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章物态变化教学案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中的物态变化教案

高中物理中的物态变化教案

高中物理中的物态变化教案
目标:学生将能够了解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认识不同物态之间的转化关系,并能够应用
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 物态变化的概念及特点;
2. 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转化关系;
3. 物质的熔化、固化、蒸发、凝结过程。

教学重点:理解物态变化的定义及特点,掌握不同物态之间的转化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物质的熔化、固化、蒸发、凝结过程,能够深入理解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
化关系。

教学方法:
1.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探索物态变化的规律;
2. 示范法:展示物态变化的实验过程,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引出物态变化的概念,激发学生对物态变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概念理解(10分钟)
教师通过图示和实例,讲解物态变化的定义及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物态之间的转化关系。

三、实验操作(15分钟)
教师进行物态变化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物质的熔化、固化、蒸发、凝结过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态变化的过程。

四、案例探讨(15分钟)
教师通过讨论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探索物态变化的规律,让学生思考不同物态之间的转化
关系,并能够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归纳(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提高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物态变化的概念和特点,掌握不同物态之间的转化关系,并能够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态变化相关知识,提高物理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大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大单元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八年பைடு நூலகம்学生对物理学科已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掌握了力学、光学等基本概念和规律。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物态变化这一章节的学习将面临以下挑战:
1.对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认识不够清晰,容易混淆不同物态变化的特点。
2.生活经验中对物态变化的观察不够敏锐,难以将物理知识运用到解释生活现象。
3.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对实验器材的使用和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存在一定难度。
8.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结合环保、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9.定期进行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10.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施差异化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作为导入,如冰融化、水烧开、雾的形成等,引发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有什么共同的规律?
3.通过物态变化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各种现象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提高环保意识和生态观念。
4.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学会运用物理知识为生活服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本章节大单元教学设计将围绕以上教学目标展开,通过多样化、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物态变化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4.设计丰富的练习题,针对计算方法进行专项训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及其应用;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难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及其计算;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2.重点:六种物态变化过程的识别和区分;物态变化条件及影响因素。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课教学设计
3.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或趣味实验,引出物态变化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授:详细讲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相互转化过程及其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能量变化;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物态变化现象,分析数据,总结规律;
(4)巩固: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引导学生将物态变化知识应用于生活,提高他们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实验操作等方面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2)总结性评价:通过作业、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物态变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3)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培养自我评价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通过合作、探究、实践等方式,深入理解物态变化的知识,提高物理学科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相互转化过程及其特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2.难点:
(1)学生对物态变化规律的理解,尤其是升华、凝华等抽象概念的理解;
为了巩固学生对物态变化知识的学习,提高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所学,观察并记录生活中遇到的物态变化现象,至少列举三种,并简要说明其物态变化类型及能量变化。
2.完成教材第三章《物态变化》课后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要求同学们认真思考,确保答题质量。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介绍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包括固态、液态、气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如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教案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教案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掌握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探究物态变化现象的能力。

3. 帮助学生理解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及分类2. 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3. 物态变化现象的观察与实验4. 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2. 教学难点:物态变化现象的观察与实验,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物态变化的思考,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讲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3. 实验演示:进行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转化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物态变化现象。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物态变化现象。

5. 案例分析:分析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冰雪融化、水蒸气凝结等。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讨论: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物态变化的认识,以及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物态变化现象。

2.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过程。

3. 成果展示: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感受。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物态变化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通过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八、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从业者,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

第3章 物态变化(教学设计)

第3章 物态变化(教学设计)

第3章物态变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原因;2.掌握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征和转化条件;3.能够根据实验结果解释物态变化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1.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原因;2.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征和转化条件;3.实验探究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

三、教学重点1.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原因;2.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征和转化条件。

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温度计、热板等;2.实验药品:水、冰块、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引入本课时的主题——物态变化,并与学生讨论一下物质会因何种原因发生物态变化。

2. 知识讲解(20分钟)教师对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原因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什么是固态、液态和气态?它们有什么特征?•物态变化是什么?有哪些原因可以引起物态变化?3. 实验探究(40分钟)实验一:固态和液态的转化1.实验目的:观察冰的熔化过程,探究固态和液态的转化。

