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书评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92b59d0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55.png)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明朝那些事儿》是当年明月创作的一部历史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幽默的笔触,讲述了明朝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这部作品让我对明朝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引发了我对历史的思考。
首先,这部作品的视角非常独特。
作者并没有按照传统历史书籍的写法,而是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呈现给读者。
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和人物刻画,将历史事件和人物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这种写法不仅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也使得历史更加贴近读者,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
其次,这部作品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非常广泛。
从明朝的建立到灭亡,从皇帝到官员,从士兵到百姓,作者通过自己的笔触,将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物呈现在读者面前。
通过这些人物的生平和经历,我们可以看到明朝时期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可以看到不同人物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种广泛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写,使得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明朝时期的历史。
最后,这部作品的思想深度也非常出色。
作者通过讲述历史事件和人物,深入探讨了明朝时期的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作者通过对明朝历史的反思和分析,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观点和思考,让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明朝时期的历史和文化。
这种思想深度的探讨,不仅增加了作品的内涵和价值,也使得历史更加具有启示意义。
在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历史的热爱和对读者的关心。
作者通过自己的笔触,将历史事件和人物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明朝时期的历史和文化。
同时,作者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观点和思考,让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明朝时期的历史和文化。
这种对历史的热爱和对读者的关心,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明朝时期的历史和文化。
总的来说,《明朝那些事儿》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启示的历史作品。
它以独特的视角和幽默的笔触,讲述了明朝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让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明朝时期的历史和文化。
《明朝那些事儿》书评
![《明朝那些事儿》书评](https://img.taocdn.com/s3/m/62212612e87101f69e31957f.png)
《明朝那些事儿》书评这本书几年前就已经听说过它的大名了,是我高中老师推荐的,他说,看完这本书你对历史会更加的喜欢,怀着疑惑的心理看了一本,之后被深深地吸引了,在兴趣的推动下,看完了七本,真的不错。
高中老师很有意思,他超级讨厌死背书,他给我们讲二战史,讲盛唐史时,总是声情并茂,说到动情处甚至不觉就手舞足蹈,那些枯燥的历史材料在他的口里都变成了生动感人的故事,有情有义,那些故事背后的规律也变得轻松易懂了。
被故事吸引的我们不由自主的就记住了那些复杂的历史事件。
这应该是我第一次觉得历史其实是件有趣的事。
后来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柏杨先生的《皇后之死》和《皇帝之死》,他用现代人的语言去写那些藏在历史深处的故事,在他笔下,皇帝是“XX先生”、皇后是“漂亮老奶”,用词诙谐,嬉笑怒骂,豪放不羁,那种生动有趣,又不失客观和对史实的忠实态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真的写到通史性质的《中国人史纲》时,柏杨老先生还是摆出了一脸严肃的学究模样,让我不由得猜想,也许历史本身就是严肃的?让柏杨老先生也不能免俗。
尽管我有时候也会被某个偶然知道的好玩的历史故事牵引着去翻看我家书柜里的那套《资治通鉴》,最后往往都会被几句诸如“帝怒,重责之”之类冰冷、空洞又简练得可怕的文字泼得满头凉水。
所以当年明月石悦说:“历史不需要虚构,历史本身就已经足够精彩”时,一定有好多史学家都暗自偷笑了吧:“这小伙子钻了几年故纸堆,就敢说这样的大话?” 可当当年明月一天天一段段娓娓写来的时候,无数人真的折服了,历史本身就是这个样子的,它由无数个活生生的人扮演着几年几十年甚至成百上千年的堆积而成,每个人都在无形中不知不觉的循着历史规律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又每一次可当当年明月一天天一段段娓娓写来的时候,无数人真的折服了,历史本身就是这个样子的,它由无数个活生生的人扮演着几年几十年甚至成百上千年的堆积而成,每个人都在无形中不知不觉的循着历史规律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又每一次惊喜、曲折以及生动,他们是一群有血有肉的人,有七情六欲,也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所以,这无数有血有肉的人就组成了一段有血有肉的历史,在寻找历史规律中不忘突出人性,这样的历史才是真正的人的历史啊!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重复和相似,我的确也有很多的收获,趁机将明朝历史全部熟悉一遍是收获之一,但那一个个淹没在历史中的活生生的人们哪,却是看过此书之后最让我难以忘怀的,不论是开天辟地创立一朝天下的朱元璋,还是精明果断历经三年靖难的豪杰君王朱棣,又或者铮铮铁骨的于谦、沈链、夏言、杨继盛、海瑞,隐忍睿智的王阳明徐阶,他们用他们经历过的坎坷起伏,历练过的血与火的生命的考验告诉了我许多关于人生,关于信义的那些曾经发生过,震撼过大家的,又即将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发生在我们身身边的那些事儿。
《明朝那些事儿》评(大全5篇)
![《明朝那些事儿》评(大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5ae5030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5b.png)
《明朝那些事儿》评(大全5篇)第一篇:《明朝那些事儿》评《明朝那些事儿》书评最近看了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儿》,觉得挺好看。
这对于那些喜欢看书,又喜欢历史的人的来说,自然是爱看的,但偏偏我是个既不爱看书更不喜欢历史的人,所以,能把这样一本讲历史的书从头到尾看下来,对于我来说是实属不易的啊,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这本书写得确实不错的原因。
记得中学的时候学习历史,总觉得历史是一种非常枯燥乏味的东西,所以并不愿意学,所以每次历史考试的时候也总是很害怕,虽然也拼命想要记住那些朝代人物和史实,但结果照样是考试不及格,可能从那时起就讨厌上了历史,不但不会主动去看有关历史的书,就连电视上热播的历史剧都很少看。
