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不容易
高校校企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
高校校企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校企合作是指高校与企业之间开展的合作与交流活动,旨在促进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不断进步,高校校企合作已成为推动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国高校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不少高校与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人才培养和技术转移等活动,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果。
与此高校校企合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合作主体单一、合作层次不够深入、合作成果转化率低等。
面对这些问题,高校和企业需要加强合作,共同探讨解决之道,促进高校校企合作不断深化和发展。
通过合作创新、加强合作机制建设、提升合作效益,实现高校校企合作的双赢局面,推动高等教育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助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字数要求200】1.2 问题意义高校校企合作是当前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其意义重大。
高校校企合作有助于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校也能从企业的实际需求中获得指导,开展与市场对接的科研项目,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高校校企合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和就业。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能够建立更广泛的人脉关系,获得实习和工作机会,增加就业竞争力。
高校校企合作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解决高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学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高校校企合作现状分析当前,高校校企合作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校企合作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合作的形式多样,包括实习实训基地、科研合作、人才培养计划等,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广泛,涵盖了工程、医学、经济、文化等各个行业。
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校企合作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有利于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成果与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合理匹配,解决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同时也为社会提供所需要的人才。
然而在校企合作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利益难协调等问题。
对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层剖析,有利于为校企合作消除分歧,从而促进职业学校教育更好的开展校企合作。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学校,教育Study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XU yanan1引言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合作的一种育人形式。
2018年2月,教育部印发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中明确指出: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发展重点,并着重表示校企合作是政府、职业学校,行业企业发展共同的责任[1]。
同年,李克强总理提出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
在校企合作中,一方面解决了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企业从院校中选取优秀毕业生,为企业输送高质量人才,创造更高的社会价值,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实现学校与企业资源互补,协作共赢。
随着校企合作的推广,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校企合作深度不够,有效度不高等问题,因此,本文针对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层剖析,试图从多元主体的角度提出推进校企合作的策略,为促进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2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2.1校企合作的广度不足校企合作的广度是指校企合作涉及的范围与领域,包括合作的主体数量、专业的覆盖率、合作企业的性质分类等。
目前,校企合作存在合作企业数量少,合作企业性质单一,专业覆盖率不高等问题,并没有发挥出市场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关键性作用。
例如,学校所合作的民营企业大多经营零售批发类、房地产类、教育机构等适应经济发展的行业,而其他专业也难以寻找对口的企业,由此也体现当前的校企合作确实需要拓展范围和领域。
校企协同双主体深度融合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2OCCUPATION2018 06职教视点F OCUS编辑 强 音校企协同双主体深度融合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文/张 良摘 要:校企合作作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取得了明显成效。
然而,目前的校企合作仍停留在以职业院校为主、企业较少参与的模式中,这种模式存在校企双主体功能缺失、融合形式单一、自主性较差、相关制度不完善、缺乏监督等问题。
针对当前职业教育校企融合面临的困境,本文在协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发挥校企双主体功能,搭建校企协同深度融合各类平台,完善相关体制机制以及加强执行监督等对策,进一步推动校企协同深度融合的策略。
关键词:校企融合 协同理论 双主体 问题及对策课 题: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校企协同‘双主体多平台’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2016SJD880062)研究成果。
随着工业城市化的飞速发展,我国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转型的巨大挑战,对高技术、高技能、高层次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职业教育在我国的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统计,截至2015年,我国已建设职业院校1.33万所,在校生近3000万人,平均每年毕业学生1000万人左右,成为全球拥有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的国家之一,并位列前茅。
然而,巨大的教学规模导致人均教育资源稀释,大大降低了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
尤其是对于学校和企业双主体而言,即使校方达不到培养教育高职人才的目标,也无法让企业获取与岗位相匹配的专业性人才,整体上弱化了职业教育的职能作用。
因此,从只重量不重质的粗放型发展转向重质又重量的集约型发展,成为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
校企合作作为我国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和办学模式,完成了“以工代学”或“以学代工”的传统模式向“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转变。
但是,目前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仍存在不少问题。
本文基于协同理论,探讨校企协同双主体在深度融合时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为推动校企深度融合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难点及融合路径探析
