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 审计署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对地方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行〔2011〕1号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补助地方科技基础条件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04]12号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补助地方科技基础条件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04]12号](https://img.taocdn.com/s3/m/0755021f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78.png)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补助地方科技基础条件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补助地方科技基础条件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04〕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按照财政预算改革的要求,为进一步促进地方科技事业发展,规范和加强中央补助地方科技基础条件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们制定了《中央补助地方科技基础条件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执行中有何问题,望及时转告我们,以便进一步完善此项工作。
附件:1.中央补助地方科技基础条件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中央补助地方科技基础条件专项资金项目申报书二○○四年二月二十五日附件1:中央补助地方科技基础条件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中央补助地方科技基础条件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的规定,结合地方科技活动的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专项资金由中央财政设立,用于支持地方科技事业发展、改善地方科研单位工作条件、提高地方科学普及水平。
第三条专项资金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第四条按照财政预算改革的要求,省级财政部门应按照项目管理要求逐步建立专项资金项目库。
第二章专项资金的分配使用原则和补助范围第五条专项资金的分配使用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择优支持原则。
专项资金对管理工作做得好、资金使用效益高的地区和单位,给予重点支持。
(二)倾斜扶持原则。
专项资金对中西部地区给予适当倾斜扶持。
(三)专款专用的原则。
专项资金必须按规定用途,专款专用,不得用于本办法规定范围以外的项目,不得抵顶单位行政、事业经费。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对地方专项拨款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00]128号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对地方专项拨款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00]128号](https://img.taocdn.com/s3/m/e0f39eaf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f3.png)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对地方专项拨款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对地方专项拨款管理办法》的通知(2000年8月7日)财预〔2000〕1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为实现中央对地方专项拨款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依法行政,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专项拨款的宏观调控和导向作用,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事业的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建立公共财政的需要,特制定《中央对地方专项拨款管理办法》,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中央对地方专项拨款管理办法附件中央对地方专项拨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中央对地方专项拨款的管理,依法行政,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财政改革和各项政策措施的顺利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规定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逐步改革传统的专项拨款管理办法,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规范科学的中央对地方专项拨款制度,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中央对地方专项拨款,指中央财政为实施特定的宏观政策目标而设立的补助地方专项资金。
专项拨款的对象、数额根据中央宏观调控需要由中央财政确定。
第三条适用本办法的专项资金包括基本建设支出、挖潜改造资金、地质勘探费、科技三项费用、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各项事业费支出、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社会保障补助支出、行政管理费、公检法司支出、城市维护和环境保护支出、政策性补贴支出、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其他支出等一般预算支出中的专项资金。
第四条中央对地方专项拨款管理的基本原则:1.坚持客观、公平、公正、公开、科学、效率的原则;2.集中资金,突出重点,择优安排,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方式挤占和挪用;3.充分发挥中央政府特定政策的宏观导向作用;4.依法行政,规范管理。
财行〔2011〕1号 中央财政对地方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财行〔2011〕1号中央财政对地方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对地方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行〔201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审计厅(局):为规范和加强中央财政对地方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财政部、审计署联合制定了《中央财政对地方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中央财政对地方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审计署二○一一年一月二十八日附件:中央财政对地方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中央财政对地方审计专项补助经费(以下简称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的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中央对地方专项拨款管理办法》(财预〔2000〕128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审计专项补助经费,是指中央财政为保证地方审计机关完成审计署统一组织或者授权审计项目、支持中西部地区审计机关审计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审计人员培训以及缓解中西部地区基层审计机关经费困难等而设立的专项转移支付补助经费。
第三条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的使用坚持统一管理、专项申请、逐年核定、专款专用的原则。
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由中央财政统一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以下统称各省)财政部门和审计机关按照工作任务和工作计划,提出专项经费申请,中央财政审核下达。
专项经费一经下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或者抵顶地方财政部门安排的其他审计工作经费。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责第四条财政部是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的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责是:(一)会同审计署制定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管理办法;(二)会同审计署审核各省上报的审计专项补助经费预算申请;(三)按照因素法审核下达审计专项补助经费;(四)会同有关部门对各省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条审计署协助财政部分配和管理审计专项补助经费,其主要职责是:(一)审核地方审计机关承担审计署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或者授权审计项目的项目数量,并提供相关因素;(二)会同财政部对各省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政法补助专款管理办法》的通知(2006)-财行[2006]277号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政法补助专款管理办法》的通知(2006)-财行[2006]277号](https://img.taocdn.com/s3/m/a60c4ee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73.png)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政法补助专款管理办法》的通知(2006)正文:----------------------------------------------------------------------------------------------------------------------------------------------------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政法补助专款管理办法》的通知(2006年10月11日财行[2006]27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中央政法补助专款的管理,提高中央政法补助专款的使用效益,我部结合财政管理的要求及政法部门的实际情况,重新制定了《中央政法补助专款管理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中央政法补助专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央政法补助专款的管理,提高专款使用效益,推动政法部门设施共建,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财政部关于政法机关不再从事经商活动和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后财政经费保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办发〔1998〕30号)、《中共中央转发〈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初步意见〉的通知》(中发〔2004〕21号)的要求和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中央政法补助专款(以下简称中央专款),是指为帮助贫困地区提高公安部门、检察院、法院、司法行政部门(以下统称政法部门)的经费保障水平,实现地区间政法部门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的基本平衡,由中央财政安排用于补助地方政法部门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
