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重点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国际贸易:泛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活动。

世界上不同国家(地区)间的商品、技术与服务的交换活动。

对外贸易:特指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

一国(地区)与别的国家(地区)的商品、技术与服务的交换活动。

2.对外贸易额:以货币表示的反映一国一定时期内对外贸易规模的指标。

(包括进口贸易额与出口贸易额;一般用本币表示;国际上通行以美元表示)“计算方法”
因为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统计出口贸易额时以离岸价格FOB计算,统计进口额时以到岸价格CIF价格计算,CIF价格比FOB价格多运费和保险费。

所以,世界进口额会大于世界出口额。

(实际反映真实交易额的是出口额)
国际贸易额:专指世界各国与地区出口贸易额的总和。

(以F.O.B.价计算)“计算方法”
国际贸易量:用进出口商品的计量单位表示的反映一定时期内国际贸易规模的指标。

(剔除价格因素)
对外贸易量=对外贸易值/价格指数
价格指数=报告期价格/基期价格*100%
3.进口:一国外购运入国境(关境)的商品或劳务
出口:一国外销运出国境(关境)的商品或劳务
4.国际贸易差额: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出口贸易额与进口贸易额的相差数。

* >0: 贸易顺差(赢余,出超)
* =0: 贸易平衡
* <0: 贸易逆差(赤字,入超)
5.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一定时期内各类商品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反映世界)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一般而言,一国出口中工业制成品比重越大,该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优势地位越明显。

(反映本国)
6.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世界贸易额的洲别地区分布、国别构成与商品流向(成员国家在世界的经济地位)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一国出口商品流向与进口商品来源(一个国家贸易伙伴关系)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一般而言,一国出口中工业制成品比重越大,该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优势地位越明显。

一国出口商品构成越是多样化,就越能适应国际市场需求,该国在国际贸易的地位就相对有利。

7.对外依存度:反映了一国国民经济对世界经济的依赖程度。

DDFT过高,国内经济发展易于受国外经济影响或冲击;DDFT太低,就没有充分利用国际分工的利益。

8.国际贸易的主要分类:商品流向;统计标准;商品形态;贸易国数目;清偿工具;有无第三国中介
出口贸易:将本国所生产或加工的商品(包括本国拥有的劳务)输往国外市场进行销售的对外贸易活动.
进口贸易:将外国所生产或加工的商品(包括外国拥有的劳务) 输入本国市场销售的贸易活动。

转口贸易:也称中转贸易,是指货物贸易生产国语消费国之间,精油第三国贸易商分别签订进口合同和出口活动所进行的贸易。

过境贸易:指其他国家出口货物通过本国国境,未经加工改制。

在基本保持原状条件下运往另一国的贸易。

过境贸易与转口贸易的本质区别:在于交易关系的确立不同。

在过境贸易中,交易关系的
确立是在出口国与进口国贸易商之间进行;而转口贸易中,转口贸易国的贸易商分别与出口国、进口国的贸易商订立买卖合同,达成实际交易。

9.服务贸易:提供者从一国境内、通过商业现场或自然人的商业现场向消费者提供服务,并获取外汇收入的过程。

也称无形贸易
跨境提供:自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

如:电讯、邮电、计算机网络实现的视听、金融、信息
境外消费: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消费者提供服务。

如:接受外国游客、外国留学生
商业存在: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通过商业存在提供服务,即设立商业机构。

如:设立金融机构、会计、律师事务所、商店
自然人流动: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通过自然人提供服务。

如:一国的医生、教授、艺
术家到另一国提供个体服务
10.国际分工: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在经济上密切联系的世界各国之间在生产上的专业化。

影响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因素(作用p32)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因素②自然条件-----基础
③人口、生产规模和市场情况④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⑤国家政策和国际经济秩序(上层建筑)
11.国际市场的形成与发展(p34):a萌芽阶段:(15C末—16C中期)b形成阶段:(18C60Y—19C60Y)c 发展阶段:(19C—二战)d深化阶段:(二战后)
12.影响国际价值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A世界平均劳动强度。

劳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劳动的消耗程度。

国际价值量同他成正比例关系。

B世界平均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指同一种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