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难点及融合路径探析在职业教育的大潮中,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就像是一艘巨轮,承载着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穿越产业的波涛,驶向未来的彼岸。
然而,这艘巨轮在航行的过程中,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探索有效的融合路径,成为当前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如同一场跨越时空的接力赛,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这场接力赛中,政府是起跑线上的裁判,为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提供政策支持和引导;企业是赛道上的接力者,提供实践平台和技术支持,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学校则是赛道上的教练,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企业输送人才。
然而,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并非易事。
它需要我们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有机结合。
这就像是一场攀登高峰的挑战,需要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勇往直前。
首先,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面临的难点之一是观念的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技能的倾向。
要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必须打破这种观念,树立“以实践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
这就像是一场思想的革命,需要我们摒弃陈旧观念,拥抱新的教育理念。
其次,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面临的难点之二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要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就像是一场教育的创新,需要我们打破传统的束缚,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再次,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面临的难点之三是师资队伍的建设。
产教深度融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
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中,具备企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比例较低。
要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企业专家和技术能手,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这就像是一场人才的引进,需要我们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高职教育。
高校校企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
高校校企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校企合作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重要途径。
通过与企业合作,高校可以将课堂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高校也可以借助企业资源支持科研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当前高校校企合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积极应对和解决。
一、现状问题1.合作层次不够深入目前,许多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往往停留在表面层次,合作内容大多是双方简单的技术交流或学生实习实训,缺乏深度的产学研结合。
这种浅层次的合作模式无法真正发挥高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不利于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2.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由于高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的信息传递不畅,导致高校培养的人才往往不符合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无法很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科技进步。
3.双方利益机制不完善在合作过程中,高校和企业间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够完善,导致双方合作意愿不足。
企业可能因为没有得到合作中应有的回报而对合作失去兴趣,高校也可能因为得不到应有的支持而对合作感到失望。
4.缺乏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当前,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往往是一次性的活动或项目,缺乏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
这种非连续性的合作模式无法形成合力,难以促进双方的深度合作和资源共享。
二、对策建议1.建立深度合作机制高校与企业应当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充分挖掘双方合作的潜力和空间,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双方可以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2.加强需求对接,优化人才培养高校应当加强与企业的需求对接,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市场的就业技能培训和专业知识教育。
企业也应当积极参与高校人才培养过程,提供实习实践机会,并支持高校开展实践教学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
3.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高校与企业应当建立起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确保双方在合作中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激发双方合作的积极性。
现阶段校企合作模式优劣势分析及优化建议
现阶段校企合作模式优劣势分析及优化建议【摘要】现阶段的校企合作模式在推动教育和产业融合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校企合作模式优劣势分析,发现存在沟通不畅、长期合作机制缺失以及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
为了优化现阶段校企合作,本文提出了加强双方沟通与合作、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建议。
这些优化建议有助于提高校企合作的效率和质量,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实现双方的共赢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模式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促进教育和产业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校企合作模式、优劣势分析、优化建议、双方沟通、长期合作机制、学生实践能力、现阶段、结论1. 引言1.1 背景介绍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展教学、科研、技术创新等活动的一种合作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校企合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提升双方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各地的高校纷纷开展校企合作,但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问题。
