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段技术交底
过渡段路基填筑技术交底

过渡段路基技术要求过渡段类型主要有:桥路过渡段、路堤与横向结构物(立交框构、箱涵)过渡段、隧路过渡段、堤堑过渡段、桥桥或桥隧过渡段、半填半挖路基及不同岩土组合的横向过渡段等。
过渡段与相邻路堤和锥坡按水平分层同时填筑,填料虚铺厚度控制在20cm以下,压实遍数由试验确定。
过渡段范围内的级配碎石碾压采用振动压路机,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动的原则,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其填筑施工同路基基床底层施工工艺,大型压路机碾压困难时,用小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遍数由试验确定。
一、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工艺见图。
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图1、桥路过渡段(1)填方桥台图“桥路过渡段形式二”适用于驻马店以南第四系地层较薄的正线地段。
无砟轨道路基(路堤)与桥相连接不小于4h+b2+5(形式二的倒梯形,b2≥5.0m)范围内、且不小于20m的路基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5%水泥。
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底宽5m的倒梯形部分采用级配碎石填筑并掺入5%水泥,其填筑压实标准应满足K30≥150MPa/m,Ev2≥80MPa,Evd≥50MPa,Ev2 /Ev1≤2.3,n<28%的要求,且级配碎石粒径与级配应满足规范中的要求。
桥台基坑回填混凝土,桥台与路基结合部设厚0.2m带排水槽的渗水墙,渗水墙采用C15无砂混凝土块砌筑,厚20cm。
渗水墙底部设直径100mm的透水管,将渗流水横向排出路基外。
过渡段路基填筑前,应采用冲击碾压技术进行地基的填前压实,但受既有建筑物影响(如距桥台、防洪堤等50m范围的路堤段)不应使用冲击压实,改用小型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
桥路过渡段形式二图1 桥路过渡段形式(2)挖方桥台台尾为土质、极软岩或强风化硬质岩路堑时,桥台基坑回填C25砼,基坑外路堑表层20m范围内换填级配碎石掺5%水泥;基床底层底宽5m的倒梯形范围内填筑级配碎石掺5%水泥,其压实标准应满足K30≥150MPa/m,Ev2≥80MPa,Ev2/ Ev1≤2.3,Evd≥50MPa,n<28%的要求,基床底层换填厚应满足相应的基床底层换填厚度要求。
过渡段专项技术交底

⑷、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穿防滑鞋。
⑸、路堤填筑机械作业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采用机械填筑时,在填筑作业区边缘应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车辆严禁在走行中卸土,卸土下方不得有作业人员。推土机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上下坡道的坡度不得超过机械自身允许坡度。下坡时,宜采用后退下行,严禁空档滑行,必要时可放下刀片作辅助制动。
过渡段施工专项安全技术交底
1、交底目的
对现场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全面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底内容学习到每位现场作业人员。
2、交底适用范围
******项目经理部
3、交底对象
现场施工技术人员、施工管理人员、协作队伍管理及作业人员
4、交底内容
4.1一般要求
⑴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操作证后,方可持证上岗。
⑵施工管理人员做到对每位进场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学习,并签字。
⑶施工管理人员及各班组负责人在每天开工前,应进行班前安全讲话,向作业人员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⑷进入现场的所有人员,必须按规定配备和使用防护用品。
⑸施工前做好永久性防排水设施。
⑹挖掘机及吊车在工作面较小时,必须有专人指挥,并且在其工作范围内不得站人。
2)多机相邻作业时,前后距离应大于8.0m,左右距离应大于2m。两台或两台以上推土机并排推土时,两推土机刀片之间应保持20-30cm间距。推土前进必须以相同速度直线行驶,后退时,应分先后,防止相互碰撞。
3)在高边坡、陡坡、高坎上作业时,必须设专人指挥、防护。
平地机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作业时应与路堤边缘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②作业时,应将刮刀下降到接近地面,起步后再下降铲刀铲土。铲土时,应根据铲土阻力大小,随时少量调整刮刀的切土深度,控制刮刀的升降量不宜过大,不宜造成波浪形工作面。
桥台过渡段技术交底

过渡段A组料填筑时,采用挖掘机填筑,人工摊铺整平;碾压采用18T压路机及HZR-22B双向平板夯相结合,HZR-22B双向平板夯适用于结构物2m范围以内,压路机适用于结构物2m范围以外的过渡段施工,结构物2m之内松铺厚度18cm,结构物2m以外松铺厚度35cm。碾压时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每层填筑完毕达到要求后,报监理工程师验收,监理验收合格后再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150
每个桥台每0.9m压实层检查2点,框架桥涵每侧检查2点。
孔隙率n(%)
28
28
每个桥台每压实层检查3点,框架桥涵每侧检查3点。
4.施工工艺
4.1过渡段试验段填筑前,基坑回填必须检测合格,清除基底表面杂物,并做成两侧4%的横坡。
4.2基底处理完毕后对其进行测量,并记录好数据。测量时每一断面测3点,按中线、左路肩、右路肩布设测点。同时在台身上做好标记,以便于摊料后仍能准确定位标高。
4.3原材料在挖方段抽样检测,看是否达到A组土要求,直到符合要求方可使用。
4.4为保证松铺厚度的均匀、准确,在结构物上画好标高线,远离桥台端采用高程控制杆控制填土,压实厚度为15(30)cm。。路基填筑每侧加宽50cm,以保证路基边坡压实度。
4.5过渡段整平采用推土机粗平,平地机精平,靠近台身部分采用人工进行整平,确保填料均匀、平整。整平后再次进行标高测量,用以计算虚铺厚度。测量时要根据先前的控制桩恢复出各测点位置,以保证各测点是摊铺前所测的各点。
4.7碾压机械:结构物2m范围外采用18T大型压路机碾压,靠近结构物2m以内,采用HZR-22B双向平板夯压实。大型压路机碾压时,采用静压+振动压+静压相结合的碾压施工方法。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同步填筑时,碾压顺序由两侧路肩开始向中心碾压。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重叠压实不应小于40cm。做到无漏压、无死角、压实均匀。先慢后快,逐步提高。振动压路机运行速度2-4km/h。静压开始后,如有凸凹不平现象,必须配合人工找平处理,保证压实均匀。平板夯夯实时,重叠面积不得小于夯板的1/3。
过渡段填筑技术交底

