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生姜种植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姜种植技术
生姜种植技术-有色地膜高产栽培技术全集
主持人: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艳红,欢迎您收听“致富早班车”节目。
生姜是我国特产蔬菜,具有风味独特、用途广泛、适应性强、生产成本低、产量高等特点,为广大农民朋友所青睐。
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生姜的出口量逐年增加,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目前生姜生产已成为种植业中见效快、商品率高、经济效益好的一个优势行业,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
为方便农民朋友们掌握生姜栽培技术,在今天的时间里,我们特邀请山东农业大学的艾希珍老师分两次给大家介绍“生姜有色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现在艾老师来到了演播室。
艾老师,您好!
专家:艳红,你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1.主持人:生姜是一种很好的调味蔬菜,有“菜中之祖”的称号,它主要有哪些用途呢?
专家:生姜产品除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外,还有多种芳香物质组成的挥发油,因而具有特殊的香辣味。
生姜的用途很广,它是一种集调味品、食品加工原料和药用为一体的多用途蔬菜。
作为调味佐料,它有除腥、去臊、去臭的作用;作为食品加工原料,它可以加工成姜片、姜粉、姜酒、姜油及各种淹渍品
等,还是提取香精的原料之一;作为中药,它具有发汗、解毒、健胃、去寒、防暑等功效。
2.主持人:现在生产上广泛栽培的生姜优良品种有哪些?
专家:姜以根茎,即姜块繁殖,属于无性繁殖作物,因此,育种工作较难进行,现在各地均以种植当地地方品种为主,多以地名或姜的形态特征取名。
我国以根茎为产品的生姜优良品种主要有:
(1)莱芜片姜。
山东省莱芜市地方品种,生长势较强,一般株高70~80厘米,高者可达1米以上。
叶色翠绿,分枝力强,通常每株具有10~15个分枝。
根茎黄皮黄肉,姜球较多并且排列紧密,姜球上节多,节间短,上部鳞片呈淡红色。
根茎肉质细嫩,辛香味浓,品质优良,耐贮耐运,丰产性较好,一般单株根茎重200~400克(4~8两)。
在山东姜区栽培,5月上旬播种,10月中下旬收获,一般每亩产量为2000~2500公斤。
(2)莱芜大姜。
山东省莱芜市地方品种,该品种植株高大,生长势强,一般株高75~90厘米。
叶片大而肥厚,叶色深绿,茎秆粗壮,分枝较少,通常每株有8~12个。
根茎黄皮黄肉,姜球少而肥大,节少而稀,外形美观,商品质量好。
根茎肉质也较细嫩,口感与莱芜片姜相似。
单株根茎大约重400~500克(8两~1斤),露地栽培每亩产
量为2500~3500公斤,地膜覆盖栽培的产量可以达到5000公斤以上。
莱芜大姜是目前山东姜区的主栽品种。
除以上介绍的莱芜姜以外,还有广东的疏轮大肉姜和密轮细肉姜、浙江的红爪姜和黄爪姜、安徽的铜陵白姜、湖北的枣阳生姜和来凤姜、贵州省的遵义大白姜、广西的玉林圆肉姜,福建的红芽姜,湖南的黄心姜,四川的竹根姜,云南的玉溪黄姜以及台湾的肉姜等。
它们都具有长势强、产量高、品质好等特点,是我国优良生姜品种。
3.主持人:当前北方地区的保护地蔬菜面积很大,请问生姜栽培主要采用保护地栽培还是露地栽培?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专家:北方地区生姜面积最大的是地膜覆盖栽培,其次是露地栽培,有小面积的中、大拱棚栽培。
露地栽培是传统的栽培模式,一般在立夏(5月上旬)播种,霜降(10月下旬)收获。
由于北方地区无霜期较短,而生姜又不耐霜冻,因此,露地栽培的生长期较短是限制生姜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膜覆盖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应用于生姜生产的简易的保护地栽培模式。
它的优点是不仅可以提早播种,延长生长期,提高产量,还可以增温保湿、抑制杂草生长,减少中耕次数,从而可以省工省力,降低成本。
采用地膜覆盖可提早25~30天播种,比对照增产20%以上。
具
体做法是:播种后用宽1.2~1.4米的地膜拉紧盖于沟两侧的垄上,取土压紧地膜,使沟底与膜的距离保持15厘米左右,一幅地膜盖两行。
幼芽出土后,待苗与地膜接触时,打孔引出幼苗。
5月下旬温度已高,第一侧枝开始发生时撤去地膜。
中、大棚栽培一般于3月底~4月初播种,11月上中旬收获。
不仅可以提早播种,还能延迟收获,可进一步延长生姜生长期,从而比地膜覆盖有更大的增产潜力。
但由于设施投资较大,而不同年份生姜的价格差异较大,某些年份高产量不能保证高效益,因此中、大棚栽培的面积不大。
4.主持人:我们今天讨论的主要是生姜有色地膜覆盖栽培,那么为什么要用有色地膜覆盖呢?
