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酒文化汇总
酒文化的诗句和对联
![酒文化的诗句和对联](https://img.taocdn.com/s3/m/7d54cf4e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93.png)
关于酒文化的诗句和对联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关于酒文化的诗句和对联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关于酒文化的诗句和对联一、短歌行两汉: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译文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扬慷慨,愁闷长期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二、凉州词二首·其一唐代: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立刻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致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今日肯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原来就准备马革裹尸,没有预备活着回来。
三、行路难·其一唐代: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致菜肴,收费万钱。
四、问刘十九唐代: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译文我家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层绿泡,香气扑鼻。
用红泥烧制成的烫酒用的小火炉也已预备好了。
天色阴沉,看样子晚上即将要下雪,能否留下与我共饮一杯?五、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唐代: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译文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友无亲。
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成为三人。
明月当然不会喝酒,身影也只是随着我身。
我只好和他们临时结成酒伴,要行乐就必需把美妙的春光抓紧。
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乱。
醒时一起欢快,醉后各自分散。
我愿与他们永久结下忘掉伤情的友情,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二.告知我你见过的最好的关于酒文化的诗句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立刻催。
唐诗中的酒文化
![唐诗中的酒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421dae5a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8f.png)
唐诗中的酒文化《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衍生注释:“将进酒”:是乐府旧题,意为劝酒歌。
“金樽”:珍贵的酒器。
“岑夫子”“丹丘生”:是李白的朋友岑勋和元丹丘。
“钟鼓馔玉”:指富贵豪华的生活,钟鼓是指权贵人家的音乐,馔玉形容食物像玉一样精美。
赏析:主题上,这首诗看似是在写饮酒作乐,实际上反映出诗人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情感。
情感非常丰富饱满,既有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慨叹,又有豁达放纵的豪情,最后归结于借酒销愁。
表现手法上,大量用典且运用夸张的手法,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水的汹涌澎湃,来势不凡,用这种磅礴的景象来对比人生的短促渺小。
“千金散尽还复来”以极度的夸张写出诗人对自身才华的自信。
整首诗节奏明快,诗意如滔滔江水,气势雄伟,情感起伏跌宕。
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他的一生渴望入仕,抱负满怀,但仕途坎坷。
其诗风豪放飘逸、意境奇妙,善于借助古体诗和乐府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运用片段:例一:公司年会的时候,大家欢聚一堂,举杯庆祝。
年会上王经理喝得兴起,站起来喊道:“今日大伙相聚,就像李白说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咱们都痛痛快快喝一杯,这一年大家辛苦了!”说着就和周边的同事碰杯,大家也都被这句诗感染,欢笑着干杯。
例二:老张最近股市赔了不少钱,整个人闷闷不乐的。
几个朋友为了开导他,就组了个酒局。
酒桌上朋友对老张说:“老张啊,你可别太伤心了。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80784e4e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d2.png)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徐徐掀开历史的长卷,不难发现,历代文人墨客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得意之时,酒来助兴,映出英雄本色胸襟;潦倒落魄之际,酒来遣愁,抚慰谪客征人忧郁凄怆心怀。
古典诗词中的酒文化绵绵不绝、无尽无休,滋润着诗人或豪放或深沉或缠绵或愤激的心灵。
那一首首浸润着生命本真的诗词如一坛坛佳酿,历久弥香、醇厚悠长,依然陶醉着品味它们的人们,也形成了独具魅力的酒文化。
一、报国之志,忧民之心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族之魂。