近年来,随着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校企合作逐渐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战略。
校企合作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也可以为企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实现双赢的局面。
在实际操作中,校企合作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合作模式不够灵活、双方沟通不畅、长期合作机制不完善等,制约了合作效果的最大化。
深入探讨现阶段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劣势,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对于促进校企合作更加顺畅地进行,提高合作效率,推动双方共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旨在对现阶段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可行的优化建议,为促进校企合作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当前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以促进校企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通过研究目的的实现,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双方提供更具价值和实效的合作路径。
校企合作
浅析校企合作摘要:本文讲出技师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针对校企合作的问题深入开展相应的对策:政府制定系列政策和制度,为校企合作指明方向;技校主动,改革人才培养方式,为校企合作创造条件;校企联动,构建合作保障机制,为校企合作铺路架桥。
关键词:校企合作问题对策技工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经营等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其教育任务决定了培养目标、培养模式都不能与社会职业岗位脱离。
要实现这一点,必须走校企结合之路。
1.技工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现状1.1政府搭建平台,校企合作发展势头良好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技工教育,做出了一系列的决策。
校企共建“生产实训”中心、产品研发、工艺改进、企业在职员工培训、技能等级提升、校企共建课程、专业建设、科研共融、产学合作、订单培养等多个领域。
政府将搭建一个合作紧密、机制优化、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形成一个二元融合、互补互促、工学一体的“校企双制”办学模式。
1.2校企合作形式多样,成绩显著(1)“2+1”式。
这是早前技校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即前两年在校学习理论与实操训练,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也就是预分配就业。
(2)“校企合一”模式。
以工学结合的形式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并有效地破解了目前技能人才培养的两个难题。
(3)工学交替。
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双元互动的培养模式,与多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和紧缺人才订单培养关系(4)企业“冠名班”。
学院先后组织了与山东如意集团合作的“如意班”和与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鲁抗班”,还有与圣阳股份公司的“圣阳班”,在与企业的沟通合作中,取得了丰富的校企合作经验。
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融入到教学中来,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也极大地满足了公司的人力资源需求。
(5)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坚持市场导向办学和开放办学理念,建立了企业员工技能培训基地、学生校外实习就业基地、教师能力提升基地。
1.3校企合作内容增多,层次加深通过调研和访谈发现,大部分学校对校企合作的内容与形式都有较深的认识。
校企对接深度融合校企合作案例
校企对接深度融合校企合作案例校企对接深度融合--------校企合作案例马忠⾹⼀、实施背景与企业深度融合建⽴紧密型校企合作⼈才培养模式,是职业学校发展的必然与趋势。
2013年我校被批准为全国三批改⾰发展⽰范校建设单位,学校以此为契机,⾸先开展了⼴泛的⾛访和调研⼯作。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是今后⼀个时期职业教育改⾰发展的重点。
职业教育要提升产业⽀撑能⼒,要服务区域特⾊产业的发展。
⽽基于校企合作的产学研训⼀体化是实现职业教育与区域特⾊产业有效对接的基本途径。
通过校企合作,把职业教育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进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
另外,只有瞄准区域经济发展和特⾊产业的校企合作也才能得到区域政府的⼤⼒⽀持。
“校企合作”模式是⼀种新的合作⽅式,职业教育的培养⽬标和职业导向决定了职业学校必需和企业合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的重要⽅向,也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和⼯程技术⼈员、学校专业教师能进⾏深⼊沟通交流,有效发挥校企双⽅在⼈才培养⽅⾯的优势,形成合⼒,共同推进学校发展,促进企业⽣产经营,搭建互利三赢的平台:学校在校企合作上解决了师资不⾜和设备不⾜的问题,可利⽤企业先进的机械设备做为学⽣的实训设备;企业通过与学校合作解决了困扰企业的重要问题——⼈⼒资源不⾜;⽽学⽣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开发合作的校企课程可见到学校⾥没见过的先进设备,学到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提⾼⾃⾝的实践能⼒和⼯作能⼒。
我们通过与路达的校企合作使学校、企业和学⽣三⽅真正受益。
⼆、主要⽬标“校企合作”模式是⼀种新的合作⽅式,职业教育的培养⽬标和职业导向决定了职业学校必需和企业合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的重要⽅向,也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通过校企合作,对接职业标准,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对接岗位⼯作任务,设置学习情境;对接企业⽂化,培养学⽣职业素养;对接职场环境,创设实训基地;对接企业专家,创建双师队伍。
校企合作问题及解决方案
校企合作问题及解决方案校企合作是指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促进双方的发展。
校企合作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然而,在实际合作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合作问题的具体表现和影响、原因分析以及解决方案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校企合作的问题及影响1.1问题表现校企合作中常见的问题有:1)双方信息不对称2)合作项目匹配度不高3)合作模式不够灵活4)资金、人力、时间等资源匮乏5)合作成果评估难度大1.2影响以上问题的存在将直接影响到合作的效果和双方的利益,可能导致以下影响:1)无法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学生实习和企业需求2)合作项目无法顺利实施,难以产生价值3)影响师生创新创业积极性和学校整体发展4)企业形象和声誉受损二、校企合作问题的原因分析2.1信息不对称学校和企业在合作前往往难以全面了解对方的需求、资源和实力,导致信息不对称。
2.2合作项目匹配度不高学校和企业合作项目的设定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导致不符合双方需要。
2.3合作模式不够灵活学校和企业合作模式缺乏灵活性,一刀切的合作模式可能无法适应不同的合作需求。
2.4资源匮乏学校和企业可能存在资金、人力、时间等资源匮乏的问题,影响合作项目的开展。
2.5合作成果评估难度大学校和企业由于合作项目的长期性和复杂性,难以进行有效的成果评估,导致合作项目的效益不明显。
三、校企合作问题的解决方案3.1加强信息沟通和共享双方应加强信息共享,通过研讨会、座谈会、交流会等形式,及时掌握对方的需求和资源情况,避免信息不对称。
3.2提高合作项目匹配度学校和企业在开展合作项目前,应充分了解对方的需求和实际情况,精准匹配合作项目,提高项目实施的成功率。
3.3探索灵活的合作模式学校和企业可以探索更灵活的合作模式,采取多元化的合作方式,根据不同合作项目的特点和需求来设计合作模式。
3.4加强资源支持学校和企业可以加强资源支持,通过政府引导资金、产学研基地、企业孵化器等途径,提高校企合作项目的资源支持度。
