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背景知识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背景知识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的作用

合肥市第二十六中学梁晓燕

摘要:背景知识的作用在近20年来已经引起语言学家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介绍几种阅读模式理论,然后依据图式理论,阐述了该理论对阅读理解的作用。认为充分利用读者所具有的图式,即背景知识,并发挥其认知能力,将会改变传统的阅读理解中所存在的不足,使读者在阅读理解中积极地参与思考,从而使理解更准确、更全面,最后指出了背景知识的作用对教学的启发。

关键词:背景知识阅读理论“自下而上”模式“自上而下”模式“相互作用”模式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能力是当今社会中的一项最基本的技能,我们接受外界的信息和知识,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阅读文字材料,从中提取意义。英国心理学家Goodman(1968)曾说过:“阅读是心理语言的猜谜游戏,是思想和语言相互作用的过程。”阅读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活动。阅读理解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一种语言综合能力、一种在单位时间内学习者对语言符号“摄入”的能力。它不仅包括对词、句、段落、篇章的理解能力,还包括对写作者意图的理解能力。而背景知识是掌握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将探讨背景知识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

一、阅读理论

近年来,国外对英语阅读的研究有了很大发展,阅读的研究已经从教育和心理的研究独立出来形成体系,并提出了多种阅读的理论模式。

1.“自下而上”模式(bottom-up model)理论.60年代,因受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阅读被看成是一种精确的自下而上的过程:读者对印刷符号的刺激作出反应、辨认出字母和单词、直到对更大的语言单位(如短语、句子等)加以识别。Gough,P.B.是这种理论的主要代表,他通过反复研究,将阅读过程分解为肖像表征、字母辨认、词义理

解和句子中词的加工等四个从低级水平到高级水平,自下而上的过程。“自下而上”模式理论认为读者按字、词、句、段、篇逐级解码,就可获取意义,因为意义附身于问,决定文章意义的是文章本身。阅读一篇文章的过程也就是对构成该文章语言的理解过程。

2.“自上而下”模式(top-down model)理论,在1967年提出,阅读是“心理语言学的猜谜游戏”。他认为阅读过程就是一个预测、选择,检验,证实的等一系列认知活动,有效阅读并不依赖于对所有语言成分的精确辨认,而在于能否在输入的信息中利用尽可能少的信息作出准确判断。阅读是一个积极的过程。在阅读中,读者把比课文带给他的信息更多的信息(即自己已有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带到阅读中来,据此对文章不断作出预测,并对所作预测进行检验:或肯定或否定。“自上而下”模式理论又被成为“以读者为基础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阅读者所具备的同材料相关的知识是译玛的基础。作者通过语言符号想读者传递信息,实际上是在刺激读者通过联想自己的既存知识来挖掘意义,读者对相关材料的知识越多,对材料的理解也越深入。“自上而下”模式理论又被成为“概念驱动” 模式理论。概念知识可以用来对读物进行预测,在输入信息有多种可能时,读者可以通过概念的判断择其合理的一种。这一运作过程被称为概念驱动。

3.“相互作用”模式理论。70年代后期,现代认知心理学家鲁姆哈特(D.E.Rumeihatr)提出了“相互作用”模式理论,认为读者带到阅读中来的更多的信息和课文包含的信息在阅读理解中都是很重要的,阅读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加工应该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阅读过程中人们运用这两种方式进行信息处理,无论在阅读的哪一阶段、哪一层次里,两种信息处理的方式总是同时进行的。自下而上的信息处理保证读者发现新的信息和发现与自己的假设不同的信息,自上而下的信息处理帮助读者消除歧义并通过概念的判断在各种可能的意义中作出合理的选择。因此,阅读的过程是读者大脑已存的知识与文章的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

近20年来,对阅读理论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对图式理论的研究。而背景知识又是理论的

重要成分。图式(schema)的提法最早见于康德(Kant,1781)的著作。图式理论认为,任何语言材料,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本身无意义,它只指导听者或读者如何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恢复或构成意思。图式是人头脑中存在的知识的单位。根据这一理论,阅读理解首先是输入一定的信息,然后在记忆中寻找这些信息的图式,当足以说明这些信息的图式被找到后,就可以说产生了理解。可见,读者理解一篇语言材料的过程,就是读者头脑中的图式与语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当读者头脑中的图式与语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联系起来时,就能获得作者所要传递的意义,达到读者与作者相互交流的目的。否则,阅读理解就失败。比如,我们提到“上山下乡”,35岁以上的人都明白,而20岁以下的青少年不明白,因为前者有这方面的图式,后者则无。

根据图式阅读理论,读者的阅读能力由三种图式决定,即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 )和形式图式(formal schema)即是背景知识。

二.背景知识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

Pearson and Johnson (1978)把阅读理解定义为“联系新旧知识的桥梁”,强调了背景知识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尽管读懂了文章中的每一词句,却无法理解全文的意义。图式理论对此现象的解释是:学生或者未具备有关的内容图式,或者缺乏调动内容图式的能力,因而无法将文章中的信息和大脑中的知识联系起来,于是出现了读后不知所云的现象。图式理论认为文章的内容也是构成文章难度的一大要素。在外语阅读中,外国文化背景知识是内容图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的语言并不等于语音+词汇+语法,它还渗透着该民族的文化。缺乏对该民族文化的了解往往是造成阅读困难的一大要素。学生有时之所以无法理解某些文章的意思是由于文化差异而未能具备相应的内容图式,因而在阅读中无从调用,阻碍了对文章的理解。每一种民族文化中都有大量为该种文化所独有的特殊现象。这些现象在使用外语的社会成员的生活中经常发挥作用,并反应在语言中;反之,有些在本民族文化中习以为常的现象,在外族文化中却无此传统习惯。比如,“龙”在中国被视为吉祥物,有不可思议的伟大力量,因此成为至尊帝王的象征,炎黄子孙都骄傲地称他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