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方会计理论体系(word版)
会计文献综述
西南大学辅修会计课程文献综述题目:《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文献综述》班级:2013级会计三班姓名:***学号:***************序号:110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文献综述摘要:目前,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已经成为财务会计理论的核心内容。
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都非常重视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并已纷纷建立起各自的概念框架体系。
而我国目前只是加速颁布实施了具体会计准则,但具体会计准则却造成前后准则矛盾重重和会计实务的混乱。
因此,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制定是必要的和紧迫的。
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对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我国以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制订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中国;财务会计概念;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一、前言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1976年12月公布的《关于企业财务报表目标的暂行结论》、《财务会计和报告概念结构:财务报表的要素及其计量》和《概念框架研究项目的范围与含义》三个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这个概念,其解释为概念结构是由互相关联的目标和基本概念所组成的逻辑一致的体系,这些目标和基本概念可用来引导首尾一致的准则,并对财务会计和报告的性质、作用和局限性作出规定。
也就是说其是目的是为指导和评价会计准则提供理论依据。
随后,基于客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对一套首尾一贯的理论框架的需要,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各国开始了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
我国与西方相比,我国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较晚。
我国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引用始于1993年《企业会计准则》(即基本会计准则)的实施,我国试图把其作为概念,但其缺乏严谨的理论基础,没有明确的会计目标和理论体系,把概念框架和具体会计准则的功能混为一谈,从而不能为指导和评价会计准则提供依据。
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对企业会计的改革虽然取得一些成果,但是仍然出现一些问题,这也加剧了我国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迫切需求,从而也决定了对其综述的必要性[1]。
会计理论知识概述
会计理论知识概述一、什么是会计理论会计理论是指一系列系统而科学的原则、规则、概念和假设,用于解释和指导会计实践和会计信息的处理和报告。
它是会计学科中的基础理论,为会计实践和会计信息的处理提供了统一的理论框架和方法。
二、会计理论的发展历程会计理论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以下是会计理论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1. 早期会计理论早期会计理论主要集中在记录和处理商业交易的方法和技巧上。
最早的记录系统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如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的商业文书。
这一阶段的会计理论主要是经验总结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2. 现代会计理论的形成现代会计理论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这一时期,工业革命和企业规模的扩大给会计带来了新的挑战。
会计师们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记录和报告企业的经济活动。
这导致了现代会计理论的形成,其中包括会计原则、会计准则和会计伦理等方面的研究。
3. 理论体系的建立随着会计学科的不断发展,会计理论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这个体系包括会计信息质量理论、资产负债表理论、损益表理论、会计信息披露理论等多个方面。
这些理论不断完善和发展,为会计实践和会计信息的报告提供了指导。
三、会计理论的基本原则会计理论的研究基于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被广泛接受并应用于会计实践。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会计理论基本原则:1. 会计实体会计实体原则指出企业应该被独立地看作一个会计实体,与企业所有人之间应有清晰的界限。
这意味着企业的财务状况应该独立于企业所有人的个人财务状况。
2. 全面性原则会计全面性原则要求企业应该记录和报告所有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有关的信息。
这意味着企业应该全面、准确地记录和报告其经济活动,以提供对外部用户有用的信息。
3. 会计周期性原则会计周期性原则要求企业应将其经济活动划分为一定的时间段进行记录和报告。
常见的会计周期包括年度、季度和月度。
这样做可以提供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可比性。
4. 货币计量原则货币计量原则指出企业的经济活动应当以货币单位进行记录和报告。
会计经验:常见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有哪些
常见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有哪些常见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有哪些 会计理论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从许多前人的过去经验所积累起来的思想、著作中汲取的;二是自觉总结分析、认识现实而形成的思想、观念;三是基于对会计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预测而形成的推理、判断。
不管哪一种情况,要形成理论,都需要运用一定的思维、论证的方法。
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是人们研究会计理论时所运用的思维、判断和推理的方法。
常见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有: 1.演绎法. 演绎法是指从某种目的和假设出发,从中推导出个别结论、概念、程序,而形成会计理论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认为,理论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开创新概念和新程序提供一种体系,以及帮助对一些备选程序进行抉择,在建立切实可行的程序间题上,也不必要求理论完全切合实际和实用。
典型的演绎法是从会计报告目标和假设出发,推导出能指导会计实务的准则、原则、会计处理方法程序。
演绎法非常强调逻辑推理的作用。
这种方法的基本研究程序为: 假设、前提推导结论验证具体问题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保持相关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理论构建具有逻辑严密性;其缺点是如果假设和前提是虚伪的或错误的,其结论也将是虚伪或错误的。
2.伦理法. 伦理法又称道德标准法,是指将制定会计处理和编制会计报表应遵循的道德标准,作为建立会计准则或理论体系依据的一种专门方法。
在西方会计理论中,会计道德标准论将重点放在正当(Justice)、真实(Truth)和公正(Fairness)上。
公正、(p>在中西方会计原则、会计处理方法程序中都渗透着道德标准的要求,如人们在选用会计方法上通常以道德标准为基础进行判断。