《明朝那些事儿》为什么生命力这么强?答案很简单,它抓住了“通俗”两个字,怎么想的就怎么写,有什么观点就只说出来,不必担心历史考据的严谨问题,不必担心自己的学术声誉受损,等等在阅读部分篇章后,感觉到该书语言风趣,情节生动,作者似乎在写一部“通俗版的明朝通史”。
能让历史写得这样,还真让我佩服了。
不管从如今历史讲述者的自述,还是公众对历史的追捧,都不难看出,公众喜欢并需要历史,只是痛恨“教科书”式的表达。
有人说,历史不可以幽默不可以白话,因为历史是严肃的,这话没错,但我认为必须要加个前提,那就是你写的是给专业人士看的学术论文,而不是给老百姓们看的历史书。
给老百姓们看的历史书,它就应该是幽默有趣的,精彩的说着大白话的历史书。
因为现如今的老百姓们虽然大都有文化有文凭,可他们毕竟不全是历史专业出来的,没有那么多关于历史的基础专业知识,如果你给他们看的书,要先让大家伙都去预习一回历史基础课,看完通史或通鉴才可以看,这玩笑就不免开大了。
我喜欢这种方式,可能是和我自己水平有限有关吧,从小读书就不认真的我,平时一看到文言文的东西就头痛,现在好了,读历史居然可以这样轻松。
我想,那些认为历史书不可以幽默、白话,必须要严肃的先生们,显然是不屑于做这事的。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0060fe2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e0.png)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明朝那些事儿》是一部以明朝历史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作者是当代作家当年。
小说以其丰富的历史背景、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扣人心弦的情节,吸引了大批读者的关注。
我也是其中之一,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对明朝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文风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首先,小说以其丰富的历史背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兴衰更是牵动着整个中国的历史进程。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明朝历史的描述,将明朝的兴衰、政治斗争、社会风貌等方方面面都展现在读者面前。
我通过阅读,对明朝历史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也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其次,小说中生动的人物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明朝历史人物的塑造,将那个时代的英雄豪杰、政治家、文人墨客等各种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他们的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言行举止都让人印象深刻。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写,我对明朝历史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更加了解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文风情。
最后,小说中扣人心弦的情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明朝历史的描述,将那个时代的战争、政治斗争、宫廷阴谋等各种情节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些情节扣人心弦,让人读后久久不能忘怀。
通过对这些情节的描写,我对明朝历史的了解更加深入,也对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文风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总之,《明朝那些事儿》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对明朝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文风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这部小说不仅能够让读者了解历史,更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部精彩的小说,感受历史的魅力,了解我们的过去,也更好地走向未来。
明朝那些事儿书评简短
![明朝那些事儿书评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c2884761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82.png)
明朝那些事儿书评简短
《明朝那些事儿》书评
《明朝那些事儿》是作者当年的力作,通过对明朝历史的重新解读,揭示了一些历史事件的真相,让读者对明朝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书以幽默风趣的笔调,将那些被人们熟知的历史事件重新梳理呈现,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获得知识的启迪。
在《明朝那些事儿》中,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剖析了明朝历史上一些重要事件,如永乐大典的编纂、宦官的权势、郑和下西洋等等,让读者对这些事件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生动有趣的描述,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还能感受到当时人物的情感和矛盾,使整个历史故事更加生动。
在书中,作者对明朝历史上的一些著名人物也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如明太祖朱元璋、明英宗朱祁镇等,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塑造,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作为统治者的才能和局限性。
这些人物形象的描绘,使读者在阅读中更容易产生共鸣,增加了历史人物的亲近感。
本书还对明朝社会风俗、文化传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挖掘,让读者对明朝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通过对明朝时代的文化、科技、经济等方面的描述,读者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繁荣与辉煌,也能体会到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
总的来说,《明朝那些事儿》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历史读物,通过作者独特的视角和幽默风趣的叙述方式,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了解到更多有关明朝历史的知识。
无论是对历史感兴趣的读者,还是普通读者对历史感兴趣的读者,都可以从这本书中获得知识的启迪和历史的趣味。
如果你对明朝历史感兴趣,那么这本书绝对不容错过!。
明朝那些事儿专家点评
![明朝那些事儿专家点评](https://img.taocdn.com/s3/m/991e955a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38.png)
明朝那些事儿专家点评
《明朝那些事儿》是一部以明朝历史为背景的小说,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当年明月。
这部小说利用小说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明朝的历史文化、政治制度、社会风貌等方面的内容,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好评。
对于这部小说,许多历史学家和专家也进行了评价和点评。