这种报国之志反映于诗词之中,与“酒”的水乳交融的结合,折射出诗人拳拳爱国之心,殷殷报国之志,凝成一种浑厚沉郁,而又令人荡气回肠的酒文化,如我们最为熟悉的XXX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XXX,XXX征战几人回?诗的主人翁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大敌压境,沉着应战。
交战前夕,饮酒壮行色。
“醉卧沙场君XXX,XXX征战几人回?”既是将军劝勉将士的豪言壮语,更是将军内心视死如归、破敌报国之志的独白!短短的四句诗,仅是作者截取战争前夕饮酒的一个场景片断,就把将军誓死报国的决心、临危不惧的洒脱,饮酒壮行的华美场面描绘得有声有色,淋漓尽致,激动人心。
以酒入题,以酒贯穿始终,角度新颖,举重若轻,驾驭战争题材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XXX的《渔家傲》也是一首借酒言志,报效国家的传世佳作。
作者守卫西北边疆,遏制了XXX对北宋的侵扰。
“浊酒一杯家万里,XXX归无计”。
离家万里守卫边疆,舍小家,护大家,唯有借一杯杯浊酒来消融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浓情。
酒杯中,映出远方家乡的轮廓和亲人们熟悉的笑脸;心中,破敌立功,戍边报国的决心和志向却是更加坚定、深沉了。
浊酒一杯,承载了守边将军浓浓的思乡之情,更承载了将军深深的报国之志。
这首词意境雄浑,情景交融,以其迸发的深沉的爱国之情,感染着、感动着历代有识之士,历久弥新。
假如说报国之志是诗人心中雄壮光辉的不灭之志,那么忧民之心则是诗人忧国爱民的巨大人格的真实写照。
唐诗宋词中的酒文化
![唐诗宋词中的酒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2d8d796e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71.png)
唐诗宋词中的酒文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唐·白居易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赏析白居易有两个好友,年轻的时候跟元稹交往最深,两人并称“元白”。
而晚年则跟刘禹锡的关系较近,并称“刘白”。
如果没有二人深厚的友谊,没有白居易对刘禹锡的肯定与欣赏,是不会有这首诗的。
此诗称赞了刘禹锡的才华,对刘禹锡贬官二十三年的坎坷遭遇,表示了极度不平和无限感慨,抒发了两人同病相怜之情,也批判了不珍视甚至戕害人才的统治阶层。
这首诗体现了白居易诗歌坦率真诚,敢于直言,将各种问题写入诗中的特点。
《开愁歌》唐·李贺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赏析“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
”“临歧击剑”,愁苦愤懑已极,怎样才能解脱呢?唯一的办法只有求救于酒,以酒浇愁。
可是诗人身无分文,怎么办呢?于是下马脱下“秋衣”,拿到酒店换酒。
这两句进一步表现诗人穷愁潦倒的生活境况。
秋天的傍晚,寒气侵肤,诗人竟在这时脱衣换酒,可见已经穷困到不能再穷的地步。
衣服当了,酒也喝上了,心中的愁苦还是没有解除。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醉后呼天,天也不应,浮云蔽日,白昼如冥,看不到一点希望的光亮,叫人不能不忧心如焚。
写到这里,痛苦、绝望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结尾二句,诗意一折,写酒店主人好言劝慰,要他注意保重身体,不要让俗物填塞心胸。
感情愤闷到了极致,语气却故作跌落缓和之势,显得深沉有力而又回荡多姿。
在历代文人的精神世界里,酒已是他们的精神寄托,是催生文字的酵母。
酒与饮酒活动,被文人墨客们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多彩的酒文化也由此应运而生。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b4d20193ba0d4a7302763aa4.png)
酒力的刺激,是诗人的创作天赋得到 充分的发挥。
虽然感叹岁月蹉跎,功业未就,但语 句却无比雄奇,充满豪气,看不到任 何颓废之处。
在醉饮之中,诗人忘掉了现实世界所 带来的孤独、痛苦、悲伤、忧愁与迷 惘,重新回到物我两忘、自在逍遥的 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诗人的个性和才华才 能获得充分的发展表现。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数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 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 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 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 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 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 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 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 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
只有忘记世事、超脱现实,才可能达 到这一境界。 而世事又偏偏难以忘怀,现实更难以 超脱,于是只好借助于酒,来使自己 获得暂时的解脱。 这正是陶渊明痴迷于酒、“期在必醉” 的根本原因。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
历代文人文化精神的积淀, 尤其是陶渊明诗酒结合的生存方式, 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人的文化心理。 陶渊明之后, 诗酒结缘的文化心态便在中国文人心 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
“酒”以不再只是一种普通的饮料, 饮酒不仅是为了解渴过瘾, 而是一项高雅的文化活动。 酒成了文人骚客得以表现风流儒雅风 度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
二 、唐诗中的酒文化