但是,道德标准法的缺点是它不能为会计原则的形成或现行会计原则的评价,提供合理的基础。
3.经济学法. 经济学法是指构建会计理论时,将不同会计方法、技能的选择置于对宏观经济指标变动影响能力的基础之上。
它强调总体的经济效益。
其理论支点是:作为规范方法,会计的目的之一是将企业和人个的行为引向特定国民经济政策的执行。
会计学专业+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问题表现形式及对策-毕业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会计基础工作能够规范会计秩序和会计人员的行为,促进企业经济管理建设。
但是很多企业和单位仍存在着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三方面:不按照规定设置会计科目;随意填制会计凭证;随意记账和结账,这主要是我国监督机制不完善、双元控制主题导致会计控制弱化、非国有经济单位会计人员的管理不严格的等原因造成的,对此本文提出了合理的解决对策,以期规范会计人员的基础工作,减少会计舞弊现象,提高会计水平。
关键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表现形式The accounting foundation work does not standardize the questionexpression form and the countermeasureAbstractAccounting basic work can standardize the accounting order and the behavior of accounting personnel,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economic management.However, many enterprises and units still have the problem of non-standard basic accounting work, which is reflected in three aspects: not setting up accounting subjec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gulations;Filling in accounting vouchers at will;Optional billing and invoicing, this basically is the supervision mechanism is not perfect, the dual control subject lead to weakening accounting control, non-state economy unit causes such as accounting personnel management is not stric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asonable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standardize the accounting personnel's basic work, reduce the accounting fraud, raise the level of accounting.Key words: accounting basic work, norms, forms of expression目录一绪论 (1)(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外研究情况 (1)2、国内研究情况 (1)(三)研究内容 (1)二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问题表现形式 (2)(一)不按规定设置会计科目 (2)(二)会计凭证的填制有较大的随意性 (2)(三)不按规定记账、结账 (2)(四)会计档案管理混乱 (4)(五)会计机构和岗位设置不合理 (4)三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原因 (6)(一)我国内外部监督不足 (6)(二)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低,对会计工作重视度不足 (6)(三)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或制度执行不到位 (7)(四)不能有效使用现代会计手段 (7)四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问题的解决对策 (9)(一)完善会计监督管控体系 (9)(二)提高会计人员的水平 (9)(三)完善规章制度 (10)(四)促进会计工作信息化管理 (10)六结论 (11)致谢 (12)参考文献 (13)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有增无减的会计基础工作重视度,促使国家不断颁布更新的法律条规。
浅析会计准则体系的完善
浅析会计准则体系的完善摘要:会计原则又称“会计准则”。
它是建立在会计目标、会计假设及会计概念等会计基础理论。
会计准则体系的持续完善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前提。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企业会计造假案引发了会计界对会计准则质量问题的讨论和建立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呼吁。
研究会计准则体系的持续完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详细介绍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发展历程基础上,分析我国会计准则体系近年来所取得的成果,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持续完善的策略建议。
关键字:会计准则、体系、完善、建议一、概述国外发达国家均在逐步完善已有的会计准则体系,美国逐步建立了世界上最为完善和复杂的会计原则,英国的会计职业团体则制定了明确的会计准则框架,而我国目前尚缺乏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定框架,使得出台的会计准则不具计划性,协调性较差。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构成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由《企业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组成。
其中《企业会计准则》是基础,被称为基本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是主干,也是财务会计实务的具体规范。
具体会计准则,即一般包括引言、定义、会计确认和计量标准、应披露的事项。
引言部分指明了特定准则所涉及的会计事项。
定义部分对术语加以界定,也即基本概念的界定。
会计确认与计量标准部分是具体会计准则的主体,也就是有关“会计核算”的具体规定,涉及会计要素项目的确认条件、确认标准和计量方法。
应披露的事项部分规定企业会计报表应揭示的信息—特定准则所涉及的会计事项应列示于何报表及何项目之下,以及报表附注应包括的内容。
然而我国现有的《企业会计准则》与《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之间尚有需要协调的概念,如果会计准则概念的框架都没有构建清楚的话,是很难进行国际化协调的。
此外,在《企业会计准则》第一条明确提出我国的会计准则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为依据加以制定的,会计准则应该是会计法下的会计基础法规,但是在我国新颁布的《会计法》中,却丝毫没有提及到以其为依据的“会计准则”,这就模糊了法律主体概念,从而使人产生法律认识上的错误,需要不断的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
中西方会计差异的原因及中国会计发展方向
经管学院学年论文题目中西方会计差异的原因及中国会计发展方向学生姓名鲁涛学号20080410040121 专业班级08会计2班指导老师杨青院系华东交通大学经管学院中西方会计差异的原因及中国会计发展方向摘要中外,尤其是东西方由于其各自的思维方式、治国理念、思维定式、传统习俗、文化背景、地理位置和经济制度不同,在会计的思想、规范、行为等各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那么这些差异具体是如何形成的呢?,通过对中西方财务会计关系表述的比较,分析财务会计差异性成因,为我国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及借鉴西方经验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字:会计差异;原因;发展方向。
