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闺怨诗赏析
高中语文_闺怨诗鉴赏专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1.把握闺怨诗的人物形象。
2.体会闺怨诗的复杂情感。
3.总结闺怨诗的常用手法。
课堂设计主要分为四个环节:环节一导入:从一首风靡大江南北的《卷珠帘》导入,营造闺怨诗哀怨的意境。
环节二温故知新:回顾学过的一首经典闺怨诗——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通过背诵、解读,启发学生思考闺怨诗。
环节三品读鉴赏:这一环节,学案上提供了10首闺怨诗,通过品读鉴赏、合作探究、小组展示,带领学生解决字词障碍,并完成如下问题:找出和分析主人公形象相关的具体词语;总结归纳闺怨诗传达的复杂情感和艺术手法。
学情分析:这是一节高三复习课,我所教授的学生为高三学生,此时距离高考还有两个月的时间。
一直以来,诗歌鉴赏在学生眼里都是一个难点。
尽管高三学生头脑里已经积累了无数的答题模板,但是在面对诗歌题目时,依旧是毫无头绪,因为很多时候,学生根本读不懂诗歌。
在一些涉及到闺怨诗的考试中,经常会出现分析人物形象的题目。
考试过后学生总是叫苦不迭,埋怨自己怎么就看不出诗歌塑造的是一位思妇形象呢。
因为在学生的逻辑思维里,总是想当然地认为,诗中主人公就是诗人自己的化身。
针对这一现象,我设计了这一堂闺怨诗的复习专题,第一个环节就是带领学生通过诵读,寻找和女子相关的依据,把握闺怨诗的主人公形象,然后在此基础知识,体会闺怨诗的复杂情感和艺术手法。
效果分析:音乐《卷珠帘》的导入,营造了学习闺怨诗应有的哀怨缠绵的氛围,将学生带入闺怨诗的境界;诗歌的学习离不开诵读,整个课堂贯穿了齐读、自由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体会闺怨诗传达的复杂情感;小组合作探究并展示成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负责处理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并调控课堂;整个课堂学练结合,教授知识,小试牛刀,通过习题检测课堂效果。
教材分析:闺怨诗作为诗歌里面一个特殊的类别,主要抒写思妇独守空闺的愁怨之情,其中包括特殊的分类——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
高二语文A部《闺怨诗》教案
掌握闺怨诗词的基本特征和常见情感。
.请大家谈谈,读到“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这两句A
更高的一种理想?有没有给你很丰富的一种联想?有没有对你的精
中国音乐的,说笙要暖笙,东风日暖闻吹笙,这笙上要有一个
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他与宋祁()一起重编《唐书》,还自著《五代史》,后骑,在温柔富贵乡里尽情享乐呢。
与闺妇的处境形成对比,既点出了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寄深于浅,借景抒情,包
对丈夫的深切思念。
女子
夫的情景。
以生活细节
遇,而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是完全相同。
《闺怨》王昌龄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闺怨》王昌龄唐诗注释翻译赏析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的意思是: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
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
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少妇的无忧无虑和天真烂漫。
她在春日里精心妆饰,登上翠楼,欣赏春天的美景,展现出她青春的活力和对生活的热爱。
后两句则描绘了少妇的心理变化。
她忽见陌头杨柳色,触发了对丈夫的思念和对过去的悔恨。
她后悔当初让丈夫从军边塞,追求功名利禄,而现在自己独守空闺,虚度青春。
这种心理变化通过“忽见”和“悔教”两个词语表现得淋漓尽致,深刻地刻画了少妇的复杂情感。
从诗作主旨看,此诗深刻地描画了少妇微妙的心理变化轨迹:有愁—知愁—掩愁—解愁—触愁—悔愁。
诗也抓住天真烂漫的少妇于登楼眺览春光时,顷刻间的感情波澜,表现了世俗荣华不如朝夕相爱的思想。
全诗先抑后扬,耐人寻味。
王昌龄善于用七绝细腻而含蓄地描写宫闺女子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变化。
这首《闺怨》和《长信秋词》等宫怨诗,都是素负盛誉之作。
题称“闺怨”,一开头却说“闺中少妇不曾愁”,似乎故意违反题面。
其实,作者这样写,正是为了表现这位闺中少妇从“从曾愁”到“悔”的心理变化过程。
丈夫从军远征,离别经年,照说应该有愁。
之所以“不曾愁”,除了这位女主人公正当青春年少,还没有经历多少生活波折,和家境比较优裕(从下句“凝妆上翠楼”可以看出)之外,根本原因还在于那个时代的风气。
在当时“觅封侯”这种时代风尚影响下,“觅封侯”者和他的“闺中少妇”对这条生活道路是充满了浪漫主义幻想的。
从末句“悔教”二字看,这位少妇当初甚至还可能对她的夫婿“觅封侯”的行动起过一点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个对生活、对前途充满乐观展望的少妇,在一段时间“不曾愁”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第一句点出“不曾愁”,第二句紧接着用春日登楼赏景的行动具体展示她的“不曾愁”。
闺怨诗教案
闺怨诗教案闺怨诗是我国古代诗歌流派之一,以女性的情感抒发为主题,描写了女子因受到家庭压迫、官宦之子傲慢等种种原因导致的心理困惑和痛苦。
如今,我们即将开展一堂关于闺怨诗的教学活动,以下是我为此次教学活动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闺怨诗的特点和流派,理解其所反映的文化背景和女性的内心世界;2. 分析和鉴赏闺怨诗的艺术手法和主题内容;3.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 教师介绍(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闺怨诗的起源和发展,并向学生解释闺怨诗的定义和特点。