关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存在问题的探讨
关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存在问题的探讨济南市技师学院山东济南250024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决定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近年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在各级部门、院校积极推动下呈现出很好的发展势头,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现就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加以论述:一、发展情况1.校企合作范围不断扩大。
总体来说校企合作呈现出范围不断扩大的趋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整体基础较为稳固,各级职能部门和作为办学主体的各院校对该工作有着比较清晰的认知,对开展校企合作是促进企业和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有着共识,各院校都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模式和经验。
2.校企合作的领城不断扩展。
目前各类职业技术院校在设施、人才、教学等领域已经与企业实行普遍的合作,并且正在向教学改革、技术交流的领域扩展。
如教学方面从设备技术支持合作向课程体系建设、日常教学指导与学生综合评价方面延伸,培养对象从全日制学生向企业员工拓展,合作内容从关注学生就业向关爱学生持续成长发展。
3.校企合作的载体不断丰富。
随着校企合作不断走向深入,各职业技术院校积极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建设校企合作新平台。
如建立起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合作举办订单班、企业冠名班,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实施,企业委托学校进行员工培训技能鉴定,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教师进入企业锻炼等,实现了资源共享。
通过产教融合、校企深度融合,带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教学方法、实习实训等一系列教学改革,将企业产业链、人才需求等融入到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体系中,实现校企双方从关注点到利益点的全方位、深维度融合,打造“双师结构”一体化教学团队,实现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相融合,学生与企业行业接触趋于紧密,企业从单纯的员工需求到关爱学生成人成才发展,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二、存在的问题1.观念有待更新,合作模式需要优化。
学校作为办学主体,校企合作多数属于以学校为主的模式。
技工学校校企合作现状与对策研究
技工学校校企合作现状与对策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技工学校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然而,当前技工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分析技工学校校企合作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技工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专业人才。
校企合作是技工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近年来,国家对技工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校企合作向深度发展。
校企合作模式不够多样化:目前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以订单式培养、共建实训基地等为主。
这些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过于单一,缺乏更加灵活、多样化的合作方式。
校企合作效果参差不齐:技工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效果存在较大差异。
一些学校与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了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但也有一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
资源整合不足:技工学校与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的资源整合不足问题。
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技术和人才等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共享与优化,导致一些资源浪费。
缺乏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当前技工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缺乏长效机制,合作往往停留在表面层次,没有形成深度融合的态势。
资源整合能力有待提高:技工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协同创新的能力。
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政府、技工学校和企业应共同参与,建立多方协同的校企合作机制。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为校企合作提供制度保障;学校应积极与企业沟通,了解企业需求,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应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为学校提供实践机会和实习基地。
通过签署长期合作协议、建立校企联合委员会等方式,实现校企合作的长效发展。
加强资源整合能力:技工学校和企业应加强资源整合能力,实现信息、技术和人才的共享。
学校应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思路;企业应充分利用自身的实践资源和市场优势,为学校提供实习机会和实践教学基地。
高等职业院校校企深度合作
高等职业院校校企深度合作探析摘要:深化校企合作是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途径,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要。
结合本学院的实际进行了思考与分析,以期从理念层面、政府层面、运行层面和科研层面对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有所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深度合作;探析校企深度合作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培养新时代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根本之路。
无论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还是专业技能实践以及学生就业,都需要推进校企合作,需要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探索适合高职教学特色、服务区域发展的校企合作教育新模式。
一、校企深度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缺乏政府部门的支持,相关政策不到位校企合作不仅是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实践的合作,也是一种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合作行为,应有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调节、规范和推动,并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因此,政策是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教育的制度保障。
需健全有关政策与法规,寻求资金投入的保障,并得到政府的重视、支持,这也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目前,政府还没有出台校企合作对企业的奖励机制,对校企合作中的企业利益保护不够;没有建立专门的校企合作协调机构来负责监督、考核和推行校企合作工作,以至很多项目难以获得企业主管单位、劳动部门、教育部门的充分支持。
如何建立科学完善的校企合作教育政策与制度体系,是各级政府、高职院校以及企业等各个层面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重点工作。