目录一,文化造成的会计差异 (1)一、思维方式的差异 (1)二、治国理念的差异 (2)三、思维定式的差异 (3)四、传统习俗的差异 (3)二,政治体制所造成的会计差异 (4)(一)政府经济干预因素。
(4)(二)中西方财务发展进程因素。
(4)(三)经济体制因素。
(5)三,未来我国会计的发展方向 (5)一,电算化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6)二,会计学向细化方向发展 (7)三,将更着力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 (7)四,会计逐步国际化,建立统一的规范的核算体系 (8)一,文化造成的会计差异一、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人讲悟性,“悟”即领会,觉醒,成语中有恍然大悟、执迷不悟之说。
据《孟子》一书记载: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当过一段时间管钱粮的小官,他给会计下过一个定义,曰“会计当而已矣”。
何为“当”?“当”就是量入为出、谋求收支平衡,也即会计标准。
至于如何“当”则无具体规范可循,华东交通大学毕业论文从业人员具体拿捏,全靠一个“悟”字。
就连佛教传入中国后也进行了本土化改造,一改理论严谨的唯识宗,而是直指心境的禅宗,“禅”是指能通过静坐默想领悟佛理。
此种思维方式源于中国的封建制度,事事有规范,皇帝就没人当;行行讲规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因此,凡事必需神秘,人们不愿意将隐性知识显性化,故凡事只能靠“悟”。
(完整word版)会计学原理(完全版)
第一章总论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介绍会计学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和知识,这些内容是学习会计学的基础。
本章要求了解会计历史发展过程,对会计学科形成一个总体的印象。
理解并掌握会计的定义、会计的对象、会计的职能和目标、会计的基本假设与一般原则、会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第一节会计的内容和特点一、会计的内容●通常指会计所要核算、监督和分析的内容。
●在会计学原理课程中指的是会计核算的内容。
●不同的行业会计核算的内容有所不同。
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生产经营活动或者预算执行过程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记录、计算,定期编制并提供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活动的全过程。
●企业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企业单位经营资金的运动。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预算拨款和预算支出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运动。
(三)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主要内容二、会计的特点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完整:对属于会计对象的全部经济活动都必须加以记录,不得遗漏其中的任何一项。
连续:对各项经济活动应按发生的时间顺序不间断进行记录和核算。
系统:对各种经济活动,要分门别类的进行核算,并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取得系统的会计信息。
3、会计核算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
第二节会计的职能和会计目标●(一)会计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的职能在不断地扩展,在反映和监督职能的基础上,会计还具有分析经济情况、预测经济前景和参与经济决策等职能。
(二)会计的目标向哪些人提供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信息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如何提供这些会计信息?●一般使用者:●财务报告;包含“通用”信息的会计报表。
●特殊使用者,如税务机关:●特殊报告,如按税法规定编制的特别报表及报告。
(完整word版)基础会计教材电子版
第一章会计的基本概念第一节:会计的定义(概念、职能、对象、六要素)小提问:你认为会计是什么?是账房先生?是一种职业?还是一项与数字有关的活动?一、会计的概念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会计是适应人类生产实践和经营物质资料的生产管理的客观需要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会计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作为一项记录、计算和汇总工作,它产生于管理的需要,并且一开始就以管理的形式出现。
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与社会生产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人们对生产活动进行管理的客观需要,社会愈发展,会计愈重要。
在原始社会,人们为了计算生产成果和生活需要,逐步产生了计数和计算的要求。
在文字产生以前,这种计算是用“结绳记事”、“刻木记事”或凭人们的记忆来进行的。
在文字产生以后,人们对物质资料生产与消耗开始了文字记载,于是就产生了会计。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会计主要是用来核算和监督政府开支,为官方服务。
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欧洲产业革命以后,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生产日益社会化,生产规模日趋扩大,更需要由会计从价值量上来全面、完整、系统的反映和监督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人类发展到现在,全球信息化、经济全球化使作为“国际商业公共语言”的会计内涵及外延不断丰富发展。
现在会计概念可以表述为: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用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小提问:从会计的定义中,你能了解什么信息?(体会:会计得作用是为了监督,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二、会计的职能从会计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会计是随着生产的发展,逐步从企业各项经营活动中分离出来的一项提高经济效益的管理活动。
会计在经济管理工作所具有的功能或能够发挥的作用,即会计的职能,包括核算、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会计职能是不断变化的并且彼此联系。
中西方财务会计存在的差异及原因剖析_徐慧
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日益密切,这就促使中西方各国在财务会计核算计量上的趋同。
然而中国和西方国家相比,经济体制、财务历史、社会文化以及法律的差异都导致在财务会计各方面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小的方面可能体现在一个会计分录、会计报表,大到融资、筹资决策的制定上。
这些差异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也阻碍了国际财务会计的趋同。
因此,我们要深入分析中西方财务会计在理论体系中存在的差异,进而积极地完善和推动我国财务会计的国际趋同,促使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一、中西方财务会计差异比较(一)中西方会计目标的差异比较1.会计目标层次定位的比较所谓会计目标,是指会计工作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它是会计工作运行的指向,是会计系统运行的导向机制。
关于会计目标的理论表述中西方是相似的,但对于会计目标理论体系的层次定位分歧明显。
西方会计理论体系是“四层次”之说,即会计目标、会计确认和计量、会计报告要素、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第一层次会计目标———导向机制与后三层次界限分明,体现出很强大的逻辑性和系统联结性。