2. 导入活动(10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关于闺怨诗的音频或视频,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听到或看到了什么?你能从中了解到什么信息?”3. 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给学生分发几首经典的闺怨诗作品,让学生小组合作读诗,并根据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诗人通过哪些具体手法和形象来表达诗歌的主题?- 诗歌所描绘的情境和心理状态对你有何感触?4. 诗歌赏析(15分钟)教师选择一首较长的闺怨诗,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韵律等元素,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力,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深层含义。
5. 学生创作(15分钟)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闺怨诗的理解和感受,自由发挥,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闺怨诗。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和写作风格,但必须符合闺怨诗的表达方式和意境。
6. 分享与反馈(10分钟)学生自愿分享自己创作的闺怨诗,并互相欣赏和反馈。
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和总结,加以鼓励并指导学生如何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评价:1. 记述评价: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深度和独特性。
2. 作品评价: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综合评价,包括主题的新颖性和深度、表达的准确性和感染力等方面。
3. 问答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互动环节中的回答和问题提出进行评价,包括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度、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条理性等方面。
高中语文_闺怨诗鉴赏专题教学课件设计
• ②寂静夜色下的西宫,花香袭人,月色撩人,女 子却无心观赏,反衬其孤独寂寞的心境;欲卷珠 帘,却徒增春恨,只能抱琴,凝望昭阳宫的方向, 动作描写中透露出其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写出 了女子被禁宫中、遭人冷落、孤独寂寞的深深怨 情。
• 木兰花 韦庄
百年苦乐由他人。
—白居易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氓》
•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 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 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 小小的寂寞的城。
•
—《错误》
• 西宫春怨 王昌龄
•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 斜抱云和初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 请结合全诗,简析诗中的人物形象。(4分)
• 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消息断,不 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
• 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千山万水不 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
• 简要分析诗歌传达出的情感。(4分)
• ①对远行之人的深切思念。主人公独上小楼,愁 望远路,不见归人,敛眉归户,进而魂梦寻觅, 一连串的动作显示主人公的思念之深切。ຫໍສະໝຸດ 思悠悠,恨悠悠 几多痴情几多愁
——闺怨诗鉴赏专题
学习目标
• 1.把握闺怨诗的人物形象。 • 2.体会闺怨诗的复杂情感。 • 3.总结闺怨诗的常用手法。
经典再现
• 蝶恋花 欧阳修 •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 此词抒发闺中少妇的伤春之情。上片写少妇深闺寂寞, 阻隔重重,想见意中人而不得;下片写美人迟暮,伤春 惜春,幽恨怨愤之情自现。
《闺怨》王昌龄教案
《闺怨》王昌龄教案《闺怨》王昌龄教案《闺怨》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描写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变化的一首闺怨诗。
一、学习目标1、了解闺怨诗的特点,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2、了解闺怨诗常见思想情感和常用表现手法。
二、经典精析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本诗标题为“闺怨”,一开头却写“闺中少妇不曾愁”,是否违反了题意?2.诗中如何描写少妇的心理变化?为什么“陌头杨柳色”会勾起少妇幽怨的情怀?赏析王昌龄善于用七绝细腻而含蓄地描写宫闺女子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变化。
这首《闺怨》和《长信秋词》等宫怨诗,都是素负盛誉之作。
题称“闺怨”,一开头却说“闺中少妇不曾愁”,似乎故意违反题面。
其实,作者这样写,正是为了表现这位闺中少妇从“从曾愁”到“悔”的心理变化过程。
丈夫从军远征,离别经年,照说应该有愁。
之所以“不曾愁”,除了这位女主人公正当青春年少,还没有经历多少生活波折,和家境比较优裕(从下句“凝妆上翠楼”可以看出)之外,根本原因还在于那个时代的风气。
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当时人们“觅封侯”的一条重要途径。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成为当时许多人的生活理想。