在中国历史上,诗与酒结合的最鼎盛 时期,当是唐朝。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脍炙人口、流传 千古的唐诗几乎有一半是在酒兴中写 出来的。 唐诗中有相当的名篇,都与酒有关。
(完整版)诗词中的酒文化汇总
![(完整版)诗词中的酒文化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80430e07fd5360cbb1adb32.png)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要目• 一、魏晋诗歌中的酒文化• 二、唐诗中的酒文化• 三、宋词中的酒文化• 四、与“酒”有关的诗词曲赋• 五、吟诗读词唱曲说酒• 六、诗酒诗选• 一、魏晋诗歌中的酒文化• 魏晋文学,有以曹氏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 以阮籍、嵇康等竹林七贤为代表的正始文学,和大诗人陶渊明。
• 他们虽然文学主张不同,作品风格各异,但却都留下了与美酒有关的千古佳作。
• 其中代表作,是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思。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建安诗人通过饮酒,倾吐出慷慨悲凉的生命之歌。
• 酒成为他们认识自我,并试图超越自我的手段和工具。
•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格调慷慨悲凉,深沉雄壮。
• 它表达了曹操的政治愿望和人生抱负,以及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理想。
• 虽然诗人感慨生命有限,但并不让人觉得消沉,• 究其原因,乃在于他的“对酒当歌”——正是酒力的烘托,使诗人的慨叹得以升华。
• 残酷而又富有魅力的魏晋时代,产生了一个特殊的名士群体。
• 体现在他们身上的那种潇洒不群、飘逸自得的精神气质,被后人称之为魏晋风度。
• 魏晋风度的一个重要道具和象征之物,就是“酒”。
• 是否饮酒甚至成为判断一个人能否称得上“名士”的标准。
• 《世说新语.任诞篇》有这样的记载:“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 这句话虽然颇有些调侃的味道,• 但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对饮酒的重视程度。
• 竹林七贤中的人物,都是能饮善文者,• 而其中的刘伶、阮籍更是与酒有着莫大的关系。
• 刘伶嗜酒如命,常常大醉不醒,自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还作了《酒德颂》。
古代酒文化的古诗词有哪些
![古代酒文化的古诗词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3f7e28c2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d5.png)
古代酒文化的古诗词有哪些生活就是即便没钱,日子依旧能过得很精致。
把一件旧衣服,穿得好看叫生活。
把一所旧房子,整理得舒适叫生活。
把一颗土豆,做出肉的味道叫生活。
把一切不如意,化作杯中物叫生活。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饮酒文化的古诗词,方便大家学习。
酒的古诗词《客至》唐·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离呼取尽余杯。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摧。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仇家酒》唐·白居易年年老去欢情少,处处看来感事深。
时到仇家非爱酒,醉时心胜醒时心。
《花下醉》唐·李商隐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哟哟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在用相存。
契阔谈谦,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将进酒》唐·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行路难》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中国古典诗词与酒文化
![中国古典诗词与酒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5d8c7269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fd.png)
中国古典诗词与酒文化1. 《将进酒》- 唐代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饮酒作乐的场景,表达了人生短暂,应及时行乐的思想。
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豁达自信的人生态度。
2. 《月下独酌》- 唐代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独自饮酒的情景,表达了他在孤独中的自我排遣和对自由的向往。
诗中以酒为媒介,将自己与明月、影子相对饮,体现了诗人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3. 《凉州词》- 唐代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军中饮酒作乐的场景,表达了将士们豁达豪放的情感。
诗中以酒为媒介,将战争的残酷与生命的脆弱相融合,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战争的反思。
4. 《水调歌头》- 宋代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通过描写词人在中秋之夜饮酒赏月的情景,表达了他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词中以酒为媒介,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相融合,体现了词人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5.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通过描写词人酒后晨起的情景,表达了她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珍惜。