虽然我国现在高度重视高职校企合作教育,成立了校企合作协会,并开展了大规模的试点、试验,但还没有建立科学完善的校企合作教育政策、制度和远行机制。
2.合作层次较低,融合深度不够在现阶段,由于在人才培养的目标诉求上存在差异或分歧,校企双方的合作大多数是为了满足对外宣传和评估需要,只停留在表面,真正进行了长期深度合作的企业较少,实训基地利用率偏低。
合作中的校企联系也不够紧密,学生顶岗实习、教师进厂在有些企业仅仅限于以看为主,不能真正动手,学校很少到企业进行深层次合作,如开展课题调研、项目攻关等。
论我校现代学徒制工作成效6篇
论我校现代学徒制工作成效6篇篇1一、引言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学徒制作为一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我校在现代学徒制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旨在探讨我校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情况、成效评估以及未来展望。
二、我校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情况1. 政策与制度支持学校高度重视现代学徒制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制度,确保学徒制的顺利实施。
具体包括: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制定学徒培养计划、设立专项经费等。
2. 校企合作模式我校与多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
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学徒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环境。
3. 师资队伍建设我校注重师资队伍建设,聘请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导师,与校内教师共同组成教学团队,为学徒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
4. 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针对现代学徒制的特点,我校优化了课程设置,引入了行业最新的技术和设备。
教学模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徒的实际操作能力。
1. 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通过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我校学生的技能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毕业生就业率明显提高。
同时,企业对我校毕业生的满意度也大幅度提升。
2. 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我校与企业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实现了深度合作关系,促进了校企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为双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3.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通过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我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企业导师的参与,为我校教师带来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了教学质量。
4. 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我校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模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1. 完善的学徒管理制度我校建立了完善的学徒管理制度,确保学徒在学习和实习过程中的权益得到保障。
2. 创新的评价机制我校建立了以能力为导向的评价机制,注重学徒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了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3. 丰富的实践活动我校为学徒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活动,使学徒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提高了技能水平。
校企深度融合存在的问题分析
校企深度融合存在的问题分析作者:卢西魁张小苏来源:《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8年第6期校企深度融合对职业学校的发展意义重大,但是当前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状况显示,这种理念并没有得到切实落实。
学校与企业之间为什么在合作方面没有达成共识,只有找到存在的问题,调动学校、企业的积极性,使校企深度融合的步伐更加坚定。
一、校企深度融合制度化存在的问题1.法律性制度不完善。
职业学校校企深度融合缺乏法律方面的保障,使校企合作的随意性很大。
校企合作只在《职业教育法》中作了一般性的规定,没有收到良好的成效。
法律制度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内容不够全面,只对师资和实习内容作了规定,而对深层次的专业结构、培养目标、就业指导方面都缺失明文规定。
其次对责任人应该承担的责任缺少强制性规定,当责任人并未履行职责或在工作中因为失职造成不良影响时,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来给出具体的处罚措施。
第三,校企双方在合作中的权利和义务不对等,企业必须履行的义务通过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但没有相应权利保护措施,使企业在合作过程中积极性受到了影响。
2.技术性制度不够精细。
学校和企业在管理体系上性质的不同,使双方在开展合作时存在很多问题,如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如何确定、企业需要提供什么类型的工作岗位、人才培养方案如何制定、企业教师的薪酬如何计算等等,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校企合作很难进行下去,双方在合作中的裂痕也很难修补,为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造成了障碍。
二、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
目前我国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式分为理论+实训、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等,合作形式较单一。
1.校企合作的专业范围偏小。
目前虽然有很多学校与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但合作的专业较少,基本上一个学校有1~2 个专业与企业合作,大部分专业没有进行校企合作。
2.校企深度融合的层次有待提高。
职校产教融合深度发展和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职校产教融合深度发展和校企合作实施方案职校产教融合深度发展和校企合作实施方案导语:在当前快速变革的社会环境下,职业教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社会需求,职校产教融合深度发展和校企合作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探讨职校产教融合深度发展和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实施方案以及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背景和重要性1. 职校产教融合深度发展的背景在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中,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而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实际技能的教育形式,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然而,长时间以来,职业教育与实际产业之间的鸿沟一直存在,学生学得的理论知识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差距。
职校产教融合深度发展势在必行。
2. 职校产教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性职校产教融合深度发展能够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
它能够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
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生产环境,学习最前沿的技术和知识,提高自身竞争力。