在这种时代风尚影响下,“觅封侯”者和他的“闺中少妇”对这条生活道路是充满了浪漫主义幻想的。
从末句“悔教”二字看,这位少妇当初甚至还可能对她的夫婿“觅封侯”的行动起过一点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个对生活、对前途充满乐观展望的少妇,在一段时间“不曾愁”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第一句点出“不曾愁”,第二句紧接着用春日登楼赏景的行动具体展示她的“不曾愁”。
一个春天的早晨,她经过一番精心的打扮、着意的.妆饰,登上了自家的高楼(翠楼即青楼,古代显贵之家楼房多饰青色,这里因平仄要求用“翠”,且与女主人公的身份、与时令季节相应)。
春日而凝妆登楼,当然不是为了排遣愁闷(遣愁何必凝妆),而是为了观赏春色以自娱。
《闺怨》原文及赏析
《闺怨》原文及赏析《闺怨》原文及赏析《闺怨》原文及赏析1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翻译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
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
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
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
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
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
注释柳庭风静人眠昼: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
昼眠人静风庭柳: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香汗薄衫凉: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
凉衫薄汗香: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手红冰碗藕: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
藕碗冰红手: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
冰:古人常有在冬天凿冰藏于地窖的习惯,待盛夏之时取之消暑。
郎笑藕丝长: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
“藕丝长”:象征着人的情意长久。
在古典诗词中,常用“藕”谐“偶”,以“丝”谐“思”。
长丝藕笑郎: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担心他薄情寡意不如藕丝长)。
译文及注释译文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
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
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
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
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
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
注释柳庭风静人眠昼: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
昼眠人静风庭柳: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香汗薄衫凉: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
凉衫薄汗香: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手红冰碗藕: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
藕碗冰红手: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
冰:古人常有在冬天凿冰藏于地窖的习惯,待盛夏之时取之消暑。
郎笑藕丝长: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
“藕丝长”:象征着人的情意长久。
在古典诗词中,常用“藕”谐“偶”,以“丝”谐“思”。
走进闺怨诗教学设计
《走进闺怨诗》教案【教学目标】一、了解闺怨诗歌的特点。
二、明白此类诗中所写意象和寄托的感情类别。
三、学会利用鉴赏要点来解读爱情闺怨诗,并学会答题。
【教学重点】理解闺怨诗中常用意象及手法。
【教学难点】利用鉴赏要点来解读爱情闺怨诗。
【教学学时】1学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视频《甄嬛传》片段,引出温庭筠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二、展示学习目标(见前面)三、认识“爱情闺怨诗”。
(一)爱情闺怨诗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表现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境遇下复杂的心理状态。
爱情闺怨诗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或抒发离别相思之苦。
闺中人身份:1、宦妇(官太太)2、商妇3、征人妇4、宫妇5、游子妇产生原因:皇权无上恩无常男尊女卑夫为纲别离迟暮源征商(二)形式标志1、标题中有“怨”“怀”“思”“别”“忆”“望夫”“闺怨”“幽恨”“寄良人”或直接用“无题”等字眼,如王昌龄的《闺怨》。
2、常见显性意象言愁意象:秋风、夜雨、寒夜、寒衣、白发、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残梦”“泪如雨”“春风杨柳”“雁声月明”“红妆对镜”“喜鹊报枝”“雨燕又飞”“临笺泪长”等。
行为意象:眉锁、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
室内用具: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帏、镜、绮席、碧纱、鸳被、相思枕等。