我国会计理论体系是“六层次”之说,即会计目标、会计环境、会计涵义与前提、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工作系统。
其中目标和环境是其他层次的导向机制,我国把会计目标与环境、环境与系统紧密耦合,更具科学性。
2.会计目标具体内容比较西方会计目标较多地强调为投资者服务;而我国的会计目标被分解成三个层次:一是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二是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三是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信息的需要。
在这三个层次中,突出体现了政府宏观管理的思想。
可见,是否把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独立出来,是中西方会计目标具体内容的最大差异。
(二)中西方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差异比较财务会计作为一项有效及有序的管理活动,需要会计核算系统不断提供正确的财务信息数据。
会计确认是会计核算的基础,而会计确认的核心问题是会计计量。
因此,会计确认与计量是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精选范文12篇Word版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精选范文12 0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探究摘要.日益激烈的市场竟争环境,给现代企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较大的挑战,新会计制度适应当前经济、市场和企业发展的財务管理需求,能够为现找企业的证常经营和发展提供重要的前提条件一本文主要是从新会计度对財务管理的重要影响入手,重点分析了新会计制度下財务管理模式中存在着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切实有效的应对和改进策略,为充分提升财务管理模式优势和作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財务管理:模式:应用市场经济体制的深人发展,我国经济事业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相应的对于会计准则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会让度的史新,会给其所处的环境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只有保证新制度能够良好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客观觌律,才能够更好地推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在新会计制度环境下全面采用科学有效、切实合理的财务管理模式,滴能够起到更为积极的效果。
1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重要影响会计度,是会计从业者所实行的程序、方法和制度,新会计制度是指戴德明教授所撰写的《新企业会计准则枞中国人民大学版社,2凹7).具体燥作过程,会计工作主要是从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商品本身的交易账汾信息出发,廾展信息的分析、计算和总结工作并上报相0的结果新会计制度能针对企业和组织内部的发展状况、资金状况以及财务运转情进行全面反映,并且提出满的财务审计核算准则和方法。
给相关企业和组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前提,新会计制度下对于当前企业的財务管理工作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主要是表理在了以下两个方血.第一,影响到了财务管理理念.财务管理理念对于实际开展的具体财务管理工作起着引領性作用t ifij其受到了新会计制度的重要影n年新会计制度对当前財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业务经验以及能力方而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细化引导具休財务管理工作内容,相应的对于財务报表、财务核算和整理方面的监督管理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财务管理工作实际进行中,需要坚持看低碳、环保和节约的理念,遵着人性化和科学化的管理原則,更好地符合新会计蒯度的设计要求和节标准,充分保证利监主休的管理协调性和内容方血的稳定性,强化财务管理工作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第二,对于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具有年要影响;新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将会较大程度的影响到则.务风险管理工作内容,主要表现在了资产控制转回和资产减值方曲的管理工作。
中西方财务会计存在的差异及原因剖析
计 的 国际趋 同 , 促使 我 国经济快 速发 展 。
一
、
中西 方 财 务 会 计 差 异 比较
( 一) 中西 方会 计 目标 的差 异 比较 1 . 会 计 目标层 次定 位 的 比较 所 谓会 计 目标 。 是 指会 计 工作 要达 到 的基 本 要 求, 它是 会计 工作 运行 的指 向, 是会计 系 统运 行 的导 向机 制 。 关 于会计 目标 的理 论表 述 中西 方是 相似 的 ,
但对 于会计 目标 理论 体 系的层次 定位 分歧 明显 。西
方会 计理 论体 系 是 “ 四层 次 ” 之说, 即会 计 目标 、 会 计 确认 和计量 、 会 计报告 要 素 、 会计 信息 质量 特征 。第
一
层 次 会 计 目标— — 导 向 机 制 与 后 三 层 次 界 限 分
的差 异 。 比较典 型 的例子 之一是 : 西 方企业 在计 提应 收账 款坏 账准备 时 , 企业可 以以历史 经验 为依据 , 自
性。
2 . 会 计 目标 具 体 内容 比较
西方会 计 目标较 多地强 调为 投资者 服 务 :而我
定 上 。这 些差 异 的存 在 , 在 很 大程 度 上 制约 着 我 国
的经 济发 展 ,同时也 阻 碍 了 国际财 务 会 计 的趋 同。
因此 . 我 们要 深入 分 析 中西 方 财务 会计 在 理 论体 系 中存在 的差异 . 进 而 积极 地 完善 和 推 动我 国财务 会
第 3 5卷 第 6 期
2 0 1 4年 1 1 月
通化 师 范学 院学报 ( 人 文社 会科 学 )
浅议中西方会计理论体系
学科 , 按学 科 性质 与 范 围不 同可 分 为 : 计基 础 学科 ; 会 会
种大环境下需要建立反映 当今会计研究成果 、借鉴西
计理 论体 系 的研究 、 识 与运 用 , 发 展会 计 理论 、 认 对 指导
体系的各个构成部分。分类是根据总体的共同点和差异
会计工作和发展会计教育等都具有重要 的意义。
一
点, 将总体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4 相关性。是指确定 的会计理论 总体及其结构要 . 考虑有关 的要求。 相关 的要求主要有: 继承会计理论研 究的成果 。 借鉴西方会计理论 的成就。 反映会计研究新
[ 中图分类号】 F3 20
[ 文献标识码】 B
总体理论 的前提 下 , 确定会 计理 论体 系的结构 , 划分各 个 构成部分 。 3 . 分类性 。是 指 按照一 定 标志划 分 总体 的会计理论
会 计 理论 体 系是 由各 种 理论 要 素 相互 联 系 、 互 制 相
约而形成 的有机整体。会计理论成为体系, 是人们在长 期实践和研究中对客观会计规律性 的认识。 中西方会 对
第 21 02年第 5 期 ( 第 37期 ) 总 9
S HAN E JNG I GY I J
商 业 经 济
N .,02 o 2 1 5
T tl o3 7 oa .9 N
[ 编 号】 1 9 64(020— 07 0 文章 0 —0321) 02—3 0 5
浅议 中西方会计理论体 系
理论 、 会计 应用理论 和会 计开发 理论 。
中西方财务会计的差异
中西方(xīfāng)财务会计的差异我国自93年以来(yǐlái)实施的一系列财务会计制度改革,使我国财务会计在广泛的领域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协调一致。