(4)摊铺。采用推土机摊铺散料,同时人工配合机械对局部进行找平和补料。
(5)控制填料含水量。级配碎石在拌合时含水率宜略大于最优含水率,填料在现场摊铺后,采用洒水和晾晒的方式调整含水率至试验室提供的最优含水率。
4、机械碾压
精平完成后,现场技术人员进行检测,确认填筑层标高及平整度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碾压。压实顺序应按先两侧后中间,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的操作程序进行碾压。
大型压实机械不能压到的部位,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分层压实。距结构物2m范围内及横向结构物顶部填筑厚度小于1m范围内应用小型压实机械压实。
各区段交接处,应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m,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不应小于40cm。靠近横向结构物的部位,宜平行于横向结构物背壁面进行横向碾压。
4、严禁机械司机违章作业。
5、严禁自卸车在便道上超速行驶,通过通视条件较差地段时一定要提前鸣笛,低速通过。
6、夜间施工有充足的照明,配合人员必须穿反光背心。
7、卸料后车辆翻斗应完全复位后再行驶,禁止边走边落。
七、环水保保证措施
1、施工前应做好临时排水设施,排水系统与原有水系相连通。
2、施工时严禁破坏征地界外的植被。
2、桥台后、涵身两侧2.0m范围外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应采用大型压路机碾压,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及桥台后、涵身两侧2.0m范围内应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压实。
3、横向结构物两侧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
4、掺入水泥的级配碎石应在4h内使用完毕。
5、横向结构物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m时,不应采用大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
桥路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

桥路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一、施工概述桥路过渡段是连接桥梁和接近道路之间的关键部分,起到平稳过渡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桥路过渡段施工的一般步骤、关键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二、施工步骤1. 准备工作在施工前,需对施工现场进行充分的准备。
包括清理施工区域,确保施工场地干净整洁,清除障碍物和堆放物品。
同时,检查施工所需材料储备情况,并做好材料标识工作。
2. 板块调整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情况,对桥路过渡段的板块进行调整。
首先,使用线桩进行布控,确定需要调整的位置和高度。
然后,采用液压顶升等工具,逐步调整板块的位置和高度,使其与桥梁和道路平齐。
3. 铺设防水层为保证桥路过渡段的防水性能和使用寿命,必须进行防水层的铺设。
首先,清理并修补板块表面的裂缝和破损处。
然后,使用专用的防水涂料进行刷涂,确保涂料均匀覆盖整个板块表面。
4. 安装过渡坡道过渡坡道是桥路过渡段的关键组成部分,能够平稳连接桥梁和道路,减少车辆震动和冲击。
在安装过渡坡道前,需进行施工方案制定和材料准备。
然后,根据设计要求,采用螺栓连接或焊接等方式,将过渡坡道固定在桥梁和道路之间。
5. 测试和调整施工完成后,需对桥路过渡段进行测试和调整,确保其平稳度和稳定性。
使用工程级仪器对过渡段的高度、坡度等进行测量,并与设计要求进行比对。
如有偏差,需及时进行调整,直至满足要求。
三、关键技术要点1. 板块调整技术板块调整是桥路过渡段施工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道路行车的平稳性。
在调整过程中,需注意板块位置的准确性,以及高度的一致性。
采用液压顶升时,应控制液压油的压力,并定期检查液压缸和管路的密封性。
2. 防水涂料施工技术防水涂料是保证桥路过渡段防水性能的重要材料。
在施工中应注意涂料的刷涂均匀和覆盖面积的全面性。
为提高涂料的附着力和耐久性,可在涂布前进行底漆处理,使其与板块表面更好地结合。
3. 过渡坡道安装技术过渡坡道的安装与固定是桥路过渡段施工的关键任务。
在焊接过程中,应保持焊接电流和电压的稳定性,以确保焊点的牢固性。
高速铁路路基过渡段技术交底_secret

