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城镇化发展的启示
国外城镇化建设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外城镇化建设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徐君;张娜;王育红【摘要】Urbanization is the only way for countries to achiev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of each country's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 This pape analyzes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pattern as well as th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of the Eu-rope , the United States , Japan and Indi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 industrialization and information , and the en-lightenment was given by foreign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to our country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城镇化是各国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各个国家的城镇化建设各具特色,从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视角分析了欧洲、美国、日本、印度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以及经验和教训,并找出国外城镇化建设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启示。
【期刊名称】《工业技术经济》【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6页(P137-142)【关键词】国外城镇化;发展模式;经验借鉴【作者】徐君;张娜;王育红【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焦作 454000;河南理工大学,焦作 454000;河南理工大学,焦作 45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2引言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是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信息化逐渐发展的必然结果,城镇化也是21世纪里我国最重大的变革之一,随着我国城镇化蓬蓬勃勃地发展,出现了一些诸如土地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居民的权利不均等以及城市病问题,这就需要借鉴其它国家城镇化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自然资源条件和区域特征,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城镇化建设之路,推进我国城镇化又好又快的发展[1]。
国际生态城镇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化 ”的 问题 .人 们 希 望通 过 创 建 生 态 城 镇 减 少碳 的排 放 .回
归 人 与 自然 和谐 发展 的生 活 方 式 ,实 现 这 一 目标 其 二 ,世 界
国 外 生 态 城 镇 发 展
2 1 国生态 城镇 的建设 .英
2 0 年 英 国 中央 政 府 的 ” 08 生态城 镇 :规 划政 策 文件 ( c — E o
续 的城 镇 规 划 和 建 设 的 同 时 .还需 要 解 决 本 国和 本 地 区 所 面 临
的主 要 问题 。也 正 因 为 这 个 原 因 。各 国和 各 地 区 生 态 城 镇 发 展
的编 制 和 政 策 的 制 定 向 中央 政府 申请 获 得 生 态 城 镇 建设 的许 可 。消息 颁 布 之后 收 到 了5 份 申请 。 经 过 初步 审 议 ,有 1 个 进 7 2 入 短 名单 ( 图一 ) 2 0 年7 中旬 ,通 过专 业 委 员会 审查 ,从 候 选 名单 中最 后 09 月
引 言
自二 十 世 纪末 期 以 来 人 们 对 “ 球 暖 化 ” 和 “ 制 排 全 控
存 方式 ( 立 .2 0 年 )。 于 09 面对 这 个问 题 , 已经有 不少 国家 和地 区开 始 了生 态城 镇 的规
划 建 设 工作 。从 二 十 世 纪 末 到 二 十 一 世 纪 初短 短 的十 多年 间 , 生 态 城镇 已经 是 一 个 全 球 性 的 主 流 的现 象 。 生态 城 镇 不 仅 仅 局 限在 西 方 的 发 达 国 家 。创 新 的 生 态城 市 的建 设 和 发 展 已 经遍 及 各 大 洲 。 与 欧 洲 . 日本 加 拿 大 和 美 国 等 西 方 发 达 国 家 一 样 ,中 国 、肯 尼 亚 、韩 国 、南 非 和 中东 地 区 .许 多 创 新 的 生态
日本城镇化经验教训对吉林省城镇化建设的启示
日本城镇化经验教训对吉林省城镇化建设的启示摘要:日本战后近半个世纪的城镇化发展,其速度之快令人惊讶,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效,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发人深省的问题,吉林省现在处于工业化发展中后期,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期,特色城镇化建设势在必行,总结日本的经验教训,以期对吉林省的城镇化建设提出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日本城镇化;经验;教训;启示“十一五”时期,全国城镇化年提高1.2个百分点,而同期吉林省城镇化率年均仅递增0.3个百分点,不及全国水平的一半。
目前吉林省正处在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期,急需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以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日本城镇化选择的模式是典型的政府调控下的市场主导型城镇化模式。