2.实验步骤:a.在烧杯中放入一块冰块。

b.将温度计插入烧杯中,记录开始时的温度。

c.将烧杯放在热板上加热,观察冰的熔化过程,并记录温度的变化。

3.实验结果与讨论:a.冰块逐渐熔化,变成水;b.温度逐渐升高,直到达到冰的熔点(0℃)停止上升。

4.实验结论:冰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固态和液态的转化。

实验二:液态和气态的转化1.实验目的:观察水的沸腾过程,探究液态和气态的转化。

2.实验步骤:a.在试管中倒入适量的水。

b.将试管放在热板上加热,观察水的沸腾过程,并记录温度的变化。

3.实验结果与讨论:a.在加热过程中,水温逐渐升高,直到达到水的沸点(100℃),水开始沸腾。

b.沸腾过程中水逐渐变成水蒸气。

4.实验结论: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液态和气态的转化。

4. 讲解与总结(15分钟)教师对实验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固态和液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条件。

5. 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气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条件。

人教版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物态变化的概念,了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过程。

2.掌握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并能运用相关概念解释实际现象。

3.熟悉物态变化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并能分析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现象。

教学内容1.物态变化的概念及分类2.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征3.物态变化的条件和影响因素4.物质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与探究(10分钟)•使用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如发放一份小样品或展示一段物态变化的视频片段,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描述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常见的物态变化过程。

步骤二:概念讲解(15分钟)•分享课本中关于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点,包括物态变化的分类和固态、液态、气态的特征。

•就学生在导入环节中提到的物态变化过程与课本中的内容进行对比和讨论,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步骤三:案例分析(20分钟)•给出几个常见的物态变化案例,例如冰融化成水、水沸腾成水蒸气等,并要求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与物态变化相关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并举例解释这些条件和因素的作用。

步骤四:实验探究(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例如用火煮水观察水的沸腾过程、用冰块加热观察冰的熔化过程等。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总结实验结果和相关规律。

步骤五:知识拓展(15分钟)•将课堂重点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联系起来,讨论一些不常见但具有重要意义的物态变化现象,如干冰的升华。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特殊的物态变化现象与一般情况下的物态变化有何不同,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

步骤六:小结与反思(10分钟)•对课堂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物态变化的概念、分类和相关知识的掌握。

•鼓励学生思考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实验和案例分析等环节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的回答和提问质量。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并说出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六种物态变化的概念,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

(3)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条件,判断物态变化的类型,并解释其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六种物态变化的概念及特点。

(2)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的吸放热情况。

2、教学难点(1)正确判断物态变化的类型。

(2)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如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烧杯、温度计、冰块、海波、石蜡、水等)、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自然界中水循环的视频,如江河湖海的蒸发、水蒸气的凝结成云、雨水的降落等,引导学生思考水在不同状态之间的变化,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物态变化。

2、讲授新课(1)物质的三种状态展示一些常见物质的图片,如铁块、水、氧气等,向学生介绍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并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

(2)熔化和凝固实验探究:进行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①介绍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

②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观察海波和石蜡在加热过程中的状态变化。

③分析实验数据,绘制温度时间图像。

通过实验,让学生得出结论: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过程要吸热。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过程要放热。

(3)汽化和液化①汽化实验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介绍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在沸腾过程中的现象,记录水的温度变化。

初中必考物理物态变化教案

初中必考物理物态变化教案

教案:初中物理——物态变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2. 让学生掌握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三种状态及相互转化2. 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3. 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物质的三种状态及相互转化,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

2. 难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冰雪融化、水蒸气凝结等,引发学生对物态变化的思考。

2. 讲解:介绍物质的三种状态及相互转化,讲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如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物态变化实验,如观察冰的熔化、水的凝固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物态变化过程。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分析吸热和放热的原因。