词中以酒为媒介,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相融合,体现了词人细腻、敏感的情感世界。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分析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511164f77232f60ddcca192.png)
客中行 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在这首风格豪迈的词中, 苏轼发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的询问, 抒发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的美好情怀。 而这一问也因为酒的醇化具有了永恒 的意义。 在被贬到黄州时,苏轼写出了著名的 前后《赤壁赋》, 还写出了《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许多 不朽诗词, 其中都离不开一个酒字。
念奴娇·
三 宋词中的酒文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词渐渐兴盛起来。 宋朝的词酒关系和唐朝的诗酒关系比 较起来,也有了一些变化。 唐朝咏酒诗所表现的内容范围较广, 表现忧国忧民、重大题材的站主导地 位; 送带饮酒词在内容上则主要集中表现 词人的生活及围绕个人生活而产生的 种种情感。
唐朝诗人主要是借酒来激发昂扬雄壮的 胸怀, 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宋代词人更多的是细细品位酒中雅趣, 再用词来徐徐倾诉人生的种种际遇和情 怀。 总的来说,唐代酒诗豪放雄浑, 宋代酒词含蓄秀雅。
少年行 李白 五陵年少金市东, 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 笑入胡姬酒肆中。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数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 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 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 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 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 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 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 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 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酒文化诗句及赏析
![酒文化诗句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98da7f9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73.png)
酒文化诗句及赏析1.《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翻译: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
2.《渭城曲》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翻译: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3.《月下独酌》唐·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翻译: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友无亲。
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成为三人。
明月当然不会喝酒,身影也只是随着我身。
我只好和他们暂时结成酒伴,要行乐就必须把美好的春光抓紧。
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乱。
醒时一起欢乐,醉后各自分散。
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掉伤情的友谊,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4.《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仗无时夜扣门。
翻译: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一道道水,怀疑会有无路可行的时候,忽然看见柳色暗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经临近,布做成的衣衫,最普通的帽,简朴的古风仍然存在。
从今日起,如果可以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农家朋友的柴门。
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
酒文化之诗词——史上最经典的50首饮酒诗词
![酒文化之诗词——史上最经典的50首饮酒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57404c26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e6.png)
酒⽂化之诗词——史上最经典的50⾸饮酒诗词酒礼突出体现在古代酒宴上,其中⼀些礼仪、礼节延续⾄今。
如中国⼤部分地区还保留“三巡”的习惯,⽆论待客还是朋友相聚,⾸先要通喝三杯;酒宴上晚辈或下级要主动敬长辈或上级酒,敬酒时,晚辈或下级在碰杯的时候,酒杯要低于对⽅,以⽰尊敬;⼜如酒桌新上的每⼀道菜都要⾸先转到主位等。
