的光波,在屏上叠加形成的解析滤光片的作用是让白光变成单色光,取走滤光片,则是两束白光的干涉,光屏上会出现彩色的干涉条纹,故A错误;若将滤光片由绿色换成红色,由于红光的波长较长,根据Δx=λ可知,光屏上相邻两条暗条纹中心的距离增大,故B错误;若测得5个亮条纹中心间的距离为x,则相邻两条亮条纹间距Δx=5-1=4,故C错误;光通过单缝a发生衍射,再通过双缝b发生干涉,可认为是从单缝通过多列频率相同且相位差恒定的光波,在屏上叠加形成的,故D正确.5.在实验室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请按照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元件代号A B C D元件名称双缝光屏单缝滤光片(1)将表中的光学元件放在图(a)所示的光具座上,组装成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装置.将白光光源放在光具座最左端,依次放置凸透镜和表中其他光学元件,由左至右,各光学元件的排列顺序应为DCAB(填写元件代号).(2)已知该装置中双缝间距d=0.200mm,双缝到光屏的距离L=0.500m,在光屏上得到的干涉图样如图(b)甲所示,分划板在图中A位置时螺旋测微器如图(b)乙所示,分划板在B位置时螺旋测微器如图(b)丙所示,则其示数x B= 5.880mm.由以上所测数据可以得出该单色光的波长为 4.75×10-7(4.74×10-7~4.76×10-7均可)m(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解析(1)实验室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装置,由左至右,各光学元件的排列顺序应为滤光片、单缝、双缝、光屏,故顺序为DCAB.(2)图中B位置时固定刻度读数为5.5mm,可动刻度读数为38.0×0.01mm,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x B=5.5mm+38.0×0.01mm=5.880mm,图中A位置时固定刻度读数为1mm,可动刻度读数为12.8×0.01mm,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x A=1mm+12.8×0.01mm=1.128mm,则相邻条纹间距为Δx=-4;根据条纹间距公式Δx=·λ可得λ=Ε,代入数据解得λ=4.75×10-7m.6.某同学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来测量某种单色光的波长.接通电源,规范操作后,在目镜中观察到清晰的干涉条纹.图1(1)若想增加从目镜中观察到的条纹数量,该同学可B.A.将透镜向单缝靠近B.使用间距更大的双缝C.将单缝向靠近双缝的方向移动D.将毛玻璃向远离双缝的方向移动(2)测量中,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某一亮条纹的中心时,游标卡尺的读数如图2所示,则读数为 1.07cm.(3)该同学已测出图1装置中单缝与双缝、双缝与毛玻璃、毛玻璃与目镜之间的距离分别为L1、L2、L3,又测出他记录的第1条亮条纹中心到第6条亮条纹中心的距离为Δx,若双缝间距为d,则该单色光波长λ的表达式为λ=Ε52(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4)只将单色红光源换成单色蓝光源,从目镜中观察到的条纹数量会增加(填“增加”“减少”或“不变”).解析(1)选项分析结论A 透镜出射的光线为平行光,移动透镜不会使目镜中观察到的条纹数量增加×B 根据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公式Δx=lλ可知,增大双缝间距,则Δx减小,目镜中条纹数量增多√C将单缝向双缝靠近,不影响条纹间距,目镜中条纹数目不变×D 将毛玻璃远离双缝,则l增大,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增大,则目镜中条纹数量减少×(2)游标卡尺的精度为0.1mm,读数为10mm+7×0.1mm=10.7mm=1.07cm.(3)由题意可知Δ5=2λ,所以波长λ=Ε52.(4)换成蓝光后,光的频率增大,波长变小,则条纹间距变小,目镜中条纹数量增加. 7.洛埃德在1834年提出了一种更简单的观察干涉的装置.如图所示,从单缝S发出的光,一部分入射到平面镜后反射到屏上,另一部分直接投射到屏上,在屏上两光束交叠区域里将出现干涉条纹.单缝S通过平面镜成的像是S'.(1)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在屏上可以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这和双缝干涉实验得到的干涉条纹一致.如果S被视为其中的一个缝,则S'相当于另一个“缝”.(2)实验表明,光从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在界面发生反射时,在入射角接近90°时,反射光与入射光相比,相位有π的变化,即半波损失.如果把光屏移动到和平面镜接触,接触点P处是暗条纹(填“亮条纹”或“暗条纹”).(3)实验中已知单缝S到平面镜的垂直距离h=0.15mm,单缝到光屏的距离D=1.2m,观测到第3个亮条纹到第12个亮条纹的中心间距为22.78mm,则该单色光的波长λ=6.33×10-7m(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解析(1)根据题图可知,如果S被视为其中的一个缝,则S经平面镜成的像S'相当于另一个“缝”.(2)根据题意可知,把光屏移动到和平面镜接触,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将会有半波损失,因此接触点P处是暗条纹.(3)条纹间距为Δx=22.78×10-312-3m≈2.53×10-3m,根据λ=2ℎΔx,代入数据解得λ≈6.33×10-7m.8.[实验创新](1)干涉条纹除了可以通过双缝干涉观察到外,把一个凸透镜压在一块平面玻璃上(图甲),让单色光从上方射入(示意图如图乙,其中R为凸透镜的半径),从上往下看凸透镜,也可以观察到由干涉造成图丙所示的环状条纹,这些条纹叫作牛顿环.如果改用波长更长的单色光照射,观察到的圆环半径将变大(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果换一个半径更大的凸透镜,观察到的圆环半径将变大(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采用波长为690nm的红色激光作为单色入射光,牛顿环的两条相邻亮条纹位置所对应的空气膜的厚度差约为A.A.345nmB.690nmC.几微米D.几毫米解析(1)当光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时是亮条纹,当光程差为半个波长的奇数倍时是暗条纹;用波长更长的光照射,则出现亮条纹的这一厚度需远离中心,则圆环的半径变大;换一个表面曲率半径更大的凸透镜,出现亮条纹的这一厚度偏移中心,可知圆环的半径变大.(2)由题意知相邻亮条纹对应的空气层的厚度差为半个波长,故为345nm,A正确,B、C、D错误.。