另企业也能够从中受益。
他们可以通过与职校合作,获取有竞争力的人才,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实施方案1. 搭建平台和机制搭建平台和机制是实施职校产教融合深度发展的第一步。
学校可以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成立校企合作研究中心或实验基地。
这种合作机制能够促进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2. 设计课程体系设计适应产业需求的课程体系是实施深度发展的关键。
学校需要与企业一起研究市场需求和行业趋势,调整和改进课程设置。
课程的设计要紧密结合实际,注重实践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团队合作意识。
3. 优化教育环境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可以提高职校产教融合深度发展的效果。
学校可以建设实训实验室、创客空间等实践教学场所,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学校还可以邀请企业专家来校授课,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行业了解和指导。
4. 建立评价体系建立评价体系能够及时反馈职校产教融合深度发展的效果。
校企深度合作的制约因素及破解途径
校企深度合作的制约因素及破解途径标识码] a [文章编号]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刻,职业教育在这当中起着直接而特殊的作用。
校企深度合作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动力引擎。
应当说,作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点,校企合作的开展在当前“中国制造”、“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向经济大国转变”的新型工业化时代,对高技能人才培育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校企合作仍存在一系列亟待破解的难题,其中,因校企双方隶属于不同社会领域,核心利益存在差异,校企合作深度不够的问题最为突出,严重阻碍了职业院校发展。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成为当务之急\[\]。
一、校企合作缺乏深度的表现及原因(一)表现当前,校企合作并没有取得质的突破。
院校热、企业冷的局面仍较为突出,企业利益得不到保障,企业缺乏动力和约束,校企合作缺乏深度的状况依然存在。
校企合作缺乏深度主要表现在:一是校企合作从内容到形式单一、零散。
教学单位各自为战,合作资源(例如实习基地、聘请企业兼职教师等)不能在院校内或企业间实现共用共享,导致资源浪费,达不到应有的规模效应;二是不少职业院校开展的校企合作往往缺乏连续性,其合作对象不能保持相对固定,与企业合作浅尝辄止,难以建立长期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三是校企合作的形式大于内容,缺乏深度,有些教学单位与企业的合作甚至仅停留在保持彼此人员有所交往的阶段,订单式培养重订单轻培养,企业全程参与教育不够,达不到校企共同育人的要求;四是校企合作的运行组织架构不确定,或设置有机构但缺乏明确的工作职责。
院校没有制定校企合作的工作标准和制度规范,校企合作处于自然发展、随意发展的不深入状态\[\]。
(二)原因分析由于职业院校与企业存在性质差异、认识差异,校企合作长期以来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的状态,合作的层次不高、可持续性不强,直接影响了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调查发现,导致校企不能深度合作的主要因素有:一是从社会层面来看,由于政府有关部门对校企合作没有提供切实有效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一些瓶颈问题难以破解,校企合作缺乏有力、有利的外部政策条件和环境;二是从企业方面来说,现在有些地方企业的观念仍然落后。
校企对接深度融合校企合作案例
校企对接深度融合校企合作案例校企对接是指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活动的一种形式。
深度融合校企合作案例是指通过校企对接,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更好地发挥双方的优势,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
案例一:大学与知名企业合作成立研究院大学与一家知名汽车公司合作成立了汽车研究院,深度融合校企资源,共同开展汽车技术研究与人才培养。
双方通过共建实验室、设备的共享以及人员互派等方式,实现了科研成果与企业应用的紧密结合。
研究院的科研人员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组成,他们共同研发核心技术和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在实习期间也有机会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通过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学校的科研实力得到提升,企业也获得了创新能力和技术竞争力的提升。
案例二:高校与当地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中心高校与当地一家大型制造企业合作,共同建立了产学研合作中心。
合作中心的任务是围绕企业的技术需求,进行科研攻关和人才培养。
双方通过开展技术研究、设备共享、人员互派等方式,实现了校企资源的融合和共享。
合作中心的科研成果不仅有助于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还能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就业出路。
学校的教师和学生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不仅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还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案例三:职业院校与多家企业合作开展技能培训职业院校与多家知名企业合作,共同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项目。
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发了一系列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设立培训班,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技术人才。
培训过程中,企业提供实际项目和实践机会,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升技能,与企业员工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学校与企业还联合举办校园招聘会等活动,提供就业机会,为毕业生顺利就业搭建平台。
通过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使学生的专业素质得到提升,企业得到了优秀的人才资源。
总之,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在促进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高职教育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高职教育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是2010年9月全国高等职业发展与改革会议明确提出的高职教育发展方向。
通过对目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情况的分析,校企合作严重滞后于高职教育发展的需求。
如何正确对待和解决校企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走出困境,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
一、当前校企合作中存在问题分析(1)校企合作理念不清。
校企合作的基础是双赢,校企双方都应该在合作中有所得。
但目前的情况是:一方面大多数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认识不到位,只是简单地认为开展校企合作是为了完成学生顶岗实习及学校各种评估的需要,合作的项目也多为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没有很好地顾及企业的实际需要和利益,造成学校合作热情高,企业合作冷淡的现象;另一方面,企业没有什么利益驱动,大多数企业只是把合作当成招聘员工的途径,并没有关注人才培养过程,没有把育人功能融入企业价值链中,认为培养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事,所以积极性不高。
(2)校企合作深度不够、质量欠佳。
首先,校企合作形式化、合作深度不够。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多以签订实质内容不强的合作协议为主,合作内容多以接收学生实习为主,忽视了校企合作过程中双方如何操作与实施的具体条款,造成企业没有合作的积极性;企业一方认为只要签了协议,就是对学校的支持,合作只是一种形式。