这些其实都体现了中国酒⽂化的礼仪要素,这是⼀种不成⽂但⼒量强⼤的礼仪。
这些礼仪要素的重复、强化最终会对⼈在⽣活中的思维和⾏为产⽣影响,发挥潜移默化的教化作⽤。
酒桌上的长幼有序、尊⽼爱幼、以敬为礼、谦和礼让既是中国⽂化的体现,反过来也是对中国⽂化的强化。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礼在中国社会⽣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它不但是等级秩序的标志,为⼈处世、⼈际交往的⾏为规范,中国的礼其实已经成为⼀种不成⽂的道德规范,是⼀个具有国家管理功能的体系,并表现在社会的各个⽅⾯。
酒⽂化折射、演绎和传播着现实社会的道德风尚和⽂化规则,酒⽂化所传播的不是单纯的礼,⽽是通过礼来传播“德”——这是中国酒⽂化核⼼中的核⼼。
中国酒⽂化既是“德”的完整体现,也同时起到对“德”的强⼤传播作⽤。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酒其实已经成为中国⼈道德、思想、⽂化独⼀⽆⼆的综合载体。
“德”和“礼”是儒家哲学的核⼼要素,⾃然万物的运⾏规则为“道”,⼈类社会的运⾏规则为“德”,⽽孔⼦把“德”的推⾏⼜具体化为“礼”,这是⼀脉相承的儒家哲学,也是中国酒⽂化的“基因”。
酒⽂化与社会⽣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酿酒业的普遍兴起,酒逐渐深⼊⼈们⽇常活动的各个领域,酒事活动也随之⼴泛,并逐渐程式化,形成较为系统的酒风俗习惯。
在中国各族⼈民的⽇常⽣产、⽣活、社交活动中,酒与民风民俗保持着⾎⾁相连的密切关系。
诸如农事节庆、婚丧嫁娶、⽣⽇寿庆、庆功祭奠、迎送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成为必备物品。
农事节庆时的祭拜庆典借酒缅怀先祖、寄托追求丰收富裕的情感和意愿;村中乡饮时,乡⾥邻居间的欢乐融洽、亲密友好⽓氛,因为酒的兴奋作⽤和亲和作⽤⽽达到极致。
诗句诗中的酒文化
![诗句诗中的酒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80c24c55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58.png)
醉美诗行:诗句中的酒文化引言: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酒被视为一种特殊的存在,它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情感和思想的寄托。
自古以来,酒和诗歌就有着紧密的联系,无数的诗句流传至今,述说着酒的美妙与畅快,传递着诗人的情感和人生体验。
这篇文档将带您一起探索诗句中蕴含的酒文化,感受那醉人的酒意。
第一部分:古代文人笔下的酒文化1. 宋代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通过描绘壮丽的赤壁之战和壮士豪情,表达了酒在抚慰心灵、聚合友谊上的重要作用。
2. 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通过对月夜下饮酒的描写,勾起了兄弟情深以及思乡之情,展示了酒在减轻忧愁的力量。
3. 宋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通过饮酒庆祝的场景,表达了对家人团聚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第二部分:酒文化与人生体验的交融1. 酒是人们庆祝喜悦和宴请贵宾的重要元素,而在诗歌中,酒往往成为表达喜悦和庆祝的象征,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2. 酒也是人们在忧伤和痛苦时寻求慰藉的对象,酒能够带来一种释放和疗愈,让人们在痛苦中寻求片刻的安慰。
3. 诗人常常借助酒来表达对人世间沧桑和无常的感慨,酒成为他们思考人生和人类命运的窗口。
第三部分:酒文化的象征和意境1. 在古代诗词中,酒被赋予了各种象征和意境,比如桃花源中的醉乡、杯中景、玉液琼浆等,它们既是对酒的颂扬,也是对生活美好的讴歌。
2. 诗人常常用各种酒的形容词来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借此来烘托情感和氛围。
3. 酒与诗歌的结合,使得诗句中的酒文化成为了一种艺术的表达方式,在读者心中勾勒出丰富的情感和印象。
结语:诗句中的酒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表达了人们对探索生活、享受世间美好的向往。
通过诗句中的酒文化,我们能够感受到古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由、快乐的追求。
让我们饮上一杯,品味诗句中的酒文化,感受那无尽的心境和意境。
有关古代酒文化的古诗词
![有关古代酒文化的古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7cdfe155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4f.png)
有关古代酒文化的古诗词酒对心血管系统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害,众说纷纭。
一些嗜酒者以酒能通行血脉为由而越喝越多,瘾也越来越大。
殊不知酒对心血管系统的利害存在着一个质和量的问题,即低度酒少量饮用时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有利,而烈性酒及大量饮酒对健康则有百害而无一利。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酒文化的古诗词,方便大家学习。
酒文化的古诗词篇一1、苍苍云松,落落绮皓。
——李白《山人劝酒》2、酒阑不忍去,共接一寸烛。
——苏轼《送顿起》3、酒病十朝九朝嵌。
——乔吉《小桃红·春闺怨》4、独倚胡床酒初醒。
——刘光祖《洞仙歌·荷花》5、酒醒处,残阳乱鸦。
——仲殊《柳梢青·吴中》6、顾谓戚夫人,彼翁羽翼成。
——李白《山人劝酒》7、诗万首,酒千觞。
——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8、归来商山下,泛若云无情。
——李白《山人劝酒》9、黄鸡白酒渔樵社。
——苏轼《阳羡歌·山秀芙蓉》10、苍蒹仍碧水,绿酒对黄花。
——赵时春《原州九日》11、想前欢、尽成陈迹。
——曹组《忆少年·年时酒伴》12、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苏轼《行香子·秋与》13、神前鸡酒盟,歌断秋香户。