5.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如冬季供暖、夏季制冷等,让学生了解物态变化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质的三种状态及相互转化,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物态变化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例中发现物态变化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实验、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物态变化的过程和热量变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案例分析环节,要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变化温度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变化温度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物态变化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科普书籍:《神奇校车》、《物质的奇妙世界》等,这些书籍以生动的故事和丰富的插图,介绍了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堂学习内容。
3.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关于物质的基本知识,如固态、液态、气态等,对于这些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物态变化的具体过程以及温度与物态变化的关系,可能还比较模糊。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将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讲解,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法:在讲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温度与物态变化的关系时,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讨论法:在分析物态变化现象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科学态度和科学交流。
1.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物态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科学思维:引导学生运用因果关系、联系与转化的思维方式分析物态变化现象,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和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布置一个家庭科学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关于物态变化的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七年级下册科学《物态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科学《物态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4.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师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从物态变化的概念、类型、特点等方面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以及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3.教师强调物态变化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热情,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通过讲解生活中的实例,如冰雪融化、露水的形成等,使学生认识到物态变化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如“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物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等,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实例,互相交流,共同探讨物态变化的规律。
4.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对科学探究充满热情,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及特点,特别是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2.常见物态变化类型的识别及实际应用,如凝固、熔化、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通过实物展示、实验演示、动画模拟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和理解物态变化。
2.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分析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组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提高表达、倾听、协作的能力。
6.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查找关于物态变化的趣味科普文章或视频,与同学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15篇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15篇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篇1教学目标了解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及状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教学重难点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学习利用图像分析数据找规律方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言: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变化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

二、新课:(一、)熔化和凝固现象探究实验: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的熔化与凝固的规律一吗?主要是探究熔化与凝固时的温度变化、状态变化规律。

2、假设和猜想: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相同。

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不相同。

实验所需器材。

3、试验设计及要求:把硫代硫酸钠和蜡加热,并把温度计放入两种物质中,从40℃开始1分钟观察它们的状态和读出相应的温度,直到全部熔化后为止。

思考:对海波的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实验中为什么要水浴加热?注意事项:(1)注意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2)熔化过程中搅拌器要不断轻轻搅拌。

4、海波与蜡的熔化曲线分析。

5、结论:1、海波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达到48℃)熔化过程吸收热量,保持温度不变。

2、石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二)熔化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海波、冰、食盐、萘、各种金属。

非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

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晶体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几种晶体物质的熔点(三)凝固1、晶体凝固时有确定的温度;非晶体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

2、凝固点:液态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

同一种晶体物质,凝固点=熔点。

3、晶体凝固条件:(1)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解释现象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温度为0℃的房间里,冰能不能继续熔化?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篇2一、选择题1.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A.凝固B.液化C.熔化D.凝华2.以下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升华现象B.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最终“消失“了,这是蒸发现象C.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有冰花,这是凝华现象D.用久的白炽灯泡内壁发黑,这是凝固现象3.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A.(1)(2)B.(1)(3)C.(3)(4)D.(2)(4)4.萘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80℃,当温度恰是80℃时,萘将处于()A.固态B.液态C.固液共存态D.以上三种情况均可能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夏天,我们看到的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B.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C.高压锅是利用液体沸点随液面上方气体压强的增大而降低,使食物容易被煮熟D.电冰箱是利用致冷物质迅速蒸发吸热;使电冰箱内温度降低6.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对应正确的是()A.天气突然变热墙上起汽水--液化B.打开热水瓶盖,瓶口冒“白汽”--汽化C.冬天洗热水澡时,窗玻璃“模糊”--升华D.冬天的早晨,草坪上的青草叶上有霜--凝固7.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8.下列是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热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A.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放热防止菜被冻坏B.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了C.清晨花草上的小露珠是由空气液化而形成的D.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降温是因为酒精的温度低9.下列物态变化中,都需要吸热的是()A.熔化、汽化B.汽化、凝固C.液化、凝华D.熔化、升华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篇3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物态变化教案

物态变化教案

物态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实质;2. 掌握物态变化的三种基本形式:凝固、熔化和汽化;3. 掌握加热和冷却对物质物态变化的影响;4. 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实质;2. 物态变化的三种基本形式:凝固、熔化和汽化;3. 加热和冷却对物质物态变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问题教师出示一个冰块,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为什么在冰箱里的水会变成冰?加热后又会变成水?”让学生思考并开启话题。

Step 2 介绍物态变化教师通过示意图和简单的实验展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由固体、液体、气体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

”并解释物态变化的实质是物质微观结构的改变。

Step 3 深入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根据实验现象和生活经验,推测加热和冷却对物质物态变化的影响。

并引领学生了解物态变化的三种基本形式:凝固、熔化和汽化。

并要求学生从实验现象出发,分析物态变化的原因和特点。

Step 4 实验观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将冰块加热,观察其变化过程,并记录下实验现象。