光的干涉与衍射实验

光的干涉与衍射实验

光的干涉与衍射实验光的干涉与衍射实验是研究光的特性和行为的重要实验之一。

通过干涉与衍射现象的观察和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光的波动性质,揭示光的传播规律和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一、干涉实验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波相遇时会产生明暗交替的现象。

具体的干涉实验可以通过如下步骤进行:1. 实验装置:搭建一组光源和光屏,其中光源可以是激光或者单色的光源,而光屏上需要有狭缝或者分光管等装置。

2. 光源发射:打开光源,让光线通过狭缝或者分光管等装置,形成平行的光波。

3. 入射光的分布:将光屏接近光源,并调整狭缝或者分光管的宽度和位置,使得进入光屏的光线分布均匀。

4. 干涉条纹的观察:在一定距离处放置另一个光屏,观察出现的干涉条纹。

条纹的产生是由于两束光波的干涉导致光强的增强和抵消。

通过干涉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干涉条纹的性质和规律,进一步验证光的波动性。

二、衍射实验衍射是指光波遇到障碍物或缝隙时发生偏折的现象。

进行衍射实验可以通过以下步骤:1. 实验装置:准备一个光源和一个带有狭缝或缝隙的屏幕,确保光线能够通过缝隙。

2. 入射光的设置:将屏幕放置在一定的距离上,将光源放在屏幕的一侧,使得光线垂直照射到缝隙上。

3. 衍射现象的观察:在屏幕上观察到出现的衍射图样。

衍射图样的形状和大小与缝隙的宽度和形状有关。

衍射实验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光波在遇到障碍物或缝隙时的行为和特性。

三、干涉与衍射的应用光的干涉与衍射现象不仅仅是一种物理实验,还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1. 光学仪器:干涉和衍射现象常用于设计和制造光学仪器,如显微镜、望远镜、光栅等。

这些仪器可以利用干涉和衍射现象对光波进行精确测量和分析。

2. 光学材料:衍射和干涉现象也可以用于光学材料的表征和研究。

通过对光波的干涉和衍射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了解光学材料的性质和特性。

3. 光学显示:液晶显示器等光学显示技术也利用了干涉和衍射现象。

光的干涉和衍射可以控制光的强度和相位,从而实现图像的显示和分辨。

迈克尔逊干涉仪测波长实验报告

迈克尔逊干涉仪测波长实验报告

迈克尔逊干涉仪测波长实验报告本实验主要是使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来测量激光的波长。

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是光学实验中最基础的大型干涉仪之一,由于其精准、易操作、成像清晰,它被广泛应用于光学测量、光栅衍射、光谱分析等领域。

实验材料及仪器:1.迈克尔逊干涉仪2.一台功率稳定,频率稳定的氦氖激光器3.一台外差型示波器4.一块半透明玻璃片实验原理:迈克尔逊干涉仪是由美国物理学家阿尔伯特·阿·迈克尔逊于1881年设计的。

它由半透明玻璃片和全反射镜组成。

当入射光线垂直于半透明玻璃片表面并成45°角射入玻璃板时,一部分光被反射,一部分被穿透。

反射和穿透的两部分光通过两个全反射镜反射回来,再次穿过半透明玻璃片,使其相遇并干涉。

当反射镜的反射光路和穿透光路的光程差为整数倍波长时,两束光相长干涉,产生明纹。

而当两者的光程差为半整数倍波长时,两束光反相消长干涉,产生暗纹。

通过观察干涉条纹的出现和消失,就可以得到测量的波长值。

实验过程:1.打开激光器,把充满氦氖激光的激光束射入到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半透明玻璃片,在调节反射镜、球镜和位移平台的位置,使得在示波器上能得到明显的展示。

2.观察展示的波形,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根据干涉仪的光程差和波长之间的关系,可以推算出氦氖激光的波长。

3.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得到较准确的波长值。

实验结果分析:在本次实验中,通过观察干涉条纹,我们测得了氦氖激光的波长。

通过多次测量,得到的波长值为632.8nm,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实验结果比较精准,这说明迈克尔逊干涉仪具有高精度,可以用于测量光的波长,同时也可以用于测量光的速度、折射率等。

这里需特别注意,要让光路整齐、干净,保持环境和仪器的稳定性,才能准确地测量波长,否则结果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激光的波长,通过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我们测得的氦氖激光的波长为632.8nm。

本实验表明迈克尔逊干涉仪具有高精度,在物理学、光学测量等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