学校则简单地把学生推到企业实习,缺少对企业的选择和对实习的内容、项目、检查与考评的总体设计,实习监控效果不好。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高职教育仍以学校内部运行为主,使得校企合作只是形式上的联合,离“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发展方向还有较大差距。
其次,校企合作质量欠佳、效果不明显。
一方面,校企合作的主体是企业和学校,一个是经济实体单位,一个是行政事业单位,两者管理体制不同、价值取向也不同。
对企业来说,在没有相应预期回报的情况下,企业就没有合作的动力;反之,学校则认为开展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投入过多等,会导致办学成本增加,因而不愿意在这方面有较大投入,两个合作主体没有找到最佳结合点,难以达到校企深入合作的初衷。
校企协同实践教学模式(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校企协同实践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校企合作,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本文从校企协同实践教学模式的概念、特点、实施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引言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传统的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高等教育界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其中校企协同实践教学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校企协同实践教学模式,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二、校企协同实践教学模式的概念与特点1. 概念校企协同实践教学模式是指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教学过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
2. 特点(1)校企合作:校企协同实践教学模式强调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2)项目导向: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产学研结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双导师制度:高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三、校企协同实践教学模式实施策略1.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1)了解企业需求:高校应与企业合作,共同分析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
(2)明确培养目标:根据企业需求,制定符合学生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
(3)优化课程设置:将企业真实项目融入课程,提高课程实用性。
2. 建立校企合作平台(1)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由高校和企业代表组成,负责校企合作项目的实施。
(2)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为企业提供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平台。
(3)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企业项目,提高实践能力。
3. 实施双导师制度(1)高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谈谈如何加强技工院校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以我校汽车维修专业为例
职业教育 Vocationaleducation296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谈谈如何加强技工院校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以我校汽车维修专业为例文/王志辉 农定谋摘要:根据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和目标,在未来的5-10年之内,我国将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
为我国技工院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技工院校只有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建立稳定的联系,构建校企合作的新型培育模式,以保障技校学生的专业技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同时实现校企之间的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效果。
完成学校毕业到企业就业的对接,实现技工院校的升学率,促进技工院校的健康持续发展,使我国职业教育事业走向正确的轨道。
关键词:技工院校;校企合作;汽车维修专业加强校企合作人才培育模式,是顺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又符合职业院校人才培育规划的重要举措。
职业院校就要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加大校企合作,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
加大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大幅度提高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实现学生到企业能够更加快速的参与到工作中。
制定校企人才培育计划就要正确的处理好学校专业课和通用课的设置、正确处理好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之间的联系、加大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加大实训基地的建立、加大专业技术课程教学,使学生实现一专多能,扩展学生的就业面。
我校为了促进汽车维修专业学生的发展,分别与卡泰克广西运营商、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广西解放汽车有限服务有限公司等近20家汽车企业进行合作。
同时我校在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前提下,也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育,开展的专业技术教学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实践课程也要加强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育,实现理论结合实践。
并且建立了卡泰克汽车美容实训基地,签订卡泰克汽车美容订单班,加大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平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不容易——株洲幼儿师范学校“引领产业”发展之路职业教育面临窘境如何突围?久闻株洲幼儿师范学校在校企融合方面有特色,我们身临其境探寻究竟。
“在职业学校,教师要有在实体经济大海中遨游的本领,才更有能力培育好学生。
”这是校长彭程的教育思想。
为转变大家的教育观,他曾针对本校教师存在重理论、轻实习实训的现象,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教学生学游泳,将其带到教室里上理论课、在浴缸里做实验,不如将其带到游泳池和江河里不断实践和总结。
”故此,该校创新的专业建设模式是:“重点专业+校办实体+行业企业”。
在该校的校企合作办学中,企业很愿意与学校合作,共同培育学生。
我们以该校的主体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剖析其校企融合之路。
行业集团助力搭建校企合作平台2012年3月,由株洲幼儿师范学校出任理事长单位,遴选了全市20多家优秀示范幼儿园为理事单位,成立了株洲市幼师职业教育集团。
我们走进学校访谈的第一批学生,正在搏卡拉基地参加素质成长训练的“学前教育卓越班”的40位学生。
校企合作办主任徐晓燕说,这个卓越班是由株洲市幼师职教集团组织行业专家共同制订的人才培育方案、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模块、考评办法,由集团内的株洲幼儿师范学校和株洲市幼儿园等三家示范性幼儿园合力执行培养计划。
这些学生是在同一个年级中选拔出来的,其方式是:个人自愿报名—班级集体推荐—专家团队遴选—卓越课程学习—淘汰逆袭竞争。
这批学生平时回原班级上课,但在培训期间的每周五、六、日集训。
学生何可柯说:这种培训让我们在学习中充满着喜悦和不安,具有挑战,激励着我们成长。
卓越班的学习引入了竞争机制。