技术交底书单位:编号:工程项目名称 主送单位路基二工班交底人交底时间签收人交底里程DK937+580〜DK943+218. 325过渡段技术交底为明确过渡段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规范过 度段的施工,现交底如下:一、过渡段施工的工艺流程过度段施工流程满足四区段要求:验收基底、搅拌运输、摊铺碾压、检测 整修;满足八流程工艺:检测基底、测量放样、拌和、运输、摊铺、碾压、检 测、修整养护。
如下图:二、过渡段设置及技术要求1、路基在路堤与桥台连接处、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连接处及隧道与路基连接处均设置过渡段。
合格不合格过渡段填筑外观偏差应符合下表:过渡段填筑允许偏差2、过渡段填料的质量及检验应符合下列表的规定。
3.13、过渡段级配碎石中掺入的水泥品种、规格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进场的同一产地、品种、规格、批号的水泥,砂,碎石,做原材料试验检测,试验合格后,经监理工程师同意方可使用。
4、级配碎石填筑时应保证桥台、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其压实质量应采用双指标控制,地基系数大于等于150MP/m,孔隙率小于28%。
5、路堤与路堑过渡段按设计顺原地面纵向开挖,开挖坡而的纵向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开挖台阶的高度控制在0.6m左右。
厚度不宜超过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cm;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碾压时,填料的虚铺厚度不应大于20cm。
7、路桥过渡段桥路过渡段的形式为倒梯形(见《路基工程设计与施工参考图集》P65-路桥过度段形式二)。
与桥台连接的不小于20m范围内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掺入5%水泥填筑。
表层以下过渡段底宽5m的倒梯形部分采用级配碎石并掺5%水泥分层填筑,填筑压实标准应满足3150Mpa/m, E V2>80 Mpa, Eva :Evi^2. 3空隙率n<28%,动态变形模量E、&50Mpa。
并在路基与桥台结合部设置宽20cm带排水槽的渗水墙,渗水墙采用无砂混凝土块砌筑,厚20cm。
技术交底--过渡段(涵洞)

工程技术交底书第( )号工程名称过渡段接底人现场负责人领工员作业班采用图号沿海施路-05 交底日期交底内容DK15+720涵洞过渡段施工交底内容:1 路堤与DK15+720涵洞连接处,于涵洞两侧设置过渡段。
2过渡段范围内采用级配碎石(掺入水泥)填筑,填料自运至现场起2小时内使用完毕。
3 过渡段施工前,需采取相应的防排水措施。
4 涵洞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应在基底处理(基础处理、基坑回填、挖台阶等)完成后方可与路堤同步填筑施工。
5路堤与涵洞过渡段基坑应以级配碎石分层填筑并用小型平板振动机压实,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并使地基系数K30≥60MPa/m。
6 过渡段填筑须分层填筑压实,采用大型压路机械碾压时,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大于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小于15cm;采用小型平板振动机械碾压时,填料的虚铺厚度不大于20cm,每压实层路拱坡面应符合设计要求,无积水现象。
其压实标准应满足地基系数K30≥150MPa/m、动态变形模量Evd≥50MPa、孔隙率n<28%的要求。
编制:复核:交底人: 中铁三局钦防铁路工程指挥部第二工程队工程技术交底书第( )号工程名称过渡段接底人现场负责人领工员作业班采用图号沿海施路-05 交底日期交底内容DK15+720涵洞过渡段施工交底7使用红油漆在涵洞两侧涵身左中右位置分别标示出过渡段分层填筑的压实厚度刻度线来控制填料厚度。
刻度线尺寸分15厘米和30厘米。
在靠近涵身两侧大型压路机不能压实部位采用小型平板振动机压实,此部分分两层压实,每层厚度为20厘米,其他压路机能够压实的部位分层厚度为30厘米。
8 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应与相邻的路堤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相同的水平分层高度同步填筑并均匀压实。
在填筑压实过程中,应保证涵洞稳定、无损伤。
9 涵背两端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宜采用大型压路机械碾压。
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应采用小型平板振动机进行压实,靠近涵洞的部位,应平行于涵背壁面进行横向碾压。
高速铁路过渡段技术交底

工过程中,在路基本体完成后及时完成路基的防护工程(挡护工程或植被工程);
(10)工程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施工现场清理,拆除废弃临时设施,多余材料及建筑垃圾清运出现场,作到工完场清。
交底人: 复核: 施工负责人: 接底人:
其中:h—横向结构物顶填土厚度;
h3—最大冻结深度(0.5m);
h4—路基面最大冻结深度与横向结构物顶面最大冻结深度之间的夹层厚度。
3、工艺概述
过渡段基底处理→台背基坑砼回填→台背渗水墙砌筑→过渡段本体分层填筑→分区、分层碾压→养护→质量检测与验收。
(1)施工前,对地基进行处理,完成后,经监理检测合格后开始施工。应先对路基的几何尺寸和压实标准进行检验,若不符合标准,应进行整修,使之达到验收标准。
DK209+172~DK209+192
20
DK209+276~DK209+296.3
20.3
DK209+303.6~DK209+324
20.4
DK209+706~DK209+726
20
DK209+730~DK209+750
20
二、施工工艺及方法
1、路堤与桥台过渡段施工
(1)过渡段沿线路纵向为倒梯形,采用级配碎石掺水泥填料分层填筑,底宽5m。
(2)动态弹性变形模量:每填高30cm检测动态弹性模量Evd3个点,其中1个点应靠近桥台边缘处。
(3)地基系数K30:每天高60cm抽样检测地基系数2个点,其中距离路基填筑级配碎石边线2m处一点,路基中部1点。
检测标准见下表:
过渡段基床表层以下压实标准
基床表层以下路堤
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书