正是这种模式的成功,使得日本的城镇化进程获得飞速发展,虽起步晚,却只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就追赶上了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
日本的城镇化水平从二战前后的28%上升到1955年的56%,2005年更是达到86%,进入2011年,日本城镇化水平已经接近91.3%,远远超过了亚洲地区的平均水平。
一、日本二战后城镇化发展历程(一)战后恢复快速增长期(50-70年代)日本战后在美国的帮助下,经济复苏,工业化快速发展,带动城镇化发展。
主要表现为城市数量的增长,城镇人口增加,高度集中,1970年日本城镇化率达到71%,GNP达到1960亿美元,城市数量达到588个。
60年代,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开始形成。
这一阶段,工业化是日本城镇化发展的绝对源动力。
(二)稳定发展期(80-90年代)80年代开始,日本已经全面进入了城市时代,以大城市的集中发展为代表,城镇化体现稳定向前推进态势。
到2000年,日本城市化水平为78.7%,30年中城市化水平仅仅提高7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不再是城市化发展的重点。
日本居民逐渐转移到中心城市周边的卫星城,大城市郊区化发展速度增快。
90年代以来,第三产业成为日本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力。
(三)持续增长期(2000年后)2011年,日本城镇化已经达到91.3%,高于亚洲平均55.6%的水平。
世界城镇化的启示与中国城镇化的多种形式
范 围 内 ,原来 单 独 的城 市 和相邻 的城 市 形 成
了互补 关 系 , 城 市 区位优 势在 弱 化 , 而 成 本优 势 强化 。发展 城 市 群可 在 更 大 范 围 内实 现 资 源 的优 化 配置 , 增 强 辐射 带动 作 用 , 同时 促进 城 市群 内部各 城 市 的发 展 ,防止 单 个 城 市过 度 扩 张带来 的 “ 城市 病 ” 。 当前 典 型 的有 十 大 城市群 , 长 三 角城 市群 、 珠三角城市群 、 京 津 冀城市群 、 辽 中南 城 市 群 、 山东 半 岛城 市 群 、 海峡 西 岸城 市 群 、 长 江 中游 城 市群 、 中原城 市 群、 川 I 渝 城 市 群 和关 中城 市 群 。同 时 , 各省 各 区 域也 规划 发 展 中小 城 市 群 。 如江 苏 的 宁镇 扬 同城 化 、 锡 常泰 城市 经 济 组 团 、 沪 苏通 小 金 三角 的城市 群 规划 , 引导 苏 南 经济 向苏 中 、 苏 北 辐 射 ,以城 市群 的建 设 和发 展 带 动城 市 化
城市群 、 大城 市 、 中小城 市 和村 镇 四个 不 同的
层 面上 展开 。
新 加 坡 独 立 建 国 以来 ,作 为 一个 “ 大 花 园” 来 进 行 规划 、 建设 、 管理 , 保证 了城 市 的科
学性 、 系统 性 、 和谐 性 。规 划 注重 用 发 展 的眼
( 一) 探 索城 市群 的城 市化 路径 城 市群 是 城 镇 化 的主 要 载 体 。在 城 市 群
关 键词 : 城 镇化 城 市群 要 素集聚 中图分 类号 : F 8 3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9 — 1 2 4 6 ( 2 0 1 3 ) 0 7 — 0 0 0 8 — 0 4
国外城镇化发展模式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启示
国外城镇化发展模式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启示张玉;李蓓蓓【摘要】从世界各国发展来看,城镇化发展在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走城镇化道路已经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该研究在总结国外城镇化发展模式的经验教训和分析我国的城镇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外城镇化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几点启示,以期对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有所助益.【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00)030【总页数】3页(P12178-12180)【关键词】城镇化;发展模式;启示【作者】张玉;李蓓蓓【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经济学院,陕西西安710100;西安财经学院经济学院,陕西西安71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1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而解决这一突出矛盾的根本出路就是城镇化。
城镇化的发展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我国需要借鉴已经基本完成城镇化建设的国家的成功经验,避免走城镇化弯路。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政治体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程度高低不一,人口数量和土地资源禀赋各具特色,形成了不同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大致可以分为3类:市场主导的城镇化;政府调控和市场主导的城镇化;受自身条件限制的畸形发展的城镇化[1]。
笔者分析了这3种城镇化模式各自的特点,结合我国发展城镇化的实际情况,取长补短,旨在走一条“中国模式”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1 国外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模式1.1 市场主导的放任型城镇化美国是此种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和联邦制,主张以市场调节经济。
这就决定了美国政府基本上不插手城市的管理及规划,而这些繁琐的事务都归由地方完成。
美国自17世纪20~30年代开启城镇化,用将近100年的时间快速完成了其城镇化的发展。
1812~1814年第二次对英战争后,美国近代工业获得真正独立并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飞速发展。
工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和制造商在其周围聚集,形成了相互关联的产业带,基础设施建设也不断完善,城市相继建立,所以早期的城市化集中于美国的东北部,随着后来的“西进运动”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其城市化在全美范围内加速进行。