但由于一国的会计受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法律环境、金融环境、文化环境、政治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的财务会计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财务会计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我国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要遵循我国颁布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西方财务会计并不能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得到运用,但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和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财务会计也处于不断变革之中,了解中西财务会计的差异并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会计体系,提高会计人员对未来的适应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我国财务会计与西方财务会计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中西方对财务与会计关系(guān xì)的基本表述中国(zhōnɡ ɡuó)对财务与会计关系的表述主要有三种(sān zhǒnɡ)思路:首先是“大会计观”,认为会计包括财务甚至可以代替财务,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会计是管理的主体,财务是管理的对象,必须对财务实施会计管理。
“财务管理实际上指的是对财务活动进行的会计管理。
”在我国会计学科体系设置上也与这种观点相符。
我国财务会计主要的缺点是: 学科门类单一,讨论范围狭窄;注重核算多,重视管理少,只讨论方法,很少深入研究理论,即使在很少的理论研究中也主要是解释、说明制度,基本没有独立完整的学科研究内容。
其次是“大财务论”,认为财政决定财务,财务决定会计,会计只属于财务管理体系中的反映和控制环节。
这种观点是中国政府几十年来一直坚持的观点和实际做法,任何财务政策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财政政策,中国十年的会计政策都是围绕着财务政策制订的。
最后还有一种“财务会计并行观”。
认为财务是一种管理工作,会计则为这种管理提供信息服务,主张借鉴西方的经验,从机构设置上将两者分开。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越是发展,企业的理财活动必定日益显示它的重要性,它将同企业的经营活动并驾齐驱,共同影响企业的成败。
(完整word版)浅谈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问题
中文摘要本论文主要阐述了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的问题,如今社会中绝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都存在着很多缺点,在很多方面不够规范,例如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会计主体界限不明确、会计体系缭乱、以及会计制度不规范等问题。
这些问题既影响会计核算的质量,也会使会计信息失真;造成财务管理出现混乱,并出现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中小企业的良好发展,所以必须抓住机会好好的改革.根据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和在会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下有益的建议。
例如规范企业会计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等等,都会使企业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字:中小企业;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会计制度;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problem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accounting standardization, the society of the vast majority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have many disadvantages, in many ways, not standardized, such as 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accounting entity boundaries are not clear, because accounting system, and accounting system is not standard issue. These problems not on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also can cause the distor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financial management confusion, and the emergence of violations of financial discipline problems. These problems affect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SMEs is serious, so must 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reform。
关于会计计量的几个理论问题(最全)word资料
关于会计计量的几个理论问题(最全)word资料关于会计计量的几个理论问题简介:随着当代财务试图把越来越多的所谓“资产负债表外业务”纳入表内核算和试图在会计报表中反映资产、负债价值的变化,会计准则中已经越来越多引入了公允价值等除成本以外的其它会计计量基础,从而对现行的成本会计模式产生了很大挑战。
不仅如此,由于过去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没有考虑这一新的会计计量趋势,也使得会计准则与概念框架之间、会计准则与会计准则之间因为会计计量而产生了诸多的不一致,十分不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和国际会计的趋同。
为此,本文以现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存在的会计计量问题为出发点,系统了当前会计计量问题的实质、基础、未来发展趋向及其国际努力,并进而提出了我国的因应对策。
财务会计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过程,其中,会计计量在会计确认和报告之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传统上,现行财务会计模式是以成本会计计量为特征的,所以,会计计量问题多年来并没有被会计理论界和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引起足够重视,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各国会计准则体系中也鲜有对会计计量提供专门的框架或者指南的。
然而,随着会计界越来越多地试图把纷繁复杂的资产负债表外业务纳入表内核算和资产减值会计等的广泛,成本以外的计量基础(如公允价值、可收回金额等)开始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会计实务中。
这种情况一方面凸现了会计计量问题在财务会计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因计量而生的新型问题,比如允许选用的计量基础究竟应当包括哪些,在何种情况下应当采用何种计量基础,如何确定公允价值等。
我国在会计改革的进程中也面临着与国际会计界同样的会计计量问题。
因此,关注国际上会计计量理论与准则研究及制定的最新发展对于我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本文将主要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现行规定(包括概念框架和各项准则等)为研究问题的出发点,结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等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会计计量问题研究上的最新进展,探讨当前财务会计计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可能的改革方向,并提出我们的对策。
怎样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