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书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书1、2路基施工架子队:根据施工进度,即将开始路桥、路涵过渡段填筑,现将有关施工要求交底如下:一、压实标准过渡段范围内基床表层的压实标准同基床表层压实标准要求,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的压实标准为:压实系数K≥0.95、地基系数K30≥150Mpa/m、动态变形模量Evd≥50 Mpa。
二、沉降控制标准路桥的差异沉降不大于5mm,过渡段沉降造成的路基与桥梁的折角不大于1/1000。
三、过渡段级配碎石必须满足的条件过渡段碎石级配范围注:颗粒中针状、片状碎石含量不大于20%;质软、易破碎的碎石含量不超过10%。
四、路桥过渡段1、本工程桥台处全部为填方路基段,路基与桥台连接处设置过渡段,采用沿线路纵向倒梯形过渡形式。
过渡段的填料采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掺加3%P.O42.5水泥),过渡段范围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掺5%P.O42.5水泥。
2、在路基与桥台结合部设渗水板,渗水板采用无砂混凝土块砌筑,无砂混凝土块长30cm、厚10cm、宽15cm,并于无砂混凝土渗水板基础内横向设置直径100mm透水软管将渗流水排出路基以外。
3、承台施工完毕,在台背侧回填混凝土至承台顶面,在其他三侧分层回填砾石土。
4、级配碎石填筑范围:距桥台背5m处算起,沿路基段纵向坡度不陡于1:3(且长度不得小于20m),无咋轨道底座板范围(左右线路中心线各向外1.7m,共8.4m宽)、两侧边坡比为1:1。
桥台锥体及其余范围填筑B组填料,压实标准同路基相应部位压实要求。
5、过渡段需同与其连接的路基一体填筑,如不能同时填筑,在路基填筑过程中必须预留出过渡段填筑范围,路基填筑预留台阶,台阶宽度不得小于2.0m,每台阶高度0.6m。
6、级配碎石填料必须分层填筑,每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得超过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得小于15cm。
7、在过渡段填筑过程中,必须保证桥台的稳定、无损伤,靠近桥台2.0m范围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位置必须用小型压实设备压实。
过渡段填筑安全技术交底

过渡段填筑安全技术交底机械要求1、启动前应将离合器或将变速杆放在空档位置。
确认机械周围无人和障碍物时,方可作业。
2、行驶中人员不得上下机械和传递物件;禁止在陡坡上转弯、倒车停车,下坡不准空档滑行。
3、停车以及在坡道上熄火时,必须将车刹住、刀片、铲斗落地。
4、钢丝绳禁止打结使用,如有扭曲、变形、断丝、锈蚀等应及时更换。
5、机械、器具必须有轮有罩、有套有轴、防护装置齐全、良好,严禁超负荷或带病运转。
6、机械夜间进行作业时,施工段应有照明设施。
7、严禁对运行中的机械设备进行修理或保养工作。
一、挖掘机1、操作中,进铲不应过深,提斗不应过猛。
一次挖土高度一般不能高于4米。
2、向汽车上卸土应待车子停稳后进行,禁止铲斗从汽车驾驶室上越过。
3、铲斗回转半径内遇有堆土机工作时,应停止作业。
4、行驶时,臂杆应与履带平行,要制动住回转机构,铲斗离地1米左右。
上下坡时,坡度不应超过20度。
5、装运挖掘机时,严禁在跳板上转向和无故停车。
上车后应刹住各制动器放好臂杆和铲斗。
6、联接电动挖掘机电源电缆时,必须取出开关箱上的保险丝。
二、液压挖掘装载机1、操纵手柄应平顺。
臂杆下降时,中途不得突然停顿。
2、行驶时,须将铲斗和斗柄的油缸活塞杆完全伸出,使铲斗、斗柄和动臂靠紧。
三、推土机1、用手摇启动时,必须五指并拢。
用拉绳启动时不得将绳缠在手上。
2、推土机使用钢丝绳索引生物起步时,附近不得有人。
3、向边坡推土,刀片不得超出坡边,并在换好倒档后才能提升刀片倒车。
4、推土机上下坡不得超过35度,横坡行驶不得超过10度。
四、铲运机1、在新填的土堤上作业时,铲斗离坡边不得小于1米。
2、行驶时,驾驶室不得载人。
3、拖式铲运机上下坡不得超过25度,横坡不得超过6度。
4、多台拖式铲运机同时作业时,前后距离不得小于10米。
多台自行式铲运机两、机间距不得小于20米。
五、平地机1、自行式平地机,调头和转弯应减速。
2、行驶时,必须将刮刀和齿粑升到最高处,刮刀两端不得超出后轮胎外侧。
轨道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