美国城镇化给我们的几点启示_王玉武
表 1:美国城区、郊区人口、就业岗位比例变化( 1950 年 -1990 年)
年份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人口(% ) 57 49 43 40 37
城区
就业岗位(% ) 70 63 55 50 45
人口(% ) 43 51 57 60 63
郊区
就业岗位(% ) 30 37 45 50 55
四是城市向多中心结构发展。 高楼大厦 分布在市中心,市中心又划分为金融、零售、 法律及其他产业相对集中的多个功能区,居 住区向外发展,城市呈多中心发展态势。
五是以集中型城镇化模式为主导。 由于 原材料的可获得性、运输费用、交易成本、规 模经济等因素,大量的人口和产业活动集中 在市中心, 并且通过不断的竞争和兼并,产 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
市转移, 并最终超 过农业人口。 国内学术界
把美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10%以上看 作城镇化的起点,由此美国城镇化的历史可 分为 3 个时期。
1.城镇化初期(早期起步阶段:1830 年1865 年)。
这一时期是美国工业化的早期,也是城 镇化的关键时期。 工业和相关产业在空间上 的集聚促进了城镇化,而城镇化又推动了工 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其主要特征是:
1.实施以市场调节为主导的内生型城镇 化发展模式。 美国的城镇化进程源于经济发 展和产业结构动态变化的内生动力,较少受 到行政干预等外生因素的干扰。 19 世纪初 期,商业贸易作为城镇化的主要动力,促进 了东北部的繁荣。 内战结束至 20 世纪 20 年 代,工业化进入鼎盛时期,中西部成为新的 重工业区和城镇化重心。 20 世纪 60 年代以 后,高科技和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太平洋沿 岸后来居上成为高科技聚集区,落后的南部 也异军突起。 在整个过程中,城市规模由小 到大,逐步形成城市体系,进而大规模郊区 化,直到大都市区的不断扩展,城市空间形 态逐步由点状到线状再到面状,无不体现出 内生性特点。
国外城镇化发展经验及其对西部城镇化统筹发展的启示
Th e S t u d y o f t h e Ov e r a l l De v e l o p me n t o f Ch i n a ’ S W e s t e r n To wn b y Le a r n i n g f r o m t h e Ov e r s e a s Ur b a ni z a t i o n Ex p e r i e n c e
ZH AN G J i a n — p i n g,D0N G X i n,H E Z h o n g
( Nor t hw e s t Un i v e r s i t y, Xi a n 71 :By l e a r n i ng f r om b o t h t h e p r e — a c t i ng ur b a ni z a t i o n e x p e r i e n c e i n t h e o l d br a n d de v e l o pe d c ou nt r i e s( e . g.t he Uni t e d St a t e s )a nd t he l a g gi ng u r b a ni z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i n t he ne wl y ma r ke t — o r i e n t e d d e v e l o p i ng c ou nt r i e s (e . g .I n di a ),t he pa pe r a na l y z e s c omp a r a t i v e l y t h e u r ba n i z a t i o n i n t ho s e c ou n— t r i e s f r o m t he a s p e c t s o f t h e mot i va t i n g me c ha n i s m ,t he pr omo t i ng me c ha n i s m,t h e i mpl e me nt i ng me c ha n i s m ,t h e i nt e r r e l a t i o ns hi p wi t h i nd us t r y a nd ot h e r s,a nd t he n p ut s f or wa r d f i v e c o un t e r me a s — u r e s f o r t he o ve r a l l ur b a n de v e l o pme nt i n We s t e r n Ch i na .I t a i ms t o pr o v i d e gui d an c e t o t h e c o n c r e t e p r a c t i c e o f t h e he a l t hy u r ba ni z a t i on c ur r e n t l y i n We s t e r n Chi na,a n d a s we l l t o t he t h e o r e t i c a l i n no v a — t i on i n t h e s t u dy of t h e l oc a l i z a t i on o f ur ba ni z a t i on mo de l i n We s t e r n Ch i na . Ke y wo r ds :we s t e r n t o wns;i n t e r na t i o na l e xpe r i e n c e;o v e r al l de ve l o pme n t;s t r at e gy
发达国家的城镇化进程的特点和规律
发达国家的城镇化进程的特点和规律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表明,工业化、城镇化是国家崛起的必然趋势。
目前,城镇化在许多国家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水平上,正轰轰烈烈地推进着,并积累了不少经验。
吸取和借鉴这些国家成功的城镇化经验,不仅可以从社会发展战略的角度来审视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轨迹,而且也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更好更快地推进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进程。
(一)全球城镇化总体情况。