他们认为,《明朝那些事儿》虽然是小说,但却是一部较为真实的历史作品,作者在创作时注重考证和历史真相,描写出了许多历史事件的真相,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了明朝时期的历史和文化。
同时,专家们也指出,《明朝那些事儿》中一些人物形象和事件描写存在一定程度的虚构和夸张,读者在阅读时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素养和辨别能力,不能将小说的情节当作历史事实。
总体来说,专家们对《明朝那些事儿》持肯定态度,认为它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们对明朝历史的认识和了解。
然而,由于小说的表述方式和角度的限制,它并不能完全代替真正的历史研究和了解。
因此,在阅读和欣赏小说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一份谨慎和客观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了解。
- 1 -。
小说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小说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ab84db2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a3.png)
小说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小说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一直听老师说《明朝那些事儿》是一本好书,而且知道这本书原先是一本网络小说,由于网友们的称赞,当年明月就把博客的文章交给了印刷厂,进行印刷,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此书一口气出版了7本,本本精彩无比,所以更多的人看了后还是好评如潮。
几个月前,父亲问我要什么书,于是我便叫老爸去给我买《明朝那些事儿》当看了几页之后便爱不释手,真想一口气把它读完。
此书写的是历史上中国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明朝的兴衰史。
《明朝那些事儿》首本用白话描写明朝正史,轻松幽默地叙述了明朝的建国、治国和亡国的历史过程,这本书的故事曲折不断,语言风趣,情节生动,是一部众通俗易懂的明史。
它描述了自明太祖朱元璋出生起,到明朝灭亡这300年之间的`事。
这本书让我记忆犹新的事是明高祖迁都至北京,当时的迁都招到了朝中大臣的一致反对,“不行,不行”这个字天天在明高祖朱棣耳边回,可是当明高祖提出一点建议时他们一致沉默了,这条建议是:北上防寇。
明高祖还问朝中大臣,你们都在这里安居乐业,无忧无虑,你们可曾想过边塞人民的疾苦?最终大臣向明高祖妥协。
明朝那些事让我知道了官场的勾心斗角,领略了武将的意气勃发,无数风云人物背后的故事!啊,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2、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必须要先谈一下这部书给人的整体印象:它更像是一部小说而非史书,它的文学性可以说相当高,至于关于史实的真实性,由于自己对明史也没有特别多的了解,不敢妄下断言。
当然,一部文学性如此高的文学作品,总会让人怀疑其真实性,但无论真实性多高,描绘的这个世界确乎是逻辑自洽的,那不妨认为他是真实的,在此基础上,才可以说明,在这部书中,可以看到什么,学到什么。
老话说看史使人明智,历史如果写的生动有意思,还是会有蛮多人看的,比如这套明朝历史的书,算是开了通俗历史的先河。
在史料基本可以采信的情况下,用同理心去体会古代人的选择和结局,能激发阅读兴趣,让更多的人不害怕历史的枯燥,主动拥抱历史,善哉。
《明朝那些事儿》书评
![《明朝那些事儿》书评](https://img.taocdn.com/s3/m/66fcf6d584254b35eefd34f3.png)
《明朝那些事儿》书评我是一个历史爱好者,从小就喜欢读历史,历史上有很多好玩的人,好玩的事,这些人和事总是能给予我生活上的启发与指导。
《明朝那些事儿》是我很早就开始读的一部有关于历史的书籍,这本书的水平不一定高,观点不一定精辟,但是发行量却相当大,据说上千万册了,这就要气死那些真正搞历史研究,肚子里面的真才实学是当年明月这个一个历史爱好者的多少倍的学者们了。
《明朝那些事儿》为什么生命力这么强?答案很简单,它抓住了“通俗”两个字,怎么想的就怎么写,有什么观点就只说出来,不必担心历史考据的严谨问题,不必担心自己的学术声誉受损,等等。
虽然我对于文言的东西有一种莫名的好感,那也仅限于诗词和一些比较有名的文章,如果真要让我读文言或者太学究的书,我也会感到头痛。
《明朝那些儿事儿》本来就是在论坛上发表的一个帖子,直接植根于广大网民的,一边写,一边接受大家的评论,大家一捧,人气飙升,于是劲头更足,便长篇连载下去了。
终于高人气被出版商所发现和看重,于是联系当年明月,讨论出书,于是营销、出版,书和人都火了。
至于书中的谬误,在所难免,璧有瑕疵而已,毕竟这不是教科书,也不是正统的史书,再者说,就算是史书也有一些谬误和虚假。
当年明月这本书是在讲故事,基于史实的故事,既然是讲故事,重点在于鲜活,把事情活灵活现地讲出来,大家就爱听,自然销量也很大。
学者们是在讲课,当年明月是在讲故事,自然是两码事,各有各的标准,不能比的。
《明朝那些事儿》的确不错,我很爱看,有些语句和观点我也非常欣赏。
看这本书最主要的就是乐趣,能通过这么轻松地方式来了解一下明史,我感觉还是挺受用的。
从来没有这样的阅读体验。
看完十来行,回头,把这十来行再看一遍。
如此反复,为的是控制速度,要把这种阅读的快感,延到最长。
把复杂的事情写的简单明白。
把平淡的事情,写得妙趣横生。
通俗的东西,当然是受大众的欢迎,经史子集,还有各种史书,恐怕最是枯燥无味的,常人读三分钟即可睡着。
《明朝那些事儿》书评
![《明朝那些事儿》书评](https://img.taocdn.com/s3/m/7522d9283169a4517723a384.png)
寻常巷陌说兴亡——说说《明朝那些事儿》可以这样说,《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是二十四(五)史后影响最大的历史题材著作,甫一问世即引起强烈轰动,抢了一把当时大红大紫的易中天的风头,相关事件还被煞有介事地称为“明月门”,足见其影响力之大。
此书开篇即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以一种近乎调侃的幽默笔触为朱元璋同志“作传”,而这一写作风格也贯穿始终,点染了全书中大部分主要人物。
同时,在幽默之中,作者似乎有意地尝试刻画或是猜测特定情境下特定人物的心境,并用一种相对“前卫”的方式表达出来。
鄱阳湖决战前陈友谅、朱元璋的两番“自白”堪称代表,陈“决一死战吧,成王!败寇!”,朱“以颤抖之心追赶,以敬畏之心挑战”也可看作是两人个性的写照。
作者在此写史已不是“春秋笔法”却更像是“小说家言”,这一点在朱棣寻找建文帝下落一事的写作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因而作为读者的我们会有一种直观的乐趣,个中人物仿佛呼之欲出,与历史人物的距离感也渐渐消弭,颇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之感。
不过小说家言的历史又欠深沉,字面的背后值得挖掘的内容不多,无法勾起人阅读相关著作的浓厚兴趣。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当年明月就像一位小学或中学教师,把你想知道的,你该知道的尽数讲出;而原本史籍的编写者更像是大学讲师或是教授,我就知道这么多,言外之意就是:君当自取。
于是我们知道《春秋》之外还有《左传》、《公羊传》、《榖梁传》,《明史》之外还有《明史纪事本末》,但《明朝那些事儿》应当不会有《明朝那些事儿X氏传》或是《明朝那些事儿纪事本末》等子孙后代的。
全书的一大特点便是“移花接木”,将当时的制度或事件用现代人的方式叙述,或是用某种为大众熟知的事物比拟这一写作方式可将看似艰涩的历史内容讲得深入浅出,童子可解,故自滥觞之始便广受读者的欢迎,得以大行其道。
《明朝那些事儿》一书中这一点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堪称典范,手法也不再是简单的“廷尉就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一类,而是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明朝那些事儿评语
![明朝那些事儿评语](https://img.taocdn.com/s3/m/409323a8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0c.png)
明朝那些事儿评语
1、看着其实蛮有意思的,看久了我都对明朝历史开始感兴趣了!