滨海站轨道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
一、有砟无砟过渡段设计说明如下:
1、过渡段有砟轨道15m范围内的道砟分三段(每段5m)进行粘结:第一段完全黏结(枕下、枕间、砟肩);第二段部分黏结(枕下、砟肩砟);第三段:部分黏结(枕下道砟)。
2、过渡段在基本轨内应设置2根25m长的60kg/m钢轨作为辅助轨,其中伸入无砟范围5m,有砟范围20m。
安装辅助轨的有砟轨道地段(20m范围)应设置过渡段轨枕。
过渡段轨枕图号研线0714,基本轨扣件采用WJ-8B型,辅助轨扣件采用研线0607。
3、与有砟轨道相接处的轨道板(特殊板)按图要求进行钻孔,用以安装辅助轨扣件(辅助轨扣件图号:研线0607)。
钻孔直径43mm,钻孔深度122mm,绝缘套管(研线0607-5)与孔内混凝土间用植筋胶填充。
具体钻孔位置见下图:
每一处过渡段工程数量表
项目数量备注25m长辅助轨60kg/m 2根
有砟轨道过渡段轨枕33根研线0714 辅助轨扣件82套研线0607
绝缘套管32个研线0607-5
钻孔及锚固32处
道砟胶889升
基本轨扣件WJ-8B 66套。
过渡段技术交底

CRCC14G2JL16-08第4页/共4页
编制:审核:签收:日期:保存期限:5年
本技术交底书一式三份:施工单位、技术部、计划部各一份。
一般情况下,压路机压实部分松铺填筑厚度为35cm时;压实遍数采用先静压1遍,再振动碾压4遍,最后静压1遍,压实厚度可达30cm,K30值与孔隙率可满足设计要求。震动夯实部分松铺填筑厚度为17cm时;压实遍数在7遍时压实厚度为15cm, K30值与孔隙率可满足设计要求。
三、其他注意事项
1、桥台过渡段施工时,应首先依次施工软式透水管基础、软式透水管、无砂混凝土渗水板基础和无砂混凝土渗水板,无砂混凝土渗水板在台背宽度范围内铺设,然
技术交底书
主送单位
工程项目
工程地点
(里程桩号)
日期
路基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
过渡段施工步骤:
一、施工准备
1、施工放样
根据图纸设计在桥台或横向结构物墙面上画出级配碎石填筑的轮廓线和分层填筑线(每30cm一道白漆,其内15cm位置涂红漆一道,并在白漆旁边注明层数),桥台施工时需画出锥坡填筑线。
2、基坑回填
桥台或横向结构物基坑以级配碎石回填,分层厚度不得大于20cm并用小型震动夯夯实。
签收人意见:
CRCC14G2JL16-08第3页/共4页
编制:审核:签收:日期:保存期限:5年
本技术交底书一式三份:施工单位、技术部、计划部各一份。
技术交底书
主送单位
工程项目
工程地点
(里程桩号)
日期
后方可进行过渡段填筑,过渡段施工时桥台锥体应按照具体工点图纸要求与台后过渡段同步填筑。
2、过渡段的地基加固工程及锥坡体下原地面冲击碾压应在桥涵施工前完成。
5、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分层进行,防止由于不对称填筑造成对横向结构物的扰动。
路基台背过渡段填筑技术交底

交底内容:1、、工程概况:施工里程为DK209+331.35~DK214+100,正线全长4428.08m,前接长塘特大桥,后接柯家纺大桥。
2.工程数量:长塘桥尾,冻溪头桥头和桥尾,柯家纺桥头。
209+895,210+072,210+800等涵洞过度段。
3.作业准备:(1)对施工图的审核已经完成,要求各工序操作人员及现场管理人员熟练掌握相关工序的施工方法及验收标准,经过考核合格后上岗。
(2)过度段填筑前清除基底表层植被,挖除树根,做好临时排水设施。
地面松软表土及腐植土清除干净,翻挖回填压实。
(3)准备施工所需的各种A、B组填料、水泥、碎石等原材料。
4.技术要求:4.1填料要求(1)过度段填料应符合设计文件和验标的要求。
(2)过度段级配碎石填料的种类、规格、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级配碎石粒径、级配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碎石颗粒中针状和片状碎石含量不应大于20%,质软和易破碎的碎石含量不应大于10%。
级配碎石材料由块石、天然卵石或砾石经破碎筛选而成。
4.2施工要求;(1)过度段基底处理过程中及处理后应按照设计要求作好地面排水,软土、松软土、膨胀土和黄土地基地段,应确保降水及地表流径对施工质量无不利影响。
(2)过度段基底范围及其俩测的排水、防渗和地下水的拦截、引排应符合设计要求。
地下水的出露位置和处理前、后的出水情况应有记录。
(3)过度段采用级配碎石掺按照设计要求掺加水泥,具体过渡形式按设计施工图执行。
加入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4h内使用完毕。
(4)施工前应对所选择的填料进行核对确认并鉴定,使其能够确保路堤各相应部位填料的质量检测、压实标准等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5)掺水泥级配碎石不宜在雨天和气温5摄氏度以下时填筑,降雨前应对已经摊铺的级配碎石尽快碾压密实并覆盖。
(6)过度段与混凝土结构物连接时,应在结构物防水层与保护层完工、圬工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施工。
填筑压实过程中,应保证桥台、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
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

