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学复习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生态城市的概念
生态城市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是一个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技术和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城乡环境清洁、优美、舒适,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类的创造力、生产力,并促使城镇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稳定、协调与永续发展的自然和人工环境复合系统。
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1)高效益的转换系统(2)高效率的流转系统(3)整体性和前瞻性(4)高质量的社会人文环境(5)环境质量指标国际化(6)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和谐性(7)区域统一性
2.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概念。举例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通过食物网络在系统内的传递和耗散过程。始于生产者的初级能量固定和转化,止于还原者功能的完成。包括能量形态的转变、转移、利用和耗散。大多数情况下,一个食物链不超过5个营养级。量越接近食物链的末端越少。因此形成了金字塔式的营养级。
3.林德曼定律以及对实际生产的知道意义
一个生态系统中,从绿色植物开始的能量流动过程中,后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约为前一营养级能量的10%,其余90%的能量因呼吸作用或分解作用而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还有小部分未被利用。说明生态系统中能量与物质的流动在不同的营养级之间存在的定量关系,是维持所有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因素.物质循环就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水循环、气态循环、沉积循环。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物质循环都离不开水循环的推动
4.八大公害
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美国多诺拉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日本爱知县米糠油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日本富山的痛痛病事件
5.论述城市生态环境的问题、原因、危害、对策
超城市化和超工业化
超城市化: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治安恶化等
危害
1. 生物多样性减少
2. 森林覆盖率低,增长缓慢
3. 水资源紧缺,污染严重
4. 荒漠化面积呈扩大趋势
5. 水土流失仍很严重
对策
1.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倡绿色消费,节约物质资源
2. 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土地荒漠化、植树造林
3. 建立适合现阶段生态环境建设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
4. 对待自然生态资源,实行绿色经济
6.生活史策略含义、生态学的特征和意义,例举动物
r-选择:使种群增长率最大化:快速发育,小型成体,数量多而个体小的后代,高的繁殖能量分配和短的世代周期。体型小生育率高白桦山杨型动物如鼠、兔和昆虫等。
K对策种群竞争能力强,数量较稳定,一般稳定在K附近。大量死亡或导致生境退化的可能性小。型大生育率低蓝藻大象、虎、大熊猫、鲸等大型哺乳动物,以及红松等树木7.酸雨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危害:(1)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2)酸雨可对森林植物产生很大危害酸雨能使非金属
建筑材料(3)酸雨能使非金属建筑材料表面硬化水泥溶解(4)酸雨可使儿童免疫功能下降
中国特点:中国的酸雨主要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为硫酸雨,少为硝酸雨,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冬天和春天比较严重。
措施1.开发新能源,如氢能,太阳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等。
2.使用燃煤脱硫技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
3.工业生产排放气体处理后再排放。
4.少开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5.使用天然气等较清洁能源,少用煤。
8.土壤重金属
土壤污染物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
城市土壤受污染的原因 1.对土壤改造,破坏土壤结构,人工污染物进入土壤2.酸雨3.
尾气排放4.生活垃圾的堆肥处理
危害1、导致农作物减产和农产品品质降低2、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3、影响大气环境质量4、危害人体健康
污染防治编辑1)控制与消除工业“三废”排放2)加强土壤污灌区的监测与管理3)合理施用化肥与农药4)增加土壤容量与提高土壤净化能力5)建立监测系统网络,定期对辖区土壤环境质量进行检查
1)施加改良剂2)控制土壤氧化-还原状况3)改变耕作制度4)客土深翻5)采用农业生态工程措施6)工程治理7)制定农药的容许残留量
9.城市生态位
城市给人们生存和活动提供的生态位。可分为资源利用、生产条件生态位;环境质量、生活水平生态位(生活生态位)
10.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
结构特征:生物种类、种的空间配置(水平的和垂直的分布),种的时间变化(发育、演替和季节)
垂直分化或水平分化和成层现象。营养结构
11.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以及作用
特征1.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4.因子作用的阶段性5.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
作用方式:1.拮抗2.协同、增强、叠加作用3.净化作用(物理、化学、生物)
12.水体富营养化
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河流湖泊中出现称为水华,在海洋中出现称为赤潮。
原因:氮、磷、钾等元素排入到流速缓慢、更新周期长的地表水体,使藻类等水生生物大量地生长繁殖,使有机物产生的速度远远超过消耗速度,水体中有机物积蓄,破坏水生生态平衡。
后果:影响水体的水质,会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阳光难以穿透水层,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能造成溶解氧的过饱和状态,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同时,水体表面生长着以蓝藻、绿藻为优势种的大量水藻,形成一层“绿色浮渣”,致使底层堆积的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和一些浮游生物产生的生物毒素也会伤害鱼类。
措施:控制外源性营养物质输入、减少内源性营养物质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