建筑意象:翠楼、高楼、宫殿、玉阶、窗等。
(三) 常用手法比兴(托物起兴)、渲染、衬托、反衬、借景抒情、触景生情、烘托、对比、直抒胸臆、乐景衬哀情、用典抑扬。
【例1】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例2】无题杨柳青青映画楼,翠眉终日锁离愁。
闺怨诗学案
诗歌鉴赏系列之闺怨诗教学目标:1、准确把握闺怨诗中女性形象;2、理解闺怨诗的思想内容,体会其艺术特色。
教学重、难点:分析诗中塑造的形象、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一、闺怨诗简介:闺怨诗以女性为描写对象,主要抒写宫女失宠后的怨情、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等。
闺怨诗就整体而言都呈现出一种婉约缠绵、幽怨感伤之美,这与诗的主角是女性有关。
浓重的感伤情调、细腻的心理描写、言浅意深的艺术风格,使得闺怨诗充满了深婉悠长、含蓄无尽的韵味,因而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朵摇曳多姿的奇葩。
二、闺怨诗的主要类型及艺术手法:1、主要类型:(1)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妃嫔的怨情。
如:《行宫》(元稹)《宫词》(朱庆馀)(2)闺怨诗:古来闺怨诗词非常多,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剖析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遭遇下或悲悼、或悔恨、或失落、或惆怅的复杂心理状态。
如:《望江南》(温庭筠)(3)征妇怨诗:征妇可以说是历朝历代边塞战争的附属产物,她们不仅要饱尝一般思妇的相思之苦、离别之恨, 对久戍边疆的丈夫朝思夜想,而且还得时刻牵挂边关丈夫的冷暖安危,承受着格外沉重的感情折磨,更有对战争的无尽厌恶和怨恨。
如:《子夜吴歌》(李白) 《春怨》(金昌绪)《陇西行》(陈陶)(4)商妇怨诗:写商妇的闺怨诗,其抒情主人公忧怨的焦点则在于丈夫的重利轻别、约而无信上。
她们除了对自己形同遭弃的命运躬自悲悼以外,又往往多生一段悔恨。
如:《贾妇怨》(刘得仁)2、艺术手法:(1)细腻的心理描写。
此类诗多用第一人称(即抒情女主人公内心独白的方式)叙写女性怨情。
一首诗,既是一幕人生命运的悲剧,也是一曲痛苦心理的哀歌。
除了心理独白还往往通过情态、动作等细节描写来形象地刻画抒情女主人公的心理。
(2)恰切的比兴、衬托、对比,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爱情的兴衰.“家寄征河岸,征人几岁游。
闺怨诗公开课
知识清单
1、月、梦、泪、雁、寒蝉、更 景物特点
漏、笛声、烟等言愁意象;
封闭、凄冷
2、织布、捣衣、缝衣、登高、 幽静
凭栏等行为类意象;
3、灯、烛、帘、被、团扇、床
景 枕、帷幕、帏、镜等室内用具类
意象; 4、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 院建筑类意象。
借景抒情 赋比兴手法 比喻
衬托
女人
商妇 征妇 游子妇 官妇 少女 宫女
⒈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 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孤独
⒉表现对游子(丈夫)的苦苦 相思、团聚的渴望;表现对丈 夫的关切、牵挂;蔑视功名利 禄、对战争的厌恶。 3、表现伤春、惜春的情怀。 4、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 遭人冷落的怨恨,表达对自由 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⒋表达宫女在幽禁生活中白白 消磨青春的哀怨之情;昔日承 恩,今日冷落,美人迟暮伤情 而生幽怨悲愤。 ⒌抒发王朝盛衰之感(通过宫女 的变化来反映),王昌龄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斜抱云和深见月, 朦胧树色隐昭阳。 [注]云和,云和是出产琴瑟的地方,这里借指瑟。昭阳, 汉宫名,汉成帝宠妃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居处。 19诗中第一句“西宫夜静百花香”有什么作用? 点明时间和地点,写宁静的春宫夜深,花香袭人,本为 乐景,在此以反衬宫中人的怨情。
20请结合全诗,评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答:诗中写的是一位幽闭深宫的少女,作者用一连串的 动作反映了她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在宫中花香月色无 边的春夜,她百无聊赖地卷珠帘斜抱琴瑟,凝望昭阳宫, 写出了幽闭深宫的深深怨情。
闺怨诗
杨以儿
何为闺怨诗?
• 闺怨诗的“闺”字本意是小门。古人建房,其内
室居住的往往是女眷,所以“闺”也常指代女性; “怨”者,即埋怨、抱怨的意思。
香闺幽怨谁识得——闺怨诗歌鉴赏
香闺幽怨谁识得——闺怨诗歌鉴赏教学目标:⒈初步读懂闺怨题材的诗歌⒉鉴赏闺怨诗中的人物形象,以及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3.体会闺怨诗歌的情感之美教学重、难点:分析形象、把握情感教学方法自主合作合作探究【专题解说】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主要类别】1、闺怨诗。
青年士子为了博取所谓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而远离妻室,使得妻子在无尽的等待与无边的愁闷中生出怨恨之情。
另外,则写那些闺中少妇因为丈夫没有多少时间留给自己,使得自己的青春红颜空对着明镜宝奁暗暗消退。
王昌龄的《闺怨》一诗中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2、宫怨诗。
最为常见的写宫女“恩已断”或“未承恩”或“君恩无常、见异思迁”之怨恨的诗作。
张祜《何满子》“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3、征妇怨诗。
征妇可以说是边塞战争的附属产物,她们不仅要饱尝一般思妇的相思之苦、离别之恨,而且还得时刻牵挂边关丈夫的冷暖安危。
一边是对久戍边疆的丈夫朝思夜想,一边对边关的那些无能将领颇有怨恨之情。
沈佺期《杂诗》中写出了一个征妇的怨辞:“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这首诗,写闺中少妇和久戍未归的丈夫的两地相思之情。
诗中不仅表达了他们的深挚恋情,而且也委婉、含蓄地讽刺了边将的无能。