2、看怎么定位了,作为趣味读物,接近满分。
作为科普读物,差那么一点,也很优秀。
作为历史读物,就更欠一些。
作为学术读物……还是算了吧。
3、不错的历史读物和科普读物,不过有人居然把它当做明朝正史。
4、作为小说看还不错
5、不错的历史小说,烂到家的历史科普
6、比王朝系列强的多。
7、科普读物和趣味读物吧,大概的历史线没差,但细节太多漏洞
8、明代历史的趣味启蒙读物。
9、非常严肃的历史专著,还原了被满清篡改的历史真相。
10、趣味读物娱乐性很强适合大众口味
11、纯小说,千万别当史书看。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心得简短(精选5篇)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心得简短(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32c7725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54.png)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心得简短(精选5篇)明朝那些事儿读后心得简短【篇1】最近,我阅读了《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作者风趣幽默的话语令我十分喜爱这部书。
作者对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对斗争的描述淋漓尽致,对情节的把握炉火纯青,真的很令我钦佩。
在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朱元璋了,一个出身于农民世家的人,竟然能成功当上皇帝。
朱元璋小时候深受元朝的腐败统治之苦,家中十分贫苦,在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中,大概是唯一的一无所有的贫农,是通过造反才拥有了天下。
放牛、做乞丐、做和尚、造反、做皇帝,一份十分简单的简历。
没受过教育,却能直接带领千军万马争夺王位,是个军事天才,也是个人事管理天才。
对于这种情况,我有自己的看法:平静的湖面,练不出不畏风浪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宁静的世界,找不出真正的英雄,朱元璋就是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成为一个伟大的霸主。
正是青少年时期的艰苦经历磨炼了朱元璋,使他变得老成而有心计。
朱元璋最令我佩服的是他的各种本领:果断、让朱元璋能在危险的情况下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坚持、能让他在僵持时打破僵局;冷静、能让他有准确的策略。
这三样宝物、合起来,能让你在战场上完美地指挥出应敌的方法,假如任何事中,都具备果断、冷静和坚持会让你在困境中发现机会。
在这三个本领前,相信无论怎样的困难都回迎刃而解,最后将登上成功的彼岸。
朱元璋还教会了我自信,他曾经说过“我相信我是对的”。
在通往胜利之门的路上,你会捡到很多钥匙,这些钥匙有的古色古香,有的金光闪闪,但只有一把才能打开那扇胜利之门。
当你引领大军作战,当百万生灵的一切掌握在你的手中,当你只有一次尝试的机会,没有多少人能不紧张,而在战争中,只有一个时机是最适合的,如果失败了,你将失去一切。
但朱元璋却在关键时刻毫不紧张,他相信了自己的决定,是自信,使他一步一步地走向皇位。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我读了《明朝那些事儿》后,朱元璋成为了我生活中的老师,他教会了我果断、冷静、坚持、自信等等必会的本领,他仿佛和我说:乱世之中本身是没有天才,但只要有了各种本领,你就是一定会成功,本领能助你登上成功的高峰。
明朝那些事儿专家点评
![明朝那些事儿专家点评](https://img.taocdn.com/s3/m/5d7da860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79.png)
明朝那些事儿专家点评标题:《明朝那些事儿专家点评》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明朝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其兴衰荣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
作为一名文档编写专家,我将就《明朝那些事儿》一书展开点评,探讨其对明朝历史的呈现、文化价值的传递以及历史学研究的影响等方面。
首先,《明朝那些事儿》一书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生动的笔触,将明朝历史呈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的细致描写,使得读者仿佛穿越时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明朝的兴衰和风云变幻。
例如,书中对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描述既展现了他的雄才大略,又不避讳其残忍无情的一面,让读者对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此外,书中还对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使得读者对这一历史时期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
其次,《明朝那些事儿》一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专著,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文化价值的作品。
通过对明朝历史的再现,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到明朝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还能感受到其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念。
例如,书中对明朝的科举制度、文学艺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使得读者对于这一时期的文化特点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同时,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塑造和历史事件的再现,书中还传递了一种对于正义、仁爱、忠诚等传统美德的弘扬,为读者树立了崇高的精神追求。
最后,《明朝那些事儿》一书对于历史学研究的影响不可忽视。
作为一部通俗历史读物,该书以其生动的语言和深入的研究为历史学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思路。