专家:有色地膜覆盖栽培是结合透明地膜覆盖进行的,也就是在透明地膜覆盖的基础上覆盖黑色地膜。
因为生姜不耐干旱和高温。
用有色地膜覆盖的主要目的是代替北方传统的地上遮荫技术。
地上遮荫的理论基础是过去一直认为姜喜荫而不耐强光,但通过近几年对姜需光特性的研究发现,午间强光下生姜叶片虽然可能发生一定程度的光抑制,但它在长期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了较完善的光保护机制。
目前地上遮荫对姜生长的主要作用并非只在于降低了光强,而是在降低光强的同时,明显降低了植株冠层
的地温和气温,并提高了土壤含水量,这对姜的生长更为重要。
为此,我们经过多年试验,研究出利用有色地膜代替地上遮荫的技术措施,该方法不仅省工省力,操作简便,成本低廉,而且有比地上遮荫更好的降温保湿效果,可更好地改善田间小气候,促进植株生长发育。
据统计,利用黑色地膜代替地上遮荫每亩成本降低80~310元,产量增加8.0%~30%,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5.主持人:生产中传统的降温保湿方法是什么?
专家:北方传统的方法是地上遮荫,即“插影草”,用谷草、玉米秸、柞树枝等插成稀疏的花篱,通常是在姜播种后趁土壤湿润插在姜沟的南侧(东西向沟)或西侧(南北向沟),高度为60~70厘米,稍向北或向东倾斜。
南方多采用搭棚遮荫的方法,称为“搭姜棚”。
一般在幼芽出土后在畦面搭棚,将2~3厘米粗的竹竿或小木棍插于畦的两侧,在1.7~2米处横绑小竹竿,上面覆盖茅草或麦秸,然后用绳固定。
这种传统的遮荫方法是一项非常烦琐的工作,劳动强度很大,每年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随着农业产业化结构的不断调整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地上遮荫材料成本逐年提高,遮荫逐渐成为限制姜进一步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此,我们认为利用有色地膜覆盖代替传统的地上遮荫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6.主持人:什么时间进行有色地膜覆盖?怎样进行覆盖呢?
专家:有色地膜覆盖是在透明地膜覆盖的基础上进行的,5月初(生姜出苗前)选择幅宽与透明膜相同的黑色地膜,覆在原来的透明地膜上,用镰刀背将地膜塞紧就可以。
7.主持人:听说近几年,打孔黑膜、遮阳网等材料在山东姜区也逐渐用于生产,与这些遮荫方法相比,黑色地膜覆盖有什么优点?
专家:主要是降低成本。
从降温保湿效果来看,黑色地膜覆盖的降温效果比遮阳网好,比打孔黑膜稍差,但保湿效果较明显优于打孔黑膜和遮阳网,最终产量与打孔黑膜遮荫没有明显差异,但明显高于遮阳网。
8.主持人:要想种好生姜,就必须了解生姜的主要生长特性,请您就这方面谈谈好吗?