4、商妇怨诗。
“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
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金钗”本是女子妆扮首饰,而今不但不必用作妆扮,却当作了问神卜卦的金钱一般来抛掷,其中苦情不言而喻。
5、少女闺怨诗。
封建时代婚姻大事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约,由不得青年男女尤其是女性做主,她们的内心痛苦。
为此,不少诗人写了少女闺怨诗,如白居易《伤春词》。
【常见意象】包括:1、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等言愁意象;2、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行为类意象;3、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帏、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4,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类意象。
闺怨诗歌鉴赏
闺怨诗歌鉴赏闺怨诗是古典诗歌中一个独特的类型,这类诗往往以女性的口吻来表达独守空闺的哀怨、寂寞以及对远方丈夫或情人的思念等复杂情感。
一、意象的运用1. 月- 在闺怨诗中,月是一个极为常见的意象。
例如“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
月亮总是高高地挂在天上,它的清冷和永恒就像女子无尽的等待。
它照着女子的闺房,也照着远方的征人或者游子。
女子在月下,可能会想起曾经和爱人一起赏月的美好时光,而现在只有自己孤单一人,于是对着月亮倾诉自己的哀怨。
这就像月亮是一个无声的听众,见证了女子从幸福到孤寂的转变。
2. 楼- 高楼常常出现在闺怨诗里。
女子住在高楼之上,看似高高在上,实际上是一种被困住的状态。
像“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中的翠楼。
高楼将女子与外界隔离开来,她只能从楼上眺望远方,等待爱人归来。
楼越高,她的孤独感就越强烈,因为她站得高却望不见爱人的身影,只能看到无尽的远方和自己的寂寞。
3. 柳- 柳谐音“留”,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在闺怨诗中,柳就成了离别和思念的象征。
比如“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那如烟的杨柳,就像女子心头那挥之不去的离情别绪。
每看到柳树,就会想起爱人的离去,仿佛柳树也在为她的孤独而哀伤。
二、情感表达的方式1. 直接抒情- 有些闺怨诗是直接表达女子的哀怨之情的。
像“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直白地说出了对丈夫的思念,而且这种思念已经到了让自己容颜老去的程度。
这种直接抒情的方式就像女子在倾诉自己的心声,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让读者一下子就能感受到她的痛苦。
2. 间接抒情- 更多的闺怨诗是通过描写周围的环境或者自己的行为来间接表达情感的。
例如“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诗中没有直接说女子思念丈夫,而是通过她赶走黄莺这件事。
因为黄莺的啼叫会惊破她与丈夫在梦中相见的美梦,从这个小小的行为中,我们能深刻地体会到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深。
高考闺怨诗课件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PPT课件
25/27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1)、诗中两组叠音词利用有何妙处?分别从内容和形式 方面分析。
(2)、这首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寄寓了怎样情感内涵?
【参考答案】
(1)“袅袅”写柳枝在春风吹拂下摇曳之态,“青青”绘 桑叶葱郁青翠之色,这两个叠词渲染出一个充满生机、令人 沉迷无尽春意,同时又增添了诗歌韵律感和音乐美。
18/27
《近试上张水部》唐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渴望被赏识
19/27
摸鱼儿·辛弃疾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些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柳断肠处。
作者在伤春吊古,借古讽今,但实际上是作者 将自己忧国、怀才不遇之情隐藏在春残花落, 蛾眉遭妒描写之中。
由不得青年男女尤其是女性做主,她们内心痛苦。为此, 不少诗人写了少女闺怨诗,如白居易《伤春词》。 7、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怨情。(最为常见 写宫女“恩已断”或“未承恩”或“君恩无常、见异思迁” 之怨恨诗作。 ) 感情基调:
怨
10/27
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人生感叹:
1、以相思寓_渴__望_报__效_国__家_朝_廷__ 2、以美人迟暮寓__壮_志__未_酬_功__业_未__就__ 3、以空闺寂寞寓_怀__才_不__遇_ 4、以冷落薄情寓_遭__排_挤__打_击__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敕赐 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新人迎来 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迎新弃旧未足 悲,悲在君家留两儿:一始扶行一初坐, 坐啼行哭牵人衣。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 母子生别离……
《“犹是春闺梦里人”——认识闺怨诗》教学设计