然后让学生冷却液体,再次观察其变化过程,比较两次实验的不同。

Step 5 总结规律教师让学生从实验结果出发,总结加热和冷却对物质物态变化的影响,然后引导学生总结物态变化的规律和特点,巩固学生的知识。

Step 6 拓展应用教师通过实际案例和情景问题,引导学生应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水汽在凝结时能产生雾气,请你解释雾气形成的原因。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回答。

四、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态变化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五、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以物态变化为话题,写一篇小作文,描述自己的观察或亲身经历,并归纳出物态变化的规律和特点。

六、教学反思对本节课进行反思和总结,检查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改进点,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准备。

物态变化教学设计

物态变化教学设计

物态变化教学设计第一篇:物态变化教学设计《物态变化》章节复习课教学设计(2010-12-30)复习目标: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知道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制造原理、摄氏温度的规定,知道摄氏度的单位符号和读法.会使用液体温度计。

2、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知道晶体的熔点.知道熔化过程要吸热,凝固过程要放热.会查熔点表.3、知道沸腾现象,知道沸点,知道沸腾过程要吸热。

4.知道蒸发现象,知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蒸发过程要吸热.5.知道液化现象.6.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7.能用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知识解释有关的简单热现象.教学重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各种物态变化的含义及发生条件。

教学难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变化现象。

教学程序:知识梳理→例题讲解→习题练习教学方法:讲解、讨论、练习教学设计:第一部分、概念复习:一、温度及其测量:1、温度的含义:2、温度计: a.原理; b.使用方法:①读法,看法,②量程,分度值,③放法,④拿法。

3、单位[℃]:①写法,②读法。

4、冰点、沸点的规定:二、物态变化:六种物态变化的含义;1、熔化与凝固:① 物质三态;②熔化的含义;③凝固的含义;④晶体的含义;⑤非晶体的含义;⑥熔点的含义;⑦凝固点的含义。

2、汽化和液化:① 汽化的含义;②汽化的两种方式;③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④沸腾的含义;⑤沸腾的条件;⑥沸点的含义;【列表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⑦液化的含义;⑧液化的两种方法。

3、升华和凝华:①升华含义;②凝华含义;【图表】:六种物态变化关系图第二部分、例题讲解:[1]、[2]、温度计的读数[3]、温度的含义[4]、冰水混合物的温度[5]、晶体的熔化图像[6]、非晶体的熔化特点[7]、[8]、沸腾的条件[9]、温度计的选择[10]、[11]、[12]、液化的实例[13]、[14]、[15]、[16]、升华与凝华的实例第三部分、习题讲解:[1]、温度计的原理、使用与单位;[2]、[3]、[4]、晶体的熔化特点;[5]、[6]、[7]、[9]、液化的实例;[8]、汽化(蒸发)的特点;[10]、沸腾的条件;[11]、[13]、[14]、升华与凝华的实例;[12]、液化的方式;[15]、汽化与液化的应用;[16]、物态变化综合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掌握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了解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3.知道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的物态变化;4.能够观察和描述物态变化的过程。

二.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3.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2. 教学难点•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

四. 教学准备为了有效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学投影仪和电脑;2.课件:包括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的示意图以及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图表;3.物态变化实验器材:如水和冰块、酒精、烧杯、试管、温度计等。

五.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新知识1.教师使用投影仪展示物态变化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并让学生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步骤二:学习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1.教师通过讲解和课件展示等方式,简要介绍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如固态下分子的排列紧密、形状固定,液态下分子的排列较松散、形状不固定等。

步骤三:探究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物态变化实验,例如:将水和冰块放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观察和记录物态的变化情况。

2.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归纳总结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并与教师进行讨论。

步骤四:认识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图表,学生观察并进行讨论。

2.学生根据图表,总结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发生物态变化的规律。

步骤五:巩固和拓展1.教师设计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拓展思维。

六. 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和合作探究的情况进行评价;2.教师设计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等活动,评价学生的分组合作能力;3.教师布置相关作业,通过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教案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教案

单元课时计划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知识与技能: 1 .能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

2 .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 见的温度值 3 .学会使用酒精灯 4 .知道什么是汽化以及汽化的两种方式。

5 .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及区别。

6 .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以及蒸发吸热制冷 7 .知道常见的液化现象;知道气体液化的方法,且知道气体液化要放热。