路基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1、编制依据《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2、编制目的根据路堤与横向结构特过渡试验段施工总结,确定最佳的机械配套和施工组织,确定合理的工艺流程和施工方法,以指导其它类型过渡施工。
3、路基过渡段类型过渡段类型主要有路基与桥台过度段、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路堑与隧道过度段等.4、过渡段施工方案4。
1过渡段级配碎石填料要求⑴过度段级配碎石应符合设计及下列要求:a:碎石颗粒中针状和片状碎石含量不大于20%。
b:质软和易破碎的碎石含量含量不应超过10%。
c:过度段用级配碎石的级配范围应符合下表要求:过渡段用碎石级配范围要求d:过度段用级配碎石也可选用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并采用其相应的技术标准。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粒径级配要求⑵级配碎石混料拌制前,应检查配料计量系统的工作状态,测定各种集料的含水率,根据测试结果和环境条件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级配碎石混合料出场时的含水率宜在工艺试验确定的填料出场控制含水率范围内。
⑶级配碎石出场前应进行最大干密度试验,施工单位每5000m3检验1次.⑷过渡段级配碎石中掺入水泥的品种、规格及质量检验应符合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的要求。
⑸过渡段级配碎石中水泥掺加量允许偏差为试验配合比0~+1%。
⑹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3~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倒梯形过渡,具体过渡形式按设计施工图执行。
加入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3h内使用完毕。
4.2 施工工艺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4.3 施工方法4.3.1主要过渡段形式⑴路堤与横向结构过渡段横断面填筑顺序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过渡段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填筑,水泥掺入量3`5%(重量比).填筑范围: L= 2+h2×n,且不小于20m,H—原地面至台顶高度(m)⑵路堑与横向结构过渡段横断面填筑顺序示意图如下图所示⑶路堤与桥台过渡段横断面填筑顺序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过渡段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填筑,水泥掺入量3~5%(重量比)。
过渡段渗水板施工技术交底

过渡段渗水板施工技术交底一、引言过渡段渗水板施工技术交底是指在工程现场,由施工技术负责人向施工人员详细讲解过渡段渗水板施工的具体步骤、注意事项及质量要求等技术要点,以确保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施工质量的达标。
二、施工步骤1. 准备工作在开始施工前,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清除杂物和灰尘。
同时还要检查工具和材料的准备情况,确保施工所需的工具和材料齐全。
2. 基层处理过渡段渗水板的施工首先需要对基层进行处理。
主要包括清理、清洗和填补缺陷等工作。
对于有油污、灰尘等杂物的地方,要清理干净;对于空鼓、裂缝和凹凸不平的地方,要进行填补。
3. 阳角处理阳角处理是过渡段渗水板施工的重要步骤之一。
首先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阳角尺寸的测量和标注,然后将阳角热熔带固定在阳角处,确保阳角处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
4. 渗水板铺设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图纸,将渗水板进行铺设。
先将渗水板放置在施工区域,并用钉子或胶水进行固定。
在铺设过程中,要确保渗水板的接缝处紧密贴合,避免出现渗水漏气等情况。
5. 底层处理渗水板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底层处理。
底层处理主要是在渗水板铺设后,进行底层封闭,以增强整体的防水效果。
底层处理可以使用涂料、胶粘剂等材料进行,要保证涂料均匀、扎实。
6. 检查验收施工完成后,要进行检查验收工作。
主要检查渗水板的铺设质量、阳角处理效果、接缝处的牢固程度等。
如发现问题,及时修补和整改,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三、注意事项1. 施工现场要保持整洁,杂物和灰尘及时清理干净,以确保施工质量。
2. 渗水板的选择要符合设计要求,并且需要进行检查,确保质量合格。
3. 渗水板的铺设要仔细,接缝处要紧密贴合,避免渗水漏气现象的发生。
4. 底层处理要均匀、扎实,确保底层的封闭效果。
5. 施工完成后,要进行检查验收,如发现问题,要及时修补和整改。
四、质量要求1. 渗水板的铺设要平整、均匀,无明显起泡、开裂和松脱现象。
2. 渗水板的接缝处要紧密贴合,无渗水漏气。
构造物、桥台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

构筑物、桥台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一、过渡段填料要求及施工要求1.1过渡段填料应符合设计文件和验标的要求。
1.2过渡段级配碎石采用的碎石粒径、级配及材料性能应符合铁道部现行《客货共线基层表层级配碎石暂行技术条件的规定》。
级配碎石和级配砂砾石必须严格控制0.5mm以下细集料的含量及其液限和塑性指数。
选用品质优良的原材料是确保级配碎石质量的基础。
要确保筛选并按比例混合组成的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粒径、级配及品质指标符合规定的要求。
1.3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4%水泥倒梯形过渡,具体过渡形式按设计施工图执行。
加入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2h内使用完毕。
1.4施工前应对所选择的填料进行核对确认并经试验鉴定,使其能够确保路堤各相应部位填料的质量检测、压实标准等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1.5、过渡段施工要求1.5.1过渡段路堤基床表层填料和压实标准应符合规范要求。
1.5.2基床表层以下采用A组土分层填筑,压实标准同基床底层要求。
1.5.3过渡段桥台基坑应以混凝土回填,并用小型平板振动机压实,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使Ku≥60Mpa/m1.5.4过渡段应与其相连的路堤坡体同时施工。
1.6、构筑物过渡段施工技术要求1.6.1过渡段路堤基床表层填料和压实标准应符合规范要求。
1.6.2涵洞或横向构筑物范围内以A组土分层填筑,压实标准同基床底层要求。
1.6.3过渡段横向构筑物基坑应以渗水土或混凝土回填,并用小型平板振动机压实;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使Ku≥60Mpa/m1.6.4过渡段应与其相连的路堤坡体同时施工。
二、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2.1主要机械设备配置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自卸汽车、稳定土拌和设备。
2.2一般规定2.2.1在路堤与桥台、路堤与横向结构物的连接按设计要求施工过渡段。
2.2.2桥台和横向结构物基坑的回填工作必须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
2.2.3 过渡段范围的原地面处理应符合地基处理的有关规定。
路堤与桥台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