《犹是春闺梦里人——认识闺怨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初步了解闺怨题材诗歌的特点;(2)初步掌握闺怨诗(闺怨、征怨类)中主人公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指导、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等形式把握闺怨诗上述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闺怨诗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女性的坚韧与伟大;(2)引申闺怨主题,体会古今女性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闺怨诗(闺怨、征怨类)中主人公的情感。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闺怨诗中主人公的情感。
【教学理念及方法】生本理念、素质教育理念;情境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拓展延伸法。
【教学手段】【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经过一个学年的高中生活,已经了解了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他们对诗歌鉴赏板块也有了感性认识,但对诗歌的理性认识却相对欠缺。
我将本节课设计为专题入门课,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
珠海一中集结了全珠海市最优秀的学生,高二四班又是语文学习兴趣高、成绩好的文科班。
根据文科班女生情感细腻、男生情怀深广的特点,我选择闺怨诗作为授课内容,正契合该特点。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高度参与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我拟采用讨论学习、合作探究以及小组展示的策略。
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高涨,在设计基本的知识点教学之外,还辅以拓展延伸环节,深入挖掘女子闺怨情感背后的家国使命,进行价值观教育。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前准备:播放视频:电视散文《最忆是江南》节选1.教师现场演唱京剧《春闺梦》选段(节选),课件上出示唱词,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演唱。
(问题:这段唱腔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或:你对唱词中哪一句最有感触?)2.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3.展示这段唱词的来源:陈陶《陇西行》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入境。
)二、新授(一)展示学习目标(二)知识链接1.什么是闺怨诗?(先让学生试着说,再由教师展示。
(公开课)闺怨诗专题鉴赏解析
宫 词 (宋)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宫殿名。 ⑴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 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锁”字是诗眼。“锁” 字形象地表明了满庭春色 闭锁在高墙之内,无法泄露;而宫女的年华,也锁于重门之 内,白白消逝。 ⑵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运用了反衬手法。落花能够飞出宫 墙,无人禁止, 而宫女们却身锁重门,人不如花。这里以落红飞舞出宫墙反 衬宫女的身不由己,表现宫女孤寂凄凉的幽怨之情。
情感与手法? 情感:思念、悔恨之愁怨。 手法:对比
闺怨诗(二)
《江南曲》 【唐朝】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情感:商妇的悔怨之情。 手法:对比。 以“瞿塘贾”与“弄潮儿”作比。丈夫经商 长年在外,自己独守空房;想到潮水涨落有规律, 后悔当初没有嫁给随潮水出没的弄潮儿。
闺怨诗(五)
【唐朝】杜牧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情感:表达了失意宫女的孤寂幽怨。 手法:衬托、融情于景、典故、细节描写。 ①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 衬托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②二句写借扑萤细节以 打发时光,排遣愁绪,可见其寂寞与无聊 。③三句 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 情冰凉。④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失意孤寂之 悲苦。
拓展练习(1)
春闺思 (唐)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1)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分别 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分析。 (2)这首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寄寓了怎 样的情感内涵?(4 分)
闺怨诗公开课专题实用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所以这种手法为“不遇”旳士人在诗歌创 作中所乐于采用。 如白居易元和初年在 皇帝身边作了几年谏官,因为犯颜直谏, 被皇帝逐渐疏远,于是作《太行路》,诗 中以“妾颜未改君心改”自比,痛陈“人 生莫做妇人身,百年苦乐由别人”。
寂寞幽怨,青春消逝。红颜憔悴,闲坐无聊。 盛衰无常,此情此景,好不凄绝! 。
宫词 朱庆余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诗从写景开篇,以景衬情,以热衬冷。百花 盛开旳阳春,应是热闹非凡,然而宫门却寂 寂锁闭。宫女赏春,本是欢欣乐事,然而久 已失宠,感怀无限,心中郁闷,极愿互吐, 却恐鹦鹉饶舌,竟不敢言。怨深怨重,展露 无遗。
对年华已逝、美妙不再旳感叹; 对爱情婚姻旳失望; 对封建制度旳不合理旳无奈和控诉
丈夫戍边 远征
丈夫远行 (为利)
丈夫远行 (求学)
怀念、关切、
独守空闺旳寂寞、 懊悔 孤单
长久分离旳苦楚
对团聚旳渴望
对朝廷连年征战旳 不满;对战争无情 旳痛诉
青春短暂 等待
青春辜负,对心上人旳怀念、对将来旳期待