8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 9 .认识人类对水资源的依赖性及当代水资源危机。

10 . 了解电冰箱、高压锅的原理二、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提出问题的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 力。

单元课题单元教学目标2.通过探究感知固体发生熔化都需要吸热。

2.通过对海波、蜂蜡熔化过程的探究,知道判断固体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观察水的沸腾,记录数据,描绘图像,经历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4.通过蒸发和沸腾的对比,体会对比的学习方法。

5.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探究自然奥妙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6.提高学生节约用水和环境保护意识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理。

2.培养学生爱护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3.通过探究,形成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4.通过探究实验过程,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一丝不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5.时刻关注身边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6.通过介绍长征三号火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本章共安排了 6节教学内容。

其中1、2节内容侧重知识技的落实;3、4、5节更侧重于过程与方法的落实;第6节则侧重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落实。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的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教学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的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教学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的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教学教案1.1物态变化温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温度的物理意义;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知道常用温度计制成的原理及温度计的构造和刻度划分方法;知道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了解它们间的关系。

(2)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测量温度,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提高估测温度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环境温度的了解,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温度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方案1:举例引入吉林雾凇(如图)仪态万方、独具风韵的奇观,让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赞不绝口。

每当雾凇来临,吉林市松花江岸十里长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柳树结银花,松树绽银菊,把人们带进如诗如画的仙境。

这一切奇观都与温度有关,你知道什么是温度吗?雾凇需要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可以形成?方案2:观察讨论引入首先让学生观看视频:冬去春来、季节变换;冰霜云雾、热胀冷缩;物质的千姿百态、农作物的孕育生长成熟;气候变化和温室效应……播放完毕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这一切都关系到一个主题——温度。

二、推进新课1.温度的物理意义通过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可以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越热的物体温度越高,越冷的物体温度越低。

并引导学生从衣、食、住等方面分析温度跟人类的密切关系。

让学生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一些温度值;介绍一些与温度有关的环境问题。

2.温度的测量学生小实验:凭感觉判断温度。

取冷、温、热三杯水,如图所示,为保证实验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三杯水的温差要合适。

冷水与热水温差要大一些,冷水越冷越好,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温水的温度应接近冷水。

做实验时,学生先分别将左、右手食指放入冷水和热水中稍等一会儿,然后分先后逐个把食指放入温水中,并叙述自己的感觉。

通过实验学生认识到:仅靠感官的直觉来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可靠的,也是不准确的。

第章物态变化教学案教案

第章物态变化教学案教案

第章物态变化教学案教案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张双楼矿校贾广运编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三种状态的不同特征,会使用酒精灯;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课前预习】1、通常情况下物质的三种状态是指,、。

2、实验室常用酒精灯给物体加热,使用时应用酒精灯火焰的的部分加热。

应该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绝对禁止用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

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盖灭,不能。

3、物质的三态变化和有密切关系。

测量温度常用的测量工具是。

4、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测温体的的性质制成的。

5、常见温度计上的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6、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度,沸水的温度为度,在0 度和100 度之间分成个等份,每一个等份就是1℃。

7、正确使用温度计:(1)、使用前要看清温度计的、。

(2)、测量时将温度计的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碰到容器和侧壁。

(3)、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等,待温度计中的液柱后再读数。

(4、读数时玻璃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例题分析】例1、常用温度计上的标度常采用温标标度,符号是℃。

请写出以下几个温度的读法: 25℃:;℃:;-8℃:。

例2、如图所示,三支温度计的液柱示数分别是、、。

(c)例3、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从℃至℃,每小格是℃。

使用前需将水银甩回玻璃泡。

体温计的玻璃泡(能、否)取离人体读数。

没有把水银甩回玻璃泡就用来测量体温,测量的结果可能不正确(体温计显示较高的温度)【巩固练习】1、物质一般以_____ 、_____ 、_____三种状态存在,物质处于哪种状态与______有关。

2、物体的冷热程度用_______表示;实验室常用________来测量,它是根据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