许多历史学者在研究明朝历史时,都会参考该书所提供的资料和观点,从而对于明朝历史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同时,该书的影响还延伸至广大读者群体,激发了人们对于历史的兴趣,促进了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综上所述,《明朝那些事儿》作为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作品,不仅为读者呈现了明朝历史的全貌,传递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还对于历史学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信在今后的历史学研究和文化传承中,该书都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明朝历史提供重要参考。
《明朝那些事儿》书评
![《明朝那些事儿》书评](https://img.taocdn.com/s3/m/a0e8c428f705cc1754270915.png)
0*'2《明朝那些事儿》书评最近看了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儿》,觉得挺好看。
这对于那些喜欢 看书,乂喜欢历史的人的来说,自然是爱看的,但偏偏我是个既不爱看书更不 喜欢历史的人,所以,能把这样一本讲历史的书从头到尾看下来,对于我来说 是实属不易的啊,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这本书写得确实不错的原因。
记得中学的时候学习历史,总觉得历史是一种非常枯燥乏味的东西,所以 并不愿意学,所以每次历史考试的时候也总是很害怕,虽然也拼命想要记住那 些朝代人物和史实,但结果照样是考试不及格,可能从那时起就讨厌上了历不但不会主动去看有关历史的书,就连电视上热播的历史剧都很少看。
《明朝那些事儿》为什么生命力这么强答案很简单,它抓住了“通俗"两个 怎么想的就怎么写,有什么观点就只说出来,不必担心历史考据的严谨问 不必担心自己的学术声誉受损,等等在阅读部分篇章后,感觉到该书语言风趣,悄节生动,作者似乎在写一部”通 俗版的明朝通史“。
能让历史写得这样,还真让我佩服了。
不管从如今历史讲述者的自述,还是公众对历史的追捧,都不难看出,公 众喜欢并需要历史,只是痛恨“教科书"式的表达。
有人说,历史不可以幽默不可以0话,因为历史是严肃的,这话没错,但 我认为必须要加个前提,那就是你写的是给专业人士看的学术论文,而不是给 老白姓们看的历史书。
给老百姓们看的历史书,它就应该是幽默有趣的,精彩的说着大白话的历 史书。
因为现如今的老白姓们虽然大都有文化有文凭,可他们毕竟不全是历史 专业出来的,没有那么多关于历史的基础专业知识,如果你给他们看的书,要 先让大家伙都去预习一回历史基础课,看完通史或通鉴才可以看,这玩笑就不 免开大了。
我喜欢这种方式,可能是和我自己水平有限有关吧,从小读书就不认真的 我,平时一看到文言文的东西就头痛,现在好了,读历史居然可以这样轻松。
我想,那些认为历史书不可以幽默、白话,必须要严肃的先生们,显然是 不屑于做这事的。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个人书评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个人书评](https://img.taocdn.com/s3/m/91819119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f3.png)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个人书评《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个人书评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个人书评,欢迎大家分享。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个人书评1历史离我们太远。
历史书籍太多。
有一句话说:“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就多少表现了人们面对悠久的历史和浩瀚书籍时往往会出现迷茫。
如今,我也有幸读完一本史书,当年明月著“白话正说明朝大历史”——《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卷。
在这本书中,朱元璋靠着他的毅力和实力,从一个贫困潦倒的农民成为一个至高无上,拥有无限权力的皇帝。
然而,他成功的起点,就是从参加起义军开始。
朱元璋参加起义军之后,由于他的上司郭子兴怕他抢了自己的位置,对朱元璋越来越不信任,郭子兴找了个借口把朱元璋关在了牢房里,不给他饭吃。
幸好是朱元璋的妻子(后来的马皇后)每天给她送饭吃,朱元璋才没有饿死。
最后郭子兴考虑再三,觉得还是不要杀他为好,于是就把它放了出来。
朱元璋也感觉到自己在这里呆不下去了,于是便假装申请带兵出征。
然后攻打并占领了郭子兴的老家——定远,后来他所管辖的领域逐渐扩大,又消除了他人生道路上的两大障碍,陈友谅和张士诚。
朱元璋又打败了自己的`死对头——元,并统一了中原,成为了皇帝。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对朱元璋佩服的真是五体投地。
从一个受苦受难的农民,到了一个皇帝,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当他成为皇帝以后,他还时刻为他的后代着想。
消除了以后有可能危害后代的人,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当好皇帝。
书中的朱元璋是一个有毅力,为后代着想的一个好皇帝。
在生活当中,我们也应该做一个有毅力之人,时刻为他人着想,不欺压比自己弱小的人,要同情弱者,并且要善于帮助他人!《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个人书评2这些天,我读了一本书,叫《明朝那些事儿》,它的作者是史学家当年明月。
《明朝那些事儿》一共七本,我看的是第一本。
《明朝那些事》点评
![《明朝那些事》点评](https://img.taocdn.com/s3/m/8cf69598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99.png)
《明朝那些事》点评
《明朝那些事儿》是一部以明朝历史为背景的幽默小说。
作者当年明月用生动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将明朝三百年间的历史故事和人物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整部小说不仅富有娱乐性,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思考和人性洞察。