第三条中央专款的使用应当根据国家政策要求和政法部门业务工作的总体目标及年度工作任务,突出重点,集中投入,鼓励共建,保证效益。
第四条中央专款应当用于政法部门及其派出(派驻)机构业务技术装备购置补助、业务技术用场所维修补助、办案经费补助、政法部门设施共建经费补助以及中央财政确定的有关奖励与补助。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政法补助专款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政法补助专款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公布日期】1999.09.15•【文号】财公字[1999]547号•【施行日期】1999.09.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专项资金管理,财务制度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政法补助专款管理办法>的通知》(发布日期:2006年10月11日实施日期:2006年10月11日)废止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政法补助专款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公字[1999]547号1999年9月15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了加强中央政法补助专款管理,充分发挥专款的使用效益,更好地为政法业务工作服务,我部制定了《中央政法补助专款管理办法》,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中央政法补助专款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中央政法补助专款(以下简称中央专款)的管理,充分发挥专款的使用效益,更好地为政法业务工作服务,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央专款是为了帮助贫困地区提高政法机关的经费保障程度,实现地区间政法机关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的基本平衡,由中央财政安排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
第三条中央专款的使用原则是:根据政法机关业务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年度工作任务,突出重点,集中投入,定期完成,保证效益。
第四条中央专款的投向是:列入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贫困县;部分省级贫困县及经费保障能力较低的其他贫困县。
第五条中央专款的使用范围是:上述贫困县的政法机关(公安、法院、检察院、司法四部门,下同)及其派出(派驻)机构的刑侦、通讯、交通等业务装备补助,办案经费补助,业务、技术用场所的维修补助。
根据政法部门急需解决的不同重点问题,中央专款的具体使用范围是:(一)公安部门:县公安局及乡(镇)派出所刑侦设备、通讯设备、警务用车等装备,县公安局办案,派出所、拘押收教场所等业务用场所的维修。
(二)法院部门:县、乡(镇)审判法庭、人民法庭(以下简称“两庭”)设备及县人民法院业务用车,县、乡(镇)“两庭”维修及改造,县、乡(镇)人民法院(法庭)办案。
中央财政对地方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中央财政对地方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中央财政对地方审计专项补助经费(以下简称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的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中央对地方专项拨款管理办法》(财预〔2000〕128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审计专项补助经费,是指中央财政为保证地方审计机关完成审计署统一组织或者授权审计项目、支持中西部地区审计机关审计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审计人员培训以及缓解中西部地区基层审计机关经费困难等而设立的专项转移支付补助经费。
第三条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的使用坚持统一管理、专项申请、逐年核定、专款专用的原则。
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由中央财政统一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以下统称各省)财政部门和审计机关按照工作任务和工作计划,提出专项经费申请,中央财政审核下达。
专项经费一经下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或者抵顶地方财政部门安排的其他审计工作经费。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责第四条财政部是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的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责是:(一)会同审计署制定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管理办法;(二)会同审计署审核各省上报的审计专项补助经费预算申请;(三)按照因素法审核下达审计专项补助经费;(四)会同有关部门对各省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条审计署协助财政部分配和管理审计专项补助经费,其主要职责是:(一)审核地方审计机关承担审计署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或者授权审计项目的项目数量,并提供相关因素;(二)会同财政部对各省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六条各省财政部门负责本省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的审核、申请、划拨和监管工作,其主要职责是:(一)根据有关规定,会同审计机关制定本地区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管理细则;(二)会同审计机关审核本地区审计专项补助经费预算,并向财政部提出预算申请;(三)负责本地区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的划拨和监督检查。
第七条各省审计机关具体负责审计专项补助经费预算的编制工作,并监督下级审计机关做好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工作。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5]230号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5]230号](https://img.taocdn.com/s3/m/d1ec065d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b7.png)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关于印发《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5]230号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各民主党派中央,有关人民团体,有关中央管理企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为进一步加强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规定,我部重新制定了《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财政部2015年12月30日附件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以下简称专项转移支付),是指中央政府为实现特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无偿给予地方政府,由接受转移支付的政府按照中央政府规定的用途安排使用的预算资金。
专项转移支付预算资金来源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第三条按照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专项转移支付分为委托类、共担类、引导类、救济类、应急类等五类。
委托类专项是指按照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属于中央事权,中央委托地方实施而相应设立的专项转移支付。
共担类专项是指按照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属于中央与地方共同事权,中央将应分担部分委托地方实施而设立的专项转移支付。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目标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目标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公布日期】2015.09.29•【文号】财预[2015]163号•【施行日期】2015.09.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预算、决算正文关于印发《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目标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预[2015]163号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总后勤部,武警各部队,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各民主党派中央,有关人民团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中央管理企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为进一步规范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目标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4〕45号)、《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的意见》(国发〔2014〕71号)等有关规定,我们制定了《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目标管理暂行办法》。