光的干涉衍射测量波长实验

光的干涉衍射测量波长实验

光的⼲涉衍射测量波长实验光的⼲涉定义:两列光波在空间中相遇叠加,某些区域的光被加强,出现亮纹;某些区域的光被减弱,出现暗纹,且加强区域和减弱区域互相间隔的现象⼲涉条件:频率相同、振动情况相同杨⽒双缝⼲涉实验装置器材:光源、滤光⽚、单缝、双缝、遮光筒、光屏光源:提供光源滤光⽚:使复⾊光成为单缝:使⼊射光成为光源双缝:使⼊射光成为光源遮光筒:防⽌⼲扰实验光屏:承接形成的像光屏像的特点:(1)单⾊光中央为亮条纹,两边为等间距对称分布的明暗相间条纹;(2)⽩光屏上得到彩⾊条纹,中央为⽩⾊;(3)相邻亮条纹(暗条纹)之间的中央间距为定值,其中L 为距离,d 为距离,为光的光的⼲涉现象的解释:亮条纹处:暗条纹处:例题1:波长为5890埃的黄光照在⼀双缝上,在距双缝为1⽶的观察屏上,测得20个亮条纹的间距共宽2.4厘⽶,双缝间的距离为。

练习1:双逢⼲涉实验装置如图所⽰,双缝间的距离为d ,双缝到像屏的距离为L ,调整实验装置使得像屏上可以见到清晰的⼲涉条纹,关于⼲涉条纹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将像屏向左平移⼀⼩段距离,屏上的⼲涉条纹将变得不清晰B .若将像屏向右平移⼀⼩段距离,屏上仍有清晰的⼲涉条纹C .若将双逢间距离d 减⼩,像屏上的两个相邻明条纹间的距离变⼩D .若将双缝间距离d 减⼩,像屏上的两个相邻暗条纹间的距离增⼤练习2:如图所⽰,在双缝⼲涉实验中,S 1和S 2为双缝,P 是光屏上的⼀点,已知P 点与S 1和S 2距离之差为2.1×10-6m ,今分别⽤A 、B 两种单⾊光在空⽓中做双缝⼲涉实验,问P 点是亮条纹还是暗条纹?(1)已知A 光在折射率为n =1.5的介质中波长为4×10-7m 。

(2)已知B 光在某种介质中波长为3.15×10-7m ,当B 光从这种介质射向空⽓时,临界⾓为37°。

L x d λ?=λS 1S 2P 1P P 1S 2-P 1S 1= ΔS (0,1,2...)S k k λ==(21)(0,1,2...)2S k k λ?=+=薄膜⼲涉由薄膜的前、后两表⾯反射的两列波叠加⽽形成,单⾊光在薄膜上形成⽔平状的明暗相间的条纹;⽩光形成彩⾊条纹;形成原因:光经过液膜前后两个液⾯反射回来的光线发⽣叠加,这两束相⼲光⾛的光程不同,如果光程差为光半波长偶数倍,出现条纹如果光程差为光半波长奇数倍,出现条纹应⽤:增透膜、检查平⾯平整度等例题2:有的眼镜、较精密的光学镜头的表⾯都镀有⼀层薄膜(常⽤氟化镁),叫增透膜,它能减少反射光,增加透射光.增透膜的原理是 .练习3:⽤如图所⽰的实验装置观察光的薄膜⼲涉现象。

实验 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高考物理复习

实验 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高考物理复习

长,重复测量、计算,求出波长的平均值。
六、注意事项
1.调节双缝干涉仪时,要注意调节光源的高度,使它发出的一束光能够沿
着遮光筒的轴线把屏照亮。
2.放置单缝和双缝时,缝要相互平行,中心大致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
3.调节测量头时,应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和条纹的中心对齐,记清此时手轮
上的读数,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和另一条纹的中心对齐,记下此
距离,即Δx=|a1-a2|。
三、实验器材
光具座、光源、学生电源、导线、滤光片、单缝、双缝、遮光筒、毛
玻璃屏、测量头、刻度尺。
四、实验步骤
1.安装仪器。
(1)将光源、遮光筒、毛玻璃屏依次安放在光具座上。
(2)接好光源,打开开关,使白炽灯正常发光。调节各部件的高度,使光源
发出的光能沿轴线到达光屏。
λ。
两条相邻明(暗)条纹间的距离Δx用测量头测出。测量头由分划板、目镜、
手轮等构成,如图所示。
转动手轮,分划板会左右移动。测量时,应使分划板
中心刻线对齐条纹的中心(如图所示),记下此时手轮上
的读数为a1;再转动手轮,使分划板向一侧移动,当分划
板中心刻线对齐另一条相邻的条纹中心时,记下手轮
上的刻度数a2,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两条相邻条纹间的
长为λ,在光屏上形成干涉条纹,写出相邻两条亮条纹(或暗条纹)间距离Δx
的表达式。
解析:(1)①根据对称性作出光源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S';
②连接平面镜的最左端和光源,即为最左端的入射光线,连接平面镜的最左
端和像点S',并延长交光屏于一点,该点即为反射光线到达的光屏的最上端;
③连接平面镜的最右端和像点S',即可找到反射光线所能到达的平面镜的

光栅测量波长实验报告

光栅测量波长实验报告

光栅测量波长实验报告光栅测量波长实验报告引言:光栅测量波长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通过测量光栅衍射的干涉条纹,可以准确地得到光的波长。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光栅测量波长的原理和方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装置与原理:本实验使用的装置包括光源、准直器、光栅、衍射屏等。

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准直器后,射向光栅,光栅会将光分为多个光束,形成衍射现象。

当光栅上的光束经过衍射后,会在衍射屏上形成一系列干涉条纹,通过测量条纹的间距,可以计算出光的波长。

实验步骤:1. 将准直器放置在光源前,调整准直器的位置和方向,使光线尽可能平行。

2. 将光栅固定在光路上,并调整光栅与光源的距离,使光栅上的光束尽可能垂直射向光栅。

3. 在适当的位置放置衍射屏,调整衍射屏与光栅的距离,使得干涉条纹清晰可见。

4. 使用显微镜或其他测量仪器,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光的波长。

在实验中,我们测量了不同干涉条纹的间距,并使用公式进行计算。

通过多次实验和测量,我们得到了较为准确的波长数值,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

例如,光源的稳定性对实验结果有很大影响,因此在实验中需要注意光源的选择和使用。

此外,光栅的质量和光栅与光源的相对位置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仔细调整和校准实验装置。