幽闭深宫 寂寞孤单、百无聊赖;向往自由和幸福; 失宠 对帝王情薄、遭人冷落旳怨恨
❖ 【简析】作者摄取了“梳洗”、“弄妆”生活细节, 体现闺妇幽怨孤寂心情和笃情善感旳形象。
❖ 三处反衬。以成双鹧鸪反衬形单影只旳孤单,体现 对爱情渴望。
4.强烈旳人、物对比。人旳不自由,物旳自 由。
“春来却羡庭花落,得逐晴风出禁墙”(郑 谷《长门怨二首》其一),以庭花可出禁 墙反衬宫女身遭幽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闺怨诗欣赏教学目标⒈赏析闺怨题材的诗歌⒉鉴赏闺怨诗中的人物形象⒊分析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概念解说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主要类别1.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青年士子为了博取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而远离妻室,使得妻子在无尽的等待与无边的愁闷中生出怨恨之情。
王昌龄的《闺怨》一诗中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以前,一心要丈夫早点博取功名,一个人在深闺还感觉不到丈夫不在身边的愁闷。
可现在登上楼头不经意地看到,路边的杨柳树头早已是一片葱翠,自然田野里也少不了成双成对的踏青人,而自己身边却无人陪伴。
这就促使她从内心深处冒出以前从未明确意识到过而此刻却变得非常强烈的念头——“悔教夫婿觅封侯”。
李益的《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诗以白描手法,曲折而传神地表达了一个商人之妇的怨情。
丈夫经商长年在外,自己独守空房。
想到潮水涨落有规律,后悔当初没有嫁给随潮水出没的弄潮儿。
李商隐的《为有》一诗:“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首句先说人和环境均佳,人为无限娇女,环境有云屏相围,可以说青春美貌富贵荣华均已具备。
次句又继之说居地和气候皆好,即身在京都,且适逢冬寒去尽。
照理说在这样十全十美的条件下,这对夫妇应能尽情享受家庭生活的乐趣,然而却不能,却要“怕春宵”。
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后两句以“无端”这种带嗔怨、不满口吻的词语为导语,引出了原因。
原来是因为丈夫须早起上朝,这样作妻子的就不能同丈夫同拥香衾,共享好梦,这岂不要恼杀人也么?丈夫一去,这金碧辉煌的屏风摆在那里还有什么意思?住在繁华的京城里又怎么样?春暖花开的美景带给人的恐怕更多的是烦闷,丈夫纵然能佩得金龟袋,地位显赫一时,可现在人去楼空,让妻子独居于此又有什么意思?所以有了第四句“辜负香衾”四字,前三句中的一切美好事物均形同虚设一般,真的要让这女子气不打一处来,所以要概叹这种事太“无端”,太没来由,太让人提不起精神来了。
2.表现对游子的思念、想望丈夫在外出征或在外谋取功名,闺中的妻子自然是日思夜想。
唐代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生动地写出了一位妙龄少妇的思夫心情。
黄莺在古诗中是可爱之物,声音清脆动听。
可这位女子却听得心烦火起,竟要将它赶走,岂不令人奇怪?原来是因为这只黄莺鸟光顾自己没完没了地鸣唱,只懂得卖弄自己清脆的喉咙,而全不理会屋里的女子正在午睡之中,并且还正做着好梦,梦中她来到辽西,正同远征中的丈夫相会呢!这只黄莺鸟真是太不知趣了竟然吵醒了女主人公,惊破了她日夜以求的美梦,将她从与丈夫相聚的甜蜜的美梦中拉回到孤身独处的严酷现实里,岂不要恼杀了她吗?所以,她要“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沈佺期《杂诗》中写出了一个征妇的怨辞:“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这首诗,写闺中少妇和久戍未归的丈夫的两地相思之情。
诗中不仅表达了他们的深挚恋情,而且也委婉、含蓄地讽刺了边将的无能。
诗一开头,首联叙事,交代地点、背景与事件,揭示造成家庭悲剧的原因是连年的边塞战争。
指出了少妇闺怨的原因,也寓有讽刺的深意,因为使少妇和征夫远隔两地,只能望月相思,就是由于“频年不解兵”,战事未能早日结束的缘故。
所以接着的三四两句,以无限哀怨的声调,通过月光的流照,抒发了两地的相思的苦情:“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这里,照在闺中的应是团圆之月,于今照在边地军营之中,倒成了离别的象征。
正因为这样,五六两句才着重写了两地相思之情:“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这两句是互文见义的,意思是说,少妇在闺中年年盼啊,夜夜想;良人在边地也是夜夜想啊,年年盼。
虽然关山远隔,但彼此思念的情意是一样的。
然而,要到什么时候,这两地相思才能变为一处欢聚呢?边将无能,恐怕这相思是无望的吧。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这是丈夫同时也是妻子的渴望。
3.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儿行千里母担忧”。
丈夫在外,在家的妻子何尝不担忧、牵挂呢?唐代王驾之妻陈玉兰的《寄夫》:“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写的是一位女子不顾西风吹在自己身上的寒冷,却对丈夫体贴入微,问寒问暖,十分生动地写出了少妇的焦虑。
唐代自安史之乱以后,战争频繁而残酷,驻守边地的成千上万的将士在沙场英勇牺牲,使得他们的妻子独守空闺,寂寞终身。
陈陶《陇西行》用沉痛的笔墨描绘了这一情形:“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闺中妻子不知征人已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还在梦境中盼他早日回来团聚。
元代姚遂的《寄征衣》:“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问,妾身千万难。
”诗用一个女子的口吻写出了一个闺中少妇为丈夫寄寒衣时的矛盾心情。
同时,那种对丈夫的关切、体贴之情也溢出纸外。
4.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冷清这类诗犹以表现宫女的寂寞之情的为最突出。
古代的最高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淫欲和役使的需要,把大批的民间美貌女子掳人宫中。
这些宫女在深宫里被高墙深院锁着,一待就是一辈子;除非特殊的原因可以被放出宫,不然就只能老死于这寂寞冷清的皇宫里。