从文学角度来看,《明朝那些事儿》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和恰当的描绘,将历史人物和事件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这种文学表达方式不仅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历史,同时也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从历史角度来看,《明朝那些事儿》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作者通过小说的形式,对明朝三百年间的历史进行了全景式的展示,尤其是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等方面的描绘,更是深入骨髓、入木三分。
这种历史呈现方式不仅让读者了解了明朝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同时也引导读者思考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此外,《明朝那些事儿》还蕴含着深刻的人性洞察。
作者通过历史人物的塑造和描写,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这些人物形象不仅具有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的烙印,同时也具有普遍的人性特点和情感体验。
这种人性洞察不仅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同时也让读者更深入地思考人性和情感的问题。
总的来说,《明朝那些事儿》是一部集文学性、历史性和人性洞察于一体的优秀小说。
它不仅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了解明朝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引导读者思考历史、人性和社会的问题。
无论是对于历史爱好者还是普通读者来说,这部小说都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佳作。
明朝那些事带给人的启发
![明朝那些事带给人的启发](https://img.taocdn.com/s3/m/7212f3ae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57.png)
《明朝那些事儿》带给人的启发《明朝那些事儿》是一部以幽默风趣的笔触讲述明朝历史的书籍,由当年明月所著。
这部作品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了解明朝历史的新视角,也蕴含了许多深刻的启发:1. 历史的多面性:书中展现了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提醒我们在评价历史时要避免简单化和片面化。
2. 人事权力的重要性:明朝的兴衰往往与皇帝及其身边人事安排的得当与否密切相关,这说明了领导者的用人之道对国家兴衰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3. 制度与文化的影响:明朝的种种制度和文化传统对其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反映了制度和文化对于一个国家长期稳定的重要性。
4. 领导者的责任:明朝的皇帝和官员们的决策往往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命运,这强调了领导者对于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
5. 知识的力量:书中多次提到知识分子的作用,他们在关键时刻能够提出正确的建议,影响历史的走向,这体现了知识的重要性和力量。
6. 面对现实:书中的历史人物往往需要面对复杂的现实问题,如何在困难和挑战中作出正确的决策,是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的考验。
7. 个人的选择与命运:书中的人物经历和选择展示了个人意志与命运的交织,个人的决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己的命运。
8.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明朝的历史中可以看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创新文化的必要性,这对于现代社会文化的发展同样具有启示意义。
9. 民众的力量:在明朝的历史中,民众的意愿和行动有时会对统治者产生重大影响,这显示了民众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
10. 历史的连续性:明朝的历史是前代历史的延续,同时也是后代历史的铺垫,这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相互关联性。
《明朝那些事儿》通过生动的历史故事,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过程中思考历史和社会的深层次问题,从而得到启发和教育。
《明朝那些事儿》书评
![《明朝那些事儿》书评](https://img.taocdn.com/s3/m/88c0bacb240c844769eaeebb.png)
《明朝那些事儿》书评
(2014年12月30日)
《明朝那些事儿》是本好书,一本几乎没有缺点的书。
首先,它讲的是历史,当然是有选择的讲历史,一本厚厚的书,一个相对全面的明朝状况映入眼帘。
作者加上了很多自己的观点和评价,让人觉得完全可以接受。
读完,对明朝历史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其次,文笔生动而幽默,让人印象深刻。
风格上和我也有些类似,不过同是公务员,他比我更深、更专,水平也更高。
正如作者所说,历史并不幽默,幽默的是作者。
第三,作者懂政治,很多人物、事件、对话都给人以启发,从徐阶、夏言,甚至严嵩等人身上都能读懂很多东西,对自己现实有很多思考。
而且作者知识面很宽,读史很深,像在说故事,其实更像在说政治。
每一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侥幸的,从杨一清到于谦,从夏言到徐阶,从高拱到张居正,从孙承宗到袁崇焕,再从王振到刘瑾,从严嵩到魏忠贤,以及不世出的王阳明等人,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成功所具备的要素,失败也有其必然性,无论正面还是反面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只有明白了为什么会成功,才能持续成功下去。