实验的意义与应用:光栅测量波长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测量光的波长,可以进一步研究光的性质和行为,为光学领域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在实际应用中,光栅测量波长可以用于光学仪器的校准和调试,以及光学材料的研究和生产。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光栅测量波长的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了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相符,证明了实验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光栅测量波长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对于光学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光波波长实验报告

光波波长实验报告

光波波长实验报告光波波长实验报告引言:光波波长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光的特性和行为。

通过实验测量光波波长,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光的本质以及它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测量,探究光波波长的变化与光的传播介质、频率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实验一:光的干涉与波长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台干涉仪来测量光的波长。

首先,我们将一束单色光通过狭缝,然后让它通过一个光栅。

当光通过光栅时,会发生干涉现象,形成一系列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我们测量了不同波长的光在干涉仪中的干涉条纹间距,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表明,光的波长与干涉条纹间距呈现出一定的线性关系,验证了光波波长与干涉现象的密切关系。

实验二:光的衍射与波长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台衍射仪来测量光的波长。

我们将一束单色光通过一个狭缝,然后让它通过一个狭缝组成的光栅。

当光通过光栅时,会发生衍射现象,形成一系列明暗相间的衍射条纹。

我们测量了不同波长的光在衍射仪中的衍射条纹间距,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表明,光的波长与衍射条纹间距呈现出一定的线性关系,验证了光波波长与衍射现象的密切关系。

实验三:光的折射与波长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块玻璃棱镜来测量光的波长。

我们将一束单色光通过玻璃棱镜,观察到光的折射现象。

我们测量了不同波长的光在玻璃棱镜中的折射角,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表明,光的波长与折射角呈现出一定的线性关系,验证了光波波长与折射现象的密切关系。

讨论与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得出了光波波长与干涉、衍射、折射现象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光的波长与这些现象的间距或角度呈现出一定的线性关系。

这一结论对于深入理解光的性质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我们也注意到实验中存在一些误差。

其中一个主要的误差来源是实验仪器的精度限制。

干涉仪、衍射仪和玻璃棱镜的制造和使用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误差,这会对测量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实验中还可能存在其他未考虑到的因素,如光的偏振性、介质的折射率等,这些因素也可能对测量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

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

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光的干涉和衍射是光学中重要的实验现象,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光的性质和行为。

本文将探讨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的原理、实验装置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

一、实验原理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波相互叠加产生干涉现象。

光波的干涉是基于光的波动性质,当两束光波相遇时,它们的波峰和波谷相互叠加,形成干涉条纹。

光的衍射是当光通过有限宽度的孔或物体边缘时,光波会发生弯曲和扩散的现象。

这种光波的弯曲和扩散现象叫做衍射,产生的衍射图样称为衍射图样。

二、实验装置1. 干涉实验装置干涉实验通常采用的装置是干涉仪。

干涉仪主要由光源、分束器、反射镜、透射片、接收屏幕等组成。

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分束器分为两束,分别经过反射镜和透射片后,重新汇聚在接收屏幕上,产生干涉现象。

2. 衍射实验装置衍射实验通常采用的装置是单缝衍射实验装置。

该装置由光源、准直光具、狭缝、接收屏幕等组成。

光经过准直光具后,通过狭缝产生衍射,并在接收屏幕上形成衍射图样。

三、实验结果分析1. 干涉实验结果分析干涉实验中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可以用来计算光的波长。

通过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和光源到接收屏幕的距离,可以使用干涉公式计算出光的波长。

2. 衍射实验结果分析衍射实验中观察到的衍射图样可以用来计算狭缝的宽度。

通过测量衍射图样的角度和波长,可以使用衍射公式计算出狭缝的宽度。

同时,衍射实验还可以用来研究光的衍射现象对图像的影响。

例如,当光通过一个小孔时,会产生圆形的衍射光斑,这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我们无法在显微镜下看到真正的点。

四、实验应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光学测量中,可以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来进行精确的距离测量和形状测量。

另外,在光学显微镜中,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也被广泛应用于分辨率的改善和图像的重建。

总结: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是深入研究光学性质和行为的重要方法。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的波动性质,以及干涉和衍射现象的原理和应用。

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光波的波长实验报告

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光波的波长实验报告

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光波的波长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光波的波长。

实验目的,通过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光波的波长,了解干涉仪
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器材,迈克尔逊干涉仪、光源、准直器、透镜、标尺、测
微眼镜等。

实验原理,迈克尔逊干涉仪利用光的干涉现象测量光波的波长。

当两束光波经过分束镜后再合并,如果它们的光程差是波长的整数倍,就会产生干涉条纹。

通过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可以得到光波
的波长。

实验步骤:
1. 将光源接入迈克尔逊干涉仪,使光线尽可能垂直地射入分束镜。

2. 调整分束镜和反射镜,使两束光线在干涉仪内部相遇并产生干涉条纹。

3. 使用测微眼镜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并记录下来。

4. 根据干涉条纹的间距和干涉仪的参数,计算出光波的波长。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量得到光波的波长为λ=600nm。

实验结论,通过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光波的波长,我们成功地得到了光波的波长,并且加深了对干涉仪的原理和应用的理解。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在调整分束镜和反射镜的过程中比较困难,需要更加细心和耐心。