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目标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2015年9月29日附件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目标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目标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4〕45号)、《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的意见》(国发〔2014〕71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以下简称专项转移支付)的绩效目标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目标是指中央财政设立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在一定期限内预期达到的产出和效果。
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目标是编制和分配专项转移支付预算、开展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监控和绩效评价的重要基础和依据。
第四条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目标管理是指以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目标为对象,以绩效目标的设定、审核、下达、调整和应用等为主要内容所开展的预算管理活动。
审计署财政部联合发文要求按照审计法规定切实保证...

审计署财政部联合发文要求按照《审计法》规定切实保证审计机关工作经费(07-6-15)最近,审计署和财政部向各地联合印发了《审计署财政部关于切实保证地方审计机关经费问题的意见》。
《意见》指出,多年来,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地方各级审计机关认真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积极开展审计监督,为推进依法治国、维护财经秩序、加强宏观管理和廉政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意见》提出,切实保证审计机关工作经费,是进一步落实《审计法》关于保证审计机关经费规定的具体举措,是审计机关依法履行监督职责的有力保障。
意见要求,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当地实际,切实保证审计机关工作经费。
一要在年度预算中进一步安排好本级审计机关履行职责的日常经费,保证地方审计机关的正常运转,更好地促进各级审计机关审计工作的协调发展。
二要对本级审计机关的审计外勤经费在部门预算中予以安排,以保障审计机关审计的独立性和审计质量、严明审计纪律和加强审计廉政建设。
地方审计机关应切断与被审计单位的任何经济联系,不得由被审计单位承担审计费用。
三要根据同级党委、政府交办的经济责任审计和投资审计等任务的情况,按照同级财政部门预算编制的有关要求,地方审计机关可向同级财政部门申请必要的聘请外部人员和专家经费。
地方各级财政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年度预算中统筹安排。
四要根据审计信息化工程的建设进程及对审计机关经费安排的情况,在地方审计机关的年度部门预算中安排必要的运行维护费用,以保证地方审计机关审计信息化工作的正常运转。
《意见》强调,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应加强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办法,严格执行经批准的部门预算和国家有关规定。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会同同级审计机关研究制定有关经费的管理办法和开支标准,建立专项经费追踪问效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来源:审计署办公厅)。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补助地方公检法司部门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补助地方公检法司部门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发文字号】[93]财文字第740号【发布部门】财政部【公布日期】1993.11.15【实施日期】1994.01.01【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部门规章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补助地方公检法司部门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93]财文字第74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为了有效地支持地方公检法司部门业务工作的开展,加强中央财政补助地方公检法司部门专项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好地为公检法司部门业务发展服务,现将《中央财政补助地方公检法司部门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中央财政补助地方公检法司部门专项经费管理办法1993年11月15日附件:中央财政补助地方公检法司部门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中央财政补助地方财政用于公检法司部门专项经费(以下简称专项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好地为公检法司业务发展服务,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专项经费是根据地方公检法司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的特殊需要和财力可能安排的带有补助性质的一次性经费。
其补助范围是地方公安、法院、检察院和司法行政部门在各部门“业务费开支范围”中的办案、技术装备、“两庭”(人民法庭、审判法庭)配套设施以及“三所”(看守所、收审所、拘留所)业务用房修缮等方面经费。
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补助省级(含计划单列市,下同)和地(市)级上述方面所需经费(中央指定的项目除外)。
凡属补助用于上述范围的专项经费,均执行本办法。
第三条专项经费的申请申请专项经费,一律由省级财政部门(或与同级公检法司部门联合)提出专题申请报告,上报财政部(或同时上报中央公检法司主管部门),各地、各部门不得越级上报。
申请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现状、计划规模、省级财政出资情况、申请数额和项目预期效益等。
若属多渠道筹集资金的项目,还需说明其他资金的落实情况。
第四条专项经费的审批中央财政对专项经费的审批,本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由财政部(或与中央公检法司主管部门联合)对申请报告进行认真审查,同时,结合本办法第六条的有关内容,采取“补助加奖励”的方法、根据财力情况予以核定,并由财政部(或与中央公检法司主管部门联合)下达专项经费的通知。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补助地方专项检查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监[2006]39号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补助地方专项检查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监[2006]39号](https://img.taocdn.com/s3/m/36a3c3c1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80.png)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补助地方专项检查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补助地方专项检查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2006年6月23日财监[2006]3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为切实加强中央财政补助地方专项检查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中央财政补助地方专项检查经费管理办法》。
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中央财政补助地方专项检查经费管理办法附件:中央财政补助地方专项检查经费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中央财政补助地方专项检查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央财政补助地方专项检查经费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用因素法进行分配,并有重点的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
第三条中央财政补助地方专项检查经费是财政部为支持和指导地方开展财政监督检查工作所安排的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弥补部分地方承担财政部布置的财政监督检查工作任务和本地区开展财政监督工作经费不足。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落实财政部布置的监督检查工作任务和本地区开展整顿治理财经秩序,保障财政改革,促进财政管理的专项监督检查工作所发生的相关费用。
(二)承办国务院领导和财政部领导批示查办的涉及财政资金管理问题的人民来信、来访案件所发生的相关费用。
(三)承办财政部组织举办的地方监督检查业务指导、经验交流、理论研讨、工作座谈等相关工作所发生的费用。
(四)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确因工作经费紧缺、信息设备不足的,可适当用于购置微机、传真机等必要的办公设备。
(五)监督检查工作必需的其他费用。
第四条中央财政补助地方专项检查经费须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挪用和擅自扩大使用范围;不得以任何名义用于发放个人津补贴和奖金。
中央补助地方审计机关经费管理办法精品资料

中央财政对地方常计专项补助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中央财政对地方审计专项补助经费(以下简称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的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中央对地方专项拨款管理办法》(财预〔2000〕128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审计专项补助经费,是指中央财政为保证地方审计机关完成审计署统一组织或者授权审计项目、支持中西部地区审计机关审计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审计人员培训以及缓解中西部地区基层审计机关经费困难等而设立的专项转移支付补助经费。
第三条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的使用坚持统一管理、专项申请、逐年核定、专款专用的原则。
