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作者:洪柳
来源:《求学·素材版》2018年第04期
茶是中国人的日常品,能雅能俗。它既是文人墨客雅集时吟咏的对象,也是贩夫走卒小憩时的无上享受;既是侯门筵席上款待贵客的佳品,也能“飞入寻常百姓家”,为大众所喜爱。中国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西周时已经有关于将茶作为贡品进献的记载。茶的品种繁多,制茶工艺也复杂多样,现在最为广泛的分类方法,当属“六大茶类”,即绿茶、红茶、青茶、黑茶、白茶、黄茶。而无论何种茶类,都已经深深镶嵌在了中国人的文化记忆和风俗习性之中。
自古以来,既爱茶又爱诗的人,不胜枚举。于是,我们今天就有幸读到许多优美清丽的茶诗。这些作品言志、言情,但更多的是传达出一种美好的情趣。
在历代茶诗中,最别致的当数元稹这首构思精妙的《赋茶》: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诗由1字递增至14字,道尽了茶的形态、气味、意境以及饮茶人的心境和情思。闲暇时分,取煎香茶,茶叶徐徐舒展,婉转多姿。饮茶可以在夜间,也可以在清晨,茶香满室,心情也随之舒畅。
有些写茶的诗词,则是在不经意间透出了有关茶的意趣,如同一纸留白的画卷,耐人寻味。比如元稹被贬到江陵时所作的《早春登龙山静胜寺时非休浣司空特许是行因赠幕中诸公》里,这样抒写情思:“山茗粉含鹰觜嫩,海榴红绽锦窠匀。归来笑问诸从事,占得闲行有几人。”即使郁郁不得志,苦中作乐,也磨灭不了内心对静好岁月、画意诗情的执着。品茗观景,虽身处逆境之中,但却别有洞天。中国传统士大夫旷达守静、自然天真的文化性格,在茶诗中往往有极佳的展现。
宋代黄庭坚在《品令·茶词》里则这样描述品茗的感受:“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茶味清淡,却像醇酒一样令人沉醉,但相比醉酒之后的昏昏沉沉,饮茶会使人放松、自在,渐入佳境。这种感觉就好像古人于万里之外而来,相聚在一起,其中的美妙,只可意会无法言传。一盏好茶,让词人进入了陶渊明所说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境界之中,经由生活中平凡的享受,感悟到了高深的哲理。
唐代陆羽以《茶经》传世,被誉为“茶仙”“茶圣”。《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分三卷十章,从茶的源流、采茶和制茶的方法、烹茶的器具和饮茶的方法以及茶的产地、典故等方面,详尽地叙述了当时人对茶的看法。
在《茶经》中,也贯穿着几个重要的理念:重德、崇俭、和谐、宽容。陆羽认为,饮茶之人应当是“精行俭德”的,只有行事精细、认真,品德高尚、淡泊,方能品出茶的妙处。茶味清淡,能修身养性,让内心归于平和,让神思清明。同时,茶生于自然,在饮茶、品茶的过程中,也有着“天人合一”的意味,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圆融。
中国古代人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分别归于“五行”,也就是金、木、水、火、土。《茶经》中讲到,烹茶的炉子上要刻上《易经》中的“坎”“巽”“离”三个卦象。因为坎主水,巽主风,离主火,加上炉子属于金,炭属于木,正好凑足了自然界中的“五行”。五行齐备,才能烹出好茶来。烹茶也讲究用水,陆羽认为,最好用山泉水,其次是江水,最次的是井水。古人也喜欢用雨水和雪水烹茶,好的水质可以让茶汤清香,色香味俱全。
中国古代的饮茶之风,与佛教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僧人重视静修、坐禅,但长时间的静坐往往会让人有疲惫困倦之感。饮茶可以消除疲劳,提振精神,因此广受僧人喜爱。唐宋以后,寺院饮茶之风发扬光大,除了自饮,还会以茶叶供佛、待客,善于烹茶、品茶的僧人也层出不穷,许多寺院还亲自种植茶叶。北宋时,江苏洞庭山水月院出产一种“水月茶”,名满天下,也就是后来著名的碧螺春茶。陆羽也是在寺院长大的,3岁时,他被竟陵西垱寺智积禅师收养。禅师好饮茶,陆羽由此练就了识茶、烹茶、品茶的绝技,之后他遍访名山高士,多方搜集资料,成就了万古流传的《茶经》,为后世留下无价财富。