20世纪是全球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二战以后,全球城镇化率到20世纪末达到48%,据统计,世界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达80%以上,一些发展中国家已达55-60%,而我国仅为32%。
全球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1950年71座,2000年增加到388座。
人口超过1000万的巨型城市是世界后半期出现的。
有些发达地区出现了以一个或几个大城市为核心,周围分布着成组成群中小城镇的都市连绵区。
这种特大城市组群形态的出现是经济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条件发展所促成。
可见,全球城镇化不仅表现在数字上和比重的提高,还包含着丰富的、空间形态上的发展变化,表现出多样的形势和特点。
(二)国外城镇化发展的规律、特点及模式。
●城镇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综观世界各国城镇化发展,它不仅仅是人口的简单聚集,而且是整个社会基本形态由农业型社会向更高一级城市型社会的转型,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晴雨表。
它的发展水平往往是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其进程一般沿着起步快速发展—高位趋缓的轨迹来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化的形态特征与内在机制都发生着较明显的变化,体现出鲜明的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三个阶段。
初期阶段——城镇化水平在30%以下,该阶段第一产业所能提供的生活资料不够丰富,国民经济总体实力薄弱,第二产业发展所需的社会资本短缺,所以城镇化的速度比较缓慢。
中期阶段——城镇化水平在30%一70%之间,该阶段城镇化发展进入加速期。
人口和经济活动迅速向城市集聚,城镇化水平大约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
国内外城镇化发展路径及启示
关键词 :城 镇化
产 业 支撑
统筹兼 顾
【 中图分 类号】 T U 9 8 4 d o i : l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 7 1 7 8 . 2 0 1 3 . 0 6 . 0 1 6
马克思在1 8 6 7 年《 资本论 》 第一版序 经验和教训 ,避免走弯路 , 及 时纠正和解 言 中指 出, “ 一个 国家应该而且可以向其 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 , 积极稳妥地推进 他 国家学习。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 城镇化 ,努力实现 “ 集约 、 智能 、绿色 、
城镇化率甚至高达7 5 . 7 %, 属于高度城镇 化 。二 十世 纪二 十 年代 以后 ,由于 科 技 的
( 二) 英 国的城镇化发展路径
英 国 的城 镇 化 是 以 乡 村 现 代 化 和 城
进 步 、高 速公 路和 石油 业快 速 发展带 来 了 市发 展 的同步推 进 为典 型 特征 。农 业技术 7 6 0 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 汽车取代了其他运输 革命 是推 动英 国城镇 化 的重要 因素 。1 工 具成 为最 主要 的交 通工 具 , 促 进 了城 市 年 英 国 的 城镇 化 水平 仅 有 1 0 %左 右 。 由
展、 “ 物 ”的增 长 ,而 忽 视 “ 人 ”的 全 面 同时 也 是 城 镇 化 水 平 最 高 的 国家 之 一 。 发 展 的 问题 ,导致 大 城市 发 展面 临交 通拥 它 在 1 0 0 多 年 的时 间里 就 完成 了城 镇 化从
挤 、人 口膨胀和环境污染等 “ 城市病”问 萌 芽 到成 熟 的全 过 程 ,速 度 之快 ,程 度 之 题 ,而小 城 镇和 农村 发 展相 对 缓慢 ,出现 高 ,令 世人 瞩 目。美 国的城 镇 化起 步于 l 9 了农 村 “ 空心 化 ” 、留守 人 口等 问题 。针 世 纪 3 0 年 代 ,在 美 国的城 镇 化 进程 中,交
国外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
国外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国外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⒈简介⑴背景随着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推进,国外城镇化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其他国家的城镇化进程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⑵目的本文旨在总结国外城镇化的经验和教训,并提供相关政策建议,为我国城镇化进程提供借鉴和指导。
⒉城镇化政策与规划⑴政策调控国外城镇化经验表明,制定明确的城镇化政策是实现可持续城镇化的关键。
应制定有效的政策和规划,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并提供适当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⑵区域规划国外城镇化经验中,区域规划被视为重要的工具,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来促进城镇化的有序发展。
区域规划应考虑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城市功能分工等因素。
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⑴交通设施国外城镇化的经验显示,完善的交通设施对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发达国家注重公共交通建设,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以减少私家车使用和交通拥堵。
⑵水、电、气供应国外城镇化中,水、电、气供应的有效管理和供给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稳定的供应和高效的管理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有助于吸引投资和促进经济发展。
⒋城市管理与治理⑴城市管理体制国外城镇化经验表明,建立健全的城市管理体制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