单位商品的国际价值量同他成反比关系。

C主要供货国的生产条件(主要出口国的生产条件及贸易量)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是在主要出口国生产商品所花费的劳动的决定性影响下形成的。

13.各学说的的代表人物,学说内容,论证过程。

(p52)
①绝对成本理论:代表人物:亚当.斯密;绝对优势是指如果一国相对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有更高的效率,则称该国在这一产品上有绝对优势。

②比较成本理论:代表人物:大卫.李嘉图;
进步性:论证了各国无论生产力水平高低,都可按“有利取重,不利择轻”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都可以得到实际利益。

局限性:a缺乏动态分析。

b通过分工获得的比较利益不一定体现一国的长远利益。

c未能揭示支配国际交换的规律。

③要素禀赋论: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故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简称“H-O模型”;又称要素禀赋论
要素丰裕度:不同国家或地区几种要素拥有总量的相对比例,即国家的要素禀赋状况。

TKa/TLa<TKb/TLb A国劳动丰裕,B国资本丰裕
要素密集度:生产某产品投入不同要素的相对密集程度(针对产品而言),即产品生产中投入不同要素的比例。

Kx/Lx<Ky/Ly 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Y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内容:一国将专业化地生产并出口较密集地使用本国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
口较密集地使用本国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H-O模型缺陷论:这类解释认为模型本身存在缺陷,不能用来说明现实的贸易格局,代表性的观点有:要素密集度逆转;需求偏好说
④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劳动力不同质;要素密集度逆转;存在关税及贸易壁垒;自然资源稀缺;需求偏向(劳动异质说,技术差距说,人力资本说,产品生命周期说,要素密集度逆转说,自然资源稀缺说,消费者偏好说)
14.产业内贸易形成的原因:产品的异质性(重要基础)规模经济(重要成因)偏好相似(重要条件)
15.波特的国家竞争力理论(4个基本要素,2个影响要素)
A.生产要素条件:土地,资本,劳力,劳力教育水平,国家基础设施质量等。

B.需求条件:国内市场是否足够大。

C.相关及支撑(辅助)产业:波特聚类自然形成,产业和相关上游产业是否有国际竞争力。

D.公司战略,结构及对抗表现:国内的竞争环境造就了公司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

E.机会
F.政府:创造产业发展机会
16.重叠需求论:平均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消费需求变化趋于一致,而两个国家需求偏好越相似,需求结构重叠程度越大,相互间开展工业品贸易的可能性越大。

17.对外贸易政策两种基本形式
自由贸易政策(不干预政策):是指政府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不对本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商提供各种特权和优待,力图消除各种贸易障碍,使商品和服务能够自由地输出和输入,在世界市场上实行自由竞争与合作。

保护贸易政策(奖出限入):是指政府采取各种措施限制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以保护本国的产业和市场不受或少受外国的竞争。

同时,政府对本国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实行补贴和各种优待,以鼓励出口。

18.早期重商主义以“货币差额论”为中心,晚期重商主义以“贸易差额论”为中心。

贸易是“零和游戏”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实行国家干预对外贸易的保护主义政策)
1). 货币政策早期的主张通过立法禁止金银输出;晚期的主张通过追求贸易顺差来增加货币财富 .
2). 保护关税政策关税制度在重商主义以前主要用于财政目的,到了重商主义时期,关税成了贸易保护政策的一种手段。

(后期)
3). 限入奖出政策(后期)
4). 鼓励发展本国工业(后期)
19.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内容(幼稚工业保护论内容)
(1)生产力理论--发展一国生产力比通过比较优势获得贸易利益更为重要
(2)国民经济发展阶段说
一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业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德国);农工商业时期(英国)
(3)保护对象
(4)保护手段和时间
(5)国家干预
20.凯恩斯主义的超保护贸易理论
认为:一国在没有政府干预下的国内有效需求可能不足,于是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奖励出口、限制进口是一国总需求政策的一部分,重商主义合理的、科学的成分未被人们认识到。

新重商主义:非关税壁垒几乎成为各国干预贸易、限制商品进口的主要政策措施,这一做法被称为“新重商主义”。

21.战略性贸易政策: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可以凭借生产补贴、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