这本书值得读几遍,值得认真钻研,可获知识、可获道。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心得(精选5篇)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心得(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3921d5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bc.png)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心得(精选5篇)明朝那些事儿读书心得【篇1】这套书让我爱上了历史类图书,笔法幽默,情节生动而且都切合真正历史。
各代皇帝各有特点。
而让我误会最深的是明成祖朱棣,以前看历史书总以为他篡位逼建文帝下落不明,现在看来其中的误会太深了。
完全看下来,朱棣没有错,他只是想自保,前期他有野心但没有干任何出格的事,他的皇位能夺来,靠得是他自己的一切才能,而他也确确实实开创了一代大明盛世,当时的明朝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朱棣功不可没。
得知朱棣死了,真的好伤心好难过,就像一步一步陪他把江山给打下来,让郑和下西洋让世界各国知道当时最强的中国实力……他一生驰骋沙场,能力才华应有尽有,他坚强的意志最让我佩服。
迁都时克服一切苦难,眼光独到狠辣。
佩服佩服,“朱棣不是一个好人,但他是一个好皇帝”。
朱祁镇最让我唏嘘,这坎坷的皇帝—俘虏—囚犯—皇帝的经历,可谓天堂与地狱的轮回吧。
其实被俘后他真的只是想回家,只是想跟苦守等候,整日哭泣以致眼盲的皇后或者说妻子在一起。
哪怕他想要保住一颗用以乘凉的大树都做不到,哪怕一代皇帝被囚禁,宫门半步踏不出去,哪怕整日吃不饱,哪怕堂堂皇帝皇后亲自动手纺织去换米粮,但他不怨不恨,因为他跟妻子在一起。
为什么要一步又一步的去逼迫他,想他们死??因为权力亲兄弟可以反目成仇,为了妻子,他也只能把皇位夺回来。
他有错,他错打一仗,错杀一人,而这两个错误也差点毁了整个明朝。
但是他也没有错,他夺位篡位都是当朝者的欺人太甚,而且这皇位本就属于他,本就是他的。
他只是把暂代出去的东西拿回来,无可厚非,权力往往最不可靠,往往最让人迷失自我,没得到之前不想要不代表得到之后还会还回去。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心得【篇2】今天我向大家推荐一本十分有意义的书,《明朝那些事儿》第五部。
看完以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做事情要努力、沉着冷静、认真思考,遇到困难去反抗、拼搏,要用自己非常优异的学问去付诸行动,做到知行合一,百战不殆。
这篇*讲到徐阶用自己的智慧打败了严嵩,成为了明朝帝国的实际管理者。
《明朝那些事儿》大书评
![《明朝那些事儿》大书评](https://img.taocdn.com/s3/m/f1b2b194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23.png)
《明朝那些事儿》大书评读书笔记终于把这本书读完,直到现在,崇祯、孙承宗、于谦、徐霞客、张居正这些名字还在我的意识里回荡。
一部好的作品就是这样,读完以后总是让人久久不能平复,里面总是有着熠熠生辉的思想让人感慨万千,回味无穷。
读历史的感觉总是和读其他书不同,历史带给我的往往是一种厚重感,历史更让我看清,这个世界的发展规律,关于人*的美丑善恶。
因为它们真真切切地存在过并且可以看见他们对未来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虽然当年明月在后记中写道,历史让他悲观,因为他往往能遇见很多人和事的悲惨结局,他所看到的故事往往都不是以幸福团圆的场面为结局的,因为幸福团圆并不是结局,因为在幸福之后,还有跌宕起伏的故事,直到一切都走向衰落和灭亡。
就像大自然的规律一样,开始,就意味着结束。
或许我们所认为的悲剧,也是兴衰规律里的结局。
就像书中对大明灭亡时写出的评价----气数已尽。
崇祯不会把*山拱手让人,李自成的信念里只有一个农民的种种渴望,皇太极不可能会去考虑中华民族大一统。
在历史的洪流里,乘风破浪的人们我们称之为英雄,流芳百世,逆流而上的人,我们称之为奸臣、坏人、昏君、汉奸、叛徒,遗臭万年。
不管是英雄还是汉奸,都有生老病死,都抵不过天灾人祸,所以不管盛世还是乱世,都有精*的故事。
生老病死,此起彼伏,分分合合,就是我眼中的历史。
但是,在整部长达八十六万字的历史题材小说里,我没有看到一点悲观。
所有让我印象深刻的情节,都是关于勇气,气节,理想和信仰以及人的真情实感、七情六欲。
有句话叫做以史为鉴,但是读到最后才发现,其实尔虞我诈和官场沉浮在每个时代都有,然而充斥着整个历史和所有故事里的东西,我认为只有一样--人*。
历史无法改变,人却可以。
历史是轮回,人生不是。
人*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它包括了贪婪、欲望、虚荣、懦弱、犹豫、自私,也包括了勇敢、执着、理想和爱。
所以我想作者说的那句话很有道理:所有发生的,是因为它有发生的理由,能超越历史的人,才能以史为鉴,然而我们终究不能超越,因为我们有自己的欲望和弱点。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dc82172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5e.png)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明朝那些事儿》是一部以轻松幽默的笔触讲述中国历史上明朝历史的著作。
作者当年明月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语言,将一个朝代的兴衰更迭、人物的悲欢离合娓娓道来,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读完这本书,我被作者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生动的叙述方式所吸引。
书中不仅详细地描述了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还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
从朱元璋的崛起,到朱棣的篡位,再到海瑞、张居正等名臣的治国理念,以及魏忠贤等宦官的权谋斗争,书中无不体现出作者对历史人物性格的深入剖析和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
在阅读过程中,我被书中的历史人物深深吸引。
朱元璋从一个贫苦的农民,一步步成长为一代帝王,他的智谋和毅力让人敬佩;而朱棣的野心和权谋,以及他对权力的渴望和掌控,也让人对权力的本质有了更深的认识。
海瑞的清廉和正直,张居正的改革和智慧,都让我对这些历史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思考。
书中对明朝的描述,不仅仅是对一个朝代的简单叙述,更是对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深刻反映。
从农民的辛勤劳作,到商人的贸易往来,再到文人的文学创作,书中都有所涉及。
这些内容让我对明朝的社会生活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同时,书中对明朝的衰落也有着深刻的剖析。