部门应合理划分职责,加强协调,提高效率,并与社区居民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⑵社区治理国外城镇化经验中,社区治理被视为提高城市居民参与度和社会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应鼓励社区自治,培育社区组织和社会资本,促进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合作发展。
⒌可持续发展⑴环境保护国外城镇化经验强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应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加强资源管理和污染控制,推动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
⑵社会公平与包容性国外城镇化经验中,社会公平和包容性被视为城市发展的核心价值。
应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提供公平的机会和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⒍政策建议⑴加强政策研究和制定鉴于国外城镇化的丰富经验,我国应加强政策研究和制定工作,制定适应本土实际的城镇化政策,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新型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
新型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一、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及意义新型城镇化是指以人为本、绿色低碳的城镇化模式,注重城市内部的功能和管理体系的完善,强调城市与农村、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新型城镇化不仅仅是简单地将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更应该是将城市内的各种资源进行最优配置,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更美好、更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要充分考虑全球化的背景和生态环境的条件,实现城市化与工业化、绿色化的相互促进。
新型城镇化的好处在于可以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缓解城市压力,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国家的整体国际水平和竞争力。
二、新型城镇化的成功案例1.新加坡的城市规划新加坡是新型城镇化的成功案例之一,其城市规划以人口密度低、城市绿化率高、公共空间设计独特为主要特征。
同时,新加坡城市规划还充分考虑到了城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倡导绿色低碳的城市发展理念。
新加坡政府还实行了严格的限购政策,控制了城市的扩张和人口密度,保证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加拿大的社区发展加拿大的城市规划注重于发展社区,呈现出以小而美的局面,社会发展水平与居住环境息息相关。
加拿大的城市规划也注重于社区居民的文化、教育和生活,打造了一个以人为本的城市体系,深受人们的欢迎与热爱。
三、新型城镇化的启示1.在城市规划中加强民众的参与在城市规划中,应注重民主化管理,加强对民众参与城市规划与管理过程中的理解,以使城市规划真正成为民众愿望的化身,切实维护民众的权益。
2.提升城市联动的能力要想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提升城市间的联系和协调能力。
除了加强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外,还需要加强城市规划与管理的联动能力,促使城市的快速发展和长期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协调。
3.注重城市的可持续性与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更舒适、更安全的生活环境,但也需要考虑城市的可持续性和环境保护的问题。
因此,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应注重公共建筑、绿化、交通等方面的环境保护,并针对城市环保问题创新性地解决问题。
国内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对河南的启示
国内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对河南的启示作者:李颖慧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 2014年第9期李颖慧一、经济学家关注的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西方经济学对城镇化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
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其开创性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指出,“乡村向城市供应生活资料和制造业所用的原料。
城市向乡村居民送回一部分制成品作为回报。
”“两者的利得是共同的和相互的,而且遵循自然进程并保持一定比例的城乡关系才是良性的、合理的。
”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融合思想把城乡关系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马克思认为“乡村农业人口的分散和大城市工业人口的集中只是工农业发展水平不够高的表现,它是进一步发展的阻碍”,并把消灭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作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首要条件。
恩格斯进一步指出“城市和乡村对立的消灭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的实际要求”。
20 世纪初,国家出现的“逆城市化”现象更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城乡融合是城乡关系发展必然趋势的论断。
霍华德(Ebenezer Howard)的“田园城市”理论,赖特(Frank Lloyd Wright)的“ 广亩城”发展模式以及刘易斯·芒福德(LewisMumford)的“城与乡,不能截然分开;城与乡,同等重要;城与乡,应当有机结合”的经典论述等,都是这一时期比较有影响的观点。