——吴文英《生查子·秋社》14、春澹情浓半中酒。
——吴文英《夜游宫·春语莺迷翠柳》15、沙露,衰草入云。
——姜夔《浣溪沙·著酒行行满袂风》16、正是佳期期未定。
——晏几道《玉楼春·琼酥酒面风吹醒》17、还泊邮亭唤酒,旧曾送客斜阳。
——吴文英《风入松·桂》18、一缕斜红临晚镜。
——晏几道《玉楼春·琼酥酒面风吹醒》19、诗酒社,水云乡。
——辛弃疾《鹧鸪天·送元济之归豫章》20、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仲殊《南柯子·十里青山远》21、一年佳节过西厢。
——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22、明月淡飞琼,阴云薄中酒。
——董以宁《卜算子·雪江晴月》23、向尊前、又忆漉酒插花人。
古诗词中的酒文化
![古诗词中的酒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d3ac5670f46527d3240ce043.png)
•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 天若不爱酒 在李白诗中,豪放情怀常注其间, 泉。”在李白诗中,豪放情怀常注其间,虽然怀才不遇 和人生如梦充斥其内心,但从其处世态度仍然是豪放的, 和人生如梦充斥其内心,但从其处世态度仍然是豪放的, 仍然以一种乐观的笔触写道: 三杯吐然诺, 仍然以一种乐观的笔触写道:“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写出诗人在对待现实 和理想产生的矛盾时以酒表达出自己百折不挠的追求。 和理想产生的矛盾时以酒表达出自己百折不挠的追求。 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笑尽一杯酒, “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笑尽一杯酒,杀人入市 这种形象,是诗人最向往的豪侠形象, 中。”这种形象,是诗人最向往的豪侠形象,也是诗人 笔下最豪放最自由的象征。 弓催南山虎, 笔下最豪放最自由的象征。 “弓催南山虎,手接太行 酒后竟风采,三杯弄宝刀。 这种游侠的英姿, 柔,酒后竟风采,三杯弄宝刀。”这种游侠的英姿,正 是诗人理想中的英雄豪杰,报效祖国,建功立业, 是诗人理想中的英雄豪杰,报效祖国,建功立业,将满 腹韬略和武艺尽情展示,大济天下苍生, 腹韬略和武艺尽情展示,大济天下苍生,在这种豪迈的 气势中体现了出来。 气势中体现了出来。
的 提 起 苏 轼 和 辛 弃 疾 了 。
不 过 , 要 提 起 豪 放 , 那 就 不 得 不
词的上片叙事,下片抒情,气势雄豪, 词的上片叙事,下片抒情,气势雄豪,淋 淳酣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 淳酣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读之令人耳 目一新。 目一新。
这首词基调雄壮高昂,真不愧为「壮词」。 」。而结句 这首词基调雄壮高昂,真不愧为「壮词」。而结句 的悲壮低徊,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 的悲壮低徊,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更令人感慨与寻 词的结构上也不同于一般词作,上下片语义连贯, 思。词的结构上也不同于一般词作,上下片语义连贯, 过片不分,直到最后一句突然一个顿挫, 过片不分,直到最后一句突然一个顿挫,读来波澜起 伏,跌宕有致,实为辛弃疾「沉郁顿挫」的典型之作。 跌宕有致,实为辛弃疾「沉郁顿挫」的典型之作。
中国古诗词中的酒文化
![中国古诗词中的酒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70c38967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54.png)
中国古诗词中的酒文化一支窖藏许久的红酒,仿佛从幽深时光隧道翩跹而来的老故事,在不动声色中,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美丽,什么是恒久的味道。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古诗词中的酒文化,方便大家学习。
酒的古诗词短歌行东汉·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将进酒唐·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月下独酌唐·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问刘十九唐·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寄黄几复宋·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酒的诗句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醉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5、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6、月华如水浸宫殿,有酒不醉真痴人。
7、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中国古代诗词中酒文化展现的内容
![中国古代诗词中酒文化展现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f0b92393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af.png)
中国古代诗词中酒文化展现的内容借酒抒情,抒发壮志豪情。
- 诗词原文。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注释。
- “醉里挑灯看剑”: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挑灯”指把灯芯挑亮,形容夜深。
- “梦回吹角连营”: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 “八百里分麾下炙”:把烤牛肉分给部下。
“八百里”,牛的代称,《世说新语·汰侈》记载,晋王恺有一头珍贵的牛,叫“八百里驳”。
- “五十弦翻塞外声”:乐队演奏北疆歌曲。