一部分宫女进宫后,连皇上的面也没见过。
她们的痛苦、怨言可以想见。
杜荀鹤在他的《春宫怨》里就描写了这样的一位宫女:“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诗的首联,寥寥十个字,生动地表现了宫女希望恃貌取宠而结果却幽闭深宫的怨愤情绪。
她正在后悔不迭啊,原以为自己长得漂亮,进宫可以获宠的,哪晓得于今竟过着这样清冷寂寞的生活,真是误人青春啊。
所以对着镜子,也无心去梳妆打扮了。
是真的怨恨自己长得漂亮吗?不是,而是怨恨那有眼无珠,不识美丑的皇帝,这一句真是石破天惊之语!第二联说:既然不能以容貌取悦于君王,哪还要去修饰什么仪容呢?而第三联,则对春天悦耳的鸟鸣、浓密的花影进行描绘,既起到了春怨的点题作用,更重要的,是把宫女的幽怨和这美好的春光进行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了宫女的寂寞和凄凉。
鸟儿是这样的欢欣,花儿是这样的盛开,而宫中美女呢,竟是如此的哀怨和忧伤,这该是怎样的不幸和不平啊!尾联,以过去对比现在,以往日的欢乐反衬出今日的愁苦。
5、抒发别离苦情摊破浣溪沙李璟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韵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干。
6、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嫦娥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7、少女闺怨。
封建时代婚姻大事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约,由不得青年男女尤其是女性做主,她们的内心痛苦。
为此,不少诗人写了少女闺怨诗,如白居易《伤春词》。
伤春词白居易深浅檐花千万枝,碧纱窗外啭黄鹂。
残妆含泪下帘坐,尽日伤春春不知。
8、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最为常见的写宫女“恩已断”或“未承恩”或“君恩无常、见异思迁”之怨恨的诗作。
)行宫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这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
几个玄宗天宝年间进宫的老宫人,年轻时都是月貌花容,娇姿艳质,她们被禁锢在古行宫中,红颜憔悴,成日价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
此情此景,好不凄绝!《春宫怨·王昌龄》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注解】1、未央:汉宫殿名,也指唐宫。
2、平阳歌舞:平阳公主家中的歌女。
【韵译】:昨夜春风吹开了露井边的桃花,未央宫前殿明月高照一片光华。
平阳公主的歌女新受武帝宠幸,帘外春正寒皇上特把锦袍赐她。
【评析】:诗写春宫之怨,却无怨语怨字。
作者着力于背面敷粉,以侧面打光的手法,使其明暗清晰。
诗明写新人受宠的情状,暗抒旧人失宠之怨恨。
虚此实彼,言近意远:似乎无怨,怨至深;似乎无恨,恨至长。
实弦外有音的手法。
【简析】:题为“宫怨”,但全篇并无怨意,以正衬反,是诗的一种常用手法。
【作者小传】:王昌龄字少伯,京兆人。
登开元十五年进士第,补秘书省校书郎。
二十二年,中宏词科,调汜水尉,迁江宁丞。
晚节不护细行,贬龙标尉卒。
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適、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
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思想感情】归纳:1.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孤独、冷清;2.表现对游子(丈夫)的苦苦相思、团聚的渴望;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3.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4.表达宫女在幽禁生活中白白消磨青春的哀怨之情;昔日承恩,今日冷落,美人迟暮伤情而生幽怨悲愤。
5.抒发王朝盛衰之感(通过宫女的变化来反映),抒发宫女寂寞无聊情怀。
6.诗人每以失意的宫女自况,感叹个人身世。
【常见意象】1、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等言愁意象;2、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行为类意象;3、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帏、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4、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类意象。
【风格特色】浓重的感伤情调、细腻的心理描写、言浅意深的艺术风格(一)浓重的感伤色调。
唐代的闺怨诗,从整体而言,都呈现出一种婉约缠绵幽怨感伤之美,这由古代女性在封建宗法制度下的社会地位和心理状态所决定,也为两类诗的主题(即“怨”)所决定,周汉魏晋南北朝以来民歌中的宫怨诗和闺怨诗已然构成一种感伤的传统色调;文人所作,则无论是宫怨诗的悲叹“君恩无常”和“妾身薄命”,还是闺怨诗的抱憾色衰爱弛或夫妻分离,其感伤色调亦极为明显。
(二)细腻的心理描写。
一首诗,既是一幕人生命运的悲剧,也是一曲痛苦心理的哀歌。
除了心理独白还往往通过情态、动作的细节描写来形象地刻画抒情女主人公的心理。
(三)恰切的比兴衬托。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诗经·氓》),比喻爱情的兴衰;“家寄征河岸,征人几岁游。
不如潮水信,日日到沙头”(张仲素《春江曲二首》其一),与李益《江南曲》一样以潮水有信反衬人归无期;“春来却羡庭花落,得逐晴风出禁墙”(郑谷《长门怨二首》其一),以庭花可出禁墙反衬宫女身遭幽闭。
还有一种比兴,是以宫怨、闺怨寄托“士不遇”的情怀。
男性诗人“借女人说话”,表现的却是非女人的主题,有人说:他们的目的是借思妇之日“托志帷房”。
一般说来,“男性作家笔下的闺怨题材与君臣遇合的主题常常是一一对应的:以相思寓渴望抱效;以美人迟暮寓功业不就;以空闺寂寞寓怀才不遇;以冷落薄情寓遭排挤打击等等。
所以这种手法为“不遇”的士人在诗歌创作中所乐于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