1950 年之后,国际经济学界逐步摒弃一度出现的城乡割裂的偏向研究,重新审视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再次成为经济学界研究的重点。
传统的城乡分割研究理论基本上淡出了学术主流,代之而起的是城乡联系的发展理论。
道格拉斯(Douglass)的区域网络发展模型就是在这一学术背景下产生的比较典型的代表性理论。
二、国内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经验与启示(一)发达国家的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1.美国美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始于19 世纪初,1840~1850 年,美国城市人口数量几乎翻了一番。
国外城镇化模式对比及对我国的启示
张智乾:国外城镇化模式对比及对我国的启示作者:张智乾时间:2014-05-13 浏览次数:1566 次世界城镇化发轫于18世纪中叶英国的工业革命,由此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农村时代向城市时代转变。
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条件、政治体制差异等原因,世界各国发展出不同的城镇化模式。
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四大类。
(一)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城镇化模式。
美国作为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自由主义传统深厚。
各级政府长期对城市化奉行自由放任的政策,主要借助市场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在城市的集聚与配置,并由此形成了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区城市群等。
该模式的优点:市场机制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配置较为高效,有利于打破区域间行政藩篱与人为的隔离封闭,加速城镇化进程。
该模式的弊端:由于政府调控手段比较薄弱,市场主导的城镇化出现了放任自流的发展态势。
初期城市问题相当严重,城市内部矛盾突出,城乡冲突剧烈;聚集之后又出现经济活动由城市中心向郊区转移的“逆城市化”现象。
由此带来的“过度郊区化”产生了土地资源浪费、资源过度消耗、贫富差距加剧等经济社会问题。
(二)以西欧国家为代表的政府引导型城镇化模式。
西欧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始终坚持公共干预政策,在发挥市场机制主导作用的同时,把政府规划与调整放在重要位置,力求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例如,英国积极引导城市建设开发,通过设置绿带限制内城扩张,在绿带外围设立了8个距市中心32-50公里的卫星城,较好遏制了大城市的无序蔓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70%的市民可以乘公交上下班,对进入城市中心区的车辆征收拥挤费,从规划源头减少出行距离和次数等。
该模式的优点:注重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城镇化与工业化总体呈协同共进关系,与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关系亦得到较好处理。
该模式的弊端:市场活力不强,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不足,产业衰退,内需不振,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制约反应。
国外城镇化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城镇化模式对我国的启示作者:陈峰燕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第16期城镇化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城镇化不仅实现了人类由农村向城镇发展空间的转换,而且更新着历史文化传统,影响着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由于历史、文化、经济原因不同,城镇化的基本模式也有所不同,本文主要研究美国、欧洲、日本、拉美国家的不同城镇化模式的特征。
一、城镇化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 一) 城镇化概念从广义上讲城镇化等同于农村城镇化,从狭义上讲指的农业地域的城镇化过程,是指农村地区的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生产活动由农业向着非农业的方向转移,从扩大农村地区数量与规模,它更强调城市的扩散作用,注重由农村人向城镇流动的过程,强调改进提高人口流动的有效性。
( 二) 城镇化模式城镇化模式主要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实现城镇化的基础特征的规模总结,主要包括人口、产业、空间与资源的分析与管理,着力在提高城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城镇化与各国资源禀赋的关系,从而提高城镇化有效性,解决城镇化规模发展的问题。
二、国外城镇化模式的进程及特点( 一) 美国城镇化的特点美国城镇化有大都市区和人口郊区化的特征,美国的大都市区是一个大城市为核心,并且在社会经济体的辅助下实现本区域或本单元的中型城市的发展建设。
而且美国正在向着城镇群的方向发展,美国强调将向个都市区连接为一个整体,要求提高功能的整合性。
而且美国的城镇化有较为宽松的国际环境,其面临着较小的案例威胁,美国还有充足的时间协调城市矛盾,美国的城镇化是在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完成的,虽然美国城镇化过程中也会出现种种问题,但是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来解决这一个矛盾,从而有效的避免城市化危机对城镇带来的较大影响。
美国的城镇化是由市场主导的城镇化,是市场选择发展的结果,美国城镇化进程中政府的干预较少,但是对地方市场的保护较强。
在美国个人自由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下,美国的城镇化奉行自由流动的模式,但是也存在着城镇内部矛盾,因此存在着逆城镇化的现象。