专家:好的。
姜起源于热带地区,在发育过程中形成了喜温而不耐寒的特性,植株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左右。
生姜属于中光性植物,在中等强度的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但不同生长期对光强要求不同。
生姜幼苗期生长量较小,强光容易造成地温过高和土壤缺水,因此,常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扭曲,生长不旺。
但旺盛生长期要求较强
的光照。
由于姜的根系不发达,吸水能力弱,因此不耐干旱。
土壤水分不足会导致生姜植株矮小,产量降低,而且根茎纤维增多,品质变劣。
但是,姜也不耐涝,如果土壤积水,生长发育就会受阻,并容易引发姜瘟病和其它病害。
9.主持人:生姜对土壤条件有要求吗?
专家:生姜对土壤质地要求不严格,无论砂土、壤土或粘土均能正常生长,但不同土质对其产量和品质有较大影响,壤土有利于植株生长与根系发育,产量较高,尤其是重壤土的生姜产量最高。
另外,生姜喜欢微酸性土壤,pH值5~7范围内生长良好,因此,栽培生姜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有机质丰富、通气排水良好的土壤,盐碱涝洼地不适合种姜。
10.主持人:生姜对肥料有什么需求吗?
专家:生姜属于喜肥耐肥作物,每生产1000公斤鲜姜大约吸收纯氮6.34公斤,磷0.57公斤,钾9.27公斤,钙1.30公斤,镁1.36公斤。
生姜在全生育期吸收钾最多,其次是氮,再次是镁、钙、磷。
不同生育期,生姜对营养元素的吸收量不同,幼苗期对氮、磷、钾的吸收量相对较少,大约占全生育期总吸收量的12%;旺盛生长期对氮、磷、钾的吸收量较多,大约占全生育期总吸收量的88%。
11.主持人:生姜是无性繁殖的蔬菜,整个生长过程基
本是营养生长,在栽培中应分几个时期进行管理?
专家:根据生姜的生长特点和管理上的差异,可分为发芽期、幼苗期和旺盛生长期三个时期。
12.主持人:请您分别介绍三个时期的生长特点各是什么?
专家:从幼芽萌动到第一片叶展开为生姜的发芽期,包括催芽和出苗两个阶段,大约需要50天左右。
发芽期主要包括幼芽的发生、成苗和初生根的形成。
播种前完成芽的萌动、破皮和鳞片的发生。
播种以后,鳞片继续发生,幼芽伸长,幼芽基部开始发根。
同时,幼苗逐渐顶出地面,第一片叶很快展开,发芽期结束。
从第一叶展开到植株具有2个较大的分枝(俗称“三股杈”)的时期为幼苗期,大约需要60~70天。
这一时期主要生长部位是主茎和根系。
幼苗期植株生长对水分要求比较严格,栽培中应特别注意水分管理。
从“三股杈”至收获为姜的旺盛生长期,大约需要70~80天。
此期按生长中心不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从“三股杈”至9月上旬,为旺盛生长前期或称发棵期。
这一阶段仍以地上部生长为主,地下根茎已经形成,但膨大速度较慢。
9月上旬以后,生长中心转移到根茎,称为旺盛生长后期或根茎膨大期。
此时,地上部生长比较缓慢,营养大量输送到地下
部,根茎迅速膨大,是产量形成的最主要时期。
发芽期幼芽发生和生长所需的营养主要来自种姜贮藏的养分。
因此,种姜的质量和播种质量是影响发芽期姜生长的主要因素。
在栽培中要严格选种,科学催芽,精细播种,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以保证苗全苗壮。
13.主持人:培育壮芽是生姜获得丰产的首要环节。
那么怎样培育壮芽呢?