(战略性贸易政策以“利润转移论”“外部经济论”为主要内容)
22.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基础:规模经济;外部经济;不完全竞争
23.关税的种类:进口税、出口税(一般商品不征收)、过境税
24.进口税:(1)普通税率、最惠国税(正常进口税是指最惠国税)(2)特惠税(3)普惠制税率(GSP)(4)差价税(5)进口附加税:反倾销税\反补贴税\紧急关税\惩罚关税\报复性
25.小国征税的局部均衡效应
大国的局部均衡效应分析
26.关税关税的征收方法:①从量税②从价税③复合税④选择税⑤滑准税
27.在实行关税升级结构的国家,关税的实际保护率明显高于其名义税率。

关税的保护程度及考核的指标体系
A.
%
100

-
=
从国外进口价格
从国外进口价格
进口货物的国内价格
名义保护率
B.有效保护率
ERP = (V*-V)/V (V -自由贸易价格决定的产品增值,V*-是税后产品的国内增加值)
28.ERP体现的思想是:对成品高税,对原材料免税或低税才能起到保护的作用
29.结论:如果对某行业的原材料和中间投入的关税低于对最终产品的关税,该行业有效保护率会超过名义保护率。

反之,该行业有效保护率低于名义保护率,甚至出现负保护。

在名义关税一定时,要对某行业更好保护,原材料应免税,中间品低关税,制成品高关税。

即,关税率随加工程度上升而不断上升。

非关税壁垒可以分为直接的非关税壁垒和间接的非关税壁垒。

非关税壁垒的特点:灵活性和针对性;隐蔽性和歧视性;适用范围的广泛性;有效性和难以超越性
传统的非关税壁垒措施:①进口配额制②“自动”出口配额制③进口许可证制④外汇管制⑤国内税⑥国家垄断经营
30.鼓励出口措施
出口信贷:是出口国为了鼓励商品出口,加强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通过银行对本国出口厂商或外国进口厂商(或其银行)提供的贷款。

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是国家为了扩大出口,对本国出口商或商业银行向国外进口商或银行提供的信贷,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出面担保。

出口补贴;商品倾销;外汇倾销;出口退税
31.商品倾销种类:偶然性倾销\掠夺性倾销\持续性倾销
32.《反倾销协议》规定,欲实施反倾销措施的成员方须遵守三个条件:一是确定倾销事实的存在;二是确定对其国内产业造成了实质损害或实质损害的威胁,或对建立国内相关产业造成了实质阻碍;三是确定倾销和损害之间事实上存在因果关系。

33.出口退税:对出口货物退还其在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实际缴纳的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和特别消费税。

34.出口管制(export control)出口管制是指国家通过经济和行政措施对本国出口贸易所实行的管理与控制。

35.出口管制的措施:一般许可证,单项有效许可证,特殊许可证
36.服务壁垒设置原因
a保持经济独立(交通运输、通讯、电力等国民经济的关键部门)
b抵制外来意识形态的侵入(教育、新闻、娱乐、影视、音像等部门)
c保护本国服务业
37.服务壁垒的种类
a 产品移动壁垒:数量限制、补贴(银行、教育业)、政府采购(医疗服务业)、歧视性技术标准和税收制度(电信与信息服务业)、落后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影视业)
b资本移动壁垒(建筑、计算机、娱乐业)如:外汇管制、投资收益汇出限制
c人员移动壁垒(工程建筑、旅游业)如:移民限制、繁琐的出入境手续
d开业权壁垒(影响最大,范围最广)如:禁设或限设分支机构,雇佣当地人员数量与职务比例,其他(股权比例限制)
38.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的主要协定(1)巴黎公约(1883年)(2)伯尔尼公约(1886年)(3)罗马公约(1961年)(4)集成电路知识产权华盛顿公约(1989年)
39.区域经济一体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协商并缔结经济条约或协议,实施统一的经济政策和措施,消除商品、要素、金融等市场的人为分割和限制,以国际分工为基础来提高经济效率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果,把各国(或各地区)的经济融合起来形成一个区域性经济联合体的过程。

40.区域经济集团特征:成员资格的区域性;内部的开放性;对外的排斥性;利益的放大性
4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按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程度高低或贸易壁垒取消的程度可以分为以下6种——
①优惠贸易安排
②自由贸易区: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行政上独立的地区经济体之间通过达成自由贸易协议,相互取消进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但对非成员方仍然保留独立的贸易保护措施而形成的一种经济一体化组织。