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由中央财政统一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以下统称各省)财政部门和审计机关按照工作任务和工作计划,提出专项经费申请,中央财政审核下达。
专项经费一经下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或者抵顶地方财政部门安排的其他审计工作经费。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责第四条财政部是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的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责是:(一)会同审计署制定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管理办法;(二)会同审计署审核各省上报的审计专项补助经费预算申请;(三)按照因素法审核下达审计专项补助经费;(四)会同有关部门对各省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条审计署协助财政部分配和管理审计专项补助经费,其主要职责是:(一)审核地方审计机关承担审计署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或者授权审计项目的项目数虽,并提供相关因素;(二)会同财政部对各省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六条各省财政部门负责本省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的审核、申请、划拨和监管工作,其主要职责是:(一)根据有关规定,会同审计机关制定本地区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管理细则;(二)会同审计机关审核本地区审计专项补助经费预算,并向财政部提出预算申请;(三)负责本地区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的划拨和监督检查。
第七条各省审计机关具体负责审计专项补助经费预算的编制工作,并监督下级审计机关做好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工作。
财政部关于公布废止和失效的财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第八批)的决定(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16号《财政部关于公布废止和失效的财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第八批)的决定》已经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公布。
部长:项怀诚2003年1月30日财政部关于公布废止和失效的财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第八批)的决定为了适应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的需要,我部在1986年、1988年、1989年、1991年、1993年、1997年和1999年七次清理的基础上,对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01年12月发布的现行财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以下简称财政规章)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并逐一做出了鉴定。
经过清理,确定废止和失效的财政规章共904件,其中,已被有关法规、规章代替,应予废止或者已明令废止的财政规章265件;因适用期已过或者调整对象消失,自行失效的财政规章639件。
现将这904件财政规章的目录予以公布,停止执行。
废止的财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一)综合类1.关于印发1999年全国性及中央部门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的通知(财政部财综字[2000]13号)2.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许可证》工本费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财政部、国家计委财综字[1996]28号)3.关于进口付汇核销单收取工本费的复函(财政部、国家计委财综字[1995]144号)4.关于对渔民暂缓征收海域使用金的通知〔财政部(94)财综字132号〕5.关于住房资金的财务管理试行办法〔财政部(92)财综字第114号〕6.边防检查收费管理办法(试行)〔财政部、公安部(90)财文字第103号〕(二)法制类1.国有资产产权纠纷调处工作试行规则〔(94)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令第1号〕2.关于印发财政行政复议文书参考格式的通知〔财政部(93)财法字第32号〕3.财政部门贯彻实施《行政复议条例》的若干规定〔财政部(91)财法字第10号〕(三)税收类1.关于小化肥生产企业改产尿素等产品征收增值税问题的通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字[2000]69号)2.关于解决计算机2000年问题设备免征进口税收的通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信息产业部财税字[1999]287号)3.关于调整计税工资扣除限额的通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字[1996]43号)4.关于白银生产环节免征增值税的通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字[1995]13号)5.关于停止执行的增值税、消费税归还外汇贷款政策的通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94)财税字104号〕6.关于印发《关于继续对宣传文化单位实行财税优惠政策的规定》的通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94)财税字89号〕7.关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征收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有关政策的通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94)财税字77号〕8.关于人民银行配售白银征税问题的通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94)财税字52号〕9.关于独立矿山铁矿石资源税减按规定税额60%征收的通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94)财税字41号〕10.关于人民银行配售黄金征税问题的通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94)财税字18号〕11.关于广东省农业税、农林特产税征收问题的函〔财政部(91)财农税字第11号〕12.关于开采海洋石油评价性试生产收入征税问题的规定〔财政部(86)财税字第311号〕13.关于对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降低核定利润率征税问题的通知〔财政部(86)财税字第290号〕14.关于改进屠宰税征税办法的若干规〔财政部(85)财税字第246号〕(四)预算类1.关于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预算管理问题的通知(财政部财预字[1999]513号)2.关于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所得税有关预算管理问题的通知(财政部财预字[1999]393号)3.关于印发《专用车辆审批配备管理规定》的通知(财政部财预字[1998]10号)4.关于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办公室执法主体资格认定和处罚依据问题的通知(财政部财预字[1997]447号)5.关于不得以融资租赁方式变相销售购买小汽车的通知(财政部财预字[1997]378号)6.关于股份制企业联营企业所得税有关预算管理问题的补充通知(财政部财预字[1997]324号)7.关于商业企业批发肉禽蛋水产品和蔬菜增值税先征后退有关预算管理问题的通知(财政部财预字[1997]108号)8.关于中央在京单位社会集团购买力按财务管理渠道归口管理的通知(财政部财预字[1997]92号)9.关于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纳入预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财预字〔1997〕5号)10.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有关预算管理问题的通知(财政部财预字[1996]200号)11.关于中央与地方所属企事业单位组成的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缴纳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政部财预字[1996]25号)12.关于对国有企业购买小轿车加强控购管理的意见(财政部、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办公室财控字[1996]2号)13.关于中央企业在地方兴办企业所得税入库级次有关问题的批复(财政部财预字[1995]50号)14.关于中央企事业单位在地方所办企业的所得税有关预算管理问题的规定的通知〔财政部(94)财预字347号〕15.关于联营企业缴纳所得税后有关预算管理问题的规定的通知〔财政部(94)财预字9号〕16.关于对商业企业批发肉、禽、蛋、水产品和蔬菜的业务如何征收增值税问题的通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预明电字[1994]3号)17.关于中央四个行业商品零售营业税预算级次及缴库问题的通知〔财政部(93)财预字第91号〕18.关于提高商品零售营业税税率后有关预算管理的规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局(93)财预明电字第2号〕19.关于制发《地方财政有偿使用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政部(93)财地字第189号〕20.关于调整专项控制商品品目的通知〔全国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领导小组(93)控购字第6号〕21.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在京所属单位办理机动车辆地方牌照的暂行规定〔全国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办公室、总后勤财务部、武警部队后勤部(93)控购字第2号〕22.关于股份制试点企业所得税有关预算管理问题规定的通知〔财政部(92)财预字第102号〕23.关于分税制财政体制试点地区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缴库问题的通知〔财政部(92)财预字第96号〕24.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试点的通知〔财政部(92)财地字第63号〕25.关于各级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办公室业务经费问题的通知〔财政部、全国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领导小组(92)控购字第7号〕26.关于调整专项控制商品品目问题的补充通知〔全国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办公室(92)控购字第5号〕27.关于严格执行出口产品退税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的通知〔财政部(91)财预字第136号〕28.