至于这个理论体系是不是从中国的客观实际出发,是否具有中国的特色,只能留待今后的实践检验。我们的态度是:勇于坚持真理,敢于修正错误。
中国会计理论体系有以下特点:一是内容比较全面,包括会计基础理论、会计应用理论和会计体制理论三部分。二是突出会计基础理论研究,比西方会计理论体系增加了会计对象、会计系统、会计范围、会计本质、会计职能、会计任务和会计学等内容。三是增加了会计体制理论研究,包括会计组织、会计人员和会计法规等内容,这些内容一般在西方会计理论体系中不专门研究。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前,会计界既没有像有些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那样系统地进行过类似于会计基本概念结构研究,也没有建立起较为完整的会计理论体系。被我们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所决定,只是进行了诸如会计对象、任务、性质、方法等问题的研究,这些问题被称之为会计基本理论问题。在那个时代,我们所实行的经济制度是单一的公有制,国有企业国有国营,没有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差别,实际上会计已失去了其生存和发育的环境。
第六,对体系中任何一个方面问题的研究,在充分借鉴国外会计理论的基础上,都要重视利用中国自己的会计及其文化资源,对博大精深、影响久远的中华传统会计文化作出新的发掘,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扬弃,对那些有利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因素,进行科学化整理和现代化改造,使之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计的民族要素和历史因素。
中西方会计所处环境不同即所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不同,决定了中国会计具有特色性。通过对会计理论体系的比较研究,揭示其共性即相同的方面和特殊性即不相同的方面,分析原因,以便借鉴学习和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强调了要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具有中国特色,并不是要走到另一个极端,回到闭关锁国排斥西方文化的老路上去。因此,在建设有中国特色会计的过程中,既不能全盘照搬西方会计的理论、方法与实务,也不能全盘对其否定,而应该用马克思主义对西方会计的理论、方法与实务进行分析、鉴别和批评。本着“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我一家”的原则,学习其先进的会计方法和有益的会计理论,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改造并加以应用,以便逐步与国际会计通行规则相协调,使中国会计理论体系具有国际性。
会计理论概念综述
会计理论概念综述会计理论概念综述【摘要】会计理论最早是出现于现代会计之父卢卡・帕乔利的重要著作《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中,真正发展于3 0年代之后。
会计理论是会计学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许多学者们进行不懈努力的研究,但会计学者们对它的定义各有不同,存在着一些分歧。
本文就中西方学者对会计理论的定义以及主要的会计学派做一个文献的综述,并对会计理论的定义进行比较研究,进而得出自己对会计理论定义的见解。
【关键词】会计理论会计流派一、西方学者的主要观点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在他的著作《会计理论》中认为,“理论”这个词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但对于会计来说,最为贴近的一个定义是:“理论是指某一研究领域的通用观点所构成的一套前后一贯的假设性、概念性和实用性原则。
”由此,会计理论可以解释成一套以原则为形式的逻辑推理。
这些原则可以用来:一是作为评价会计实务的一般依据;二是指导和发展新的实务和程序。
当然会计理论还可以用来解释当前的相关会计实务,以便更好的对他们进行理解。
美国著名会计学家莫斯特在他的著作《会计理论》中指出,理论是对描述或规定一系列现象的规则和原则的系统表达和说明,可以被视作有助于组织概念、解释现象以及预测行为的框架。
会计理论是由对来自会计实务的原则和相关方法程序的系统表述所组成。
美国的著名会计学家A.O.利特尔顿,他主要是从会计生存的非常重要的角度来论述会计理论,认为:“会计理论通过为在会计中清晰地思维提供帮助来证实其自身存在的合理性”,“会计理论的职责是对信念和惯例加以批评性分析,阐明了经验的重要性,并引导对会计工作的起点和结果的直接关注”。
美国会计学会及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是以民间团体组织的形式发表了对会计理论的定义的相关看法。
美国会计学会在《基本会计理论说明书》中引用了《韦氏新国际辞典》的定义,从确定范围、建立准则、指明实务改进内容、扩展范围这个方面来具体解释会计理论。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已经发表了l号至6号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公告,进而系统的研究了相关会计概念,把“互相关联的目标和基本概念所组成的逻辑一致的体系”看作是会计理论,这种体系可以引导出准则,并对财务报告作出规定。
(完整word版)国外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国外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篇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开题报告西安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__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___班级学号姓名联系方式__指导教师提交日期一、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加入WTO之后,我国中小企业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中小企业对我国发展经济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是我国发展的一个特色的经济模式,它给我国创造了不少的财富和经验.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也越来越重视中小企业的作用.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国家经济发展各方面效益卓著,为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挥着非常巨大的作用。
同时,在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我国的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遇到了十分明显的障碍和问题,如管理思想僵化落后,管理观念陈旧,且融资渠道单一,资金不足,投资缺乏科学性,财务控制薄弱,使企业管理局限于生产经营型管理格局之中,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另外,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体制的影响,中小企业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遇到了阻碍,导致中小企业的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情况,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在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面临巨大的困难.本文从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出发,以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为依据,分析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和问题,从而探讨适合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方法,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这就是本文所研究的意义.二、论文综述(综述国内外有关选题的研究动态)(一)中小国内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国内很多学者如李敏的《小企业财务管理》,袁晓玲的《经营管理谋略与技巧》,吴少平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楼德华、傅黎瑛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和李凤鸣的《内部控制学》等在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方面指出,必须突破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合并、精简管理部门,建立专业的中小企业政府管理机构;树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财务预算体系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加强中小企业内部财务控制。