3、常用的温标是_________,用符号_____来表示,这种温标是这样规定的:把__ ____作为0度,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100度。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三章《物态变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三章《物态变化》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在物理学习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掌握了力的概念、运动与力的关系等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物态变化这一章节的学习既有挑战性也具有现实意义。学生在这个阶段好奇心强,对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有一定程度的关注,但可能缺乏系统的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结合实验和动画,阐述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通过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物态变化的规律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目标达成:
-学生掌握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
-学生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了解能量转化关系。
-学生掌握物态变化的规律,并能应用于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
-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和练习,巩固学生对物态变化知识的掌握。
-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实验题等。
2.教学实施:
-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共同总结解题方法。
3.目标达成:
-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巩固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规律和计算方法。
1.学生对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分类认识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形象比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
2.学生在分析物态变化现象时,可能难以把握关键因素,需要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学生在实验和观察过程中,可能存在操作不规范、观察不细致等问题,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4.部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存在恐惧心理,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和需求,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物态变化的规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1.观察日记:请学生选择一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如冰的融化、水的沸腾等,进行连续几天的观察,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和感受。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将物理知识融入生活,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提交形式:文字描述,可以辅以图片或图表。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针对课堂上的实验,如探究冰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水的沸腾等,撰写实验报告。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原理、过程、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3.互动教学:采用提问、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理解物态变化的规律。
4.多媒体辅助: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等,形象直观地展示物态变化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克服理解难点。
5.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和实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b.汽车发动机中的冷却液是如何起到散热作用的?
c.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物态变化的例子?它们是如何工作的?
提交形式:书面解答。
5.小组合作研究: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与物态变化相关的主题进行研究,如物态变化在环保、能源等方面的应用。要求小组合作完成研究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提交形式:研究报告和课堂展示。
9.教学反馈: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展示一系列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如冰雪融化、水烧开、雾的形成等,引发学生对物态变化的思考。
2.提出问题: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如“为什么冰雪会融化成水?”“水烧开时发生了什么变化?”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够运用物态变化的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简单的实验来探究物态变化的过程。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教案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教案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教案第一章: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1.1 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如冰、石头等。

液态: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如水、油等。

气态: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如空气、氧气等。

1.2 物态变化的定义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

1.3 物态变化的类型熔化:固态变为液态,如冰融化成水。

凝固:液态变为固态,如水结冰。

蒸发:液态变为气态,如水蒸发成水蒸气。

凝结:气态变为液态,如水蒸气凝结成水滴。

升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如冰直接升华成水蒸气。

凝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如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冰晶。

第二章:熔化和凝固2.1 熔化的条件物质必须达到熔点(熔化温度)。

物质必须继续吸热。

2.2 熔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3 凝固的条件物质必须达到凝固点(凝固温度)。

物质必须继续放热。

2.4 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物质在凝固过程中释放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第三章:蒸发和凝结3.1 蒸发的条件物质必须处于液态。

物质必须继续吸热。

3.2 蒸发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物质在蒸发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降低。

3.3 凝结的条件物质必须处于气态。

物质必须遇到冷凝面(如冷凝器、冷水面等)。

3.4 凝结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物质在凝结过程中释放热量,温度逐渐升高。

第四章:升华和凝华4.1 升华的条件物质必须处于固态。

物质必须继续吸热。

4.2 升华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物质在升华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

4.3 凝华的条件物质必须处于气态。

物质必须遇到冷凝面。

4.4 凝华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物质在凝华过程中释放热量,温度逐渐降低。

第五章:物态变化的应用5.1 熔化和凝固的应用熔化:冰淇淋制作、焊接金属等。

凝固:制作冰雕、保存食品等。

5.2 蒸发和凝结的应用蒸发:沸腾、蒸馏、汗水蒸发等。

凝结:空调制冷、冷凝水收集等。

5.3 升华和凝华的应用升华:干冰制冷、固态氧供给等。

凝华:云雾形成、霜冻形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张双楼矿校贾广运编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三种状态的不同特征,会使用酒精灯;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课前预习】1、通常情况下物质的三种状态是指,、。

2、实验室常用酒精灯给物体加热,使用时应用酒精灯火焰的的部分加热。

应该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绝对禁止用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

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盖灭,不能。

3、物质的三态变化和有密切关系。

测量温度常用的测量工具是。

4、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测温体的的性质制成的。

5、常见温度计上的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6、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度,沸水的温度为度,在0 度和100 度之间分成个等份,每一个等份就是1℃。

7、正确使用温度计:(1)、使用前要看清温度计的、。

(2)、测量时将温度计的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碰到容器和侧壁。

(3)、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等,待温度计中的液柱后再读数。

(4、读数时玻璃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例题分析】例1、常用温度计上的标度常采用温标标度,符号是℃。