关于开征“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后有关预算管理问题规定的通知〔财政部(91)财预字第135号〕29.关于出口产品退税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有关预算管理几个具体问题的规定的通知〔财政部(91)财预字第28号〕30.关于国营城市建设综合开发企业纳入国家预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政部(91)财预字第23号〕31.关于调整专项控制商品品目的通知〔全国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办公室(91)控购字第25号〕32.对经济效益下降、亏损增加、拖欠税利的企业购买专项控制商品有关问题的通知〔全国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领导小组、财政部、国家税务局(91)控购字第6号〕33.关于小汽车、大轿车和摩托车的过户应经过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管理机关审批的复函〔全国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办公室(91)控函字第5号〕34.关于国营城市建设综合开发企业纳入国家预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政部(90)财预字第87号〕35.对上海市财政局《关于工商行政管理规费收入结余是否上缴的请示》的复函〔财政部(90)财预字第2号〕36.关于地方审计机关审计中央单位违纪资金分成审批办法的通知〔财政部(90)财地字第112号〕37.关于专用囚车免办控购手续范围的通知〔全国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办公室(90)控购字第32号〕38.关于对天津大发等微型厢式货车放开审批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全国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办公室(90)控购字第17号〕39.关于审批专项控制商品有关问题的通知〔全国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办公室(90)控购字第16号〕40.关于审批生产、更新和新建单位用小轿车有关问题的通知〔全国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办公室(90)控购字第6号〕41.关于不得以租赁方式变相购买销售国家规定的专项控制商品的通知〔全国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办公室(90)控购字第2号〕42.关于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收入预算管理问题的通知〔财政部(89)财预字第84号〕43.关于颁发《边境建设事业补助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政部(89)财地字第73号〕44.关于下放港口预算管理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财政部(89)财地字第3号〕45.关于从严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几个问题的通知〔全国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领导小组(89)控购字第1号〕46.关于审批生产、更新和新建单位用车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全国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办公室(89)控购字第21号〕47.关于集团购买小卡车有关社控审批问题的通知〔全国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办公室(89)控购字第12号〕48.关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预算管理问题的补充规定的通知〔财政部(88)财预字第60号〕49.关于改变“印花税”预算级次问题的通知〔财政部(88)财预字第26号〕50.关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筵席税”开征后有关预算管理问题的规定〔财政部(88)财预明电字第4号〕51.关于所有小汽车、大轿车均属专项控制商品的通知〔全国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办公室(88)控购字第20号〕52.关于中央驻外地单位的集团购买力仍应由地方控办审批的通知〔全国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办公室(88)控购字第18号〕53.关于商检部门罚没收入如何上交和违反财政法规罚款列何科目的函〔财政部(87)财预字第191号〕54.关于国家物价局直接查处违纪案件的罚没收入和办案费用补助处理办法的通知〔财政部(87)财预字第63号〕55.关于地方审计机关审计中央单位上缴中央财政收入给予地方财政分成问题的通知〔财政部、审计署(87)财预字第39号〕56.关于违反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规定的处理暂行办法〔全国控委、国家计委、国家经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部、公安部(87)控购字第10号〕57.关于武警水电、交通、黄金指挥部的社会集团购买力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全国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办公室(87)控购字第8号〕58.关于中央单位现汇临时出国人员用汇审批问题的通知〔财政部(86)财外字第982号〕59.关于临时出国人员用汇问题的补充说明〔财政部(86)财外字第695号〕60.关于办理临时出国人员核批现汇手续的通知〔财政部(86)财外字第149号〕61.关于双排座小卡车不作为专项控制商品管理的通知〔全国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办公室(86)控购字第5号〕62.关于开征城市维护建设税后有关预算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财政部(85)财预字第23号〕63.关于计算民族自治地方5%机动资金的具体规定〔财政部(64)财预吴75号〕(五)国库类1.粮库建设资金实行财政直接拨付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财库[2000]6号)2.粮库建设资金实行财政直接拨付实施方案(财政部财库[2000]5号)3.关于印发《关于中央预算资金拨付管理的有关规定》的通知(财政部财预字[1997]391号)4.关于乡〔镇〕级国库工作试点的意见〔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90)财预字第20号〕5.关于国务院各部门的科研事业费开立“机关团体预算存款”账户的通知〔财政部、国家科委、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86)财预字第58号〕(六)行政政法类1.关于旅游发展基金征收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政部财外字[1997]12号)2.人民法院诉讼费用暂行管理办法(财政部、最高人民法院财文字[1996]4号)3.关于印发《旅游发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财政部、国家计委、民航总局、国家旅游局财外字[1996]396号)4.关于印发《援外出国人员生活待遇管理办法补充规定》的通知(财政部、外经贸部、卫生部财外字[1995]333号)5.修订《关于临时出国人员费用开支标准和管理办法的规定》的通知(财政部、外交部财外字[1995]250号)6.援外出国人员生活待遇管理办法(财政部、外经贸部、卫生部(94)财外字412号)7.关于印发《中央财政补助地方公检法司部门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政部(93)财文字第740号〕8.关于修订接待外宾费用开支标准和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政部、外交部(92)财外字第278号〕9.关于中央与地方接待外宾费用划分几个具体问题的通知〔财政部、外交部(91)财外字第78号〕10.印发《关于驻外使领馆车辆配备的规定》的通知〔财政部、外交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90)财外字第798号〕11.关于外事服务收入问题的规定〔财政部(89)财外字第572号〕12.关于接待外宾宴请活动中有关问题的通知〔财政部(89)财外字第214号〕13.关于中央部门接待外宾工作人员服装补助费暂行规定的通知〔财政部(88)财外字第207号〕(七)教科文类1.关于印发《中央级普通高等学校房屋维修和仪器设备购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财政部财公字[1999]361号)2.关于颁发《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财文字[1998]11号)3.关于印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贷款贴息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财政部、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财工字[1997]324号)4.关于印发《八六三计划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政部、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93)财文字第822号〕5.社会文教行政单位预算支出定额制定规则(试行)〔财政部(92)财文字第4号〕6.关于文教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所办公司财务脱钩、挂钩及验资等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财政部(90)财文字第794号〕7.国营电影发行放映企业开展多种经营活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广播电影电视部(90)财文字第101号〕8.关于中央级党政干部教育经费开支的暂行规定〔财政部(83)财事字第134号〕(八)经济建设类1.财政性投资基本建设项目工程概、预、决算审查若干规定(财政部财建[2000]43号)2.关于水利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试行“专户管理、柜台监督”的通知(财政部、水利部、中国建设银行财基字[2000]15号)3.关于出口和以出顶进国产棉有关财政补贴问题的通知(财政部、国家计委、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国家农业发展银行、海关总署财经字〔2000〕181号)4.关于印发《财政性基本建设资金投资项目工程预、决算审查操作规程》的通知(财政部财基字[1999]37号)5.关于印发《财政基本建设支出预算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政部财基字[1999]30号)6.关于印发《财政部门委托审价机构审查工程预(结)算、竣工决算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政部财基字[1999]1号)7.关于印发《技术改造专项贷款项目贴息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政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财工字[1997]365号)8.