在以后的实验中,应该更加注意调整光路,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实验人员签名,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

大学物理实验第二版迈克尔逊干涉实验测he-ne激光器的波长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第二版迈克尔逊干涉实验测he-ne激光器的波长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第二版迈克尔逊干涉实验测he-ne激光器的波长实
验报告
二、实验目的:了解和研究He-Ne激光器的波长特性
三、实验原理:He-Ne激光器的波长可以用迈克尔逊干涉实验来测定,这是一种双光束干涉实验,由直接光束和反射光束组成。

其中,一束来自一个干涉仪,另一束与相同的干涉仪一起经过另一个干涉仪发射出来的光束。

两束光经过一个干涉仪的转向器后,在另一个干涉仪上形成干涉纹。

由于这两束光的反射镜形式不同,所以两束光的衍射峰也是不同的,所以会形成双重干涉实验。

在双光束干涉实验中,根据迈克尔逊干涉定律可以算出两束光的波长,这两束光上的衍射峰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得到两束光的波长。

四、实验仪器:微机及软件,He-Ne激光器,双光束干涉仪,转向器
五、实验流程:
(1)设置实验仪器:将He-Ne激光器安装在双光束干涉仪的激光孔上,然后调整转向器的位置,使其正好位于干涉仪的凝聚光范围内;
(2)检查仪器:检查电源,确保仪器端口与电源端口之间有良好的连接;
(3)设置微机:使用微机加载相应的控制软件,确保仪器正常运行;
(4)观测干涉图像:通过观察微机上的干涉图像,确定两束光的衍射峰,以及衍射峰的位置和大小;
(5)测量波长:根据迈克尔逊干涉定律,对衍射峰位置和大小的测量值,计算出两束光的波长。

六、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测量出He-Ne激光器的波长为632.8nm。

光栅衍射测波长

光栅衍射测波长
倾 角 螺 丝
注意事项
1. 钠灯关闭后,需完全冷却才能再次开启
2. 拿取光栅底座
3.开始时载物台调平螺丝 旋至最底
4. 平面镜如右图摆放
5、记录数据,并整理仪器
数据记录与处理
亮纹 级数k
左窗口/度
Ln
Ln
右窗口/度
Rn
Rn
n /度
Ln | Ln L0|
(nm) (nm) Rn | Rn R0 |
0 1
------
------ ------ ------
n (Ln Rn ) / 2
-1
2
-2
光栅常数 d=1/300 mm
载物台转动180°
调节平行光管
调节平行光管狭缝与透镜间距离,至看见清晰的狭缝像, 然后调节缝宽使望远视场中的缝宽约为1mm。
纵向调节
调节平行光管的倾斜度,使狭缝中点与“╪”准线的中心交点重合, 缝长适当.调节平行光管水平调节螺丝,使其与望远镜的光轴在 同一水平面内,并与分光计中心轴垂直。
旋转狭缝水平
公认值 =589.3nm
E
%
k 2
k 1 k 0 k 1 k 2
分光计读数
10
1
30
68
最终读数:68 10 6810
分光计调节
调节望远镜
第一步: 转动目镜,看清矩形窗中 的向调节
目镜定位螺丝 平面镜置于末端
黄绿色十字像
第二步: 自准直法对无穷远聚焦
平面镜
调节望远镜光轴与平台中心转轴垂直
望远镜光轴与仪器主轴垂直的判 断依据是:
由反射镜两个面反射的十字像在 上面的水平叉丝上 否则,用二分之一调节法调节, 具体调节方法如下:

光学光的干涉与衍射现象实验

光学光的干涉与衍射现象实验

光学光的干涉与衍射现象实验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光的干涉与衍射现象来探究光的波动性质。

干涉和衍射是光的一种重要现象,能够展示出光的波动性,对于光学的研究和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实验原理1.1 光的干涉原理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线相遇时,根据它们的相位差和振幅差形成明暗相间的交替条纹现象。

干涉现象可以通过光的波动性解释,即根据不同光波的相位差,在相遇点上形成干涉条纹。

1.2 光的衍射原理光的衍射是指光通过一个孔或者绕过薄缝后,沿着其出射方向发生弯曲扩散的现象。

衍射现象同样可以通过光的波动性解释,即光波传播时会发生弯曲扩散,形成衍射图样。

2. 实验仪器和材料2.1 激光器2.2 狭缝2.3 垂直壁2.4 平面反射板2.5 照度计3. 实验步骤3.1 利用激光器产生一束平行光,并将其打射到一块垂直壁上。

3.2 在激光光路上设置一个狭缝,调整狭缝宽度和位置,使其通过光路上的不同位置进行光的干涉和衍射。

3.3 在观察位置放置一个照度计,用于测量光的强度。

3.4 通过调整狭缝的宽度和位置,观察并记录不同干涉和衍射现象,包括干涉条纹的位置和形状,以及衍射图样的变化。

4. 实验结果与分析4.1 干涉条纹的观察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通过调整狭缝的位置和光的入射角度,可以控制干涉条纹的密度和形状。

根据干涉条纹的位置和间距,可以进一步计算出光的波长和相位差。

4.2 衍射图样的观察与分析在光通过狭缝或者孔洞后,会形成典型的衍射图样,如单缝衍射的中央亮斑和暗斑、双缝干涉的等间距亮斑等。

观察这些衍射图样可以进一步了解光的传播特性和波动性质。

5. 实验应用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不仅仅是实验室中的现象,也在生活和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5.1 空间干涉技术用于测量长度和表面形貌。