请写出以下几个温度的读法: 25℃:;℃:;-8℃:。

例2、如图所示,三支温度计的液柱示数分别是、、。

(c)例3、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从℃至℃,每小格是℃。

使用前需将水银甩回玻璃泡。

体温计的玻璃泡(能、否)取离人体读数。

没有把水银甩回玻璃泡就用来测量体温,测量的结果可能不正确(体温计显示较高的温度)【巩固练习】1、物质一般以_____ 、_____ 、_____三种状态存在,物质处于哪种状态与______有关。

2、物体的冷热程度用_______表示;实验室常用________来测量,它是根据A B C D3020℃甲乙3040℃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

3、常用的温标是_________,用符号_____来表示,这种温标是这样规定的:把__ ____作为0度,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100度。

4、冰的温度很低,如-℃,读作。

5、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5℃。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

C.沛县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5℃。

D.沛县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

6、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

王红同学的实验小组在探究“水的沸腾”时,三位同学观察温度计的方法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

7、一支原来示数为38℃的体温计,未经下甩,便用来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如果当天气温为35℃,那么体温计的示数为 ( )A 37℃B 38℃C 36。

5℃D 35℃8、体温计使用后消毒方法正确的是()A、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烤B、放在沸水中煮C、用医用酒精檫拭D、用清水冲洗9、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和认清它的。

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右图中甲、乙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____℃,水的温度是℃。

10、如下图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我国南极科考队成功到达南极的最高点“冰穹”,该地的气温达零下80℃以下,用图示的温度计_______ _(选填“能”或”不能”)测量该地的气温。

二《汽化和液化》(1)张双楼矿校贾广运编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

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

2、知道什么是蒸发现象;了解蒸发可以制冷的应用;3、知道什么是沸腾现象;了解液体的沸点,记住水的沸点大小。

【课前预习】1、在物质状态变化过程中,物质由变为的过程叫做汽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和。

2、我们看到过,涂抹在手背上的酒精很快变干了,同时也感觉到手背处变凉了。

这是因为酒精由变成了,即酒精蒸发了,在这个蒸发过程中,酒精(“吸收”或“放出”)了热量。

3、只在上发生的现象,叫做蒸发现象。

蒸发在温度下都能发生。

液体蒸发时需要。

4、在家中做饭时我们把水烧开,这个现象叫。

沸腾时,水从液态变为,而且速度很快。

5、沸腾是在和同时发生的气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需要。

6、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称作。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液态氧的沸点是-183℃,读作。

【例题分析】例1、夏天用口“吹气”的方法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吹气”加速了开水的,,从而使水的温度。

例2、用扇子扇风人会感到凉爽些,这是因为()A、扇子能发出凉风B、扇子把空气的温度扇低了C、风加快了人体汗液的蒸发D、风使人体的汗液出不来例3、水沸腾实验。

描述水沸腾前后的情景,总结水沸腾时的规律:1、水沸腾前水中气泡,沸腾时水中气泡;水沸腾前水的声音,沸腾时水水的声音。

2、将所得的数据用图像画出来,由图像可知: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沸腾后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是;停止加热,水沸腾,可见沸腾需要。

3、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此时水的沸点是℃,它与有关。

4、总结沸腾的条件:首先温度必需达到,还要。

5、与蒸发相比,沸腾是在液体的和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巩固练习】1、夏天撒到地面上的水很快就干了,这是____ 现象。

蒸发是液体在______ 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的______ 进行的汽化现象。

2、沸腾是液体在_______ 同时发生的____ 汽化现象,各种液体沸腾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____ 。

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都要____ 热。

3、当小孩发高烧时,不少妈妈的应急退烧办法是在小孩的手心和脚心上擦酒精,这是因为酒精_____ _时能吸收患者身上的_____ _,使患者的体温_____ _。

4、端午节,小施和小李帮妈妈煮粽子。

煮粽子的水烧开后,小施认为要继续将火烧得很旺,使锅内水剧烈沸腾,这样会很快将粽子煮熟。

小李则认为,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让锅内水微微沸腾,同样能很快将粽子煮熟。

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 _____________。

你的理由是什么_______ __________。

5、人在夏天出汗时扇扇子感觉凉快,用扇子对着温度计扇风,温度计的示数将( )A.降低 B.不变 C.升高 D.无法确定6、关于蒸发和沸腾,下面哪句话是错误的()A.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而只能在一定温度下沸腾。