路堤与桥台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一、编制依据《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751-2010/ J1147-2011《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二、适用范围适用于高速铁路路基工程的路堤与桥台过渡段施工三、交底内容1、施工准备(1)进行过渡段场地清理和地基处理,做好临时排水设施,并进行测量放线,准确放出过渡段施工范围。
(2)配置足够的施工机械、检测试验仪器仪,备足过渡段施工用填料。
(3)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
2、工艺流程桥路过渡段施工工工艺流程见下图路桥过渡段施工工艺框图3、材质要求(1)碎石的级配范围应满足下表要求,颗粒中针状、片状碎石含量不大于20%;质软、易碎的碎石含量不得超过10%。
(2)无砂混凝土板采用水泥(PO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和10~20mm粒径石子(砾石、小卵石)加水拌和预制而成。
灰石比1:6,水灰比0.38,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C15,平均渗透系数应大于2000m/d。
(3)渗排水管材采用空心型RCP-Y10G(A)渗排水管材,管径100mm,环刚度≥32KPa,管壁空隙率≥80%。
4、施工工艺(1)施工前,做好桥头路基的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对填料的浸泡或冲刷。
(2)桥台基础顶面以下应以混凝土回填或以碎石分层填筑并用小型平板振动机压实。
桥台基础顶面以上过渡段沿线路纵向为倒梯形,采用级配碎石掺5%(重量比)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分层填筑,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压实标准应满足K30≥150MPa/m、Evd≥50MPa和孔隙率n<28%。
线路为无砟轨道时还应满足Ev2≥80MPa。
(3)在桥台及挡墙基础等达到设计及规范允许强度后,及时进行台后过渡段填筑,其压实度要求均与一般路基一致。
(4)路桥过渡段桥台锥体填筑按水平分层一体同时施工。
(5)水泥级配碎石过渡段与路基填筑的相应部位同步施工。
四、施工要点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点:施工工艺、机具设备、层厚控制;填料质量及均匀性控制、边坡平顺及压实控制、沉降观测、检测频次与数量。
联络线过渡段技术交底