5.2 衍射光栅在光谱仪和光学通信中起到关键作用。

5.3 干涉仪器在光学显微镜和干涉计中被广泛应用于测量。

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探究了光的波动性质。

波长的实验测量与计算

波长的实验测量与计算

波长的实验测量与计算波长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指波动的周期性重复性现象中,两个连续相同相位点之间的距离。

在光学实验中,测量和计算波长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种测量和计算波长的实验方法,并详细描述实验的步骤和原理。

实验材料和设备:1. 激光器:选择一台稳定输出的激光器,它能产生光的单色性和定向性。

2. 光栅:选择一个有固定刻痕的光栅,刻痕的间距决定了光栅的波长。

3. 探测器:使用一个高灵敏度的光电二极管作为探测器,它可以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实验步骤:1. 将激光器放置在实验台上,并将其与光栅固定在一起。

2. 将探测器放在光栅的一侧,并将其与示波器连接,以便观察光信号的变化。

3. 打开激光器,调整光栅和探测器的位置,使得光线经过光栅后,尽量正对探测器。

4. 调整示波器的参数,使得探测到的光信号在示波器上表现为稳定的波形。

5. 从示波器上记录下光信号的波形,其中波形的一个完整周期的长度即为测量到的波长。

实验原理:在本实验中,激光器产生的光线通过光栅后会发生衍射现象。

光栅是一个有规律的多个刻痕排列在一起的光学元件,其中刻痕的间距决定了光栅的波长。

当光线通过光栅时,它会被刻痕衍射成多个具有不同相位的衍射光线。

这些衍射光线会相互干涉,形成一种特殊的光强分布,我们称之为干涉图样。

探测器会探测到这种干涉图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根据波动的原理,干涉图样中相邻两个相位相同的光强最大,它们之间的距离即为波长的整数倍。

因此,在本实验中,我们需要记录下光信号的波形,并测量波形的一个完整周期的长度。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示波器来观察和记录下光信号的波形。

示波器能够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在屏幕上显示出波形的图像。

通过在示波器上进行测量,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完整周期的长度,从而计算出光的波长。

实验结果与计算: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记录下示波器上的光信号波形。

将波形的一个完整周期的长度进行测量,并记录下实验结果。

光学干涉与衍射实验设计

光学干涉与衍射实验设计
● 测量仪器:测量衍射图案的参数
● 步骤: a. 调整激光光源的强度和方向 b. 放置单缝,使其与激光光源垂直 c. 将光屏放置在单缝后方,使其与激光 光源平行 d. 开启激光光源,观察并记录衍射图案 e. 使用测量仪器测量衍射图案的参数,如角度、强度等
● a. 调整激光光源的强度和方向 ● b. 放置单缝,使其与激光光源垂直 ● c. 将光屏放置在单缝后方,使其与激光光源平行 ● d. 开启激光光源,观察并记录衍射图案 ● e. 使用测量仪器测量衍射图案的参数,如角度、强度等
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
衍射条纹的观察和分析
衍射效率的计算和讨论
衍射光强的分布和讨论
实验结果的总结和讨论
光学干涉与衍射 实验的应用
干涉在光学仪器中的应用
干涉测量仪:用于测量微小 长度、角度等物理量
干涉显微镜:用于观察细胞、 组织等微观结构
干涉光谱仪:用于分析物质的 光谱特性,如折射率、吸收率

干涉滤波器:用于滤除特定波 长的光,如激光器中的滤光片
改进方向
提高实验精度:采用更高精度的仪器和设备 简化实验操作:优化实验步骤,减少操作难度 增强实验效果:通过调整实验条件,提高干涉和衍射效果 拓展实验应用:将实验结果应用于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
光学干涉与衍射 实验的未来发展
新型干涉仪器的研发
光学干涉与衍射实验的发展趋势 新型干涉仪器的设计理念 新型干涉仪器的关键技术 新型干涉仪器的应用前景
光学干涉与衍射实验设 计
汇报人:XX
目录
光学干涉实验设计
01
光学衍射实验设计
02
光学干涉与衍射实验的应 用
03
光学干涉与衍射实验的优 缺点
04
光学干涉与衍射实验的未 来发展

高精度测量光的波长和频率的实验技巧

高精度测量光的波长和频率的实验技巧

高精度测量光的波长和频率的实验技巧光的波长和频率是光学中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准确测量这些参数对于研究光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精度测量光的波长和频率的实验技巧,并提供相应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介绍对于光的波长和频率的测量,常用的方法包括干涉法、衍射法和吸收法等。

这些方法基于光的干涉、衍射和吸收现象,通过科学仪器和实验装置进行测量。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方法的实验技巧。

二、干涉法测量光的波长和频率干涉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光的干涉现象来确定光的波长和频率的方法。

常用的干涉装置有干涉仪、牛顿环实验装置等。

以下是测量光的波长和频率的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包括光源、干涉仪、屏幕、光电二极管等。

2. 通过调节干涉仪的光程差,观察干涉图案的变化,找到干涉条纹的特征。

3. 记录干涉条纹的位置和间距,根据干涉条件和干涉级数计算光的波长和频率。

三、衍射法测量光的波长和频率衍射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光的衍射现象来确定光的波长和频率的方法。

常用的衍射装置有单缝衍射实验装置、双缝衍射实验装置等。

以下是测量光的波长和频率的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包括光源、衍射装置、屏幕、标尺等。