会计毕业论文2000字
会计毕业论文2000字篇一:一篇5000字的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提纲一、管理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管理会计发展存在的问题1、管理会计中使用的某些方法与实践脱节2、管理会计的发展不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3、会计人员总体素质较低4、管理意识薄弱(二)影响管理会计运行的原因1、外部环境的影响2、内部环境的影响3、管理会计自身缺陷的影响二、促进管理会计发展的对策 1、建立健全会计法律规范,加强会计信息管理2、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3、改革和完善会计管理体制4、提高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注重会计管理氛围的形成浅析管理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内容摘要}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更为重要,管理会计正日益深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管理的改革与发展。
本文从管理会计观念创新的角度分析了当前我国在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并就管理会计的发展作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管理会计,内部管理,环境前言管理会计产生于20世纪上半叶,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为基础形成、发展起来的标准成本系统,是管理会计的雏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企业经营管理中对决策、控制和考核的需要,加之计算技术的发展,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逐步完善,管理会计在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近些年我国一些企业开始重视管理会计的应用问题,提出了一些发展战略。
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管理会计只是零星分散应用,未形成一整套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会计应用体系,从应用效果而言,并没有真正达到改善公司管理的目的。
一、我国管理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国内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
当时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的初期,无论从认识和实践上,对管理会计都还停留在借鉴意义层面的讨论。
此时,管理会计并未引起国内会计界的足够重视。
90年代以后,虽然改革开放使企业原有的管理体制发生巨大的变化,但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并没有注重这一变化,依然是一味地将管理会计局限在企业内部成本管理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西方会计理论体系会计理论体系又称为会计理论结构,由各种相互独立且具有自身作用的会计理论要素,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会计理论体系是对会计实践进行理性认识和指导的规范化理论系统,是由各种理论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它是从会计实践中总结得出了关于会计的一般规律,用以解释和说明会计实务,评价和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指导和改进会计政策。
会计理论成为体系,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和研究中,对客观会计规律性的认识。
中西方会计理论体系各有自己的特点,通过对中西方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认识与运用比较研究,揭示其共性和特殊性,做到“取其精华,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自成一家”,学习西方先进方法和先进的会计理论,结合我国实际加以改造运用,同国际会计通行规则相协调,使中国会计理论体系具有国际化,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计理论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会计理论体系西方会计理论比较一、中国的会计理论体系 (1)(一)会计理论体系的基本分类 (1)1.以会计对象为起点的会计理论体系 (1)2.以会计环境为逻辑起点的会计理论体系 (2)(二)构建会计理论体系的原则 (2)1.总体性 (2)2.结构性 (2)3.分类型 (2)4.相关性 (3)5.实用性 (3)(三)构建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3)二、西方会计理论体系 (4)(一)形成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点 (4)(二)西方会计理论体系 (4)三、中西方会计理论体系比较 (5)四、结论 (8)参考文献 (9)浅析中西方会计理论体系会计理论体系是以会计理论内容为构件的有机结合体,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特征。
科学的会计理论体系,在为会计理论工作者研究会计理论方面能够指明方向,为会计准则制定者在制定会计准则方面提供理论基础。
一、中国的会计理论体系(一)会计理论体系的基本分类会计理论体系是对会计实践进行理性认识和指导的规范化理论系统,在如今会计理论面临着大变革的知识经济时代,对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的不断重视和加强,既是会计理论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为我国会计实践进行指导的迫切需要。
当今我国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是在借鉴与改进国内外各种关于会计理论体系学术观点的基础上进行。
我国的会计理论体系一般可分为“内涵会计理论”和“外延会计理论”。
学者们将会计基础理论称为“内涵会计理论”,而将会计应用理论视为“外延会计理论”。
会计理论体系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类型,但我国比较完善的会计理论体系主要有两类:1.以会计对象为起点的会计理论体系我国传统的会计理论体系就是将会计对象作为建立会计理论体系的首要依据。
以会计对象为起点的会计理论体系认为,会计是一种管理工具,尤其是为政府计划管理服务的。
会计制度由政府部门制定,而会计的任务是为满足政府完成计划服务的,会计依附于国家计划,这使得空间本质与会计实务之间缺少一定的内在逻辑性。
但之后中国的会计理论体系不断吸取西方的会计理论体系精华,在结合中国实际发展的情况下不断进行变革。
现今持有此种观点的会计理论体系在基本构架上总体上按性质可以分为两大层次:基本会计理论和应用会计理论。
基本框架理论可分为会计起点理论和会计基础理论两个层次;应用会计理论可分为会计规范理论和会计实务理论两个层次,而每一层次又由若干的会计理论元素构成。
此观点认为会计理论研究和建立的起点是会计对象即会计实践的客体,这符合我国凡是必先探其本源的传统精神,与西方以会计目标为起点的实用主义取向有明显区别。