韩国新村运动对强国城镇化建设的启示
韩 国新 村运 动 是 2 O世 纪 7 O年 代 初 由总 统 朴 正 熙 亲 殊 , 农民希望改变现状 , 过 上幸福 生活 。1 9 6 9 年, 当时 的 自倡导 , 政府强 力推动 , 全体国民积极 主动参与 的 一场轰 韩 国总 统 朴 正 熙 在 视 察 水 灾 灾 区 时 , 看 到 村 民 们 在 没 有 轰 烈 烈 改 革农 业 、 改变农村 、 改 造 农 民 的全 民 运 动 。韩 国 政府 的支援下 , 主动 自觉地 把村庄前面 的马路拓 宽、 改造 新村运动经历 1 O年新 村 时代 后 , 一直 延续 至今 , 成功 改 房屋 、 整顿 围墙 , 非常 感动 , 因此 产生 了提 升农 民 的 自助 变了韩 国农村经 济社 会 的落后 面貌 , 实现 了城 乡均衡 发 精神和倡导合作 精神 来开 发农 村 的想 法 , 以这 个构 想为 展, 使韩 国成 为 一个 高 度 工业 化 和城 镇化 的发 达 国 家 。 基础 , 韩 国开 始 了改 变 乡村 生 活环 境 的新 村 运 动 。 研究韩 国的新村运 动 , 借 鉴其成功 的经验 , 对推 进我 国城 2 韩 国新 村运 动 的主 要 内容 和基 本做 法 镇 动 是 由政府 主 导 , 让 每个 村庄 以 自律 性 的形态进 行。 当时是 由 中央政府 内 务部 负责管 理 、 指 导新 村 运 动 , 内 务 部 以 外 的 其 它 中 央 机 构 都 设 立 了 负 责
种到适宜深 度的土 层 中 , 有利 于稻 种 出齐 苗 , 因此 , 可 以 采用 8 ~1 O行播 种机旱直播水稻 , 2人每天可完成播 比人 工旱直播水稻减少播种量 , 实现节种 。 种、 喷洒 除草剂 5 O亩以 上 ; 人工 旱直播 水 稻 , 2人每 天只 4 建 议 能 完成播 种 、 喷 洒除草剂 l 2 亩 左右。机械化 旱直播 工效 在 无项 目经费 支持 的条件 下 , 试 验研 究 工作取 得 了 是人 工旱 直播工效 的 4 倍 以上 , 并 且播 种 的用 工成 本也 阶 段 性 成 果 。机 械 化 精 量 旱 直 播 水 稻 技 术 还 需 要 进 一 步 有 一定程 度降低 。 深入 研究。
国外城镇化发展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
WorldAgriculture 2013.10(总414)作者简介:王纯礼(1967—),男,重庆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研究,E-mail:wangchunli1967@ 。
摘要:通过深入分析国外4种主要城镇化发展模式,即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放任式的城镇化、以西欧为代表的政府调控的城镇化、以拉美为代表的畸形城镇化和以亚洲新兴地区的经济拉动型城镇化,着重强调城镇产业发展,加大城镇建设投入、提高小城镇的承载力和加快城镇体系发展,以期对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城镇化;小城镇;模式国外城镇化发展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笮王纯礼近年来,中国城镇化趋势快速发展,2002—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平均每年上升1.35个百分点,2012年中国城镇化水平达到51.27%。
2012年的中央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既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又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所以中国城镇化发展既面临挑战又是重要历史机遇。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城镇化化水平较低,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相比,相差约30个百分点。
一方面,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中国城镇化发展同国外普遍认同的城市化还具有一定的差距,城镇化更是一种低级形式的城市化反映,中国城镇化发展仍然面临发展水平不高;另一方面,中国城镇化发展中,仍然有很大比例的城镇人口为非城市户口,城乡二元格局的户籍制度对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制约较大。
所以从发达国家城镇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出发,总结发达国家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并对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总结世界上城镇化发展,归纳起来,主要存在4种模式。
第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自有放任式的城镇化;第二种,是以西欧为代表的政府调控的城镇化;第三种,是以拉美为代表的畸形城镇化;第四种,是以亚洲新兴地区的经济拉动型城镇化。
一、4种城镇化模式(一)美国放任式的城镇化美国作为全球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城市化进程开始于19世纪中期。
发达国家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
38 | 中国报道2013年3月 总第109期Cover Story封面故事发达国家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城镇化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
纵观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城镇化历程,在城镇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我国当前大力推进城镇化战略时借鉴。
英国英国的城镇化开始于18世纪初工业革命开启时期。
据英国史学家克拉潘估计,1300年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4.4%,1500年左右城镇化率不到10%。
之后城镇化加速发展,1750年城市人口比重占总人口的25%,1801年增加到37.8%,1851年达到50%,1911年达到78%,1980年达到89%,2009年突破90%。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城镇化的国家,做足了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功课。