“五十弦”,原指瑟,泛指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战歌。
- “沙场秋点兵”: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部队。
“沙场”,战场。
“点兵”,检阅军队。
- 翻译。
-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 赏析。
- 这首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开篇“醉里挑灯看剑”,通过“醉”和“挑灯”两个动作,生动地表现出作者壮志未酬的悲愤和对往昔战斗生活的怀念。
- 作者介绍。
-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
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借酒消愁,排遣寂寞孤独。
- 诗词原文。
-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 注释。
- “花间一壶酒”: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
- “独酌无相亲”: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要目• 一、魏晋诗歌中的酒文化• 二、唐诗中的酒文化• 三、宋词中的酒文化• 四、与“酒”有关的诗词曲赋• 五、吟诗读词唱曲说酒• 六、诗酒诗选• 一、魏晋诗歌中的酒文化• 魏晋文学,有以曹氏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 以阮籍、嵇康等竹林七贤为代表的正始文学,和大诗人陶渊明。
• 他们虽然文学主张不同,作品风格各异,但却都留下了与美酒有关的千古佳作。
• 其中代表作,是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思。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建安诗人通过饮酒,倾吐出慷慨悲凉的生命之歌。
• 酒成为他们认识自我,并试图超越自我的手段和工具。
•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格调慷慨悲凉,深沉雄壮。
• 它表达了曹操的政治愿望和人生抱负,以及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理想。
• 虽然诗人感慨生命有限,但并不让人觉得消沉,• 究其原因,乃在于他的“对酒当歌”——正是酒力的烘托,使诗人的慨叹得以升华。
• 残酷而又富有魅力的魏晋时代,产生了一个特殊的名士群体。
• 体现在他们身上的那种潇洒不群、飘逸自得的精神气质,被后人称之为魏晋风度。
• 魏晋风度的一个重要道具和象征之物,就是“酒”。
• 是否饮酒甚至成为判断一个人能否称得上“名士”的标准。
• 《世说新语.任诞篇》有这样的记载:“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 这句话虽然颇有些调侃的味道,• 但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对饮酒的重视程度。
• 竹林七贤中的人物,都是能饮善文者,• 而其中的刘伶、阮籍更是与酒有着莫大的关系。
• 刘伶嗜酒如命,常常大醉不醒,自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还作了《酒德颂》。
• 阮籍喝起酒来,能够一醉两个月。
• 之所以会这样,和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政治背景有关。
• 对他们来说,酒是逃避现实的最好工具,醉乡是他们安全的港湾。
• 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阮籍以酒买醉,佯狂避世:“时率意独驾,不由路径,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晋书阮籍传》)• 他其实是以酒来显示自己狂傲不羁、超脱世俗的名士之风• 晋末宋初的大诗人陶渊明,更是一个能饮善诗的大家。
• 诗与酒,共同注解着他的作品和人生。
• 他以酒作为媒介,• 将酒与人生密切联系起来,• 把饮酒提高到哲理和艺术的层次。
•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里这样描述自己:“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朋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 • 其实他是在这“醉”的境界中,忘却荣辱得失和人生的悲喜。
• 陶渊明所追求的是一种反朴归真、天人合一的境界。
• 只有忘记世事、超脱现实,才可能达到这一境界。
• 而世事又偏偏难以忘怀,现实更难以超脱,于是只好借助于酒,来使自己获得暂时的解脱。
• 这正是陶渊明痴迷于酒、“期在必醉”的根本原因。
• 历代文人文化精神的积淀,• 尤其是陶渊明诗酒结合的生存方式,• 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人的文化心理。
• 陶渊明之后,• 诗酒结缘的文化心态便在中国文人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 “酒”以不再只是一种普通的饮料,• 饮酒不仅是为了解渴过瘾,• 而是一项高雅的文化活动。
• 酒成了文人骚客得以表现风流儒雅风度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 二、唐诗中的酒文化• 在中国历史上,诗与酒结合的最鼎盛时期,当是唐朝。
•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唐诗几乎有一半是在酒兴中写出来的。
• 唐诗中有相当的名篇,都与酒有关。
• 且不说李白的《将进酒》、《把酒问月》、《月下独酌》,杜甫的《饮中八仙歌》,王维的《渭城曲》,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王翰的《凉州词》,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劝酒》等一系列咏酒诗,• 即使那些并非咏酒的许多名诗,也大都是诗人酒后之作。
李白与酒,有着特别的不解之缘。
• 酒使得李白狂放不羁的个性得以尽情展现,也使得诗人笔下的诗歌更富有激情和感染力。
• 李白一生留下了大量的饮酒佳话,与之对应的,也留下了大量的饮酒诗。