三、填筑标准
基床以下路堤填筑标准
序号
检验项目
允许偏差
施工单位检验数量
检验方法
1
纵向填筑长度
不小于设计宽度
每层抽样检验3点,左、中、右各1点
尺量
2
纵向填筑坡度
不小于设计宽度
尺量计算
土工格栅铺设标准
技 术 交 底 书
交底级别:四级 编号:
主送单位
工班班长
施工图号
施工部位
联络线过渡段
发送日期
联络线过渡段技术交底
一、施工方法及重点
过渡段填料采用掺3%水泥级配碎石(重量比),最大粒径不应大于4cm。松铺厚度先按17cm控制,每填筑一层进行一次试验检测。每层填筑完成,必须由试验员检测完成后方可进行下层施工。级配碎石的水泥偏差为0-+1%。在施工过程中提前算好过渡段包边土的尺寸及位置。做到级配碎石不少填,B组料不多填。
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筑检测标准
指标
砂类土及细砾土
碎石类及粗砾土
地基系数K30(Mpa/m)
≥130
≥150
动态变形模量Evd(Mpa)
≥40
≥40
压实系数K
≥0.95
≥0.95
每填高60cm抽样检验地基系数2点;基床以下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压实系数3点,基床底层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压实系数和动态变形模量各3点。
序号检验项目ຫໍສະໝຸດ 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验数量
检验方法
1
铺设范围
不小于设计值
沿线路纵向每100m各抽样检验3处
尺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堑地段片石 砼回填
过渡段基底处理
检验合格 台背基坑底部 砼回填
过渡段本体 分层填筑
分层、分区碾压
养
护
拌和水泥 级配碎石
汽车运输至现场
检验 合格 后进 入下 一层 施工
路堤地段过渡段后 的倒梯形段A、B组
填料填筑
4、施工要求
4.1.1施工方法
(1)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 (2)涵洞顶部两端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其填筑施工应符合施工指南的有关规定; 靠近横向结构物的部位,应平行于横向结构物进行横向碾压。大型压路机碾压时,不得影响结 构物的稳定。 (3)横向结构物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m时,不得采用大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 (4)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应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分层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不 宜大于20cm,碾压遍数应通过试验确定。
施工图纸,澄清相关技术问题后,在经过了缜密的技术商讨及联系到具体的施工环
境中,制定 D1K115+500~D1K117+029.61 段路基工程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作业指
导书。各技术人员及相关作业队伍熟悉了施工规范及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
措施,提出紧急预案。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成贵铁路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四年四月十八日
2
工程项目
成贵高铁施工技术交底 中交二航局二公司成贵项目二分部 CGZQSG-4 标合同段
交底项目 交底内容: 1、作业准备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技术交底 交 底 人
1.1 内业技术准备
由我部总工程师组织工程部、安质部及相关部门、作业队伍,组织阅读、审核
2.0m
级配碎石掺3~5%水泥 1:2
基床表层掺5%水泥 基床底层
路基本体
基坑回填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示意图
4.1.2 施工工艺
(1)施工前,做好横向结构物两侧的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对填料的浸泡或冲刷,路堑地段 做好结构物基坑边坡整型。
(2)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并使K30≥60mPa/m。 (3)在横向结构物两侧基础等达到设计及规范允许强度后,及时进行两端过渡段填筑,其 压实度要求均与一般路基一致,但应分别对称分层填筑,防止由于不对称填筑造成对横向结构
④ 、在构筑物上划好每层摊铺的分层线。 ⑤、熟悉设计图纸要求和验收规范标准。
3、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
3.1 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为:基底处理→台背基坑砼回填→过渡段本体分层回填→修整养护。
3.2 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
路堤、路堑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施工工艺框图
3
路堤、路堑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施工工艺框图
4
物的扰动。 (4)路堤轨底距结构物顶垂直距离小于1.5时,横向结构物顶面以上路堤填筑级配碎石,横
向结构物顶面及两端20m范围内路堤级配碎石案设计掺适量水泥。 (5)结构物顶的填料与结构物两侧2m范围内的水泥级配碎石同时采用小型振动机碾压成型。 (6)每层混合料施工完毕后需按要求进行养护。施工工艺框图如下图: 路路堤堤、、路 路堑 堑与 与横 横向 向结 结构 构物 物过 过渡 渡段段施施工工工工艺艺框框图图
1.2 外业技术准备
提前向物资部门提出物资需求计划,以使工程材料及时供应,对工程材料进行
及时的检验及收货存放。根据我部工程线路的实际情况,生产区设在 D1K116+300 左
侧,生产区修建生活房屋及相关办公室,并配备齐全的生活、办公设施,以满足主
要管理、技术人员的进场生活及办公需要,并能最大程度满足施工面的作业需要。
路堑地段片石 砼回填
过渡段基底处理
检验合格 台背基坑底部 砼回填
过渡段本体 分层填筑
分层、分区碾压
养
护
拌和水泥 级配碎石
汽车运输至现场
检验 合格 后进 入下 一层 施工
路堤地段过渡段后 的倒梯形段A、B组
填料填筑
4.2 路堤与路堑过渡段 4.2.1 施工方法
(1)过渡段填筑前,应平整地基表面,碾压密实;并应挖除堤堑交界坡面的表层松土,按 设计要求做成台阶状。路堤与路堑连接处,顺原地面纵向挖成1:2的坡面,坡面上开挖台阶, 台阶高度大于0.6m,开挖部分填筑要求同路堤。
新建铁路成都至贵阳铁路乐山至贵阳段 CGZQSG4 标段
D1K115+500-D1K117+029.61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技术交底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成贵铁路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四年四月十八日
1
新建铁路成都至贵阳铁路乐山至贵阳段 CGZQSG4 标段
D1K115+500-D1K117+029.61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技术交底
2、技术要求
①、过渡段填料应符合设计文件和验标的要求。
②、 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梯形过渡,具体过渡段形式按设计施工图执行。加入 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2h内使用完毕。
③、 施工前应对所选择的填料进行核对确认并经试验鉴定,使其能够确保路堤各相应部 位填料的质量检测、压实标准等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2)过渡段的填筑施工应与相邻路堤同步进行。 (3)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其施工方法应符合《铁路客运专线路基施工技术指南》 的有关规定;靠近堤堑结合处,应沿堑坡边缘进行横向碾压。 (4)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应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分层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 度不宜大于20cm,碾压遍数应通过试验确定。
6
测、检测频次与数量。 (1)过渡段填筑前,应平整地基表面,碾压密实;并挖除堤堑交界坡面的表层松土,按设
路堤与路堑过渡段施工工艺框图
路堤与路堑过渡段施工工艺框图
路堤基底清理、路 堑表层清理
检验合格 按设计要求人工 开挖台阶
检验 合格 后进 入下 一层
施工Biblioteka 过渡段本体 分层填筑分层、分区碾压
养
护
路堤与路堑过渡段 基床表层填筑
拌和水泥 级配碎石
汽车运输至现场
4.2.3 施工要点
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点: 施工工艺、机具设备、层厚控制;填料质量及均匀性控制、边坡平顺及压实控制、沉降观
5
1:2 土质、软质岩石
基床表层 基床底层
路堤本体
h≥0.6m
路堤与路堑连接方式二 路堤与土质路堑过渡段示意图
4.2.2 施工工艺
(1)施工前,做好路堤和路堑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对路堤填料的冲刷。 (2)人工配合机械处理基底和路堑表层并按设计要求人工开挖台阶。 (3)过渡段本体分层填筑、分区分层碾压。 (4)基床表层水泥级配碎石填筑。施工工艺框图见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