2. 调整衍射装置,使得光通过单缝或双缝后产生明暗交替的衍射图样。

3. 测量衍射图样中明暗条纹的位置和间距,根据衍射条件和衍射公式计算光的波长和频率。

四、吸收法测量光的波长和频率吸收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光在介质中的吸收特性来确定光的波长和频率的方法。

常用的吸收装置有吸收光谱仪、溶液吸收实验装置等。

以下是测量光的波长和频率的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包括光源、吸收装置、光电探测器等。

2. 测量光在不同波长下经过介质吸收后的强度变化,得到吸收光谱。

3. 根据吸收光谱中的特征峰位置和强度变化,确定光的波长和频率。

五、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测量光的波长和频率的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实验环境要保持稳定,避免外界干扰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的干涉定义:两列光波在空间中相遇叠加,某些区域的光被加强,出现亮纹;某些区域的光被减弱,出现暗纹,且加强区域和减弱区域互相间隔的现象干涉条件:频率相同、振动情况相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器材: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遮光筒、光屏光源:提供光源滤光片:使复色光成为单缝:使入射光成为 光源双缝:使入射光成为 光源遮光筒:防止 干扰实验光屏:承接形成的像光屏像的特点:(1)单色光中央为亮条纹,两边为等间距对称分布的明暗相间条纹;(2)白光屏上得到彩色条纹,中央为白色; (3)相邻亮条纹(暗条纹)之间的中央间距为定值 ,其中L 为 距离,d 为 距离 ,为光的光的干涉现象的解释:亮条纹处: 暗条纹处: 例题1:波长为5890埃的黄光照在一双缝上,在距双缝为1米的观察屏上,测得20个亮条纹的间距共宽2.4厘米,双缝间的距离为 。

练习1:双逢干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双缝间的距离为d ,双缝到像屏的距离为L ,调整实验装置使得像屏上可以见到清晰的干涉条纹,关于干涉条纹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将像屏向左平移一小段距离,屏上的干涉条纹将变得不清晰B .若将像屏向右平移一小段距离,屏上仍有清晰的干涉条纹C .若将双逢间距离d 减小,像屏上的两个相邻明条纹间的距离变小D .若将双缝间距离d 减小,像屏上的两个相邻暗条纹间的距离增大练习2:如图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S 1和S 2为双缝,P 是光屏上的一点,已知P 点与S 1和S 2距离之差为2.1×10-6m ,今分别用A 、B 两种单色光在空气中做双缝干涉实验,问P 点是亮条纹还是暗条纹?(1)已知A 光在折射率为n =1.5的介质中波长为4×10-7m 。

(2)已知B 光在某种介质中波长为3.15×10-7m ,当B 光从这种介质射向空气时,临界角为37°。

L x d λ∆=λS 1S 2P 1P P 1S 2-P 1S 1= ΔS (0,1,2...)S k k λ∆==(21)(0,1,2...)2S k k λ∆=+=薄膜干涉由薄膜的前、后两表面反射的两列波叠加而形成,单色光在薄膜上形成水平状的明暗相间的条纹;白光形成彩色条纹;形成原因:光经过液膜前后两个液面反射回来的光线发生叠加,这两束相干光走的光程不同,如果光程差为光半波长偶数倍,出现 条纹如果光程差为光半波长奇数倍,出现 条纹应用:增透膜、检查平面平整度等例题2:有的眼镜、较精密的光学镜头的表面都镀有一层薄膜(常用氟化镁),叫增透膜,它能减少反射光,增加透射光.增透膜的原理是 .练习3: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光的薄膜干涉现象。

图甲是点燃的酒精灯(在灯芯上洒些盐),图乙是竖立的附着一层肥皂液薄膜的金属线圈。

将金属线圈在其所在的竖直平面内缓慢旋转,观察到的现象是( )A .当金属线圈旋转30°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30°B .当金属线圈旋转45°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90°C .当金属线圈旋转60°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30°D .干涉条纹保持不变练习4:如图左图是干涉法检查平面示意图,右图是得到的干涉图样,则干涉图中条纹弯曲处的凹凸情况是_________。

(填“上凸”或“下凹”)练习5:如图所示,一束白光从左侧射入肥皂薄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人从右侧向左看,可看到彩色条纹②人从左侧向右看,可看到彩色条纹③彩色条纹水平排列④彩色条纹竖直排列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光的衍射光可以绕过障碍物或孔隙,偏离直线传播路径进入阴影区域的现象,称为光的衍射现象 单缝衍射:1、中央亮纹宽而亮2、两侧条纹明暗相间,具有对称性,亮纹的宽度、亮度都在逐渐减小注:单缝衍射与双缝干涉的区别双缝干涉:各明纹或暗纹宽度、亮度基本相等;单缝衍射:中央条纹最宽最亮,两侧条纹宽度、亮度逐渐减小.规律:1:波长一定时,单缝越窄,中央条纹越 ,各条纹间距越 .(衍射越明显) 2:单缝不变时,波长大的中央亮纹越 ,条纹间隔越 (衍射越明显) 3:白光的单缝衍射条纹为中央亮(白色),两侧为彩色条纹,且外侧呈 ,靠近光源的内侧为 .圆孔衍射: 1、孔较大时——屏上出现2、孔较小时——屏上出现圆孔衍射特点:1、中央是大且亮的圆形亮斑,周围分布着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2、越往外,圆形亮斑的宽度、亮度越3、用不同色光照射时候,波长越长的光,中央圆形亮斑的直径越 ;4、同一种色光,圆孔越小,中央亮斑的半径越 ;5、白光的圆孔衍射图样中,中央是白色圆形亮斑,周围是彩色同心圆环圆盘衍射:圆盘衍射特点:1、中央圆心处为小亮斑(泊松亮斑)且中心环为较宽的暗环;2、中心暗环的宽度比周边的暗环的宽度大的多例题3:下列关于单缝衍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和光的双缝干涉图样相同B 各亮条纹的宽度不同而亮度相同C 各亮条纹的宽度相同而亮度不同D 中央亮条纹的宽度最宽,亮度最亮练习6:用单色光通过小圆盘和小圆孔做衍射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衍射图形,它们特征是( )A .用小圆盘时中央是暗的,用小圆孔时中央是亮的B .中央均为亮点的同心圆形条纹C .中央均为暗点的同心圆形条纹D .用小圆盘时中央是亮的,用小圆孔时中央是暗的练习7:在单缝衍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将入射光由黄光换成绿光,衍射条纹变窄B .使单缝宽度变小,衍射条纹变窄C .衍射现象中的明暗条纹是光叠加的结果D .增大单缝到屏的距离,衍射条纹变宽练习8:用点燃的蜡烛照亮一个带有圆孔的遮光板,当圆孔的直径由数厘米逐渐减小为零的过程中,位于遮光板后面的屏上将依次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目的:(1)了解光波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的条件。