关于中央商贸周转金呆账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政部财商字[1997]731号)9.关于印发《地质勘查单位转产项目银行贷款财政贴息试行办法》的通知(财政部财基字[1996]637号)10.矿产资源补偿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地质矿产部、国家计委财基字[1996]1076号)11.关于由中央财政垫付国家储备棉保管费用的通知(财政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财商字[1996]78号)12.关于下发《商贸企业业务发展周转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政部财商字[1996]50号)13.关于转发《财政部、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委托代理协议书〉》的通知(财政部财基字[1995]60号)14.关于中央补助地方有偿使用资金问题的通知〔财政部(94)财基字141号〕15.关于中央企业财政驻厂员机构对国家储备棉贷款利息支出实施监督的通知〔财政部、国内贸易部(94)财商字220号〕16.关于印发《建设单位若干财务问题的处理办法》的通知〔财政部、中国人民建设银行[93]财预字第104号〕17.关于建立地质行业多种经营周转金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政部(90)财预字第115号〕18.关于烟台、青岛、连云港、黄埔、南通港下放地方后有关预算财务管理问题的通知〔财政部(87)财工字第210号〕19.关于国家储备棉花保管费用补贴款问题的补充通知〔财政部(87)财商字第1号〕20.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银行审查工程预结算工作的通知〔财政部(87)财预字第158号〕21.关于将海关吨税划归交通部管理有关问题的函〔财政部(86)财工字第380号〕22.关于对铁路系统职工统一制装问题的意见〔财政部(85)财工字第138号〕23.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编制办法〔财政部、国家建委(78)财基字第35号〕(九)农业类1.扶贫贷款财政贴息办法(暂行)(财政部财农字[2000]1号)2.关于印发《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政部财农字[1999]83号)3.关于印发《天然林保护工程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政部、教育部财农字[1998]350号)4.关于下发《中央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立项指南(试行)》的通知(财政部财农字[1997]261号)5.关于印发《关于开展财政支持农业科技成果应用示范试点县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财政部财农字[1997]199号)6.关于颁布《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政部财地字[1997]21号)7.以工代赈资金拨付财务管理办法(试行)(财政部财地字[1996]214号)8.关于印发《“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财农字[1995]10号)9.特大防汛抗旱补助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水利部(94)财农字345号〕10.财政支农资金项目管理试行办法〔财政部(91)财农字第224号〕11.关于请加强对中央级农口事业费使用管理的通知〔财政部(89)财农字第42号〕12.关于国营农口事业单位预算和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财政部(86)财农字第002号〕13.中央级农业事业单位试行预算包干若干规定〔财政部(80)财农字第204号14.农业事业费的使用范围和财务管理的试行规定〔财政部、农业部(64)财农申字第64号、(64)农财震字第255号〕15.水利事业计划、财务和物资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水利电力部(63)财农申字第91号、(63)水利财事字第980号〕(十)社会保障类1.关于印发《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财政部、劳动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财社字[1998]6号)2.关于印发《中央财政拨付〈全国计划〉内中直企业下岗职工补助资金操作办法》的通知(财政部财工字[1998]113号)3.关于颁布《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财务制度》、《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财务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政部财社字[1996]175号)4.关于发布《职工医疗保险基金财务制度》的通知(财政部财社字[1996]172号)5.关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有关具体事项的通知(财政部财综字[1996]112号)(十一)企业类1.关于调整涉及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评估项目管理事权的通知(财政部财企[2000]256号)2.关于在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做好国有股权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财政部财企[2000]75号)3.关于印发《国家电力公司投资收益收取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政部财经字[1999]143号)4.关于印发《关于资产评估立项确认工作的暂行规定》的通知(财政部财评字[1999]90号)5.关于印发《葛洲坝水力发电厂专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政部财工字[1998]1号)6.关于组织实施中央企业年度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有关事项的通知(财政部财经字[1998]355号)7.关于改进资产评估确认工作的通知(财政部财评字[1998]136号)8.关于电力建设基金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财政部、电力工业部财工字[1997]455号)9.关于印发《国家电力公司折旧资金集中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政部、电力工业部财工字[1997]120号)10.关于印发《国家电力公司技术开发费收取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政部、电力工业部财工字[1997]119号)11.关于印发《水电前期工作周转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政部财工字[1997]118号)12.关于印发《国家碘盐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政部财工字[1997]33号)13.电力建设基金征收使用监督管理办法(财政部、电力工业部财工字[1996]134号)14.关于印发《施工、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财政部财基字[1996]890号)15.关于编报《国有施工、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要财务指标季度快报》的通知(财政部财基字[1996]92号)16.关于外商投资企业中方职工住房制度改革若干财务问题的规定(财政部财工字[1995]59号)17.关于印发《关于企业住房制度改革若干财务问题的规定》的通知(财政部财工字[1995]18号)18.关于印发《旅游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财政部财外字[1995]237号)19.关于对外经济合作企业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政部财外字[1995]5号)20.关于加强国有资源性资产评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国资办发[1995]68号)21.关于发布《关于资产评估立项、确认工作的若干规范意见》的通知(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国资办发[1995]27号)22.关于土地使用权评估等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国资办函发[1995]21号)23.关于对1990年底以前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制试点企业重新规范国有股权管理的通知(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国资企发[1994]35号)24.关于在上市公司送配股时维护国家股权益的紧急通知(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国资企发[1994]12号)25.关于印发《股份制企业国有股权管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国资企发[1994]9号)26.关于加强资产评估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93)国资办发第66号〕27.关于印发《股份制试点企业国家股股利收缴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92)国资法规发第87号〕28.关于举办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和向外商出售国有资产必须严格执行对中方资产进行评估的有关规定的紧急通知〔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国家计委、国务院经贸办、财政部、经贸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92)国资办发第88号〕29.关于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中方投资若干财务问题的通知〔财政部(91)财工字第519号〕30.关于外商投资企业若干财务管理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财政部(91)财工字第374号〕31.关于在股份制试点中加强维护国有资产权益的通知〔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国家体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局。
人事部、财政部、审计署关于调整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工作补贴范围和标准的通知-人发[1997]119号
![人事部、财政部、审计署关于调整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工作补贴范围和标准的通知-人发[1997]119号](https://img.taocdn.com/s3/m/bd78d4de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de.png)
人事部、财政部、审计署关于调整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工作补贴范围和标准
的通知
正文:
---------------------------------------------------------------------------------------------------------------------------------------------------- 人事部、财政部、审计署关于调整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工作补贴范围和标准的通知