首先在全年级中遴选40位学生参加第一阶段课程培训,经过一个半月理论学习后,将在40位中淘汰15位,再在全年级中递补5位,变成30位;随后,让这30位学生参加第二阶段课程培训,经过两个半月实战训练后,再从30位中淘汰17位,在全年级中递补2位,最终变成15位。
我们问:递补学生没有参加卓越班前阶段的课程培训是否会有影响呢?徐主任说:我们将课程对全体学生公开,目的是激励更多的学生自学,形成竞争机制。
对于能递补进来的学生,只有前期课程学习内容已经达到了,才可逆袭成功。
接着,担任卓越班第二阶段学习的班主任兼指导教师、株洲市幼儿园副园长罗智芳说:这种校企合作的形式最接地气,能够使学生们有目标、有激励,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可以大大缩短学生们成才的时间;幼儿园能够获得更为实用的优秀毕业生。
据主管教学副校长颜旭介绍,该校在校企合作方面注重行业协会的指导作用,注重运用集团的力量,经常开展专业建设调研活动,修订专业计划和教学课程,使专业能够对接产业、服务产业,更好地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但他也指出,株洲幼师职教集团在成立前期,学校在学前教育方面的校企合作也曾遭遇过“热脸”贴“冷脸”的尴尬。
自从集团成立之后,学校充分发挥了集团的作用,使教育教学质量获得提升,使幼儿园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方面受益,才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共同开办“学前教育卓越班”的这种十分融洽的局面,实现了校企融合的第一步跨越。
时过半月,学前教育卓越班已按计划进行了淘汰逆袭竞争,竞争上位的30位学生已进入了第二阶段学习。
经过专家评估,卓越班培训已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它不仅使已进入卓越班的学生不断超越自己,而且没有放弃未进入卓越班的学生,激励了一大批追求梦想的学生不断进步。
科研实体攻关增强学校竞争优势2012年6月,株洲幼儿师范学校与湖南省体操中心合作,建立了学前教育科研和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之一——搏卡拉贝贝早期体智潜能开发中心(简称:搏卡拉贝贝中心),其落户于湖南省体操训练中心(长沙),开展婴幼儿体智潜能的科学研究和开发以及国家快乐体操的推广,同时作为师生的实习实训基地。
2014年5月,株洲幼儿师范学校与株洲市幼儿园合作,建立了学前教育科研和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之二——爱弥儿生态幼稚园,其落户于学校校园内,开展多项科学研究和作为师生的实习实训基地。
“中职学校做科研不一定要‘高大上’,但学校需要科研上位到‘高大上’。
”这是校长彭程为学校发展作战略思考说的一番话。
于是,该校将教育科研作为事业发展的突破口。
我们驱车从株洲赶往长沙,来到搏卡拉贝贝中心,与世界体操冠军、湖南省体操中心主任李敬见了面,他说:“湖南省体操中心与株洲幼儿师范学校跨界合作,主要是想通过对快乐体操的研究和推广,开发孩子们的体智潜能,另外,能够用科学的方法发现体操苗子。
”据搏卡拉贝贝中心主任廖鹏鹏介绍:目前,全省14个地州市的体操中心和几百家幼儿园、早教中心派人前来参观学习,并且一些教学成果已经获得了推广应用。
宋亚赛老师还指着墙壁上挂的娃娃照片告诉我们:“有许多明星的孩子在这里学习,他们一个个都变得更加聪明了。
”我们玩笑似地问了一句:“你们中心真有这么大的魅力吗?”宋亚赛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两年前,有一位家长带着两岁的小孩来上第一次早教课,老师发现孩子的语言能力没有达到正常水平,由于孩子此时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于是告知家长并传授语言训练方法。
结果,6个月后,这孩子的语言能力大大高于同龄孩子。
”她还调皮地说:“在我们中心像这样的故事经常发生,魅力就是这样形成的。
”我们翻阅了搏卡拉贝贝中心关于体智潜能研究的科研课题材料和开发的课程模块、教案及视频资料,查看了专家们对此的评价,确实,搏卡拉贝贝中心在科学研究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创新,形成了一定的成果,产生了良好的效益。
在校园内,我们重点考察了爱弥儿生态幼稚园,该园建构的“生态”概念是:“环境生态+人文生态+内心生态”三重生态的融合。
走进爱弥儿生态幼稚园,这里绿树迎风、鲜花绽放,孩子们在小山丘上滑草、小溪水里戏鱼,城堡壁上涂鸦,小森林中掏宝,植物园内种菜……整个幼稚园就处在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中。
负责生态幼儿园建设科研课题的主持人、副校长尹卫东说,在爱弥儿幼稚园,每种教具都会引导孩子去思考,如:让我来告诉你、让我来帮助你、我发现了小秘密等等,其意在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每次活动,都会教孩子:把玩具请回家、我做的事儿有头有尾、我是有礼貌的宝宝、这个东西不能碰等,其旨在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充分展现其人文生态。
在爱弥儿幼稚园的孩子个个都玩得很开心,这就是内心生态的表征。
爱弥儿幼稚园还承担了生态幼儿园建设标准、幼儿情商教学、幼儿空间智能培养等5个项目的科研开发。
正是这些科研项目的研究和实际应用,爱弥儿幼稚园以此具有了“高大上”的魅力,实现了校企融合的第二步跨越。
据园长邓艳介绍:“爱弥儿生态幼稚园每个工作周都要接待数批从全省各地甚至外省的幼儿园园长、幼教专家前来参观。
”2015年4月20日,湖南省学前教育学会举办的“建设与实施园本《学习活动体系》”现场会的代表们来到爱弥儿幼稚园参观,几乎所有参观者都对此幼儿园赞不绝口。
爱弥儿生态幼稚园已经成为了株洲市学前教育最有吸引力、最具引领性的幼儿园。
“PPP模式”融合铸造幼教产业品牌2014年6月,株洲幼儿师范学校与湖南兆富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股份转让框架协议,改组学校下属公司——湖南搏卡拉教育有限责任公司,开展校企深度融合,为创立兆富教育公司奠定基础。
2015年4月,株洲幼儿师范学校、株洲市幼儿园、湖南兆富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三家单位以“PPP模式”共同创建了兆富教育公司,建设学前教育经营实体——搏卡拉生态幼儿园;建设德育师资培训、青少年素质提升和创新创业教育培训经营实体——搏卡拉教育培训中心。
这是一个资源整合的时代。
有效整合校企优势资源,构建利益共同体,让共同体的各方都获得“红利”,实现其价值取向是校企融合之根本。
2013年11月,株洲幼儿师范学校校长彭程邂逅了湖南兆富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廖斌,由于廖斌是知名度很高的资本运作专家并且他所管理的公司实力雄厚,彭程向他推销了学校并希望寻求合作。
学校的快乐德育特色和学前教育专业引起了他的兴趣,两人达成了创建混合所有制职业教育的合作意向。
接着,彭程找到株洲市顶级幼儿园——株洲市幼儿园的园长刘亮辉洽谈合作,于2014年5月创办了爱弥儿生态幼儿园。
2015年4月,三家单位终于以“PPP模式”合作,创建了兆富教育公司。
针对兆富教育公司经营项目和发展目标等内容,湖南兆富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兆富教育公司执行总裁王晟说,我们基于株洲幼儿师范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成果,针对学前教育行业和快乐德育教学推广,建设搏卡拉生态幼儿园和搏卡拉教育培训中心,以企业实体方式运营管理。
其中,搏卡拉生态幼儿园将以“总部+连锁”集团模式发展,一则用作该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和科研基地,二则希冀在全国学前教育行业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开展加盟连锁业务,推广学校的学前教育创新成果,将搏卡拉生态幼儿园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搏卡拉教育培训中心成为全国快乐德育师资培训点,全国青少年素质提升和创新创业教育培训示范点。
接着,兆富教育公司副总裁陈利军介绍了正在建设的搏卡拉生态幼儿园情况,一幅幅美丽的三维图景吸引着我们。
刘亮辉园长诗意般地说:“孩子们在这里回归自然快乐地生活;孩子们在这里插上翅膀在创造、想象的天空中飞翔;孩子们在这里获取能量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副总裁陈利军还说:我们采用PPP模式深化校企融合,既缓解了政府投资压力,又进行了混合所有制职业教育的探索。
我们将通过市场化运作,快速打造“搏卡拉”教育品牌、扩大办学规模、乃至实现IPO,从而做大做强搏卡拉教育产业,达到“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共赢的目的。
王晟总裁还说:“企业十分渴望‘接地气’的职业教育。
其实,校企合作,他们也想变成‘热脸’。
”此外,学校还开展了其它形式的校企合作,如:建“学生工作室”、办“轮调式工学交替模式班”、做“订单培养班”、开“旅行社”等等。
其实,校企融合之路是一条充满挑战的路。
株洲幼儿师范学校在校企融合方面,从建职教集团到进行科研实体攻关,再到PPP模式融合,使校企融合能够实现“对接产业、服务产业、培育产业、引领产业”,创造出了一种“资本+学校+实体”的运行模式,走出了一条职业教育的成功之路、示范之路,实现了校企融合的第三步跨越。
至今,我们访问该校的景象仍历历在目,不由得情不自禁地感叹: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不容易!但株洲幼儿师范学校却做得那么执着,那么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