•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数•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 酒力的刺激,是诗人的创作天赋得到充分的发挥。
• 虽然感叹岁月蹉跎,功业未就,但语句却无比雄奇,充满豪气,看不到任何颓废之处。
• 在醉饮之中,诗人忘掉了现实世界所带来的孤独、痛苦、悲伤、忧愁与迷惘,重新回到物我两忘、自在逍遥的状态。
• 在这种情况下,诗人的个性和才华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表现。
• 还有一首诗也不得不提,那就是杜甫的《饮中八仙歌》: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这首诗将各具神态的饮中八仙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十分生动传神。
这些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借助于酒,在醉中获得的最大的自由,可以“天子呼来不上船”。
• 三宋词中的酒文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词渐渐兴盛起来。
• 宋朝的词酒关系和唐朝的诗酒关系比较起来,也有了一些变化。
• 唐朝咏酒诗所表现的内容范围较广,表现忧国忧民、重大题材的站主导地位;• 送带饮酒词在内容上则主要集中表现词人的生活及围绕个人生活而产生的种种情感。
• 唐朝诗人主要是借酒来激发昂扬雄壮的胸怀,• 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宋代词人更多的是细细品位酒中雅趣,• 再用词来徐徐倾诉人生的种种际遇和情怀。
• 总的来说,唐代酒诗豪放雄浑,• 宋代酒词含蓄秀雅。
• 酒是宋词所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
• 无论是宋词的大家,• 还是为数众多的一般词作者,• 在他们的词中都要写到酒,• 写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饮酒活动。
• 范仲淹“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酒力发散的是思乡之苦;•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边关豪情因为酒的催化得以加强。
• 晏殊的词多写四季景物、男女恋情、闲情逸致,反映富贵悠闲的生活。
• 他的几首《浣溪沙》词,写得高雅富丽,带有一种凄婉的情调,• 最为人所称道:•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阑干影入凉波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在这几首词中,• 酒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意象。
• 正是因为酒的催生、烘托与陪衬,• 词人才能够把自己的闲愁暗恨和离情别绪表现得如此含蓄、隽永、深沉。
柳永描绘了了一幅酒中作别、酒后痛苦相思的画面:• 《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绪,留恋处,兰舟摧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分别时已经不胜酒力,• 伤感不已,• 酒醒后更加难以忍受这种离别之苦。
• 在这里,• 对酒事的描写,• 不仅仅停留在饮酒的那一刻,• 而是延伸到酒醒以后,• 这是一个创新。
• 大文豪苏轼也爱酒。
• 他把酒称作“钓诗钩”,• 并且还亲自酿酒,• 甚至专门著有《东坡酒经》传世。
• 几乎他所有的名篇都与酒有关,比如:•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在这首风格豪迈的词中,• 苏轼发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询问,• 抒发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情怀。
• 而这一问也因为酒的醇化具有了永恒的意义。
• 在被贬到黄州时,苏轼写出了著名的前后《赤壁赋》,• 还写出了《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许多不朽诗词,• 其中都离不开一个酒字。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这也是一首豪放词的代表作。
• 词人面对如画的江山,追想千古风流人物,思考如梦的人生,• 产生出无穷无尽的联想和感慨,• 最后只好“一撙还酹江月”,把一撙薄酒倾洒向东去的大江和空中的明月。
• 酒后的人生感慨,• 也因此具有了更广阔的时空意义。
• 宋代咏酒词在继承前代同类题材诗歌创作成就的基础上,• 经过词人们的创造,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 词作中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刻画更加细腻,体现了宋人自我意识的增强• 在写景状物的手法上更加灵活,更有神韵,• 真切地烘托出词中人物在在饮酒活动中的特殊情感。
• 直到元明清,诗酒联姻的传统仍硕果累累。
• 无论从马致远的“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 到陈维崧的“残酒亿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 从萨都刺的“且开怀,一饮尽千钟”,• 到杨升庵的“惯春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无不是美酒浇开诗之花,美诗溢出酒之香,• 正是酒,• 使诗人逸兴遄飞,• 追风逐电;• 正是诗,• 使美酒频添风雅,• 更显芳泽。
• 我国古典诗词艺术精神的实质,• 是一种表现的艺术,• 一种追求心灵自由的艺术,• 它所追求的往往是一种浪漫脱俗,• 和谐自由的精神境界。
• 而这种境界,• 正是醉乡里的境界。
• 醉乡中的自由天地,• 给中国古代文人提供了尽情挥洒、尽情驰骋的广阔空间,• 也为我们留下了酒香四溢的千古名篇。
七绝诗酒文化诗满金船花满枝酒成苏武思何辞文章立事重刀笔化作灵山百世基• 四、与“酒”有关的诗词曲赋饮中八仙歌杜甫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