从政治腐败、宦官专权,到农民起义、外患入侵,明朝的衰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
作者通过这些历史事件的叙述,让我对一个朝代的兴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总的来说,《明朝那些事儿》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历史书籍。
它不仅让我对明朝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让我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了更多的思考。
书中的语言生动、幽默,让人在轻松的阅读中对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
我相信,无论是对历史感兴趣的读者,还是对历史不太了解的读者,都能从这本书中获得很多收获。
读完这本书,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不仅仅是过去的事情,它还影响着我们的现在和未来。
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在,更好地面对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朝那些事儿》书评
最近看了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儿》,觉得挺好看。
这对于那些喜欢看书,又喜欢历史的人的来说,自然是爱看的,但偏偏我是个既不爱看书更不喜欢历史的人,所以,能把这样一本讲历史的书从头到尾看下来,对于我来说是实属不易的啊,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这本书写得确实不错的原因。
记得中学的时候学习历史,总觉得历史是一种非常枯燥乏味的东西,所以并不愿意学,所以每次历史考试的时候也总是很害怕,虽然也拼命想要记住那些朝代人物和史实,但结果照样是考试不及格,可能从那时起就讨厌上了历史,不但不会主动去看有关历史的书,就连电视上热播的历史剧都很少看。
《明朝那些事儿》为什么生命力这么强?答案很简单,它抓住了“通俗”两个字,怎么想的就怎么写,有什么观点就只说出来,不必担心历史考据的严谨问题,不必担心自己的学术声誉受损,等等
在阅读部分篇章后,感觉到该书语言风趣,情节生动,作者似乎在写一部"通俗版的明朝通史"。
能让历史写得这样,还真让我佩服了。
不管从如今历史讲述者的自述,还是公众对历史的追捧,都不难看出,公众喜欢并需要历史,只是痛恨“教科书”式的表达。
有人说,历史不可以幽默不可以白话,因为历史是严肃的,这话没错,但我认为必须要加个前提,那就是你写的是给专业人士看的学术论文,而不是给老百姓们看的历史书。
给老百姓们看的历史书,它就应该是幽默有趣的,精彩的说着大白话的历史书。
因为现如今的老百姓们虽然大都有文化有文凭,可他们毕竟不全是历史专业出来的,没有那么多关于历史的基础专业知识,如果你给他们看的书,要先让大家伙都去预习一回历史基础课,看完通史或通鉴才可以看,这玩笑就不免开大了。
我喜欢这种方式,可能是和我自己水平有限有关吧,从小读书就不认真的我,平时一看到文言文的东西就头痛,现在好了,读历史居然可以这样轻松。
我想,那些认为历史书不可以幽默、白话,必须要严肃的先生们,显然是不屑于做这事的。
既然他们不愿意做,那还有谁愿意用老百姓能听明白的语言,给我们这些草根们说说历史上的那些事儿,说说汉朝、唐朝、宋朝、明朝那些事儿呢?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的文笔幽默而生动、思想冷峻而深刻,他洞悉人性中的弱点和缺陷,对于历史人物的行为有自己的善恶评判,他没有为自己喜欢的人物润色修饰张扬其善,也没有把自己讨厌的人物刻意贬低舒展其恶,他讲给我们听的就是实实在在的发生在明朝的那些事儿。
作者在书的最后谈到了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其实在整部书中,在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的人生历程中,他都表达了自己的这一感悟,他说,在人的生命过程中,
会丢失许许多多珍贵的东西,但是,唯有理想和良心不能丢。
读《明朝那些事儿》,可以看到一群坚守理想和良心的古人,可以看到一个坚守理想和良心的青年作者我试着总结了一下这部作品的三个足以使它流行的特点:其一、忠实于历史,但懂得取舍之道。
戏说历史的东西,我们看得太多了。
但是《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居然能从浩繁的明朝历史中理出了轻重缓急,有的浓墨重彩,有的一笔带过,绝少拖泥带水。
其二、文笔生动,章节精炼、巧设悬念。
文笔生动是当然的,不然不会冒出势力庞大的“明矾”集团,但除此之外还是有技巧的。
其一就是每个章节都不长,大约800到1000字构成一个故事,虽然这故事有上下文的连接,但往往也有自己独立的核心,这样读起来就更轻松,并且始终有兴奋点。
更绝的是,作者当年明月特别喜欢在每一章节结束时设置一个悬念,一个等待破解的悬念,令人读历史也能读出点悬疑小说的味道来。
这种频繁设置悬念,搞出噱头的方法非常管用,能让读者不断有新鲜感。
并且也能让读者更关注作者最想讲的话题。
其三、对战争、官场、人物命运和人物心灵花足工夫。
以上四个话题都是普通中国读者最喜欢的。
所以当年明月一方面固然在写历史,并且看起来要把整个明朝写完,其实是在写人,写人性,写人性在历史中的遭遇。
你看他已经写出的那些人:朱元璋、李善长、胡惟庸、朱棣、蓝玉等,无不是以很强的个人情感介入进特定的历史情景,并且经常发一些很好玩的议论,增强人物性格刻画的效果,使得这些人物既形象突出,又情感饱满,并且充满命运感。
而政治争斗、权谋之术、战争之术更是满足了国人的胃口。
其实明朝那些事儿也不是没有更加深层次的含义的。
比如其中弘扬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公平,带有善良之眼的角度,就非常值得很多“史学家”借鉴。
毕竟每个人做的每一件事都有原因,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同样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而没有任何一个人,即使是王振,刘瑾,魏忠贤是单纯邪恶的。
所以分析英雄的善举,还有恶棍的暴行,都要看的更深一层。
这就提到历史唯物主义。
石悦明确了他反对传统的评判方式,而要用当时人的角度看当时的问题,不要用现代的眼光拔高或者贬斥。
总之,这套书在非常生动的讲述史实的同时,体现了很多价值观和研究精神方面的东西,殊为不易,虽然有一些错误之处,但是并不影响整体的水准,还是非常值得一读的。
当然,如果对史料感兴趣,光看它是不够的,要直接阅读一手资料,才能更有收获。
最后再说一句,很遗憾当初上学时的历史书没能象这本书那样吸引我,不然我的历史成绩也不会那么差,没准还能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现在也可能早就是历史学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