(2)观察白光和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图样。

(3)测定单色光的波长。

实验原理:根据λ= 可以计算出单色光的波长。

公式中d为双缝间距离,Δx为相邻两条亮纹间的距离,L为双缝到屏之间的距离,实验中d一般是已知的,所以测出、即可求出光的波长。

Δx的测量可用测量头完成,如图所示,测量头由分划板、目镜、手轮等构成。

通过测量头可清晰看到干涉条纹,分划板上中心有刻线,以此作标准,并根据手轮的读数可求得Δx。

由于Δx较小,可测出n条亮(或暗)条纹的间距a,则相邻亮条纹间的距离Δx=。

实验步骤:1、按照如图顺序安装好实验装置,调整仪器,使得能观察到清晰的干涉条纹;2、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某条亮条纹的中央,记下手轮上的读数a1,将该条纹记为第1条亮纹;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移动至另一亮条纹的中央,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a2,将该条纹记为第n条亮纹。

3、用刻度尺测量双缝到光屏的距离L(d是已知的)。

误差分析:(1)双缝到屏的距离l的测量存在误差。

(2)测条纹间距Δx带来的误差:①干涉条纹没有调整到最清晰的程度。

②误认为Δx为亮(暗)条纹的宽度。

③分划板刻线与干涉条纹不平行,中心刻线没有恰好位于条纹中心。

④测量多条亮条纹间的距离时读数不准确,此间距中的条纹数未数清。

例题4:在观察光的干涉现象的实验中,将两片刀片合在一起,在涂有墨汁的玻璃片上划出不同间隙的双缝;按图所示的方法,让激光束通过自制的双缝。

(1)保持缝到光屏的距离不变,换用不同间隙的双缝,双缝的间隙越小,屏上明暗相间的条纹间距________(选填:“越大”或“”越小);(2)保持双缝的间隙不变,光屏到缝的距离越大,屏上明暗相间的条纹间距________(选填:“越大”或“越小”);(3)在狭缝间的距离和狭缝与屏的距离都不变的条件下,用不同颜色的光做实验,发现用蓝色光做实验在屏上明暗相间的条纹间距比用红色光做实验时________(选填“大”或“小”);练习9:现有毛玻璃屏A、双缝B、白光光源C、单缝D和透红光的滤光片E等光学元件,要把它们放在如图所示的光具座上组装成双缝干涉装置,用以测量红光的波长。

(1)将白光光源C放在光具座最左端,依次放置其他光学元件,由左至右,表示各光学元件的字母排列顺序应为C、____ ____、A。

(2)本实验的实验步骤有:①取下遮光筒左侧的元件,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能直接沿遮光筒轴线把屏照亮;②按合理顺序在光具座上放置各光学元件,并使各元件的中心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③用米尺测量双缝到屏的距离;④用测量头(其读数方法同螺旋测微器)测量数条亮纹间的距离。

在操作步骤②时还应注意_____________和_____ ___。

(3)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1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甲所示,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纹中心对齐,记下此时如图乙所示的手轮上的示数__________mm,求得相邻亮纹的间距Δx为__________mm。

(4)已知双缝间距d为2.0×10-4 m,测得双缝到屏的距离l为0.700 m,由计算式λ=__________,求得所测红光波长为__________nm.练习10:如图甲所示是实验装置示意图,乙图是用绿光进行实验时,光屏上观察到的条纹情况,a为中央明纹;丙图为换另一种颜色的单色光进行实验时观察到的条纹情况,b为此时中央明条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图可能是用红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红光波长较长B.丙图可能是用紫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紫光波长较长C.丙图可能是用紫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紫光波长较短D.丙图可能是用红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红光波长较短练习11:如图所示是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设备示意图。

(1)图中①是光源,⑤是光屏,它们之间的②③④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以下哪些操作能够增大光屏上相邻两条亮纹之间的距离()A.增大③和④之间的距离B.增大④和⑤之间的距离C.将红色滤光片改为绿色滤光片D.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3)在某次实验中,已知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是600 mm,双缝之间的距离是0.20 mm,单缝到双缝之间的距离是100 mm。

某同学在用测量头测量时,先将测量头目镜中看到的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某条亮纹(记作第1条)的中心,这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甲所示。

然后他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第7条亮纹的中心,这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所示,这两次示数依次为______mm和________mm,由此可以计算出这次实验中所测得的单色光的波长为________n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