茶能滌除凡尘,正如僧人皎然在诗歌《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中所言:“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茶香氤氲,使人如在仙境,守静乐道,心地澄明,忘却世俗烦忧。
古人烹茶工艺复杂,茶具也丰富多样,颇有趣味和讲究。曾有一种名为“鐎斗”的器具,底有三足,旁有持柄,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茶”与“食”还没有严格的分野,烹茶的方法是“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或是放葱、盐、姜等辅料一起进行煎煮。“鐎斗”随之成了烹茶的用具,文人雅士清谈待客,常常要用它来烹茶。唐代出现了一种“盏托”,专门用来托茶,它兼顾实用性与装饰性,形态多元。有的茶托会做成荷叶形,搭配的茶碗做成荷花状,平添一份雅趣。
古代茶具的材质包括陶器、瓷器、铜器、锡器、银器、金器、漆器、玉器、水晶、玛瑙等,当然,一些价格昂贵的材质,只有达官贵人家才用得起。《红楼梦》里,众人在栊翠庵喝茶,妙玉待客用的茶杯,有成窑五彩小盖钟、绿玉斗、“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大盏”等,向贾母献茶时使用的则是“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小茶盘”。袭人平日给宝玉送茶,用的同样是价值不菲的“连环洋漆茶盘”。
茶壶中最著名的,则是产自宜兴的紫砂壶。紫砂壶在宋代开始流传,明代蔚为大观。明代出现了一位著名匠人龚春,他出生寒微,早年是一位官员的书童,闲暇时间自学成才。他善于效法自然形态,制成的紫砂壶被称为“供春壶”,有“供春之壶,胜于金玉”的盛名。清代中期,最有名的紫砂壶制作者是“西泠八家”之一的陈曼生,他将书法、绘画融入紫砂壶中,以“曼生壶”誉满天下,也带动后世诸多文人名家参与到紫砂壶的制作中。
宋代著名才女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琴瑟和谐,志趣相投。两人平日闲居在家,饭后无事时,最喜欢坐在一起闲谈古书典籍,兴致来了,还要互相“考试”。夫妇俩会先烹好茶,然后指着家中的藏书,“赌”某个典故在某本书的第几卷、第几页、第几行,以是否说中来决出“胜负”,赢的人可以先行饮茶,以示庆贺。可是,每次“赌”赢的人往往会得意过度,举杯开心大笑,导致茶水全都泼洒在了身上,反而喝不到。神仙眷属,令人称羡,可惜后来家国破碎,生离死别。晚年的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记录下了这样的温情场景,也不由叹息好景留不住,想要在平凡的美好中终老,奈何求而不得。
李清照与赵明诚因为这份高山流水般的知音之爱而流传千古,“赌书泼茶”的故事也由此成为后世人眼中美满婚姻的象征。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在悼念亡妻卢氏的《浣溪沙》词中就引用了这个典故,一句“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把往昔和今日相对比,从前那些最寻常的相处细节,如今却随着爱妻的离世,全都成了永远的伤痛与怀恋,堪称人生一大憾事。在经历了失去之后,才更知道拥有是多么幸福。
“赌书泼茶”的故事中,既有文人的情趣,也有浓重的日常生活痕迹。古人将“茶”与“柴米油盐酱醋”并列,都是过日子不可或缺的物件。所以,那些与饮茶有关的记忆,就像日复一日的生活与习性,润物无声,却在生命中印刻下深深的烙印。故人已不在,记起从前喝茶谈笑的情景,当然是更添一份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