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英国农业生产技术显著改进,农产品产量显著提高,使英国能以较少的农业人口养活日益增多的城市人口,为城镇化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工业化推动城镇化。
工业革命推动小城镇迅速发展为大城市。
如格拉斯哥在18世纪末还是一个小城镇,但到1831年已经是20多万人的大工业城市了,成为英国近代城镇化的典型。
交通运输促进城镇化。
工业革命带动了以运河、汽船、公路和铁路为主要标志的“运输革命”。
发展极大地加强了英国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使处于这些交通枢纽的地区迅速成为集商贸、工业和服务业为一体的新型城市或城镇。
城镇化吸纳转移农业人口。
工业革命后,英国社会经济生活重心向城市进行转移,同时城市的新生活方式、新思想观念也在向农村渗透。
生活在广大农村的农民逐渐离开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大量涌入城市,为加快城镇化进程补充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英国城镇化教训:曾经发生过驱赶农民进城的“圈地运动”,激化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至今仍为史学家所批判。
与城镇化进程相伴随的环境污染,带来了“先污染、后治理”的恶果。
英国的城镇化之路对我国正处于聚集发展阶段的省区,特别是中西部省区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 自由市 场 占主 导 的城 镇 化 美 国城 镇 化 经 历 了 一个 从 聚 集 到 分 散 的 过 程 。
其 特 点如 下 :
的间接扶持转到大规模介入 , 出台例如 1 9 5 6 年《 联 邦援助公路法》 等等法规措施 , 到1 9 9 5 年美 国拥有
的1 3 0 0万 英 里 的 公路 与 街 道 已经 由高速 公路就 相应 地形 成 了 “ 京 滨 城市 带” 和“ 阪神 城 市带 ” 的空 间结构 模 式 。
控在 城镇 化发 展 过程 中发 挥 了更大 的作用 。在 这种 发 展 模 式 下. 政 府 通过 法 律 、 行 政 和 经济 手 段 , 有 效
地 引导 城镇化 健康 发 展 , 在 土地 、 住房、 交通 、 环 境等
心, 并 分别 与 重要 国际贸易 港 口横滨 、 神户 联结 成 著 名 的“ 京滨 工业 带 ’ “ 阪神 工业 带 ” 。以此 为基 础 , 在
( 二) 政府 调控 下 的城 镇化
西 欧 国家 的政府 调控 式城 镇化 发展 模式 依 然建 立 在市 场机 制 的 基础 上 , 只 不过 相 比美 国. 政 府 的调
金山湾区, 经洛杉矶 、 圣迭亚戈直到墨西哥边境。这 三个城市连绵带, 规模都在世界前列, 许多大城市地
上海农村 经济 2 0 1 3年第 8期
7
城 镇 化 建 设
早期 的 工业化 促进 城镇 化 到逐 渐发 展后 城镇 化 的进 程影 响 到经济 和产 业结构 的演变 。
业 中心 , 即东 日本 以东 京为 中心 , 西 日本 以大 阪为 中
、
国外 城 镇 化 发 展 的特 点
税源 , 几 千人 的社 区就 可 申请设“ 市” 。 美 国城市 规模 大 小差 异很 大 ,从几 百万人 口到几 百人 都有 ;但 以 3 ~1 O万 人 口居 多 。近 3 0年 发展 起 来 的大 都 市 区 、 城 市 圈或称 为 卫星城 集 中起 来 的城 市带 ,是 大批 小 城 镇 的集合 ,而不 是靠 无 限扩 张 中心城 市管 辖 范 围 来实 现城 市规 模 。 3 . 交通 和新 技术 加快 城镇化 转 变 。随着 制造 业 、 服务 业持 续 大规 模地 向城 市集 中 , 同时也 带来 了“ 城 市病 ” 问题 , 在 这种 情 况 下 , 美 国各 级 政 府采 取 了推 动城 市化 扩 散 的公共 政策 ,尤其 在交 通 方面 由过 去
个城 市 的发 展部 分 , 卫星 城镇 和 工业 区相 互 交错 , 已难于 分辨 是哪 一个 城市 的郊 区 了。 2 . 城镇 小 而多 。美 国“ 小城镇 ” 有 两种 概念 , 一种 叫小城 市 , 即“ s ma l l c i t y ” ; 还 有一 种 叫小 镇 , 即“ L i t t l e 美 国 的 小城 镇 往 往 是 由居 民住 宅 区演 变 而
纵观 国外城 镇 化发 展 的历 史 , 有 以下几 种模 式 :
一
是 自由市场 占主 导 的城镇 化 , 主要 以美 国为代 表 。 二是 政府 调控 下 的 城镇 化 , 主要 以西 欧 国家 为代 表 。
三 是 受殖 民地 经 济制 约 的城 镇化 ,主 要 以拉 美 国家
为代表 。 四是打 造“ 都市 圈 ’ “ 城 市带 ’ ’ 模式, 以 日本
二、 国外城镇 化发展的主要教训
( 一) 自然 资源 与环境 代价惨 重 最突 出的例 子 就 是 2 0世 纪 五六 十 年 代 的 世 界
“ 八大 公 害 ” 事件 。 以美 国为例 。 美 国在 上 世纪 由于土
城 镇 化 建 设
国际城镇化发展 的启示
■ 张 国梅 薛 芳 崔 昊
区 已经 联成 一 片 ,往往 这个 城 市 的延伸 部 分却 是 另
一
城 镇化 是 一个 国家 经济 、社会 发 展客 观 形态 的 综合 体 现 ,是 一个 国家 由农业 化 向工 业化 迈进 的必 由之 路 , 对 于促 进经 济 社会 发展 具有 全 局 性 、 战略 性
1 . 城 镇集 聚度 高 。大量 的小城 市快速 发 展 , 逐步 形 成 密 集 的城 市 群 ( 带) , 美 国联 邦 统 计机 构 把 它称 之 为“ 都市 区 ” 。 从地 区看 , 美全 国可 分 为三个 著 名 的 城 市群 ( e t f ) 。 东 北部城 市最 为 集 中, 形 成一个 城 市连 绵带 。 这 个庞 大 的都市 群北 起波 士顿 、 南 到华 盛顿 绵
可挡 ,最 终追 求达 到 城市 与郊 区间人 口与产 业布 局 的均衡 。
带, 都市化程度也很高。从密尔沃基 开始, 经过芝加
哥、 底特律 、 克利夫兰到匹兹堡 , 形成又一个城市连
绵带 。 另 一个城 市 连绵 带在 加利 福尼 亚州 。 它 北起 旧
美 国这种 由聚集到分散的城镇化过程映射 了其 特定的产业发展路径,从早期的制造业服务业到大 规模的基础设施和交通投资,汽车工业 以及随着分 散带来 的商区分散影响的服务业例如零售业等 。从
意义 。当前 , 我 国城镇 化发 展 处于 攻坚 阶 段 , 各 种 问 题 和 风 险 日益 凸显 。 因此 , 借 鉴世 界各 国城 镇化 的特
点和 经验 , 对 于 我 国城镇 化 又快 又好 的发 展 , 意 义 重 大。
一
t o w n”
。
来, 一般 2 0 0人 的社 区 就可 申请 设“ 镇” , 如 有足 够 的
延7 0 0公里 ,宽约 1 0 0公 里 。五大 湖 南 部 的工业 地
市辐射 深 入 了乡村 腹 地 。尽管 上 世纪 8 0年代 , 美 国 城市经 历 了“ 再城 市化 ” 的复兴 , 但 上 世纪 9 0年代 之 后的分 散化 即所谓 的郊 区化或 ‘ 逆 城市 化 ” 浪潮 势 不