③关税同盟:是指在在自由贸易区基础上,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员方通过签署协议,彼此减免关税,并对非成员方实行统一的进口关税或其他贸易措施的一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④共同市场: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方之间,不仅完全取消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实现了自由贸易;而且还实现了服务、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⑤经济同盟
⑥经济一体化:是指在成员国之间实现了经济同盟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协调,乃至形成统一的经济体的一体化组织形式。

42.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效应
静态效应
贸易创造效应:是指由于取消了同盟内的关税壁垒,使生产转向同盟内最有效率的供应者所产生的净利益。

贸易转移效应:由于关税同盟对外设立统一的关税壁垒,使某成员方在购买同盟内廉价的产品时可能导致某种转移性损失。

动态效应:增加出口效应;规模经济效应;促进竞争效应;刺激投资效应;资源配置效应
43.主要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大事件(p259)
44.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产生: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 and trade,GATT),简称总协定。

它是在美国推动下的由23国组成的,于1947年10月3日在日内瓦签订并于1948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相互权利、义务的国际多边协定。

GATT由成立时的23个会员国,现已发展到150多个会员国,这些国家的贸易总额约占世界贸易额的90%左右,它是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最为重要的协定。

45.关贸总协定多边谈判第八轮 ( “乌拉圭回合”) 1986年9月乌拉圭埃斯特角城GATT部长级会议上决定,开始旨在全面改革多边贸易体制的新一轮谈判,经过7年于1994年4月在摩洛哥马拉喀什结束。

参加方最初103个,谈判结束时125个。

平均降税1/3,发达国家工业制成品平均关税水平降为3.6%左右。

最重要成果签署了《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46. 1994年4月15日GATT部长会议正式签署《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议》。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运转。

(成立)
1996年1月1日正式取代关贸总协定。

47.WTO的五大职能
①组织制定和实施多边贸易原则,并为多边贸易协议的实施提供制度框架。

②组织多边贸易谈判。

③通过争端解决机制解决贸易争端。

④通过贸易政策审议机制,监督各成员有关贸易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措施,推动各成员不断提高贸易政策的透明度。

⑤通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有关国际组织的合作,更有效地协调全球经济政策,促进全球经济发展。

48.WTO的组织结构(四个层次,一个办事机构)
①部长级会议—最高权力机构
②总理事会(总理事会--------政策审议机构、争端解决机构)
③各个具体领域的理事会(货物、服务、知识产权)
④各专门委员会(农产品、贸易和环境等)
⑤办事机构(秘书处)
决策机制原则上的“协商一致”
49.WTO的基本原则
①非歧视性原则
a最惠国待遇:一成员方现在或将来在贸易和知识产权领域给予任何第三方的优惠待遇其他成员方都要立即无条件地享受。

b国民待遇:即在本国境内对其他成员方的产品、服务或服务提供者及知识产权所有者和持有者所提供的待遇,不低于本国同类产品、服务或服务提供者及知识产权所有者和持有者所享有的待遇。

②自由贸易原则:指通过多边贸易谈判,减低关税、并以关税作为唯一合法保护手段,取消非关税贸易壁垒,最大限度地相互开放市场。

③透明度原则:透明度原则指各缔约国政府应迅速公布其与商品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有关的法律、规章,以便其他缔约国和贸易商能够熟悉。

(透明度并非要求一切都要公开)
④公平竞争(贸易)原则
⑤鼓励经济发展与改革原则
⑥贸易救济原则
⑦互惠原则
50.中国加入WTO后应享有的权利
①享有多边的、无条件的、稳定的最惠国待遇.
②享受给予发展中国家的一些特殊照顾.
③充分利用争端解决机制较好地解决中国与其他成员的贸易纠纷.
④获得在多边贸易组织中的发言权.
⑤利用WTO的基本原则,行使例外与保障措施的权利.
中国加入WTO后应尽的义务
①削减进口关税。

②逐步取消非关税壁垒。

③取消被禁止的出口补贴。

④开放服务业市场。

⑤扩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

⑥放宽和完善外资政策。

⑦增加贸易政策的透明度。

⑧接受世界贸易组织的裁决。

⑨交纳WTO活动费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