2.以会计环境为逻辑起点的会计理论体系此种会计理论体系融合了我国现有的各种理论体系观点,在结合我国具体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完善。
以会计环境为逻辑起点的会计理论体系有两大重要特征,第一是此种理论体系观点认为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是会计理论研究实践活动的理论,学习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是研究会计理论的首要前提。
二是此理论体系在借鉴西方研究成果的同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适应我国财经会计发展的观念理论框架,认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由基本理论延伸而来。
应用会计理论的主体由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构成,为分析、评估与指导会计准则提供了规范性的理论概念基础。
(二)构建会计理论体系的原则1.总体性会计理论体系是指一定会计总体的理论体系,会计总体性是一定会计事物构成部分的总和。
在企业中,一定会计总体是由会计预测工作、会计核算工作、会计决策工作、财务计划工作等构成要素总和而形成的。
而会计工作中的会计核算工作,又由资产、负责、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核算工作构成,这些要素总和又形成一定会计总体。
会计总体是被确指的一定的会计总体,不同的会计总体所反映的会计理论也不尽相同。
2.结构性按照一定依据确定一定会计总体的会计理论体系的各个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而形成结构化原则。
在确定的会计总体理论的前提下,确定会计理论体系的结构,根据(1)确定揭示结构的依据(2)确定结构的层次(3)确定结构的功能(4)确定结构转换的条件(5)结构优化(6)结构模型化等原则划分各个构成部分。
3.分类型根据总体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按照一定标志,例如(1)分类标志(2)分类相称(3)划分类别是相互排斥的等对总体进行划分,可以将总体划分为不同类型。
4.相关性相关性原则是指确定的会计理论总体及其结构要考虑有关的要求。
其相关的要求主要有继承会计理论研究的成果,借鉴西方会计理论的成就,反映会计研究新成果方面。
5.实用性实用性原则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志划分一定总体的会计理论体系的各个构成要素,这种形式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通过一定会计理论体系而划分的各个构成要素,对于人们认识会计理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明确会计理论功能,判断会计理论体系发展重点,指导会计工作,加强会计教育工作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三)构建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逻辑起点是指展开某种逻辑体系赖以推理、论证的最本质的抽象范畴。
对于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而言,研究会计理体系的是其最高层次,是会计理论研究的切入点。
所以在会计理论研究中,逻辑起点是一个必须探讨的、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其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会计理论体系的内在严密性,影响对会计实践的指导作用。
作为会计理论体系构建的逻辑起点,它应该具备以下条件:1.逻辑起点必须是客观的。
客观存在的事物是能够被人们所理解的,客观性通过研究掌握其发展规律,抓其本质,为人所感觉与认识。
若其不客观就无法被认识,也就难以掌握其理论的精髓。
2.逻辑起点必须是开放的。
作为会计理论的研究起点,它应该将会计系统与会计环境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与社会环境之间存在信息交换,成为连接会计系统与会计环境之间的纽带和桥梁。
让会计环境作用于会计系统,使会计理论系统根据环境变化作出调整,指导实践,使会计系统在适应环境变化的同时不断向前发展。
3.逻辑起点必须具有逻辑性。
会计理论的科学性应体现在理论严密的逻辑性上,对其他抽象范畴能够进行推理论证。
在会计理论体系中,会计研究起点应为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构造一个逻辑紧密、内容完整的会计理论体系。
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在会计理论研究中能够增强推理论证的逻辑性、严密性和科学性,在保证会计理论体系的构成要素紧密联系、环环紧扣的同时,最大限度实现会计理论体系的整体效应。
有助于明确研究者的研究思路,选择正确的研究方法和途径,使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相结合,避免理论脱离实践和理论落后实践等现象,有利于构建科学的现代化会计理论体系。
二、西方会计理论体系(一)形成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点对会计的认识是形成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点,会计定义是对会计认识的集中体现。
笼统的会计理论定义,可概括为:从会计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关于会计的一般规律。
会计学家A·C·科特尔顿教授指出,“会计理论通过为在会计中清晰地思维提供帮助来证实其自身存在的合理性”,“会计理论的职责是对信念和惯例加以批评性分析,阐明经验与推广最佳经验,并引导对会计工作的起源和结果的直接关注”。
在1982年第四版的《会计理论》中,管理学教授E·S·亨德里克森提出“以一套广泛适用的原则作为形式而进行的逻辑推理”作为会计理论定义,并从评价、指导和解释三个方面说明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是密不可分的。
美国会计学会在《基本会计理论说明书》中引用《韦氏新国际辞典》中关于会计理论的定义,从确定范围、建立准则、致命失误改进内容、扩展范围四个项目来具体说明会计理论。
1970年,美国注册公共会计师协会所属会计原则委员会(APB)在其第4号说明《企业会计报表所依据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中,对会计定义阐述为会计是一项服务活动,其职能是提供有关经济单位的数量信息,借以制定经济决策。
这也说明了会计信息并不仅仅限于为企业制定经营决策服务,还是为了制定经济决策而服务的。
通过比较以上各种会计著作中对会计的定义,可知西方基本是采用1966年美国会计学会对会计的定义,即会计是确认、计量和传达经济信息的过程,以使信息使用者做出明智的判断和决策。
(二)西方会计理论体系西方传统的会计理论体系为以会计假设为起点的会计理论体系,将会计假设作为建立会计理论的首要依据,以市场经济环境作为简历会计理论体系的前提。
它强调客观环境对会计的制约作用,但却缺乏明确的会计目标,使得会计理论很难发挥指导会计实务的作用,缺乏逻辑上的一致性。
随着经济变革的发展,现代西方会计比较流行以会计目标为起点的会计理论体系模式。
这种会计理论体系以会计信息为依据来制定经济决策目标,,以财务报告目标作为最高理论层次,根据最高理论层次中的可靠概念和会计概念,来推倒和制定会计准则,规范会计实务。
三、中西方会计理论体系比较从以上对于中西方会计理论体系的综合分析,可以看出中西方对会计理论存在一定差异。
虽然中西方都强调会计理论是从会计实务中得出的,是由逻辑性、系统性的结论,但西方学者把会计假设、会计原理、会计概念明确的列入到会计理论定义的结论中,而中国学者则给出相对概括的定义。
例如葛家澎教授认为会计理论集中体现于会计学中,“会计学……把人们对会计这一实践活动的认识,加以系统化和条理化,形成一套完整的会计知识体系”。
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七五”重点科研课题的研究上,葛家澎教授又对此进行了进一步说明,“来自财务会计实务,高于会计实务,反过来又可以指导会计实务的一套规范性的概念框架。
”作为系统阐述会计理论的专著《会计理论专题》中,阎达五教授指出,“会计理论可以说是人类积累起来的关于会计实践的理性认识,它应当完整地、准确地回答如何认识会计工作和如何做好会计工作这样两方面的问题”。
1995年12月,财政部曾发布《会计改革与发展纲要》,在第七条中明确指出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目标。
在中西方不同的会计理论体系观点中,有三种有代表性的理论体系观点如下:第一种,在《近代会计理论之介绍》一书中,朱国璋先生介绍了当时的美国学者观点,如图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