(人发[1997]119号1997年10月27日)
经国务院批准,决定适当调整审计人员工作补贴范围和标准。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审计人员工作补贴的发放范围:国家各级审计机关和列入审计署编制的审计署派驻国务院部委、地方审计机构工作人员。
二、审计人员工作补贴的发放标准:地(市)以上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工作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天2元。
县级审计机关审计工作人员工作补贴标准由现行的每人每天1元提高到2元。
三、审计人员工作补贴发放办法:根据实际出勤天数计算,按月发放。
调离审计工作岗位的人员,停发审计工作补贴。
四、经费来源。
审计人员工作补贴所需经费,按现行财政体制和隶属关系分级负担。
五、调整审计人员工作补贴范围和标准,从1997年1月1日起执行。
六、本通知由人事部负责解释。
——结束——。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对地方财政部门自身建设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对地方财政部门自身建设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法规类别】行政事业财务管理【发文字号】财预[2002]608号【失效依据】财政部关于公布废止和失效的财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第十二批)的决定【发布部门】财政部【发布日期】2002.12.10【实施日期】2002.12.10【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对地方财政部门自身建设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2002年12月10日财预[2002]608号)为加强中央对地方财政部门自身建设补助资金的申请、分配、使用的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们制定了《中央对地方财政部门自身建设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请各地将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及时反馈给我们。
附件一:第一条为加强中央对地方财政部门自身建设补助资金的申请、分配、使用、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改善地方财政系统办公条件,提高财政干部业务素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按照现行财政管理体制规定,地方财政系统自身建设经费,应以本级财政投入为主。
报请国务院领导批准,中央财政每年适量安排对地方财政部门自身建设补助资金(以下简称补助资金),通过办理中央与地方财政年终结算补助给省级财政部门,由省级财政部门负责落实到有关市(地)、县、乡级财政部门。
第三条补助资金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严格管理、确保实效”的原则进行分配。
省级财政部门对下分配补助资金重点向基层和困难地区的财政部门倾斜。
第四条补助资金的使用范围,主要包括:1.财政部门业务人员培训经费;2.重点调研课题经费;3.改善基层财政部门办公条件;4.财政业务应用软件的推广、应用经费。
补助资金不得用于超标准修建楼、堂、馆、所项目。
第五条补助资金由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向财政部申报。
申请报告由文字材料和表格两部分组成(报表格式及编报说明见附件),每年2月底前报财政部。
申请报告应列明补助资金的分配原则、使用方向、资金需求及测算依据,并认真总结上年度补助资金的安排和使用情况。
审计署关于印发《中央审计项目授权地方审计机关审计管理办法》的通知-审办发[2005]34号
![审计署关于印发《中央审计项目授权地方审计机关审计管理办法》的通知-审办发[2005]34号](https://img.taocdn.com/s3/m/afd23e95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71.png)
审计署关于印发《中央审计项目授权地方审计机关审计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 审计署关于印发《中央审计项目授权地方审计机关审计管理办法》的通知(审办发[2005]34号2005年9月9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审计厅(局),署机关各单位、各特派员办事处、各派出审计局:《中央审计项目授权地方审计机关审计管理办法》已经审计长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央审计项目授权地方审计机关审计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规范中央审计项目授权地方审计机关审计的管理工作,保证审计质量和成效,更好地发挥授权审计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二十八条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央审计项目授权地方审计机关审计,实行统一管理、一年一定的原则。
第三条安排授权审计项目计划,应当以整合审计资源、发挥审计机关的整体效能为目标,注重与审计署统一组织审计项目计划的配合和协调,逐步扩大审计监督覆盖面,加强对中央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分布在基层的分支机构的审计监督。
第四条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不能授权地方审计机关审计的事项,必要时由审计署统一组织或以其他形式安排地方审计机关参与审计。
第五条中央审计项目只授权给省级审计机关(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单列市审计局,下同),由省级审计机关直接进行审计或统一组织下级审计机关实施。
省级审计机关对审计署负责并报告审计结果。
第六条审计署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每年10月底前提出次年授权审计项目安排意见,明确授权审计项目安排的指导思想、拟授权范围或行业、选择被审计单位的原则和要求等。
省级审计机关本着自愿原则,根据授权审计项目安排意见,选定审计项目,于11月底前向审计署提交授权审计项目立项申请书(格式见附件),说明拟安排项目的基本情况,立项理由,审计目标,审计内容、范围和重点,审计的组织分工等事项。
安徽省审计厅关于贯彻落实《中央财政对地方审计专项补助经费暂行办法》的实施意见

安徽省审计厅关于贯彻落实《中央财政对地方审计专项补助经费暂行办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审计厅•【公布日期】2015.11.17•【字号】•【施行日期】2015.11.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专项资金管理正文关于贯彻落实《中央财政对地方审计专项补助经费暂行办法》的实施意见为了加强对中央财政补助我省审计专项经费(以下简称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的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促进审计事业发展,根据《中央财政对地方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结合我省审计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的管理(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市(县)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要切实按照《中央财政对地方审计专项补助经费暂行办法》中的要求严格落实,加强对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的管理,切实增强责任感,全面准确地把握好各项经费的使用范围和用途,确保专项经费分配使用的规范、安全、高效。
(二)强化责任,落实到位。
各市(县)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要明确职责、细化分工,强化经费监督检查工作。
一是要建立详细的管理制度。
各单位对于每一笔经费拨付、使用都必须有详细的记录,注明经费的数量、用途、使用责任人等,形成台帐;二是要派专人管理。
各单位要指定一名专人负责经费管理工作,并由一名主管领导指导开展工作并对经费使用负领导责任;三是要建立跟踪落实机制。
各单位要根据自身实际建立一套有效的跟踪落实机制,出台具体的措施,加强对专项补助经费使用的指导,切实抓好经费划拨、使用的监督检查工作;四是要开展经费检查。
上级财政、审计部门要不定期对下级单位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查找经费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落实的情况。
五是要建立层级负责制。
下级单位的主管领导负责本单位专项经费的使用与管理,并对上一级的领导负责,做到分级负责、分口把关、相互配合、齐抓共管。
(三)报送资料,提供依据。
各市(县)审计部门的主要领导要定期检查经费使用台账,将检查结果上报给上一级单位。
财政部、审计署关于地方审计机关审计中央单位上缴中央财政收入给予地方财政分成问题的通知

财政部、审计署关于地方审计机关审计中央单位上缴中央财政收入给予地方财政分成问题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审计署,财政部•【公布日期】1987.03.10•【文号】财预字[1987]39号•【施行日期】1987.0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审计正文财政部、审计署关于地方审计机关审计中央单位上缴中央财政收入给予地方财政分成问题的通知(财预字[1987]39号1987年3月10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税务局,审计局,加发南京市财政局、税务局、审计局:为了贯彻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对地方审计机关查出中央单位的问题而增加上缴的财政收入,可酌情留给地方财政一部分”的指示,现作如下通知:一、地方审计机关(审计署特派员办事处除外),凡根据审计署的授权,审计中央在地方的企业、事业单位查出的违纪金额而增加的中央财政收入(包括减少弥补企业亏损和事业费拨款),地方财政根据国务院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办公室(86)国检办字第43号《关于地方派人检查中央企业、事业单位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的分成项目,按实际交库数,实行二八分成。
二、地方审计机关查出中央企业、事业单位上缴的中央财政收入,应填写“地方审计中央企业、事业单位签证单”(或“地方审计粮油、棉花加价款签证单”),经被查单位和同级财政部门签章后,报送省、自治区、直辖市审计局,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审计局汇总交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同财政部办理分成手续。
分成手续在年终一次办理。
三、地方审计机关查出中央企业、事业单位应上缴中央财政收入的交库手续,参照(86)国检办字第43号文规定的手续办理。
四、本规定从1987年1月起执行。
附件:一、地方审计中央企业、事业单位签证单(略)二、地方审计粮油、棉花加价款签证单(略)。
审计署指导和管理社会审计的职能划归财政部

审计署指导和管理社会审计的职能划归财政部
边
【期刊名称】《中国注册会计师》
【年(卷),期】1998(000)008