B.蒸发只能在液体表面进行,而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C.液体蒸发时不需要吸热,而沸腾时必须吸收热量。

D.液体蒸发时温度会降低且能继续蒸发,而沸腾时温度一降低就不能继续沸张双楼矿校贾广运编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液化现象;液化时放热;2、知道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课前预习】1、烧开水时,热的水蒸气上升,遇到冷的的锅盖时,就变成了,附着在锅盖上,同时水蒸气“吸热”或“放热”,使锅盖也变热。

2、物质由变为叫做液化,液化时气体会。

3、用注射器吸收一些乙醚液体,堵住注射孔,先向外拉动活塞,当针筒中的乙醚消失时,再推动活塞向里压缩,就会观察到针筒中又出现了液态的乙醚。

这个实验是通过方法使乙醚液化的。

4、研究表明,和的方法都能使气体液化。

液化气就是在常温下用的方法使气体变成液体储存在钢瓶中的。

【例题分析】例1、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时,会发现瓶外壁“出汗”,这是因为()A.水从瓶内渗出来的结果 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液化现象C.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D.瓶外壁上的水汽化产生的现象例2、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

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A.先液化,后汽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例3、空气中有氧气、氮气、氢气,现在用降温的办法使它们液化,根据沸点表可判断:首先被液化的是什么;最后被液化的是什么。

(沸点表:液态氧:-183℃;液态氮:-196℃;液态氢:-253℃。

)例4、刘娟同学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帮妈妈做家务,她在一次消灭房间里的蚊子时,用的是如图所示的气雾杀虫剂。

刘娟同学用这种杀虫剂喷洒了—一会后,手明显感觉到盛杀虫剂的金属罐变凉了,她摇了摇金属罐,明显感觉到罐里有液体,她又通过阅读说明书得知这种杀虫剂是用一种极易挥发的化学原料和药物配制而成的。

请你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金属罐变凉的原因。

【巩固练习】1、写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1)天冷时人们从嘴里呼出“白气”是现象;(2)清晨,小草的叶子上有“露水”是现象;(3)夏天洗好的衣服晾干了是现象;(4)把气态煤气装进煤气罐是现象。

2、夏天我们吃冰棍时,撕开冰棍包装纸,会发现冰棍冒“白气”,如图所示。

这是由于冰棍周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发生现象面形成的。

根据你的观察,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的(选填“上”或“下”)。

3、对下列物理现象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进行的判断,你认为正确的是()A.春天,冰雪融化——液化现象B.夏天,刚从冰柜里拿出的冰镇矿泉水的瓶壁“流汗”——液化现象C.秋天的夜晚,小草上出现露珠——汽化现象D.冬天,小河中的水面上会上升“白气”——汽化现象4、下列现象的产生,需要吸热的是()A.夏天,输水管外出现小水珠 B.严冬,水缸中的水结成冰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 D.早晨,室外大雾迷漫5、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烧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汽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棒汽化而成的C.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表面的水珠是从鸡蛋里渗出的D.热风干手器的作用是利用热风加快手上水的蒸发6、夏天打开冰箱门时,门的附近会出现“白气”,这种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是( )A.蒸发 B.汽化 C.液化 D.沸腾7、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常看到鸡蛋表面先变湿,后变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正确的是( )A.先液化后蒸发B.先蒸发后液化C.先液化后熔化D.先汽化后液化8、以下所述生活实例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A.春天,冰封的河面解冻 B.夏天,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C. 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D.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干9、夏天闷热的夜晚,紧闭门窗,开启卧室空调,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第二天早晨,在玻璃上常会出现一层水雾,这层水雾是在室内一侧,还是在室外一侧请写出你的猜想与你猜想的依据:(1)我的猜想是 (选填“室内”或“室外”)(2)猜想的依据是。

三熔化和凝固张双楼矿校贾广运编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知道熔化和凝固、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3.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课前预习】1.物质由_______态变成_______态叫做熔化,例如:冰变成水的过程就是。

2.冰熔化时,温度,需要吸热。

蜡烛熔化时,温度升高,需要。

3.有些固体在熔化时,虽然不断的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即有固定的熔化,这类固体叫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