专家:培育壮芽包括晒姜和困姜、选种、催芽三个环节。
首先是晒姜和困姜。
一般于播种前20~30天从贮藏窖中取出种姜,洗去姜块上的泥土,平铺在草苫或干净地面上晾晒1~2天,也就是“晒姜”。
室外温度较高时(15℃以上)在室外进行,傍晚收进屋里;外界温度低时在室内进行。
晒姜结束后,将种姜放在室内堆放2~3天,姜堆上覆盖草苫,称为“困姜”。
然后是选种。
晒姜、困姜过程中和催芽前需进行严格选种。
应选择姜块肥大、色泽鲜亮、肉质新鲜、不干缩、不腐烂、未受冻、质地硬、无病虫危害的健壮姜块做姜种,严格淘汰瘦弱干瘪、肉质变褐或发软的姜块。
最后是催芽。
将姜种置于温度为22~25℃,相对湿度在60%~80%条件下催芽。
目的是促使幼芽快速萌发,幼苗出土快而整齐,并相对延长生长期,为提高产量奠定基
础。
14.主持人:晒姜和困姜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专家:晒姜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提高姜块的温度,打破休眠,促进体内养分分解,加快姜种发芽速度。
一般姜窖内的温度为11℃左右,姜在此温度下处于休眠状态,经晾晒后,可以使姜的体温明显提高,有利于促进种姜体内养分分解,加速发芽。
第二,减少姜块中的水分含量,防止姜块腐烂。
贮姜窖内空气湿度很大,姜块含水量极高,经晾晒后,可降低姜块水分含量,防止姜种在催芽过程中腐烂。
第三,便于选种。
刚从姜窖中取出的姜种因湿度大而表现色泽深暗,带病姜块症状往往不太明显,经过晾晒之后,病姜便会因为失水而干瘪皱缩,色泽灰暗,而无病姜块色泽鲜亮,并且不失水,从而有利于淘汰病姜,选择健康的姜种。
困姜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种姜内养分分解,以利于提早发芽。
15.主持人:在进行晒姜和困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专家:晒姜应掌握适度,不可过度暴晒,如果遇到中午阳光过强,应用草苫遮荫,防止温度过高引起灼伤,或者失水过多影响幼芽萌发。
地膜覆盖栽培一般在3月初晒姜,此时室外温度较低,为了防止发生冷害,可以在室内
加温晾晒。
困姜时要注意保持温度在25~30℃之间,这样才能为培育壮芽打好基础。
第二集
主持人: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艳红,欢迎您收听“致富早班车”节目。
上一次节目我们邀请山东农业大学的艾希珍老师给大家介绍了“生姜有色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的品种选择、覆膜要求、生姜生长特性以及如何培育壮芽,这次请艾老师接着给大家介绍,现在艾老师来到了演播室。
艾老师,您好!
专家:艳红,你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1.主持人:上一次节目您谈到了晒姜和困姜,晒姜和困姜结束后,经过选种,便可以进行催芽,听说生姜催芽的方法很多,请您介绍一些相对较好的催芽方法好吗?
专家:好的。
催芽叫“炕姜芽”。
北方地区露地栽培一般在清明至谷雨进行,地膜覆盖栽培应在春分前后进行。
常用催芽方法有山东莱芜催芽池法、山东腾州席篓、竹篓催芽法、阳畦催芽法、大棚或温室催芽法。
(1)山东莱芜催芽池法。
在室内或房前院内阳光充足的地方用土坯或砖建长方形催芽池,池高80厘米左右,长、宽依姜种多少来确定。
放姜种前先在底层铺10~15厘米的干麦穰,然后将姜种一层层放好,随放随在四周塞5~10厘米厚的麦穰或干草。
种姜放好以后,再在上层盖5~
10厘米厚的麦穰,最后用麦穰泥封住。