【摘要】据悉:国务院日前批准的《审计署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中,将“指导和管理社会审计”的职能划归财政部,审计署只保留“监督社会审计组织的审计业务质量”
【总页数】1页(P66-66)
【作者】边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39.2
【相关文献】
1.财政部审计署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对地方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J], ;;
2.财政部审计署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对地方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J], 无
3.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审计署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管理中有关违纪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 [J],
4.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审计署、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管理中有关违纪问题
处理意见的通知 [J],
5.江西省审计厅、江西省计委、江西省财政厅、江西省经贸委、江西省建设厅、江西省工商局转发审计署、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经贸委、建设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建设项目审计处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部审计署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对地方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行〔201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审计厅(局):
为规范和加强中央财政对地方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财政部、审计署联合制定了《中央财政对地方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财政部
审计署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八日
中央财政对地方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中央财政对地方审计专项补助经费(以下简称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的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中央对地方专
项拨款管理办法》(财预〔2000〕128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审计专项补助经费,是指中央财政为保证地方审计机关完成审计署统一组织或者授权审计项目、支持中西部地区审计机关审计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审计人员培训以及缓解中西部地区基层审计机关经费困难等而
设立的专项转移支付补助经费。
第三条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的使用坚持统一管理、专项申请、逐年核定、专款专用的原则。
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由中央财政统一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以下统称各省)财政部门和审计机关按照工作任务和工作计划,提出专项经费申请,中央财政审核下达。
专项经费一经下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或者抵顶地方财政部门安排的其他审计工作经费。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四条财政部是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的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一)会同审计署制定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管理办法;
(二)会同审计署审核各省上报的审计专项补助经费预算申请;
(三)按照因素法审核下达审计专项补助经费;
(四)会同有关部门对各省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条审计署协助财政部分配和管理审计专项补助
经费,其主要职责是:
(一)审核地方审计机关承担审计署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或者授权审计项目的项目数量,并提供相关因素;
(二)会同财政部对各省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六条各省财政部门负责本省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的
审核、申请、划拨和监管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有关规定,会同审计机关制定本地区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管理细则;
(二)会同审计机关审核本地区审计专项补助经费预算,并向财政部提出预算申请;
(三)负责本地区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的划拨和监督检查。
第七条各省审计机关具体负责审计专项补助经费预
算的编制工作,并监督下级审计机关做好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工作。
第三章补助经费使用范围
第八条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的使用范围是:
(一)审计署统一组织或者授权审计项目补助;
(二)中西部地区审计机关审计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补助;
(三)中西部地区审计人员培训补助;
(四)中西部地区审计机关困难补助。
第九条审计署统一组织或者授权审计项目补助,是指对地方审计机关参与审计署统一组织审计项目或者授权审
计项目(不含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赠款项目公证审计)所支付费用的专项补助。
第十条中西部地区审计机关审计信息系统运行维护
补助,是指对中西部地区审计机关信息资产和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费用的专项补助。
第十一条中西部地区审计人员培训补助,是指对中西部地区审计机关开展业务培训所需费用的专项补助。
第十二条中西部地区审计机关困难补助,是指对困难地区审计机关开展日常审计工作所需经费的专项补助。
第四章经费分配方法
第十三条审计专项补助经费按照因素法进行分配。
第十四条审计署统一组织或者授权审计项目补助经
费按照工作量、工作成本、工作实绩和其他因素进行分配。
(一)工作量因素,主要是指地方审计机关完成审计署统一组织审计项目和授权审计项目所需的工作量,包括:项目数量、项目金额、审计人员人数、外聘专家人数和实际工
作天数。
(二)工作成本因素,主要是指本地区差旅费标准以及当地物价水平。
(三)工作实绩因素,主要是指上年审计项目的实际完成情况,包括:审计的质量和完成的时间等。
(四)其他因素,主要是指地方财力状况,上年度专款安排情况、专款到位率、专款使用效益等专款使用情况的报告。
第十五条中西部地区审计机关审计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补助经费按照补助范围内审计机关数量、审计信息系统建设规模情况、物价、财力和其他因素进行分配。
(一)审计机关数量因素,主要是指地市级审计机关和区县级审计机关的数量。
(二)信息系统建设规模因素,主要是指信息系统建设情况、资产规模情况和运行维护支出情况。
(三)物价因素,主要是指当地的物价水平情况。
(四)财力因素,主要是指地方财力状况和人均财力状况。
(五)其他因素,主要是指上年度专款安排情况、专款到位率、专款使用效益等专款使用情况的报告。
第十六条中西部地区审计人员培训补助经费按照补助范围内审计机关人员情况、培训计划、物价、财力和其他
因素进行分配。
(一)审计机关人员因素,主要是指审计机关数量和审计机关编制内实有人数等。
(二)培训计划因素,主要是指培训规模、人数、天数、聘请教师人数等。
(三)物价因素,主要是指当地的物价水平情况。
(四)财力因素,主要是指地方财力状况和人均财力状况。
(五)其他因素,主要是指上年度专款安排情况、专款到位率、专款使用效益等专款使用情况的报告。
第十七条中西部地区审计机关困难补助经费按照各
地审计机关办公条件、人员、财力和其他因素进行分配。
(一)审计机关办公条件因素,主要是指县级审计机关办公楼建设使用情况、办公设备配置使用情况和交通工具配备使用情况等。
(二)审计机关人员因素,主要是指县级审计机关编制内实有人数等。
(三)财力因素,主要是指地方财力状况和人均财力状况。
(四)其他因素,主要是指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上年度专款安排情况、专款到位率、专款使用效益等专款使用情况的报告。
第五章经费的申报与下达
第十八条各省财政部门根据对本地区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的审核情况,于每年3月31日前向财政部报送申请报告,并抄送审计署。
申请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申请理由、测算依据、经费的使用方向以及需由地方提供的相关因素和上年度专款使用情况的报告等。
第十九条审计署对地方审计机关承担审计署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或者授权审计项目的项目数量、信息资产情况、人员培训情况以及困难地区审计机关情况进行审核汇总,并于4月15日前将审核汇总结果报送财政部。
第二十条财政部对审计署报送的审核汇总结果和各省上报的审计专项补助经费预算审核确定后,于6月30日前通过财政专项转移支付方式下达。
第二十一条各省财政部门接到财政部下达的审计专项补助经费分配通知后,会同省级审计机关合理安排审计专项补助经费支出,并于7月31日前拨付和下达。
第二十二条各省审计专项补助经费当年使用出现结转资金的,按照规定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第六章经费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地方审计机关使用审计专项补助经费,必须接受省级以上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各省财政部门对本地区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将监督检查结果报送财政部和审计署。
中央财政以此作为考核各省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安排下一年度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的参考依据。
对未按照规定报送使用情况的省份,暂缓下一年度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的安排和拨付。
第二十五条对弄虚作假骗取审计专项补助经费,以及截留、挤占、挪用审计专项补助经费等违法行为,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由财政部、审计署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附:上年度审计专项补助经费使用情况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