催芽过程中保持池内温度22~28℃,如果达不到温度,可以垒火炕加热。
堆放姜种的高度不宜超过50~60厘米,否则会因为透气不良,上、下温差过大,使姜芽萌发不均匀,湿度大时还可能造成烂种。
因此,可根据姜种多少在池内姜堆上部留1个或几个直径15厘米左右的通气孔,孔中竖插几把麦秸、高粱或玉米秸,使其伸长到顶部以增加池内透气性。
20~30天后,姜芽长到1厘米左右时即可播种。
(2)山东腾州席篓、竹篓催芽法。
在席篓、竹篓等的底部铺上几层草纸,将晒好的姜种平放其中,然后将口封严。
在室内用木棍搭成架子,架高2.2~2.5米,将篓放在上面,利用烧饭产生的热量提高室内温度进行催芽。
由于受容器大小限制,这种催芽方法只能在种姜用量较少的情况下使用。
(3)阳畦催芽法。
在避风向阳处建造阳畦,一般阳畦深0.6米,宽1.5米,长度根据姜种的多少而定。
在底部和四周铺10厘米厚的麦秸或干草,将晒好的姜种摆放其中,姜的厚度以30~35厘米为宜。
在姜块上盖15厘米厚的麦穰,保持黑暗和疏松透气,最后放上拱架,盖好塑料薄膜,夜间加盖草苫,保证畦温20~25℃。
有条件的可加铺地热线,以利于保持畦内温度稳定。
阳畦内部通气好,温度较易控制,因而这种催芽方法所需时间短,幼芽整齐一
致。
(4)大棚或温室催芽法。
在大棚或日光温室内底部垫一层5~10厘米厚的麦穰或草纸,将晒好的姜种摆放其上,厚度30~35厘米,在姜块上再盖一层麦穰或草苫即可。
根据天气情况人为控制大棚内(或室内)温度在20~25℃之间。
该方法与阳畦催芽法一样省工省力,可缩短催芽时间3~5天。
2.主持人:姜芽质量好坏对姜的生长和产量有较大影响,播种时应选择什么样的姜芽?
专家:姜芽过大或者过小都不利于生姜获得丰产,特别是姜芽过大,在旺盛生长期植株容易出现早衰。
标准的姜芽芽长为0.5~2厘米,粗0.5~1厘米,从外形上看,幼芽洁白鲜亮,芽身肥壮,顶部钝圆,芽基部可以看见根的突起但还未发根。
3.主持人:选好姜芽后就可以进行播种,怎样播种才能达到高产的目的?
专家:生姜播种一般有以下六个步骤:
第一,要选地。
播种前首先要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能灌能排、松软透气、微酸性的肥沃壤土。
发生过姜瘟病的地块在3~4年内不宜再种姜。
为增加土壤肥力,每亩施优质圈肥5000~8000公斤,过磷酸钙50~75公斤,然后将地面整平耙细。
第二,开沟施肥。
按50~65厘米的行距开沟,沟深20厘米左右。
将粉碎好的饼肥或煮烂并发酵好的豆子集中施入沟中。
一般肥料用量为每亩施饼肥75~100公斤或豆子50~75公斤,另外施硫酸铵15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和硫酸钾10公斤,或直接施入氮磷钾复合肥25公斤。
然后用二齿钩将肥料和土壤混匀,防止灌水时冲走。
第三,掰姜。
按要求将大块种姜掰成适宜大小,同时进行块选和芽选。
每块姜种上只留1~2个短壮芽,其余的芽全部去除,以保证养分集中供应,若掰姜过程中发现幼芽基部发黑或姜断面有褐变,应严格剔除。
姜种大小以50~75克为宜,也就是一两到一两半左右。
第四,浇底水。
因为生姜出苗慢,出苗时间长,如果土壤水分不足,会影响幼芽生长。
一般在沟内施足肥后,播种前1小时左右浇水。
浇水量既要充足,又不可湿透垄面。
第五,播种。
等底水渗下后,按18~22厘米的株距将掰好的姜种排放沟中,幼芽方向保持一致,若东西沟向,姜块沿沟南使芽一律向南或东南;南北沟向则姜块沿沟的西沿,幼芽一律向西。
放好姜种后用手轻轻按入泥中,使姜芽与沟面相平即可。
第六,覆土。
种姜排好后立即用二齿钩将靠近沟底的垄上湿土扒入沟内盖住种姜,然后荡平沟底。
要求覆土厚
度为4~5厘米,最后覆盖地膜。
4.主持人:合理的种植密度对获得高产非常重要,在生产上怎样确定适宜的密度?
专家:种植密度对生姜的生长、群体光合速率和产量都有很大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群体密度的增加,姜的株高、单位面积内分枝数、叶片数等生长指标及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群体光合速率逐渐增强。
但达到一定密度以后,上述指标趋于稳定。
若继续增加种植密度,光合速率和产量有下降趋势。
种植密度是否合理受品种、土壤、肥水条件、播种期、播种量以及田间管理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因此,合理的种植密度不是固定不变的,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品种和具体条件来确定。
通常大姜品种(如莱芜大姜)长势强,单株产量高,应适当减小密度,以提高商品品质;小姜种(如莱芜片姜)长势较弱,单株产量低,则应适当加大密度,以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光能利用率,达到高产的目的。
同一品种通常在土质肥沃、肥水充足的条件下往往茎叶繁茂,植株高大,因而株行距应适当加大;相反,在山岭薄地及肥水不足的条件下往往植株矮小,因而营养面积也应适当减小。
在中等肥力水平土壤上种植大姜,每亩播种5500~6000株,行距60~65厘米,株距20厘米;小姜则以每亩播种7000~7500株,行距50~55厘米,株距
18~20厘米。
5.主持人:生姜在幼苗期应如何进行水分管理?
专家:在幼苗生长前期,以浇小水为宜,浇水后趁土壤见干见湿时中耕浅锄,松土保墒,以利于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
在幼苗生长后期,已进入夏季,天气干热,土壤蒸发量大,消耗水分多,应适当增加浇水次数与浇水量,在没有雨水的情况下,一般3~4天浇一水。
夏季以早晨或傍晚浇水为好,不要在中午浇水,这样既可防止土壤干旱,又可降低地温。
另外,夏季暴雨之后,应以浇跑水的方式及时浇井水降温,俗称“涝浇园”。
同时,还应及时排水,以免姜田积水引起姜块腐烂。
幼苗期还应注意供水均匀,不可忽干忽湿。
不然,植株生长不良,姜苗矮小,新生叶片不能正常伸展而呈扭曲状态,造成“挽辫子”现象,影响姜苗正常生长。
6.主持人:除了浇水外,生姜在幼苗期是否需要施肥?
专家:幼苗期植株对肥料需要量不多,但由于此期时间较长,而且根系不发达,对肥料吸收能力还较弱,应在苗高30厘米左右,发生1~2个分枝时追1次速效肥提苗壮棵,称“壮苗肥”。
每亩可施硫酸铵或磷酸二铵20公斤左右。
7.主持人:除了肥水管理外,幼苗期管理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专家:幼苗期杂草较多,应及时清除。
近几年来,姜农多在播种后喷洒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已取得良好效果,但要注意使用的药剂种类、浓度和时间,初次使用者须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目前在姜区大面积应用,且除草效果较好的除草剂有:姜草克、除草通、拉索、氟乐灵、扑草净等。
除草剂的使用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喷雾法,即将除草剂配成适宜浓度(按说明书要求)的溶液,均匀地喷撒在地面上;二是毒土法,即将除草剂与湿润细土按适当的比例(按说明书要求)放在一起,并搅拌均匀,用塑料薄膜覆盖24小时,使除草剂被土壤充分吸附,然后均匀地撒在姜田中。
不管是毒土法还是喷雾法,在使用除草剂时,操作人员均应倒行,以防破坏药剂层,影响除草效果。
除草剂用后5天内杀伤力最强,一般药效可持续30~40天。
因此,可在第一次用药30天后,再用同样方法处理1次,可基本控制幼苗期杂草生长。
第二次用药时姜已出苗,注意不要将药剂喷洒到姜叶上,以免危害幼苗。
除草剂的杀草效果与温度、光照、土壤水分状况有密切关系。
通常20℃以上杀草效果好,温度低杀草效果差。
光照越强,杀草效果越好。
因此,若气温低、光照弱,应适当加大用药量。
用药后,若土壤湿润,杀草效果好。
所以用药后应保持土壤湿润,最好是土壤浇过水而不黏时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